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閱讀 詩詞
忆江南
忆江南
忆江南
忆江南
忆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緑如藍。
  能不憶江南。
忆江南
忆江南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浥露似霑巾,
  獨坐亦含顰。

【注釋】 叢蘭浥露似霑巾:一作叢蘭裛露沾巾,一作叢蘭裛露似沾巾
①多謝: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人:即洛陽人。
②袂(mèi):衣袖。
③浥(yì):沾濕。
④顰(pín):皺眉。

【賞析】 這首詞,作者曾自註:“和樂天(即白居易)春詞,依《憶江南》麯拍為句。”詞中寫的是一位洛陽少女的惜春之情。她一邊惋惜春天的歸去,一邊又覺得春天對她也有無限依戀之情。詩人通過擬人化手法,不寫人惜春,卻從春戀人着筆。楊柳依依,叢蘭灑淚,寫來婉轉有緻,耐人尋味。最後“獨坐亦含顰”,以人惜春收束全詞,更增添了全詞的抒情色彩。這首小詞,抒發了惜春、傷春之情。構思新穎,描寫細膩,手法多變。充分體現了詩人樂府小章的“清新流暢、含思婉轉”的藝術特色。

  況周頤《蕙風詞話》:唐賢為詞,往往麗而不流,與其詩不甚相遠也。劉夢得《憶江南》“春去也”雲雲,流麗之筆,下開北宋子野、少遊一派。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作傷春詞者,多從送春人着想。此獨言春將去而戀人,柳飄離袂,蘭浥啼痕,寫春之多情,別饒風趣,春猶如此,人何以堪!

  瀋雄《古今詞話》:“春去也”雲雲,劉賓客詞也。一時傳唱,乃名為《春去也》麯。

  陳廷焯《別調集》捲一:婉麗。

  歸,
  獵獵熏風捲綉旗。
  欄教住,重舉送行杯。

【注釋】 : 又作颭
按,張孝祥詞三首,皆以歸字起韻。蔡伸詞以天字起韻,袁去華詞亦以歸字起韻,皆一字句也。元天機餘錦周玉晨詞:“眠,月影穿窗白玉錢。無人弄,移過枕圅邊。”本以一字句起,《詞綜》及《草堂別集》,誤“眠”字為“明”,遂以“明月影”三字為起句者,誤。
按,張詞別首第二句:“十萬人傢兒樣啼”,兒字平聲。蔡伸詞第二句:“休使圓蟾照客眠”,休字平聲。第四句:“桂影自嬋娟”,桂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眠,
  月影穿窗白玉錢。
  無人弄,
  移過枕函邊。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緑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搗練子
賀鑄 He Zhu
  砧面瑩,杵聲齊。
  搗就徵衣淚墨題。
  寄到玉關應萬裏,戍人猶在玉關西。
如梦令
  曾宴桃源深洞,一麯舞鸞歌鳳。
  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朗诵天地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緑肥紅瘦。

