爣爣皎日,欻麗於天。厥明禦舒,如王出焉。
爣爣皎日,欻入於地。厥晦厥貞,如王入焉。
出有竜旂,入有珩珮。勿驅勿馳,惟慎惟戒。
出有嘉謀,入有內則。繄彼臣庶,欽王之式。
(肆夏之歌者,屍出入之所奏也。二章,章四句)
愔愔清廟,儀儀象服。我屍出矣,迎神之𠔌。
杳杳陰竹,坎坎路鼓。我屍入矣,得神之祜。
(昭夏之歌者,牲出入之所奏也。二章,章四句)
有鬱其鬯,有儼其彝。九變未作,全乘來之。
既醑既酢,爰朄爰舞。象物既降,全乘之去。
(納夏之歌者,四方賓客來之所奏也。四章,章四句)
麟之儀儀,不縶不維。樂德而至,如賓之嬉。
鳳之愉愉,不篝不笯.樂德而至,如賓之娛。
自筐及筥,我有牢醑。自筐及篚,我有貨幣。
我牢不愆,我貨不匱。碩碩其纔,有樂而止。
(章夏之歌者,臣有功之所奏也。四章,章四句)
王有虎臣,錫之鈇鉞。徵彼不憓,一撲而滅。
王有虎臣,錫之圭瓚。徵彼不享,一烘而泮。
王有掌訝,偵爾疆理。王有掌客,饋爾饔餼。
何以樂之,金石九奏。何以錫之,竜旂九旒。
(齊夏之歌者,夫人祭之所奏也。一章,四句)
玲玲衡笄,翬衣榆翟。自內而祭,為君之則。
(族夏之歌者,族人酌之所奏也。二章,章四句)
洪源誰孕,疏為江河。大塊孰埏,播為山阿。
厥流浩漾,厥勢嵯峨。今君之酌,慰我實多。
(械夏之歌者,賓既出之所奏也。三章,章三句)
禮酒既酌,嘉賓既厚,牘為之奏。
禮酒既竭,嘉賓既悅,應為之節。
禮酒既罄,嘉賓既醒,雅為之行。
(驁夏之歌者,公出入之所奏也。二章,章四句)
桓桓其珪,袞袞其衣。出作二伯,天子是毗。
桓桓其珪,袞袞其服。入作三孤,國人是福。
志者若不退,佞者何由達。君臣一殽膳,傢國共殘殺。
此道見於今,永思心若裂。王臣方謇謇,佐我無玷缺。
如何以謀計,中道生芽蘖。憲司遵故典,分道播南越。
蒼惶出班行,傢室不容別。玄鬢行為霜,清淚立成血。
乘遽劇飛鳥,就傳過風發。嗟吾何為者,叨在造士列。
獻文不上第,歸於淮之汭.蹇蹄可再奔,退羽可後歇。
利則侶軒裳,塞則友鬆月。而於方寸內,未有是愁結。
未為祿食仕,俯不愧梁糲。未為冠冕人,死不慚忠烈。
如何有是心,不能叩丹闕。赫赫負君歸,南山采芝蕨。
南荒不擇吏,緻我交阯覆。綿聯三四年,流為中夏辱。
懦者鬥即退,武者兵則黷。軍庸滿天下,戰將多金玉。
颳則齊民癰,分為猛士祿。雄健許昌師,忠武冠其族。
去為萬騎風,住作一川肉。昨朝殘卒回,千門萬戶哭。
哀聲動閭裏,怨氣成山𠔌。誰能聽晝鼙,不忍看金鏃。
吾有製勝術,不奈賤碌碌。貯之胸臆間,慚見許師屬。
自嗟鬍為者,得躡前修躅。傢不出軍租,身不識部麯。
亦衣許師衣,亦食許師粟。方知古人道,蔭我已為足。
念此嚮誰羞,悠悠潁川緑。
天子丙戌年,淮右民多饑。就中潁之汭,轉徙何纍纍。
夫婦相顧亡,棄卻抱中兒。兄弟各自散,出門如大癡。
一金易蘆卜,一縑換鳧茈。荒村墓鳥樹,空屋野花籬。
兒童嚙草根,倚桑空羸羸。斑白死路傍,枕土皆離離。
方知聖人教,於民良在斯。厲能去人愛,荒能奪人慈。
