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李白
菩萨蛮
李白 Li Bai
菩萨蛮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忆秦娥
李白 Li Bai
忆秦娥
忆秦娥
忆秦娥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静夜思
李白 Li Bai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 --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
  Lifting myself to look, I found that it was moonlight.
  Sinking back again, I thought suddenly of home.
  
  
  2) 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
  
  I descry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
  I suspect it to be hoary frost on the floor.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as I tilt back my head.
  I yearn, while stooping, for my homeland more.
  
  
  3) A Tranquil Night
  
  A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4) Night Thoughts
  Translated by Herbert A. Giles
  
  I wake, and moonbeams play around my bed,
  Glittering like hoar-frost to my wandering eyes;
  Up towards the glorious moon I raise my head,
  Then lay me down---and thoughts of home arise.
  
  
  5) On a Quiet Night
  Translated by S. Obata
  
  I saw the moonlight before my couch,
  And wondered if it were not the frost on the ground.
  I raised my head and looked out on the mountain noon,
  I bowed my head and though of my far-off home.
  
  
  6) The Moon Shines Everywhere
  Translated by W.J.B. Fletcher
  
  Seeing the moon before my couch so bright
  I thought hoar frost had fallen from the night.
  On her clear face I gaze with lifted eyes:
  Then hide them full of Youth's sweet memories.
  
  
  7) Night Thoughts
  Translated by Amy Lowell
  
  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light is very bright.
  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
  I list up my head and look at the full noon, the dazzling moon.
  I drop my head, and think of the home of old days.
  
  
  8) Thoughts in a Tranquil Night
  Translated by L. Cranmer-Byng
  
  Athwart the bed
  I watch the moonbeams cast a trail
  So bright, so cold, so frail,
  That for a space it gleams
  Like hoar-frost on the margin of my dreams.
  I raise my head, -
  The splendid moon I see:
  Then droop my head,
  And sink to dreams of thee -
  My father land, of thee!
  
  
  9) Nostalgia
  
  A splash of white on my bedroom floor. Hoarfrost?
  I raise my eyes to the moon, the same noon.
  As scenes long past come to mind, my eyes fall again on the splash of white,
  and my heart aches for home.
  
  
  10) Pensée dans une nuit tranquille
  Traduit par Hervey
  
  Devant mon lit, la lune jette une clarté très vive;
  Je doute un moment si ce n'est point la gelée blanche qui brille sur le sol.
  Je lève la tête, je contemple la lune brillante;
  Je baisse la tête et je pense à mon pays.

【白话文】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注释】 于全唐诗卷165_19,有《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鉴赏]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马茂元)

古风
古风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时登大楼山,举手望仙真。
  羽驾灭去影,飙车绝回轮。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
  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沉冥。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鹤举,千里独裴回。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月落西上阳,馀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
  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
  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仇。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缅然含归情。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萋萋柳垂荣。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
  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吐花竟不言。大运有兴没,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
  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华鬓不耐秋,飒然成衰蓬。古来贤圣人,一一谁成功。
  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不及广成子,乘云驾轻鸿。
  三季分战国,七雄成乱麻。王风何怨怒,世道终纷拏。
  至人洞玄象,高举凌紫霞。仲尼欲浮海,吾祖之流沙。
  圣贤共沦没,临歧胡咄嗟。
  玄风变太古,道丧无时还。扰扰季叶人,鸡鸣趋四关。
  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白首死罗绮,笑歌无时闲。
  绿酒哂丹液,青娥凋素颜。大儒挥金椎,琢之诗礼间。
  苍苍三株树,冥目焉能攀。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蓐收肃金气,西陆弦海月。秋蝉号阶轩,感物忧不歇。
  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天寒悲风生,夜久众星没。
  恻恻不忍言,哀歌逮明发。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
  凭陵随海运,燀赫因风起。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斤。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直木忌先伐,芳兰哀自焚。盈满天所损,沉冥道为群。
  东海沉碧水,西关乘紫云。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
  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而我竟何辜,远身金殿傍。
  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
  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
  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怀恩未得报,感别空长叹。
  朝弄紫沂海,夕披丹霞裳。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
  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
  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
  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
  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
  寄形宿沙月,沿芳戏春洲。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
  周穆八荒意,汉皇万乘尊。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
  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瑶水闻遗歌,玉怀竟空言。
  灵迹成蔓草,徒悲千载魂。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
  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
  八荒驰惊飙,万物尽凋落。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
  龙凤脱罔罟,飘摇将安托。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踘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途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
  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征卒空九宇,作桥伤万人。但求蓬岛药,岂思农鳸春。
  力尽功不赡,千载为悲辛。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夸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
  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
  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虎口何婉娈,女媭空婵媛。
  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
  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
  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
  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
  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
  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
  珍色不贵道,讵惜飞光沉。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
  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清辉照海月,美价倾皇都。
  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
  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周周亦何辜,六翮掩不挥。
  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飞者莫我顾,叹息将安归。
  我到巫山渚,寻古登阳台。天空彩云灭,地远清风来。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荒淫竟沦替,樵牧徒悲哀。
  恻恻泣路歧,哀哀悲素丝。路歧有南北,素丝易变移。
  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田窦相倾夺,宾客互盈亏。
  世途多翻覆,交道方嶮巇.斗酒强然诺,寸心终自疑。
  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众鸟集荣柯,穷鱼守枯池。
  嗟嗟失权客,勤问何所规。
公无渡河
李白 Li Bai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
  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
  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蜀道难
李白 Li Bai

