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劉昚虛
阙题

阙题
阙题
阙题
  道由白雲盡,春與清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嚮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On a road outreaching the white clouds,
  By a spring outrunning the bluest river,
  Petals come drifting on the wind
  And the brook is sweet with them all the way.
  My quiet gate is a mountain-trail,
  And the willow-trees about my cottage
  Sift on my sleeve, through the shadowy noon,
  Distillations of the sun.

【白話文】 山路被白雲隔斷在塵境之外,
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遠流長。
不時有落花隨溪水飄流而至,
遠遠地就可聞到水中的芳香。
閑靜的荊門面對蜿蜒的山路,
柳蔭深處藴藏着讀書的齋堂。
每當太陽光穿過柳蔭的幽境,
清幽的光輝便灑滿我的衣裳。

【注釋】 1、道由句:指山路在白雲盡處,也即在塵境之外。
2、閑門句:門一開,便可見上山之路。

【賞析】 從詩的語意看來,似乎是寫友人在暮春山中隱居讀書的生活。詩以"暮春"為主題,白雲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渾,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靜多趣。全詩無奇詞麗句,衹把所見所聞如實道來,娓娓動聽,使人快樂無限。

[鑒賞]
這首詩原來應是有個題目的,後來不知怎樣失落了。唐殷璠《河嶽英靈集》在輯錄這首詩的時候就沒有題目,後人衹好給它安上“闕題”二字。

  這首詩句句寫景,畫意詩情,佳句盈篇,可推為劉眘虛的代表作。詩描寫深山中一座別墅及其幽美環境。一開頭就寫進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雲盡”,是說通嚮別墅的路是從白雲盡處開始的,可見這裏地勢相當高峻。這樣開頭,便已藏過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許多拖沓。同時,它暗示詩人已是走在通嚮別墅的路上,離別墅並不太遠了。

  “春與青溪長”,伴隨山路有一道麯折的溪水,其時正當春暖花開,山路悠長,溪水也悠長,而一路的春色又與溪水同其悠長。為什麽春色也會“悠長”呢?因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無盡春色源源而來。青溪行不盡,春色也就看不盡,似乎春色也是悠長的了。

  三、四兩句緊接上文,細寫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詩人自己的喜悅之情。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這二句,要特別註意“至”字和“隨”字。它們賦予落花以人的動作,又暗示詩人也正在行動之中,從中可以體味出詩人遙想青溪上遊一片繁花似錦的神情。此時,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發出香氣。芬芳的落花隨着流水遠遠而來,又隨着流水遠遠而去,詩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適,絲毫沒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傷情調。他沿着青溪遠遠地走了一段路,還是不時地看到落花飄灑在青溪中,於是不期而然地感覺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總括上面四句:開頭是用粗略的筆墨寫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細筆來特寫青溪,仿佛是把鏡頭裏的景物從遠處拉到眼前,讓我們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還可以聞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觀賞,別墅終於出現在眼前。擡頭一看,“閑門嚮山路”。這裏是沒有多少人來打擾的,所以門也成了“閑門”。主人分明愛好觀山,所以門又嚮山路而設。

  進門一看,院子裏種了許多柳樹,長條飄拂,主人的讀書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來這位主人是在山中專心緻志研究學問的。

  寫到這裏,詩人從登山到進門的一路經歷,都麯麯折折地描述下來了。但他不過把幾件景物攝進鏡頭,並沒有敘述經過,僅僅給你以幾種不同的變化着的形象。

  結末兩句,詩人仍然衹就別墅的光景來描寫。“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這裏的“每”作“雖然”講。因為山深林密,所以雖然在白天裏,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環境的安謐,氣候的舒適,真是專志讀書的最好地方了。詩到這裏,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思索餘地,更增加了詩的韻味。

  全詩都用景語織成,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韻盈然,意境幽美。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刪稿)詩人巧妙地運用景語,不但寫出風景,給風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動、神態、感情、心理活動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給讀者帶來了直覺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因而這首詩餘韻縈繞,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藝術魅力。

(劉逸生)

