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木蘭花令(木蘭花、玉樓春、步蟾宮)
木蘭花令
柳永 Liu Yong
  有個人人真攀羨。
  問著洋洋回卻面。
  你若無意嚮他人,為甚夢中頻相見。
  
  不如聞早還卻願。
  免使牽人虛魂亂。
  風流腸肚不堅牢,祗恐被伊牽引斷。
  東風又作無情計。
  豔粉嬌紅吹滿地。
  碧樓簾影不遮愁,還似去年今日意。
  
  誰知錯管春殘事。
  到處登臨曾費淚。
  此時金盞直須深,看盡落花能幾醉。

【注釋】 ①豔粉嬌紅:指落花。
②直須:就要。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惜花遺恨之作。上闋寫東風無情,踐踏粉紅,開頭二句立意新穎,用擬人手法將東風吹落百花說成是有意布設的“無情計”,巧妙地表達出對無情東風的怨恨。“簾影”本“不遮愁”,此處這麽說,強調愁的無處不在;“還似去年今日”從時間着筆,兩句表達春愁的深度和廣度。“誰知”句讓開一步,“到處”句進逼一層,明寫後悔傷“春殘”而“費淚”是“錯管”閑事,實際強調“費淚”的無可奈何及對“春殘”的無法抗拒。最後句寫以藉酒澆愁作解脫。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絶來無續處。
  當時相侯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
  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點黏地絮。

【注釋】 岫:山。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在和他的情人分別之後,重遊舊地,悵觸前情而寫下的。它用一個人所習知的仙凡戀愛故事即劉晨、阮肇遇仙女的典故起頭。據《幽明錄》載,東漢時,劉、阮二人入天台山採藥,曾因饑渴,登山食桃,就溪飲水,於溪邊遇到兩位仙女,相愛成婚。半年以後,二人思傢求歸。及到出山,纔知道已經過去三百多年了。這種由於輕易和情人分別而産生的追悔之情,在古典詩歌中,是常用天台故事來作比擬的。如元稹《劉阮妻》雲:“芙蓉脂肉緑雲鬟,罨畫樓臺青黛山。千樹桃花萬年藥,不知何事憶人間?”就是“桃溪”一句最好的註釋。溫庭筠《達摩支麯》“拗蓮作寸絲難絶”,是“秋藕”一句所本,不過反用其意。第一句敘述委婉,是就當時的主觀感情說,這是因;第二句言辭决絶,是就今日的客觀事實說,這是果。一用輕筆,一用重筆。兩兩相形,就將無可輓回的事態和不能自己的情懷和盤托了出來。

三、四兩句,由今追昔。“當時”,應首句;“今日”,應次句。當時在赤闌橋邊,因為等候情人而更覺其風光旖旎;今日到黃葉路上,因為獨尋舊夢而愈感其景色蕭條。赤闌、黃葉,不但着色濃烈,而且“赤闌橋”正好襯托出青春的歡樂,“黃葉路”也正好表現出晚秋的凄清。這不衹是為了點明景物因時令而有異,更重要的是為了象徵人心因合離而不同。在景物的色調上固然是強烈的對照,在詞人的情調上看同樣是強烈的對照。今日的黃葉路邊,也就是當時的赤闌橋畔,地同事異,物是人非。將這兩句和上兩句聯繫起來看,則相侯赤闌橋”的歡愉,正證明了“不作從容住”的錯誤;“獨尋黃葉路”的離恨,也反映了“絶來無續處”的悲哀。這就顯示出其事雖已决絶,其情仍舊纏綿。文風亦極沉鬱之致。

