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木兰花令(木兰花、玉楼春、步蟾宫)
木兰花令
柳永 Liu Yong
  有个人人真攀羡。
  问著洋洋回却面。
  你若无意向他人,为甚梦中频相见。
  
  不如闻早还却愿。
  免使牵人虚魂乱。
  风流肠肚不坚牢,祗恐被伊牵引断。
  东风又作无情计。
  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
  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注释】 ①艳粉娇红:指落花。
②直须:就要。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惜花遗恨之作。上阕写东风无情,践踏粉红,开头二句立意新颖,用拟人手法将东风吹落百花说成是有意布设的“无情计”,巧妙地表达出对无情东风的怨恨。“帘影”本“不遮愁”,此处这么说,强调愁的无处不在;“还似去年今日”从时间着笔,两句表达春愁的深度和广度。“谁知”句让开一步,“到处”句进逼一层,明写后悔伤“春残”而“费泪”是“错管”闲事,实际强调“费泪”的无可奈何及对“春残”的无法抗拒。最后句写以借酒浇愁作解脱。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侯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点黏地絮。

【注释】 岫:山。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和他的情人分别之后,重游旧地,怅触前情而写下的。它用一个人所习知的仙凡恋爱故事即刘晨、阮肇遇仙女的典故起头。据《幽明录》载,东汉时,刘、阮二人入天台山采药,曾因饥渴,登山食桃,就溪饮水,于溪边遇到两位仙女,相爱成婚。半年以后,二人思家求归。及到出山,才知道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了。这种由于轻易和情人分别而产生的追悔之情,在古典诗歌中,是常用天台故事来作比拟的。如元稹《刘阮妻》云:“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就是“桃溪”一句最好的注释。温庭筠《达摩支曲》“拗莲作寸丝难绝”,是“秋藕”一句所本,不过反用其意。第一句叙述委婉,是就当时的主观感情说,这是因;第二句言辞决绝,是就今日的客观事实说,这是果。一用轻笔,一用重笔。两两相形,就将无可挽回的事态和不能自己的情怀和盘托了出来。

三、四两句,由今追昔。“当时”,应首句;“今日”,应次句。当时在赤阑桥边,因为等候情人而更觉其风光旖旎;今日到黄叶路上,因为独寻旧梦而愈感其景色萧条。赤阑、黄叶,不但着色浓烈,而且“赤阑桥”正好衬托出青春的欢乐,“黄叶路”也正好表现出晚秋的凄清。这不只是为了点明景物因时令而有异,更重要的是为了象征人心因合离而不同。在景物的色调上固然是强烈的对照,在词人的情调上看同样是强烈的对照。今日的黄叶路边,也就是当时的赤阑桥畔,地同事异,物是人非。将这两句和上两句联系起来看,则相侯赤阑桥”的欢愉,正证明了“不作从容住”的错误;“独寻黄叶路”的离恨,也反映了“绝来无续处”的悲哀。这就显示出其事虽已决绝,其情仍旧缠绵。文风亦极沉郁之致。

换头两句,直承“今日”句来。明明知道此事已如瓶落井,一去不回,但还是在这里闲寻旧迹,这就清晰地勾画出了一个我国古典文学中所谓“志诚种子”的形象。在黄叶路上徘徊之余,举头四望,所见到的只是烟雾中群山成列,雁背上斜阳欲暮而已。这两句写得开阔辽远,而其用意,则在于借这种境界来展示人物内心的空虚寂寞之感。如果单纯地将其当作写景佳句,以为只是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窗中列远岫”,以及温庭筠《春日野行》“鸦背夕阳多”两句的袭用和发展,就不免“买椟还珠”。如果更进一步加以探索,还可以发现,上句写烟中列岫,冷碧无情,正所以暗示关山迢递;下句写雁背夕阳,微红将坠,正所以暗示音信渺茫。与头两句联系起来,又向我们指陈了桃溪一别,永隔人天,秋藕绝来,更无音信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而“独寻黄叶路”的心情,也就更加可以理解了。列岫青多,夕阳红满,色彩绚丽,又与上面的“赤阑桥”、“黄叶路”互相辉映,显示了词人因情敷彩的本领。

结尾两句,以两个譬喻来比拟当前情事。过去的情人,早像被风吹入江心的云彩,一去无踪;而自己的心情,始终耿耿,却如雨后粘在泥中的柳絮,无法解脱。两句字面对得极其工整,但用意却相衔接。这一结,词锋执拗,情感痴顽,为主题增加了千斤重量。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美成词有似拙实巧者,如《玉楼春》结句……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呆作两譬,别饶姿态,却不病其板,不病其纤。”这一评语是中肯的。正因其对仗工巧而意思连贯,排偶中见动荡,所以使人不感到板滞;同时,又不是单纯地追求工巧,而是借以表达了非常沉挚深厚的感情,所以又使人不觉得纤弱。

