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 一作冯延巳诗
①游冶:冶游,艳游。
②章台路:汉长安有章台街,无比繁华,后人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所。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失恋的名作,上阕写这位失恋女身处深深庭院,被轻烟似的杨柳包围更显得幽深阒寂,而她却被困闭在庭院更深处的重重帘幕之中。下阕以景语写女主人公内心极度的悲痛情绪。“雨横风狂”,女主人公心灵受摧残的象征;“门掩黄昏”,境界凄凉;“无计留春”,处境可怜。“泪眼问花”两句最为传神而受赞许。以细节的生动,强调此女哀苦无告才含泪问花,花亦正被摧逼损害,同病相怜,红颜薄命,很有象征意味。
【简析2】
作者以含蓄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浑融,语言清丽。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泪眼问花花不语......只能在心里默念几遍。
【简析3】
上阙一开端即描绘出思妇所外的典型环境,三个“深”字, 极见庭院之深邃了。通过刻画描写,一位幽闭深闺女的贵 族女子,因为薄幸之人一味追求狭邪之游的愁苦心情便跃 然纸上了。下阙,“三月暮”点出时令,“雨横风狂”, 描述气候特征。此时此景只有掩起门户独守空房,发出“ 无计留春住”的悲叹。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 秋千去”,是历来受人赞赏的名句。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杳,
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①花褪残红:残花凋谢。
②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③笑渐不闻声渐悄:墙外行人已渐渐听不到墙里荡秋千的女子的笑语欢声了。
④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的女子。恼:引起烦恼。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晚春的感怀之作。上阕写暮春自然风光,春去夏来,自然界发生了许多变化。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色彩感和运动感。“天涯何处无芳草”,是对暮春景色的描述,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下阕写春游途中的见闻和感想:一道短墙将少年与佳人隔开,佳人笑声牵动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烦恼。“多情却被无情恼”,寄寓着作者自己的失意。有声有色而又婉媚绰约。
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
白日消磨肠断句,
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后暮,
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
【注释】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溟莫中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
而深。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
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
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书。自非通人,恒以理相
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万历戊戍秋清远道人题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一九三零年七月
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
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
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
罗帏不觉纱窗晓。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雨后轻寒犹未放。
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
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来褰绣幌。
月明正在梨花上。
【注释】 褰(qiān):撩起。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上阕写春去愁生,全以迷离幽淡之景出之。下阕写空室独处,寂寞难禁。“屏山围碧浪”,含不尽心潮;空向华灯、翠被,禁不住独褰绣幌,极哀艳。最后以明月梨花收束全篇,于艳丽处忽生清淡,自是欧公本色。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注释】 ①春梦秋云:白居易诗:“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
②替人垂泪:杜牧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 这是一首伤别的恋情之作,写别后的凄凉情景。没有事件的具体描述,通过一组意象反复诉说离愁的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上阕写醉梦醒来,感慨人生如梦如云,醉别西楼,醒后已不记得当时的情景,即使什么都忘了,可醒后有一点清醒的:人生聚散,像春梦,像秋云,容易消失!下阕写聚时的酒痕诗文,现在睹物生情,无不感到哀伤,最后两句写燃烧的红烛也好像悄悄替人流泪。全词迷茫的意态和伤感的氛围平添了含蓄酸楚的氛围,颇有情调。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
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
断肠移破秦筝柱。
【注释】 ①尺素:书简。素:娟,古人写信,多书于绢,故称书信为尺素。
②终了:纵了,即使写成。
【赏析】 这首词通过梦境写缠绵恋情,表达对恋人的无尽思念。开始就以伊人在梦中远觅征人行踪,表现入骨的相思。思妇已“行尽江南”,可见其决心。然而仍不能与离人相遇,醒后反更添惆怅,埋怨自己梦中“消魂”,因而“误”了与亲人的碰面机会。既已误,仍不甘休,欲写信寄情,然而雁在天空,鱼沉水底,即使写好信也无法寄去。只得寄情于秦筝、歌喉,谁知还未开口,弦紧柱裂,令人心碎肠断!如此顿挫曲折,诉尽怨妇念远思夫的衷肠。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案以上二首别又见欧阳修《近体乐府》卷二)
①危楼:高楼。
②拟把:打算将。
③强(qiǎng):勉强。
④消得:值得。
【赏析】 这是首伤别念远词。上阕寓情于景。用“风细细”点化,独立高楼,境界超越。“春愁”而可“望极”,并觉“黯黯生天际”,画出伊人思念成痴的心迹。“无言”之悲愤,最凄绝而沉痛。“拟把疏狂图一醉”,无可奈何以至疯狂的压抑忿懑之态可掬;“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写尽人生忧患体验;“衣带渐宽”两句将全部不幸承担,终无悔意。最后两句,王国维指想成就大事业、大问者必经的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遂成千古绝唱。
更漏将残,车历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棉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
露寒人远难相应。
【注释】 ①辘:即辘轳,汲水器。
②清炯炯:清明发亮。
③阑干:横斜的样子。
【赏析】 此词写破晓时分与爱人的离别。上阕以行人枕边视角叙写。首先写别前环境。再写情侣离别。情侣在黎明霜风中双手紧握,行者看到风吹起爱人的鬓发,如影颤抖,更增无限凄迷。“去意徊徨”,写行者复杂的矛盾心情:欲行不忍行,不忍行非得行,“别语愁难听”写留者的凄悲,欲语先噎。结句一笔两人:寒露沾湿路上行人之衣裳,亦沾湿楼头痴立人之罗衣;两人同时听到同样的鸡鸣。真是声相应,心相通,扯不断的离愁别情啊!
