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策策,度庭竹。
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
只有江梅伴幽独。
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绩。
【赏析】 清人王士桢说:“咏物须取神”。好的咏梅诗词都是准确地抓住了梅的神态,并找到了与主体之间的某种联系,从而展开想象与联想。这种联想多为相关联想和类比联想。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梅花盛开,与旧时月下吹笛,唤起美人一同去赏花摘花有联系。因此,见眼前梅花,就引起回忆,这属相关联想。陆游的《卜算子》描绘了梅花“孤芳不变”的品格,并与诗人坚定的信念,洁身自好的处事态度联系起来,这属类比联想。类比联想取事物之间的神似,建立在类比联想基础上就是象征手法。咏物诗词就是在物与我之间找到了某种微妙的神似关系,从而咏物抒怀,构成一种美的意境。
《古今词话》介绍:“孙夫人道绚,谷城黄铢字子厚母夫人也,为秀州郑文室”。由此可知,这首咏梅词出自一沦落在外的老妇人之手。她将梅栖宿于寒梢,与自己幽独凄清,终老不归的生活相类比,写得哀惋,凄切。
上片渲染梅花于寒夜栖宿的意境。先从视觉角度来烘托夜静:清冷的月光悄悄地向林前的屋舍移动,“飞”是主体观察的感觉,因为天空中有急速流动的云,月在云中时隐时现,所以月光有飞动的感觉。正因为如此,林前的屋舍刚才还是昏暗的,一下子就轮廓分明。这也产生以动托静的效果。接着又从听觉角度来烘托夜静:晚风拂过庭院中的竹林,发出策策的声响。夜半江城的更夫击柝声,格外清晰。那栖宿在枝梢的寒梅,仿佛也被这声音震得颤悠悠地动起来。照理说,声音是不会使梅花颤动的,更何况是远处传来的更声呢。因为夜是如此之静,哪怕是远处的微妙声响,也声声入耳。而寒夜中栖宿不能入睡的老妇人在此静寂中倍感孤独凄清,所以她将这种情感“外射”到梅花上,产生“动寒梢栖宿”的感觉。
下片写人终老它乡,有梦难续。“等闲老去年华促”是承“寒梢栖宿”的意境而来,由物及人,进行类比。岁月如流,青春难再。终老无依,零丁孤苦。自然发出“只有江梅伴幽独”,的感叹。最后两句是对全篇的概括,说明这种凄清孤独的感受是在一场梦醒之后产生的。梦中能“绕夷门旧家山”,那是何等的幸福,而梦醒之后依旧是清冷的现实,自然希望梦能继续做下去,而恨梦被惊回。当一切希望和憧憬都寄托在虚幻的梦境时,这种哀伤与愁怨之深则可想见了。(劳再鸣)
云叠奇峰,破桐阴亭午。
列岫连环,溜泉鸣玉,对幅巾芒履。
况有清时,风流故人,剧谈挥尘。
才冠一时,论高两汉,书扇豪踪,吐凤辞语。
书锦归来,庆长年老母。
且尽绿尊,莫怀归兴,听扇歌高举。
会见登庸,泥封诏下,促朝天去。
松风亭下梅初白。
腊尽见春回。
寒梢花又开。
曲琼闲不卷。
沈燎看星转。
凝伫小徘徊。
云间征雁来。
驱车问征路,赏春风南陌。
正雨后、梨花幽艳白。
悔匆匆、过了寒食。
归家渐春暮,探酴醿消息。
秋风夜雨伤离索。
伤离索。
老怀无奈,泪珠零落。
故人一去无期约。
尺书忽寄西飞鹤。
西飞鹤。
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看山迷暮霭,烟暗孤松。
动翩翩风袂,轻若惊鸿。
心似鉴,鬓如云,弄清影,月明中。
谩悲凉,岁冉冉,蕣华潜改衰容。
前事销凝久,十年光景匆匆。
念云轩一梦,回首春空。
彩凤远,玉箫寒,夜悄悄,恨无穷。
叹黄尘久埋玉,断肠挥泪东风。
月上朱栏一半。
风自碧空来,吹落歌珠一串。
不见。
不见。
人被绣帘遮断。
做尽轻模样。
半夜萧萧窗外响。
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
六花片片飞来。
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遣歌姬来乞词,作醉蓬莱令歌之)。
雨晴云敛,烟花澹荡,遥山凝碧。
驱车问征路,赏春风南陌。
晚霞红。
看山迷暮霭,烟暗孤松。
动翩翩风袂,轻若惊鸿。
心似鉴,鬓如云,弄清影,月明中。
谩悲凉,岁冉冉,蕣华潜改衰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