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傳奇者,唐元微之所述也。
以不載於本集而出於小說,或疑其非是。
今觀其詞,自非大手筆孰能與於此。
至今士大夫極談幽玄,訪奇述異,無不舉此以為美話。
至於娼優女子,皆能調說大略。
惜乎不被之以音律,故不能播之聲樂,形之管弦。
好事君子極飲肆歡之際,願欲一聽其說,或舉其末而忘其本,或紀其略而不及終其篇,此吾曹之所共恨者也。
今於暇日,詳觀其文,略其煩褻,分之為十章。
每章之下,屬之以詞。
或全摭其文,或止取其意。
又別為一麯,載之傳前,先敘前篇之義。
調曰商調,麯名蝶戀花。
句句言情,篇篇見意。
奉勞歌伴,先定格調,後聽蕪詞。
以不載於本集而出於小說,或疑其非是。
今觀其詞,自非大手筆孰能與於此。
至今士大夫極談幽玄,訪奇述異,無不舉此以為美話。
至於娼優女子,皆能調說大略。
惜乎不被之以音律,故不能播之聲樂,形之管弦。
好事君子極飲肆歡之際,願欲一聽其說,或舉其末而忘其本,或紀其略而不及終其篇,此吾曹之所共恨者也。
今於暇日,詳觀其文,略其煩褻,分之為十章。
每章之下,屬之以詞。
或全摭其文,或止取其意。
又別為一麯,載之傳前,先敘前篇之義。
調曰商調,麯名蝶戀花。
句句言情,篇篇見意。
奉勞歌伴,先定格調,後聽蕪詞。
孀婦將歸長安,路出於蒲,亦止茲寺。
崔氏婦鄭女也。
張出於鄭,緒其親,乃異派之從母。
是歲,丁文雅不善於軍,軍人因喪而擾,大掠蒲人。
崔氏之傢,財産甚厚,多奴僕。
旅寓惶駭,不知所措。
先是張與蒲將之黨有善,請吏護之,遂不及於難。
鄭厚張之德甚,因飾饌以命張,中堂宴之。
復謂張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攜幼稚。
不幸屬師徒大潰,實不保其身。
弱子幼女,猶君之所生也,豈可比常恩哉。
今俾以仁兄之禮奉見,冀所以報恩也。
乃命其子曰歡郎,可十餘歲,容甚溫美。
次命女曰:鶯鶯,出拜爾兄。
爾兄活爾。
久之,辭疾。
鄭怒曰:張兄保爾之命。
不然,爾且虜矣,能復遠嫌乎?
又久之,乃至。
常服晬容,不加新飾。
垂鬟淺黛,雙臉斷紅而已。
顔色豔異,光輝動人。
張驚,為之禮。
因坐鄭旁,凝睇怨絶,若不勝其體。
張問其年歲。
鄭曰:十七歲矣。
張生稍以詞導之,不對,終席而罷。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二)
錦額重簾深幾許。
綉履彎彎,未省離朱戶。
強出嬌羞都不語。
絳綃頻掩酥胸素。
崔氏婦鄭女也。
張出於鄭,緒其親,乃異派之從母。
是歲,丁文雅不善於軍,軍人因喪而擾,大掠蒲人。
崔氏之傢,財産甚厚,多奴僕。
旅寓惶駭,不知所措。
先是張與蒲將之黨有善,請吏護之,遂不及於難。
鄭厚張之德甚,因飾饌以命張,中堂宴之。
復謂張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攜幼稚。
不幸屬師徒大潰,實不保其身。
弱子幼女,猶君之所生也,豈可比常恩哉。
今俾以仁兄之禮奉見,冀所以報恩也。
乃命其子曰歡郎,可十餘歲,容甚溫美。
次命女曰:鶯鶯,出拜爾兄。
爾兄活爾。
久之,辭疾。
鄭怒曰:張兄保爾之命。
不然,爾且虜矣,能復遠嫌乎?
又久之,乃至。
常服晬容,不加新飾。
垂鬟淺黛,雙臉斷紅而已。
顔色豔異,光輝動人。
張驚,為之禮。
因坐鄭旁,凝睇怨絶,若不勝其體。
張問其年歲。
鄭曰:十七歲矣。
張生稍以詞導之,不對,終席而罷。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二)
錦額重簾深幾許。
綉履彎彎,未省離朱戶。
強出嬌羞都不語。
絳綃頻掩酥胸素。
數四乘間遂道其衷。
翌日復至,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
然而崔之族姻,君所詳也,何不因其媒而求娶焉!