如何司牧者,有術皆在茲。粵吾何為人,數畝清溪湄。
一寫落第文,一傢歡復嬉。朝食有麥饘,晨起有布衣。
一身既飽暖,一傢無怨咨。傢雖有畎畝,手不秉鎡基。
歲雖有札瘥,庖不廢晨炊。何道以致是,我有明公知。
食之以侯食,衣之以侯衣。歸時恤金帛,使我奉庭闈。
撫己愧潁民,奚不進德為。因茲感知己,盡日空涕洟。
縱橫握中算,左右天下務。骯髒無敵纔,磊落不世遇。
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輔。黃閣三十年,清風一萬古。
巨業照國史,大勳鎮王府。遂使後世民,至今受陶鑄。
粵吾少有志,敢躡前賢路。苟得同其時,願為執鞭竪。
一戰取王畿,一叱散妖氛。乘輿既反正,兇竪爭亡魂。
巍巍柱天功,蕩蕩蓋世勳。仁於曹孟德,勇過霍將軍。
丹券入帑藏,青史傳子孫。所謂大丈夫,動合驚乾坤。
所謂聖天子,難得忠貞臣。下以契魚水,上以合風雲。
百世必一亂,千年方一人。吾雖翰墨子,氣概敢不群。
願以太平頌,題嚮甘泉春。
坦腹對宰相,岸幘揖天子。建禮門前吟,金鑾殿裏醉。
天下皆餔糟,徵君獨潔己。天下皆樂聞,徵君獨洗耳。
天下皆懷羞,徵君獨多恥。銀黃不妨懸,赤紱不妨被。
而於心抱中,獨作羲皇地。籃輿一云返,泥詔褒不已。
再看緱山雲,重酌嵩陽水。放曠書裏終,逍遙醉中死。
吾謂伊與周,不若徵君貴。吾謂巢與許,不若徵君義。
高名無階級,逸跡絶涯涘。萬世唐書中,逸名不可比。
粵吾慕真隱,強以骨肉纍。如教不為名,敢有徵君志。
三年魯山民,豐稔不暫饑。三年魯山吏,清慎各自持。
衹飲魯山泉,衹采魯山薇。一室冰檗苦,四遠聲光飛。
退歸舊隱來,鬥酒入茅茨。雞黍匪傢畜,琴尊常自怡。
盡日一菜食,窮年一布衣。清似匣中鏡,直如琴上絲。
世無用賢人,青山生白髭。既臥黔婁衾,空立陳寔碑。
吾無魯山道,空有魯山辭。所恨不相識,援毫空涕垂。
磥砢千丈林,澄澈萬尋碧。醉中草樂府,十幅筆一息。
召見承明廬,天子親賜食。醉曾吐禦床,傲幾觸天澤。
權臣妒逸纔,心如鬥筲窄。失恩出內署,海嶽甘自適。
刺謁戴接z5,赴宴著縠屐。諸侯百步迎,明君九天憶。
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大鵬不可籠,大椿不可植。
蓬壺不可見,姑射不可識。五嶽為辭鋒,四溟作胸臆。
惜哉千萬年,此俊不可得。
欻從浮豔詩,作得典誥篇。立身百行足,為文六藝全。
清望逸內署,直聲驚諫垣。所刺必有思,所臨必可傳。
忘形任詩酒,寄傲遍林泉。所望標文柄,所希持化權。
何期遇訾毀,中道多左遷。天下皆汲汲,樂天獨怡然。
天下皆悶悶,樂天獨捨旃。高吟辭兩掖,清嘯罷三川。
處世似孤鶴,遺榮同脫蟬。仕若不得志,可為龜鏡焉。
官吏按其籍,伍中斥其妻。處處魯人髽,傢傢杞婦哀。
少者任所歸,老者無所攜。況當札瘥年,米粒如瓊瑰。
纍纍作餓殍,見之心若摧。其夫死鋒刃,其室委塵埃。
其命即用矣,其賞安在哉。豈無黔敖恩,救此窮餓骸。
誰知白屋士,念此翻欸欸.