【注釋】 消:去除。

【賞析】 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産的作傢,其詞流傳至今的衹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傢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小詞藉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麯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兩句,如何理解頗有爭議。蓋推以事理邏輯:既然是“濃睡不消殘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風驟”,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其實對這兩句詞,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簡單事理去體會理解的,因為詞人的本意實不在此,而是通過這兩句詞表達無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詩詞都言及風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詩:“明朝風起花應盡,夜惜衰紅把火看。”馮延巳《長相思》詞:“紅滿枝,緑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周邦彥《少年遊》詞:“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捲簾看。”花在風雨中零落,這層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說“濃睡不消殘酒”也是寫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過衹要多讀些前人寫的惜花詩詞,也就不難體會了。杜甫《三絶句》詩:“不如醉裏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韋莊《又玄集》捲下錄鮑徵君(文姬)《惜花吟》詩:“枝上花,花下人,可憐顔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盡此花下飲,莫待春風總吹卻。”這些詩句正可用來作為“濃睡不消殘酒”的註腳。易安在其詠紅梅的《玉樓春》詞中所云:“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亦可視為對“濃睡”一句的自註。這句詞的辭面上雖然衹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後還潛藏着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纔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餘醉。《漱玉詞》中曾多處寫到飲酒,可見易安居士是善飲的。善飲尚且酒醉而致濃睡,一夜濃睡之後酒力還未全消,這就不是一般的過量了。我們衹要思索一下詞人為什麽要寫“濃睡不消殘酒”這句詞,得到的回答衹能是“惜花”。就這句詞的立意而言,與上引杜甫和鮑文姬的詩句都是同一機杼,並無二緻。但易安的高處正在於不落窠臼,獨闢蹊徑。一旦領悟了潛藏在“濃睡不消殘酒”背後的這層“惜花”之意,那麽對以下數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儘管飲酒緻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着嚮正在捲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麯折有緻。相比之下,周邦彥《少年遊》:“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捲簾看。”便顯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蠟了。“試問”的結果如何呢?──“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麯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緑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象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緑葉繁茂、紅花稀少纔是!“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捲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緑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絶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緑”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顔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發聯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緑肥”象徵着緑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鬍仔《苕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餘別錄》評:“結句尤為委麯精工,含蓄無窮意焉。”看來皆非虛譽。

  這首小詞,衹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麯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捲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蓼園詞選》雲:“短幅中藏無數麯折,自是聖於詞者。”可謂的評。(李漢超劉耀業)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村姑兒,
  紅袖衣,
  初發黃梅插稻時,
  雙雙女伴隨。
  
  長歌詩,
  短歌詩,
  歌裏真情恨別離,
  休言伊不知。
相見歡
李煜 Li Yu
相见欢
相见欢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见欢
相见欢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
  萬裏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
  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 Ouyang Xiu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注釋】 ①元夜: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這夜稱為元夜、元夕。
②花市:繁華的街市。

【賞析】 詞以少女口吻寫成。上片回憶去年的歡悅,那時是燈好,月明,熱戀中約會也因元夜的歡樂而增添光彩。“月上柳梢頭”兩句具有典型意義。月下,樹前,黃昏時的迷人景色,為初戀的情侶增添了許多詩情畫意,同時也象徵着愛情的美滿。因此,這兩句流傳人口,不脛而走。下片寫物是人非,與上片形成鮮明對照。依舊是燈好、月明,但卻不再有黃昏後的密約了。觸目傷情、悲從中來,怎能不催人淚下。這一切都反映出這位少女的純真恬美與一往情深。這首詞語言通俗明快,對比強烈,具有濃厚的民歌風味。

【賞析2】

  這是首相思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話,饒有韻味。詞的上闋寫“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燈像白天一樣亮,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也給戀愛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時機,在燈火闌珊處秘密相會。“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二句言有盡而意無窮。柔情密意溢於言表。下闋寫“今年元夜”的情景。“月與燈依舊”,雖然衹舉月與燈,實際應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說鬧市佳節良宵與去年一樣,景物依舊。下一句“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表情極明顯,一個“滿”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淋漓盡致。

昭君怨
蘇軾 Su Shi
昭君怨
昭君怨
昭君怨
昭君怨
昭君怨
昭君怨
昭君怨
昭君怨
  誰作桓伊三弄,
  驚破緑窗幽夢。
  新月與愁煙,
  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
  明日落花飛絮。
  飛絮送行舟,
  水東流。
昭君怨·荷雨
楊萬裏 Yang Wanli
昭君怨·荷雨
  午夢扁舟花底,
  香滿西湖煙水。
  急雨打篷聲,
  夢初醒。
  
