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
  鬢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娥眉,
  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
  花面交相映。
  新貼綉羅襦,
  雙雙金鷓鴣。
  --唐 溫庭筠
  手裏金鸚鵡
  胸前綉鳳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從嫁與
  作鴛鴦
送人东游

送人东游
  荒戌落黃葉,浩然離故關。
  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
  何當重相見,樽酒慰離顔。


  The old fort brims with yellow leaves....
  You insist upon forsaking this place where you have lived.
  A high wind blows at Hanyang Ferry
  And sunrise lights the summit of Yingmen....
  Who will be left for me along the upper Yangzi
  After your solitary skiff has entered the end of the sky?
  I ask you over and over when we shall meet again,
  While we soften with winecups this ache of farewell.

【白話文】 在荒涼的古壘,在落葉的時分;
你懷浩氣東去,離別久居鄉關。
高風正好挂帆,直達古渡漢陽;
待到日出之時,便到了郢門山。
你在漢陽那邊,還有幾個友人?
孤舟漂泊天涯,盼你早日歸還!
不知要到何時,你我才能重見;
還是多飲幾杯,暫慰別離愁顔。

【注釋】 1、荒戌:荒廢的防地營壘。
2、浩然句:指遠遊之志甚堅。
3、郢門山:即荊門山。
4、樽酒:猶杯灑。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起調太高,地傍荒涼古壘,時值蕭瑟金秋。此時此地送友遠行,別緒離愁,將何以堪?!二句話思陡然轉迭,寫友人遠行心懷浩氣而有遠志,氣象格調,可謂不凡。頷聯兩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風漢陽渡,高風初日郢山門。”漢陽、郢門相去千裏,豈可同時盡取眼中?衹是統指荊山楚水,展示遼闊雄奇境界而已。頸聯對友人遠去前程深表關懷,並寄托對他的懷念。末聯當此送別之際,開懷暢飲,設想他日重逢,更見惜別之情。但結句無甚深意。雖文飾脫去溫李(商隱)之纖
麗豔作風,起調亦高,但情弱味淡。由此可見晚唐詩不及盛唐詩之一斑。

利州南渡

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對斜暉。麯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The sun has set in the water's clear void,
  And little blue islands are one with the sky.
  On the bank a horse neighs. A boat goes by.
  People gather at a willow- clump and wait for the ferry.
  Down by the sand-bushes sea-gulls are circling,
  Over the wide river-lands flies an egret.
  ...Can you guess why I sail, like an ancient wise lover,
  Through the misty Five Lakes, forgetting words?

【白話文】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陽的餘暉,彎彎島岸蒼茫接連山坡緑翠。
眼看人馬已乘擺渡揚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兒回歸。
砹乃聲驚散沙洲草叢的鷗鳥,水田萬頃一隻白鷺掠空孤飛。
誰理解我駕舟尋范蠡的意義,飄泊五湖獨自忘掉世俗心機。

【注釋】 1、澹然:水波動貌。
2、翠微:指青翠的山氣。
3、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馬鳴舟中,隨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槳,也指船。
4、數叢句:指船過草叢,驚散群鷗。
5、范蠡:春秋楚人,曾助越滅吳,為上將軍。後辭官乘舟而去,泛於五湖。

【賞析】 詩寫日暮渡口的景色,抒發欲步范蠡後塵忘卻俗念,沒有心機,功成引退的歸隱之情。詩的起句寫渡口和時間,接着寫江岸和江中景色,進而即景生情,點出題意,層次清晰,色彩明朗。

苏武庙

苏武庙
苏武庙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斷鬍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嚮秋波哭逝川。


  Though our envoy, Su Wu, is gone, body and soul,
  This temple survives, these trees endure....
  Wildgeese through the clouds are still calling to the moon there
  And hill-sheep unshepherded graze along the border.
  ...Returning, he found his country changed
  Since with youthful cap and sword he had left it.
  His bitter adventures had won him no title....
  Autumn-waves endlessly sob in the river.

