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张祜

何满子

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A lady of the palace these twenty years,
  She has lived here a thousand miles from her home-
  Yet ask her for this song and, with the first few words of it,
  See how she tries to hold back her tears.

【白话文】 故乡远隔三千里,(别了兄弟父母);
深宫幽闭二十年,(好比笼中鹦鹉)。
听一声何满子曲,(不禁想我身世);
双眼落泪在君前。(你害得我多苦)!

【注释】 1、故国:指故乡。
2、君:指唐武宗。

【赏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宫怨诗。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这是独到之所在。
全诗只用了"落"字一个动词。其他全部以名词组成,因而显得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数目字,把事件表达得清晰而明确。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断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诗总共只有二十个字。作者在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

  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

  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与张祜同时的诗人杜牧非常欣赏这首诗,在一首酬张祜的诗中有“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句。这说明,张祜的这首诗道出了宫人的辛酸,讲出了宫人要讲的话,当时传入宫中,曾为宫人广泛歌唱。

  (陈邦炎)

赠内人

赠内人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巢。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When the moonlight, reaching a tree by the gate,
  Shows her a quiet bird on its nest,
  She removes her jade hairpins and sits in the shadow
  And puts out a flame where a moth was flying.

【白话文】 暗淡的月光移过宫门和树木,明眸媚眼只看那宿鹭的巢窠。
孤灯斜影看她偏头拔下玉钗,挑开烛芯的红焰救出了飞蛾。

【注释】 1、禁门:宫门。
2、红焰:指灯芯。

【赏析】 诗意在写宫女静夜的孤寂无聊;先写宫门森严,时光飞逝;次写丽质不宠,艳羡宿鹭;再写斜拔玉钗,丰姿袅娜;最后写剔焰救蛾,使其重生。虽是无意,却颇有情。有感于自身深锁宫禁,恰如飞蛾扑焰,大有怜蛾自怜的情感。全诗造意深曲,耐人寻味。

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妓称“内人”。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这首诗题为《赠内人》,其实并不可能真向她们投赠诗篇,不过借此题目来驰骋诗人的遐想和遥念而已。这是一首宫怨诗,但诗人匠心独运,不落窠臼,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只从她们中间一个人在月下、灯畔的两个颇为微妙的动作,折射出她的遭遇、处境和心情。

  诗的首句“禁门宫树月痕过”,乍看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写景句子,而诗人在用字遣词上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月痕过”,点明时间,但月而曰“月痕”,就给人以暗淡朦胧之感,而接以一个“过”字,更有深意存乎其间,既暗示即将出场的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又从光阴的流逝中暗示此人青春的虚度。

  第二句“媚眼惟看宿鹭窠”,紧承上句所写的禁门边月过树梢之景,引出了地面上仰首望景之人。“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诗经·卫风·硕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个字传神地点出了庄姜之美。但可怜这位美貌的少女,空有明媚的双目,却看不到禁门外的世界。此刻在月光掩映下,她正在看什么呢?原来正在看宿鹭的窠巢,不仅是看,而且是“惟看”。这是因为,在如同牢狱的宫禁中,环境单调得实在没有东西可看,她无可奈何地惟有把目光投向那高高在宫树之上的鹭窠;也可能因为,周围可看的景物虽多,而惟有树梢的鹭窠富有生活气息,所以吸引住了她的视线。这里,诗人没有进一步揭示她在“惟看宿鹭窠”时的内心活动,这是留待读者去想象的。不妨假设,此时月过宫树,飞鸟早已投林,她在凝望鹭窠时会想:飞鸟还有归宿,还有“家庭”,它们还可以飞出禁门,在广大的天地中游翔,而自己何时才能飞出牢笼,重回人间呢?一双媚眼所注,是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幸福的憧憬的。

  诗的下半首又变换了一个场景,把镜头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宫院的树梢头移到室内的灯光下,现出了一个斜拔玉钗、拨救飞蛾的近景。前一句“斜拔玉钗灯影畔”,是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画出了诗中人的一个极其优美的女性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风姿。后一句“剔开红焰救飞蛾”,是说明“斜拔玉钗”的意向所在,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愿。这里,诗人也没有进一步揭示她的内心活动,而读者自会这样设想:如果说她看到飞鸟归巢会感伤自己还不如飞鸟,那么,当她看到飞蛾投火会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而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自我哀怜。

  这是一首造意深曲、耐人寻味的宫怨诗,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色。

  (陈邦炎)

集灵台·其一
张祜 Zhang Hu

集灵台·其一

集灵台·其一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The sun has gone slanting over a lordly roof
  And red-blossoming branches have leaned toward the dew
  Since the Emperor last night summoned a new favourite
  And Lady Yang's bright smile came through the curtains.