蜀道难

蜀道难
蜀道难
蜀道难
  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


  Oh, but it is high and very dangerous!
  Such travelling is harder than scaling the blue sky.
  ...Until two rulers of this region
  Pushed their way through in the misty ages,
  Forty-eight thousand years had passed
  With nobody arriving across the Qin border.
  And the Great White Mountain, westward, still has only a bird's path
  Up to the summit of Emei Peak –
  Which was broken once by an earthquake and there were brave men lost,
  Just finishing the stone rungs of their ladder toward heaven.
  ...High, as on a tall flag, six dragons drive the sun,
  While the river, far below, lashes its twisted course.
  Such height would be hard going for even a yellow crane,
  So pity the poor monkeys who have only paws to use.
  The Mountain of Green Clay is formed of many circles-
  Each hundred steps, we have to turn nine turns among its mound –
  Panting, we brush Orion and pass the Well Star,
  Then, holding our chests with our hands and sinking to the ground with a groan,
  We wonder if this westward trail will never have an end.
  The formidable path ahead grows darker, darker still,
  With nothing heard but the call of birds hemmed in by the ancient forest,
  Male birds smoothly wheeling, following the females;
  And there come to us the melancholy voices of the cuckoos
  Out on the empty mountain, under the lonely moon....
  Such travelling is harder than scaling the blue sky.
  Even to hear of it turns the cheek pale,
  With the highest crag barely a foot below heaven.
  Dry pines hang, head down, from the face of the cliffs,
  And a thousand plunging cataracts outroar one another
  And send through ten thousand valleys a thunder of spinning stones.
  With all this danger upon danger,
  Why do people come here who live at a safe distance?
  ...Though Dagger-Tower Pass be firm and grim,
  And while one man guards it
  Ten thousand cannot force it,
  What if he be not loyal,
  But a wolf toward his fellows?
  ...There are ravenous tigers to fear in the day
  And venomous reptiles in the night
  With their teeth and their fangs ready
  To cut people down like hemp.
  Though the City of Silk be delectable, I would rather turn home quickly.
  Such travelling is harder than scaling the blue sky....
  But I still face westward with a dreary moan.

【白话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坐下来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象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1、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2、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3、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4、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5、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6、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7、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8、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凄。
9、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10、咨嗟:叹息。

【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人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阎昭典)

梁甫吟
李白 Li Bai
梁甫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梁甫吟
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
  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棿屼当安之。

【赏析】 《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古辞今已不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所作一首,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抱负的意思。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一是说西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一是说秦末的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儒生,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诗人对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这里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也较爽利明快,中间虽曾换过一次韵,但都押平声韵,语气还是舒展平坦的。

  自“我欲攀龙见明主”句起,诗人一下子从乐观陷入了痛苦。加上改用了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人感到犹如一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来。这一段写法上很象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通过描写奇特的遭遇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你看,他为了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的飞龙来到天上。可是,凶恶的雷公擂起天鼓,用震耳欲聋的鼓声来恐吓他,他想求见的那位“明主”,也只顾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他们高兴得大笑时天上闪现出耀眼的电光,一时恼怒又使天地昏暗,风雨交加。尽管如此,诗人还是不顾一切以额叩关,冒死求见。不料竟触怒了守卫天门的阍者。在这段描写中,诗人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强烈,就象浩荡江水从宽广的河床突然进入峡谷险滩一样,旋涡四起,奔腾湍急,不可抑止。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

  自“白日不照吾精诚”以下十二句又另作一段,在这段中,诗人通过各种典故或明或暗地抒写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并激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上皇不能体察我对国家的一片精诚,反说我是“杞人忧天”。权奸们象恶兽猰那样磨牙厉齿残害人民,而诗人的理想则是以仁政治天下。他自信有足够的才能和勇气去整顿乾坤,就象古代能用左手接飞猱、右手搏雕虎的勇士那样,虽置身于危险的焦原仍不以为苦。诗意象是宕起,可是马上又重重地跌了下来。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庸碌之辈可以趾高气扬,真有才能的人反而只能收起自己的聪明才智,世人就把我看得轻如鸿毛。古代齐国三个力能排山的勇士被相国晏子设计害死,可见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猜疑。明明有剧孟这样的能人而摒弃不用,国家的前途真是不堪设想了。这一段行文的显著特点是句子的排列突破了常规。如果要求意思连贯,那么“手接飞猱”两句之后,应接写“力排南山”两句,“智者可卷”两句之后,应接写“吴楚弄兵”两句。可是诗人却故意把它们作上下错落的排列,避免了平铺直叙。诗人那股汹涌而来的感情激流,至此一波三折,成迂回盘旋之势,更显得恣肆奇横,笔力雄健。这段的语气节奏也随着感情发展而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展,忽而押平声韵,忽而换仄声韵,短短十二句竟三易其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最后一段开头,“梁甫吟,声正悲”,直接呼应篇首两句,语气沉痛而悲怆。突然,诗人又笔锋一折,“张公两龙剑”以下四句仍是信心百倍地回答了“何时见阳春”这一设问。诗人确信,正如干将、莫邪二剑不会久没尘土,我同“明主”一时为小人阻隔,终当有会合之时。既然做过屠夫和钓徒的吕望最后仍能际会风云,建立功勋,那自己也就应该安时俟命,等待风云感会的一天到来。饱经挫折的诗人虽然沉浸在迷惘和痛苦之中,却仍在用各种办法自我慰藉,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写长篇歌行最忌呆滞平板,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正在于布局奇特,变化莫测。它通篇用典,但表现手法却不时变换。吕望和郦食其两个故事是正面描写,起“以古为鉴”的作用,接着借助于种种神话故事,寄寓自己的痛苦遭遇,第三段则把几个不相连属的典故交织在一起,正如清人沈德潜说的“后半拉杂使事,而不见其迹”,因而诗的意境显得奇幻多姿,错落有致:它时而和风丽日,春意盎然,时而浊浪翻滚,险象纷呈;时而语浅意深,明白如话,时而杳冥惝恍,深不可测。加上语言节奏的不断变化起伏,诗人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范民声)