張曰:予始自孩提時,性不苟合。
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
數日來,行忘止,食忘飯,恐不能逾旦暮。
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月間,索我於枯魚之肆矣。
婢曰:崔之貞順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
然而善屬文,往往瀋吟章句,怨慕者久之。
君試為諭情詩以亂之。
不然,無由得也。
張大喜,立綴春詞二首以授之。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三)
懊惱嬌癡情未慣。
不道看看,役得人腸斷。
萬語千言都不管。
蘭房跬步如天遠。
翌日復至,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
然而崔之族姻,君所詳也,何不因其媒而求娶焉!
張曰:予始自孩提時,性不苟合。
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
數日來,行忘止,食忘飯,恐不能逾旦暮。
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月間,索我於枯魚之肆矣。
婢曰:崔之貞順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
然而善屬文,往往瀋吟章句,怨慕者久之。
君試為諭情詩以亂之。
不然,無由得也。
張大喜,立綴春詞二首以授之。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三)
懊惱嬌癡情未慣。
不道看看,役得人腸斷。
萬語千言都不管。
蘭房跬步如天遠。
五夜"其詞曰:"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
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四)
庭院黃昏春雨霽。
一縷深心,百種成牽係。
青翼驀然來報喜。
魚箋微諭相容意。
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四)
庭院黃昏春雨霽。
一縷深心,百種成牽係。
青翼驀然來報喜。
魚箋微諭相容意。
援可逾。
既望之夕,張因梯樹而逾焉。
達於西廂則戶半開矣。
無幾紅娘復來,連曰:至矣,至矣。
張生且喜且駭,謂必獲濟。
及女至,則端服儼容,大數張曰:兄之恩,活我傢厚矣,由是慈母以弱子幼女見依。
奈何因不令之婢,緻淫氵失之詞。
始以護人之亂為義,而終掠亂而求之。
是以亂易亂,其去幾何。
誠欲寢其詞,則保人之姦不義;明之母,則背人之惠不祥;將寄於婢妾,又恐不得發其真誠。
是用托於短章,願自陳啓。
猶懼兄之見難,是用鄙靡之詞以求必至。
非禮之動,能不愧心。
特願以禮自持,毋及於亂。
言畢,翻然而逝。
張自失者久之,復逾而出,由是絶望矣。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五)
屈指幽期惟恐誤。
恰到春宵,明月當三五。
紅影壓墻花密處。
花陰便是桃源路。
既望之夕,張因梯樹而逾焉。
達於西廂則戶半開矣。
無幾紅娘復來,連曰:至矣,至矣。
張生且喜且駭,謂必獲濟。
及女至,則端服儼容,大數張曰:兄之恩,活我傢厚矣,由是慈母以弱子幼女見依。
奈何因不令之婢,緻淫氵失之詞。
始以護人之亂為義,而終掠亂而求之。
是以亂易亂,其去幾何。
誠欲寢其詞,則保人之姦不義;明之母,則背人之惠不祥;將寄於婢妾,又恐不得發其真誠。
是用托於短章,願自陳啓。
猶懼兄之見難,是用鄙靡之詞以求必至。
非禮之動,能不愧心。
特願以禮自持,毋及於亂。
言畢,翻然而逝。
張自失者久之,復逾而出,由是絶望矣。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五)
屈指幽期惟恐誤。
恰到春宵,明月當三五。
紅影壓墻花密處。
花陰便是桃源路。
至。
撫張曰:至矣至矣,睡何為哉?
並枕重衾而去。
張生拭目危坐久之,猶疑夢寐。
俄而紅娘捧崔而至,則嬌羞融冶,力不能運支體。
曩時之端莊,不復同矣。
是夕,旬有八日,斜月晶熒,幽輝半床。
張生飄飄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謂從人間至也。
有頃,寺鐘鳴曉。
紅娘促去。
崔氏嬌啼宛轉,紅娘又捧而去。
終夕無一言。
張生辨色而興,自疑曰:豈其夢耶?
所可明者,妝在臂,香在衣,淚光熒熒然,猶瑩於茵席而已。
奉勞歌伴,同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六)
數夕孤眠如度歲。
將謂今生,會合終無計。
正是斷腸凝望際。
雲心捧得嫦娥至。
撫張曰:至矣至矣,睡何為哉?
