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古风
鸟鸣涧
鸟鸣涧
鸟鸣涧
  人间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The genial wind from the south
  Blows on the heart of that jujube tree,
  Till that heart looks tender and beautiful.
  What toil and pain did our mother endure!
  
  The genial wind from the south
  Blows on the branches of that jujube tree,
  Our mother is wise and good;
  But among us there is none good.
  
  There is the cool spring
  Below [the city of] Jun.
  We are seven sons,
  And our mother is full of pain and suffering.
  
  The beautiful yellow birds
  Give forth their pleasant notes.
  We are seven sons,
  And cannot compose our mother's heart.
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 Cai Wenji
  【第一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
  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
  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
  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
  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
  遭恶辱兮当告谁。
  笳一会兮琴一拍,
  心溃死兮无人知。
  
  【第二拍】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
  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
  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虫蛇,
  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悬兮弦欲绝,
  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第三拍】
  越汉国兮入胡城,
  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氈裘为裳兮骨肉震惊,
  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鞞鼓喧兮从夜达明,
  风浩浩兮暗塞昏营。
  伤今感昔兮三拍成,
  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第四拍】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
  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
  唯我薄命兮没戎虏。
  俗殊心异兮身难处,
  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
  寻思涉历兮何〈喜〉阻,
  四拍成兮益凄楚。
  
  【第五拍】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
  雁北归兮为得汉音。
  雁飞高兮邈难寻,
  空肠断兮思愔愔。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
  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第六拍】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
  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闻陇水兮声呜咽,
  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
  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第七拍】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
  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
  原野萧条兮烽戎万里,
  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
  牛羊满地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
  七拍流恨兮恶居於此。
  
  【第八拍】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制兹八拍兮拟排忧,
  何知曲成兮转悲愁。
  
  【第九拍】
  天无涯兮地无边,
  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
  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怨兮欲问天,
  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
  九拍怀情兮谁为传。
  
  【第十拍】
  城头烽火不曾灭,
  疆场征战何时歇。
  杀气朝朝冲塞门,
  胡风夜夜吹边月。
  故乡隔兮音尘绝,
  哭无声兮气将咽。
  一生辛苦兮缘别离,
  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第十一拍】
  我非贪生而恶死,
  不能捐身兮心有以。
  生仍冀得兮归桑梓,
  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日居月诸兮在戎垒,
  胡人宠我兮有二子。
  鞠之育之兮不羞耻,
  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
  十有一拍兮因兹起,
  哀响兮彻心髓。
  
  【第十二拍】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
  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羌胡踏舞兮共讴歌,
  两国交欢兮罢兵戈。
  忽逢汉使兮称近诏,
  遣千金兮赎妾身。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
  嗟别二子兮会无因。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
  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第十三拍】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
  抚抱胡兒兮泣下沾衣。
  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
  胡兒号兮谁得知。
  与我生死兮逢此时,
  愁为子兮日无光辉。
  焉得羽翼兮将汝归,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
  魂消影绝兮恩爱遗,
  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
  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第十四拍】
  身归国兮兒莫知随,
  心悬悬兮长如饥。
  四时万物兮有盛衰,
  唯有愁苦兮不暂移。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
  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
  觉得痛吾心兮无休歇时。
  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
  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第十五拍】
  十五拍兮节调促,
  气填胸兮谁识曲。
  处穹庐兮偶殊俗,
  愿归来兮天从欲。
  再还汉国兮欢心,
  心有忆兮愁转深。
  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
  子母分离兮意难任。
  同天隔越兮如商参,
  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第十六拍】
  十六拍兮思茫茫,
  我与兒兮各一方。
  日东月西兮徒相望,
  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对萱草兮徒想忧忘,
  弹鸣琴兮情何伤。
  今别子兮归故乡,
  旧怨平兮新怨长。
  泣血仰头兮诉苍苍,
  生我兮独罹此殃。
  
  【第十七拍】
  十七拍兮心鼻酸,
  关山阻修兮行路难。
  去时怀土兮枯枯叶干,
  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
  风霜凛凛兮春夏寒,
  人马饥虺兮骨肉单。
  岂知重得兮入长安,
  欢息欲绝兮泪阑干。
  
