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一九二三年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是)、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足乔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钹黄越。
歌未竟,东方白。
一九六四年春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 ①贺新郎:苏轼创调。又名《乳燕飞》、《金缕曲》、《金缕歌》、《风敲竹》等。
②槐阴转午:槐树阴影转移,已到午后。
③生绡:生丝织成的绢。白团扇:由白绢做成,古代仕女常执之。
④手似玉:扇子和女子执扇的手都像玉一样的洁白。
⑤红巾蹙:形容榴花丰开,像一条紧束起来的有褶纹的红巾。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有“山榴花似结红巾”句。
⑥浮花浪蕊:指轻艳浮华的花卉,如桃杏之类。
⑦秾:茂盛。看取:看,取是语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⑧西风惊绿:秋风惊落石榴花,留下满树绿叶。
⑨粉泪:女子的眼泪。籁籁:纷纷落下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词,表现女子孤独、抑郁的情怀为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上阕写静谧的夏日午后,如花似玉的美人沐浴后趁凉入睡,又被风吹竹声惊醒。下阕写伊人观赏石榴花,惜花怜人,情丝缱绻,对花落泪,相思断肠。描写细致,形象生动。由于上阕情绪如雾中梦境充满妩媚的美感,下阕的石榴花形象很自然地与伊人形象交融,妙趣盎然,这样闺中人惜花伤春,对花落泪的主旨便得到艺术的表现,言尽意远韵味无穷。
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
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
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
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
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
但怅望、兰舟容与。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谁为我,唱《金缕》。
【注释】 ①乱红:落花。
②“宝扇”句:即白绢团扇,状似圆月。
③乘鸾女:此指扇画上的月宫仙女。
④葡萄涨绿:李白诗:“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醅。”
⑤容与(yù):安闲的样子。
⑥云帆:李白《行路难》诗:“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此词上片是静景,并在静景中体现出作者的内心幽情 ,下片为想象 ,承上“旧恨”展示心头情感波澜。
上片起首三句描绘词人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流莺语”,以细聆莺啭来突出环境的幽寂,也即“鸟鸣山更幽”之意。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点青苔,片片落花,说明春光已尽,令人不胜惋惜 。“吹尽”两句,进一层描写庭院景象,通过残花吹尽 、杨柳自舞的物象 ,勾勒出暮春时节的寂寥景况,渲染出词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渐暖霭 ”三句 ,先从时节转移写起。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了沉思。关于“乘鸾女 ”,原本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 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引起他的联想 ,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 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
过片“江南”三句,是说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江南”,是昔日相会之地 ;“梦断”则是说旧时情事如昨梦前尘,已成过去,故言“断 ”。梦已断而复思之,意承上“惊旧恨”而来,以下即写所思江南其地其人。洲渚横江,江水绿涨,江浪拍天,化为半空烟雨。先写江景,为下文铺垫。李白《襄阳歌》:“遥看江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酦醅。”这里“葡萄涨绿”即本李白诗 。“无限”三句,遥想伊人倚楼凝望,但见烟波苍茫,情思无限,能采苹花寄我否?“采蘋”由上“江渚”生发,所谓“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 ”(柳恽《江南曲 》)。而采苹以寄所思之故人 ,古诗中不少见。“谁采蘋花寄与”从男子方面着想 :果采蘋花寄与我否?采得后能寄到否?我也只能怅然想望着她泛兰舟容与于江上吧。这里意思当从《楚辞·九歌》化出。《湘夫人》云:“搴汀洲兮杜若,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容与”多义词,此为闲暇自得貌 ,言欲寄无由,只能从容等待。“万里”两句,更深一层,写两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目送征鸿,黯然魂销。结末两句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金缕曲 》。《金缕 》即杜秋娘所唱《金缕衣 》。其辞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有深悔年少光阴虚过之意。
