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注釋】 一作馮延巳詩
①遊冶:冶遊,豔遊。
②章臺路:漢長安有章臺街,無比繁華,後人因以章臺為歌妓聚居之所。
【賞析】 這是一首寫女子失戀的名作,上闋寫這位失戀女身處深深庭院,被輕煙似的楊柳包圍更顯得幽深闃寂,而她卻被睏閉在庭院更深處的重重簾幕之中。下闋以景語寫女主人公內心極度的悲痛情緒。“雨橫風狂”,女主人公心靈受摧殘的象徵;“門掩黃昏”,境界凄涼;“無計留春”,處境可憐。“淚眼問花”兩句最為傳神而受贊許。以細節的生動,強調此女哀苦無告纔含淚問花,花亦正被摧逼損害,同病相憐,紅顔薄命,很有象徵意味。
【簡析2】
作者以含蓄的筆法描寫了幽居深院的少婦傷春及懷人的復雜思緒和怨情,整首詞如泣如訴,凄婉動人,意境渾融,語言清麗。
這首詞以生動的形象、清淺的語言,含蓄委婉、深沉細膩地表現了閨中思婦復雜的內心感受,是閨怨詞中傳誦千古的名作。此詞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疊字之工,致使全詞的景寫得深,情寫得深,由此而生深遠之意境。淚眼問花花不語......衹能在心裏默念幾遍。
【簡析3】
上闕一開端即描繪出思婦所外的典型環境,三個“深”字, 極見庭院之深邃了。通過刻畫描寫,一位幽閉深閨女的貴 族女子,因為薄幸之人一味追求狹邪之遊的愁苦心情便躍 然紙上了。下闕,“三月暮”點出時令,“雨橫風狂”, 描述氣候特徵。此時此景衹有掩起門戶獨守空房,發出“ 無計留春住”的悲嘆。結句“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 鞦韆去”,是歷來受人贊賞的名句。
燕子飛時、緑水人傢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裏鞦韆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杳,
多情卻被無情惱。
【注釋】 ①花褪殘紅:殘花凋謝。
②天涯:指極遠的地方。
③笑漸不聞聲漸悄:墻外行人已漸漸聽不到墻裏蕩鞦韆的女子的笑語歡聲了。
④多情:指墻外行人。無情:指墻裏的女子。惱:引起煩惱。
【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晚春的感懷之作。上闋寫暮春自然風光,春去夏來,自然界發生了許多變化。視角由小到大,由近漸遠地展開,極富色彩感和運動感。“天涯何處無芳草”,是對暮春景色的描述,又點化遊春少年的惆悵。下闋寫春遊途中的見聞和感想:一道短墻將少年與佳人隔開,佳人笑聲牽動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煩惱。“多情卻被無情惱”,寄寓着作者自己的失意。有聲有色而又婉媚綽約。
百計思量,沒個為歡處。
白日消磨腸斷句,
世間衹有情難訴。
玉茗堂前朝後暮,
紅燭迎人,俊得江山助。
但是相思莫相負,
牡丹亭上三生路。
【注釋】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
死三年矣,復能溟溟莫中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
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
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親,待挂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仿佛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
拷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拷談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書。自非通人,恆以理相
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萬歷戊戍秋清遠道人題
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
贛水那邊紅一角,
偏師藉重黃公略。
百萬工農齊踴躍,
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
國際悲歌歌一麯,
狂飆為我從天落。
一九三零年七月
雪裏香梅,先報春來早。
紅蠟枝頭雙燕小。
金刀剪彩呈纖巧。
旋暖金爐薫蕙藻。
酒入橫波,睏不禁煩惱。
綉被五更春睡好。
羅幃不覺紗窗曉。
柳重煙深,雪絮飛來往。
雨後輕寒猶未放。
春愁酒病成惆悵。
枕畔屏山圍碧浪。
翠被華燈,夜夜空相嚮。
寂寞起來褰綉幌。
月明正在梨花上。
【注釋】 褰(qiān):撩起。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上闋寫春去愁生,全以迷離幽淡之景出之。下闋寫空室獨處,寂寞難禁。“屏山圍碧浪”,含不盡心潮;空嚮華燈、翠被,禁不住獨褰綉幌,極哀豔。最後以明月梨花收束全篇,於豔麗處忽生清淡,自是歐公本色。