乌夜啼
李白 Li Bai
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赏析】 传说李白在天宝初年到长安,贺知章读了他的《乌栖曲》、《乌夜啼》等诗后,大为叹赏,说他是“天上谪仙人也”,于是在唐玄宗面前推荐了他。《乌夜啼》为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李白这首的主题也与前代所作相类,但言简意深,别出新意,遂为名篇。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具体的描写,只让你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样的艺术处理,确是匠心独运。因为在本诗中要让读者具体感受的,并不是这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内心,她的思想感情。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悲愁郁结,无从排解。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怎不泪如雨呢?这如雨的泪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你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到这里,诗人也就达到他预期的艺术效果了。

  五、六两句,有几种异文。如敦煌唐写本作“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才调集》卷六注:“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等,可能都出于李白的原稿,几种异文与通行本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隔窗语”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与窗外人对话;二是征夫的去向,明确在边地的流沙。仔细吟味,通行本优于各种异文,没有“窗外人”更显秦川女的孤独寂寞;远人去向不具写,更增相忆的悲苦。可见在本诗的修改上,李白是经过推敲的。沈德潜评这首诗说:“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唐诗别裁》)说得言简意赅。短短六句诗,起手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人物有确定的环境、身分和身世,而且绘影绘声,想见其人;最后点明主题,却又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诗人不仅不替她和盘托出,作长篇的哭诉,而且还为了增强诗的概括力量,放弃了看似具体实是平庸的有局限性的写法,从上述几种异文的对比中,便可明白这点。

  (徐永年)

将进酒
李白 Li Bai

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See how the Yellow River's waters move out of heaven.
  Entering the ocean, never to return.
  See how lovely locks in bright mirrors in high chambers,
  Though silken-black at morning, have changed by night to snow.
  ...Oh, let a man of spirit venture where he pleases
  And never tip his golden cup empty toward the moon!
  Since heaven gave the talent, let it be employed!
  Spin a thousand pieces of silver, all of them come back!
  Cook a sheep, kill a cow, whet the appetite,
  And make me, of three hundred bowls, one long drink!
  ...To the old master, Cen,
  And the young scholar, Danqiu,
  Bring in the wine!
  Let your cups never rest!
  Let me sing you a song!
  Let your ears attend!
  What are bell and drum, rare dishes and treasure?
  Let me be forever drunk and never come to reason!
  Sober men of olden days and sages are forgotten,
  And only the great drinkers are famous for all time.
  ...Prince Chen paid at a banquet in the Palace of Perfection
  Ten thousand coins for a cask of wine, with many a laugh and quip.
  Why say, my host, that your money is gone?
  Go and buy wine and we'll drink it together!
  My flower-dappled horse,
  My furs worth a thousand,
  Hand them to the boy to exchange for good wine,
  And we'll drown away the woes of ten thousand generations!
  
  
  French version:
  Chanson à boire
  Seigneur, ne voyez-vous donc point les eaux du fleuve Jaune?
  Elles descendent du ciel et coulent vers la mer sans jamais revenir.
  Seigneur, ne regardez-vous donc point dans les miroirs qui ornent votre noble demeure,
  Et ne gémissez-vous pas en apercevant vos cheveux blancs?
  
  Ils étaient ce matin comme les fils de soie noire,
  Et, ce soir, les voilà déjà mêlés de neige.
  L'homme qui sait comprendre la vie doit se réjouir chaque fois qu'il le peut,
  En ayant soin que jamais sa tasse ne reste vide en face de la lune.
  
  Le ciel ne m'a rien donné sans vouloir que j'en fasse usage;
  Mille pièces d'or que l'on disperse pourront de nouveau se réunir.
  Que l'on cuise donc un mouton, que l'on découpe un b?uf, et qu'on soit en joie;
  Il faut qu'ensemble aujourd'hui, nous buvions d'une seule fois trois cents tasses.
  
