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崔颢
黄鹤楼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Where long ago a yellow crane bore a sage to heaven,
Nothing is left now but the Yellow Crane Terrace.
The yellow crane never revisited earth,
And white clouds are flying without him for ever.
...Every tree in Hanyang becomes clear in the water,
And Parrot Island is a nest of sweet grasses;
But I look toward home, and twilight grows dark
With a mist of grief on the river waves.

【白话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注释】 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黄鹤矶上,背靠蛇山,俯瞰长江。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其说有二:一说三国时蜀人费文袆跨鹤登仙,曾在黄鹤楼上憩息;一说仙人子安曾乘鹤经过黄鹤楼。这句一作“昔人已乘白云去”。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黄祖杀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为鹦鹉洲。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赏析】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鉴赏]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蔡义江)

[鉴赏]
崔颢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反映妇女生活;后赴边塞,所写边塞诗慷慨豪迈,诗风变为雄浑奔放。但崔颢诗最负盛名的则是《黄鹤楼》。相传这首诗为大诗人李白所倾服。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在《黄鹤楼》诗下注曰:“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也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崔颢此诗,即“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当然,这个传说未必实有其事,计有功在注文的后面就表示了“恐不然”的怀疑。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在写法上与崔作确有相似之处。至于其《鹦鹉洲》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不仅前四句格式酷似崔诗,而且全诗格调逼肖。宋元间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指出:“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叹,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因而这首诗历来受到极高的称誉。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直至清人孙诛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日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

当然,《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黄鹤楼故址在武昌黄鹤山(即蛇山)的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历代屡毁屡修。昔日楼台,枕山临江,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几疑“仙宫”。传说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齐谐志》),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太平寰宇记》)。诗人登楼眺远,浮想联翩,诗篇前四句遂从传说着笔,引出内心感受,景寓情中,意中有象。仙人乘鹤,杳然已去,永不复返,仙去楼空,唯留天际白云,千载悠悠。这里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又隐隐露出黄鹤楼莽苍的气象和凌空欲飞、高耸入云的英姿,而仙人跨鹤的优美传说,更给黄鹤楼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神思遐远。

黄鹤楼因其所在的黄鹤山而得名,所谓“仙人乘鹤”之事,当由其名附会而出,本属子虚乌有。诗人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些传说,从虚处生发开去,从而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接着就写实景,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弥望: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生长得十分茂盛。汉阳鹦鹉洲,原是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作《鹦鹉赋》而得名,后来渐被江水冲没,今鹦鹉洲已非宋代以前故地。眼前的胜景明朗开阔,充满着勃勃生气,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竟至于直到日落江中,暮霭袭来。崔颢南下漫游。离家日久,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渺烟波,便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造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正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中对此诗所作的评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黃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既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的音乐美。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其实《黄鹤楼》并不是规范的七律。其一、二两句第五、第六字竟都为“黄鹤”,第三句连用六仄,第四句以三平调煞尾。也不用对仗,几乎都是古体诗的句法,而第五、第六句的“汉阳树”、“鹦鹉洲”,亦似对非对。其所以被认为是“七言律诗”名作的原因,除了前面所分析的它具有意境美、绘画美之外,就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此诗前四句脱口而出,信手而就,一气呵成,顺势直下,以至于无暇顾及七律的格律对仗。“五、六虽断写景,而气亦直下喷溢,收亦然,所以可贵。”(清人方东树评语,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五。)由于全诗一气转折,所以读来自然流转。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韩黎范)

今天广为流传的崔颢《黄鹤楼》诗并非原版,而是被后人多处改动。近日,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刘文祥介绍:随着“敦煌诗卷”重见天日,这首千古绝唱在学术界考证下早露初容,只是一直不为大众所知。

著名诗歌评论家李元洛对此作过专门研究,他在公开出版的自选集《唐诗之旅》中《溯洄》一文中揭示:“篡改”崔诗者是“自以为是”的清代才子金圣叹。

刘文祥介绍,近百年来,人们陆续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大量诗文,其中以唐诗居多,这些诗稿被人们统称为“敦煌诗卷”或“敦煌诗稿”,其中,唐诗存放年代最晚不超过宋代。据此可以认为,“敦煌诗卷”中的崔颢《黄鹤楼》应为其原作。

附“敦煌诗卷”版本《黄鹤楼》:昔人已乘白云去,兹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青青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在?烟花江上使人愁。
(蒋太旭)  

行经华阴
崔颢 Cui Hao
行经华阴

行经华阴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Lords of the capital, sharp, unearthly,
  The Great Flower's three points pierce through heaven.
  Clouds are parting above the Temple of the Warring Emperor,
  Rain dries on the mountain, on the Giant's Palm.
  Ranges and rivers are the strength of this western gate,
  Whence roads and trails lead downward into China.
  ...O pilgrim of fame, O seeker of profit,
  Why not remain here and lengthen your days?