  卻是池荷跳雨,
  散了真珠還聚。
  聚作水銀窩,
  瀉清波。

【賞析】 這首小令用輕鬆活潑的筆調寫自己夢中泛舟西湖和被雨驚醒後的情景。

  上片寫夢中泛舟西湖花底,驟雨打篷,從夢中驚醒。“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詞人午睡,夢中駕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遊,煙霧繚繞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這兩句寫的雖是夢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絶妙的水墨畫,淡筆素描,勾勒出湖面勝景的一個輪廓,呈現在讀者面前。“急雨打篷聲,夢初驚。”突然,一陣暴雨擊打船篷的聲音,把他從夢中驚醒,一瞬間,先前的扁舟、荷花、煙水頓時消失,可以想見,詞人此時對夢境還有些留戀,對雨聲打斷他的美夢不無遺憾。

  下片寫醒來所見景物,與先前的夢境相映成趣。“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卻是”二字,承上啓下,把夢境和現實串在一起。原來,先前夢中聽到的“急雨打篷聲”,睜眼一看,是雨點落在門前池塘中的荷葉發出的聲音。“跳”字說明雨下得很急,與上片的“打”字相呼應。雨珠在荷葉上活蹦亂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點擊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說“散了……還聚”,若不是觀察仔細,是很難提煉出這樣的佳句來的。“聚作水銀窩,瀉清波。”“水銀”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寫出水珠在荷葉上滾動聚合的狀貌。這兩句是說,雨點聚多了,聚成水銀般的一窩,此時葉面無法承受它的重量,葉上的積水便瀉入池中。“跳”、“散”、“聚”、“瀉”,四個動詞連用,把雨打荷葉,荷葉面上水珠滾動,周而復始的情景寫得活靈活現。

  本詞構思巧妙,意境新穎,夢境與現實對照寫來,麯折而有層次,極富變化,細細品味,似乎看到晶瑩璀燦的珍珠在碧緑的“盤”中滾動;似乎嗅到荷花的陣陣幽香,有很強的藝術魅力。(王方俊)

朗诵天地

点绛唇
点绛唇
  蹴罷鞦韆,
  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
  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
  襪鏟金釵溜,
  和羞走。
  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賞析】 靖康之亂前,詞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她這時期的詞,主要是抒寫對愛情的強烈追求,對自由的渴望。風格基本上是明快的。《點絳唇》(“蹴罷鞦韆”)很可能就是這一時期中的早期作品。

  這首詞的上片用“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給讀者描繪出一個身軀嬌小、額間鬢角挂着汗珠、輕衣透出香汗剛下鞦韆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潑、憨態可掬的嬌美形象。緊接着,詞人轉過筆鋒,使靜謐的詞境風吹浪起,寫少女忽然發現有人來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光着襪子,害羞地朝屋裏就跑,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了。這把封建社會深閨少女的另一種心理和行動,也就是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遵守所謂“禮”的心理和行動,逼真地摹寫出來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門邊,卻沒有照常理立刻躲進屋裏去,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這兩個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爛嚼紅茸,笑嚮檀郎唾”一樣,成功地寫出了少女的情態。同時,李清照這兩個短句還生動地表露了少女的內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現其若無其事來遮掩她的緊張。這和歐陽炯《賀明朝》中的:“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綫。”晃衝之《傳言玉女·上元》中的“嬌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說”,都有類似之處。這和今天現實生活中,年輕的姑娘以擺弄辮梢、手絹等,來掩飾她的害羞、緊張也是類似的。至於“回首”,那也和歐陽炯《南鄉子》中“水上遊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裏住”的“回顧”,李珣《南鄉子》中“玉纖遙指花深處,爭回顧,孔雀雙雙迎日舞”的“回顧”一樣,雖然它們所表現的內容、表達的感情,並不完全相同,但它們都是以簡單的回頭看的動作,表現比較復雜的內心活動的。李清照這兩個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對來人打攪了她自由玩樂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攪她的來人是誰,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麽狼狽的是誰,是什麽樣的人。這表現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現了她對封建禮教束縛輕視的一面。這種思想感情,就其內容來說,遠遠超過了這一生活側面的描寫。