並枕重衾而去。
張生拭目危坐久之,猶疑夢寐。
俄而紅娘捧崔而至,則嬌羞融冶,力不能運支體。
曩時之端莊,不復同矣。
是夕,旬有八日,斜月晶熒,幽輝半床。
張生飄飄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謂從人間至也。
有頃,寺鐘鳴曉。
紅娘促去。
崔氏嬌啼宛轉,紅娘又捧而去。
終夕無一言。
張生辨色而興,自疑曰:豈其夢耶?
所可明者,妝在臂,香在衣,淚光熒熒然,猶瑩於茵席而已。
奉勞歌伴,同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六)
數夕孤眠如度歲。
將謂今生,會合終無計。
正是斷腸凝望際。
雲心捧得嫦娥至。
因授之以貽崔氏,自是復容之。
朝隱而出,暮隱而入,同安於曩所謂西廂者,幾一月矣。
張生將之長安,先以情諭之。
崔氏宛無難詞,然愁怨之容動人矣。
欲行之再夕,不復可見,而張生遂西。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七)
一夢行雲還暫阻。
盡把深誠,綴作新詩句。
幸有青鸞堪密付。
良宵從此無虛度。
朝隱而出,暮隱而入,同安於曩所謂西廂者,幾一月矣。
張生將之長安,先以情諭之。
崔氏宛無難詞,然愁怨之容動人矣。
欲行之再夕,不復可見,而張生遂西。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七)
一夢行雲還暫阻。
盡把深誠,綴作新詩句。
幸有青鸞堪密付。
良宵從此無虛度。
索再三終不可見。
雖待張之意甚厚,然未嘗以詞繼之。
異時,獨夜操琴,愁弄忄妻惻。
張竊聽之,求之,則不復鼓矣。
以是愈惑之。
張生俄以文謂及期,又當西去。
當去之夕,崔恭貌怡聲,徐謂張曰:始亂之,今棄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必也君始之,君終之,君之惠也。
則沒身之誓,有其終矣,又何必深憾於此行。
然而君既不懌,無以奉寧。
君嘗謂我善鼓琴,今且往矣。
既達君此誠。
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數聲,哀音怨亂,不復知其是麯也。
左右皆欷歔,張說遽止之。
崔投琴擁面,泣下流漣,趣歸鄭所遂不復至,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雖待張之意甚厚,然未嘗以詞繼之。
異時,獨夜操琴,愁弄忄妻惻。
張竊聽之,求之,則不復鼓矣。
以是愈惑之。
張生俄以文謂及期,又當西去。
當去之夕,崔恭貌怡聲,徐謂張曰:始亂之,今棄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必也君始之,君終之,君之惠也。
則沒身之誓,有其終矣,又何必深憾於此行。
然而君既不懌,無以奉寧。
君嘗謂我善鼓琴,今且往矣。
既達君此誠。
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數聲,哀音怨亂,不復知其是麯也。
左右皆欷歔,張說遽止之。
崔投琴擁面,泣下流漣,趣歸鄭所遂不復至,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碧沼鴛鴦交頸舞。
正恁雙棲,又遣分飛去。
灑翰贈言終不許。
援琴請盡始衷素。
正恁雙棲,又遣分飛去。
灑翰贈言終不許。
援琴請盡始衷素。
意。
崔氏緘報之詞,粗載於此,曰:"捧覽來問,撫愛過深。
兒女之情,悲喜交集。
兼惠花勝一合,口脂五寸。
緻耀首膏唇之飾,雖荷多惠,誰復為容。
睹物增懷,但積悲嘆耳。
伏承便於京中就業,於進修之道,固在便安。
但恨鄙陋之人,永以遐棄。
命也如此,知復何言!
