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Qiu Wei
寻西山隐者不遇

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To your hermitage here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I have climbed, without stopping, these ten miles.
  I have knocked at your door, and no one answered;
  I have peeped into your room, at your seat beside the table.
  Perhaps you are out riding in your canopied chair,
  Or fishing, more likely, in some autumn pool.
  Sorry though I am to be missing you,
  You have become my meditation --
  The beauty of your grasses, fresh with rain,
  And close beside your window the music of your pines.
  I take into my being all that I see and hear,
  Soothing my senses, quieting my heart;
  And though there be neither host nor guest,
  Have I not reasoned a visit complete?
  ...After enough, I have gone down the mountain.
  Why should I wait for you any longer?

【白话文】 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
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
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
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
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

【注释】 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黾勉:殷勤。
契:惬合。
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隐者,竟然不遇。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更有收获,更为满足。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因此,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自得其乐,大有君子风度。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从思想上说,这类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所在多有,并没有什么分外高奇的地方,但细读起来,又令人感到有些新颖别致。这新颖别致来自什么地方呢?主要来自构思。我们看,这首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直上”二字,与首句“绝顶”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没有。但诗写至此,却突然宕了开去,“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呢?“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人采用了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读诗至此,似乎使我们遇到了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士。诗人访隐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读者由诗人的未遇中,却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

  (褚斌杰)

寻西山隐者不遇(一作山行寻隐者不遇)
丘为 Qiu Wei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题农父庐舍
丘为 Qiu Wei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泛若耶谿
丘为 Qiu Wei
  结庐若耶里,左右若耶水。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
  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每得樵风便,往来殊不难。
  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短褐衣妻儿,馀粮及鸡犬。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
湖中寄王侍御
丘为 Qiu Wei
  日日湖水上,好登湖上楼。终年不向郭,过午始梳头。
  尝自爱杯酒,得无相献酬。小僮能脍鲤,少妾事莲舟。
  每有南浦信,仍期后月游。方春转摇荡,孤兴时淹留。
  骢马真傲吏,翛然无所求。晨趋玉阶下,心许沧江流。
  少别如昨日,何言经数秋。应知方外事,独往非悠悠。
登润州城
丘为 Qiu Wei
  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春潮平岛屿,残雨隔虹蜺。
  鸟与孤帆远,烟和独树低。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
寻庐山崔征君
丘为 Qiu Wei
  日高鸡犬静,门掩向寒塘。夜竹深茅宇,秋亭冷石床。
  住山年已远,服药寿偏长。虚弃浮生者,相逢益自伤。
留别王维(一作王维留别丘为诗)
丘为 Qiu Wei
  归鞍白云外,缭绕出前山。今日又明日,自知心不闲。
  亲劳簪组送,欲趁莺花还。一步一回首,迟迟向近关。
竹下残雪
丘为 Qiu Wei
  一点消未尽,孤月在竹阴。晴光夜转莹,寒气晓仍深。
  还对读书牖,且关乘兴心。已能依此地,终不傍瑶琴。
送阎校书之越
丘为 Qiu Wei
  南入剡中路,草云应转微。湖边好花照,山口细泉飞。
  此地饶古迹,世人多忘归。经年松雪在,永日世情稀。
  芸阁应相望,芳时不可违。
省试夏日可畏(一作张籍诗)
丘为 Qiu Wei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火威驰迥野,畏景烁遥途。
  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炉。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
  落照频空簟,馀晖卷夕梧。如何倦游子,中路独踟蹰。
左掖梨花(同王维、皇甫冉赋)
丘为 Qiu Wei
  冷艳全欺雪,馀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白话文】 左掖梨花盛开,它的清冷艳丽超过白雪,
余香吹入人们的衣襟。
春风啊春风,请你不要停下来,
将梨花的芬芳吹向玉阶,吹到皇帝那里去吧!

【注释】 首句一作冷艳金歇雪,余香乍入衣。
(1)左掖:唐代门下省的官署,在宫廷东门,称左省,又称左掖。
(2)欺:压过。
(3)定:停止。

渡汉江(一作戴叔伦诗,题作江行)
丘为 Qiu Wei
  漾舟汉江上,挂席候风生。临泛何容与,爱此江水清。
  芦洲隐遥嶂,露日映孤城。自顾疏野性,难忘鸥鸟情。
  聊复与时顾,暂欲解尘缨。跋涉非吾愿,虚怀浩已盈。
冬至下寄舍弟时应赴入京(杂言)
丘为 Qiu Wei
  去去知未远,依依甚初别。他乡至下心,昨夜阶前雪。
  终日读书仍少孤,家贫兄弟未当途。适远才过宿舂料,
  相随惟一平头奴。男儿出门事四海,立身世业文章在。
  莫漫忆柴扉,驷马高车朝紫微。江南驿使不曾断,
  迎前为尔非春衣。
首页>> 文学论坛>>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