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李商隱
石榴花开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You ask me when I am coming. I do not know.
  I dream of your mountains and autumn pools brimming all night with the rain.
  Oh, when shall we be trimming wicks again, together in your western window?
  When shall I be hearing your voice again, all night in the rain?

【白話文】 你問我回傢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注釋】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2、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3、卻話:重頭談起。

【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餘味無窮。
有人考證,以為此詩是作者於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其時義山妻王氏已歿(王氏歿於大中五年夏秋間)。為此,以為此詩是寄給長安友人。但義山入梓幕,與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即使王氏仙逝居先,義山詩作在後,在當時交通阻塞和信息不靈的時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詩的內容看,按"寄內"解,便情思委麯,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

這首詩,《萬首唐人絶句》題作《夜雨寄內》,“內”就是“內人”—妻子:現傳李詩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經過考證,認為它作於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後,因而不是“寄內”詩,而是寫贈長安友人的。但從詩的內容看,按“寄內”理解,似乎更確切一些。

  第一句一問一答,先停頓,後轉折,跌宕有緻,極富表現力。翻譯一下,那就是:“你問我回傢的日期;唉,回傢的日期嘛,還沒個準兒啊!”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接下去,寫了此時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漲秋池”,那已經躍然紙上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彌漫於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衹是藉眼前景而自然顯現;作者並沒有說什麽愁,訴什麽苦,卻從這眼前景生發開去,馳騁想象,另闢新境,表達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願望。其構思之奇,真有點出人意外。然而設身處地,又覺得情真意切,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何當”(何時能夠)這個表示願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實中迸發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的對於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後“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鬱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於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麯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姚培謙在《李義山詩集箋》中評《夜雨寄北》說:“‘料得閨中夜深坐,多應說着遠行人’(白居易《邯鄲鼕至夜思傢》),是魂飛到傢裏去。此詩則又預飛到歸傢後也,奇絶!”這看法是不錯的,但衹說了一半。實際上是:那“魂”“預飛到歸傢後”,又飛回歸傢前的羈旅之地,打了個來回。而這個來回,既包含空間的往復對照,又體現時間的回環對比。桂馥在《札樸》捲六裏說:“眼前景反作後日懷想,此意更深。”這着重空間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復對照。徐德泓在《李義山詩疏》裏說:“翻從他日而話今宵,則此時羈情,不寫而自深矣。”這着重時間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環對比。在前人的詩作中,寫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寫時當今日而想他日之憶今日者,為數更多。但把二者統一起來,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構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卻不能不歸功於李商隱既善於藉鑒前人的藝術經驗,又勇於進行新的探索,發揮獨創精神。

  上述藝術構思的獨創性又體現於章法結構的獨創性。“期”字兩見,而一為妻問,一為己答;妻問促其早歸,己答嘆其歸期無準。“巴山夜雨”重出,而一為客中實景,緊承己答;一為歸後談助,遙應妻問。而以“何當”介乎其間,承前啓後,化實為虛,開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時間與空間的回環對照融合無間。近體詩,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複的,這首詩卻有意打破常規,“期”字的兩見,特別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構成了音調與章法的回環往復之妙,恰切地表現了時間與空間回環往復的意境之美,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宋人王安石《與寶覺宿竜華院》雲:“與公京口水雲間,問月‘何時照我還?’邂逅我還(回還之還)還(還又之還)問月:‘何時照我宿鐘山?’”楊萬裏《聽雨》雲:“歸舟昔歲宿嚴陵,雨打疏篷聽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篷聲。”這兩首詩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構思謀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啓發,也是顯而易見的。

  (霍鬆林)

晚晴
  深居俯夾城,
  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
  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回,
  微註小窗明。
  越鳥巢幹後,
  歸飛體更輕。
韩碑

韩碑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軒與羲。
  誓將上雪列聖恥,坐法宮中朝四夷。
  淮西有賊五十載,封狼生貙貙生羆。
  不據山河據平地,長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聖相相曰度,賊斫不死神扶持。
  腰懸相印作都統,陰風慘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儀曹外郎載筆隨。
  行軍司馬智且勇,十四萬衆猶虎貔。
  入蔡縛賊獻太廟,功無與讓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從事愈宜為辭。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畫臣能為。
  古者世稱大手筆,此事不係於職司。
  當仁自古有不讓,言訖屢頷天子頤。
  公退齋戒坐小閣,濡染大筆何淋漓。
  點竄堯典舜典字,塗改清廟生民詩。
  文成破體書在紙,清晨再拜鋪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詠神聖功書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鬥,負以靈鰲蟠以螭。
  句奇語重喻者少,讒之天子言其私。
  長繩百尺拽碑倒,粗沙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氣,先時已入人肝脾。
  湯盤孔鼎有述作,今無其器存其辭。
  嗚呼聖王及聖相,相與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後,曷與三五相攀追。
  願書萬本誦萬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傳之七十有二代,以為封禪玉檢明堂基。


