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李约
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
李约 Li Yao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点尽三河卒,年年添塞尘。
  
  候火起雕城,尘砂拥战声。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
  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嫖姚方虎视,不觉请添兵。
城南访裴氏昆季
李约 Li Yao
  相思起中夜,夙驾访柴荆。早雾桑柘隐,晓光溪涧明。
  村蹊蒿棘间,往往断新耕。贫野烟火微,昼无乌鸢声。
  田头逢饷人,道君南山行。南山千里峰,尽是相思情。
  野老无拜揖,村童多裸形。相呼看车马,颜色喜相惊。
  荒圃鸡豚乐,雨墙禾莠生。欲君知我来,壁上空书名。
岁日感怀
李约 Li Yao
  曙气变东风,蟾壶夜漏穷。新春几人老,旧历四时空。
  身贱悲添岁,家贫喜过冬。称觞惟有感,欢庆在儿童。
赠韦况
李约 Li Yao
  我有心中事,不与韦三说。秋夜洛阳城,明月照张八。
观祈雨
李约 Li Yao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赏析】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白居易就曾描写过求龙神降福的场面:“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龙潭》)所谓“赛”,即迎龙娱神的仪式,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正是这种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象“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周啸天)

江南春
李约 Li Yao
  池塘春暖水纹开,堤柳垂丝间野梅。
  江上年年芳意早,蓬瀛春色逐潮来。
过华清宫
李约 Li Yao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
病中宿宜阳馆闻雨
李约 Li Yao
  难眠夏夜抵秋赊,帘幔深垂窗烛斜。
  风吹桐竹更无雨,白发病人心到家。
首页>> 文学论坛>>李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