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賀鑄
搗練子
賀鑄 He Zhu
  砧面瑩,杵聲齊。
  搗就徵衣淚墨題。
  寄到玉關應萬裏,戍人猶在玉關西。
芳草渡
賀鑄 He Zhu
  留徵轡,送離杯。
  羞淚下,拈青梅。
  低聲問道幾時回。
  秦箏雁促,此夜為誰排。
  
  君去也,遠蓬萊。
  千裏地,信音乖。
  相思成病底情懷。
  和煩惱,尋個便,送將來。

【注釋】 拈青梅:又作撚青梅

【賞析】 這首詞寫別情。“留徵轡,送離杯”二句,一開首便點明別離。“徵”在這裏是遠行的意思。“轡”指馬籠頭和繮繩。這裏詞人緊扣“徵轡”將離去那轉眼即逝的一剎那,揮灑筆墨;女主人對即將遠行的人苦苦輓留,頻頻勸飲,抓住馬繮不放。詞人這裏衹突出了留馬、送杯兩個典型的動作來描寫,簡明扼要,語淺意深,將離別之前的徹夜話別、收拾行裝、長亭離宴、纏綿眷戀、寡歡無言等等情節一概省去,這不能不使人嘆賞詞人構思之精妙。

“羞淚下,撚青梅。低聲問道幾時回。”三句,接連以三個動作,極為委婉細膩地刻劃出女主人公悲痛欲絶的心理活動。離別不勝悲痛,因之送行的女主人公不僅凄然淚下如雨。離別時分,本來有多少知心話要說,有多少囑咐要訴,但面對這別離的場面,她卻欲語未語淚先流。正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此時,任何語言、任何話語、千萬個“珍重”都道不盡殷殷的戀情,衹有讓那無聲的語言──淚如珍珠,去傾訴這一切。一個“淚下”將送別人的復雜微妙的心理活動全部托出,真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而詞作在“淚下”之前又下一“羞”字,則更加傳神寫照,將她微妙復雜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離別是痛苦的、悲傷至極之事,故她禁不住欲語淚先流;但離別又要為他祝福,想方設法減輕他離別時的痛苦,因之又不能強作振作,強為歡笑;但即使強為笑顔也是極不自然的,內心的悲傷是無以排遣的;況且她可能是位少女或少婦,在人面前,淚流滿面,畢竟害羞,但這離別的淚泉卻是難以堵住不讓其流的。故這裏一個“羞”字,極精煉、極傳神,可見詞人煉詞之妙。“撚青梅”一句,“撚”,用手指搓轉之意,這是一個下意識的動作,是一個細節的刻劃。欲言又羞,不言則心中鬱悶不快,所以左右為難,低首撚青梅。但羞澀畢竟衹是一個心理上的障阻,而內心離別的痛苦畢竟太沉重了、太劇烈了,是無法壓抑下去的,因而便有“低聲問道幾時回”一句。這裏“問”之前加以“低聲”來修飾、限製,“問”之後又繼以“幾時回”,這真是傳神寫照之筆,描摹其神情、心態、語氣、動作繪聲繪色,毫發畢現,麯盡體物傳情之妙。這前五句,全寫離別,突出了女主人公一“留”、一“送”一“淚下”、一“撚”、一“問”五個細節,從容寫來,有條不紊,細膩熨貼,婀娜風流,這正起到了“狀難寫之境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於言外”的作用。

“秦箏雁促,此夜為誰排?”以下,全是女子最後的送別之語。意思是說,分別之後,今夜還有什麽心思去彈琴鼓瑟呢?這裏,“秦箏”乃弦樂器之一種,傳為秦人蒙恬所造。“雁”即雁柱,為箏上支弦之物。古箏的弦柱斜列有如飛雁斜行,故稱。柱可以左右移動以調節音高。“促”,迫、近之意。柱移近則弦急。後漢侯瑾有《箏賦》,雲:“急弦促柱”。因之,所謂“雁促”,也就是柱促,即弦急。弦急則音高。古人曾雲“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正因為心上的人離去了,還有什麽心思、為誰彈琴弄瑟呢?