自去秋以來,嘗忽忽如有所失。
於喧嘩之下,或勉為笑語。
閑宵自處,無不淚零。
乃夢寐之間,亦多敘感咽離憂之思。
綢繆繾綣,暫若尋常,幽會未終,驚魂已斷。
雖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遙。
一昨拜辭,倏逾舊歲。
長安行樂之地,觸緒牽情。
何幸不忘幽微,眷念無斁。
鄙薄之志,無以奉酬。
至於終始之盟,則固不忒。
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處;婢僕見誘,遂致私誠。
兒女之情,不能自固。
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無投梭之拒。
及薦枕席,義盛恩深。
愚幼之情,永謂終托。
豈期既見君子,不能以禮定情,緻有自獻之羞,不復明侍巾櫛。
沒身永恨,含嘆何言,儻若仁人用心,俯遂幽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如或達士略情,捨小從大,以先配為醜行,謂要盟之可欺,則當骨化形銷,丹忱不泯,因風委露,猶托清塵。
存歿之誠,言盡於此。
臨紙嗚咽,情不能申,千萬珍重。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九)
別後相思心目亂。
不謂芳音,忽寄南來雁。
卻寫花箋和淚捲。
細書方寸教伊看。
崔氏緘報之詞,粗載於此,曰:"捧覽來問,撫愛過深。
兒女之情,悲喜交集。
兼惠花勝一合,口脂五寸。
緻耀首膏唇之飾,雖荷多惠,誰復為容。
睹物增懷,但積悲嘆耳。
伏承便於京中就業,於進修之道,固在便安。
但恨鄙陋之人,永以遐棄。
命也如此,知復何言!
自去秋以來,嘗忽忽如有所失。
於喧嘩之下,或勉為笑語。
閑宵自處,無不淚零。
乃夢寐之間,亦多敘感咽離憂之思。
綢繆繾綣,暫若尋常,幽會未終,驚魂已斷。
雖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遙。
一昨拜辭,倏逾舊歲。
長安行樂之地,觸緒牽情。
何幸不忘幽微,眷念無斁。
鄙薄之志,無以奉酬。
至於終始之盟,則固不忒。
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處;婢僕見誘,遂致私誠。
兒女之情,不能自固。
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無投梭之拒。
及薦枕席,義盛恩深。
愚幼之情,永謂終托。
豈期既見君子,不能以禮定情,緻有自獻之羞,不復明侍巾櫛。
沒身永恨,含嘆何言,儻若仁人用心,俯遂幽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如或達士略情,捨小從大,以先配為醜行,謂要盟之可欺,則當骨化形銷,丹忱不泯,因風委露,猶托清塵。
存歿之誠,言盡於此。
臨紙嗚咽,情不能申,千萬珍重。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九)
別後相思心目亂。
不謂芳音,忽寄南來雁。
卻寫花箋和淚捲。
細書方寸教伊看。
環取其終始不絶。
兼緻彩絲一絇,文竹茶合碾子一枚。
此數物不足見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潔,鄙志如環不解。
淚痕在竹,愁緒縈絲。
因物達誠,永以為好耳。
心邇身遐,拜會無期。
幽憤所鐘,千裏神合。
千萬珍重。
春風多厲,強飯為佳。
慎言自保,毋以鄙為深念也。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十)
尺素重重封錦字。
未盡幽閨,別後心中事。
佩玉彩絲文竹器。
願君一見知深意。
兼緻彩絲一絇,文竹茶合碾子一枚。
此數物不足見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潔,鄙志如環不解。
淚痕在竹,愁緒縈絲。
因物達誠,永以為好耳。
心邇身遐,拜會無期。
幽憤所鐘,千裏神合。
千萬珍重。
春風多厲,強飯為佳。
慎言自保,毋以鄙為深念也。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商調十二首之十)
尺素重重封錦字。
未盡幽閨,別後心中事。
佩玉彩絲文竹器。
願君一見知深意。
張亦有所娶。
適經其所居,乃因其夫言於崔,以外兄見。
適經其所居,乃因其夫言於崔,以外兄見。
夫已諾之,而崔終不為出。張怨念之誠,動於顔色。崔知之,潛賦一詩寄張曰 覺高唐雲雨散。
十二巫峰,隔斷相思眼。
不為旁人移步懶。
為郎憔悴羞郎見。
十二巫峰,隔斷相思眼。
不為旁人移步懶。
為郎憔悴羞郎見。
何者?
夫崔之才華婉美,詞彩豔麗,則於所載緘書詩章盡之矣。
如其都愉淫冶之態,則不可得而見。
及觀其文,飄飄然仿佛出於人目前。
雖丹青摹寫其形狀,未知能如是工且至否?