  【第十八拍】
  胡笳本自出胡中,
  绿琴翻出音律同。
  十八拍兮曲虽终,
  响有馀兮思未穷。
  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
  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
  胡与汉兮异域殊风。
  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
  六合离兮受之应不容。
悲愤诗 (2)
蔡文姬 Cai Wenji
  嗟薄祜兮遭世患。
  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
  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
  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冖=宀}当寝兮不能安。
  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
  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茍活兮无形颜。
  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
  沙漠壅兮尘{冥冖=宀}{冥冖=宀}。
  有草木兮春不荣。
  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
  岁聿暮兮时迈征。
  夜悠长兮禁门扃。
  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
  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
  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
  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
  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
  含哀咽兮涕沾颈。
  家既迎兮当归宁。
  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
  我掩耳兮不忍听。
  追持我兮走茕茕。
  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
  心怛绝兮死复生。
伤农夫之困也。
杜陵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注释】 【秀】开花
【申破】呈报事情真相
【求考课】力求完成税征作考绩
【何必】不一定
【弊】劳瘁
【白麻纸】公文分黄白,任命、赦免等要令书白麻纸,黄者普通诏令。
【蠲】免除

【赏析】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这时白居易新任左拾遗,上疏陈述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唐宪宗总算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罪己诏;但实际上不过是搞了个笼络人心的骗局。为此,白居易写了《轻肥》和这首《杜陵叟》。

  这首诗在禾穗青乾,麦苗黄死,赤地千里的背景上展现出两个颇有戏剧性的场面:一个是,贪官污吏如狼似虎,逼迫灾民们“典桑卖地纳官租”;接着的一个是,在“十家租税九家毕”之后,里胥才慢腾腾地来到乡村,宣布“免税”的“德音”,让灾民们感谢皇帝的恩德。

  诗人说他的这首诗是“伤农夫之困”的。“杜陵叟”这个典型所概括的,当然不仅是杜陵一地的“农夫之困”,而是所有农民的共同遭遇。由于诗人对“农夫之困”感同身受,所以当写到“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激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不顾农民死活的“长吏”:“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作为唐王朝的官员,敢于如此激烈地为人民鸣不平,不能不使我们佩服他的勇气。而他塑造的这个“我”的形象,以高度概括地反映了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反抗精神而闪耀着永不熄灭的艺术火花,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正面写“长吏”只用了两句诗,但由于先用灾情的严重作铺垫,后用“我”的控诉作补充,中间又揭露了封建社会最本质的东西,所以着墨不多而形象凸现,且有高度的典型性。“明知”农民遭灾,却硬是“不申破”,甚至美化现实以博取皇帝的欢心,这个长吏不是很有典型性吗?“明知”夏秋两熟,颗粒未收,农民已在死亡线上挣扎,却硬是“急敛暴征求考课”,这不是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最本质的东西吗?

  从表面上看,诗人鞭挞了长吏和里胥,却歌颂了皇帝。然而细绎全诗,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长吏的揭露,集中到“求考课”;对于里胥的刻画,着重于“方到门”:显然是有言外之意的。考课者,考核官吏的政绩也。既然长吏们“急敛暴征”是为了追求在考课中名列前茅,得以升官,那么,考课的目的是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里胥”有多大的权力,竟敢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之后“方到门”来宣布“免税”的“德音”,难道会没有人支持吗?事情很清楚:“帝心恻隐”是假,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是真,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所在。诗人能怀着“伤农夫之困”的深厚感情,通过笔下的艺术形象予以揭露,是难能可贵的。

  事实上,当灾荒严重的时候,由皇帝下诏免除租税,由地方官加紧勒索,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任务”,乃是历代统治者惯演的双簧戏。苏轼在《应诏言四事状》里指出“四方皆有‘黄纸放而白纸催’之语”(在唐代,皇帝的诏书分两类:重要的用白麻纸写,叫“白麻”;一般的用黄麻纸写,叫“黄麻”。在宋代,皇帝的诏书用黄纸写,地方官的公文用白纸写),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此后,范成大在《后催租行》里所写的“黄纸放尽白纸催,卖衣得钱都纳却”,朱继芳在《农桑》里所写的“淡黄竹纸说蠲逋,白纸仍科不嫁租”,就都是这种双簧戏。而白居易,则是最早、最有力地揭穿了这种双簧戏的现实主义诗人。

