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花唤我相追逐。
浅妆不比梅_竹。
深注朱颜,娇面称红烛。
阿娇合贮黄金屋。
是谁却遣来空谷。
酡颜遍倚阑干曲。
一段风流,不枉到西蜀。
更对银河风露,觉今宵都别。
不须乞巧拜中庭,枉共天孙说。
且信平生拙极,耐岁寒霜雪。
同是鹓行旧侣,慰十年离别。
一杯相属莫留残,试倚阑干说。
趁取簪花绿鬓,未骎骎如雪。
剖瓜插竹诉穷愁。
闻道天孙相会处,银汉无津,不待泛兰舟。
动是隔年寻素约,何似,每逢清梦且嬉游。
但得举杯开笑口,对月临风,总胜鹊桥秋。
眼高照破古今愁。
若不擎天为八柱,且学鸱夷,归泛五湖舟。
万里西南天一角,骑气乘风,也作等闲游。
莫道玉关人老矣,壮志凌云,依旧不惊秋。
锦官城里胜概,在在款经行。
笔底烟云飞走,胸次乾坤吐纳,议论总纵横。
觉我形秽处,相并玉壶清。
二使者,弦样直,水般平。
岷峨洗净凄怆,威与惠相并。
闻道东来有诏,却恐西留无计,顿使雪山轻。
滚滚蜀江水,不尽是声名。
算惟有、瑶台明月,照人如昔。
万里清凉银世界,放教千丈冰轮出。
便招邀、我辈上层楼,横孤笛。
阴晴事,人难必。
欢乐处,天常惜。
幸星稀河淡,云收风息。
更著两贤陪胜赏,此身如与尘寰隔。
笑谪仙、对影足成三,空孤寂。
谁料得、狂风作崇,浮云为孽。
孤负阑干凝望眼,不教宝鉴悬银阙。
但筵前、依旧舞腰斜,歌喉咽。
阴与霁,圆并缺。
难指准,休分别。
况赏心乐事,从来磨折。
常把一尊陪笑语,也胜虚度佳时节。
怪坡仙、底事太愁生,惊华发。
应料有、悲秋情绪,淡妆慵试。
黄菊篱边开遍否,紫鸿塞外归来未。
但倚阑、高处望长空,无穷意。
名利鼎,从渠沸。
穷达路,非人致。
又何须咄咄,向空书字。
西风正好狂吹帽,庾尘那解关吾事。
纵嬉游、也不学山翁,如泥醉。
正露冷欲霜,烟轻不雨,玉宇开张。
蜀人从来好事,遇良辰、不肯负时光。
药市家家帘幕,酒楼处处丝簧。
婆娑老子兴难忘。
聊复与平章。
也随分登高,茱萸缀席,菊蕊浮觞。
明年未知谁健,笑杜陵、底事独凄凉。
不道频开笑口,年年落帽何妨。
正锦里元夕,轻寒时候。
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
火城灯市争辉照。
谁撒□、满空星斗。
玉箫声里,金莲影下,月明如昼。
知否。
良辰美景,□丰岁乐国,从来希有。
坐上两贤,白玉为山联翩秀。
笙歌一片围红袖。
切莫遣、铜壶催漏。
杯行且与邦人,共开笑口。
料饱看、阶前雀食,篱边渔网。
跨鹄骑鲸归去后,桥西潭北留佳赏。
况依然、一曲抱村流,江痕涨。
鱼龙戏,相浩荡。
禽鸟乐,增舒畅。
更绮罗十里,棹歌来往。
上坐英贤今李郭,邦人应作仙舟想。
但□呼、落日未西时,船休放。
怪得骄阳回避晚,犹去新秋两日。
天上良宵,人间佳节,初不分今昔。
夜来急雨,洗成风露清绝。
因为万里飘零,君平何在,谁识乘槎客。
插竹剖瓜休妄想,巧处那容人乞。
院宇初凉,楼台不夜,漫说经年隔。
引杯长啸,醉看天地空阔。
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
放出白毫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
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等闲来,天一角,岁三周。
东奔西走,在处依旧若从游。
照我尊前只影,催我镜中华发,蟾兔漫悠悠。
连璧有佳客,乘兴且登楼。
车马喧阗管弦沸。
笑篱边孤寂,台上疏狂,争得似,此日西南都会。
痴儿官事了,乐与民同,况值高秋好天气。
□不羞华发,不照衰颜,聊满插、黄花一醉。
