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張耒
減字木蘭花
張耒 Zhang Lei
  個人風味。
  衹有江梅些子似。
  每到開時。
  滿眼清愁衹自知。
  
  霞裾仙珮。
  姑射神人風露態。
  蜂蝶休忙。
  不與春風一點香。
  
  傾蓋相逢汝水濱。
  須知見面過聞名。
  馬頭雖去無千裏,酒盞纔傾且百分。
  
  嗟得失,一微塵。
  莫教冰炭損精神。
  北扉西禁須分等,金榜當年第一人。
  
  裂楮裁筠,虛明瀟灑,製成方丈屠蘇。
  草團蒲坐,中置一山爐。
  拙似春林鳩宿,易於□、秋野享居。
  誰相對,時煩孟婦,石鼎煮寒蔬。
  
  嗟籲。
  人生隨分足,風雲際會,漫付伸舒。
  且偷取閑時,嚮此躊躇。
  謾取黃金建廈,繁華夢、畢竟空虛。
  爭如且、寒村廚火,湯餅一齋盂。
  
  亭臯木葉下,重陽近、又是搗衣秋。
  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誤簪黃菊,花也應羞。
  楚天晚、白蘋煙盡處,紅蓼水邊頭。
  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
  
  玉容知安否?香箋共錦字,兩處悠悠。
  空恨白雲離合,青鳥沉浮。
  嚮風前懊惱,芳心一點,寸眉兩葉,禁甚閑愁。
  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

【注釋】 亭臯木葉下:一作木葉亭臯下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思鄉之情的詞。上片落筆寫景,首先點明季節。“木葉亭臯下”三句,寫時近重陽,樹葉紛紛飄落到平蕩的水邊地上,又是婦女為親人捶打寒衣的深秋了。這裏“木葉”即樹葉。《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後世常以此寫秋景,兼寫鄉思。“亭臯”指水邊平地。“重陽”即陰歷九月九日;古時風俗,人們常在這天登高,佩茱萸,飲菊花酒。有親友在外,屆時不免互相思念。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雲:“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搗衣”,古代婦女於秋季漸寒時,在砧石上捶打寒衣以備寄送遠方的親人過鼕。李白《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瀋佺期《獨不見》亦云:“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徵戍憶遼陽。”這種“搗衣”之聲,最易引起閨中少婦對遠方徵人的痛苦思念。而遠行之人也容易因此想到妻子在傢為自己搗衣的情景,既感到痛苦又溫暖。這裏“木葉”“搗衣”連用,不僅寫出了深秋特有的景色,為全詞烘托出蕭瑟凄清的背景,而且為下面的詞意發展作了有力的鋪墊。

  “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謾簪黃菊,花也應羞。” 這數句又緊承起句,意思說,怎奈我愁緒縈繞心中,白發現於鬢角,再輕慢地把黃菊插在頭髮上,那菊花也該感到羞辱吧。這裏“庾腸”,即庾信的愁腸。庾信本為南朝時梁朝的官員,因出使西魏被留,羈旅北地,故常思念祖國和家乡。其《哀江南賦》序雲:“不無危苦之詞,惟以悲哀為主。”後人常以“庾愁”代指思鄉之心。“潘鬢”,即潘嶽的斑鬢。潘嶽為西晉文學家,貌美而早衰,其《秋興賦·序》雲:“晉十有四年,餘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後因以“潘鬢”為中年鬢發斑白的代詞。這裏詞人以“潘鬢”自喻身心漸衰之貌。詞人由於憂傷,鬢衰將不勝簪,故云:“謾簪黃菊,花也應羞。”以此反襯出暮感的深沉、鄉愁的濃烈。

  “楚天晚,白蘋煙盡處,紅蓼水邊頭。”在寫景中寓離別相思之意。心中既然充滿鄉愁暮感,所以不僅遙望楚天的晚空,一直望到水氣繚繞的白蘋盡頭,一直望到水邊開花的紅蓼深處。“白蘋”,水中浮草,因其隨波漂流,容易引起遊子産生離傢漂泊的傷感。

  “紅蓼”,生於水中者名澤蓼或水蓼,開淺紅色小花,葉味辛香。詞人是淮陽人,所以,遙望楚天,思鄉之念便在不言中了;再加兩點染,則把他鄉愁之深烘托出來了。這裏雖純是寫景,但景中含情,意在言外。