“君去也,遠蓬萊。千裏地,信音乖。”承上片描述,仍是女子對行人的囑咐之詞。離別千裏之遙,兩地音信之隔絶,這感受是離別雙方彼此都有的。這裏用一個“君”字,便有設身處地的代行人着想的意味。“蓬萊”傳說海上仙人所居之處,這裏代指行人所去之遙遠地方。千裏之遙,自然音信難通,這樣就會因深深的思念而內心憂傷,以致相思成疾。

“相思成病底情懷?和煩惱,尋個便,送將來。”這四句緊承上句,設想因相思而成病,成病時是怎樣的一種情懷,以及各種煩惱,要求遠方的行人(他),尋個方便將些情感活動寄送給她,卻並不要求行人行物、寄信。這裏詞人想象十分豐富奇特,這裏面包含着幾層意思:第一是讓他將滿腔愁苦、百般煩惱,盡情地嚮她傾訴出來,以減輕心裏的鬱悶。第二是讓他將那些精神負擔送給她,讓她來代他承受。第三,這種因相思成病的情懷和煩惱,她和他同樣有着一份。而這裏讓他將他的精神負擔也送給她,這就說明她願意為他而承受雙重的精神重負。這種自我犧牲的胸懷,代表了中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這種癡情的要求雖不合常理,然而詞人卻以此把女子對情人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池萬興)

天寧樂(銅人捧露盤引)
賀鑄 He Zhu
  鬥儲祥,虹流祉,兆黃虞。
  未□□、□聖真府。
  千齡葉應,九河清、神物出龜圖。
  □□□□,□盛時、朝野歡娛。
  
  靡不覆,旋穹□,□□□,□坤輿。
  緻萬國、一變華胥。
  霞觴□□,□□□、□□□宸趨。
  五雲長在,望子□、□□□□。
  
□□□(七娘子)
賀鑄 He Zhu
  □波飛□□□嚮。
  □□□、□□□□//在會稽樣。
  擁鼻微吟,捋須遐想。
  □□□□□□上。
  
  會須加數□□釀。
  □□□、□□□□漲。
  美滿孤帆,輕便雙槳。
  中分□□□□往。
  //□□□□寄月波□□□擁鼻微吟,捋須遐想,吾自得□□見招,因采其語賦此詞。
  