这一词调的组织形式是七言八句,上、下片各四句,原来的格局就倾向于整齐。作者在这里,没有像其他词人或自己另外填这一调子时所常常采取的办法,平均使用散句和对句,以期方便地形成整齐与变化之间的和谐,却故意全部使用了对句,从而创造了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凝重风格。然而由于排偶之中,仍具动荡的笔墨,所以凝重之外,也兼备流丽的风姿。这是我们读这首词时,特别值得加以思索之处。(沈祖棻)

【赏析2】

  这是一首写仙凡恋爱的词作。开头点出桃溪,引用刘、阮遇仙之典故自怜缘浅。轻写一笔,委婉动人,“秋藕”句重顿一笔。而“桃溪”、“秋藕”一暗一明,分点春秋,暗寓昔今不同。“当时”、“今日”,对比强烈情深意切。而“赤栏桥”、“黄叶路”又是一暗一明,分点春秋。“人如”、“情似”的结尾句,工整合情。全词句句含情,字字含情,前后照应,累累如贯珠。

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Li Qingzhao
玉楼春·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释】 不知酝藉几多香:一作不知酝藉几多时
要来小酌便来休:一作要来小看便来休

【赏析】 首句点明梅的色泽:红润如酥,晶莹似玉。“肯放”是“岂肯放”的省说。诘问语气,加强了红梅珍重迟开的神韵。苏轼《红梅》诗也有“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的句子,或为此诗所本。“南枝”,用李峤梅诗“大庾天寒少,南枝独早芳”典。大庾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张方注云:“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此言早梅如“南枝”或已遍开,而红梅犹含苞脉脉,似有所待,令人魄走魂驰,想见其馨香远播,悬知其芳意无穷。

  古典诗词以含蓄为美。含苞待放之花,富于“欲语还休”的韵致,可以造成生成性的境界,加强鉴赏者的参与意识,用想象来补充、来创造花开时的美。

  下片写对红梅之人。“道人”,学道之人,词人自指。虽言学道,但面对红梅的含情未吐,未必不作“无限”之思。而春窗寂寞,对比之下,更使人难以为怀。故曰“憔悴”,曰“闷损”。词末忽作旷达语。“休”,此当作“罢”字解。意谓要来对花小饮便快来罢!造化弄人,良辰难再,美景无多!自然气候的转换亦如人世的风云突变,未可逆料。此时红梅方兴未艾,未必明朝不狂风折树,冷雨欺花,到那时,花落香消,岂不徒然令人心碎!

  李清照词的忧患意识,常常通过风雨摧花表现出来。她早期词《如梦令》,即有“雨疏风骤”致使“绿肥红瘦”的忧思。又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多丽·咏白菊》);“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满庭芳·残梅》)。她晚年词的代表作《永遇乐》,在“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盎然春意中,想到的也仍是“次第岂无风雨”。国破家亡,仓皇反复,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她的心上投下了浓重的阴影。这使得她无论对残梅还是未放之梅,总是忧心忡忡,唯恐美好的事物消逝得太快,太快!(侯孝琼)