  (霍松林)

忧蚕桑之费也。  红线毯,择蚕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注释】 【缲丝】将蚕茧抽为丝缕
【练】煮缣使熟,又有选择意
【红蓝】花名,箭镞锯齿形蓝色叶,夏开红黄花,可制胭脂和红色颜料。
【披香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曾歌舞

念女工之劳也。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赦,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蹋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注释】 【文章】花纹
【广裁】幅阔足以连袖裁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篇中的第三十一篇。主题是“念女工之劳”。作者从缭绫的生产过程、工艺特点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社会关系中提炼出这一主题,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独创性。

  缭绫是一种精美的丝织品,用它做成“昭阳舞人”的“舞衣”,价值“千金”。本篇的描写,都着眼于这种丝织品的出奇的精美,而写出了它的出奇的精美,则出奇的费工也就不言而喻了。

  “缭绫缭绫何所似?”──诗人以突如其来的一问开头,让读者迫切地期待下文的回答。回答用了“比”的手法,又不是简单的“比”,而是先说“不似……”,后说“应似……”,文意层层逼进,文势跌宕生姿。罗、绡、纨、绮,这四种丝织品都相当精美;而“不似罗绡与纨绮”一句,却将这一切全部抹倒,表明缭绫之精美,非其他丝织品所能比拟。那么,什么才配与它相比呢?诗人找到了一种天然的东西:“瀑布”。用“瀑布”与丝织品相比,唐人诗中并不罕见,徐凝写庐山瀑布的“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就是一例。但白居易在这里说“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仍显得新颖贴切。新颖之处在于照“瀑布”以“明月”;贴切之处在于既以“四十五尺”兼写瀑布的下垂与一匹缭绫的长度,又以“天台山”点明缭绫的产地,与下文的“越溪”相照应。缭绫是越地的名产,天台是越地的名山,而“瀑布悬流,千丈飞泻”(《太平寰宇记·天台县》),又是天台山的奇景。诗人把越地的名产与越地的名山奇景联系起来,说一匹四十五尺的缭绫高悬,就象天台山上的瀑布在明月下飞泻,不仅写出了形状、色彩,而且表现出闪闪寒光,耀人眼目。缭绫如此,已经是巧夺天工了;但还不止如此。瀑布是没有“文章”(图案花纹)的,而缭绫呢,却“中有文章又奇绝”,这又非瀑布所能比拟。写那“文章”的“奇绝”,又连用两“比”:“地铺白烟花簇雪”。“地”是底子,“花”是花纹。在不太高明的诗人笔下,只能写出缭绫白底白花罢了,而白居易一用“铺烟”、“簇雪”作比,就不仅写出了底、花俱白,而且连它们那轻柔的质感、半透明的光感和闪烁不定、令人望而生寒的色调都表现得活灵活现。

  诗人用六句诗、一系列比喻写出了缭绫的精美奇绝,就立刻掉转笔锋,先问后答,点明缭绫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又从这两方面进一步描写缭绫的精美奇绝,突出双方悬殊的差距,新意层出,波澜叠起,如入山阴道上,令人目不暇给。

  “织者何人衣者谁”?连发两问,“越溪寒女汉宫姬”,连作两答。生产者与消费者以及她们之间的对立,均已历历在目。“越溪女”既然那么“寒”,为什么不给自己织布御“寒”呢?就因为要给“汉宫姬”织造缭绫,不暇自顾。“中使宣口敕”,说明皇帝的命令不可抗拒,“天上取样”,说明技术要求非常高,因而也就非常费工。“织为云外秋雁行”,是对上文“花簇雪”的补充描写。“染作江南春水色”,则是说织好了还得染,而“染”的难度也非常大,因而也相当费工。织好染就,“异彩奇文相隐映,转则看花花不定”,其工艺水平竟达到如此惊人的程度,那么,它耗费了“寒女”多少劳力和心血,也就不难想见了。

  精美的缭绫要织女付出多么高昂的代价:“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然而,“昭阳舞女”却把缭绫制成的价值千金的舞衣看得一文不值:“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这种对比,揭露了一个事实:皇帝派中使,传口敕,发图样,逼使“越溪寒女”织造精美绝伦的缭绫,就是为了给他宠爱的“昭阳舞人”做舞衣!就这样,诗人以缭绫为题材,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类锐的矛盾,讽刺的笔锋,直触及君临天下、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意义,都值得重视。