僕嘗采摭其意,撰成鼓子詞十一章,示餘友何東白先生。
先生曰:文則美矣,意猶有不盡者,鬍不復為一章於其後,具道張之於崔,既不能以理定其情,又不能合之於義。
始相遇也,如是之篤;終相失也,如是之遽。
必及於此,則完矣。
餘應之曰:先生真為文者也。
言必欲有終箴戒而後已。
大抵鄙靡之詞,止歌其事之可歌,不必如是之備。
若夫聚散離合,亦人之常情,古今所共惜也。
又況崔之始相得而終至相失,豈得已哉。
如崔已他適,而張詭計以求見;崔知張之意,而潛賦詩以謝之,其情蓋有未能忘者矣。
樂天曰:"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盡期",豈獨在彼者耶?
予因命此意,復成一麯,綴於傳未雲。
夫崔之才華婉美,詞彩豔麗,則於所載緘書詩章盡之矣。
如其都愉淫冶之態,則不可得而見。
及觀其文,飄飄然仿佛出於人目前。
雖丹青摹寫其形狀,未知能如是工且至否?
僕嘗采摭其意,撰成鼓子詞十一章,示餘友何東白先生。
先生曰:文則美矣,意猶有不盡者,鬍不復為一章於其後,具道張之於崔,既不能以理定其情,又不能合之於義。
始相遇也,如是之篤;終相失也,如是之遽。
必及於此,則完矣。
餘應之曰:先生真為文者也。
言必欲有終箴戒而後已。
大抵鄙靡之詞,止歌其事之可歌,不必如是之備。
若夫聚散離合,亦人之常情,古今所共惜也。
又況崔之始相得而終至相失,豈得已哉。
如崔已他適,而張詭計以求見;崔知張之意,而潛賦詩以謝之,其情蓋有未能忘者矣。
樂天曰:"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盡期",豈獨在彼者耶?
予因命此意,復成一麯,綴於傳未雲。
宿雨洗空臺榭瑩。
下盡珠簾寒未定。
花開花落幾番晴,春欲竟。
愁未醒。
池面杏花紅透影。
下盡珠簾寒未定。
花開花落幾番晴,春欲竟。
愁未醒。
池面杏花紅透影。
(劉平叔出傢妓八人,絶藝,乞詞贈之。
腳絶、歌絶、琴絶、舞絶)
穩小弓鞋三寸羅。
歌唇清韻一櫻多。
燈前秀豔總橫波。
腳絶、歌絶、琴絶、舞絶)
穩小弓鞋三寸羅。
歌唇清韻一櫻多。
燈前秀豔總橫波。
輕鷗欲下春塘浴。
雙雙飛破春煙緑。
兩岸野薔薇。
翠籠熏綉衣。
雙雙飛破春煙緑。
兩岸野薔薇。
翠籠熏綉衣。
長淮渺渺寒煙白。
憑欄人是霜臺客。
時句妙春豪。
風雲不啻高。
憑欄人是霜臺客。
時句妙春豪。
風雲不啻高。
春風試手先梅蕊。
..姿冷豔明沙水。
不受衆芳知。
端須月與期。
..姿冷豔明沙水。
不受衆芳知。
端須月與期。
急雨漲溪渾,小樹帶山秋色。
輕棹暮天歸路,裊芙蓉煙白。
酒醒香冷夢回時,蟲聲正凄絶。
衹覺小窗風月,與昨宵都別。
輕棹暮天歸路,裊芙蓉煙白。
酒醒香冷夢回時,蟲聲正凄絶。
衹覺小窗風月,與昨宵都別。
樓上風和玉漏遲。
鞦韆庭院靜,百花飛。
午窗纔起暖金卮。
勻面了,闌畔看春池。
鞦韆庭院靜,百花飛。
午窗纔起暖金卮。
勻面了,闌畔看春池。
雨霽風高天氣清。
玉盤浮出海,轉空明。
小窗簾影冷如冰。
愁不寐,獨自傍階行。
玉盤浮出海,轉空明。
小窗簾影冷如冰。
愁不寐,獨自傍階行。
欲減羅衣寒未去。
不捲珠簾,人在深深處。
紅杏枝頭花幾許。
啼痕止恨清明雨。
不捲珠簾,人在深深處。
紅杏枝頭花幾許。
啼痕止恨清明雨。
捲絮風頭寒欲盡。
墜粉飄香,日日紅成陣。
新酒又添殘酒睏。
今春不減前春恨。
墜粉飄香,日日紅成陣。
新酒又添殘酒睏。
今春不減前春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