【白话文】 高峻的华山俯瞰古都咸阳城,
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灵河神祠前云雾将要消散,
仙人掌峰顶大雨过后天初晴。
函谷关北枕黄河华山更险要,
西连驿路祀神所在益加旷平。
敢问路旁追名逐利的过客们,
怎么比得上在此学道求长生?

【注释】 1、迢峣:高峻貌。
2、三峰:指莲花、明星、玉女,华山最著名的三峰。
3、武帝祠:指巨灵洞。

【赏析】 诗题《行经华阴》,既是“行经”,必有所往;所往之地,就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今陕西西安)。《旧唐书。地理志》:“京师,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所以此诗把唐都长安称为咸京。诗中提到的“太华”、“三峰”、“武帝祠”、“仙人掌”、“秦关”、“汉畤”……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胜与景物。当时京师的北面是雍县,秦文公曾在这里作鄜畤(畤,谓“神灵所止之地”,即后世神坛之类),到汉高祖作北畤止,这里共有五畤,诗中的“汉畤”即指京师北面的这一古迹。而京师的东南面,就是崔颢行经的华阴县。县南有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又称太华,山势高峻。神话传说这里是“群仙之天”,曾由“巨灵手劈”,所以“仙掌之形,莹然在目”(《云笈七签》)。华山各峰都如刀削,最峭的一峰,号称“仙人掌”。汉武帝观仙人掌时,立巨灵祠以供祭祀,即为“武帝祠”。诗中称“天外三峰”的,是指著名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华阴县北就是黄河,隔岸为风陵渡,这一边是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华阴县不但河山壮险,而且是由河南一带西赴咸京的要道,行客络绎不绝。
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写法则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在这里,一个“俯”字显出崇山压顶之势:“岧峣”两字加倍写华山的高峻,使“俯”字更具有一种神力。然后,诗人从总貌转入局部描写,以三峰作为典型,落实“岧峣”。“削不成”三字含有人间刀斧俱无用,鬼斧神工非巨灵不可的意思,在似乎纯然写景中暗含神工胜于人力,出世高于追名逐利的旨意。
诗人路过华阴时,正值雨过天青。未到华阴,先已遥见三峰如洗。到得华阴后,平望武帝祠前无限烟云,聚而将散;仰视仙人掌上一片青葱,隐而已显,都是新晴新沐的醒目气象。首联写远景,颔联二句可说是摄近景。远近相间,但觉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几乎忘却它的对仗之工,而且更无暇觉察“武帝祠”和“仙人掌”已为结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奠基。
颈联则浮想联翩,写了想象中的幻景。这是眼中所无而意中所有的一种景色,是诗人在直观的基础上加以驰骋想象的一幅写意画。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与秦关是不可能的,但诗人“胸中有丘壑”,笔下可以溢出此等雄浑的画面;在华山下望到咸京西面的五畤,也是不可能的,而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心雕龙》),完全可以感受到此种荡荡大道,西接遥天。古人论诗有“眼前景”与“意中景”之分,前者着眼客观景物的撷取,后者则偏执诗人胸襟的外溢。这首诗就是从描绘眼前景色中自然滑出五、六两句诗人的意中之景。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胸中之情亦由此可窥探。上句中一个“枕”字把黄河、华山都人格化了,有“顾视清高气深稳”之概;一个“险”字又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名利之途的风波。下句一个“连”字,使汉五畤上接颔联中的“武帝祠”和“仙人掌”,灵迹仙踪,联锁成片,更垫厚了结处的“长生”:“平”字与上文“岧峣”、“天外”相对照,驿路的平通五畤固然更衬出华山的高峻,同时也暗示长生之道比名利之途来得坦荡。一“险”一“平”,为人们提出了何去何从的问号。这两句中“枕”字、“连”字,前人称为诗眼,其实,两句中的“险”字、“平”字以及起句的“俯”字都是前呼后拥,此响彼应。
崔颢二次入都,都在天宝中,此诗劝“学长生”,可能是受当时崇奉道教、供养方士之社会风气的影响。诗人此次行经华阴,事实上与路上行客一样,也未尝不是去求名逐利,但是一见西岳的崇高形象和飘逸出尘的仙迹灵踪,也未免移性动情,感叹自己何苦奔波于坎坷仕途。但诗人不用直说,反向旁人劝喻,显得隐约曲折。结尾两句是从上六句自然落出的,因而显得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崔颢现存诗中大都格律严整,然而此诗却打破了律诗起、承、转、合的传统格式,别具神韵。前六句虽有层次先后,却全为写景,到第七句突然一转,第八句立即以发问的句法收住,“此处”二字,绾合前文,导出“何如学长生”的诗旨。从全篇来看,诗人融神灵古迹与山河胜景于一炉,诗境雄浑壮阔而富有意蕴。清人方东树评此诗曰:“写景有兴象,故妙。”这是颇为精当的。

长干行·其一
崔颢 Cui Hao
长干行·其一

长干行·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Tell me, where do you live? –
  Near here, by the fishing-pool?
  Let's hold our boats together, let's see
  If we belong in the same town."

