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蹲踞不动,潭影净无尘。
此地高阳胜处,天付仙翁为主,那肯借闲人。
暂挂西堂锡,仍同旦过宾。
六年里,五迁舍,得此邻。
儒馆豆笾于粲,弦诵有遗音。
甚喜黄冠为侣,更得青衿来伴,应不叹飘零。
夜宿东华榻,朝餐泮水芹。
为问何年飞到此,拔地倚天无迹。
缥缈琼宫,溟茫朱户,不与尘寰隔。
翩然鹤下,时传云外消息。
露冷风清夜阑,梦高人过我,欢如畴昔。
道骨仙风谁得似,谈笑云生几席。
共踏银虬,迫随绛节,恍遇群仙集。
云韶九奏,不类人间金石。
耿耿孤忠磨下尽,惟有老天知得。
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泣。
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
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
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
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赏析】 该词是作者羁留北方,送陈正言南归时所作。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临安被元军攻破。南宋被迫乞降。家铉翁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充元任祈请使,先后奔赴元大都和大都,从此被扣留于北方,直至八十二岁高龄时,才被放归,此时南宋早已灭亡,已是至元三十一年了。
以“南来数骑,问征尘”二句起笔,写作者对南方形势的关心,所以碰到从南宋来的人就向他询问消息。但询问的结果,却是“江头风恶”,即形势不好。家铉翁北赴之后,南宋流亡小朝廷继续坚持斗争,这里,作者关心的,可能就是这种反元斗争形势。“耿耿”两句,写出作者(也可能包括陈正言在内)的孤忠与气节。 “磨不尽”三字,指耿耿孤忠如磐石一般的坚固,同时也包含了他在北方所受的种种磨难。磨难愈重,他的志向就愈加坚定,作者的精神品质由此可见,但因为作者身在北地,远离祖国,其孤忠不被人知,故云“唯有老天知得”。“短棹”五句,则转入对丙子(1276)之难的回忆。这五句所写乃是南宋临安被破的过程,其惨痛之情状,令作者终身难忘铭心。“短棹浮淮,轻毡渡汉”,是写元军南下。元军渡淮,揭开了亡宋战争的序幕;而元军(元人戴毡笠,故这里以“轻毡”称之)渡汉水,则直接导致了临安的陷落。元军在襄樊战役之后,立即潜兵入汉水,水陆并进,与渡淮元军互相呼应,势如破竹,于是在德祐二年正月,兵临临安城下。 “回首觚棱泣”是写作者在北赴途中回望京城宫阙而失声痛哭。“觚棱”,即觚稜,本指殿堂屋角上的瓦脊形状,这里代指宫阙。家铉翁作为其中之一的祈请使登舟北赴时,宋帝后还没有出降。但他刚至大都,还没来得及向南宋朝廷报告祈请情况,三宫被掳北迁的惨剧随即发生。词中“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指的是这一历史事件。
“清跸”,指皇帝出行时,清道戒严,这里指宋三宫北迁。事变大而迅速,故加“惊”字。大都、临安相距三千余里,故云“天外”。以上这五句,写事变接踵而起,连用“短棹”、“轻毡”、“回首”、“欲上”、“惊传”等语词,语气急促,有倏忽千里之势,作者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心头的压抑悲怆,历历在目。词的下片写作者被扣留北方后所经受的种种磨难。以及作者慨然面对,毫不动摇的气节风骨。“路人”五句,写作者引苏武自喻。“昔汉家使者”,指苏武,由“路人指示荒台”句看,苏武“曾留行迹”的“荒台”,正在作者眼前。所以,“曾留行迹”,既是写苏武的经历,也是写作者自己遭际。以喻作者与苏武当年处境相同。“我节”两句,是将自与苏武并提并论,苏武持节漠北,最终不改初衷,而作者也同样是“我节君袍雪样明”。作者是奉南宋朝廷的使命北上的,与当年的苏武一样,也是持“节”而行,而且,最终也同苏武一样,虽羁留北方而忠节不改。也同苏武一样,“君袍”,这里是指南宋的服装,他至上都之后,不改变服装,而且得到了元朝皇帝的批准。家铉翁身处绝域,不变节,不易服,贞如冰雪,故云“雪样明”;其心迹行事,对得起天地,对得起国家和人民,所以说“俯仰都无愧色”。