  The Son of Heaven in Yuanhe times was martial as a god
  And might be likened only to the Emperors Xuan and Xi.
  He took an oath to reassert the glory of the empire,
  And tribute was brought to his palace from all four quarters.
  Western Huai for fifty years had been a bandit country,
  Wolves becoming lynxes, lynxes becoming bears.
  They assailed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rising from the plains,
  With their long spears and sharp lances aimed at the Sun.
  But the Emperor had a wise premier, by the name of Du,
  Who, guarded by spirits against assassination,
  Hong at his girdle the seal of state, and accepted chief command,
  While these savage winds were harrying the flags of the Ruler of Heaven.
  Generals Suo, Wu, Gu, and Tong became his paws and claws;
  Civil and military experts brought their writingbrushes,
  And his recording adviser was wise and resolute.
  A hundred and forty thousand soldiers, fighting like lions and tigers,
  Captured the bandit chieftains for the Imperial Temple.
  So complete a victory was a supreme event;
  And the Emperor said: "To you, Du, should go the highest honour,
  And your secretary, Yu, should write a record of it."
  When Yu had bowed his head, he leapt and danced, saying:
  "Historical writings on stone and metal are my especial art;
  And, since I know the finest brush-work of the old masters,
  My duty in this instance is more than merely official,
  And I should be at fault if I modestly declined."
  The Emperor, on hearing this, nodded many times.
  And Yu retired and fasted and, in a narrow workroom,
  His great brush thick with ink as with drops of rain,
  Chose characters like those in the Canons of Yao and Xun,
  And a style as in the ancient poems Qingmiao and Shengmin.
  And soon the description was ready, on a sheet of paper.
  In the morning he laid it, with a bow, on the purple stairs.
  He memorialized the throne: "I, unworthy,
  Have dared to record this exploit, for a monument."
  The tablet was thirty feet high, the characters large as dippers;
  It was set on a sacred tortoise, its columns flanked with ragons....
  The phrases were strange with deep words that few could understand;
  And jealousy entered and malice and reached the Emperor --
  So that a rope a hundred feet long pulled the tablet down
  And coarse sand and small stones ground away its face.
  But literature endures, like the universal spirit,
  And its breath becomes a part of the vitals of all men.
  The Tang plate, the Confucian tripod, are eternal things,
  Not because of their forms, but because of their inscriptions....
  Sagacious is our sovereign and wise his minister,
  And high their successes and prosperous their reign;
  But unless it be recorded by a writing such as this,
  How may they hope to rival the three and five good rulers?
  I wish I could write ten thousand copies to read ten thousand times,
  Till spittle ran from my lips and calluses hardened my fingers,
  And still could hand them down, through seventy-two generations,
  As corner-stones for Rooms of Great Deeds on the Sacred Mountains.