【白话文】 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注释】 1、长干行:乐府曲名。
2、横塘:现江苏江宁县。
何处住:一作住何处

【赏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鉴赏]
这两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现在只剩最后一句了: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生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这一笔的翻腾有何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

  《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两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生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

  (沈熙乾)

长干行·其二
崔颢 Cui Hao
长干行·其二

长干行·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Yes, I live here, by the river;
  I have sailed on it many and many a time.
  Both of us born in Changgan, you and I!
  Why haven't we always known each other?"

【白话文】 我的家临近九江边,
来来往往在九江畔。
你和我同是长干人,
从小不相识真遗憾。

【注释】 1、九江:今江西九江市。

【赏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横吹曲辞·长安道
崔颢 Cui Hao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日晚朝回拥宾从,
  路傍拜揖何纷纷。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一朝天子赐颜色,
  世上悠悠应始知。
相和歌辞·相逢行
崔颢 Cui Hao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玉户临驰道,朱门近御沟。
  使君何假问,夫婿大长秋。女弟新承宠,诸兄近拜侯。
  春生百子殿,花发五城楼。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休。
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
崔颢 Cui Hao
  洛阳二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扬鞭走马城南陌,
  朝逢驿使秦川客。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念此使人归更早,
  三月便达长安道。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河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秦川寒食盛繁华,
  游子春来喜见花。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贵里豪家白马骄,
  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可怜锦瑟筝琵琶,
  玉台清酒就君家。小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
杂曲歌辞·游侠篇
崔颢 Cui Hao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行且猎,弓矢速如飞。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悬两绶,转眄生光辉。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杂曲歌辞·行路难
崔颢 Cui Hao
  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艳彩朝含四宝宫,
  香风吹入朝云殿。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
  看去看来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双双素手剪不成,
  两两红妆笑相向。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
  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嗟及。我昔初在昭阳时,
  朝折暮折登玉墀。只言岁岁长相对,不寤今朝遥相思。
杂曲歌辞·长干曲四首
崔颢 Cui Hao
  君家定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杂曲歌辞·卢女曲
崔颢 Cui Hao
  二月春来半,宫中日渐长。柳垂金屋暖,花覆玉楼香。
  拂匣先临镜,调笙更炙簧。还将卢女曲,夜夜奉君王。
杂曲歌辞·卢姬篇
崔颢 Cui Hao
  卢姬小小魏王家,绿鬓红唇桃李花。魏玉绮楼十二重,
  水精帘箔绣芙蓉。白玉阑干金作柱,楼上朝朝学歌舞。
  前堂后堂罗袖人,南窗北窗花发春。翠幌珠帘斗弦管,
  一奏一弹云欲断。君王日晚下朝归,鸣环佩玉生光辉。
  人生今日得骄贵,谁道卢姬身细微。
  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忆昨戎马地,别时心草草。烽火从北来,边城闭常早。
  平生少相遇,未得展怀抱。今日杯酒间,见君交情好。
赠王威古
崔颢 Cui Hao
  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
  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