【白話文】 蘇武初遇漢使,悲喜交集感慨萬端;而今古廟高樹,肅穆莊嚴久遠渺然。
羈留北海音書斷絶,頭頂鬍天明月;荒隴牧羊回來,茫茫草原已升暮煙。
回朝進謁樓臺依舊,甲帳卻無蹤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劍,正是瀟灑壯年。
封侯受爵緬懷茂陵,君臣已不相見;空對秋水哭吊先皇,哀嘆逝去華年。

【注釋】 1、雲邊句:漢要求蘇武回國,匈奴詭言武已死。後漢使至,常惠教漢使嚮單於說:漢帝射雁,於雁足得蘇武書,言其在某澤中,匈奴才承認蘇武尚在。雁斷:指蘇武去國久。鬍天:指匈奴。
2、隴上句:指蘇武回國後,羊仍回原處。隴:通"壟",高地。
3、冠:古男子二十歲加冠典。
4、茂陵:意謂蘇武回國時,武帝既死,也得不到他封侯之賞。

【賞析】 這一首憑吊古人的詩。詩頌揚了富有民族氣節、忠貞不屈、心嚮故國的蘇武。晚唐國勢衰頽,民族矛盾尖銳;表彰民族氣節,歌頌忠貞不屈,心嚮祖國的時代的需要。溫庭筠這首詩正是塑造了一位堅持民族氣節的英雄形象。頸聯的對仗頗為工巧,且用"逆輓法",先說"回日"再說"去時",靈活而不呆板,生動而不拘泥。

蘇武是歷史上著名的堅持民族氣節的英雄人物。武帝天漢元年(前100)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堅貞不屈。後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纔返回漢朝,前後長達十九年。這首詩就是作者瞻仰蘇武廟後追思憑吊之作。

  首聯兩句分點“蘇武”與“廟”。漢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漢使到匈奴後,得知蘇武尚在,乃詐稱漢朝皇帝射雁上林苑,得蘇武係在雁足上的帛書,知武在某澤中,匈奴方纔承認,並遣武回國。首句是想象蘇武初次會見漢使時的情景。蘇武在異域渡過漫長歲月,歷盡艱辛,驟然見到來自漢朝的使者,表現出極為強烈、激動、復雜的感情。這裏有辛酸的追憶,有意外的驚愕,悲喜交加,感慨無窮,種種情緒,一時奔集,難以言狀,難以禁受。詩人以“魂銷”二字概括,筆墨精煉,真切傳神。第二句由人到廟,由古及今,描繪眼前蘇武廟景物。“古祠高樹”,寫出蘇武廟蒼古肅穆,渲染出濃郁的歷史氣氛,透露出詩人崇敬追思之情。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茫然即渺然久遠之意。古祠高樹兩茫然,是說祠和樹都年代杳遠。這就為三、四兩句轉入對蘇武當年生活的追思緬想創造了條件。

  “雲邊雁斷鬍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這是兩幅圖畫。上一幅是望雁思歸圖。在寂靜的夜晚,天空中高懸着一輪帶有異域情調的明月。望着大雁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又嚮南方飛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南天的雲彩中。這幅圖畫,形象地表現了蘇武在音訊隔絶的漫長歲月中對故國的深長思念和欲歸不得的深刻痛苦。下一幅是荒塞歸牧圖。在昏暗的傍晚,放眼遠望,衹見籠罩在一片荒煙中的連天塞草,和丘隴上歸來的羊群。這幅圖畫,形象地展示了蘇武牧羊絶塞的單調、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環境、經歷、心情相互交觸,渾然一體。