換頭兩句,直承“今日”句來。明明知道此事已如瓶落井,一去不回,但還是在這裏閑尋舊跡,這就清晰地勾畫出了一個我國古典文學中所謂“志誠種子”的形象。在黃葉路上徘徊之餘,舉頭四望,所見到的衹是煙霧中群山成列,雁背上斜陽欲暮而已。這兩句寫得開闊遼遠,而其用意,則在於藉這種境界來展示人物內心的空虛寂寞之感。如果單純地將其當作寫景佳句,以為衹是謝朓《郡內高齋閑坐答呂法曹》“窗中列遠岫”,以及溫庭筠《春日野行》“鴉背夕陽多”兩句的襲用和發展,就不免“買櫝還珠”。如果更進一步加以探索,還可以發現,上句寫煙中列岫,冷碧無情,正所以暗示關山迢遞;下句寫雁背夕陽,微紅將墜,正所以暗示音信渺茫。與頭兩句聯繫起來,又嚮我們指陳了桃溪一別,永隔人天,秋藕絶來,更無音信這樣一個嚴酷的事實,而“獨尋黃葉路”的心情,也就更加可以理解了。列岫青多,夕陽紅滿,色彩絢麗,又與上面的“赤闌橋”、“黃葉路”互相輝映,顯示了詞人因情敷彩的本領。

結尾兩句,以兩個譬喻來比擬當前情事。過去的情人,早像被風吹入江心的雲彩,一去無蹤;而自己的心情,始終耿耿,卻如雨後粘在泥中的柳絮,無法解脫。兩句字面對得極其工整,但用意卻相銜接。這一結,詞鋒執拗,情感癡頑,為主題增加了千斤重量。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美成詞有似拙實巧者,如《玉樓春》結句……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呆作兩譬,別饒姿態,卻不病其板,不病其纖。”這一評語是中肯的。正因其對仗工巧而意思連貫,排偶中見動蕩,所以使人不感到板滯;同時,又不是單純地追求工巧,而是藉以表達了非常沉摯深厚的感情,所以又使人不覺得纖弱。

這一詞調的組織形式是七言八句,上、下片各四句,原來的格局就傾嚮於整齊。作者在這裏,沒有像其他詞人或自己另外填這一調子時所常常采取的辦法,平均使用散句和對句,以期方便地形成整齊與變化之間的和諧,卻故意全部使用了對句,從而創造了一種與內容相適應的凝重風格。然而由於排偶之中,仍具動蕩的筆墨,所以凝重之外,也兼備流麗的風姿。這是我們讀這首詞時,特別值得加以思索之處。(瀋祖棻)

【賞析2】

  這是一首寫仙凡戀愛的詞作。開頭點出桃溪,引用劉、阮遇仙之典故自憐緣淺。輕寫一筆,委婉動人,“秋藕”句重頓一筆。而“桃溪”、“秋藕”一暗一明,分點春秋,暗寓昔今不同。“當時”、“今日”,對比強烈情深意切。而“赤欄橋”、“黃葉路”又是一暗一明,分點春秋。“人如”、“情似”的結尾句,工整合情。全詞句句含情,字字含情,前後照應,纍纍如貫珠。

玉樓春·紅梅
李清照 Li Qingzhao
玉楼春·红梅
  紅酥肯放瓊苞碎。
  探著南枝開遍未?
  不知醖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悶損闌幹愁不倚。
  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注釋】 不知醖藉幾多香:一作不知醖藉幾多時
要來小酌便來休:一作要來小看便來休

【賞析】 首句點明梅的色澤:紅潤如酥,晶瑩似玉。“肯放”是“豈肯放”的省說。詰問語氣,加強了紅梅珍重遲開的神韻。蘇軾《紅梅》詩也有“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的句子,或為此詩所本。“南枝”,用李嶠梅詩“大庾天寒少,南枝獨早芳”典。大庾在江西、廣東交界處,為五嶺之一。張方註云:“大庾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此言早梅如“南枝”或已遍開,而紅梅猶含苞脈脈,似有所待,令人魄走魂馳,想見其馨香遠播,懸知其芳意無窮。

  古典詩詞以含蓄為美。含苞待放之花,富於“欲語還休”的韻緻,可以造成生成性的境界,加強鑒賞者的參與意識,用想象來補充、來創造花開時的美。

  下片寫對紅梅之人。“道人”,學道之人,詞人自指。雖言學道,但面對紅梅的含情未吐,未必不作“無限”之思。而春窗寂寞,對比之下,更使人難以為懷。故曰“憔悴”,曰“悶損”。詞末忽作曠達語。“休”,此當作“罷”字解。意謂要來對花小飲便快來罷!造化弄人,良辰難再,美景無多!自然氣候的轉換亦如人世的風雲突變,未可逆料。此時紅梅方興未艾,未必明朝不狂風折樹,冷雨欺花,到那時,花落香消,豈不徒然令人心碎!

