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張仲素
春闺思
  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

【賞析】 風俗畫畫傢畫不出時間的延續,須選“包孕最豐富的片刻”畫之,使人從一點窺見事件的前因後果。這一法門,對短小的文學樣式似乎也合宜,比如某些短篇小說高手常用“不瞭瞭之”的辦法,不到情事收場先行結束故事,任人尋味。而唐人五絶名篇也常有這種手法的運用,張仲素《春閨思》就是好例。

  這詩的詩境很象畫,甚而有幾分象雕塑:一位采桑女子手提空籠(一種籃狀竹器),斜倚在樹旁,神情恍惚若有所憶……從這凝思的頃刻,藉助作品標題(可命名為“夢漁陽”),觀衆會悟到很多畫外之意。當然,詩畢竟是詩,終究有許多畫圖難足而衹有文字可以傳達的東西。

  “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城邊、陌上、柳絲與桑林,已構成一幅春郊場景。“裊裊”寫出柳條依人的意態,“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顔色,這兩個疊詞又渲染出融和駘蕩的無邊春意。這就使讀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圖:“蠶生春三月,春柳正含緑。女兒采春桑,歌吹當春麯”(《采桑度》),真可謂“無字處皆具義”(王夫之)。於是,這兩句不僅是一般地寫景,還給女主人公的懷思提供了典型環境:城邊千萬絲楊柳,會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會使人聯想到“晝夜常懷絲(思)”的春蠶,則思婦眼中之景無非難堪之離情了。

  後二句在蠶事漸忙、衆女采桑的背景上現出女主人公的特寫形象:她倚樹凝思,一動不動,手裏提着個空“籠”——這是一個極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籠忘采葉”,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心兒何往?末句就此點出“漁陽”二字,意味深長。“漁陽”是唐時徵戍之地,當是這位閨中少婦所懷之人所在的地方。原來她是思念起從軍的丈夫,傷心怨望。詩寫到此已入正題,但它並未直說眼前少婦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說“昨夜夢漁陽”。寫來不僅更婉麯,且能見晝夜懷思、無時或已之意,比單寫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提籠忘采葉”,這詩中精彩的一筆,許會使讀者覺得似曾相識。楊慎早有見得,道是:“從《捲耳》首章翻出。”《詩經·捲耳》是寫女子懷念徵夫之詩,其首章雲:“采采捲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斜口小筐不難填滿,捲耳也不難得,老采不滿,是因心不在焉、老是“忘采葉”之故,其情景確與此詩有神似處。但就詩的整體說,彼此又很不同。《捲耳》接着就寫了女子白日做夢,幻想丈夫上山、過岡、馬疲、人病及飲酒自寬種種情景,把懷思寫得非常具體。而此詩說到“夢漁陽”,似乎開了個頭,接下去該寫夢見什麽,夢見怎樣,但作者就此帶住,不瞭瞭之。提籠少婦昨夜之夢境及她此刻的心情,一概留給讀者,讓其從人物的具體處境回味和推斷,語約而意遠。這就以最簡的辦法,獲得很大的效果。因此,《春閨思》不是《捲耳》的摹擬,它已從古詩人手心“翻出”了。

  (周嘯天)

相和歌辭·王昭君
張仲素 Zhang Zhongsu
  仙娥今下嫁,驕子自同和。劍戟歸田盡,牛羊繞塞多。
雜麯歌辭·秋夜麯
張仲素 Zhang Zhongsu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
  秋壁暗蟲通夕響,寒衣未寄莫飛霜。

【注釋】 寒衣: 一作徵衣

【賞析】 這首詩寫閨中人一夜間的情思,抒情細膩,結構工巧。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遠行,離情縈懷。計時的漏壺在靜夜裏響起“丁丁”的滴水聲,一滴滴、一聲聲,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聽着,數着,心裏着急地在想,夜怎麽這麽長啊!她百無聊賴地把目光投嚮天空,天幕上無邊無際的輕雲在緩慢地移動,月亮時而被遮住,時而又露了出來。思婦在失眠時的所見所聞,無不引動並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

  在失眠的長夜裏,暗處的秋蟲通宵一直在鳴叫着。聽着聽着,她突然想到該是給丈夫準備寒衣的時候了。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寫秋蟲的鳴叫的時間之長,實際是暗示思婦通宵達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蟲的叫聲,襯出思婦難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婦轉而想到丈夫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