【白話文】 元和天子唐憲宗的姿質神聖英武;他是何人呢真可與黃帝伏羲媲美。
曾發誓洗雪列代祖宗的奇恥大辱;坐定法宮中接受四夷的朝拜臣服。
淮西蔡州的姦賊割據了五十多年;宛如狼生貗貗生羆暴臣代代相繼。
他們不憑藉險要山川卻占據平地;依仗利器援戈揮日肆意作歹為非。
唐憲宗有幸得到賢明的宰相裴度;匪徒們暗殺他不死是神明的輔助。
他腰懸相印兼任軍隊的統帥出徵;天氣陰沉秋風慘淡漫捲天皇大旗。
李公武道古文通都是裴度大將;禮部員外郎李宗閔命為隨軍書記。
行軍司馬就是那智勇雙全的韓愈;十四萬大軍威武雄壯象虎豹熊羆。
攻入蔡州捕獲匪首吳賊獻於太廟;裴度功勳無人可比朝庭封賞也高。
皇上說你裴度的功勞應該數第一;你的從軍韓愈應當寫個平淮西碑。
韓愈叩頭又跪拜高興得手舞足蹈;連說鎸刻於金石的文章我能做好。
自由把撰擬國傢大事稱為大手筆;此事重大不能交給一般職司草擬。
當仁不讓我不推諉古代早有先例;他直說得皇上點頭稱許表示滿意。
韓愈回傢虔誠齋戒嚴肅坐進小閣;筆酣墨飽揮酒文章多麽痛快淋漓。
采擷堯典舜典典故歌唱帝王豐功;以清廟生民詩經雅體把憲宗稱頌。
別具體裁的文章寫成又抄在紙上;清晨在宮殿紅階前再拜呈送君王。
奏章寫着臣子韓愈我敢冒死上言;歌頌神聖功德文章應當刻於石碑。
石碑高有三丈字體大小如同酒盅;碑用巨鰲背負頂端還盤繞着螭竜。
文句奇特語辭莊重很少有人明白;有人在皇上面前詆毀他為文營私。
石碑因此被用百尺長繩拽倒在地;又用粗沙大石磨掉了碑文的字跡。
但韓公的這篇文章宛若天地元氣;它早就深入人心沁進人們的肝脾。
就象銘刻着古人著述的孔鼎湯盤,鼎盤雖已不存在銘文卻萬代留芳。
唉呀憲宗與裴度他們是聖皇聖相;相互聲威顯赫淳正光明廣為流傳。
韓公的這篇文章如果不傳示後代;憲宗的事業怎能與三皇五帝媲美?
我願把它抄寫一萬本誦讀一萬遍;即使口角吐沫右手生繭也無所謂。
將此篇碑文永遠流傳七十有二代;作為封禪玉檢明堂基石千秋顯煒。

【注釋】 1、元和天子:指憲宗李純。
2、軒:軒轅氏,即黃帝;
3、羲:伏羲氏。
4、法宮:路寢(皇帝治事之所)正殿。
5、日可麾:用《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相爭,援戈揮日的典故。這裏比喻膽敢反叛作亂。麾:通“揮”。
6、斫:砍。
7、:李;
8、武:韓弘之子韓公武;
9、古:李道古;
10、通:李文通。
11、無與讓:即無人可及。
12、濡染:潤濕。
13、赫:聲威昭著;
14、淳熙:淳正、光明。
15、胝:胼胝,手腳皮膚的老繭。
16、封禪:古代帝王宣揚功業的一種祭祀儀式。
韓碑:指韓愈所撰的《平淮西碑》。據《舊唐書.韓愈傳》載:“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為淮西宣慰處置使兼彰義軍節度使,韓愈為行軍司馬,仍賜金紫。淮蔡平,十二月隨度還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詔撰《平淮西碑》,其辭多敘裴度事。時先入蔡州擒吳元濟,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訴碑詞不實,詔令磨愈文。憲宗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李商隱詩感於此事而作。