  这首诗也从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唐代丝织品所达到的惊人水平。“异采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缭绫,就呈现出不同的异彩奇文。这并非夸张。《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记载:安乐公主“有织成裙,值钱一亿。花绘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就可与此相参证。

  (霍松林)

苦宫市也。
卖炭翁
卖炭翁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话文】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昨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雪。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京师集市。
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这时他才到达市场南门外,在泥泞中歇下脚来。
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是皇宫里派出来的采办,穿黄绸衣裳的是头儿,着白绸衫的是随从。
他们走到卖炭翁前,手持文书凭证,装模做样,自称是奉旨办货。说着,就让车子掉转方向,吆喝着牛,往北边皇宫方向赶去。
那一车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就这样眼睁睁地被宫使拉走。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白绫,把它搭在牛角上边,说是用来充抵炭钱。

【注释】 1、辙:(zhé)
2、敕:(shì)
3、系: (xì)
【宫市】帝派太监出宫劫民财的方式,韩愈曰“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赏析】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
这篇诗没有象《新乐府》中的有些篇那样“卒章显其志”,而是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这首诗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并不是偶然的。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其详情见韩愈《顺宗实录》卷二、《旧唐书》卷一四○《张建封传》及《通鉴》卷二三五),其受害者当然不止一个卖炭翁。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而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

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

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难道还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吗?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喝着困牛走回终南山的时候,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又是多么可怜的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这篇诗没有象《新乐府》中的有些篇那样“卒章显其志”,而是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这首诗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并不是偶然的
(霍松林《欧阳易幽·白居易》)

恶幸人也。
盐商妇
  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
  南北东西不失家,风水为乡船作宅。
  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
  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
  前呼苍头后叱婢,问尔因何得如此?
  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如。
  何况江头鱼米贱,红脍黄橙香稻饭;
  饱食浓妆倚舵楼,两朵红腮花欲绽。
  盐商妇,有幸嫁盐商;
  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
  好衣美食有来处,亦须惭愧桑弘羊。
  桑弘羊,死已久,不独汉时今亦有。

【注释】 【幸人】游惰者
【绿鬟】年少发黑有光彩似浓绿。去、来皆助词
【苍头】奴隶
【舵楼】大楼船尾安舵处有楼曰
【桑弘羊】汉武帝时洛阳商人之子。他采取国家直接掌握物资和市价,废除富商从中剥削,不加重人民负担,国家收入却增多。

  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世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
  知予天与好事,忽写一十五竿,惠然见投。
  予厚其意,高其艺,无以答贶,作歌以报之,凡一百八十六字云。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嬴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野塘水边倚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是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注释】 【婵娟】美好
【筠粉】新竹皮上的一层白色粉状物
【省】记得
【远思】高远情趣
【少人别】很少人能识别领会

放歌
    天地太无情,日月何无光?浮云西北来,随风作低昂。
    我生胡不辰,丁斯老大邦。仰面出门去,泪下何淋浪!
    听我前致辞,血气同感伤。
  
    上言专制酷,罗网重重强,人权既蹂躏,《天演》终沦亡。
    众生尚酣睡,民气苦不扬。豺狼方当道,燕雀犹处堂。
    天骄闯然入,踞我卧榻旁。瓜分与豆剖,横议声洋洋。
    世界大风潮,鬼泣神亦瞠。盘涡日以急,欲渡河无梁。
    沉沉四百州,尸冢遥相望。他人殖民地,何处为故乡?
  