【白话文】 旭日光辉斜照华清宫旁的集灵台,树上红花一朵朵地迎着朝露绽开。
昨夜玄宗刚在这里为杨玉环授箓,太真满面笑容地进入珠帘受宠来。

【注释】 1、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时号太真,住内太真宫。

【赏析】 这两首诗是讽刺杨玉环姊妹的专宠。第一首讽杨玉环的轻薄。杨玉环原系玄宗十八子寿王瑁的妃子,玄宗召入禁中为女官,号太真,后来大加宠幸,进而册封为贵妃。集灵台是清静祀神所在,诗人指出玄宗不该在这里行道教授给秘文仪式。并指出贵妃在这时"含笑"入内,自愿为女道士,配合默契,掩人耳目,足见其轻薄风骚。

集灵台·其二
张祜 Zhang Hu

集灵台·其二

集灵台·其二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


  The Emperor has sent for Lady Guoguo.
  In the morning, riding toward the palace-gate,
  Disdainful of the paint that might have marred her beauty,
  To meet him she smooths her two moth-tiny eyebrows.

【白话文】 虢国夫人受到皇上的宠恩,大清早就骑马进入了宫门。
只嫌脂粉会玷污她的美艳,淡描蛾眉就进去朝见至尊。

【注释】 1、虢国夫人:杨贵妃三姊的封号。
2、平明:天刚亮时。

【赏析】 第二首讽虢国夫人的骄纵风骚。虢国夫人是杨玉环的三姊,嫁给裴家,是当时名声极坏的人。她并非"后妃",却"承主恩",而且"骑马入宫""朝至尊"。自恃美艳,不施脂粉,足见她的轻佻,也可见玄宗的昏庸。
这两首诗语言颇为含蓄,看似是褒,实则是贬,讽刺深刻,入木三分。

《集灵台》诗共两首,这是第二首。集灵台在骊山之上,为祀神之所。

  杨贵妃得宠于唐玄宗,杨氏一门皆受封爵。据《旧唐书·杨贵妃传》所载,其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这首诗通过虢国夫人朝见唐玄宗的描写,讥讽他们之间的暧昧关系和杨氏专宠的气焰。

  首句中“承主恩”三字已暗示讽意。因为虢国夫人并非玄宗嫔妃,居然“承主恩”,实为不正常之怪事。第二句“平明骑马入宫门”,是对“承主恩”的具体描绘。“平明”是天已大亮之时,此刻本非朝见皇帝的时辰,虢国夫人却能上朝,不是皇帝特宠,哪得如此;宫门乃是禁地,岂是骑马之所在,虢国夫人却能骑马而入,不是皇帝特准,又哪能如此!因此,“平明骑马入宫门”,看似平淡的叙述语气,却耐人寻味。平明之时,宫门禁苑的骑马之举,是多么异乎寻常地违背朝廷常规,虢国夫人和玄宗的荒唐也就不言而自明了。第三句“却嫌脂粉污颜色”,笔锋突然转到虢国夫人的容貌上来了。脂粉本是使妇女更增美色的化妆品,而虢国夫人“却嫌脂粉”,岂非又是怪事?一查,据《太真外传》说:“虢国不施妆粉,自衒美艳,常素面朝天。”原来她自信自己天然美色胜似脂粉妆饰,也正是为了在皇帝面前衒耀争宠,这与以浓妆艳抹取悦于君王实为异曲同工。第四句“淡扫蛾眉朝至尊”是“却嫌脂粉污颜色”的结果。“朝至尊”与一、二两句相呼应,又坐实到朝见上来。三、四两句从字面上看,纯系夸耀虢国夫人超乎常人的美色。但是透过“却嫌脂粉”的“淡扫蛾眉”,含而不露地勾画出了虢国夫人那轻佻风骚、刻意承欢的形象。尤其是这一形象与“至尊”这个堂皇的名号相连,使人感到一种莫可名状的辛辣的讽刺意味。

  本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含蓄。它似褒实贬,欲抑反扬,以极其恭维的语言进行着十分深刻的讽刺,艺术技巧是颇高超的。

  (唐永德)

题金陵渡
张祜 Zhang Hu

题金陵渡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This one-story inn at Nanjing ferry
  Is a miserable lodging-place for the night –
  But across the dead moon's ebbing tide,
  Lights from Guazhou beckon on the river.

【白话文】 在镇江附近金陵渡口的小山楼,我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忧愁。
月光西斜的时候江潮刚刚退落,隔岸几点星火闪烁可能是瓜州?