  頸聯遙承首句,寫蘇武“回日”所見所感。《漢武故事》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帳。甲以居神,乙以自居”。上句說蘇武十九年後歸國時,往日的樓臺殿閣雖然依舊,但武帝早已逝去,當日的“甲帳”也不復存在,流露出一種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隱含着對武帝的追思。史載蘇武“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李陵《答蘇武書》中也有“丁年(壯年)奉使,皓首而歸”之句。下句說回想當年戴冠佩劍,奉命出使的時候,蘇武還正當壯盛之年。“甲帳”、“丁年”巧對,嚮為詩評傢所稱。此聯先說“回日”,後述“去時”,詩評傢稱之為“逆輓法”,認為可以“化板滯為跳脫”(瀋德潛《唐詩別裁》)。其實,由“回日”憶及“去時”,以“去時”反襯“回日”,更增感慨。一個歷盡艱苦、頭白歸來的愛國志士,目睹物在人亡的情景,想到當年出使的情況,能不感慨欷歔嗎?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嚮秋波哭逝川。”末聯集中抒寫蘇武歸國後對武帝的追悼。漢宣帝賜蘇武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武帝已經長眠茂陵,再也見不到完節歸來的蘇武封侯受爵了,蘇武衹能空自面對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經逝去的先皇。史載李陵勸降時,蘇武曾說:“武父子之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回國後,昭帝“詔武奉一大牢謁武帝園廟”。這種故君之思,是融忠君與愛國為一體的感情。最後一筆,把一個帶着歷史局限的愛國志士的形象,更真實感人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晚唐國勢衰頽,民族矛盾尖銳。表彰民族氣節,歌頌忠貞不屈,心嚮故國,是時代的需要。杜牧《河湟》詩云:“牧羊驅馬雖戎服,白發丹心盡漢臣。”溫庭筠這首詩,正塑造了一位“白發丹心”的漢臣形象。

  (劉學鍇)

瑶瑟怨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A cool-matted silvery bed; but no dreams....
  An evening sky as green as water, shadowed with tender clouds;
  But far off over the southern rivers the calling of a wildgoose,
  And here a twelve-story building, lonely under the moon.

【白話文】 銀床竹席多涼爽,我卻偏偏不能入夢;
長空澄碧如水,夜裏雲絮輕輕地飄蕩。
遠處傳來幾聲雁叫,雁群飛過瀟湘去;
十二樓中夜已深,唯有明月灑着寒光。

【注釋】 1、冰簟:喻竹席之涼。
2、瀟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內。

【賞析】 詩是寫女子別離的悲怨,蘅塘退士批註:"通首布景,衹夢不成三字露怨意。"詩所寫的是夢不成之後之所感、所見、所聞的情景。全詩象是幾種銜接緊密的寫景鏡頭,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冰簟、銀床、碧空、明月、輕雲,南雁、瀟湘,以至於月光籠罩下的玉樓,組成了一組離人幽怨的秋夜圖,渲染了一種和主人公離怨情緒統一和諧的情調和氛圍。詩中雖無"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詩的題目和內容都很含蓄。瑤瑟,是玉鑲的華美的瑟。瑟聲悲怨,相傳“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漢書·郊祀志》)。在古代詩歌中,它常和別離之悲聯結在一起。題名“瑤瑟怨”,正暗示詩所寫的是女子別離的悲怨。

  頭一句正面寫女主人公。冰簟銀床,指冰涼的竹席和銀飾的床。“夢不成”三字很可玩味。它不是一般地寫因為傷離念遠難以成眠,而是寫她尋夢不成。會合渺茫難期,衹能將希望寄托在本屬虛幻的夢寐上;而現在,難以成眠,竟連夢中相見的微末願望也落空了。這就更深一層地表現出別離之久遠,思念之深摯,會合之難期和失望之強烈。一覺醒來,纔發覺連虛幻的夢境也未曾有過,伴着自己的,衹有散發着秋天涼意和寂寞氣息的冰簟銀床。—這後一種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銀床上輾轉反側更雋永有情韻。我們仿佛可以聽到女主人公輕輕的嘆息。

  第二句不再續寫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開寫景。展現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遠的碧空夜月圖:秋天的深夜,長空澄碧,月光似水,衹偶爾有幾縷飄浮的雲絮在空中輕輕掠過,更顯出夜空的澄潔與空闊。這是一個空鏡頭,境界清麗而略帶寂寥。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動的環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見的景物。不僅襯托出了人物皎潔輕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緒。孤居獨處的人面對這清寥的景象,心中縈回着的也許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類的感觸吧。

