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謁金門
  風乍起,
  吹皺一池春水。
  閑引鴛鴦香徑裏,
  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幹獨倚,
  碧玉搔頭斜墜。
  終日望君君不至,
  舉頭聞鵲喜。
  花似匝,
  雨點翠娥愁壓。
  人又不來春且恰,
  誰留春一霎。
  
  消盡水瀋金鴨,
  寫盡杏箋紅蠟。
  可奈薄情如此黠,
  寄書渾不答。
  花過雨。
  又是一番紅素。
  燕子歸來愁不語。
  舊巢無覓處。
  
  誰在玉關勞苦。
  誰在玉樓歌舞。
  若使鬍塵吹得去。
  東風侯萬戶。

【賞析】 在詩詞中常將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聯繫起來。不過由於時間與氣候的變化,有的風雨是送春歸,有的風雨則是催春來。而李好古的這首詞說:“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大概是屬於催春來。“燕子歸來愁不語”一句,承上啓下,春來燕歸,春色依舊,而歸來的燕子為什麽卻悶悶無語呢?自然引出下文——“舊巢無覓處”。 “舊巢無覓處”的原因,作者沒有直說,猶露猶藏發人深思。這首詞有的本子調名下有題——《懷故居》,因而有人說,燕子舊巢,比喻自己故居,春來到來了,人無歸處,表現了一種無處可歸的飄泊之感。其中還寓有傢國之感,所以把它理解為那個特定社會現象的典型概括,則更為合適。上片結句,就字面看補足了上文,完成了對“燕子”的描寫,就其喻意而言,則引嚮社會現實,這就為下片預作好了鋪奠。
國傢山河支離破碎,百姓流離失所,在這樣艱難的時局裏,“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這句話深刻尖銳,咄咄逼人,“玉關(玉門關,這裏泛指邊塞)勞苦”者,指的是那些守邊的士卒。而在玉樓上取樂的,卻是那班不思抗敵、不恤士卒的將領,除此之外,當然還有一大批“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於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裏的顯官達貴。一苦一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使讀者從對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藝術力量!下文詞人沒有順着這個調子再把弦兒綳緊,也沒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別開生面,用假設和推想,從容作結:“若使鬍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東風“吹去”鬍塵“,已是一奇;再進一步,還要封”東風“為萬戶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則於不經意之中,用這種豐趣活潑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筆成趣。同時,它又在詼諧之中包含着某種莊重,其中隱含了一個重大的嚴肅的社會政治問題,即朝中無人抗金,而百姓則渴望統一。在天真之處展現真情,風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東風”,“舊巢無覓”,纔有“東風”吹去“鬍塵”盼想,前後照應,此外,詞人兼用明快、嚴肅、含蓄、幽默的多種手法,渾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獨特之處。

  休衹坐。
  也去看花則個。
  明日滿庭紅欲墜。
  花還愁似我。
  
  索性癡收眠一和。
  憑個夢兒好做。
  杜宇不知春已過。
  枝頭聲越大。
題大千作團扇仕女

風漸暖,只覺起來能倦。飛絮落花春不管,瑤階濃綠換。

小扇羅紈羞展,雙鳳檀槽爭按。誰說佳期天樣遠,量愁天更短。

首頁>> 文學>>謁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