  “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數句緊承“白蘋”“紅蓼”兩句而來,含着情意的芳草,默默無語的夕陽,橫渡南面水濱的大雁,是詞人所望到的,但卻沒有望到故鄉,在這種望而不得的情況下,他衹好倚着西樓心往神馳了。這幾句寫景,將詞人遙望故鄉而不得的執着深情又推進了一層,詞意含蓄,畫面完整,真所謂“物以情觀,情以物見”了。“人倚西樓”點出遊子登眺之處,交代了“楚天晚”至“雁橫南浦”六句都是極目之所見;由所見而引起所感,因而所見之景物都似有了人的感情。

  下片換頭“玉容知安否?”點明所思之人,揭示了詞旨所在,使上片所寫種種情景明朗化。這句“玉容”,極言容貌之美如花似玉,這兒即指倚樓遙思的對象。“知安否?”麯盡對遙思對象的關切和挂念,由此而引起下面相思的傾訴、深情的抒發。

  “香箋共錦字,兩處悠悠。空恨碧雲離合,青鳥沉浮”意謂書信和題詩,由於兩地渺遠而無法見寄,徒然地怨那晴雲分離,使者隱沒。這裏“香箋”,即美好的書札;“錦字”,織錦上的字。晉代竇滔以罪徙流沙,其妻蘇蕙,因思念丈夫,織綿為《回文旋圖詩》以寄,後世常以此指妻子寄書丈夫,表達相思之情。 “青鳥”,傳說西王母飼養的鳥,能傳遞信息,後世常以此指傳信的使者。“碧雲”,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有“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之句,這裏藉以寫對於閨中人的懷思。由於香箋錦字,兩處悠悠,碧雲已合而佳人未來,青鳥杳然而音書全無。詞人於此以鋪敘寫法表達兩地分居、不見來信的悵怨,愈加顯出“知安否” 所包含的深沉挂念的分量。

  “嚮風前懊惱”四句,轉以想象之筆,設想妻子思念自己時的痛苦情狀。他想象妻子也許在風前月下,芳心懊惱,眉頭緊皺,怎能止得住那百無聊賴的愁思呢?寫對方思念自己,正是為了表達自己對於妻子深摯的愛情與痛苦的思念。這種詩詞常用的手法,比較容易使讀者感到生動親切。

  “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用質語綰合全篇。相思至極,欲說還休;不是不想說,而是說了愈加愁苦,倒不如將此情交付給東流之水帶去為好。毛滂《惜分飛》曾雲:“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構思、手法與此相同。(池萬興)

  含羞倚醉不成歌,纖手掩香羅。
  偎花映燭,偷傳深意,酒思入橫波。
  看朱成碧心迷亂,翻脈脈、斂雙蛾。
  相見時稀隔別多,又春盡、奈愁何。
  簾幕疏疏風透,一綫香飄金獸。
  朱欄倚遍黃昏後,廊上月華如晝。
  
  別離滋味濃於酒,著人瘦。
  此情不及墻東柳,春色年年如舊。

【賞析】 這首詞是張耒離許州任時,為留戀官妓劉淑奴而作。上片描寫黃昏伫立、情思難捨的情景,下片抒發憔悴於離愁而深感人不如柳的慨嘆。

  “簾幕疏疏風透,一綫香飄金獸”這兩句通過對細風透進簾幕、香爐縷縷飄香的描繪,明寫官妓劉淑奴閨房的幽雅芳美,暗寫前來幽會告別的環境氣氛,隱含越是美好、越是值得留戀,越是幽靜、越是格外凄清的弦外之音。這裏“疏疏”,稀疏之意;“金獸”指獸形的銅香爐。

  “朱欄倚遍黃昏後”二句,緊承首二句而來,由室內轉而寫室外,由黃昏寫到深夜,勾勒出倚遍每一根欄桿、凝視着畫廊上如晝月光的生動畫面,傳達出回憶往昔並肩倚欄,攜手賞月,而今戀戀不捨,依依惜別的愁緒。“月華”,即指月光。上片四句全部寫景,而字裏行間則洋溢着離愁別緒,因為往昔天天如此,而從今以後卻不復再見了,對景傷情,萬般無奈之意,盡在不言中了。這兩句主要從時間上着筆,寫離別之人從黃昏到深夜,倚遍欄桿,離愁無限,對月無緒的痛苦情態。