  第四句“徵衣未寄莫飛霜”是思婦內心的獨白。她是在嚮老天爺求告呢,還是在徑直命令呢?求告也罷,命令也罷,總之都可以從這天真的出語中窺見她對丈夫的無限深情。

  這首詩采用了畫竜點睛的寫法。前三句雖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沒有末一句的點題,讀者既無法領會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詩主要抒寫什麽感情,詩中的主人公又是誰。最後一句響起思婦情濃意深的一片心聲,使人恍然大悟:原來詩人在《秋夜麯》中所要彈奏的,不是別的,而是思婦心上的那根悠思綿綿的情弦。

  (陳志明)

雜麯歌辭·春江麯二首
張仲素 Zhang Zhongsu
  傢寄徵江岸,徵人幾歲遊。不知潮水信,每日到沙頭。
  
  乘曉南湖去,參差疊浪橫。前洲在何處,霧裏雁嚶嚶。
雜麯歌辭·春遊麯三首
張仲素 Zhang Zhongsu
  煙柳飛輕絮,風榆落小錢。濛濛百花裏,羅綺競鞦韆。
  
  騁望登香閣,爭高下砌臺。林間踏青去,席上意錢來。
  
  行樂三春節,林花百和香。當年重意氣,先占鬥雞場。
雜麯歌辭·聖明樂
張仲素 Zhang Zhongsu
  玉帛殊方至,歌鐘比屋聞。華夷今一貫,同賀聖明君。
  
  九陌祥煙合,千春瑞月明。宮花將苑柳,先發鳳凰城。
雜麯歌辭·太平樂
張仲素 Zhang Zhongsu
  聖德超千古,皇威靜四方。蒼生今息戰,無事覺時長。
雜麯歌辭·宮中樂
張仲素 Zhang Zhongsu
  網戶交如綺,紗窗薄似煙。樂吹天上麯,人是月中仙。
  
  翠匣開寒鏡,珠釵挂步搖。妝成衹畏曉,更漏促春宵。
  
  江果瑤池實,金盤露井冰。甘泉將避暑,臺殿曉光凝。
  
  月彩浮鸞殿,砧聲隔鳳樓。笙歌臨水檻,紅燭乍迎秋。
  
  奇樹留寒翠,神池結夕波。黃山一夜雪,渭水雁聲多。
  羽客驂仙鶴,將飛駐碧山。映鬆殘雪在,度嶺片雲還。
  清唳因風遠,高姿對水閑。笙歌憶天上,城郭嘆人間。
  幾變霜毛潔,方殊藻質斑。迢迢煙路逸,奮翮詎能攀。
夜聞洛濱吹笙
張仲素 Zhang Zhongsu
  王子千年後,笙音五夜聞。逶迤繞清洛,斷續下仙雲。
  泄泄飄難定,啾啾麯未分。鬆風助幽律,波月動輕文。
  鳳管聽何遠,鸞聲若在群。暗空思羽蓋,餘氣自氛氳。
上元日聽太清宮步虛
張仲素 Zhang Zhongsu
  仙客開金籙,元辰會玉京。靈歌賓紫府,雅韻出層城。
  磬雜音徐徹,風飄響更清。紆餘空外盡,斷續聽中生。
  舞鶴紛將集,流雲住未行。誰知九陌上,塵俗仰遺聲。
  迢迢玉繩下,芒彩正闌幹。稍復臨鳷鵲,方疑近露寒。
  微明連粉堞,的皪映仙盤。橫接河流照,低將夜色殘。
  天榆隨影沒,宮樹與光攢。遐想西垣客,長吟欲罷難。
  佳期當可許,托思望雲端。鱗影朝猶落,繁陰暮自寒。
  因風方裊裊,間石已漫漫。隱映看鴻度,霏微覺樹攢。
  凝空多似黛,引素乍如紈。每嚮愁中覽,含毫欲狀難。
  九陌祥煙合,千春瑞月明。宮花將苑柳,先發鳳凰城。
  傢寄徵河岸,徵人幾歲遊。不如潮水信,每日到沙頭。
  