  “雁聲遠過瀟湘去”,這一句轉而從聽覺角度寫景,和上句“碧天”緊相承接。夜月朦朧,飛過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衹是在聽到雁聲時纔知道有雁飛過。在寂靜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調。“雁聲遠過”,寫出了雁聲自遠而近,又由近而遠,漸漸消失在長空之中的過程,也從側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傾聽雁聲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狀。古有湘靈鼓瑟和雁飛不過衡陽的傳說,所以這裏有雁去瀟湘的聯想,但同時恐怕和女主人公心之所係有關。雁足傳書。聽到雁聲南去,女主人公的思緒也被牽引到南方。大約正暗示女子所思念的人在遙遠的瀟湘那邊。

  “十二樓中月自明”。前面三句,分別從女主人公所感、所見、所聞的角度寫,末句卻似撇開女主人公,衹畫出沉浸在明月中的“十二樓”。《史記·孝武本紀》集解引應劭曰:“昆侖玄圃五城十二樓,此仙人之所常居也。”詩中用“十二樓”,或許藉以暗示女主人公是女冠者流,或許藉以形容樓閣的清華,點明女主人公的貴傢女子身份。“月自明”的“自”字用得很有情味。孤居獨處的離人面對明月,會勾起別離的情思,團圓的期望,但月本無情,仍自照臨高樓。“玉戶簾中捲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詩人雖衹寫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樓,但女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卻仿佛融化在這似水的月光中了。這樣以景結情,更增添了悠然不盡的餘韻。

  這首寫女子別離之怨的詩頗為特別。全篇除“夢不成”三字點出人物以外,全是景物描寫。整首詩就象是幾個組接得很巧妙的寫景鏡頭。詩人要着重表現的,並不是女主人公的具體心理活動、思想感情,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組合,渲染一種和主人公相思別離之怨和諧統一的氛圍、情調。冰簟、銀床、秋夜、碧空、明月、輕雲、南雁、瀟湘,以至籠罩在月光下的玉樓,這一切,組成了一幅清麗而含有寂寥哀傷情調的畫圖。整個畫面的色調和諧地統一在輕柔朦朧的月色之中。讀了這樣的詩,對詩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許衹有一個朦朧的印象,但那具有濃郁詩意的情調、氣氛卻將長時間留在記憶中。

  回到詩題。“瑤瑟怨”是否僅僅暗示女子的別離之怨呢?仔細尋味,似同時暗示詩的內容與“瑟”有關。“中夜不能寐,起坐彈鳴琴”(阮籍《詠懷》),寫女主人公夜間彈琴(瑟)抒怨也是可能的。如果說溫詩首句是寫“中夜不能寐”,那麽後三句可能就是暗寫“起坐彈鳴琴(瑟)”了。不過,寫得極含蓄,幾乎不露痕跡。它把彈奏時的環境氣氛,音樂的意境與感染力,麯終時的情景都融化在鮮明的畫面中。彈瑟時正好有雁飛嚮南方,就象是因瑟聲的動人引來,又因不勝清怨而飛去一樣。麯終之後,萬籟俱寂,惟見月照高樓,流光徘徊。彈奏者則如夢初醒,悵然若失。這樣理解,詩的抒情氣氛似乎更濃一些,題面與內容也更相稱一些。

  (劉學鍇)