【賞析】 韓愈的《平淮西碑》,歌頌了平叛戰爭,突出宰相裴度的戰略决策之功,着眼於宣揚唐朝廷削平藩鎮割據的戰略方針,表現出獨特的政治卓見。段文昌重撰的碑文,對李愬的功績敘述充分,但在大處方面遜於韓碑。李商隱在這首詩中極力推崇韓碑,一再強調裴度的决策、統帥首功,功不可滅,體現出他將國傢治亂歸於中樞是否得人的一貫主張,強烈的嚮往對憲宗和裴度在伐叛戰爭中的明斷果决和相互信任,而對憲宗後來信讒推碑之舉不無微詞。
  本詩敘議相兼,而以敘事為主。描寫了裴度奉命任統帥討平淮西叛鎮,韓愈奉命撰碑及推碑的過程。詩的開頭以平叛戰爭的緣起;最後一段,是對韓碑的熱烈贊頌。
  這首詩氣勢磅礴。詩一開始,就渲染憲宗的“神武”和平叛的决心,顯示出一種雄健的氣勢。“誓將上雪列聖恥”一句,將眼前的平叛戰爭和安史之亂以來國傢多災多難的歷史聯繫起來,表明此役關係到國傢的中興。接下來寫淮西藩鎮長期反抗朝廷,突出其囂張跋扈的氣焰,以反襯下面裴度平淮西之功的不同尋常。
  第二段開頭四句,承接開篇四句,先點出宰相裴度,暗示“上雪列聖恥”的關鍵在於“得聖相”。隨即直入本題,敘述裴度統兵出徵,簡明直率,毫不拖泥帶水。接下“愬武”四句,從麾下武將文僚一直敘述到勇猛的士兵,表現裴度的最高統帥形象和猛將精兵如雲的宏大聲勢。
  第三段開頭兩句,承上啓下,從平蔡過渡到撰碑,是全篇的樞紐。奉命撰碑的過程,不但寫了憲宗的明確指示,韓愈的當仁不讓,而且寫出憲宗的頷首稱許,韓愈的稽首拜舞,韓愈受命之後,作者再用詳筆鋪寫撰碑、獻碑、樹碑的過程。“點竄”二句,用奇警的語言寫出韓碑高古典重的風格,“句奇語重”四字,言簡意賅,揭出韓碑用意之深刻。緊接着又寫推碑和詩人對這件事的感慨。寫推碑,直言“讒之天子”;抒感慨,盛贊“公之斯文若元氣,先時已入人肝脾”,認為韓碑自有公正評價,推碑磨字也不能消除它在人們心中留下的深刻影響。
  最後一段,描繪韓碑關係到國傢中興統一事業,贊美它的不朽。開頭四句將“聖皇及聖相”的功業與“公之斯文”緊密聯繫起來,強調韓碑具有記述歌頌統一大業功勳。最後以“傳之七十有三代,以為封禪玉檢明堂基”收束全篇,說明韓碑流傳千古的不朽價值。
  這首詩既表現了不入律的七古筆力雄健的特點,又吸收了韓詩以文為詩,多用“賦”的經驗,形成一種既具健舉氣勢,又有條不理地敘事、議論的體製。顯得既雄健高古而又清新明快。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傢清。


  Pure of heart and therefore hungry,
  All night long you have sung in vain –
  Oh, this final broken indrawn breath
  Among the green indifferent trees!
  Yes, I have gone like a piece of driftwood,
  I have let my garden fill with weeds....
  I bless you for your true advice
  To live as pure a life as yours.

【白話文】 你棲身高枝之上纔難以飽腹;
你雖含恨哀鳴徒然白費神勁。
五更以後疏落之聲幾近斷絶。
大樹依然蒼翠卻無絲毫同情,
我官職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
傢園早已荒蕪雜草埋沒腳脛。
煩勞你的鳴叫我得藉以自警,
我也舉傢操守象你高潔不佞。

【注釋】 1、本以兩句:古人誤以為蟬是餐風飲露的。這裏是說,既欲棲高處,自難以飽腹,雖帶恨聲,實也徒然。
2、一樹句:意謂蟬雖哀鳴,樹卻自呈蒼潤,像是無情相待。實是隱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職微。
4、梗猶泛:這裏是自傷淪落意。
5、蕪已平:荒蕪到了沒脛地步。

【賞析】 這首詩藉詠蟬以喻自身的高潔。前半首聞蟬而興,重在詠蟬;它餐風飲露,居高清雅,然而聲嘶力竭地鳴叫,卻難求一飽。後半首直抒己意,他鄉薄宦,梗枝漂流,故園荒蕪,鬍不歸去?因而聞蟬以自警,同病相憐。全詩層層深入闡發主題:“高難飽”,鳴“徒勞”,聲“欲斷”,樹“無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瞭然。實屬“詠物”佳絶。

古人有雲:“昔詩人篇什,為情而造文。”這首詠蟬詩,就是抓住蟬的特點,結合作者的情思,“為情而造文”的。詩中的蟬,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句聞蟬鳴而起興。“高”指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又有“恨”。但這樣的鳴聲是白費,是徒勞,因為不能使它擺脫難飽的睏境。這是說,作者由於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嚮有力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這樣結合作者自己的感受來詠物,會不會把物的本來面貌歪麯了呢?比方蟬,本來沒有什麽“難飽”和“恨”,作者這樣說,不是不真實了嗎?詠物詩的真實,是作者感情的真實。作者確實有這種感受,藉蟬來寫,衹要“高”和“聲”是和蟬符合的,作者可以寫出他對“高”和“聲”的獨特感受來,可以寫“居高聲自遠”(虞世南《詠蟬》),也可以寫“本以高難飽”,這兩者對兩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實的。