  在李清照之前,雖然絶大多數詞都是寫婦女,但是,能夠描繪出婦女的形象,並寫出婦女的內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義的卻不多。李清照這首《點絳唇》語言質樸,形象生動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寫,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確是一首寫封建社會的少女(詞人的自我寫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詞作《一翦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聲聲慢》(“尋尋覓覓”)等完全可以媲美。(馬興榮)

丁未鼕過吳鬆作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
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
今何許?
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注釋】 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吳鬆:即今吳江。本年春,姜夔曾由楊萬裏介紹到蘇州去見範成大。
①燕雁:北來之雁。北國燕趙之地。
②商略:商量,籌劃,醖釀。此處指遙望山峰,雨意很濃。
③第四橋:指吳江城外的甘泉橋。鄭文焯《絶妙好詞校錄》:“宋詞凡用四橋,大半皆謂吳江城外之甘泉橋……。《蘇州志》:甘泉橋舊名第四橋。”
④天隨:唐詩人陸龜蒙字魯望,號天隨子,隱居吳江鬆江甫裏,曾乘扁舟漁樵於太湖。
擬共天隨住:晚唐詩人陸龜蒙號天隨子,住鬆江,近蘇州。當時楊萬裏等人要用陸的天然情趣,來救江西詩派的瘦硬之風。白石雖是江西人,論詩卻是膺服陸龜蒙的。陸龜蒙不羨權貴,恬淡江湖的性格,也很合白石的脾胃。白石曾賦詩,「三生定是陸天隨,又嚮吳鬆作客歸。」

【賞析】 本篇為淳熙十四年(1187)鼕,作者前往蘇州拜訪範成大,途經吳鬆時所作。先寫景。大雁南飛,山峰矗立,顯得落寞荒涼,既有着超然出世的淡泊,又有着客子飄流的孤獨凄涼。

接下來明言欲像陸龜蒙一樣隱居。晚唐詩人陸龜蒙號天隨子,住鬆江,近蘇州。當時楊萬裏等人要用陸的天然情趣,來救江西詩派的瘦硬之風。白石雖是江西人,論詩卻是膺服陸龜蒙的。陸龜蒙不羨權貴,恬淡江湖的性格,也很合白石的脾胃。白石曾賦詩,“三生定是陸天隨,又嚮吳鬆作客歸。”

“今何許”突作陡轉,“憑闌懷古”承上啓下,“殘柳參差舞”又陷入一片迷茫蕭瑟之中。

【評解】

此詞為作者自湖州往蘇州,道經吳鬆所作。乃小令中之名篇。雖衹41字,卻深刻地
傳出了姜夔“過吳鬆”時“憑欄懷古”的心情。上片寫景。“燕雁”、“數峰”,不僅
寫景狀物出色,且用擬人化手法,使靜物飛動,嚮為讀者稱贊。下片因地懷古。“殘柳
參差舞”,使無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無限滄桑之感。全詞委婉含蓄,引人遐想。

【集評】

卓人月《詞統》:“商略”二字誕妙。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白石長調之妙,冠絶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點絳
唇》一闋,通首衹寫眼前景物,至結處雲:“今何許?
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感時傷事,衹用“今何許”三字提倡,“憑闌懷古”下,
僅以“殘柳”五字詠嘆了之,無窮哀感,都在虛處。令讀者吊古傷今,不能自止,洵推
絶調。
陳思《白石道人年譜》:案此闋為誠齋以詩送謁石湖,歸途所作。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欲雨而待“商略”,“商略”而在“清苦”之“數
峰”,乃詞人幽渺之思。白石泛舟吳江,見太湖西畔諸峰,陰沉欲雨,以此二句狀之。
“憑闌”二句其言往事煙消,僅餘殘柳耶?抑謂古今多少感慨,而垂楊無情,猶是臨風
學舞耶?清虛秀逸,悠然騷雅遺音。

