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嚴武
寄題杜拾遺錦江野亭
嚴武 Yan Wu
  漫嚮江頭把釣竿,懶眠沙草愛風湍。莫倚善題鸚鵡賦,
  何須不著鵕鸃冠。腹中書籍幽時曬,肘後醫方靜處看。
  興發會能馳駿馬,應須直到使君灘。
酬別杜二
嚴武 Yan Wu
  獨逢堯典日,再睹漢官時。未效風霜勁,空慚雨露私。
  夜鐘清萬戶,曙漏拂千旗。並嚮殊庭謁,俱承別館追。
  鬥城憐舊路,渦水惜歸期。峰樹還相伴,江雲更對垂。
  試回滄海棹,莫妒敬亭詩。衹是書應寄,無忘酒共持。
  但令心事在,未肯鬢毛衰。最悵巴山裏,清猿醒夢思。
題巴州光福寺楠木
嚴武 Yan Wu
  楚江長流對楚寺,楠木幽生赤崖背。臨谿插石盤老根,
  苔色青蒼山雨痕。高枝鬧葉鳥不度,半掩白雲朝與暮。
  香殿蕭條轉密陰,花龕滴瀝垂清露。聞道偏多越水頭,
  煙生霽斂使人愁。月明忽憶湘川夜,猿叫還思鄂渚秋。
  看君幽靄幾千丈,寂寞窮山今遇賞。亦知鐘梵報黃昏,
  猶臥禪床戀奇響。
班婕妤(一作嚴識玄詩)
嚴武 Yan Wu
  賤妾如桃李,君王若歲時。秋風一已勁,搖落不勝悲。
  寂寂蒼苔滿,瀋瀋緑草滋。繁華非此日,指輦競何辭。
巴嶺答杜二見憶
嚴武 Yan Wu
  臥嚮巴山落月時,兩鄉千裏夢相思。可但步兵偏愛酒,
  也知光祿最能詩。江頭赤葉楓愁客,籬外黃花菊對誰。
  跂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勝悲。
軍城早秋
嚴武 Yan Wu
军城早秋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賞析】 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國力削弱,吐蕃趁虛而入,曾一度攻入長安,後來又嚮西南地區進犯。嚴武兩次任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天,他率兵西徵,擊敗吐蕃七萬多人,失地收復,安定了蜀地。《軍城早秋》,一方面使我們看到詩人作為鎮守一方的主將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現了這位統兵主將的詞章文采,能文善武,無怪杜甫稱其為“出群”之才。詩的第一句“昨夜秋風入漢關”,看上去是寫景,其實是頗有寓意的。我國西北和北部的少數民族的統治武裝,常於秋高馬肥的季節嚮內地進犯。“秋風入漢關”就意味着邊境上的緊張時刻又來臨了。“昨夜”二字,緊扣詩題“早秋”,如此及時地瞭解“秋風”,正反映了嚴武作為邊關主將對時局的密切關註,對敵情的熟悉。第二句接着寫詩人聽到秋風的反映,這個反映是很有個性的,他立即註視西山(即今四川西部大雪山),表現了主將的警覺、敏感,也暗示了他對時局所關註的具體內容。西山怎樣呢?寒雲低壓,月色清冷,再加上一個“滿”字,就把那陰沉肅穆的氣氛寫得更為濃重,這氣氛正似風雲突變的前兆,大戰前的沉默。“眼中形勢胸中策”(宗澤《早發》),這是一切將領用兵作戰的基本規律。所以詩的前兩句既然寫出了戰雲密佈的“眼中形勢”,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詩中略去這一部分內容,正表現了嚴武是用兵的行傢。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更催”二字暗示戰事已按主將部署勝利展開。兩句一氣而下,筆意酣暢,字字千鈞,既顯示出戰場上勢如破竹的氣勢,也表現了主將剛毅果斷的氣魄和勝利在握的神情,而整個戰鬥的結果也自然寓於其中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王夫之《董齋詩話》)。我們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內容放在一起來看,就會發現中間有着很大的跳躍。瞭解戰爭的人都知道,一個閉目塞聽、對敵情一無所知的主將,是斷然不會打勝仗的,戰爭的勝負往往取决於戰前主將對敵情的敏感和瞭解的程度。詩的一、二句景中有情,顯示出主將準確地掌握了時機和敵情,這就意味着已經居於主動地位,取得了主動權,取得了剋敵製勝的先决條件,這一切正預示着戰爭的順利,因而,勝利也就成了人們意料中的結果,所以讀到三、四句非但沒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種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滿足。這首詩寫得開闔跳躍,氣概雄壯,幹淨利落,表現出地道的統帥本色。

  詩的思想感情、語言風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個性特徵。這不是一般詩人所能寫得出的。

  (趙其鈞)

首頁>> 文學>>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