傴僂黃發媼,拾之踐晨霜。
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
幾嚗復幾蒸,用作三鼕糧。
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
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璫。
持之納於官,私室無倉箱。
如何一石餘,衹作五鬥量。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
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
自鼕及於春,橡實誑饑腸。
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
籲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
【注釋】 傴僂: 一作傴傴
【賞析】 《橡媼嘆》是皮日休的一篇代表作。詩人通過對“橡媼”這一老婦進行具體描寫,深刻地揭示了唐末農民起義前夕的社會現實。詩人把他對人民的深厚感情,不加修飾、不事雕琢地流註筆端,使作品質樸無華,自然動人。
首先描寫老婦拾橡子為食的艱辛生活。一開始詩人就用四句詩勾勒出一幅老婦深山拾橡子的圖畫:深秋季節,正是橡子熟的時候,一個黃發駝背的老婦人,爬上草木叢生的山岡,踏着晨霜,來拾橡子。“黃發”,說明人已經很老了,再加上生活的重擔,壓得她彎腰麯背。深秋早晨,風冷霜寒,拾一點橡實,她要付出多少艱辛!緊接着,又細細描繪她拾橡子的過程。“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由“盈掬”到“滿筐”,她要花費一整天的勞動。拾來橡實經過幾番蒸曬,整個鼕天全靠它充饑。
為什麽黃發老婦要以橡實充饑?是因山區土地瘠薄,還是因災荒歉收?詩人先不作正面回答,他筆墨一新,用四句詩寫出了一派豐收美景:新稻初熟,紫穗飄香。“襲人香”三字,描寫出秋風習習、送來陣陣稻香的喜人情景。“紫穗襲人香”,一句詩色香俱全,是一幅農村秋景的寫意畫,充滿了生活氣息。農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稻穀的豐收。他們仔細收割,避免帶進雜質;又精心舂米,舂好的米,粒粒都象玉耳墜般的圓潤晶瑩。一面是豐收美景,一面是橡實充饑的現實,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又怎麽會同時發生呢?詩人筆鋒又一轉,寫出了橡媼身受的三種壓迫:一是租稅之苛重。農民的全部收穫,除了“納於官”之外,竟一無所餘。豐年尚且如此,荒年就更不堪設想了。二是貪官污吏的勒索。他們趁豐收之年大撈一把。“如何一石餘,衹作五鬥量!”官吏從中剝削比官稅還要多!這“如何”二字,表現了農民出乎意料之外的驚詫心理。三是“私債”的剝削。晚唐社會“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他們利用“農時”以官糧放私債,“農畢”自己獲得厚利,再把本錢歸回“官倉”。國傢的官糧竟變成了官吏殘農害民、大飽私囊的本錢。這三重剝削奪了農民的口中食,農民衹好“自鼕及於春,橡實誑饑腸”。橡實本不是食糧,卻硬要當作食糧吞下肚去。一個“誑”字,我們仿佛聽到了農民的轆轆腸鳴!面對人民的悲慘境遇,面對統治者的殘酷剝削,詩人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他直接出面發表感慨了。當時的統治者連假仁假義這層偽裝都不要了,一心衹想從人民身上颳取更多的財富。通過橡媼的遭遇,詩人感到了現實的可悲可懼,於是“不覺淚沾裳”了。在詩的結尾幾句中,詩人用對比的手法,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嚮封建統治者。他沒有把統治者同古聖先賢進行對比,而是同被人唾駡的田成子進行對比。連田成子都不如!意思更深了一層。