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
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
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
只愁风雨无凭准。
【注释】 簪彩胜一作:簪綵胜
【赏析】 纤秾宛转,哀感顽艳,十分女性化,辛词多样化风格的又一表现。几令人不敢相信是壮怀激烈的辛帅的手笔。辛词之所以能如此变化无穷,是由于其才情不凡,也出自极广博的学养。居上饶、铅山时,藏书万卷,又十分勤学,出则搜罗万象,入则驰骋百家,如海洋兼收并纳,乃能成其大。似集中“效易安体”。
这年元旦立春,稼轩在席间赋此咏花之作,椒盘彩胜,人增韶华,春风上鬓,本应是喜气洋洋,花团锦簇,酒暖意浓,可是词却反此。从上片歇拍始,把一个好端端的新春佳节糟蹋得七零八落,非胸中有大不堪处,怎会如此?
椒盘即椒酒,《荆楚岁时记》:“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以贡樽。”彩胜是剪彩为胜,宋代士大夫家多于立春日为之。“胜”是汉代就开始流行的一种妇女首饰,用玉石、金属或剪彩制成,有花胜、人形胜、方胜之分。“谁向椒盘簪彩胜”句中“彩胜”,联系整首词意,当是花胜。这天元旦立春重合,故席上进椒花浸泡的酒时还簪上彩制花胜,真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可是饮椒花酒赏花胜的稼轩却无端为花担忧伤心起来。花的过去、现在、将来,心情和处境,如清夜听雨,点点滴滴袭上心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英国勃莱克)
“往日不堪重记省”,花的过去一笔带过。“为花常把新春恨”,这是现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写尽花样的女子盼春、怀春、盼望登上青春生命舞台又畏惧飘零沦落,心情十分复杂曲折。当然,此非写花和女子而已,也概括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有识之士的人生经历。“只愁风雨无凭准”,花的处境和未来吉凶祸福难于逆料,也许难逃风雨飘零天涯沦落。
淳熙十五年(1188)元旦作,被劾离官闲居已五年余。是年奏邸忽腾报辛因病挂冠,此迟到的风雨具见京城大老们的荒唐和对稼轩的忌恨。因赋《沁园春》:“却怕青山,也妨贤路。”是年岁杪,陈亮自东阳来访,留十日,同游鹅湖。这二位骨交同志相互激励,留下一组永远辉耀词坛的唱和,《贺新郎》:“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大概是对“只愁风雨无凭准”犹豫彷徨快刀斩乱麻的回答吧?
(李文钟)
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天际小山桃叶步。
白头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
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注释】 ①桃叶步:即桃叶渡。江边可系舟而上下之处曰“步”。
②湔裙:湔祓(jiān fú),洗除旧恶的一种祭祀活动。
③雨声风约住:即风拦住雨声,指风起而雨停。
【赏析】 此词即景抒情。抒发晚春时的故人之思,以模糊的情调写朦胧的恋情,使得全词颇有朦胧之美。开头“伤春春复暮”中含有无可奈何的伤感;“桃叶步”在“天际”,极写故人遥远;“湔裙处”长满“白”,昭示离别之久。下阕以沉闷的氛围烘托心境的灰暗。结尾风拦雨住,一轮淡水若隐若现,似乎又给了作者微茫的希望。
目送经年,脉脉无由语。
后夜鹊桥知暗度。
持杯乞与开愁绪。
君似庾郎愁几许。
万斛愁生,更作征人去。
留定征鞍君且住。
人间岂有无愁处。
满颔髭须,生得浑如漆。
见说近来头也白。
髭须那得长长黑。
□□□□□□□。
■子铒来,须有千堆雪。
莫向细君容易说。
恐他嫌你将伊摘。
蝴蝶识人游冶地,旧曾来处花开未?