  Les clochettes et les tambours, la recherche dans les mets ne sont point choses nécessaires,
  Ne désirons qu'une longue ivresse, mais si longue qu'on n'en puisse sortir.
  Les savants et les sages de l'Antiquité n'ont eu que le silence et l'oubli pour partage;
  Il n'est vraiment que les buveurs dont le nom passe à la postérité.

【白话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
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
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
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岑夫子,丹丘生,
请快喝不要停,
我为你唱一首歌,
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
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
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
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
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
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
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
统统用来换美酒,
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注释】 1、将:请。
2、会须:正应当。
3、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李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处。他也是一个学道谈玄的人,李白称之为“逸人”,并有“吾将(与)元夫子,异姓为天伦”(《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及“故交深情,出处无间”(《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之语,可见李白和他的友好。
4、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梁戴嵩《煌煌京洛行》:“挥金留客坐,馔玉待钟鸣。”馔:吃喝。
5、陈王:三国魏曹植,曾被封为陈王。
6、平乐:平乐观。

【赏析】 《将进酒》,一作《惜空酒樽》,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宋书》: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有《将进酒》曲。《乐府诗集》:《将进酒》古词云: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宋何承天《将进酒》篇曰:将进酒,庆三朝。备繁体,荐佳肴。则言朝会进酒,且以濡首荒志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阳轻薄子,但叙游乐饮酒而已。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继李白之后李贺也是同题诗歌。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鉴赏]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周啸天)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 “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远别离
李白 Li Bai
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
  云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言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赏析】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帝尧曾经将两个女儿(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嫁给舜。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这个传说,使得潇湘洞庭一带似乎几千年来一直被悲剧气氛笼罩着,“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一提到这些诗句,人们心理上都会被唤起一种凄迷的感受。那流不尽的清清的潇湘之水,那浩淼的洞庭,那似乎经常出没在潇湘云水间的两位帝子,那被她们眼泪所染成的斑竹,都会一一浮现在脑海里。所以,诗人在点出潇湘、二妃之后发问:“谁人不言此离苦?”就立即能获得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接着,承接上文渲染潇湘一带的景物:太阳惨淡无光,云天晦暗,猩猩在烟雨中啼叫,鬼魅在呼唤着风雨。但接以“我纵言之将何补”一句,却又让人感到不是单纯写景了。阴云蔽日,那“日惨惨兮云冥冥”,不象是说皇帝昏聩、政局阴暗吗?“猩猩啼烟兮鬼啸雨”,不正象大风暴到来之前的群魔乱舞吗?而对于这一切,一个连一官半职都没有的诗人,即使说了,又何补于世,有谁能听得进去呢?既然“日惨惨”、“云冥冥”,那末朝廷又怎么能区分忠奸呢?所以诗人接着写道:我觉得皇天恐怕不能照察我的忠心,相反,雷声殷殷,又响又密,好象正在对我发怒呢。这雷声显然是指朝廷上某些有权势的人的威吓,但与上面“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相呼应,又象是仍然在写潇湘洞庭一带风雨到来前的景象,使人不觉其确指现实。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这段议论性很强,很象在追述造成别离的原因:奸邪当道,国运堪忧。君主用臣如果失当,大权旁落,就会象龙化为可怜的鱼类,而把权力窃取到手的野心家,则会象鼠一样变成吃人的猛虎。当此之际,就是尧亦得禅舜,舜亦得禅禹。不要以为我的话是危言耸听、亵渎人们心目中神圣的上古三代,证之典籍,确有尧被秘密囚禁,舜野死蛮荒之说啊。《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载:尧年老德衰为舜所囚。《国语·鲁语》:“舜勤民事而野死。”由于忧念国事,诗人观察历史自然别具一副眼光:尧幽囚、舜野死之说,大概都与失权有关吧?“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舜的眼珠有两个瞳孔,人称重华。传说他死在湘南的九嶷山,但九座山峰联绵相似,究竟何处是重华的葬身之地呢?称舜墓为“孤坟”,并且叹息死后连坟地都不能为后人确切知道,更显凄凉。不是死得暧昧,何至如此呢!娥皇、女英二位帝子,在绿云般的丛竹间哭泣,哭声随风波远逝,去而无应。“见苍梧之深山”,着一“深”字,令人可以想象群山迷茫,即使二妃远望也不知其所,这就把悲剧更加深了一步。“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斑竹上的泪痕,乃二妃所洒,苍梧山应该是不会有崩倒之日,湘水也不会有涸绝之时,二妃的眼泪又岂有止期?这个悲剧实在是太深了!

  诗所写的是二妃的别离,但“我纵言之将何补”一类话,分明显出诗人是对现实政治有所感而发的。所谓“君失臣”、“权归臣”是天宝后期政治危机中突出的标志,并且是李白当时心中最为忧念的一端。元代萧士赟认为玄宗晚年贪图享乐,荒废朝政,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边防交给安禄山、哥舒翰,“太白熟观时事,欲言则惧祸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诗,聊以致其爱君忧国之志。所谓皇英之事,特借指耳。”这种说法是可信的。李白之所以要危言尧舜之事,意思大概是要强调人君如果失权,即使是圣哲也难保社稷妻子。后来在马嵬事变中,玄宗和杨贵妃演出一场远别离的惨剧,可以说是正好被李白言中了。