关注在《题石林词》中对叶梦得的词评论道:“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突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 ”。此词风格婉丽,是叶氏早期之作中的精品。
【赏析2】
此词应是词人晚年居福州时所作。上阕叙述作者初夏午睡起来,对花事凋零的残春景象的感叹,“吹尽残花”两句,隐含着影射时局之意。睹“宝扇”而“重寻明月影”,有叹惜山河破碎之意。“惊旧恨”,当是念及靖康之耻。下阕写遥望江山,触景生情。抒写了由于大江横截,有家不能归的怅恨。“采花”而“怅望兰舟”,化用柳宗元诗句,表达对有高风亮节的人的怀念之情。“万里云帆”应理解为对抗金大潮的期待。
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
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
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沈香亭北繁华歇。
弹到此,为呜咽。
【注释】 一题贺新郎(听琵琶)
①辽阳:此泛指北方。
②《梁州》:曲名。
③贺老:指唐贺怀智,善弹琵琶。
④沉香亭:用沉香木做的亭子。
【赏析】 这首词借唐玄宗年间有关琵琶和音乐的典故,抒写北宋沦亡之悲,讥讽南宋小朝廷耽于安乐。“开元霓裳曲罢”喻北宋灭亡;“浔阳江头客”喻指南迁遗民;昭君“出塞”指二圣守北;“辽阳”“音尘绝”指北方与南方断绝来往;“推手”“却手”本为琵琶术语,这里暗说朝廷主战、主和犹疑未定;“千古事、云飞烟灭”是说北伐无望;“繁华歇”给南宋王朝提出警告。全词以弹琵琶为喻,事实上“弹”(谈)的是国家兴亡之曲。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注释】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①鹧鸪:鸣声凄切,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②未抵:比不上。
③马上琵琶:指王昭君出塞事。
④“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⑤将军:指汉武帝时李陵。
⑥“向河梁”句:指李陵别苏武事。
⑦“易水”句:《史记·刺客列传》中易水送别之事。
⑧如许恨:像上面的许多恨事。
【赏析】 此词是送别其族弟茂嘉之作。用历史上五个生死离别之事以突出自己与茂嘉别离的沉痛。词开头便用“鹈鴂”、“鹧鸪”、“杜鹃”三种禽鸟悲啼,营造出一种悲剧氛围。最后又用“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作照应,并且让三种鸟啼进行对比,增浓了悲剧色彩。最后以“谁共我,醉明月”作结,将鸟与古人之悲,尽集于一身,从而使得别弟之痛,无以复加。
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
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
渐玉枕、腾腾春醒。
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
云鬓乱,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
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情。
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
又只恐、瓶沉金井。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
谁伴我,对鸾镜?
【注释】 ①篆楼:香烟上升时如线如篆字。金鼎:香炉。
②糁(shēn):本指谷类磨成的碎粒,此指杨花如粉粒铺满道路。
③殢(tí)酒:因醉酒而困。殢:非常困。
④忺(xiān):意欲。未忺:不愿意。
⑤倩(qiàn):请
【赏析】 这是首念远之词。上阕由思妇恋“王孙”的愁情写起,接着描写思妇缓慢起床、鬓发乱而不愿梳理的细节,表现其心怀哀怨的情神状态。接下来写“王孙”音信全无,自己却茫然期待的怅惘。虽担心对方恩断义绝,但仍在盼望他重回自己身旁。弃妇之怨被写得淋漓尽致。
望晴郊、疏烟半卷,断虹低跨。
老树连阴藏远景,十里湖光照夜。
看不尽、真山图画。
春满轩窗无着处,更银蟾、冷浸鸳鸯瓦。
人共境,转幽雅。
文章太守归来也。
似当年、和靖风流,小孤山下。
问讯佩兰餐菊友,曾约梅兄入社。
待付与、竹臞陶写。
尘外间寻行乐地,任傍人、歌舞喧台榭。
诗世界,有王谢。
弄尊前、杨花小扇,燕毛初紫。
万点准峰孤角外,惊下斜阳似绮。
又婉娩、一番春意。
歌舞相缪愁自猛,卷长波、一洗空人世。
间热我,醉时耳。
绿芜冷叶瓜州市。
最怜予、洞箫声尽,阑干独倚。
落落东南墙一角,谁护山河万里。
问人在、玉关归未。
老矣青山灯火客,抚佳期、漫洒新亭泪。
歌哽咽,事如水。
问鸱夷、当日扁舟,近曾来否?
月落潮生无限事,零乱茶烟未久。
谩留得、莼鲈依旧。
可是从来功名误,抚荒祠、谁继风流后?