描寫拾橡老婦的苦難生活時,側重刻畫人物的形體外貌和行為過程,讓人同情,催人淚下;揭示造成這種惡果的根源時,則側重在刻畫人物的心理情緒,讓人憤怒,使人扼腕。詩人是用事實講話,用真摯熱烈的感情打動讀者的。
(張燕瑾)
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愚者若混沌,毒者如雄虺。
傷哉堯舜民,肉襢受鞭箠。吾聞古聖王,天下無遺士。
朝廷及下邑,治者皆仁義。國傢選賢良,定製兼拘忌。
所以用此徒,令之充祿仕。何不廣取人,何不廣歷試。
下位既賢哉,上位何如矣。胥徒賞以財,俊造悉為吏。
天下若不平,吾當甘棄市。
如何江淮粟,輓漕輸鹹京。黃河水如電,一半瀋與傾。
均輸利其事,職司安敢評。三川豈不農,三輔豈不耕。
奚不車其粟,用以供天兵。美哉農父言,何計達王程。
有人自天來,將避荊棘叢。獰呼不覺止,推下蒼黃中。
十夫掣鞭策,禦之如驚鴻。日行六七郵,瞥若鷹無蹤。
路臣慎勿愬,愬則刑爾躬。軍期方似雨,天命正如風。
七雄戰爭時,賓旅猶自通。如何太平世,動步卻途窮。
如何賢與俊,為貢賤如此。所知不可求,敢望前席事。
吾聞古聖人,射宮親選士。不肖盡屏跡,賢能皆得位。
所以謂得人,所以稱多士。嘆息幾編書,時哉又何異。
所以不學者,反為夷臣戲。所以屍祿人,反為夷臣忌。
籲嗟華風衰,何嘗不由是。
他巢若有雛,乳之如一傢。他巢若遭捕,投之同一羅。
商人每秋貢,所貴復如何。飽以稻粱滋,飾以組綉華。
惜哉仁義禽,委戲於宮娥。吾聞鳳之貴,仁義亦足誇。
所以不遭捕,蓋緣生不多。
每歲走其使,所費如雲屯。吾聞古聖王,修德來遠人。
未聞作巧詐,用欺禽獸君。吾道尚如此,戎心安足雲。
如何漢宣帝,卻得呼韓臣。
蚩蚩隴之民,懸度如登天。空中覘其巢,墮者爭紛然。
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隴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閑。
將命提雕籠,直到金臺前。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鬍為輕人命,奉此玩好端。吾聞古聖王,珍禽皆捨旃。
今此隴民屬,每歲啼漣漣。
宰邑著嘉政,為郡留高緻。移官在書府,方樂鴛池貴。
玉季牧江西,泣之不忍離。捨杖隨之去,天下欽高義。
烏帽白絺裘,籃輿竹如意。黃菊陶潛酒,青山謝公妓。
月檻詠詩情,花溪釣魚戲。鐘陵既方舟,魏闕將結駟。
甘求白首閑,不為蒼生起。優詔加大監,所以符公議。
既為逍遙公,又作鴟夷子。安車懸不出,駟馬閑無事。
微雨漢陂舟,殘日終南騎。富貴盡凌雲,何人能至此。
猜禍皆及身,何復至如是。賢哉此丈夫,百世一人矣。
如何欲佐主,功名未成立。處世既孤特,傳傢無承襲。
明朝走梁楚,步步出門澀。如何一寸心,千愁萬愁入。
何況佞幸人,微禽解如此。
貧士無絳紗,忍苦臥茅屋。何事覓膏腴,腹無太倉粟。
出檐趁雲去,忘戴白接z5.書眼若薄霧,酒腸如漏卮。
身外所勞者,飲食須自持。何如便絶粒,直使身無為。
雲物養吾道,天爵高我貧。大笑猗氏輩,為富皆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