    下言女贼盛,兰惠黯不芳。女权痛零落,女界遭厄殃。
    邪说起何人?扶抑分阴阳。无才便是德,忍令群雌盲。
    服从供玩好,谬种流无疆。明明平等权,剥削无尽藏。
    会稽首刻石,罪魁仇秦皇。变本复加厉,蠢尔南朝唐。
    刖刑施无辜,岸狱盈闺房。同胞二百兆,心死热血凉。
    钗愁与鬟病,漫漫长夜长。我思欧人种,贤哲用斗量。
    私心窃景仰,二圣难颉颃。卢梭第一人,铜像巍天阊。
    《民约》创鸿著,大义君民昌。胚胎革命军,一扫秕与糠。
    百年来欧陆,幸福日恢张。继者斯宾塞,女界赖一匡。
    平权富想象,公理方翔翔。谬种辟前人,妄诩解剖详。
    智慧用益出,大哉言煌煌。独笑支那士,论理魔为障。
    乡愿倡衛言,毒人纲与常。横流今泛滥,洪祸谁能当?
    安得有豪杰,重使此理彰!仰天苦无言,长歌一引吭。
孤愤
  孤愤真防决地维2,忍抬醒眼看群尸3?
  美新已见扬雄颂4,劝进还传阮籍词5。
  岂有沐猴能作帝6?居然腐鼠亦乘时7。
  宵来忽作亡秦梦,北伐声中起誓师9。

【注释】 1.“孤愤”是韩非子的篇名,本指正直有才能的人不见容于世的愤慨。这首诗写的是为袁世凯称帝而愤,作于民国四年(1915)。
2.“真防决地维”,用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淮南子天文训)故事,形容愤恨的深刻。“决”,断绝。
3.“群尸”,指斥趋奉袁世凯的人,言其无灵魂。
4.“美新”句:王莽称帝,国号新。扬雄上剧秦美新,颂莽功德。这里指杨度等组织筹安会,准备向袁劝进。
5.“劝进”句:魏帝封司马昭为晋公,进相国,加九锡,昭伪辞不受,阮籍为众公卿作笺劝进。这里指梁士诒等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要求变更国体,拥袁称帝。
6.“岂有”句:断言袁世凯必失败。“沐猴”,弥猴。史记项羽本纪有人言“楚人淋猴而冠耳”。
7.“居然”句:为小人乘机作祟而痛心。
8.“亡秦”,指推翻袁世凯。
9.“北伐”句:梦中起兵参加讨袁战役。袁世凯称帝不久,蔡锷、唐继尧等起义云南,出兵北伐。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
  心之忧矣,惮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岁聿云莫,采萧获菽。
  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O bright and high Heaven,
  Who enlightenest and rulest this lower world!
  I marched on this expedition to the west,
  As far as this wilderness of Qiu.
  From the first day of the second month,
  I have passed through the cold and the heat.
  My heart is sad;
  The poison [of my lot] is too bitter.
  I think of those [at court] in their offices,
  And my tears flow down like rain.
  Do I not wish to return?
  But I fear the net for crime.
  
  Formerly, when I set out,
  The sun and moon had renewed the year.
  When shall I return?
  The year is now late.
  I think how I am alone,
  While the affairs devolving on me are very many.
  My heart is sad;
  And I am toiled without any leisure.
  I think of those [at court] in their offices,
  Looking back to them with fond regard.
  Do I not wish to return?
  But I am afraid of reproof and anger.
  
  Formerly, when I set out,
  The sun and moon were giving a mild warmth.
  When shall I return?
  The affairs of government are become more urgent.
  It is late in the year,
  And we are gathering the southernwood, and reaping the beans.
  My heart is sad;
  I give myself nothing but distress.
  When I think of those [at court] in their offices,
  I rise and pass the night outside.
  Do I not wish to return?
  But I am afraid of the vicissitudes of things.
  
  Ah! ye gentlemen!
  Do not reckon on your rest being permanent.
  Quietly fulfil the duties of your offices,
  Associating with the correct and upright.
  So shall the Spirits hearken to you,
  And give you good.
  
  Ah! ye gentlemen!
  Do not reckon on your repose being permanent.
  Quietly fulfil the duties of your offices,
  Loving the correct and upright.
  So shall the Spirits hearken to you,
  And give you large measures of bright happiness.
  无穷基有无穷问,第一人为第一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白话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兔子不跑动时,雄兔的脚喜欢乱骚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赏析】 乐府《鼓角横吹曲》名。北朝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最初录于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长300余字。它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一篇优秀叙事诗。写的是女英雄木兰乔扮男装替父从军,最后光荣还乡的故事。在艺术上突破了汉代杂言体民歌的狭小篇幅,形成了自己的长篇巨制体式,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起了示范性的推动作用。布局严谨,繁简得当,描写生动,语言丰富,浪漫主义色彩浓厚,对后世文学有较大影响。

  长笛声奏苦。
首页>> 文学论坛>>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