道物外、高人有时来,问混杂龙蛇,个中谁是。
//唐司空图《重阳山居》诗:“满日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
谁将天上麒麟,钟作人间英秀。
从橐仪刑,御屏名姓,暂烦衣绣。
问西川父老,新来喜跃,缘何事、曾知否。
今代澄清妙手。
为公家、忧心如疚。
几年繁赋,一朝输代,恩民特厚。
初度佳辰,恰逢长至,从来希有。
但只将一部,欢声百万,与公为寿。
更禅心似水,道力如山。
前身青冥跨鹄,紫府乘鸾。
世缘一念,便等闲、游戏人间。
须信道,云霄步武,不应权牧西南。
此日重临初度,正绣衣辉映,彩服斓斑。
人生显途易到,荣养难攀。
一时庆事,问谁家、得似门阑。
知未艾,百千寿算,慈闱长奉亲欢。
又烧灯市井,卖酒楼台。
谁将星移万点,月满千街。
轻车细马,隘通衢、蹴起香埃。
今岁好,土牛作伴,挽留春色同来。
不是天公省事,要一时壮观,特地安排。
何妨彩楼鼓吹,绮席尊罍。
良宵胜景,语邦人、莫惜徘徊。
休笑我,痴顽不去,年年烂醉金钗。
点缀名花胜於绣。
向鱼凫国里,琴鹤堂前,仍共赏,蜀锦堆红炫昼。
妖娆真绝艳,尽是天然,莫恨无香欠檀口。
幸今年风雨,不苦摧残,还肯为、游人再三留否。
算魏紫姚黄号花王,若定价收名,未应居右。
载酒郊_修禊事,雅称兰舟同泛。
麦垅黄轻,桤林绿重,莫厌春光晚。
棹歌声发,飞来鸥鹭惊散。
好是水涨弥漫,山围周匝,不尽青青岸。
除却钱塘门外见,只说此间奇观。
句引游人,追陪佳客,三载成留恋。
古今陈迹,从教分付弦管。
修禊事、郊_寻胜,特邀君出。
缭绕群山疑虎踞,弥漫一水容鲸吸。
怪西湖、底事却移来,龟城北。
酬令节,逢佳日。
风递暖,烟凝碧。
趁兰舟游玩,尽杯中物。
十里轮蹄尘不断,几多粉黛花无色。
笑杜陵、昔赋丽人行,空遗迹。
辄复赋一首以谢万分,并述所怀。
郎闱夙望,问何因袖手,双流溪畔。
忆昔班行曾接武,今喜一尊同泛。
骥枥难淹,鹏程方远,大器成须晚。
等闲访我,又惊云雨分散。
最是游子悲乡,小人怀土,梦绕江南岸。
楚尾吴头家住处,满目山川遐观。
归兴虽浓,俞音尚_,此地非贪恋。
东西惟命,去留迟速休管。
辄勉继严韵,以谢万分。
百堞龟城北,江势远连空。
杠梁济涉,浑似溪涧饮长虹。
覆以翚飞华宇,载以鱼浮叠石,守护有神龙。
好看发源水,滚滚尽流东。
司马氏,凌云气,盖群公。
当年题柱,从此奏赋动天容。
果驾轺车使蜀,能致诸蛮臣汉,邛笮道仍通。
寄语登桥者,努力继前功。
【赏析】 宋孝宗绍熙十六、七年间,京镗曾以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驷马桥(“楼”字“桥”字之误)落成之日,当地都运(“都转运使”的简称)、都大(“都大主管成都府利州等路茶事兼提举四川等路买马监公事”的简称)、判院(专管接受吏民上书的机构)等地方官员均有词致贺,故京镗作此词奉和。词首二句述桥所在之地理位置,大处落墨,从城和江的依托中凸现其雄姿。龟城为成都的别名(见祝穆《方舆胜览·成都府·郡名)。江指岷江上游支流之一的郫江,经成都北,折向南,与锦江会合。堞,城上的矮墙。仰视龟城百堞矗立,俯瞰江势磅礴连天,烘托出横空出世的驷马桥的不同凡响。再用想象的夸张手法:“杠梁济涉,浑似溪涧饮长虹。”“杠”,桥。《孟子·离娄》下:“岁十一月,徒杠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独木者曰杠,骈木者曰桥。”又曰:“梁之字用木跨水,则今之桥也”。