  下片在上片寫景的基礎上,着重抒情。

  “別離滋味濃如酒,著人瘦。”這兩句是全詞的主調,這種“別離滋味”衹有自己深深地感到,要說出來卻又十分抽象。詞人在這裏用“濃於酒”一詞來形容描寫這種離愁別緒的濃烈程度,這就使抽象的情感物態化、具體、形象,它不僅將比酒更濃烈的離愁別恨極為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來,而且將詞人藉酒澆愁的神態巧妙勾出,收到一箭雙雕的藝術效果。正因為如此,“著人瘦”一句便水到渠成,落到了實處。這種離愁竟使人為之憔悴,其滋味便可想而知了。

  “此情不及墻東柳,春色年年依舊”緊承前句而來,前兩句寫離愁滋味超過濃酒,進行正面對比;這兩句寫別情不及墻柳,則從反面襯托。為什麽會不及墻柳呢?因為柳葉衹枯黃萎落於一時,春風一吹,柳色如故。言外之意,人一離別,各自天涯,是否能再續舊情,可就說不準了。這一反襯,由眼前的墻東柳觸發而起,既信手拈來,又新奇貼切,極為深切地道出了內心深處的惆悵之情和纏綿悱惻之意,這就成為全詞的點睛之筆。

這首詞寫景純用白描,毫不雕飾,清新流麗,而情寓其中;寫情,直抒胸臆,决不做作,層層轉跌,入木三分。其中絶無香澤綺羅之態,唯有不加矯飾之情。這就使本詞具有清新流麗的風格特徵。(池萬興)