玉楼春·京市舞女
吴文英 Wu Wenying
  茸茸狸帽遮梅额,
  金蝉罗翦胡衫窄。
  乘肩争看小腰身,倦态强随闲鼓笛。
  
  问称家住城东陌,
  欲买千金应不惜。
  归来困顿殆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

【赏析】 这是写京城的年幼舞女。作者在词中通过对都市舞女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南宋时期的民俗生活画卷,同时 ,也包融了词人对任人摆布的舞女的怜惜之情。京市 ,即指南宋都城临安 。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 ”条:“都城自旧岁冬孟驾回,则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绾者数十队,以供贵邸豪家幕次之玩。而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毬等求售,谓之灯市。自此以后 ,每夕皆然 。三桥等处,客邸最盛,舞者往来最多。每夕楼灯初上,则箫鼓已纷然自献于下。酒边一笑,所费殊不多,往往至四鼓乃还。”这些幼女舞队,每逢佳节,便穿街过市,到天街茶肆,箫鼓齐鸣,为当街演出。
这词上片写舞女列队过街的情形 。“茸茸狸帽遮梅额 ,金蝉罗翦胡衫窄 ”,这是写舞女的装束打扮。先写头面 。头戴的细毛茸茸的狸皮帽子 ,遮掩了妆饰着梅花的额角。把梅花瓣的纹样画在额上就是梅花妆 。狸帽没有全掩额角 ,因此美丽的梅妆仍隐约可见。接着是写舞女身上的装束。她们穿着金色的薄如蝉翼的罗衫,窄小合身。再接着是写到这些幼女骑在大人肩上,细腰女嬝娜,但由于疲劳显出倦态;又不得不和着鼓笛的节拍勉强做态。
下片写幼女的舞技 ,但不从正面而由侧面写出:一是少年观众争相问询舞女们家住何处,得知她们住在城东的街巷里。二是那些幼女的舞技实在精妙,所以词人困倦归来,在梦中还仿佛见到他们婆娑起舞呢。柳永有四首《木兰花》都是写艺妓们的歌舞的。其中第三首去: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通过玉纤迟 ,画鼓声催莲步紧。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这首柳词是直接铺叙,可说是吴文英《玉楼春》的蓝本。不过柳词写得明显,吴词则委婉道出。柳词中正面写虫娘舞技的语句较多,如说她举止温雅,动作准确 ,手足的一举一动和着檀板 、画鼓的节奏快慢 ;她跳舞时顾盼生姿 ,风韵四溢,到了歌曲终结时好象还意锋未尽。这词共八句,却用六句正面写舞蹈。末了两句是少年观众由于对虫娘色艺的欣赏而争问她家的住处,是侧面衬托的笔法。吴词和柳词比较之下,写法之不同清晰可辨。
吴词正面写幼女舞蹈的句子不多,只有“倦态强随闲鼓笛 ”一句 ,这只是她们乘肩时的姿态,只属“广告”性质,还谈不上正式的表演。过片“问称家住城东陌 ,欲买千斤应不惜”,是写观众的反应,借以烘托她们舞技的精妙 。而结句“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 ”,则是作者观赏幼女们舞蹈后印象深刻。这两句看来是闲笔,却比正面写舞技的精妙更有力量。正好象听到传说中韩娥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样,美妙的印象挥之不去。吴文英善于用虚幻来衬托真实 ,反映真实。“衬托不是闲言语,乃相形相勘紧要之文,非帮助题旨,即反对题旨,所谓客笔主意也。”(刘熙载《艺概·经义概》吴文英的词善写梦幻 ,善于用“客笔”来表现“主意”。如他有名的《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下片“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 。情如水 。小楼熏被 ,春梦笙歌里”,结处“情如水”三句,谭献极加赞赏,说是“足当‘咳睡珠玉’四字”。这词精彩处在于结尾,因为“情如水”三句通过梦境,把元宵前夕抚今追昔的感伤情绪非常含蓄地反映出来。《玉楼春》结句“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闲趁拍”二句写的梦境,一方面固然是乱去这些所幼舞女姿色艺技的高超,但另一方面也未尝不包涵着词人对她们随人摆布的不由自主生活境遇的怜惜。这样就使词的思想境界提升了。

(竹筠清课)

玉楼春(春恨)
晏殊 Yan Shu
  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注释】 年少:指青春少年时光。

【赏析】 此词写相思别怨。词中句句是对情人的柔婉哀怨,饱含着无限的爱意和思念。“绿杨”、“芳草”、“长亭”皆为离别景象。年少的情侣轻易地抛下情人远去。楼头五更钟声惊破残梦,花底三月霪雨引发离愁。无情人自然不像多情人那样多愁善感,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强调“多情”者的痛苦。“一寸”相思,缱绻起千万缕愁绪。结尾再用一对比:天涯地角有穷尽而相思永无止期,以空间之有限来比相思之无垠,于白描中抒情。

步蟾宫(守岁)
章谦亨 Zhang Qianheng
  团栾小酌醺醺醉。
  厮捱著、没人肯睡。
  呼卢直到五更头,便铺了妆台梳洗。
  
  庭前鼓吹喧人耳。
  蓦忽地、又添一岁。
  休嫌不足少年时,有多少、老如我底。

【注释】 又名:玉楼春〔守岁〕

玉楼春·社前一日
史达祖 Shi Dazu
  游人等得春晴也,处处旗亭闲系马。
  雨前红杏尚娉婷,风里残梅无顾藉。
  
  忌拈针指还逢社,斗草赢多裙欲卸。
  明朝新燕定归来,叮嘱重帘休放下。
玉楼春·宫词
高观国 Gao Guanguo
  几双海燕来金屋,春满离宫三十六。
  春风剪草碧纤纤,春雨浥花红扑扑。
  
  卫姬郑女腰如束,齐唱阳关新制曲。
  曲终移宴起笙箫,花下晚寒生翠縠。

画屏山上愁来路,今日送愁何处去?一春虚费凤靴心,日日西园风更雨。

天涯芳草慵难赋,绣笔金荃荒旧句。绿窗缱绻梦中情,忘了流莺枝上语。

十年不认溪南树,转眼青迷寒食路。梨花空解雨中啼,杨柳分明风际舞。

好天未改颜如故,天自多情人自苦。十三絃柱泪痕深,白日春湍流不去。

夜夢素蕖,泣而醒,復於故紙中得其舊簡,不能無詞。癸酉七月十七日

罗衾不耐秋风起,夜夜芙蓉江上悴。苦凭飘忽梦中云,赚取殷勤衣上泪。

起来检点珍珠字,月在墙头烟在纸。当年离别各魂销,今日销魂成独自。

首页>> 文学论坛>>木兰花令(木兰花、玉楼春、步蟾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