  乘曉南湖去,參差疊浪橫。前洲在何處,霜裏雁嚶嚶。
  行到黃雲隴,唯聞羌戍鼙。不如山下水,猶得任東西。
  紫禁香如霧,青天月似霜。雲韶何處奏,衹是在朝陽。
  博山沉燎絶餘香,蘭燼金檠怨夜長。
  為問青青河畔草,幾回經雨復經霜。
  捲旆生風喜氣新,早持竜節靜邊塵。
  漢傢天子圖麟閣,身是當今第一人。
塞下曲五首
  三戍漁陽再渡遼,騂弓在臂劍橫腰。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陰山更射雕。
  獵馬千行雁幾雙,燕然山下碧油幢。
  傳聲漠北單於破,火照旌旗夜受降。
  朔雪飄飄開雁門,平沙歷亂捲蓬根。
  功名恥計擒生數,直斬樓蘭報國恩。
  隴水潺湲隴樹秋,徵人到此淚雙流。
  鄉關萬裏無因見,西戍河源早晚休。
  陰磧茫茫塞草肥,桔橰烽上暮雲飛。
  交河北望天連海,蘇武曾將漢節歸。
  碧窗斜日藹深暉,愁聽寒螿淚濕衣。
  夢裏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嚮金微。
  
  秋天一夜靜無雲,斷續鴻聲到曉聞。
  欲寄徵衣問消息,居延城外又移軍。

【注釋】 一作秋閨思二首麯

【賞析】 第一首詩首二句寫思婦醒時情景,接着寫她的夢境,是倒裝寫法。

  她一覺醒來,衹見斜月透進碧紗窗照到床前,境界如此清幽,心頭卻無比寂寞,更有那秋蟲悲鳴,催人淚下;她的淚水早已沾濕了衣襟。

  剛纔在夢裏,不是分明地見到關塞了麽?那“關塞”正是她魂牽夢縈的地方。因為她的良人就出徵到那裏。心頭一喜,快,趕上前去吧!可是,到良人所駐防的金微山迷失了方向,連路也找不着了。一急,就此醒來。金微山,即今阿爾泰山,是當時邊關要塞所在。

  詩人以飽蘸同情之淚的筆,寫出了她的一片癡情。

  第二首寫思婦心潮起伏,一夜不眠,她看到夜靜無雲,她聽到鴻聲斷續。鴻雁,嚮來被認為是替人捎帶書信的,因此,她便由鴻聲而想到要郵寄徵衣,但寄到哪兒去呢?本想寄到遙遠的居延城(在今新疆),誰想到,如今那兒又在移軍。怎麽辦?真叫人愁緒萬般,坐臥不寧。

  初、盛唐時,國力強盛。詩歌裏洋溢着高昂、樂觀情調。中唐詩的基調開始轉為低沉了。就這兩首詩而論,從閨中思婦的悲愁惶惑裏,使人看出了邊關動亂不寧的影子。

  從風格方面來看,盛唐氣象,往往貴在雄渾,一氣呵成。而中晚唐作品則講究用意用筆的麯折,以耐人尋味見長。象這二首中,“夢裏”句是一折,“不知”,又是一折,如此回環麯折,方將思婦的心情極細緻地表達出來。“居延城外”句亦是麯折的寫法,出於讀者意料之外。特別是加深了主題,豐富了內涵。

  二首均有聲有色,有情景交融之妙。用字亦有講究。如用一“藹”字,表現月光深暗,創造氛圍。用一“靜”字,顯示夜空的冷寂,並襯托出下面的“鴻聲”清晰,女主人公則惟聞此聲,勾起天寒欲寄徵衣的滿腔心事。

  (錢仲聯 徐永端)

  回雁高飛太液池,新花低發上林枝。
  年光到處皆堪賞,春色人間總不知。
  春風淡蕩景悠悠,鶯囀高枝燕入樓。
  千步回廊聞鳳吹,珠簾處處上銀鈎。
  天馬初從渥水來,郊歌曾唱得竜媒。
  不知玉塞沙中路,苜蓿殘花幾處開。
  躞蹀宛駒齒未齊,摐金噴玉嚮風嘶。
  來時欲盡金河道,獵獵輕風在碧蹄。
燕子樓詩三首(一作關盻盻詩)
張仲素 Zhang Zhongsu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
  北邙鬆柏鎖愁煙,燕子樓人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消已十年。
  適看鴻雁嶽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首頁>> 文學>>張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