今古恨,一搔首。
江涵雁影梅花瘦,
四无尘、雪飞风起,夜窗如昼,
万里乾坤清绝处,付与渔翁钓叟。
又恰是、题诗时侯。
猛拍阑干呼鸥鹭,道他年、我亦垂纶手。
飞过我,共樽酒。
【赏析】 这是一首借写夜季之景,寄托自己归隐而去的心志之作。三高祠堂,位于吴江,建于宋初,供奉着春秋越国范蠡、西晋张翰、唐陆龟蒙三位了人。钓雪亭是彭传师所作。作者任吴江主簿时,应友人赵子野的邀请,到此游玩,在冬天下雪的时候,面对此景,赋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着重歌咏“ 三高”,以抒发追思先贤的幽情。“挽住风前柳,问鸱夷当日扁舟,近曾来否?”表达追怀范蠡之情。笔姿潇洒,落响不凡。一下子便将人们带入了追忆住昔的艺术境界。相传范蠡归隐后,自称鸱夷子皮,泛舟于太湖之上。作者以“风前挽柳”发问,构思奇特;而所问之事,则为当年鸱夷子的扁舟。作者遥想范蠡曾来往于烟波之间,定然在柳荫下系过他的扁舟,这当年的扁舟,不知道近时曾经来过没有?这样的设问,令人称奇。接着以“月落潮生无限事,零落茶烟未久 。”追忆另一位高士陆龟蒙。陆龟蒙自号天随子,隐居在松江上的村墟甫里,平时以笔床茶灶自随,不染尘氛。时隔三百多年,在松江和太湖上飘荡,循环往复,年复一年。这位江湖散人当年的茶烟,似乎还零落未久呢。但天随子如今又在何方?
第六句“ 谩留得莼鲈依旧。”引用的是张翰因秋风起思念故乡莼羹鲈脍的故事,追忆当年弃官归隐的贤士张翰。张翰的情怀,已成往迹,如今只有莼菜鲈鱼,依然留味人间。作者不禁再次感慨发问 :“可是功名从来误,抚荒祠谁继风流后?”为什么范蠡等人置功名于不顾,是否因为这功名事儿从来就是误人的吗?作者身处野草荒芜的古寺,思及古人前贤的功名之事,不禁感慨万千。
下片,着重写钓雪亭边夜雪的情景。进而表明自己如前贤一样隐居垂钓的心愿。“ 江涵雁影瘦”这几句写时辰已是夜晚了,江面上寒雁低飞,江水里印着雁儿的清影,亭子边上开放着清瘦的梅花。四野之间,雪花飘舞,层云滚动,一派凄清萧瑟之气。这三句先点季节,次写雪飞,再写雪景,笔调秀丽。思澈神清,绘景如画,接着以“万里乾坤”三句,引发赞叹之情。这江山夜雪,万里乾坤,霎时成为琼瑶世界。可是这清绝人寰的胜景,又有谁来欣赏呢?看来只能“付与渔翁钓叟”了。这时,只有他们是天地间真正的主人。除此以外,对于诗人来说,也是最好不过的题诗的时候。作者思量至此,不觉逸兴顿生,“ 猛拍阑干呼鸥鹭,道他年我亦垂纶手。飞过我,共樽酒 。”这两句表明作者此时内心全为清景所陶醉,也表达了对“三高”的高度崇敬的心情。作者情不自禁地招呼江上鸥鹭说 :“他年有幸,我也将垂钓于此啊!请飞过我这儿来,共进杯酒吧。”这儿所呼唤的鸥鹭,虚实结合,言明心志。言其为虚指,是即使有,它们未必能懂得人的心意。说是实指,古时誓志高隐的人,都惯于和鸥鹭结盟为友,因此志同道合有意隐居于江湖的人士,可以称为鸥盟,作者是和友人赵子野等同来的,称他们为同盟的鸥鹭,也是非常切合的。
全词意境清新、优美,语言隽丽,表现出作者清俊潇洒的风格,是一首成功之作 。主题是赋钓雪亭。在词的上半阕,作者纵情歌赞三高的高风亮节,以实写虚,先拓开境界。而以“ 抚荒祠谁继风流后 ”一句,为下半阕即景抒怀歌咏钓雪亭这一主题,奠定了根基。上半阕所咏,只是“ 山雨欲来”之前的衬笔。下半阕写钓雪亭上所见的江天夜雪的清景,以及作者和友人在观赏此景之后,对渔翁钓叟的艳羡,对水边鸥鹭的深情呼唤 ,对自己他年有志垂纶的衷心誓愿,才是本词的主体。此词有意在笔先、一唱三叹、情景交融、神余言外之妙。
(竹筠清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