鴛鴦語(同前)
賀鑄 He Zhu
  京江抵、海邊吳楚。
  鐵甕城、形勝無今古。
  北固陵高,西津橫渡。
  幾人摧手分襟處。
  
  凄涼淥水橋南路。
  奈玉壺、難叩鴛鴦語。
  行雨行雲,非花非霧。
  為誰來為誰還去。
  
璧月堂(小重山)
賀鑄 He Zhu
璧月堂(小重山)
  夢草池南璧月堂。
  緑陰深蔽日,囀鸝黃。
  淡蛾輕鬢似宜妝。
  歌扇小,煙雨畫瀟湘。
  
  薄晚具蘭湯。
  雪肌英粉膩,更生香。
  簟紋如水竟檀床。
  雕枕並,得意兩鴛鴦。
  
群玉軒(同前)
賀鑄 He Zhu
  群玉軒中跡已陳。
  江南重喜見,廣陵春。
  纖穠合度好腰身。
  歌水調,清囀□□□。
  
  團扇掩櫻唇。
  七雙鬍蝶子,表□□。
  □□□復舊東鄰。
  風月夜,憐取眼前人。
  
□□□(同前)
賀鑄 He Zhu
  隔水桃花□□□。
  □□□□□,□□□。
  □妝飛鵲鏡臺前。
  □□□,□□□□□。
  
  □首已依然。
  斷雲疏雨後,更聞蟬。
  □□□葉付漪漣。
  馳寄與,人住玉溪邊。
  
辨弦聲(迎春樂)
賀鑄 He Zhu
  瓊瓊絶藝真無價。
  指尖纖、態閑暇。
  幾多方寸關情話。
  都付與、弦聲寫。
  
  三月十三寒食夜。
  映花月、絮風臺榭。
  明月待歡來,久背面、鞦韆下。
  
攀鞍態(同前)
賀鑄 He Zhu
  逢迎一笑金難買。
  小櫻唇、淺蛾黛。
  玉環風調依然在。
  想花下、攀鞍態。
  
  伫倚碧雲如有待。
  望新月、為誰雙拜。
  細語人不聞,微風動、羅裙帶。
  
闢寒金(同前)
賀鑄 He Zhu
  六華應臘妝吳苑。
  小山堂、晚張燕。
  賞心不厭杯行緩。
  待月度、銀河半。
  
  縹緲郢人歌已斷。
  歸路指、玉溪南館。
  誰似闢寒金,聊藉與、空床暖。
  
爾汝歌(清商怨)
賀鑄 He Zhu
  勞生羈宦未易處。
  賴醉□□□。
  白眼青天,忘形相爾汝。
  
  □□□□□□。
  □□□、送君南浦。
  雪暗滄江,□□□□□。
  
□□□(同前)
賀鑄 He Zhu
  揚州商女□□□。
  □□□□□。
  □寄扁舟,江南湖北道。
  
  津頭竜祠屢□。
  □信指、半春前到。
  笑倚危檣,朝來風色好。
  
半死桐(思越人,京名鷓鴣天)
賀鑄 He Zhu
半死桐(思越人,京名鹧鸪天)
  重過閶門萬事非。
  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
  舊棲新壠兩依依。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注釋】 ①閶(chāng)門:蘇州城的西門名閶門。萬事非:這裏是人事全非的意思。
②何事:為何。不同歸:作者夫婦曾旅居蘇州,後來妻子死去,他一人獨自離去,所以說是不同歸。
③梧桐半死:枚乘《七發》說,“竜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用這樣的桐來製琴,其聲最悲。賀鑄以“梧桐半死”比喻自己遭喪偶之痛。
④這句點明不能白頭偕老。
⑤露初晞(xī):漢代的輓歌《薤(xiè)露》說:“薤上露,何易晞!”把短促的人生比作薤葉上的露水,極其短暫。晞:乾燥。
⑥“舊棲”句:對舊居和新墳都留戀難捨,不忍離去。

【賞析】 這是一首情深辭美的悼亡之作。作者夫婦曾經住在蘇州,後來妻子死在那裏,今重遊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懷念,就寫下這首悼亡詞。全詞寫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為文學史上與潘嶽《悼亡》、元稹《遣悲懷》、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等同題材作品並傳不朽的名篇。

詞的上片“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兩句,寫他這次重回閶門思念伴侶的感慨。“閶門”,蘇州城的西門。說他再次來到閶門,一切面目皆非。因為前次妻子尚在,愛情美滿,便覺世間萬事都是美好,這次妻子已逝,存者傷心,便覺萬事和過去截然不同。“何事”,為什麽。即與我同來的人,為何不能與我同歸呢?接着“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兩句,寫他孑身獨存的苦狀,“梧桐半死”,比喻喪失伴侶。枚乘《七發》有“竜門之桐……其根半死半生”。這兩句說,我像遭了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白發蒼蒼,老氣橫秋;又像白頭失伴的鴛鴦,孤獨倦飛,不知所止。寂寞之情,溢於言表。詞的過片“原上草,露初晞指死亡。晞,幹掉。古樂府《薤露》有:“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用草上露易幹喻人生短促。下片接着:“舊棲新壟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二句,寫面對着故居新墳,他感慨萬千,既流連於舊日同棲的居室,又徘徊於壟上的新墳,躺在空蕩蕩的床上,聽雨打南窗,聲聲添愁。如今還有誰再為我深夜挑燈,縫補衣裳呢?這詞末二句,應是全詞的高潮,也是全詞中最感人的地方。“舊棲”、“新壟”、“空床”、“聽雨”,既善於描出眼前凄涼氣氛典型環境,也抒發了寂寞痛苦深情。從末句“挑燈夜補衣”的典型細節往事描寫上,可見妻子勤勞賢慧,對丈夫溫存體貼。這種既寫今日寂寞痛苦,復憶過去溫馨,終見夫妻感情深厚,情意令人難忘。回腸蕩氣,十分感人。(董再琴)