  诗写得迷离惝恍,但又不乏要把迷阵挑开一点缝隙的笔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这些话很象他在《梁甫吟》中所说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轰震天鼓。……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不过,《梁甫吟》是直说,而《远别离》中的这几句隐隐呈现在重重迷雾之中,一方面起着点醒读者的作用,一方面又是在述及造成远别离的原因时,自然地带出的。诗仍以叙述二妃别离之苦开始,以二妃恸哭远望终结,让悲剧故事笼括全篇,保持了艺术上的完整性。

  诗人是明明有许多话急于要讲的。但他知道即使是把喉咙喊破了,也决不会使唐玄宗醒悟,真是“言之何补”!况且诗人自己也心绪如麻,不想说,但又不忍不说。因此,写诗的时候不免若断若续,似吞似吐。范梈说:“此篇最有楚人风。所贵乎楚言者,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而辞意反复行于其间者,实未尝断而乱也;使人一唱三叹,而有遗音。”(据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转引)这是很精到的见解。诗人把他的情绪,采用楚歌和骚体的手法表现出来,使得断和续、吞和吐、隐和显,消魂般的凄迷和预言式的清醒,紧紧结合在一起,构成深邃的意境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余恕诚)

行行游且猎篇
李白 Li Bai
行行游且猎篇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将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金鞭拂雪挥鸣鞘,
  半酣呼鹰出远郊。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鶬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儒生不及游侠人,
  白首下帷复何益。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Li Bai

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Phoenixes that played here once, so that the place was named for them,
  Have abandoned it now to this desolate river;
  The paths of Wu Palace are crooked with weeds;
  The garments of Qin are ancient dust.
  ...Like this green horizon halving the Three Peaks,
  Like this Island of White Egrets dividing the river,
  A cloud has arisen between the Light of Heaven and me,
  To hide his city from my melancholy heart.

【白话文】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注释】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赏析】 此诗始作于天宝三载,后来略有改动。
744年(天宝三载)诗人因被小人诬陷而被迫辞职离开长安,从此开始了长期的漫游四方,正因为政治上的失意,李白才借景抒情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杰作。,747年诗人游到金陵(今南京)登上凤凰台,自然永恒的景物交织着诗人报国无人应忧伤空自来的伤感情,写下了此诗。
本诗短短56个字,却将写景与抒情,社会与自然,历史背景与现实状况紧紧联系到了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高高的凤凰台上凤凰还在飞翔,转眼凤凰飞去,台上变空,只有那绵绵不断的江水还在不停地流着。
传说在南宋年间有人见到有几只像孔雀的的大鸟在山间飞翔,羽毛色彩斑斓,嗓音悠扬,人们就称之为“凤凰”。于是筑台于山曰“凤凰台”,山曰“凤凰山”。
开头诗人就用一个传说点名题目,使人一目了然。
“凤去台空”看似描写自然现象,实是运用象征手法,向人们展示着一幅“曾经六朝的奢侈豪华一去不复返”的画面。“江自流”暗示着只有这些大自然的景物还依然如故。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吴宫巍峨的宫殿如今已被花花草草所覆盖,曾经晋朝的豪门贵族业已成为一撮黄土了。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以及权势而勾心斗角的名门豪强在历史的长河里终究只是个过客而已。一时得势终归空,惟有此景依旧故。
按我个人理解诗人写这两句虽然是在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但更多的还是对自己通过应招入京做官仅一年就被诬陷而罢免的遭遇鸣不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我安慰吧。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被云雾遮挡,朦朦胧胧模糊不清。白鹭洲横卧在长江之上。
大家都知道诗或者绝句一般都分为“起,承,转,合”四部分。
转句大多为为写景,为下句“合”做铺垫。当然此诗的这句也不例外。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是因为漂泊的云彩能遮蔽住太阳的光芒。远远的长安城这么远看也看不见,让人发愁啊!
前面三句都可以看作是铺垫,此句是本诗最高潮的部分,作者的感情以及对宫廷的黑暗暴露无遗。
唐玄宗当朝后前期励精图治才有了盛极一时的开元盛世。
朝中贤人具多,张九龄这个被后年称道的人任当时的宰相。
但后期玄宗迷恋荒淫生活,不理朝政。造成了贤人多被小人污蔑“宫中无贤士,朝中无猛将”的局面。
分界点就是李林甫被玄宗任命为宰相,背弃了前期“任人为贤”的选拔标准。
“浮云蔽如”也运用到了象征手法,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
“长安不见”是指诗人本人以及想他一样被小人污蔑而罢免或者流放的贤臣,再也不能为朝廷进言,为朝廷出谋划策了。
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袁行霈)

行路难之一
李白 Li Bai

行路难之一

行路难之一
行路难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Pure wine costs, for the golden cup, ten thousand coppers a flagon,
  And a jade plate of dainty food calls for a million coins.
  I fling aside my food-sticks and cup, I cannot eat nor drink....
  I pull out my dagger, I peer four ways in vain.
  I would cross the Yellow River, but ice chokes the ferry;
  I would climb the Taihang Mountains, but the sky is blind with snow....
  I would sit and poise a fishing-pole, lazy by a brook –
  But I suddenly dream of riding a boat, sailing for the sun....
  Journeying is hard,
  Journeying is hard.
  There are many turnings –
  Which am I to follow?....
  I will mount a long wind some day and break the heavy waves
  And set my cloudy sail straight and bridge the deep, deep sea.

