主文親玉扆,通籍入金閨。肯念從戎去,風沙事鼓鼙。
伏奏徒將命,周行自引纔。可憐霄漢曙,鴛鷺正徘徊。
上路花偏早,空山雲甚餘。卻愁新詠發,酬和不相如。
藥畹瓊枝秀,齋軒粉壁空。不題三五字,何以達壺公。
德禮邀纔重,恩輝拜命新。幾時裁尺素,滄海有枯鱗。
文武輕車少,腥膻左裧衰。北風如有寄,畫取受降時。
天上文星落,林端玉樹凋。有吳君子墓,返葬故山遙。
九陌峰如墜,千門翠可團。欲知形勝盡,都在紫宸看。
日晏廚煙濕未炊。悟主一言那可學,從軍五首竟徒為。
故人驄馬朝天使,洛下秋聲恐要知。
柱史關西鬆柏祠。幾許歲華銷道路,無窮王事係戎師。
回瞻二妙非吾侶,日對三峰自有期。
一直銀河天上來。荊楚歲時知染翰,湘吳醇酎憶銜杯。
強題縑素無顔色,鴻雁南飛早晚回。
望幸宮嬪老,迎春海燕初。保釐纔半仗,容衛盡空廬。
要自詞難擬,繇來畫不如。散郎無所屬,聊事穆清居。
隱軫排霄翰,差池跨海鱗。玉聲繁似樂,香澤散成春。
嘆息驅羸馬,分明識故人。一生三不遇,今作老郎身。
玉輦回時令,金門降德音。翰飛鴛別侶,叢植桂為林。
粉澤資鴻筆,薫和本素琴。禮成戎器下,恩徹鬼方瀋。
麟爵來稱紀,官師退絶箴。道風黃閣靜,祥景紫垣陰。
壽酒朝時獻,農書夜直尋。國香熅翠幄,庭燎赩紅衾。
漢魏文章盛,堯湯雨露霃。密辭投水石,精義出沙金。
宸扆親唯敬,鈞衡近匪侵。疾驅千裏駿,清唳九霄禽。
慶賜迎新服,齋莊棄舊簪。忽思班女怨,遙聽越人吟。
末路甘貧病,流年苦滯淫。夢中青瑣闥,歸處碧山岑。
竊抃聞韶濩,觀光想韎任。大哉環海晏,不算子牟心。
禮飾華纓重,纔牽雅製餘。茂陰延驛路,溫液逗官渠。
南畝行春罷,西樓待客初。甕頭開緑蟻,砧下落紅魚。
牧伯風流足,輶軒若澀虛。今宵鈴閣內,醉舞復何如。
九衢橫逝水,二室散浮雲。屈指豪傢盡,傷心要地分。
禁中周幾鼎,源上漢諸墳。貔虎今無半,狐狸宿有群。
威聲慚北部,仁化樂南薫。野檗饑來食,天香靜處焚。
壯年唯喜酒,幼學便訶文。及爾空衰暮,離憂詎可聞。
捨弟未應絲作鬢,園公不用印隨身。
自悲由瑟無彈處,今作關西門下人。
君子素風悲已矣,杏園無復一枝花。
秋風忽灑西園淚,滿目山陽笛裏人。
【賞析】 唐代絶句因入樂關係,一般以自然為宗,不尚用典。但作獨立的抒情詩時,適當的用典,利用現成的材料啓發讀者的聯想,常能以少許字表達出豐富的思想感情。而用典又有實用、虛(活)用之分,須分別情況用之,方能麯盡其妙。從這方面說,竇牟這首憑吊之作是很可藉鑒的。
“奉誠園”,原是唐代中興名將馬燧的園苑,在長安安邑坊內。馬氏以功蓋一時封北平郡王,但曾遭德宗猜忌。身後,其傢屢遭中官及豪幸侵漁,其子馬暢因懼禍而獻園於德宗,遂改園名為“奉誠”。此詩抒發作者憑吊故園遺址的感慨。
馬燧不但是良將而且是有名的循吏。史載他務勤教化,止橫徵,去苛煩;寬以待下,士衆臨陣“無不感慨用命,鬥必决死”。馬氏一生大節,追述起來,足成一書。但作者運用典故,衹一句就把這意思靈活表達出來了。“絶纓”事出《戰國策》:楚莊王有一次夜宴群臣,燭忽滅,有人戲牽宮中美人衣,美人扯斷其冠纓以告王。莊王不欲因此處分人,遂命群臣皆絶纓而後燃燭,使得難以識別出先絶纓的那個人來。後來那個人臨陣特別賣命。“吐茵”事出《漢書》:丙吉為丞相時,有一次他的車夫嘔吐於車上,左右欲斥逐車夫,丙吉卻說不過弄髒一張車茵(席),無須大驚小怪。此詩首句就是通過這兩個典型的故事,刻畫出一個目光遠大、胸次寬廣的人物形象。一句中實用兩事,語言極凝煉。
二句直陳追慕先賢的心情,“欲披荒草訪遺塵”。詠憑吊事兼寫出舊園遺址的荒涼。“朱纓”“錦茵”與“荒草”“遺塵”的對照,突出了一種今昔盛衰之感。
緊接着,後兩句寫詩人懷古傷今的悲痛,又用了兩個典故。“西園”係建安詩人宴遊之所,為曹植所建,後經喪亂,曾與其會的劉楨舊地重遊,感懷為詩云:“步出北門寺,遙望西苑園。乖人易感動,涕下與衿連”。“西園淚”即謂此。“山陽”(今河南修武)為魏晉之際竹林七賢舊遊之地,七賢中的嵇康被司馬氏殺害後,嚮秀重過其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因而想到昔日遊宴之樂,作《思舊賦》。“山陽笛”即指此。用此二事寫物是人非之慨是很貼切的。但這兩句用典與前兩句有所不同,它是融合在寫景抒情之中的。秋風、園苑,是眼前景;聞笛、下淚,是眼前事。但謂之“山陽笛”、“西園淚”,就賦予笛、淚以特定感情內容,限製同時又豐富了詩意的內涵。三句的“忽”字值得玩味,“披荒草訪遺塵”,尚能自持,忽然灑淚,卻是“聞笛”的緣故。“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絶而復尋”(《思舊賦》),那如泣如訴的笛聲,一下把詩人推入嚮秀賦的意境,使他愴然涕下。所謂“山陽笛裏人”,是嚮秀因聞笛而感傷懷念的逝者。《思舊賦》中還說:“惟(思念)古昔以懷人兮,心徘徊以躊躇。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何往)”,正好藉來作為“欲披荒草訪遺塵”到“滿目山陽笛裏人”的註腳。但也不盡是懷舊而已,它包含一種不平之鳴,就是如瀋德潛所說“傷馬氏以見德宗之薄”(《唐詩別裁》捲十九)。
如前所述,後兩句用典較虛(活),前兩句用典較實。其中道理,可用姜夔的“僻事實用,熟事虛用”(《白石道人詩說》)八字說明。僻事如用得太虛,則不易為人理會,故宜實用。“絶纓”“吐茵”之事,旁人罕用,就屬僻事之列。熟事如用得過實,則未免乏味,活用則耐人含咀。“山陽笛”為人所習用,就屬熟事之列。
趙嘏《經汾陽舊宅》雲:“門前不改舊山河,破虜曾輕馬伏波。今日獨經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陽多”,是懷念中興元勳郭子儀之作,主題與此詩略近。對照讀,則趙詩見白描之工,而此詩擅用典之妙。
(周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