结处 “送子”五句,是送别陈正言的话,意思有两层,一是趁您堂上“慈颜未老”,正可回去与家团圆承欢,并享三径馀乐。“三径”,即指隐居故园,是用蒋诩故事。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归故里,院中辟有三径,只与求仲、羊仲往来。二是表示自己不易其节。这层意思是通过回答故人询问的形式来表现的,一片赤城之心寓于委婉的言辞之中,虽不是表面上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但读来却更令人感慨不已,由衷叹赞。从家铉翁的《则堂集》看,大约凡友朋回南,他送别时总要表达同样的心情。
此词上片虽从眼前现状落笔,但主要还是写对过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回忆,多用赋笔的手法,下片则重在抒写自己的心情与气节。在异域之中送别具有同样遭遇的友人回到也同样为自己所朝思暮想的地方,最容易让人激动感伤。同时也激励他人,作者送别友人,只能依旧在北国羁留,心中的愁苦可谓至深。
然而作者却并未伤悲沉沦,而是以此自励,鼓动起感动天地的忠节气慨。这种词,是一般送别词所无法比拟。至今读之,依旧觉其中蕴藏着一种坚如磐石的沉稳和不可征服的坚韧力量,不禁为之掩泣,为之勉励。
衔袖疑有希世珍,徐而出之岸然长庚相。
高标直欲干青冥,逸气可以走象罔。
传来定非凡俗工,应有高人得之自梦想。
愿君宝藏勿轻畀,瓣瓣朝夕勤向仰。
可以长君胸次之瑰奇,可以助君诗情之豪畅。
傥来万事付浮云,眼中随地得真赏。
他年若遇天台坐忘真,便应骖鸾御鹤朝神清,
一洗人间千劫尘中尘。
鹤山道脉接濂洛,鹤鸣之派应与鹤山同。
九皋清闻犹历耳,谁谓九原不可起。
诜诜高弟今几人,衣钵传来二三子。
遗书定知满筐箱,夜光炜煜照行李。
在阴有鸣须有和,乘轩可贵未可喜。
君不见辽东仙子丁令威,向神清而上刷羽仪。
万人拭目看孤飞,凫鹥纷纷那能随。
彼皆在其位,夫岂难为功。
是邦学政久坠地,过者千百但吁忾。
有美君子逢掖生,无位乃能行其志。
手披荆榛植栋宇,春秋祠事廼有所。
衮章巍巍耀城阙,黉舍煌煌列笾俎。
尔来几及一星周,欲绪前功谁与主。
治中别驾我辈人,惟君复能赞其成。
大厦聿新来众隽,讲席备设招诸生。
众人所迂君所急,胸次抱负谁能识。
后先几年惟一心,兴颓举废多其力。
我来是邦知君久,负荷万钧绰其有。
更从兴学知君深,少觇用世经纶手。
君不见新甫之柏徂徕松,可栋可楹皆在雪霜后。
愿培远业待时需,令名与学千载垂不朽。
春光只在花梢里,更倩君诗为一催。
雪花底事犹飞舞,更与梨花分半春。
从教门外雪三尺,认取沂边春十分。
七十日春閒过了,半分春色尚犹悭。
老矣只余归梦在,世间万事付心灰。
混沦判八极,维东最为尊。
万形囿大化,生生此其门。
兹为九州镇,岂以三望论。
彼为异端说,怪诞惊愚昏。
妄指阳明地,同彼长夜阍。
愚人戢冥威,奔走不惮烦。
顽夫惊罪福,未死先飞魂。
年年春向晚,时事羞苹蘩。
我在神即在,帝顾良亦繁。
蓬莱有会期,莫为风雨止。
输他田舍翁,午酲犹未醒。
云何托女不托宗,欢娱未了万事空。
沛人犹言令善相,善相如此术亦穷。
高皇先识万物表,芟刈群雄如薙草。
孽女近在目睫间,滥觞不戒使滔天。
向非遗后余此二三老,安知北军袒右与袒左。
嗟哉涂山启夏任启周,女德王功相匹休。
令名堂堂照千古,不似沛中吕氏女。
扫门坐需佳客至,邻叟醉墨俄然成。
古木昂藏出涧壑,下临百丈寒泉清。
高冠长剑万夫望,其傍锄笠两耦耕。
岁寒坐对亦已久,东风看取岩穴春。
卧龙腾骧碧落上,南山夜半雷雨惊。
明月谁知千里共,华灯同照万人来。
市桥未涨丰容柳,江路犹残的皪梅。
欲与先生拼醉赏,未须归去隐藁莱。
恨无立部歌仍舞,空有游人往更来。
秀如王子登门竹,味胜曹公止渴梅。
已向歌谣挹和气,预知丰岁变污莱。
懒拥牙旗穿市去,纵看玉李堕天来。
从教独照青藜炬,莫使轻吹画角梅。
也有江风浮彩巘,坐令形势卷东莱。
留得瀛州人在境,故应犹有地行仙。
班退归来清梦觉,红云犹自满衣襟。
似报云间仙仗过,分明听得步虚声。
若教石佛能谈妙,应有石人来点头。
冬深破屦踏层冰,暑到露头走赤日。
穷坚老壮本分事,百年未死为形役。
洞天九锁郁嵯峨,古来相传神仙宅。
我尝结茅天柱前,屐齿苍苔印行迹。
劫火洞然城郭非,清境不坏还如昔。
安期羡门我辈人,圆峤方壶一咫尺。
梦魂几度如相逢,别来已久知相忆。
愿分仙家九转丹,服之身轻生羽翼。
周游八表任去来,跳出阴阳寒暑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