  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赠怀一上人
崔颢 Cui Hao
  法师东南秀,世实豪家子。削发十二年,诵经峨眉里。
  自此照群蒙,卓然为道雄。观生尽入妄,悟有皆成空。
  净体无众染,苦心归妙宗。一朝敕书至,召入承明宫。
  说法金殿里,焚香清禁中。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天子揖妙道,群僚趋下风。我法本无著,时来出林壑。
  因心得化城,随病皆与药。上启黄屋心,下除苍生缚。
  一从入君门,说法无朝昏。帝作转轮王,师为持戒尊。
  轩风洒甘露,佛雨生慈根。但有灭度理,而生开济恩。
  复闻江海曲,好杀成风俗。帝曰我上人,为除膻腥欲。
  是日发西秦,东南至蕲春。风将衡桂接,地与吴楚邻。
  旧少清信士,实多渔猎人。一闻吾师至,舍网江湖滨。
  作礼忏前恶,洁诚期后因。因成日既久,事济身不守。
  更出淮楚间,复来荆河口。荆河马卿岑,兹地近道林。
  入讲鸟常狎,坐禅兽不侵。都非缘未尽,曾是教所任。
  故我一来事,永承微妙音。竹房见衣钵,松宇清身心。
  早悔业至浅,晚成计可寻。善哉远公义,清净如黄金。
游天竺寺
崔颢 Cui Hao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厓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
  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小。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
  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
入若耶溪
崔颢 Cui Hao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
  可怜青铜镜,挂在白玉堂。玉堂有美女,娇弄明月光。
  罗袖拂金鹊,彩屏点红妆。妆罢含情坐,春风桃李香。
结定襄郡狱效陶体
崔颢 Cui Hao
  我在河东时,使往定襄里。定襄诸小儿,争讼纷城市。
  长老莫敢言,太守不能理。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牵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
  小大必以情,未尝施鞭箠。是时三月暮,遍野农桑起。
  里巷鸣春鸠,田园引流水。此乡多杂俗,戎夏殊音旨。
  顾问边塞人,劳情曷云已。
  黄雀衔黄花,翩翩傍檐隙。本拟报君恩,如何反弹射。
  金罍美酒满座春,平原爱才多众宾。满堂尽是忠义士,
  何意得有谗谀人。谀言反覆那可道,能令君心不自保。
  北园新栽桃李枝,根株未固何转移。成阴结实君自取,
  若问傍人那得知。
渭城少年行
崔颢 Cui Hao
  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扬鞭走马城南陌,
  朝逢驿使秦川客。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念此使人归更早,
  三月便达长安道。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江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秦川寒食盛繁华,
  游子春来不见家。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贵里豪家白马骄,
  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可怜锦瑟筝琵琶,
  玉壶清酒就倡家。小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
  卢姬少小魏王家,绿鬓红唇桃李花。魏王绮楼十二重,
  水晶帘箔绣芙蓉。白玉栏干金作柱,楼上朝朝学歌舞。
  前堂后堂罗袖人,南窗北窗花发春。翠幌珠帘斗丝管,
  一弹一奏云欲断。君王日晚下朝归,鸣环佩玉生光辉。
  人生今日得娇贵,谁道卢姬身细微。
江畔老人愁
崔颢 Cui Hao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青溪口边一老翁,
  鬓眉皓白已衰朽。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父兄三叶皆尚主,
  子女四代为妃嫔。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兵戈乱入建康城,
  烟火连烧未央阙。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老人此时尚少年,
  脱身走得投海边。罢兵岁馀未敢出,去乡三载方来旋。
  蓬蒿忘却五城宅,草木不识青谿田。虽然得归到乡土,
  零丁贫贱长辛苦。采樵屡入历阳山,刈稻常过新林浦。
  少年欲知老人岁,岂知今年一百五。君今少壮我已衰,
  我昔少年君不睹。人生贵贱各有时,莫见羸老相轻欺。
  感君相问为君说,说罢不觉令人悲。
邯郸宫人怨
崔颢 Cui Hao
  邯郸陌上三月春,暮行逢见一妇人。自言乡里本燕赵,
  少小随家西入秦。母兄怜爱无俦侣,五岁名为阿娇女。
  七岁丰茸好颜色,八岁黠惠能言语。十三兄弟教诗书,
  十五青楼学歌舞。我家青楼临道傍,纱窗绮幔暗闻香。
  日暮笙歌君驻马,春日妆梳妾断肠。不用城南使君婿,
  本求三十侍中郎。何知汉帝好容色,玉辇携登归建章。
  建章宫殿不知数,万户千门深且长。百堵涂椒接青琐,
  九华阁道连洞房。水晶帘箔云母扇,琉璃窗牖玳瑁床。
  岁岁年年奉欢宴,娇贵荣华谁不羡。恩情莫比陈皇后,
  宠爱全胜赵飞燕。瑶房侍寝世莫知,金屋更衣人不见。
  谁言一朝复一日,君王弃世市朝变。宫车出葬茂陵田,
  贱妾独留长信殿。一朝太子升至尊,宫中人事如掌翻。
  同时侍女见谗毁,后来新人莫敢言。兄弟印绶皆被夺,
  昔年赏赐不复存。一旦放归旧乡里,乘车垂泪还入门。
  父母愍我曾富贵,嫁与西舍金王孙。念此翻覆复何道,
  百年盛衰谁能保。忆昨尚如春日花,悲今已作秋时草。
  少年去去莫停鞭,人生万事由上天。非我今日独如此,
  古今歇薄皆共然。
首页>> 文学论坛>>崔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