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釋】 鐵鎖開: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消禁,鐵鎖開啓,任人通行。
穠李:《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華如桃李”,形容豔妝。
落梅:古麯調名
金吾:京城禁衛軍
玉漏:漏,古代計時器具。玉是形容質料的精緻華美。
遊妓: 一作遊伎
【賞析】 本詩描寫長安城熱鬧非凡的元宵夜景。首二句寫燈火。用“火樹銀花”形容全城的燈火,一個“合”字從詩人視覺産生出來,無論朝着哪個方向看都是燈火繁盛,道路兩旁、遊樂場所、傢傢戶戶皆無所例外,大有燈火合圍之勢。“鐵鎖開”表明四面城門是敞開的,就連護城河上的橋也張燈結彩,故有“星橋”之說。節日的環境和氣氛是相當濃烈的了。中四句寫遊人。人流一波接一波,官宦子弟騎馬帶起“暗塵”、濃重的塵土,萬名百姓無論在何處觀燈而明月都一視同仁照耀着,歌伎們打扮得花枝招展邊賞燈邊唱着樂府歌麯《梅花落》,人們歡樂之情得到充分表達。末二句寫人心。金吾,京城禁衛軍。玉漏,質地精美的計時漏壺。既然官方禁衛破例取消禁夜,那就祈求計時壺莫要催促而敗興,讓歡樂的人群通宵達旦地歡度節日吧!由渲染氣氛引出遊人,再由人的狂歡到不願中途散去的心理歷程,使節日顯得極不平常而讓人興奮不已、情不自禁。從結構上看,大層次套小層次,自然和諧,符合詩的內容需要,也是本詩寫法的突出點。
[鑒賞]
這首詩是描寫長安城裏元宵之夜的景色。據《大唐新語》和《唐兩京新記》記載:每年這天晚上,長安城裏都要大放花燈;前後三天,夜間照例不戒嚴,看燈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門貴族的車馬喧闐,市民們的歌聲笑語,匯成一片,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
春天剛剛纔透露一點消息,還不是萬紫千紅的世界,可是明燈錯落,在大路兩旁、園林深處映射出燦爛的輝光,簡直象明豔的花朵一樣。從“火樹銀花”的形容,我們不難想象,這是多麽奇麗的夜景!說“火樹銀花合”,因為四望如一的緣故。王維《終南山》“白雲回望合”,孟浩然《過故人莊》“緑樹村邊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語之妙,可能是從這裏得到啓發的。由於到處任人通行,所以城門也開了鐵鎖。崔液《上元夜》詩有句云:“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可與此相印證。城關外面是城河,這裏的橋,即指城河上的橋。這橋平日是黑瀋瀋的,今天換上了節日的新裝,點綴着無數的明燈。燈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橋說成“星橋”了。“火樹”“銀花”“星橋”都寫燈光,詩人的鳥瞰,首先從這兒着筆,總攝全篇;同時,在“星橋鐵鎖開”這句話裏說出遊人之盛,這樣,下面就很自然地過渡到節日風光的具體描繪。
人潮一陣陣地涌着,馬蹄下飛揚的塵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們活動的每一個角落,哪兒都能看到明月當頭。原來這燈火輝煌的佳節,正是風清月白的良宵。在燈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們打扮得分外美麗,她們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麯調。長安城裏的元宵,真是觀賞不盡的。所謂“歡娛苦日短”,不知不覺便到了深更時分,然而人們卻仍然懷着無限留戀的心情,希望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過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種帶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繪,來結束全篇,言盡而意不盡,讀之使人有餘音繞梁,三日不絶之感。這詩於鏤金錯采之中,顯得韻緻流溢,也在於此。 (馬茂元)
聖酒千鐘洽,宸章七曜懸。微臣從此醉,還似夢鈞天。
河柳低未舉,山花落已芬。清尊久不薦,淹留遂待君。
飛雨欲迎旬,浮雲已送春。還從濯枝後,來應洗兵辰。
氣合竜祠外,聲過鯨海濱。伐邢知有屬,已見靜邊塵。
拂林隨雨密,度徑帶煙浮。方謝公超步,終從彥輔遊。
逸照含良玉,神花藻瑞金。獨留長劍彩,終負昔賢心。
帶日浮寒影,乘風進晚威。自有貞筠質,寧將庶草腓。
燕歸猶可候,羊起自成群。何當握靈髓,高枕絶囂氛。
陟配光三祖,懷柔洎百神。霧開中道日,雪斂屬車塵。
預奉鹹英奏,長歌億萬春。
喜得廊廟舉,嗟為臺閣分。故林懷柏悅,新幄阻蘭薫。
冠去神羊影,車迎瑞雉群。遠從南鬥外,遙仰列星文。
盛府持清橐,殊章動綉衣。風連臺閣起,霜就簡書飛。
凜凜當朝色,行行滿路威。惟當擊隼去,復睹落雕歸。
山晴關塞斷,川暮廣城陰。場圃通圭甸,溝塍礙石林。
野童來捃拾,田叟去謳吟。蟋蟀秋風起,蒹葭晚露深。
帝城猶鬱鬱,徵傳幾駸駸。回憶披書地,勞歌謝所欽。
鱗介多潛育,漁商幾溯洄。風搖蜀柿下,日照楚萍開。
近漱湓城麯,斜吹蠡澤隈。錫龜猶入貢,浮獸罷為災。
津吏揮橈疾,郵童整傳催。歸心詎可問,為視落潮回。
敏學推多藝,高談屬辯纔。是非寧滯著,空有掠嫌猜。
五行幽機暢,三蕃妙鍵開。味同甘露灑,香似逆風來。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燒灰。人尋鶴洲返,月逐虎谿回。
企躅瞻飛蓋,攀遊想渡杯。願陪為善樂,從此去塵埃。
參差嶺竹掃危壇。重崖對聳霞文駁,瀑水交飛雨氣寒。
天洛宸襟有餘興,裴回周矖駐歸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