[鑒賞]

白石論詩有四素:氣象、體面、血脈、韻度。對四者的要求且是“氣象欲其渾厚”、“體面欲其宏大”、“血脈欲其貫通”、“韻度欲其飄逸”。雖是論詩之語,移之於詞,也甚貼切。讀此詞,知其所言非虛。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之鼕,白石往返於湖州蘇州之間,經過吳鬆(今江蘇吳江縣)時,乃作此詞。為何過吳鬆而作此詞?因為白石平時最心儀於晚唐隱逸詩人陸龜蒙,龜蒙生前隱居之地,正是吳鬆。
上片之境,乃詞人俯仰天地之境 。“燕雁無心”。燕念平聲(y ān 煙),北地也。燕雁即北來之雁。時值鼕天,正是燕雁南飛的時節。陸龜蒙詠北雁之詩甚多,如《孤雁》 :“我生天地間,獨作南賓雁。”《歸雁》:“北走南徵象我曹,天涯迢遞翼應勞。”《京口》:“雁頻辭薊北。”《金陵道》:“北雁行行直。”《雁》:“南北路何長。”白石詩詞亦多詠雁,詩如《雁圖》、《除夜》,詞如《浣溪沙》及本詞。可能與他多年居無定所,浪跡江湖的感受及對龜蒙的萬分心儀有關。劈頭寫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飄泊之人生。無心即無機心,猶言純任天然。點出燕雁隨季節而飛之無心,則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純任天然。此亦化用龜蒙詩意。龜蒙《秋賦有期因寄襲美(皮日休)》 :“ 雲似無心水似閑。”《和襲美新秋即事》:“心似孤雲任所之,世塵中更有誰知 。”下句緊接無心寫出:“太湖西畔隨雲去。”燕雁隨着淡淡白雲,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飛去。燕雁之遠去,暗喻自己飄泊江湖之感。隨雲而無心,則喻示自己純任天然之意。宋陳鬱《藏一話腴》雲:白石“襟期灑落,如晉宋間人。語到意工,不期於高遠而自高遠。”範成大稱其“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張羽《白石道人傳》亦曰其“體貌輕盈,望之若神仙中人 。”但白石與晉宋名士實有不同,晉宋所謂名士實為優遊卒歲的貴族,而白石一生布衣,又值南宋衰微之際,傢國恨、身世愁實非晉宋名士可比。故下文寫出憂國傷時之念。太湖西畔一語,意境闊大遙遠。太湖包孕吳越,“天水合為一”(龜蒙《初入太湖》)。本詞意境實與天地同大也 。“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商略一語,本有商量之義,又有醖釀義。湖上數峰清寂愁苦,黃昏時分,正醖釀着一番雨意。此句的數峰之清苦無可奈何反襯人亡萬千愁苦 。從來擬人寫山,鮮此奇絶之筆。比之辛稼軒之“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又是何種不同的況味。卓人月《詞統》評雲:“商略二字,誕妙。”
下片之境 ,乃詞人俯仰今古之境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第四橋即“吳江城外之甘泉橋”(鄭文焯《絶妙好詞校錄》),“以泉品居第四 ”故名(乾隆《蘇州府志》)。這是陸龜蒙的故鄉。《吳郡圖經續志》 :“陸龜蒙宅在鬆江上甫裏 。”鬆江即吳江。天隨者,天隨子也,龜蒙之自號。天隨語出《莊子·在宥》“神動而天隨 ”,意即精神之動靜皆隨順天然。龜蒙本有胸懷濟世之志,其《村夜二首》 :“豈無緻君術,堯舜不上下。豈無活國力 ,頗牧齊教化。”可是他身處晚唐末世,舉進士又不第,衹好隱逸江湖。白石平生亦非無壯志,《昔遊》詩云:“徘徊望神州,沉嘆英雄寡。”《永遇樂》:“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長淮金鼓 。”但他亦舉進士而不第 ,飄泊江湖一生。此陸 、薑二人相似之一也。龜蒙精於《春秋》 ,其《甫裏先生傳》自述 :“性野逸無羈檢,好讀古聖人書,探大籍識大義”,“貞元中,韓晉公嘗著《春秋通例》,刻之於石 ”,“而顛倒漫漶翳塞,無一通者,殆將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誤後學,乃著書摭而辨之。”