  李清照詞的憂患意識,常常通過風雨摧花表現出來。她早期詞《如夢令》,即有“雨疏風驟”致使“緑肥紅瘦”的憂思。又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多麗·詠白菊》);“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滿庭芳·殘梅》)。她晚年詞的代表作《永遇樂》,在“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盎然春意中,想到的也仍是“次第豈無風雨”。國破傢亡,倉皇反復,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她的心上投下了濃重的陰影。這使得她無論對殘梅還是未放之梅,總是憂心忡忡,唯恐美好的事物消逝得太快,太快!(侯孝瓊)

玉樓春·京市舞女
吳文英 Wu Wenying
  茸茸狸帽遮梅額,
  金蟬羅翦鬍衫窄。
  乘肩爭看小腰身,倦態強隨閑鼓笛。
  
  問稱傢住城東陌,
  欲買千金應不惜。
  歸來睏頓殆春眠,猶夢婆娑斜趁拍。

【賞析】 這是寫京城的年幼舞女。作者在詞中通過對都市舞女的描寫,為我們展示了南宋時期的民俗生活畫捲,同時 ,也包融了詞人對任人擺布的舞女的憐惜之情。京市 ,即指南宋都城臨安 。周密《武林舊事》捲二“元夕 ”條:“都城自舊歲鼕孟駕回,則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綰者數十隊,以供貴邸豪傢幕次之玩。而天街茶肆,漸已羅列燈毬等求售,謂之燈市。自此以後 ,每夕皆然 。三橋等處,客邸最盛,舞者往來最多。每夕樓燈初上,則簫鼓已紛然自獻於下。酒邊一笑,所費殊不多,往往至四鼓乃還。”這些幼女舞隊,每逢佳節,便穿街過市,到天街茶肆,簫鼓齊鳴,為當街演出。
這詞上片寫舞女列隊過街的情形 。“茸茸狸帽遮梅額 ,金蟬羅翦鬍衫窄 ”,這是寫舞女的裝束打扮。先寫頭面 。頭戴的細毛茸茸的狸皮帽子 ,遮掩了妝飾着梅花的額角。把梅花瓣的紋樣畫在額上就是梅花妝 。狸帽沒有全掩額角 ,因此美麗的梅妝仍隱約可見。接着是寫舞女身上的裝束。她們穿着金色的薄如蟬翼的羅衫,窄小合身。再接着是寫到這些幼女騎在大人肩上,細腰女嬝娜,但由於疲勞顯出倦態;又不得不和着鼓笛的節拍勉強做態。
下片寫幼女的舞技 ,但不從正面而由側面寫出:一是少年觀衆爭相問詢舞女們傢住何處,得知她們住在城東的街巷裏。二是那些幼女的舞技實在精妙,所以詞人睏倦歸來,在夢中還仿佛見到他們婆娑起舞呢。柳永有四首《木蘭花》都是寫藝妓們的歌舞的。其中第三首去:蟲娘舉措皆溫潤,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通過玉纖遲 ,畫鼓聲催蓮步緊。貪為顧盼誇風韻,往往麯終情未盡。坐中年少暗消魂,爭問青鸞傢遠近。這首柳詞是直接鋪敘,可說是吳文英《玉樓春》的藍本。不過柳詞寫得明顯,吳詞則委婉道出。柳詞中正面寫蟲娘舞技的語句較多,如說她舉止溫雅,動作準確 ,手足的一舉一動和着檀板 、畫鼓的節奏快慢 ;她跳舞時顧盼生姿 ,風韻四溢,到了歌麯終結時好象還意鋒未盡。這詞共八句,卻用六句正面寫舞蹈。末了兩句是少年觀衆由於對蟲娘色藝的欣賞而爭問她傢的住處,是側面襯托的筆法。吳詞和柳詞比較之下,寫法之不同清晰可辨。
吳詞正面寫幼女舞蹈的句子不多,衹有“倦態強隨閑鼓笛 ”一句 ,這衹是她們乘肩時的姿態,衹屬“廣告”性質,還談不上正式的表演。過片“問稱傢住城東陌 ,欲買千斤應不惜”,是寫觀衆的反應,藉以烘托她們舞技的精妙 。而結句“歸來睏頓殢春眠,猶夢婆娑斜趁拍 ”,則是作者觀賞幼女們舞蹈後印象深刻。這兩句看來是閑筆,卻比正面寫舞技的精妙更有力量。正好象聽到傳說中韓娥的歌聲,餘音繞梁三日不絶一樣,美妙的印象揮之不去。吳文英善於用虛幻來襯托真實 ,反映真實。“襯托不是閑言語,乃相形相勘緊要之文,非幫助題旨,即反對題旨,所謂客筆主意也。”(劉熙載《藝概·經義概》吳文英的詞善寫夢幻 ,善於用“客筆”來表現“主意”。如他有名的《點絳唇·試燈夜初晴 》,下片“輦路重來,仿佛燈前事 。情如水 。小樓熏被 ,春夢笙歌裏”,結處“情如水”三句,譚獻極加贊賞,說是“足當‘咳睡珠玉’四字”。這詞精彩處在於結尾,因為“情如水”三句通過夢境,把元宵前夕撫今追昔的感傷情緒非常含蓄地反映出來。《玉樓春》結句“歸來睏頓殢春眠,猶夢婆娑閑趁拍”二句寫的夢境,一方面固然是亂去這些所幼舞女姿色藝技的高超,但另一方面也未嘗不包涵着詞人對她們隨人擺布的不由自主生活境遇的憐惜。這樣就使詞的思想境界提升了。