  接着,從“恨費聲”裏引出“五更疏欲斷”,用“一樹碧無情”來作襯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進一步,達到了抒情的頂點。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稀疏得快要斷絶了,可是一樹的葉子還是那樣碧緑,並不為它的“疏欲斷”而悲傷憔悴,顯得那樣冷酷無情。這裏接觸到詠物詩的另一特色,即無理得妙。蟬聲的疏欲斷,與樹葉的緑和碧兩者本無關涉,可是作者卻怪樹的無動於衷。這看似毫無道理,但無理處正見出作者的真實感情。“疏欲斷“既是寫蟬,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蟬說,責怪樹的無情是無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說,責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蔭庇而卻無情,是有理的。詠物詩既以抒情為主,所以這種無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接下去來一個轉折,拋開詠蟬,轉到自己身上。這一轉就打破了詠蟬的限製,擴大了詩的內容。要是局限在詠蟬上面,有的話就不好說了。“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作者在各地當幕僚,是個小官,所以稱薄宦。經常在各地流轉,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處漂流。這種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懷念家乡。“田園將蕪鬍不歸”,更何況家乡田園裏的雜草和野地裏的雜草已經連成一片了,作者思歸就更加迫切。這兩句好象和上文的詠蟬無關,暗中還是有聯繫的。“薄宦”同“高難飽”、“恨費聲”聯繫,小官微祿,所以難飽費聲。經過這一轉折,上文詠蟬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末聯“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傢清”,又回到詠蟬上來,用擬人法寫蟬。“君”與“我”對舉,把詠物和抒情密切結合,而又呼應開頭,首尾圓合。蟬的難飽正與我也舉傢清貧相應;蟬的鳴叫聲,又提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園蕪已平”,不免勾起賦歸之念。錢鍾書先生評論這首詩說:“蟬饑而哀鳴,樹則漠然無動,油然自緑也(油然自緑是對“碧”字的很好說明)。樹無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蟬棲樹上,卻恝置(猶淡忘)之;蟬鳴非為‘我’發,‘我’卻謂其‘相警’,是蟬於我亦‘無情’,而我與之為有情也。錯綜細膩。”錢先生指出不僅樹無情而蟬亦無情,進一步說明詠蟬與抒情的錯綜關係,對我們更有啓發。

  詠物詩,貴在“體物為妙,功在密附”。這首詠蟬詩,“傳神空際,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譽為“詠物最上乘”。

  (周振甫)

风雨

风雨
风雨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銷愁又幾千。


  I ponder on the poem of The Precious Dagger.
  My road has wound through many years.
  ...Now yellow leaves are shaken with a gale;
  Yet piping and fiddling keep the Blue Houses merry.
  On the surface, I seem to be glad of new people;
  But doomed to leave old friends behind me,
  I cry out from my heart for Xinfeng wine
  To melt away my thousand woes.

【白話文】 我讀了寶劍篇後心裏凄楚悲涼;
羈旅中不得志想必漂泊到終年。
我象風雨中的黃葉依然在飄落;
別人成日在青樓作樂歌舞管弦。
縱有新交遇到薄俗也難得持久;
舊交老友因為久疏而斷了良緣。
我不企望喝新豐酒能有新際遇;
為消愁姑且沽飲不惜耗費幾千。

【注釋】 1、寶劍篇:唐將郭震(元振),少有大志。武則天曾召見,索其文章,震乃上《寶劍篇》。
2、羈泊句:意謂終年漂泊。
3、心斷句:馬周西遊長安時,宿新豐旅店,店主人很冷淡,馬周便要酒一鬥八升,悠然獨酌。後來唐太宗召與語,授監察御史。這裏意思是說,不可能會象馬周那樣得到知遇了。心斷:猶絶望。新豐:故址在今陝西臨潼縣東。

【賞析】 這是作者自傷淪落漂泊無所建樹的詩,是一麯慷慨不平的悲歌。
詩起句寫理想與際遇的矛盾,雖懷有郭震般的抱負,卻沒有他那樣的際遇。頷聯抒寫羈旅漂泊的人生感受。頸聯寫在現實生活中孤立無援的悲涼。末聯寫想藉酒澆愁,但卻不能象唐初的馬周,落拓時在新豐酒店受到冷遇,然而後來他卻得到皇帝的賞識,拔居高位。
詩以“風雨”為題,“凄涼”開首,是表露羈泊異鄉,因目接凄風苦雨而引起的身世之感。

落花

落花
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麯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嚮春盡,所得是沾衣。


  Gone is the guest from the Chamber of Rank,
  And petals, confused in my little garden,
  Zigzagging down my crooked path,
  Escort like dancers the setting sun.
  Oh, how can I bear to sweep them away?
  To a sad-eyed watcher they never return.
  Heart's fragrance is spent with the ending of spring
  And nothing left but a tear-stained robe.