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還少睡。
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裏字。
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
紅燭自憐無好計。
夜寒空替人垂淚。
【注釋】 ①春夢秋雲:白居易詩:“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秋雲無覓處。”
②替人垂淚:杜牧詩:“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賞析】 這是一首傷別的戀情之作,寫別後的凄涼情景。沒有事件的具體描述,通過一組意象反復訴說離愁的無處不在和無時不有。上闋寫醉夢醒來,感慨人生如夢如雲,醉別西樓,醒後已不記得當時的情景,即使什麽都忘了,可醒後有一點清醒的:人生聚散,像春夢,像秋雲,容易消失!下闋寫聚時的酒痕詩文,現在睹物生情,無不感到哀傷,最後兩句寫燃燒的紅燭也好像悄悄替人流淚。全詞迷茫的意態和傷感的氛圍平添了含蓄酸楚的氛圍,頗有情調。
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睡裏消魂無說處。
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
浮雁瀋魚,終了無憑據。
卻倚緩弦歌別緒。
斷腸移破秦箏柱。
【注釋】 ①尺素:書簡。素:娟,古人寫信,多書於絹,故稱書信為尺素。
②終了:縱了,即使寫成。
【賞析】 這首詞通過夢境寫纏綿戀情,表達對戀人的無盡思念。開始就以伊人在夢中遠覓徵人行蹤,表現入骨的相思。思婦已“行盡江南”,可見其决心。然而仍不能與離人相遇,醒後反更添惆悵,埋怨自己夢中“消魂”,因而“誤”了與親人的碰面機會。既已誤,仍不甘休,欲寫信寄情,然而雁在天空,魚沉水底,即使寫好信也無法寄去。衹得寄情於秦箏、歌喉,誰知還未開口,弦緊柱裂,令人心碎腸斷!如此頓挫麯折,訴盡怨婦念遠思夫的衷腸。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裏。
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釋】 (案以上二首別又見歐陽修《近體樂府》捲二)
①危樓:高樓。
②擬把:打算將。
③強(qiǎng):勉強。
④消得:值得。
【賞析】 這是首傷別念遠詞。上闋寓情於景。用“風細細”點化,獨立高樓,境界超越。“春愁”而可“望極”,並覺“黯黯生天際”,畫出伊人思念成癡的心跡。“無言”之悲憤,最凄絶而沉痛。“擬把疏狂圖一醉”,無可奈何以至瘋狂的壓抑忿懣之態可掬;“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寫盡人生憂患體驗;“衣帶漸寬”兩句將全部不幸承擔,終無悔意。最後兩句,王國維指想成就大事業、大問者必經的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遂成千古絶唱。
更漏將殘,車歷轆牽金井。
喚起兩眸清炯炯。
淚花落枕紅棉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
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
樓上闌幹橫鬥柄。
露寒人遠難相應。
【注釋】 ①轆:即轆轤,汲水器。
②清炯炯:清明發亮。
③闌幹:橫斜的樣子。
【賞析】 此詞寫破曉時分與愛人的離別。上闋以行人枕邊視角敘寫。首先寫別前環境。再寫情侶離別。情侶在黎明霜風中雙手緊握,行者看到風吹起愛人的鬢發,如影顫抖,更增無限凄迷。“去意徊徨”,寫行者復雜的矛盾心情:欲行不忍行,不忍行非得行,“別語愁難聽”寫留者的凄悲,欲語先噎。結句一筆兩人:寒露沾濕路上行人之衣裳,亦沾濕樓頭癡立人之羅衣;兩人同時聽到同樣的雞鳴。真是聲相應,心相通,扯不斷的離愁別情啊!
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
往日不堪重記省。
為花長把新春恨。
春未來時先藉問。
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
今歲花期消息定。
衹愁風雨無憑準。
【注釋】 簪彩勝一作:簪綵勝
【賞析】 纖穠宛轉,哀感頑豔,十分女性化,辛詞多樣化風格的又一表現。幾令人不敢相信是壯懷激烈的辛帥的手筆。辛詞之所以能如此變化無窮,是由於其才情不凡,也出自極廣博的學養。居上饒、鉛山時,藏書萬卷,又十分勤學,出則搜羅萬象,入則馳騁百傢,如海洋兼收並納,乃能成其大。似集中“效易安體”。
這年元旦立春,稼軒在席間賦此詠花之作,椒盤彩勝,人增韶華,春風上鬢,本應是喜氣洋洋,花團錦簇,酒暖意濃,可是詞卻反此。從上片歇拍始,把一個好端端的新春佳節糟蹋得七零八落,非胸中有大不堪處,怎會如此?
