衹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My teacher," he answered, " went for herbs,
But toward which corner of the mountain,
How can I tell, through all these clouds?"
【白話文】 蒼鬆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裏,可是林深雲密,不知他的行蹤。
【注釋】 1、雲深:指山深雲霧濃。
一作孫革訪羊尊師詩
【賞析】 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采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鬆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這首詩有人認為是孫革所作,題為《訪夏尊師》。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衹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着眼於錘字煉句,在謀篇構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
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於答。“鬆下問童子”,必有所問,而這裏把問話省略了,衹從童子所答“師採藥去”這四個字而可想見當時鬆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接着又把“採藥在何處”這一問句省掉,而以“衹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最後一句“雲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復對方採藥究竟在山前、山後、山頂、山腳的問題。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須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采用了以答句包賅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
然而,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於簡煉;單言繁簡,還不足以說明它的妙處。詩貴善於抒情。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一般訪友,問知他出,也就自然掃興而返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後並不罷休,又繼之以二問三問,其言甚繁,而其筆則簡,以簡筆寫繁情,益見其情深與情切。而且這三番答問,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鬆下問童子”時,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採藥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為失望;“衹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綫希望;及至最後一答:“雲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
然而詩的抒情要憑藉藝術形象,要講究色調。從表面看,這首詩似乎不着一色,白描無華,是淡妝而非濃抹。其實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鮮明,濃淡相宜。鬱鬱青鬆,悠悠白雲,這青與白,這鬆與雲,它的形象與色調恰和雲山深處的隱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見隱者先見其畫,青翠挺立中隱含無限生機;而後卻見茫茫白雲,深邃杳靄,捉摸無從,令人起秋水伊人無處可尋的浮想。從造型的遞變,色調的先後中也映襯出作者感情的與物轉移。
詩中隱者採藥為生,濟世活人,是一個真隱士。所以賈島對他有高山仰止的欽慕之情。詩中白雲顯其高潔,蒼鬆贊其風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義。惟其如此,欽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悵惘之情了。
(瀋熙乾)
俱為不等閑,誰是知音目。眼中兩行淚,曾吊三獻玉。
虯竜一掬波,洗蕩千萬春。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
天事不可長,勁風來如奔。陰霪一以掃,浩翠寫國門。
長安百萬傢,傢傢張屏新。誰傢最好山,我願為其鄰。
人來不敢入,祠宇白日黑。有時起霖雨,一灑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國。
我要見白日,雪來塞青天。坐聞西床琴,凍折兩三弦。
饑莫詣他門,古人有拙言。
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天子未辟召,地府誰來追。
長安有交友,托孤遽棄移。塚側志石短,文字行參差。
無錢買鬆栽,自生蒿草枝。在日贈我文,淚流把讀時。
從茲加敬重,深藏恐失遺。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賞析】 賈島詩思奇僻。這首《劍客》卻率意造語,直吐胸臆,給人別具一格的感覺。詩題一作《述劍》。詩人以劍客的口吻,着力刻畫“劍”和“劍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寫自己興利除弊的政治抱負。
這是一把什麽樣的劍呢?“十年磨一劍”,是劍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製的。側寫一筆,已顯出此劍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點:“霜刃未曾試。”寫出此劍刃白如霜,閃爍着寒光,是一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說“未曾試”,便有躍躍欲試之意。現在得遇知賢善任的“君”,便充滿自信地說:“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今天將這把利劍拿出來給你看看,告訴我,天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種急欲施展才能,幹一番事業的壯志豪情,躍然紙上。
顯然,“劍客”是詩人自喻,而“劍”則比喻自己的才能。詩人沒有描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沒有表白自己出衆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劍”和“劍客”的形象裏。這種寓政治抱負於鮮明形象之中的表現手法,確是很高明的。
全詩思想性與藝術性綰合得自然而巧妙。語言平易,詩思明快,顯示了賈島詩風的另外一種特色。
(吳企明)
疏別恨應少,密離恨難袪。門前南流水,中有北飛魚。
魚飛嚮北海,可以寄遠書。不惜寄遠書,故人今在無。
況此數尺身,阻彼萬裏途。自非日月光,難以知子軀。
低扉礙軒轡,寡德謝接諾。叢菊在墻陰,秋窮未開萼。
所餐類病馬,動影似移嶽。欲駐迫逃衰,豈殊辭綆縛。
已見飽時雨,應豐蔬與藥。
幾蜩嘿涼葉,數蛩思陰壁。落日空館中,歸心遠山碧。
昔人多秋感,今人何異昔。四序馳百年,玄發坐成白。
喧喧徇聲利,擾擾同轍跡。儻無世上懷,去偃鬆下石。
近月有數星,星名未詳諳。但愛杉倚月,我倚杉為三。
月乃不上杉,上杉難相參。眙愕子細視,睛瞳桂枝劖。
目常有熱疾,久視無煩炎。以手捫衣裳,零露已濡沾。
久立雙足凍,時嚮股髀淹。立久病足折,兀然黐膠粘。
他人應已睡,轉喜此景恬。此景亦鬍及,而我苦淫耽。
無異市井人,見金不知廉。不知此夜中,幾人同無厭。
待得上頂看,未擬歸枕函。強步望寢齋,步步情不堪。
步到竹叢西,東望如隔簾。卻坐竹叢外,清思颳幽潛。
量知愛月人,身願化為蟾。
離人聞美彈,亦與哀彈同。況茲切切弄,繞彼行行躬。
雲飛北嶽碧,火息西山紅。何以代遠誠,折芳臘雪中。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衆雛。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雲間聲相呼。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此理天所感,所感當問誰。求食飼雛禽,吐出美言詞。
善哉君子人,揚光掩瑕玼.
食魚味在鮮,食蓼味在辛。掘井須到流,結交須到頭。
此語誠不謬,敵君三萬秋。
暗室未可居,碧霄未可趨。勸君跨仙鶴,日下云為衢。
天中鶴路直,天盡鶴一息。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
若人無仙骨,芝朮徒煩食。
冰開魚竜別,天波殊路岐。
見令饞舌短,烹繞鄰捨香。一得古詩字,與玉含異藏。
至今易水橋,寒風兮蕭蕭。易水流得盡,荊卿名不消。
耽玩餘恬爽,顧盼輕痾力。旅途少顔盡,明鏡勸仙食。
出門路縱橫,張傢路最直。昨夜夢見書,張傢廳上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