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孟宾于
  良哉吕尚父,深隐始归周。钓石千年在,春风一水流。
  松根盘藓石,花影卧沙鸥。谁更怀韬术,追思古渡头。
怀连上旧居
孟宾于 Meng Binyu
  闲思连上景难齐,树绕仙乡路绕溪。明月夜舟渔父唱,
  春风平野鹧鸪啼。城边寄信归云外,花下倾杯到日西。
  更忆海阳垂钓侣,昔年相遇草萋萋。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蹋烂麦青春。

【赏析】 《公子行》,是唐代专写纨绔子弟浮华生活的诗题。这首是揭露贵家公子在春游中,纵马踏坏麦苗的恶劣行为。首二句描写贵公子穿上比彩霞还鲜亮的锦衣,一大早就兴致勃勃地骑马去野外春游。字里行间明显地透露出其人的豪华与权势。诗人运用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以彩霞失色来反衬“锦衣”的华丽,可见其家世之贵显,生活之豪奢了。“锦衣红夺”,一个“夺”字,表现出锦衣色彩的鲜艳。

  后两句即紧切公子的身份来揭露其骄纵行为。“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骄骢”,是骄纵不驯的马。“骄”,指马骄,亦指人骄。一个“不识”,一个“骄骢”,活画出了愚蠢而又骄横的权豪子弟的丑恶形象。

  唐末颜仁郁的《农家》诗写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不识农家苦”的正是那些游手好闲的贵族子弟。他们过的是锦衣玉食的寄生生活,哪里懂得农民的辛苦和稼穑的艰难,所以他们只顾在田野上纵马狂奔,兜风赏景,全然不顾地里的庄稼,把踩烂麦苗视作儿戏。“不识农夫辛苦力”,这句诗看似平平,其实,这正是剥削阶级轻视劳动人民的表现。诗句非常切合贵族子弟的身份特点,也很能发人深思。

  唐末五代时期,统治者极其荒淫腐朽,娇惯子女的现象极为严重。据说诗僧贯休曾当着蜀主王建及其大臣的面,讽刺王孙公子“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少年行》)孟宾于的这首《公子行》,则是从另一个侧面鞭挞了他们为害农民的行为。

  在艺术方面,这首诗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地方。踩坏麦苗,看来是寻常的事情。但这里所反映的并不是一般无意中踩着庄稼,而是贵族子弟随意践踏民田的行为。诗人将“踏烂麦青青”放在权豪子弟放荡游乐的背景上来表现,其害民的性质就愈加昭彰,揭露也更显得鞭辟入里。

  这诗前面以火红的彩霞、明媚的春光描绘了一幅春景图画;后面勾画的则是一片马蹄踏过麦田、青青的麦苗被踩烂的残破景象。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彩霞春光的映衬下,后面的残破景象更显得伤心惨目。这种鲜明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无形中会激起读者对贵族少爷的憎恶和愤慨。(阎昭典)

  独宿大中年里寺,樊笼得出事无心。
  寒山梦觉一声磬,霜叶满林秋正深。
  仙界路遥云缥缈,古坛风冷叶萧骚。
  后来岂合言淹滞,一尉升腾道最高。
题颜氏亭宇
孟宾于 Meng Binyu
  园林萧洒闻来久,欲访因循二十秋。
  今日开襟吟不尽,碧山重叠水长流。
  倚杖残秋里,吟中四顾频。西风天际雁,落日渡头人。
  草色衰平野,山阴敛暮尘。却寻苔径去,明月照村邻。
  那堪雨后更闻蝉,溪隔重湖路七千。
  忆昔故园杨柳岸,全家送上渡头船。
  远树连沙静,闲舟入浦迟。(《夏日曲江》)
  
  帘垂群吏散,苔长讼庭闲。(赠徐明府,并《诗中旨格》)
  
  去年曾折处,今日又垂条。(《柳》以下《吟窗杂录》)
  
  早知落处随疏雨,悔得开时顺暖风。(《落花》)
  
  千家帘幕春空在,几处楼台月自明。(《落花》)
  
  腊雪化为流水去,春风吹出好山来。(《雪霁》)
  
  昔日声尘喧洛下,近年诗句满江南。(《寄李昉》)
  
  匝地人家凭槛见,远山秋色卷帘看。(《永州法华寺高轩》,
  《诗话总龟》)
  
  蟾宫空手下,泽国更谁来。
  
  水国二亲应探榜,龙门三月又伤春。
  
  仙鸟却回空说梦,清朝未达自嫌身。
  
  失意从他桃李春,嵩阳经过歇行尘。
  云僧不见城中事,问是今年第几人。
  
  因逢日者教重应,忍被云僧劝却归。(宾于应举,
  卜于华山神。一年乞一珓,凡六掷而得吉兆。后果验,
  每年下第有诗。《郡阁雅谈》)
首页>> 文学论坛>>孟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