椒盤即椒酒,《荊楚歲時記》:“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以貢樽。”彩勝是剪彩為勝,宋代士大夫傢多於立春日為之。“勝”是漢代就開始流行的一種婦女首飾,用玉石、金屬或剪彩製成,有花勝、人形勝、方勝之分。“誰嚮椒盤簪彩勝”句中“彩勝”,聯繫整首詞意,當是花勝。這天元旦立春重合,故席上進椒花浸泡的酒時還簪上彩製花勝,真是鮮花着錦、烈火烹油,可是飲椒花酒賞花勝的稼軒卻無端為花擔憂傷心起來。花的過去、現在、將來,心情和處境,如清夜聽雨,點點滴滴襲上心頭。“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英國勃萊剋)
“往日不堪重記省”,花的過去一筆帶過。“為花常把新春恨”,這是現在。“春未來時先藉問,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寫盡花樣的女子盼春、懷春、盼望登上青春生命舞臺又畏懼飄零淪落,心情十分復雜麯折。當然,此非寫花和女子而已,也概括了包括自己在內的一切有識之士的人生經歷。“衹愁風雨無憑準”,花的處境和未來吉兇禍福難於逆料,也許難逃風雨飄零天涯淪落。
淳熙十五年(1188)元旦作,被劾離官閑居已五年餘。是年奏邸忽騰報辛因病挂冠,此遲到的風雨具見京城大老們的荒唐和對稼軒的忌恨。因賦《沁園春》:“卻怕青山,也妨賢路。”是年歲杪,陳亮自東陽來訪,留十日,同遊鵝湖。這二位骨交同志相互激勵,留下一組永遠輝耀詞壇的唱和,《賀新郎》:“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這大概是對“衹愁風雨無憑準”猶豫彷徨快刀斬亂麻的回答吧?
(李文鐘)
楊柳清陰,偏礙遊絲度。
天際小山桃葉步。
白頭花滿湔裙處。
竟日微吟長短句。
簾影燈昏,心寄鬍琴語。
數點雨聲風約住。
朦朧淡月雲來去。
【注釋】 ①桃葉步:即桃葉渡。江邊可係舟而上下之處曰“步”。
②湔裙:湔祓(jiān fú),洗除舊惡的一種祭祀活動。
③雨聲風約住:即風攔住雨聲,指風起而雨停。
【賞析】 此詞即景抒情。抒發晚春時的故人之思,以模糊的情調寫朦朧的戀情,使得全詞頗有朦朧之美。開頭“傷春春復暮”中含有無可奈何的傷感;“桃葉步”在“天際”,極寫故人遙遠;“湔裙處”長滿“白”,昭示離別之久。下闋以沉悶的氛圍烘托心境的灰暗。結尾風攔雨住,一輪淡水若隱若現,似乎又給了作者微茫的希望。
目送經年,脈脈無由語。
後夜鵲橋知暗度。
持杯乞與開愁緒。
君似庾郎愁幾許。
萬斛愁生,更作徵人去。
留定徵鞍君且住。
人間豈有無愁處。
滿頷髭須,生得渾如漆。
見說近來頭也白。
髭須那得長長黑。
□□□□□□□。
■子鉺來,須有千堆雪。
莫嚮細君容易說。
恐他嫌你將伊摘。
蝴蝶識人遊冶地,舊曾來處花開未?