(竹筠清課)

玉樓春(春恨)
晏殊 Yan Shu
  緑楊芳草長亭路。
  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情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衹有相思無盡處。

【注釋】 年少:指青春少年時光。

【賞析】 此詞寫相思別怨。詞中句句是對情人的柔婉哀怨,飽含着無限的愛意和思念。“緑楊”、“芳草”、“長亭”皆為離別景象。年少的情侶輕易地拋下情人遠去。樓頭五更鐘聲驚破殘夢,花底三月霪雨引發離愁。無情人自然不像多情人那樣多愁善感,用襯托對比的手法強調“多情”者的痛苦。“一寸”相思,繾綣起千萬縷愁緒。結尾再用一對比:天涯地角有窮盡而相思永無止期,以空間之有限來比相思之無垠,於白描中抒情。

步蟾宮(守歲)
章謙亨 Zhang Qianheng
  團欒小酌醺醺醉。
  廝捱著、沒人肯睡。
  呼盧直到五更頭,便鋪了妝臺梳洗。
  
  庭前鼓吹喧人耳。
  驀忽地、又添一歲。
  休嫌不足少年時,有多少、老如我底。

【注釋】 又名:玉樓春〔守歲〕

玉樓春·社前一日
史達祖 Shi Dazu
  遊人等得春晴也,處處旗亭閑係馬。
  雨前紅杏尚娉婷,風裏殘梅無顧藉。
  
  忌拈針指還逢社,鬥草贏多裙欲卸。
  明朝新燕定歸來,叮囑重簾休放下。
玉樓春·宮詞
高觀國 Gao Guanguo
  幾雙海燕來金屋,春滿離宮三十六。
  春風剪草碧纖纖,春雨浥花紅撲撲。
  
  衛姬鄭女腰如束,齊唱陽關新製麯。
  麯終移宴起笙簫,花下晚寒生翠縠。

畫屏山上愁來路,今日送愁何處去?一春虛費鳳靴心,日日西園風更雨。

天涯芳草慵難賦,繡筆金荃荒舊句。綠窗繾綣夢中情,忘了流鶯枝上語。

十年不認溪南樹,轉眼青迷寒食路。梨花空解雨中啼,楊柳分明風際舞。

好天未改顏如故,天自多情人自苦。十三絃柱淚痕深,白日春湍流不去。

夜夢素蕖,泣而醒,復於故紙中得其舊簡,不能無詞。癸酉七月十七日

羅衾不耐秋風起,夜夜芙蓉江上悴。苦憑飄忽夢中雲,賺取殷勤衣上淚。

起來檢點珍珠字,月在牆頭煙在紙。當年離別各魂銷,今日銷魂成獨自。

首頁>> 文學>>木蘭花令(木蘭花、玉樓春、步蟾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