  平池碧玉秋波瑩,緑雲擁扇青搖柄。
  水宮仙子鬥紅妝,輕步凌波踏明鏡。
  水團冰浸砂糖裏。有透明角黍鬆兒和。
  
  
  菖蒲酒滿歡人人,願年年歡醉。
  偎倚。把合歡彩索,殷勤寄與。
  
  
  手把合歡彩索,殷勤微笑殢檀郎。
  低低告,不圖係腕,圖係人腸。
  欲知老子居陳事,古寺蕭條屋數楹。
  幸免絶糧慚孔聖,更無環堵羨淵明。
  參差拙句何曾是,寵辱浮雲無可驚。
  斷送光陰須美酒,惟應此事費經營。
  小兒名阿幾,眉目頗疏明。
  日來書案傍,學我讀書聲。
  男兒事業多,何必學讀書。
  自古奇男子,往往羞為儒。
  阿幾笑謂爺,薄雲無密雨。
  看爺饑寒姿,兒豈合貴富。
  翁傢破篋中,惟有書與史。
  教兒不讀書,更欲作何事。
庵東窗雨霽月出梅花影見窗上
張耒 Zhang Lei
  山頭冷月出,射我幽窗明。
  屋東有新梅,寒影交疏欞。
  暗香不可挹,彷佛認繁英。
  耿耿終無言,依依如有情。
  怳疑姑射真,仙馭下我庭。
  姮娥曉西去,滿樹晨霜清。
  挾弓持矛八人者,暮出永寧循白馬。
  袁村飲酒呼主翁,主翁倉皇問以弓。
  朝飯南山民獻彘,主人贈刀其姓李。
  道逢兩夫捕鷹隼,脅之以威使從己。
  晚投民居迫之饋,坐有三夫願從事。
  其徒新故十有三,驅使兩夫前探伺。
  諜知小水無徼巡,彎弓長呼蒼市門。
  傳聲市人恣誘脅,擾擾坐緻幾千人。
  一盜登床坐而視,四盜執兵環以衛。
  八夫露刃入民居,斂聚金珠致之帥。
  搜羅抉剔凡八戶,淫污婦女纍其主。
  烹羊緻酒來紛紛,錢幣滿前隨賜與。
  一盜揚聲集市人,我憐市人常苦貧。
  居民積財尚餘羨,恣爾攫取捨無嗔。
  市人聽令喜且舞,肩負囊擔誰復數。
  須臾散去閭裏空,犬逝雞逃無敢語。
  八盜連謀詔其五,為我鳴金南取路。
  人聞金聲謂盜南,八盜西馳下山去。
  長吏飛書呵有司,坐欲捕獲如吾期。
  洛陽大牓如匹帛,一百萬錢賞能獲。
  一朝兩卒扣吾門,自言有密人不聞。
  我知小鼠群偷地,二盜今居洛之涘。
  立呼吏兵給戈弩,期以朝擒夜馳去。
  可憐鼠子不知逃,猶復持矛起相拒。
  一士揮刀身首離,復取傍盜如攜兒。
  八夫獲二亡其六,盡取黨人付諸獄。
八月六日西風極涼如十月間晨起偶題
張耒 Zhang Lei
  初過三伏暑初歸,風景誰知遽慘凄。
  短日旅愁消美酒,五更鄉夢托晨雞。
  江天水冷魚竜蟄,野澤風多鴻雁稀。
  塵篋敝貂猶得在,過鼕偶免嘆無衣。
八月十一日晨興
張耒 Zhang Lei
  老人秋少睡,禪誦每晨興。
  鄰碓舂殘月,床蛩語暗燈。
  高林鳥聲起,幽草露華凝。
  筇杖兼禪榻,生涯一野僧。
八月十一日晨興三首
張耒 Zhang Lei
  端居歲已晏,杖履亦蕭然。
  雲露窗前日,秋明樹外天。
  大江寒欲落,諸嶺霽逾鮮。
  白首無聊劇,昏昏衹醉眠。
八月十一日晨興三首
張耒 Zhang Lei
  江上秋陰合,柯山曉雨來。
  貂裘欲辭篋,紈扇已生埃。
  落葉濕相藉,晚花寒未開。
  殷勤探黃菊,九日泛清杯。
  斯人不可見,千古懷清風。
  猶想鸞鳳姿,翛然山水中。
  空祠遺像儼,過者為肅恭。
  同時富貴人,泯滅知何窮。
  公昔得所遇,慨然屢輸忠。
  一傷巧舌刀,泯默類瘖聾。
  出處竟無禍,捲舒詎知蹤。
  被獲空嘆麟,不製方為竜。
白樂天有渭上雨中獨樂十餘首仿淵明予寓宛丘居多暇日時屢秋雨仿白之作得三章{之三}
張耒 Zhang Lei
  故人遺我酒,氣味芳似清。
  置之屋壁間,興至時一傾。
  銀杯度一合,三釂已徹觥。
  既免戒沉湎,且無憂病酲。
  嵇阮愧令德,劉石無遐齡。
  荒狂有何樂,徒以酒自名。
  吾幸免睏此,庶幾盡平生。
白樂天有渭上雨中獨樂十餘首仿淵明予寓宛丘居多暇日時屢秋雨仿白之作得三章
張耒 Zhang Lei
  寒極則有暑,晦久則有明。
  開闢迄今茲,此理信可憑。
  炎炎者易滅,巍巍者必傾。
  聖智無奈何,況此愚昏氓。
  設羅以獵獸,切骨陷其膺。
  重勢以鎮物,懸絶壓其肱。
  縱使賁與育,力有不獲呈。
  物情千萬變,可盡得經營。
  不如寂寞士,葛帶而蘭纓。
  無求復無憂。容貌甚和平。
  況茲積雨餘,秋氣日姿清。
  悠然有佳興,美酒時一傾。
白樂天有渭上雨中獨樂十餘首仿淵明予寓宛丘居多暇日時屢秋雨仿白之作得三章
張耒 Zhang Lei
  罷官臥窮巷,值此雲物稠。
  連延經旬雨,城市欲行舟。
  柱礎變坳塘,瓦溝成暴流。
  蕭然殘暑退,寒事戒衣裘。
  老人朝睡足,起坐梳白頭。
  呼童飭晨餐,薪濕爨婦愁。
  洗我朱提杯,不復具餚羞。
  一觴已徑醉,萬事良悠悠。
白沙閘西艤舟亭下二首
張耒 Zhang Lei
  倦客時時醉眼,津亭日日春寒。
  目極傷春懷抱,黃昏猶在闌幹。
白沙閘西艤舟亭下二首
張耒 Zhang Lei
  客恨如雲冉冉,風光似水迢迢。
  回首十年舊事,令人淚盡魂消。
白沙阻風
張耒 Zhang Lei
  春江風易惡,故作客行難。
  晴日開野色,朝寒醒醉顔。
  歸人出斷岸,去翼復前山。
  淹泊無誰語,村翁亦往還。
白羊道中二首
張耒 Zhang Lei
  徒旅已屢憩,過山知幾峰。
  空畦鳴野水,壞道拱寒鬆。
  醁酒自能暖,褐裘初禦鼕。
  朝饑久未食,林寺已鳴鐘。
首頁>> 文學>>張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