白石則精於禮樂,曾於慶元三年(1197)“進《 大樂議》於朝”,時南渡已六七十載,樂典久已亡滅,白石對當時樂製包括樂器樂麯歌辭,提出全面批評與建樹之構想,“書奏,詔付太常。”(《宋史·樂志六 》)以布衣而對傳統文化負有高度責任感,此二人又一相同也。正是這種精神氣質上的認同感,使白石有了“沉思衹羨天隨子,簑笠寒江過一生”(《三高祠 》詩),及“三生定是陸天隨”(《除夜》詩)之語。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即是這種認同感的體現。第四橋邊,其地仍在,天隨子,其人則往矣。中間下擬共二字,便將仍在之故地與已往之古人與自己連結起來,泯沒了古今時間之界限。這是詞人為打破古今局限尋求與古人的精神句誦而采取的特殊筆法。再如劉過《沁園春》之與東坡、樂天、林和靖交遊,亦是此一筆法。以上寫了自然、人生、歷史,筆筆翻出新意結筆更寫出現時代,筆力無限 。“ 今何許”三字,語意豐富,涵蓋深廣。何許有何時、何處、為何、如何等多重含義。故今何許包含今是何世、世運至於何處、為何至此我又如何面對等意。此是囊括宇宙、人生、歷史、時代之一大反詰,是充滿哲學反思意味一大反詰 。而其中重點,主要在今之一字。憑欄懷古,筆力雄勁 ,氣象闊大 。古與今上下映照成文,補足“今何許”一大反詰之歷史意藴。應知此地古屬吳越,吳越興亡之殷鑒,曾引起晚唐龜蒙之無限感慨 :“香徑長洲盡棘叢 ,奢雲豔雨衹悲風。吳王事事須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吳宮懷古》)亦不能不引起南宋白石之無限感慨 :“美人臺上昔歡娛,今日空臺望五湖。殘雪未融青草死,苦無麋鹿過姑蘇。”(《除夜》)懷古正是傷今 。“殘柳參差舞 ,”柳本纖弱,那堪又殘,故其舞也參差不齊,然而仍舞之不已。舞之一字執著有力,蒼涼中寓含悲壯,悲壯中透露蒼涼 。“殘柳參差舞”這一自然意象,實際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徵,隱然包含着雖已殘破仍不甘滅亡的意味。這與李商隱《登樂遊原》“夕陽無限好,衹是近黃昏”,象徵唐朝國運的不可輓回有同工之妙。而其作為自然意象之本身,則又補足“今何許”一大反詰之自然意藴。結筆之意境,實為南宋國運之寫照 。返觀數峰清苦二句,其意藴正為結尾之伏筆 。在此九年之前 ,辛稼軒作《摸魚兒》,結雲:“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乃是同一意境。白石本詞用舞字結穴,藴含無限蒼涼悲壯。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雲:“《點絳唇·丁未鼕過吳鬆作》一闋,通首衹寫眼前景物,至結處雲‘今何許 ,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感時傷事,衹用今何許三字提唱,憑欄懷古下僅以殘柳五字詠嘆了之,無窮哀感,都在虛處,令讀者吊古傷今,不能自止,洵推絶調 。”善於提空描寫,從虛處着筆,正是白石詞的一大特點 。此詞將身世之感、傢國之恨融為一片,乃南宋愛國詞中無價瑰寶。而身世傢國皆以自然意象出之,自然意象在詞中占優勢,又將自然、人生、歷史(尚友天隨與懷古)、時代打成一片,融為一體。尤其“今何許”之一大反詰,其意義雖着重於今,但其意味實遠遠超越之,乃是詞人面對自然、人生、歷史、時代所提出之一哲學反思。全詞意境遂亦提升至於哲理高度。“今何許”,真可媲美於《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 ”,《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這首詞無限感慨,全在虛處,正是“意愈切而詞愈微 ”,這種寫法,易形成自我抒寫之形象與所寫之意象間接開距離,造成朦朧之美感。此詞聲情之配合亦極精妙。上片首句首二字燕雁為疊韻,末句三四字黃昏為雙聲,下片同位句同位字第四又為疊韻,參差又為雙聲。分毫不爽,自然天成。雙聲疊韻之回環,妙用在於為此一尺幅短章增添了聲情綿綿無盡之致。