【賞析2】

  這是一首悼亡之作。作者重遊故地,想起他死去的妻子,觸發傷感之情。全詞寫得沉痛悲切,結尾處追憶他們過去共同生活中的日常細節,短短兩句,飽含着深厚的感情,極為動人。

翦朝霞(牡丹同前)
賀鑄 He Zhu
  雲弄輕陰𠔌雨幹。
  半垂油幕護殘寒。
  化工著意呈新巧,翦刻朝霞飣露盤。
  
  輝錦綉,掩芝蘭。
  開元天寶盛長安。
  瀋香亭子鈎闌畔,偏得三郎帶笑看。
  
遊少年(同前)
賀鑄 He Zhu
  誰愛鬆陵水似天。
  畫船聽雨奈無眠。
  清風明月休論價,賣與愁人直幾錢。
  
  揮醉筆,掃吟箋。
  一時朋輩飲中仙。
  白頭□□江湖上,袖手低回避少年。
  
□□□(同前)
賀鑄 He Zhu
  留落吳門□□□。
  □□□□□□□。
  扁舟更入毗陵道,卻□□□□□□。
  
  □□念,付清觴,樵青與我和滄浪。
  浮雲□是無根物,南北東西不礙狂。
  
千葉蓮(同前)
賀鑄 He Zhu
  聞你儂嗟我更嗟。
  春霜一夜掃穠華。
  永無清囀欺頭管,賴有濃香著臂紗。
  
  侵海角,抵天涯。
  行雲誰為不知傢。
  秋風想見西湖上,化出白蓮千葉花。
  
第一花(同前)
賀鑄 He Zhu
  豆寇梢頭莫漫誇。
  春風十裏舊繁華。
  金樓玉蕊皆殊豔,別有傾城第一花。
  
  青雀舫,紫雲車。
  暗期歸路指煙霞。
  無端卻似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
  
花想容(武陵春)
賀鑄 He Zhu
  南國佳人推阿秀,歌醉幾相逢。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未抵情濃。
  
  津亭回首青樓遠,簾箔更重重。
  今夜扁舟淚不供。
  猶聽隔江鐘。
  
□□□(古搗練子)
賀鑄 He Zhu
  樓上鼓,轉□□。
  □□□□□□□。
  思婦想無腸可斷,□□□□□□□。
  
夜搗衣(同前)
賀鑄 He Zhu
  收錦字,下鴛機。
  淨拂床砧夜搗衣。
  馬上少年今健否,過瓜時見雁南歸。

【賞析】 賀鑄所處的時代,正是北宋王朝烽煙四起,外敵入侵,瀕於崩潰的時代。經朝廷徵發,守衛北陲苦寒地帶的士卒衆多,他們時刻面臨着戰爭和死亡的威脅,但封建統治者對他們的生死哀樂漠不關心,於是引起親人們的牽腸挂肚,反映徵戍之苦,遂成為當時很重要的主題。