【注释】 1、金陵:南京。
2、津渡:渡口。
3、瓜州:今江苏邗江县南边。

【赏析】 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有人以为是写乡愁情思的。寄愁是真,但什么愁?愁什么?也确实难断。我们暂且欣赏这清美宁静的夜景吧。

这是张祜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轻灵妥贴。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毫不费力。“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

  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极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伫立在小山楼上眺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好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这不清楚地告诉我们行人那一宿羁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吗?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通。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痕,显得那么浑成无迹。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州。”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潇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

  那是什么地方?诗人用“是瓜洲”三字作了回答。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包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神情。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情景如在目前。

  若把“星火”换上《枫桥夜泊》诗的“渔火”好不好呢?不好。因为“江枫渔火”是近景,看得清,“两三星火”是远景,看不分明,只见星星点点,如何知是渔火?是灯光?唯其如此,却更惹人想象。《枫桥夜泊》用的是重笔,此首纯用轻笔,两者也有不同。

  (钱仲联 徐永端)

横吹曲辞·入关
张祜 Zhang Hu
  都城连百二,雄险北回环。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
  秦皇曾虎视,汉祖亦龙颜。何事枭凶辈,干戈自不闲。
横吹曲辞·折杨柳
张祜 Zhang Hu
  红粉青楼曙,垂杨仲月春。怀君重攀折,非妾妒腰身。
  舞带萦丝断,娇娥向叶嚬。横吹凡几曲,独自最愁人。
横吹曲辞·捉搦歌
张祜 Zhang Hu
  门上关,墙上棘,窗中女子声唧唧,洛阳大道徒自直。
  女子心在婆舍侧,呜呜笼鸟触四隅。
  养男男娶妇,养女女嫁夫。阿婆六十翁七十,
  不知女子长日泣,从他嫁去无悒悒。
横吹曲辞·白鼻騧
张祜 Zhang Hu
  为底胡姬酒,长来白鼻騧。摘莲抛水上,郎意在浮花。
相和歌辞·从军行
张祜 Zhang Hu
  少年金紫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飞。一卷旌收千骑虏,
  万全身出百重围。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丈夫功业本相依。
相和歌辞·雁门太守行
张祜 Zhang Hu
  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蹋沙人似鬼。灯前拭泪试香裘,
  长引一声残漏子。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啑血心不回。
  寄语年少妻莫哀,鱼金虎竹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
相和歌辞·长门怨
张祜 Zhang Hu
  日映宫墙柳色寒,笙歌遥指碧云端。
  珠铅滴尽无心语,强把花枝冷笑看。
相和歌辞·团扇郎
张祜 Zhang Hu
  白团扇,今来此去捐。愿得入郎手,团圆郎眼前。
相和歌辞·读曲歌五首
张祜 Zhang Hu
  窗中独自起,帘外独自行。愁见蜘蛛织,寻思直到明。
  
  碓上米不舂,窗中丝罢络。看渠驾去车,定是无四角。
  
  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窗外山魈立,知渠脚不多。三更机底下,摸著是谁梭。
  
  郎去摘黄瓜,郎来收赤枣。郎耕种麻地,今作西舍道。
相和歌辞·玉树后庭花
张祜 Zhang Hu
  轻车何草草,独唱后庭花。玉座谁为主,徒悲张丽华。
相和歌辞·乌夜啼
张祜 Zhang Hu
  忽忽南飞返,危弦共怨凄。暗霜移树宿,残夜绕枝啼。
  咽绝声重叙,愔淫思乍迷。不妨还报喜,误使玉颜低。
相和歌辞·莫愁乐
张祜 Zhang Hu
  侬居石城下,郎到石城游。自郎石城出,长在石城头。
相和歌辞·襄阳乐
张祜 Zhang Hu
  大堤花月夜,长江春水流。东风正上信,春夜特来游。
相和歌辞·拔蒲歌
张祜 Zhang Hu
  拔蒲来,领郎镜湖边。郎心在何处,莫趁新莲去。
  拔得无心蒲,问郎看好无。
琴曲歌辞·雉朝飞操
张祜 Zhang Hu
  朝阳陇东泛暖景,双啄双飞双顾影。朱冠锦襦聊日整,
  漠漠雾中如衣褧。伤心卢女弦,七十老翁长独眠。
  雄飞在草雌在田,衷肠结愤气呵天。圣人在上心不偏,
  翁得女妻甚可怜。
琴曲歌辞·思归引
张祜 Zhang Hu
  重重作闺清旦鐍,两耳深声长不彻。深宫坐愁百年身,
  一片玉中生愤血。焦桐罢弹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
  故乡不归谁共穴,石上作蒲蒲九节。
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
张祜 Zhang Hu
  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举头惟见月,何处是长安。
  
  汉庭无大议,戎虏几先和。莫羡倾城色,昭君恨最多。
琴曲歌辞·司马相如琴歌
张祜 Zhang Hu
  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
  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杂曲歌辞·少年乐
张祜 Zhang Hu
  二十便封侯,名居第一流。绿鬟深小院,清管下高楼。
  醉把金船掷,闲敲玉镫游。带盘红鼹鼠,袍砑紫犀牛。
  锦袋归调箭,罗鞋起拨球。眼前长贵盛,那信世间愁。
首页>> 文学论坛>>张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