相和歌辭·江南麯
劉昚虛 Liu Shenxu
  美人何蕩漾,湖上風月長。玉手欲有贈,裴回雙鳴璫。
  歌聲隨淥水,怨色起朝陽。日暮還傢望,雲波橫洞房。
  美人何蕩漾,湖上風日長。玉手欲有贈,裴回雙明璫。
  歌聲隨緑水,怨色起青陽。日暮還傢望,雲波橫洞房。
  海上正搖落,客中還別離。同舟去未已,遠送新相知。
  流水意何極,滿尊徒爾為。從來菊花節,早已醉東籬。
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
劉昚虛 Liu Shenxu
  木葉紛紛下,東南日煙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蒼。
  暝色況復久,秋聲亦何長。孤舟兼微月,獨夜仍越鄉。
  寒笛對京口,故人在襄陽。詠思勞今夕,江漢遙相望。
潯陽陶氏別業
劉昚虛 Liu Shenxu
  陶傢習先隱,種柳長江邊。朝夕潯陽郭,白衣來幾年。
  霽雲明孤嶺,秋水澄寒天。物象自清曠,野情何綿聯。
  蕭蕭丘中賞,明宰非徒然。願守黍稷稅,歸耕東山田。
登廬山峰頂寺
劉昚虛 Liu Shenxu
  孤峰臨萬象,秋氣何高清。天際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門二緇叟,振錫聞幽聲。心照有無界,業懸前後生。
  雖知真機靜,尚與愛網並。方首金門路,未遑參道情。
尋東溪還湖中作
劉昚虛 Liu Shenxu
  出山更回首,日暮清溪深。東嶺新別處,數猿叫空林。
  昔遊有初跡,此路還獨尋。幽興方在往,歸懷復為今。
  雲峰勞前意,湖水成遠心。望望已超越,坐鳴舟中琴。
送韓平兼寄郭微
劉昚虛 Liu Shenxu
  上客夜相過,小童能酤酒。即為臨水處,正值歸雁後。
  前路望鄉山,近傢見門柳。到時春未暮,風景自應有。
  餘憶東州人,經年別來久。殷勤為傳語,日夕念攜手。
  兼問前寄書,書中復達否。
寄閻防(防時在終南豐德寺讀書)
劉昚虛 Liu Shenxu
  青冥南山口,君與緇錫鄰。深路入古寺,亂花隨暮春。
  紛紛對寂寞,往往落衣巾。鬆色空照水,經聲時有人。
  晚心復南望,山遠情獨親。應以修往業,亦惟立此身。
  深林度空夜,煙月資清真。莫嘆文明日,彌年徒隱淪。
海上詩送薛文學歸海東
劉昚虛 Liu Shenxu
  何處歸且遠,送君東悠悠。滄溟千萬裏,日夜一孤舟。
  曠望絶國所,微茫天際愁。有時近仙境,不定若夢遊。
  或見青色古,孤山百裏秋。前心方杳眇,後路勞夷猶。
  離別惜吾道,風波敬皇休。春浮花氣遠,思逐海水流。
  日暮驪歌後,永懷空滄洲。
越中問海客
劉昚虛 Liu Shenxu
  風雨滄洲暮,一帆今始歸。自云發南海,萬裏速如飛。
  初謂落何處,永將無所依。冥茫漸西見,山色越中微。
  誰念去時遠,人經此路稀。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說,憶鄉難久違。縱為魯連子,山路有柴扉。
寄江滔求孟六遺文
劉昚虛 Liu Shenxu
  南望襄陽路,思君情轉親。偏知漢水廣,應與孟傢鄰。
  在日貪為善,昨來聞更貧。相如有遺草,一為問傢人。
積雪為小山
劉昚虛 Liu Shenxu
  飛雪伴春還,春庭曉自閑。虛心應任道,遇賞遂成山。
  峰小形全秀,岩虛勢莫攀。以幽能皎潔,謂近可循環。
  孤影臨冰鏡,寒光對玉顔。不隨遲日盡,留顧歲華間。
贈喬琳(一作張謂詩)
劉昚虛 Liu Shenxu
  去年上策不見收,今年寄食仍淹留。羨君有酒能共醉,
  羨君無錢能不憂。如今五侯不待客,羨君不問五侯宅。
  如今七貴方自尊,羨君不過七貴門。丈夫會應有知己,
  世上悠悠何足論。
茙葵花歌(一作岑參詩)
劉昚虛 Liu Shenxu
  昨日一花開,今日一花開;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人生不得長少年,莫惜床頭酤酒錢;請君有錢嚮酒傢,
  君不見茙葵花。
  歸夢如春水,悠悠繞故鄉。
  
  駐馬渡江處,望鄉待歸舟。
首頁>> 文學>>劉昚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