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禦街行(雙調七十八字,孤雁兒)
  紛紛墜葉飄香砌。
  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捲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裏。
  
  愁腸已斷無由醉。
  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注釋】 ①禦街行:又名《孤雁兒》。柳永創調。
②香砌(qì):指花壇。
③練:素絹。
④敧(qī):傾斜。
⑤諳:熟悉。
⑥都來:算來。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的婉約詞。上闋由更深夜靜,聽秋葉飄落於石階之零碎聲響寫起,突出心之空虛和人之孤獨。抒發了良辰美景卻無人與共的孤愁。下闋抒情。“酒未到,先成淚”,比詞人在《蘇幕遮》中“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句意又更進一層,表現出詞人推陳出新的卓越創造才能。從整體構思看,“酒未到”二句,申說“無由醉”的理由,補足“愁腸已斷”的事實,思路超拔。“殘燈”句提起“孤眠滋味”,呼應開頭“夜寂靜,寒聲碎”的境界。

  霜風漸緊寒侵被。
  聽孤雁,
  聲嘹唳。
  一聲聲送一聲悲,
  雲淡碧天如水。
  披衣起告:
  雁兒略住,
  聽我些兒事。
  
  塔兒南畔城兒裏,
  第三小、
  橋兒外,
  瀕河西岸小紅樓,
  門外梧桐雕砌。
  請教且與,
  低聲飛過,
  那裏有人人無寐。

【注釋】 明陳耀文編。耀文有《經典稽疑》,已著錄。是編采掇唐宋歌詞,亦間及於元人,而所采殊少。自序稱是集因唐《花間集》、宋《草堂詩餘》而起,故以《花草粹編》為名。然使惟以二書合編,各采其一字名書,已無義理。乃綜括兩朝之詞,而以“花”字代“唐”字,以“草”字代“宋”字,衡以名實,尤屬未安。然其書捃摭繁富,每調有原題者必錄原題。或稍僻者必著采自某書。其有本事者,並列詞話於其後。其詞本不佳而所填實為孤調,如《縷縷金》之類,則註曰備題。編次亦頗不苟。蓋耀文於明代諸人中猶講考證之學,非嘲風弄月者比也。雖糾正之詳不及萬樹之《詞律》,選擇之精不及朱彝尊之《詞綜》,而裒輯之功實居二傢之前。創始難工,亦不容以後來掩矣。此本與天中記板式相同,蓋猶耀文舊刻。而捲首乃有延祐四年陳良弼序,刊刻拙惡,僅具字形,而其文則仍耀文之語。蓋坊賈得其舊板,別刊一序弁其首,以偽為元板耳。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
  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鈎。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
  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
  更誰傢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
  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街南緑樹春饒絮。
  雪滿遊春路。
  樹頭花豔雜嬌雲,樹底人傢朱戶。
  北樓閑上,疏簾高捲,直見街南樹。
  
  闌幹倚盡猶慵去。
  幾度黃昏雨。
  晚春盤馬踏青苔,曾傍緑陰深駐。
  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

【注釋】 ①饒絮:柳絮很多。
②盤馬:騎馬徘徊。
③人面:唐朝詩人崔護有《題都城南莊》一詩,原詩為:“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此處化用崔護詩。

【賞析】 這是一首寫男子失戀的作品。上闋寫晚春柳花飄飛時節,主人公登上北樓,見柳絮如雪漫舞,百花嬌豔,而樹下“朱戶人傢”隱約在萬緑叢中。下闋寫思念。他已倚遍北樓欄桿,多少次是在雨中黃昏登上樓來。也曾騎馬穿過南街,踏過青苔,停下來在緑蔭深處等候。但衹見紛紛落花,閨閣畫屏輕掩,不知美人上哪兒去了!詞中浸透相思情及失戀後的惆悵感傷。詞中表達的是一種朦朧而並未被對方知曉的單相思的戀情。

孤雁兒並序
李清照 Li Qingzhao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孤雁儿并序
孤雁儿并序
孤雁儿并序
孤雁儿并序
孤雁儿并序
孤雁儿并序
  藤床紙帳朝眠起。
  說不盡、無佳思。
  瀋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裏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
  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注釋】 瀋香斷續玉爐寒:一作瀋香煙斷玉爐寒

【賞析】 《孤雁兒》原名《禦街行》,出自柳永《樂章集》。《古今詞話》無名氏《禦街行》詞有“聽孤雁聲嘹唳”句,故更名《孤雁兒》。

  詞前有小序:“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雖雲梅詞,實際上不過藉梅抒懷舊之思。

  床、帳、香爐,是一般閨情詞的常見意象,此詞也從這些物事寫起,迤邐寫入抒情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裏,床,非合歡之床,而是用藤竹編成的輕便單人床。帳,亦非芙蓉之帳,而是當時在文人高士中流行的一種特製的用堅韌的繭紙作的帳子。宋人林洪在《山傢清事》的“梅花紙帳”條目中描寫道:於獨床四周立柱,挂瓶,插梅數枝;床後設板,可靠以清坐;床角安竹書櫃,床前置香鼎;床上有大方目頂,用細白楮(紙的代稱)作帳罩之。詞詠梅而從紙帳着筆,很可能指的就是“梅花紙帳”。這種床帳,暗示着清雅而淡泊的生活。宋朱敦儒《念奴嬌》詞雲:“照我藤床涼似水。”《鷓鴣天》詞又云:“道人還了鴛鴦債,紙帳梅花醉夢閑。”但是,宿此床帳中的抒情主人公並不甘於淡泊,卻深懷“無佳思”的幽怨。

  以下寫香。爐寒香斷,渲染了一種凄冷的心境。“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李清照《醉花陰》)展示的那種朦朧而甜蜜的惆悵已經消失,衹有似斷仍連的裊裊微香,伴隨她綿長、凄清的似水情懷。

  沉寂中,是誰傢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它驚破梅心,預示了春的消息,也吹燃了詞人深埋的生命之火!

  下片從憧憬的世界回到客觀現實:充彌天地的衹是蕭蕭的小風疏雨!儘管大自然按照自己的規律,鼕盡春來,而生命的春天,卻已隨“吹簫人去”而永遠消逝,這怎不令人珠淚潸潸!“吹簫人”,秦穆公時人蕭史,他的簫聲能招引鳳凰。後來他和他的妻子──穆公女弄玉雙雙仙去。這個美麗的神話,既暗示了她曾有過的夫唱婦隨的幸福生活,又以“人去樓空”,傾訴了昔日歡樂已成夢幻的刻骨哀思。

  最後落題,用陸凱“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典,作一跌宕:縱使春到江南,梅心先破,但天上人間,仙凡杏隔,又如何傳遞春的消息!

  顯然,這首詞寫於李清照晚年,趙明誠去世之後。全詞以“梅”為綫索:相思之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驚動;又因折梅無人共賞,無人堪寄而陷入無可排釋的綿綿長恨之中。(侯孝瓊)

首頁>> 文學>>禦街行(雙調七十八字,孤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