浣溪沙
  一麯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麯句,“沙”或作“紗”。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減字浣溪沙》、《醉木犀》等。

【賞析】 這是一首春恨詞。“去年天氣舊亭臺”說明時間在重複,空間也在重複。就在這單調乏味、作詩飲酒的重複生活中,夕陽西下了,何時能回來呢?表現出詞人對人生價值的哲學思考。“無可奈何花落去”,為“夕陽西下”之“無可奈何”。“花落”而“燕來”正可安慰無聊的人生。也是孤獨者兼哲學對人生各種問題的進一步思考。“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千古名句。這首詞歷來為人稱道。

浣溪沙
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
  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
  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閑挂小銀鈎。

【注釋】 ①漠漠:寂靜無聲。無賴:無聊,含憎惡之意。窮秋:晚秋。
②淡煙流水:指屏風上的山水畫。
③自在:安靜閑適。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之作。上闋寫陰冷的春天早晨,獨上小樓,空房內畫屏竪立,顯得格外清幽。下闋所寫眼前景物,待慢慢挂起窗簾,觀落花輕飄,細雨蒙蒙,令人觸目傷情,描寫雋永傳神,創造出全詞最佳境界。“飛花”、“細雨”,為實寫物態;“夢”、“愁”,虛寫心境,合而喻之,虛實相生,已臻靈秀之境。作者用“輕描淡寫”的筆法,融情入景,明寫景,實寫人的愁怨。

攤破浣溪沙
李璟 Li Jing
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
  西風愁起緑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
  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何限恨,
  倚闌幹。
菩薩蠻
李白 Li Bai
菩萨蛮
菩萨蛮
  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伫立,
  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
  長亭更短亭。
  小山重疊金明滅,
  鬢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娥眉,
  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
  花面交相映。
  新貼綉羅襦,
  雙雙金鷓鴣。
  --唐 溫庭筠
減字木蘭花
朱淑貞 Zhu Shuzhen
减字木兰花
  獨行獨坐,
  獨倡獨酬還獨臥。
  伫立傷神,
  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
  淚洗殘妝無一半。
  愁病相仍,
  剔盡寒燈夢不成。
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
歐陽修 Ouyang Xiu
  群芳過後西湖好,
  狼藉殘紅。
  飛絮濛濛,
  垂柳闌幹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
  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雨中。

【注釋】 ①采桑子:詞牌名。又名《醜奴兒》、《醜奴兒令》、《轉調醜奴兒》、《羅敷歌》等。
②狼藉:雜亂不堪的樣子。此句意在欣賞落花繽紛,不是悼惜春殘。

【賞析】 這首詞詠贊春末夏初的西湖風光。全詞既贊美春末西湖動態的繁富美,又欣賞靜態的閑淡美,“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表現出詞人重視人文景觀的審美意識。上闋寫自然,下闋詠人事。“遊人去”與“雙燕歸來”互為映對,極巧妙地表現出變化的佈局技巧,麯折而有韻味。風格空靈、淡遠。

首頁>> 文學>>閱讀 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