【白话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磻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又一: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注释】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珍羞:珍贵的莱肴。羞通"馐"。直通"值"。
3.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4.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5.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逐句理解:
(1)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象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3)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赏析】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 “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鉴赏]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行路难三首》作于天宝三载(744)初离朝廷之时。李白此时心情复杂:失意、愤懑、迷惘困惑、愤世疾俗、自负、自信等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感慨万千。在诗里,他以行路艰难比喻世路的艰难,抒发了不平之感和继续追求理想的愿望。《唐宋诗醇》:"冰塞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于去也。后有二篇,则畏其难而决去矣。此篇被放之初,述怀如此,真写得'难'字意出。"应时《李诗纬》卷一:"太白纵作失意之声,亦必气概轩昂。若杜子则不然。"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余恕诚)

[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本诗特点: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 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各个词语说明的意义: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作者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作者非常乐观自信。
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
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问题一: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 ,馐不能食。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问题二: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感情怎样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问题三: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 巧用历史故事
2) 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 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Li Bai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A seafaring visitor will talk about Japan,
  Which waters and mists conceal beyond approach;
  But Yueh people talk about Heavenly Mother Mountain,
  Still seen through its varying deeps of cloud.
  In a straight line to heaven, its summit enters heaven,
  Tops the five Holy Peaks, and casts a shadow through China
  With the hundred-mile length of the Heavenly Terrace Range,
  Which, just at this point, begins turning southeast.
  ...My heart and my dreams are in Wu and Yueh
  And they cross Mirror Lake all night in the moon.
  And the moon lights my shadow
  And me to Yan River –
  With the hermitage of Xie still there
  And the monkeys calling clearly over ripples of green water.
  I wear his pegged boots
  Up a ladder of blue cloud,
  Sunny ocean half-way,
  Holy cock-crow in space,
  Myriad peaks and more valleys and nowhere a road.
  Flowers lure me, rocks ease me. Day suddenly ends.
  Bears, dragons, tempestuous on mountain and river,
  Startle the forest and make the heights tremble.
  Clouds darken with darkness of rain,
  Streams pale with pallor of mist.
  The Gods of Thunder and Lightning
  Shatter the whole range.
  The stone gate breaks asunder
  Venting in the pit of heaven,
  An impenetrable shadow.
  ...But now the sun and moon illumine a gold and silver terrace,
  And, clad in rainbow garments, riding on the wind,
  Come the queens of all the clouds, descending one by one,
  With tigers for their lute-players and phoenixes for dancers.
  Row upon row, like fields of hemp, range the fairy figures.
  I move, my soul goes flying,
  I wake with a long sigh,
  My pillow and my matting
  Are the lost clouds I was in.
  ...And this is the way it always is with human joy:
  Ten thousand things run for ever like water toward the east.
  And so I take my leave of you, not knowing for how long.
  ...But let me, on my green slope, raise a white deer
  And ride to you, great mountain, when I have need of you.
  Oh, how can I gravely bow and scrape to men of high rank and men of high office
  Who never will suffer being shown an honest-hearted face!

【白话文】 海上来客,谈起东海仙山瀛洲,
说它在烟涛浩渺中,实难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
尽管云霞或明或暗,间或可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象横卧天际,
高超五岳遮盖赤城,其势无比。
天台山,传说高达四万八千丈,
面对天姥山,象拜倒东南偶下。
我想游天姥,因而梦游了吴越。
一夜飞越,梦里见到镜湖明月。
明月清辉,把我身影映在湖里,
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
当年谢灵运的住处,至今犹在,
清波荡漾猿猴长啼,景致凄凄。
我脚穿着,谢灵运的登山木屐,
攀登峻峭峰峦,如上青天云梯。
在云间的山腰,可见东海日出,
身体悬在半空,可听天鸡鸣啼。
山中尽是岩,道路千回万转,
迷恋倚石赏花,忽觉天色已晚。
熊吼声龙吟声,在岩泉间震响,
深林为之惊,峰峦火之抖颤。
乌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
水波淡淡荡漾,湖面腾起云烟。
闪电划破长空,一声惊雷巨响,
山丘峰峦,仿佛突然崩裂倒塌。
神仙石府的石门,在隆隆声中打开。
洞里天空青暝暝,望不到边际,
日月交相辉映,照耀着金银台。
云神们以彩虹为衣,以风作马,
他们踩踏祥云,纷纷飘然而下。
老虎奏起琴瑟,鸾鸟拉着车驾,
仙人翩翩起舞,列队纵横如麻。
忽然令人胆颤,不由魂飞魄散,
恍恍惚惚惊醒,不免惋惜长叹。
醒来时看见的,身边唯有枕席,
方才美丽烟霞,已经无影无迹。
世间行乐之事,实在如同梦幻,
万事从古都象,东去流水一般。
我与诸君作别,不知何时回还?
暂且放养白鹿,在那青崖之间,
要走随即骑去,访问名川大山。
我岂能低头弯腰,去事奉权贵,
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注释】 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微茫:隐约迷茫、模糊不清的样子。信:实在。难求:难以寻访。
3.越:指今浙江一带。明灭:时明时暗。
4.拔:超越。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
5.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四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此:指天姥山。两句意为:巍然高耸的天台山同天姥山一比,好像矮了一截。
6.之:天姥山及其传说。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南。
7.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县南,曹娥江上游。
8.谢公:指谢灵运,南朝刘宋时期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永嘉太守,后移居会稽。他游览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过,所作《登临海峤》诗有"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句。渌水:清水。
9.谢公屐:指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特制木鞋,鞋底下安着活动的锯齿,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青云梯:形容高耸入云的山路。
10.半壁:半山腰。天鸡:《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
11.暝:黄昏。
12.熊咆两句可解为:熊咆龙吟,震荡着山山水水,使深林和山峰都惊惧战栗。也可解为:在这样熊咆龙吟的山林中,人的心灵被震惊了。殷:充满。
13.列缺:闪电。
14.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石扉:即石门。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15.青冥:青天。金银台:神仙所居之处。《史记?封禅书》载:据到过蓬莱仙境的人说,那?quot;黄金银为宫阙"。
16.霓为衣句: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傅玄《吴楚歌》:"云为车兮风为马"。
17.虎鼓瑟句:猛虎弹瑟,鸾鸟挽车。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如麻:形容很多。
18.忽魂悸两:从梦中惊醒,长叹不已。
19.惟觉句:梦醒后只剩下眼前的枕席,刚才梦中的烟霞美景都已消失。
20.君:指东鲁友人。且放句:我且把白鹿放养在青山上,欲远行时就骑它去访问名山。