这里“杠梁”连用指支撑桥的立柱(或称桥墩),说它也如人一般涉水而渡;而长虹般的桥身似饮于溪涧(郫江)之中。这两句关键在化静(桥墩、桥身)为动,使板滞的物有了动感,笔意灵活,摇曳多姿。接再细笔钩勒,自桥上观之,如“翚飞华宇”;自桥下观之,如“鱼浮叠石”。《诗·小雅·斯干》:“如翚斯飞”。朱熹《诗集传》:“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后因用“翚飞”形容宫室壮丽。“翚”,羽毛五彩的野鸡。这里是说桥上有华丽的飞檐覆盖,犹如翚鸟鼓翼。据唐欧阳询等撰《艺文类聚》载:相传高离国王与侍婢生子名曰东明,善射,后逃亡,以弓击水,鱼鳖浮而为桥,遂得救为扶余国王。这里是说桥下有层叠的石墩负载,形如鳖鱼浮游。如此华美绝伦的建筑物,不合该“守护有神龙”么!此句暗用典实:隋开皇八年三月,出兵伐陈,“益都楼船,尽令东骛,便有神龙数十,腾跃江流,引伐罪之师。向金陵之路,船住则龙上,船行则龙去,四日之内,三军皆睹”(《隋书》卷二《高帝纪下》)。尾二句呼应开头,以长江滚滚东流作结。《尚书·禹贡》“岷山导江”(岷山,在今四川松潘县北)始,古人即认为长江源于蜀中。晋元帝时,“其辞甚伟,为世所称”的郭璞所作《江赋》亦曰:“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于滥觞”。蜀人苏轼更曰:“我家江水初发源”(《游金山寺》)。故此处京镗仍沿旧说。
过片除结语外,全为对司马相如的赞颂。其内容取自正史、类书、史地风俗志,将有关司马相如的记载,浑合交融,缕析成文。从“司马氏”一连五句叙司马“家贫无以自业”,但出蜀后,以才华卓识,见赏于汉武帝。“题柱”事见晋人常璩《华阳国志》谓成都城北旧有清远桥,相如离蜀赴长安曾题辞于此,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后“奏赋动天容”,见《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轺车使蜀”,亦见本传。先是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唐蒙征发四川吏卒及百姓万余人,开辟通夜郎僰中(今贵州北部、四川南部)道路,引起川民不满,“乃拜相如为中郎将,……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衣锦还乡事小,而大展政治宏图事大,故词接云:“能致诸蛮臣汉,邛筰道仍通”。即本传所称:“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冄(冉)、、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词人根据上述史料敷衍成文,对生于成都的司马相如作了尽情的歌颂,最后以“寄语登桥者,努力继前功”劝谕后人,回应题目的“桥”字上来。
这首词上片专在驷马桥上做工夫,由宏观的倚城面江烘托桥的气势不凡,到微观的精雕细琢桥上桥下的巧夺天工,结以江水滚滚东流,景象傲岸,始终以动态胜。下片以司马相如曾行经此桥出蜀求仕,后在政治上建立伟业,将史料引进词中,几乎句句有据,最后以相如事勉励后人作结。词较汉代以后的文人们多纠缠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或者对他的辞赋有所褒贬,自是别出心裁,棋高一着。当然词中也表现出鄙夷少数民族的倾向,固时代使然也。(艾治平)
绣天锦地,浣花溪风物,忧为奇绝。
无限兰舟相荡漾,绘彩重重装结。
冀国遗踪,杜陵陈迹,疑信俱休说。
笙歌丛里,旌旗光映林樾。
自笑与蜀缘多,沧浪亭下,饱看烟波阔。
屡疏求归才请得,知我家山心切。
已是行人,犹陪佳客,莫放回船发。
来年今日,相思惟共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