几夜湖山生梦寐。
评泊寻芳,只怕春寒里。
今岁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湔裙水。
【赏析】 李商隐作有一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迴。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想思一寸灰”(《 无题 》)。这是写他早春时的一段恋情:时令适至惊蛰 ,帘外东风细雨,耳畔阵阵轻雷,诗人心头的“春情 ”(艳情)随着大好春光的即将重返而油然萌生;但是他又马上告诫自己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今日之相思越是如花一样争发,那么他日的痛苦与忏悔就越象香灰那样积得深厚。这后两句诗实是一种“反说 ”,从中不难见其热恋之情的炽烈,以及与它所同时交织着的万般痛楚。同李商隐这位唐代著名诗人《无题》诗一样,史达祖的这首《 蝶恋花 》词,也是写他悄然而来的艳遇。当然,跟李诗相比,这首词缺了一些悲剧性的色彩,而增加了一些浓浓的令人心驰神往的韵味。这首词是首先从作者重返杭州城时的心情落笔,而逐步展开的。
“二月东风吹客袂 ”,是写时值二月而身从客地归来。其中“吹客袂”三字,就生动地描绘了他回转杭城时“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形象,也暗点了他“近乡情更怯 ”的兴奋和迷惘的心情。“苏小门前,杨柳如腰细 ”,迎接他的,正是“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温庭筠《杨柳枝》)的初春景象。而在“苏小”两字后面,便又悄悄地潜藏着作者内心的一段“艳事”。果然,“柳如腰细”句就象白居易《杨柳枝》“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嫋轻风似舞腰”所写的那样,“呼之欲出”地隐嵌着一个“倩影”——当然她并没有真正出现而只是存在于作者意念之中,因而这里用了一个“如”字。但词人此来,却又实是“奔”她而来,所以他就循着旧日的路径继续向前走去,企图早早寻觅到她的影踪。你看,虽然时隔好久,但那多情的蝴蝶却还认得昔日我与她一起游玩的地方,它们正翩翩飞入柳陌深处去呢。不过,写到此处,作者的词笔陡然来了个大转变,“ 旧曾来处花开未”?此句表面是说自己此行来得太早,或许当年共游处的丛花至今未开 ,因而她尚未践约在此相候;其实也是写他害怕“不见伊人”的担忧心理,不过用一问句更显得婉约缠绵。而事实上,联系下文看,则他此行确实是“ 扑”了一个“空”,所以又马上折入下阕:
“几夜湖山生梦寐 ”。这从行文用笔上言,是一种“逆提反接 ”。它首先把时针“反拨”到以前的岁月中去:在没有回来之前,自己的梦境中就曾多少次出现过与她一起作湖山冶游的“ 镜头”!这里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其中的“生”字。这个“生”字不光是单纯的“产生”、“生成”之意,而且还包含有“创造”、“想象”之意在内。也就是说,多少个夜晚,我都在努力把这次重逢于西子湖畔的聚会 ,想象得更缠绵、更热烈一些,因而所生的梦境也就越发美好、越发温馨。但以上这些又仅仅是“梦寐”而已,因此下文就反接以“评泊寻芳,只怕春寒里 ”。眼前所遇,既然只是花未开、人不见的春寒景象,那又何能来“评泊寻芳”(意即谓 :在万花丛中评论哪朵花最美,在游女如云的人群中评论哪位倩女最美 ),又何能来重践“花前月下”的旧约?这里用了一个“ 只怕”,虽属心理估测之辞,然却又是“ 实写”,——同上文“花开未”的问句一样,它就使感情的表达更显得委婉有致。词情至此,就暂告一个段落,即由开头归来时的亢奋迫切而结之于扑空后的惆怅,由开头蝶嬉杨柳的欣慰高兴而结之于情人不见的寂寞 。前几夜的好梦,归来时风吹衣袂的欢快,蝴蝶领路时的盼望,所有这些就全部都被眼前的“春寒”景象所“ 冲掉”!但是且慢,就在作者只能“死心”的当口,词笔却又陡转,推出了“绝处逢生”的新境界来:在这无可奈何的现实环境中,词人却还有自己的“ 法宝”,——于是他那无法压抑的热情,立刻就展开着“ 想象”的翅膀,更加高涨地飞腾起来 :“今岁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溅裙水”,这真是妙不可言的佳句 !我们知道,清明节本是一个踏青游春的佳日,其时杭城市民“寻芳讨胜,极意纵游,??无日不在春风鼓舞中”(《武林旧事》卷三);而上巳日又“倾都禊饮踏青”(《梦粱录》卷二)。今年,则清明恰逢上巳 ,其游冶禊饮之盛况更将空前。所以作者遥想,今日暂未得见的伊人,到时必将出现在“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行列中间(到时就必能重践旧日的盟约 )。