【赏析】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五载(746),李白离开长安的第三年。此时他准备离开东鲁南下吴越,与东鲁朋友告别时写下了这首留别诗。全诗构思奇特,想像丰富,语言夸张多变,美丽流畅。通过梦境的描绘,刻画出想象中的天姥山奇丽明媚的景象,也隐喻了自己不能实现政治理想、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执着追求光明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独立不羁,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格精神。《李太白诗醇》引谢叠山语:"此太白避乱鲁中而留别之作,然以游仙为是,以游宦为非,盖出于不得已之情"。唐汝询《唐诗解》云:"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关于此诗写作时间及意旨,也有不同说法。如陈沆《诗比兴笺》卷三:"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之旨也。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全诗雄奇豪放,瑰丽飘逸,是诗人继承屈原《离骚》、《九歌》风格的一首浪漫主义的优秀诗篇。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唐宋诗醇》卷六:"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鉴赏]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適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乔象钟)

  〔注〕①《秋下荆门》。②据《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止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Li Bai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Since yesterday had to throw me and bolt,
  Today has hurt my heart even more.
  The autumn wildgeese have a long wind for escort
  As I face them from this villa, drinking my wine.
  The bones of great writers are your brushes, in the School of Heaven,
  And I am a Lesser Xie growing up by your side.
  We both are exalted to distant thought,
  Aspiring to the sky and the bright moon.
  But since water still flows, though we cut it with our swords,
  And sorrows return, though we drown them with wine,
  Since the world can in no way answer our craving,
  I will loosen my hair tomorrow and take to a fishingboat.

【注释】 1.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糊其辞。待考。《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昕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一解作族叔李云;一解疑为李姓而名叔云者。
2.酣高楼:畅饮于高楼。
3.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quot;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4.小谢:指谢朓。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清发:清秀俊爽。
5.逸兴:超脱飘逸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6.览:通"揽",摘取的意思。
7.散发:不束冠,意谓不做官。弄扁舟:乘小舟归隐江湖。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注25。

【赏析】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鉴赏]
这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下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我们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现实中并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这种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他所看到的只是“夷羊满中野,绿葹盈高门”(《古风》五十一)这种可憎的局面。因此,当他从幻想中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转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的。“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

  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这首诗开头两句,简直象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健举的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的一个原因。

  (刘学锴)

赠汪伦
李白 Li Bai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y Li Bai
  
  Li Po takes a boat and is about to depart
  When suddenly he hears the sound of footsteps and singing on the shore.
  
  The water in the Peach Blossom pool is a thousand feet deep
  But not as deep as Wang Lun's parting love for me

【注释】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踏歌: 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赏析】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宛敏灏 宛新彬)

独坐敬亭山
李白 Li Bai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All the birds have flown up and gone;
  A lonely cloud floats leisurely by.
  We never tire of looking at each other -
  Only the mountain and I.

【注释】 1.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原名昭亭山,风景幽静秀丽。山上旧有敬亭,为南齐谢眺吟咏处。
2. 闲:安静。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鉴赏]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宛敏灏 宛新彬)

早发白帝城
李白 Li Bai

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From the walls of Baidi high in the coloured dawn
  To Jiangling by night-fall is three hundred miles,
  Yet monkeys are still calling on both banks behind me
  To my boat these ten thousand mountains away.

【白话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吴小如)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Li Bai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Down the blue mountain in the evening,
  Moonlight was my homeward escort.
  Looking back, I saw my path
  Lie in levels of deep shadow....
  I was passing the farm-house of a friend,
  When his children called from a gate of thorn
  And led me twining through jade bamboos
  Where green vines caught and held my clothes.
  And I was glad of a chance to rest
  And glad of a chance to drink with my friend....
  We sang to the tune of the wind in the pines;
  And we finished our songs as the stars went down,
  When, I being drunk and my friend more than happy,
  Between us we forgot the world.