“收錦字,下鴛機,淨拂床砧夜搗衣。”三句,寫思婦的活動,經過一整天的忙碌,她把織好準備寄給徵人的回文詩收起來,走下織機。到了夜晚她還不得休息,趕忙又把搗衣石和床架擦拭幹淨,又連夜給徵人搗製寒衣了。而思婦日夜辛勤的勞作,又無不是為了徵人。這樣就把一個勤勞辛苦、賢慧多情的思婦形象塑造出來了。這裏的“收錦字”和“夜搗衣”很有典型性。“錦字”用的是《晉書·竇滔妻蘇氏傳》的典故:“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綿為回文旋圖以贈滔。”這個典故很富有詩意,在“錦字”中織進了她對丈夫的無限情思,表達了她對丈夫的無限思念。因此,“錦字”後來常被用為妻子寄丈夫的書信,成為古典詩詞中常引用的典故。至於“鴛機”,它是織機的美稱,或稱刺綉機。李商隱《即日》詩云:“幾傢緣錦字,含淚坐鴛機”。再說搗衣一事,也是很富有典型性的。“床砧”,砧指搗衣石,床即支撐搗衣石的架子。古代生絲織成的絹,質地較硬,裁製衣服前需捶平搗軟,這裏是思婦搗製寒衣,寄徵人禦寒。因此,搗衣不僅衹是一種傢務勞動,而是最易牽動思婦感情的事,所以,後來也成為古典詩詞中表現思婦懷念徵人的常用題材。詞的歇拍:“馬上少年今健否?過瓜時見雁南歸”二句,着重寫思婦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動。寫她一邊搗衣,一邊不安地思忖着:自己的丈夫如今可健康平安吧?為什麽服役期限已過,卻衹見大雁南歸,不見丈夫北返呢?“馬上少年”,是所思念之人,即徵人。“瓜時”,瓜代的時候。指徵人服役期滿換人來接替。見《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蔡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意思是當年瓜熟時去戍守蔡丘,到來年瓜熟時派人接替。所以“瓜代”指服役期滿換人接替的意思。(董冰竹)

杵聲齊(同前)
賀鑄 He Zhu
  砧面瑩,杵聲齊。
  搗就徵衣淚墨題。
  寄到玉關應萬裏,戍人猶在玉關西。

【賞析】 外有徵夫,內有怨女,這是封建兵役制度下的社會問題。這首詞就是從怨女的角度來寫這樣的人生悲劇。即寫閨中思婦思念遠戍徵人,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思想。

詞一開始兩句“砧面瑩,杵聲齊”。先從搗衣石和杵聲寫起。“砧”就是搗衣石,這是思婦為徵人搗製寒衣經常用的,由於年深日久,表面已被磨得光滑晶瑩。“杵”,捶衣布的木槌。“齊”字,指用木槌均勻地有節奏地逐次捶擊布帛。這兩句表面上寫的是搗衣石和杵聲,其實字裏行間自有搗衣人在其中。從一個“瑩”字上面,分明可以想見,作為徵人妻子的思婦,是如何的辛勤勞動,經常地搗布帛,做徵衣,年復一年,以至於那塊搗衣石也被磨得精光油滑了。從一個“齊”字上面,可以想見思婦捶衣搗練的技巧,與人合作的協調。在熟練有節奏的杵聲中,傾註了她多少血汗勞動啊!傳達出她憶念遠人的多少深情啊!接着第三句“搗就徵衣淚墨題”,寫她怎樣封寄徵衣的情況。“搗就”,就是“搗成”。這句說思婦把搗成的徵衣打好包裹,然後和淚水研墨,再把親人的姓名,題寫在搗成的徵衣的封套上。這樣,就把一個和淚題字,千種愁思,萬種感慨的思婦形象塑造出來了,詞末兩句“寄到玉關應萬裏,戍人猶在玉關西”。進一步寫思婦的心理活動。“玉關”即玉門關。“戍人”即戍邊的徵人。這兩句是說將徵衣寄到玉門關,怕該有迢迢萬裏路吧,然而徵人戍守的地方還在玉門關以西更為遙遠的地方呢,自己寄出的徵衣何時才能收到呢?如果“鬍天八月即飛雪”的玉門關外,不能及時收到徵衣,那豈不凍壞了徵人嗎?表現了思婦對遠征丈夫的關懷、惦念、體貼入微的心情。歐陽修名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頗為人稱道,此詞結尾句式與之很相似,因之,與歐詞確有異麯同工之妙。(董冰竹)

夜如年(同前)
賀鑄 He Zhu
  斜月下,北風前。
  萬杵千砧搗欲穿。
  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首頁>> 文學>>賀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