所以,尽管现在还是新春二月,但自己的心思早已飞到了她那令他神魂颠倒的石榴裙边去了!拿一句成语来讲,这一种想象真有点儿“匪夷所思”。它的奇特表现在下列两方面:第一,它不直接去写“三月三日天气新”的西湖春景,也不直接描绘“绣罗衣裳照暮春”的丽人倩影(以上两句为杜甫《丽人行 》诗句),而是用了一个“溅裙水”的意象把这两者概括在一起写,这就显得既“经济”,又“香艳 ”(请想象一下:一群丽人佳娘正在湖滨掬水嬉戏,溅得绣裙上水痕点点,这是一幅多么优美艳丽的“仕女嬉水图 ”),确是作者的一个“发明”。第二,它说自己此刻的相思情意“先到”了溅裙的水边(也即溅上了水痕的石榴裙下 ),这就既写出了自己感情之真挚深长,又显得十分的缠绵和优雅。读着这一句,人们一下子从眼前的料峭春寒中跳到了那个春光骀荡的季节里去,同作者一样获得了心理上温暖而美好的快感。这种写法,利用了“ 时间差”,利用了“想象力 ”,使读者坠入了一种无限温馨而又迷离的境界中去;从词的结构来看,也大有“ 峰回路转”、“余味无穷”的妙处。所以从其“情”来讲,全词确是一往情深;从其“ 文 ”来讲,又显得相当的“瑰奇”、“警迈”(张镃《梅溪词序》)。
史达祖的这首《蝶恋花》与李商隐的《无题诗》相比,《蝶恋花 》构思精巧,有神来之笔,最明显的证据是李商隐仅仅感觉到“ 春心莫共花争发”,而史达祖却进一步在文中说到了“春心先于花争发”。
(竹筠清课)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
玉砌雕阑新月上。
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
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
鸳鸯绣被翻红浪。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注释】 ①病酒:醉酒,因酒而病。
②青芜:青草。
【赏析】 这是一首由伤春而引发的抒情之作。所抒的是难以实指的浓重的感伤之情。第一句以反诘的语气直接抒情,意谓尽管久已想将人生的惆怅抛到一边去,可每逢春天,惆怅依旧。接着对“惆怅”加以具体说明:天天在花前喝醉,眼见得镜里朱颜变得憔悴瘦损,但也在所不辞。下阕开头是对“春来惆怅”的申说。新草新柳本应给人以新的希望,可词人所得到的,只是“新愁”而已!而且“年年”如此,这就成为人生忧患了。何以会如此?则启人思索。最后以场景作结,更具魅力。
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
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
依依梦里无寻处。
【注释】 ①不道:不觉。
②寒食:据《荆楚岁时记》,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其时在清明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二天)。古俗,寒食节禁火三日。
【赏析】 这是首闺怨词。上阕写爱人如行云游荡在外,春色将尽,百草千花纷呈,在寒食踏青路上游人成双成对,闺中人自然深怀哀怨。“行云”喻漂荡在外的男子,他离家不归。从词意看,“香车系在谁家树”隐含的是寻花问柳去了。下阕着重写被冷落而独守空房的思妇凄苦的表情。这首词以家常话和白描手法写女子失恋的悲哀,深隐而沉痛。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释】 ①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又名《桃源行》、《望长安》、《凤栖梧》、《转调蝶恋花》等。
②偎:依靠。
③黄金缕:喻柳条。
④钿筝:饰以螺钿之筝。
⑤一霎(shà):极短的时间。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上阕写惜春之情。开头三句以闲淡之笔写春景:碧树倚靠六曲阑干,正是当时与伊人流连处,轻风细展丝丝柳条,牵动念旧情绪。忽听传来弹筝的音乐,更让人陷入迷茫的状态;双燕穿帘离去,倍感此身之孤独。上阕景语皆情语。下阕写送春之意。前三句仍是景语。四五句写人:浓睡中,被黄莺杂乱的啼叫惊醒,讨厌它破坏了我的好梦。醒后好梦可再也找不到了!全词浑成而隐约地表达出题旨,情入景中,音在弦外,篇终揭题。
烟霭春城寒恻恻。鬭草湔裠、偏又芳菲节。柳陌人归天未夕,罗屏刚上桃花月。
梦境昨宵谁记说?红索鞦韆、燕子曾相识。一笑翠螺双扫叶,眼波消得三生渴。
门巷流莺藏碧树。草色裠腰、旧是经行处。修禊亭台天尺五,水边何事闻箫鼓?
有分扁舟湖海住。小扇杨花、奈换年时绪。袖底遗钿杉上雨,酒醒明日春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