幾夜湖山生夢寐。
評泊尋芳,衹怕春寒裏。
今歲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湔裙水。
【賞析】 李商隱作有一詩,“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迴。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纔。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想思一寸灰”(《 無題 》)。這是寫他早春時的一段戀情:時令適至驚蟄 ,簾外東風細雨,耳畔陣陣輕雷,詩人心頭的“春情 ”(豔情)隨着大好春光的即將重返而油然萌生;但是他又馬上告誡自己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今日之相思越是如花一樣爭發,那麽他日的痛苦與懺悔就越象香灰那樣積得深厚。這後兩句詩實是一種“反說 ”,從中不難見其熱戀之情的熾烈,以及與它所同時交織着的萬般痛楚。同李商隱這位唐代著名詩人《無題》詩一樣,史達祖的這首《 蝶戀花 》詞,也是寫他悄然而來的豔遇。當然,跟李詩相比,這首詞缺了一些悲劇性的色彩,而增加了一些濃濃的令人心馳神往的韻味。這首詞是首先從作者重返杭州城時的心情落筆,而逐步展開的。
“二月東風吹客袂 ”,是寫時值二月而身從客地歸來。其中“吹客袂”三字,就生動地描繪了他回轉杭城時“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的形象,也暗點了他“近鄉情更怯 ”的興奮和迷惘的心情。“蘇小門前,楊柳如腰細 ”,迎接他的,正是“蘇小門前柳萬條,毿毿金綫拂平橋”(溫庭筠《楊柳枝》)的初春景象。而在“蘇小”兩字後面,便又悄悄地潛藏着作者內心的一段“豔事”。果然,“柳如腰細”句就象白居易《楊柳枝》“ 葉含濃露如啼眼,枝嫋輕風似舞腰”所寫的那樣,“呼之欲出”地隱嵌着一個“倩影”——當然她並沒有真正出現而衹是存在於作者意念之中,因而這裏用了一個“如”字。但詞人此來,卻又實是“奔”她而來,所以他就循着舊日的路徑繼續嚮前走去,企圖早早尋覓到她的影蹤。你看,雖然時隔好久,但那多情的蝴蝶卻還認得昔日我與她一起遊玩的地方,它們正翩翩飛入柳陌深處去呢。不過,寫到此處,作者的詞筆陡然來了個大轉變,“ 舊曾來處花開未”?此句表面是說自己此行來得太早,或許當年共遊處的叢花至今未開 ,因而她尚未踐約在此相候;其實也是寫他害怕“不見伊人”的擔憂心理,不過用一問句更顯得婉約纏綿。而事實上,聯繫下文看,則他此行確實是“ 撲”了一個“空”,所以又馬上折入下闋:
“幾夜湖山生夢寐 ”。這從行文用筆上言,是一種“逆提反接 ”。它首先把時針“反撥”到以前的歲月中去:在沒有回來之前,自己的夢境中就曾多少次出現過與她一起作湖山冶遊的“ 鏡頭”!這裏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其中的“生”字。這個“生”字不光是單純的“産生”、“生成”之意,而且還包含有“創造”、“想象”之意在內。也就是說,多少個夜晚,我都在努力把這次重逢於西子湖畔的聚會 ,想象得更纏綿、更熱烈一些,因而所生的夢境也就越發美好、越發溫馨。但以上這些又僅僅是“夢寐”而已,因此下文就反接以“評泊尋芳,衹怕春寒裏 ”。眼前所遇,既然衹是花未開、人不見的春寒景象,那又何能來“評泊尋芳”(意即謂 :在萬花叢中評論哪朵花最美,在遊女如雲的人群中評論哪位倩女最美 ),又何能來重踐“花前月下”的舊約?這裏用了一個“ 衹怕”,雖屬心理估測之辭,然卻又是“ 實寫”,——同上文“花開未”的問句一樣,它就使感情的表達更顯得委婉有緻。詞情至此,就暫告一個段落,即由開頭歸來時的亢奮迫切而結之於撲空後的惆悵,由開頭蝶嬉楊柳的欣慰高興而結之於情人不見的寂寞 。前幾夜的好夢,歸來時風吹衣袂的歡快,蝴蝶領路時的盼望,所有這些就全部都被眼前的“春寒”景象所“ 衝掉”!但是且慢,就在作者衹能“死心”的當口,詞筆卻又陡轉,推出了“絶處逢生”的新境界來:在這無可奈何的現實環境中,詞人卻還有自己的“ 法寶”,——於是他那無法壓抑的熱情,立刻就展開着“ 想象”的翅膀,更加高漲地飛騰起來 :“今歲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濺裙水”,這真是妙不可言的佳句 !我們知道,清明節本是一個踏青遊春的佳日,其時杭城市民“尋芳討勝,極意縱遊,??無日不在春風鼓舞中”(《武林舊事》捲三);而上巳日又“傾都禊飲踏青”(《夢粱錄》捲二)。今年,則清明恰逢上巳 ,其遊冶禊飲之盛況更將空前。所以作者遙想,今日暫未得見的伊人,到時必將出現在“長安水邊多麗人”的行列中間(到時就必能重踐舊日的盟約 )。所以,儘管現在還是新春二月,但自己的心思早已飛到了她那令他神魂顛倒的石榴裙邊去了!拿一句成語來講,這一種想象真有點兒“匪夷所思”。