【赏析】 我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不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吗?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显然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显然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沈熙乾)

月下独酌
李白 Li Bai
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Among flowers with a pot of liquor;
  I pour alone but with no friend at hand;
  So I lift the cup to invite the shining moon;
  Along with my shadow, a fellowship of three.
  
  The moon understands not the art of drinking;
  The shadow gingerly follows my movements;
  Still I make the moon and the shadow my company;
  To enjoy the springtime before too late.
  
  The moon lingers while I am singing;
  The shadow scatters while I am dancing;
  We share the cheers of delight when sober;
  We separate our ways after getting drunk;
  Forever will we keep this unfettered friendship;
  Til we meet again far in the Milky Way.
  
  
  2) DRINKING ALONE WITH THE MOON
  
  From a pot of wine among the flowers
  I drank alone. There was no one with me --
  Till, raising my cup, I asked the bright moon
  To bring me my shadow and make us three.
  Alas, the moon was unable to drink
  And my shadow tagged me vacantly;
  But still for a while I had these friends
  To cheer me through the end of spring....
  I sang. The moon encouraged me.
  I danced. My shadow tumbled after.
  As long as I knew, we were boon companions.
  And then I was drunk, and we lost one another.
  ...Shall goodwill ever be secure?
  I watch the long road of the River of Stars.
  
  
  3) Boire seul sous la lune
  Parmi les fleurs une coupe de vin,
  Seul je bois, pas un ami.
  Levant ma tasse, j’invite la lune claire,
  En comptant mon ombre, nous voilà trois.
  
  La lune ne s’entend pas à boire,
  Mon ombre suit mes mouvements.
  Pour un instant la lune me prête mon ombre,
  Notre joie passagère est pareille au printemps.
  
  Je chante, la lune vacille;
  Je danse, mon ombre gesticule.
  Le bon sens fait le bon convive;
  Si la tête tourne, il est temps de se quitter.
  Réunion qui trop dure est sans
  Rendez-vous pris sur l’autre rive du Fleuve céleste.

【白话文】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注释】 ①三人:指作者自己、明月、身影。
②将:偕,和。
③无情:忘情,尽情。相期:指相约。邈:遥远。云汉:天河,此处指天上。

【赏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春思

春思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Your grasses up north are as blue as jade,
  Our mulberries here curve green-threaded branches;
  And at last you think of returning home,
  Now when my heart is almost broken....
  O breeze of the spring, since I dare not know you,
  Why part the silk curtains by my bed?

【赏析】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萧士赟说:“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正好被他一语道着。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吴汝煜)

关山月
李白 Li Bai

关山月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The bright moon lifts from the Mountain of Heaven
  In an infinite haze of cloud and sea,
  And the wind, that has come a thousand miles,
  Beats at the Jade Pass battlements....
  China marches its men down Baideng Road
  While Tartar troops peer across blue waters of the bay....
  And since not one battle famous in history
  Sent all its fighters back again,
  The soldiers turn round, looking toward the border,
  And think of home, with wistful eyes,
  And of those tonight in the upper chambers
  Who toss and sigh and cannot rest.

【白话文】 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
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刘建勋)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鉴赏]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余恕诚)

子夜四时歌:春歌
李白 Li Bai
子夜四时歌:春歌
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The lovely Lo Fo of the western land
  Plucks mulberry leaves by the waterside.
  Across the green boughs stretches out her white hand;
  In golden sunshine her rosy robe is dyed.
  "my silkworms are hungry, I cannot stay.
  Tarry not with your five-horse cab, I pray."
  
  
  French version:
  La chanson des quatre saisons, printemps
  
  Dans le pays de Thsin, la charmante Lo-foh1
  Cueillait des feuilles de m?rier, aux bords d'une eau transparente,
  Ses blanches mains posées sur les branches vertes,
  Son teint resplendissant illuminé par un beau soleil.
  Elle disait: Les vers à soie ont faim, le soin de les nourrir m'appelle;
  Il ne faut pas, seigneur, que vos cinq chevaux piétinent plus longtemps ici.
子夜四时歌:夏歌
李白 Li Bai
子夜四时歌:夏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子夜四时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On Mirror Lake outspread for miles and miles,
  The lotus lilies in full blossom teem.
  In fifth moon Xi Shi gathers them with smiles,
  Watchers o'erwhelm the bank of Yuoye Stream.
  Her boat turns back without waiting moonrise
  To yoyal house amid amorous sighs.
  
  
  French version:
  La chanson des quatre saisons, été
  
  Sur le lac King-hou1 qui a trois cents li de tour,
  Quand les fleurs du nénuphar s'épanouissent,
  On est alors au cinquième mois, et les jeunes filles vont les cueillir.
  Si nombreux sont les spectateurs que la rive en para?t étroite.
  Les bateaux n'attendent plus la lune, pour les guider à leur retour;
  Ils s'en reviennent en plein jour au palais du roi de Youe.
首页>> 文学论坛>>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