鸡鸣埭曲
  南朝天子射雉時,銀河耿耿星參差。銅壺漏斷夢初覺,
  寶馬塵高人未知。魚躍蓮東蕩宮沼,濛濛禦柳懸棲鳥。
  紅妝萬戶鏡中春,碧樹一聲天下曉。盤踞勢窮三百年,
  朱方殺氣成愁煙。彗星拂地浪連海,戰鼓渡江塵漲天。
  綉竜畫雉填宮井,野火風驅燒九鼎。殿巢江燕砌生蒿,
  十二金人霜炯炯。芊綿平緑臺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
  寧知玉樹後庭麯,留待野棠如雪枝。
织锦词
  丁東細漏侵瓊瑟,影轉高梧月初出。簇簌金梭萬縷紅,
  鴛鴦豔錦初成匹。錦中百結皆同心,蕊亂雲盤相間深。
  此意欲傳傳不得,玫瑰作柱朱弦琴。為君裁破合歡被,
  星鬥迢迢共千裏。象尺熏爐未覺秋,碧池已有新蓮子。
  長釵墜發雙蜻蜓,碧盡山斜開畫屏。虯須公子五侯客,
  一飲千鐘如建瓴。鸞咽奼唱圓無節,眉斂湘煙袖回雪。
  清夜恩情四座同,莫令溝水東西別。亭亭蠟淚香珠殘,
  暗露曉風羅幕寒。飄颻戟帶儼相次,二十四枝竜畫竿。
  裂管縈弦共繁麯,芳樽細浪傾春醁.高樓客散杏花多,
  脈脈新蟾如瞪目。
  鳴橈軋軋溪溶溶,廢緑平煙吳苑東。水清蓮媚兩相嚮,
  鏡裏見愁愁更紅。白馬金鞭大堤上,西江日夕多風浪。
  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圓亦搖蕩。
郭處士擊甌歌
溫庭筠 Wen Tingyun
郭处士击瓯歌
  佶慄金虯石潭古,勺陂瀲灧幽修語。湘君寶馬上神雲,
  碎佩叢鈴滿煙雨。吾聞三十六宮花離離,軟風吹春星鬥稀。
  玉晨冷磬破昏夢,天露未幹香著衣。蘭釵委墜垂雲發,
  小響丁當逐回雪。晴碧煙滋重疊山,羅屏半掩桃花月。
  太平天子駐雲車,竜爐勃鬱雙蟠拏。宮中近臣抱扇立,
  侍女低鬟落翠花。亂珠觸續正跳蕩,傾頭不覺金烏斜。
  我亦為君長嘆息,緘情遠寄愁無色。莫沾香夢緑楊絲。
  千裏春風正無力。
  天兵九月渡遐水,馬踏沙鳴驚雁起。殺氣空高萬裏情,
  塞寒如箭傷眸子。狼煙堡上霜漫漫,枯葉號風天地幹。
  犀帶鼠裘無暖色,清光炯冷黃金鞍。虜塵如霧昏亭障,
  隴首年年漢飛將。麟閣無名期未歸,樓中思婦徒相望。
  玉妃喚月歸海宮,月色澹白涵春空。銀河欲轉星靨靨,
  碧浪疊山埋早紅。宮花有露如新淚,小苑叢叢入寒翠。
  綺閣空傳唱漏聲,網軒未辨凌雲字。遙遙珠帳連湘煙,
  鶴扇如霜金骨仙。碧簫麯盡彩霞動,下視九州皆悄然。
  秦王女騎紅尾鳳,半空回首晨雞弄。霧蓋狂塵億兆傢,
  世人猶作牽情夢。
  蜀山攢黛留晴雪,簝筍蕨芽縈九折。江風吹巧剪霞綃,
  花上千枝杜鵑血。杜鵑飛入岩下叢,夜叫思歸山月中。
  巴水漾情情不盡,文君織得春機紅。怨魄未歸芳草死,
  江頭學種相思子。樹成寄與望鄉人,白帝荒城五千裏。
生禖屏風歌
溫庭筠 Wen Tingyun
  玉墀暗接昆侖井,井上無人金索冷。畫壁陰森九子堂,
  階前細月鋪花影。綉屏銀鴨香蓊蒙,天上夢歸花繞叢。