它的奇特表現在下列兩方面:第一,它不直接去寫“三月三日天氣新”的西湖春景,也不直接描繪“綉羅衣裳照暮春”的麗人倩影(以上兩句為杜甫《麗人行 》詩句),而是用了一個“濺裙水”的意象把這兩者概括在一起寫,這就顯得既“經濟”,又“香豔 ”(請想象一下:一群麗人佳娘正在湖濱掬水嬉戲,濺得綉裙上水痕點點,這是一幅多麽優美豔麗的“仕女嬉水圖 ”),確是作者的一個“發明”。第二,它說自己此刻的相思情意“先到”了濺裙的水邊(也即濺上了水痕的石榴裙下 ),這就既寫出了自己感情之真摯深長,又顯得十分的纏綿和優雅。讀着這一句,人們一下子從眼前的料峭春寒中跳到了那個春光駘蕩的季節裏去,同作者一樣獲得了心理上溫暖而美好的快感。這種寫法,利用了“ 時間差”,利用了“想象力 ”,使讀者墜入了一種無限溫馨而又迷離的境界中去;從詞的結構來看,也大有“ 峰回路轉”、“餘味無窮”的妙處。所以從其“情”來講,全詞確是一往情深;從其“ 文 ”來講,又顯得相當的“瑰奇”、“警邁”(張鎡《梅溪詞序》)。
史達祖的這首《蝶戀花》與李商隱的《無題詩》相比,《蝶戀花 》構思精巧,有神來之筆,最明顯的證據是李商隱僅僅感覺到“ 春心莫共花爭發”,而史達祖卻進一步在文中說到了“春心先於花爭發”。
(竹筠清課)
屈麯回廊,靜夜閑尋訪。
玉砌雕闌新月上。
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爐溫鬥帳。
玉樹瓊枝,迤邐相偎傍。
酒力漸濃春思蕩。
鴛鴦綉被翻紅浪。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辭鏡裏朱顔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
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
平林新月人歸後。
【注釋】 ①病酒:醉酒,因酒而病。
②青蕪:青草。
【賞析】 這是一首由傷春而引發的抒情之作。所抒的是難以實指的濃重的感傷之情。第一句以反詰的語氣直接抒情,意謂儘管久已想將人生的惆悵拋到一邊去,可每逢春天,惆悵依舊。接着對“惆悵”加以具體說明:天天在花前喝醉,眼見得鏡裏朱顔變得憔悴瘦損,但也在所不辭。下闋開頭是對“春來惆悵”的申說。新草新柳本應給人以新的希望,可詞人所得到的,衹是“新愁”而已!而且“年年”如此,這就成為人生憂患了。何以會如此?則啓人思索。最後以場景作結,更具魅力。
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
香車係在誰傢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
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
撩亂春愁如柳絮,
依依夢裏無尋處。
【注釋】 ①不道:不覺。
②寒食:據《荊楚歲時記》,鼕至後一百零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其時在清明前一天(一說清明前二天)。古俗,寒食節禁火三日。
【賞析】 這是首閨怨詞。上闋寫愛人如行雲遊蕩在外,春色將盡,百草千花紛呈,在寒食踏青路上遊人成雙成對,閨中人自然深懷哀怨。“行雲”喻漂蕩在外的男子,他離傢不歸。從詞意看,“香車係在誰傢樹”隱含的是尋花問柳去了。下闋着重寫被冷落而獨守空房的思婦凄苦的表情。這首詞以傢常話和白描手法寫女子失戀的悲哀,深隱而沉痛。
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
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注釋】 ①蝶戀花:唐教坊麯,本名《鵲踏枝》,又名《桃源行》、《望長安》、《鳳棲梧》、《轉調蝶戀花》等。
②偎:依靠。
③黃金縷:喻柳條。
④鈿箏:飾以蠃鈿之箏。
⑤一霎(shà):極短的時間。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作。上闋寫惜春之情。開頭三句以閑淡之筆寫春景:碧樹倚靠六麯闌幹,正是當時與伊人流連處,輕風細展絲絲柳條,牽動念舊情緒。忽聽傳來彈箏的音樂,更讓人陷入迷茫的狀態;雙燕穿簾離去,倍感此身之孤獨。上闋景語皆情語。下闋寫送春之意。前三句仍是景語。四五句寫人:濃睡中,被黃鶯雜亂的啼叫驚醒,討厭它破壞了我的好夢。醒後好夢可再也找不到了!全詞渾成而隱約地表達出題旨,情入景中,音在弦外,篇終揭題。
煙靄春城寒惻惻。鬭草湔裠、偏又芳菲節。柳陌人歸天未夕,羅屏剛上桃花月。
夢境昨宵誰記說?紅索鞦韆、燕子曾相識。一笑翠螺雙掃葉,眼波消得三生渴。
門巷流鶯藏碧樹。草色裠腰、舊是經行處。修禊亭臺天尺五,水邊何事聞簫鼓?
有分扁舟湖海住。小扇楊花、奈換年時緒。袖底遺鈿杉上雨,酒醒明日春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