  宜男漫作後庭草,不似櫻桃千子紅。
嘲春风
  春風何處好,別殿饒芳草。苒裊轉鸞旗,萎蕤吹雉葆。
  揚芳歷九門,澹蕩入蘭蓀。爭奈白團扇,時時偷主恩。
  藕腸纖縷抽輕春,煙機漠漠嬌娥嚬。金梭淅瀝透空薄,
  剪落交刀吹斷雲。張傢公子夜聞雨,夜嚮蘭堂思楚舞。
  蟬衫麟帶壓愁香,偷得鶯簧鎖金縷。管含蘭氣嬌語悲,
  鬍槽雪腕鴛鴦絲。芙蓉力弱應難定,楊柳風多不自持,
  回嚬笑語西窗客,星鬥寥寥波脈脈。不逐秦王捲象床,
  滿樓明月梨花白。
張靜婉採蓮歌
溫庭筠 Wen Tingyun
  蘭膏墜發紅玉春,燕釵拖頸拋盤雲。城邊楊柳嚮嬌晚,
  門前溝水波粼粼。麒麟公子朝天客,珂馬璫璫度春陌。
  掌中無力舞衣輕,剪斷鮫綃破春碧。抱月飄煙一尺腰,
  麝臍竜髓憐嬌嬈,秋羅拂水碎光動,露重花多香不銷。
  鸂鶒交交塘水滿,緑芒如粟蓮莖短。一夜西風送雨來,
  粉痕零落愁紅淺。船頭折藕絲暗牽,藕根蓮子相留連。
  郎心似月月未缺,十五十六清光圓。
  池塘芳草濕,夜半東風起。生緑畫羅屏,金壺貯春水。
  黃粉楚宮人,芳花玉刻鱗。娟娟照棋燭,不語兩含嚬。
  參差緑蒲短,搖豔雲塘滿。紅瀲蕩融融,鶯翁鸂鶒暖。
  萋芊小成路,馬上修蛾懶。羅衫裊回風,點粉金鸝卵。
觱篥歌(李相妓人吹)
溫庭筠 Wen Tingyun
  蠟煙如纛新蟾滿,門外平沙草芽短。黑頭丞相九天歸。
  夜聽飛瓊吹朔管。情遠氣調蘭蕙薫,天香瑞彩含絪緼。
  皓然纖指都揭血,日暖碧霄無片雲。含商咀徵雙幽咽,
  軟縠疏羅共蕭屑。不盡長圓疊翠愁,柳風吹破澄潭月。
  鳴梭淅瀝金絲蕊,恨語殷勤隴頭水。漢將營前萬裏沙,
  更深一一霜鴻起。十二樓前花正繁,交枝簇蒂連壁門。
  景陽宮女正愁絶,莫使此聲催斷魂。
  景陽妝罷瓊窗暖,欲照澄明香步懶。橋上衣多抱彩雲,
  金鱗不動春塘滿。黃印額山輕為塵,翠鱗紅稚俱含嚬。
  桃花百媚如欲語,曾為無雙今兩身。
拂舞詞(一作公無渡河)
溫庭筠 Wen Tingyun
  黃河怒浪連天來,大響谹谹如殷雷。竜伯驅風不敢上,
  百川噴雪高崔嵬。二十三弦何太哀,請公勿渡立徘徊。
  下有狂蛟鋸為尾,裂帆截棹磨霜齒。神椎鑿石塞神潭,
  白馬zazb赤塵起。公乎躍馬揚玉鞭,滅沒高蹄日千裏。 575_5 「太液池歌」溫庭筠
  腥鮮竜氣連清防,花風漾漾吹細光。疊瀾不定照天井,
  倒影蕩搖晴翠長。平碧淺春生緑塘,雲容雨態連青蒼。
  夜深銀漢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茭葉萋萋接煙曙,雞鳴埭上梨花露。彩仗鏘鏘已合圍,
  綉翎白頸遙相妒。雕尾扇張金縷高,碎鈴素拂驪駒豪。
  緑場紅跡未相接,箭發銅牙傷彩毛。麥隴桑陰小山晚,
  六虯歸去凝笳遠。城頭卻望幾含情,青畝春蕪連石苑。
首頁>> 文學>>溫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