【白話文】 高閣上的遊客們已經競相離去;
小園的春花隨風凋零紛紛亂飛。
花影參差迷離接連着彎彎小徑;
遠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陽的餘暉。
我的肝腸欲斷不忍把落紅掃去;
望眼欲穿盼來春天卻匆匆回歸。
愛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盡花謝所得的衹是落淚沾衣。

【注釋】 1、參差:指花影的迷離,承上句亂飛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淚。

【賞析】 這是一首專詠落花的詩。首聯寫落花與人的心情,含蓄藴籍耐人尋味。頷聯從不同角度描寫落花“亂飛”的具體情狀。頸聯直接抒發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聯寫花為裝點春天而開,卻落得飄零沾衣的結局。表達了素懷壯志,不見用於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詩洋溢着傷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癡,委婉動人。

凉思

凉思
  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
  永懷當此節,倚立自移時。
  北斗兼春遠,南陵寓使遲。
  天涯占夢數,疑誤有新知。


  You are gone. The river is high at my door.
  Cicadas are mute on dew-laden boughs.
  This is a moment when thoughts enter deep.
  I stand alone for a long while.
  ...The North Star is nearer to me now than spring,
  And couriers from your southland never arrive –
  Yet I doubt my dream on the far horizon
  That you have found another friend.

【白話文】 當初你離去時春潮漫平欄桿;
如今秋蟬不鳴露水挂滿樹枝。
我永遠懷念當時那美好時節;
今日重倚檻前不覺時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處象春天般遙遠;
我在南陵嫌送信人來得太遲。
遠隔天涯我屢次占卜着美夢;
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記。

【注釋】 1、永懷:長思。
2、倚立句:意謂今日重立檻前,時節已由春而秋。
3、北斗:指客所在之地。
4、南陵:今安徽東南。
5、占夢:卜問夢境。

【賞析】 這是一首因時光流逝,對涼秋而懷舊的詩。流露作者盼望友人來信,卻大失所望之心情,最終竟懷疑對方已有新交,唯恐為人所棄。
詩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語言風格爽朗清淡,不雕飾,不造作。細細吟來,一種悲思綿綿的悲涼情味隨之而生。或以為此詩是寫女子懷念情人,並疑心他有了新歡,而把自己拋棄。此乃解人自解,不足為訓。

這是寫詩人初秋夜晚的一段愁思。

  首聯寫愁思産生的環境。訪客已經離去,池水漲平了欄檻,知了停止噪鳴,清露挂滿樹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涼圖景!但是,詩句的勝處不光在於寫景真切,它還細緻地傳達出詩人心理感受的微妙變化。如“客去”與“波平檻”,本來是互不相關的兩件事,為什麽要連在一起敘述呢?細細推敲,大有道理。大凡人在熱鬧之中,是不會去註意夜晚池塘漲水這類細節的。衹有當客人告退、孤身獨坐時,纔會突然發現:喲,怎麽不知不覺間面前的水波已漲得這麽高了!同樣,鳴蟬與滴露也是生活裏的常事,也衹有在陡然清靜下來心緒無聊時,纔會覺察到現象的變化。所以,這聯寫景實際上反映了詩人由鬧至靜後的特殊心境,為引起愁思作了鋪墊。

  第二聯開始,詩人的筆觸由“涼”轉入“思”。永懷,即長想。此節,此刻。移時,歷時、經時。詩人的身影久久倚立在水亭欄柱之間,他凝神長想,思潮起伏。讀者雖還不知道他想的什麽,但已經感染到那種愁思綿綿的悲涼情味。

  詩篇後半進入所思的內容。北斗星,因為它屹立天極,衆星圍繞轉動,古人常用來比喻君主,這裏指皇帝駐居的京城長安。兼春,即兼年,兩年。南陵,今安徽繁昌縣,唐時屬宣州。寓,托。兩句意思是:離開長安已有兩個年頭,滯留遠方未歸;而托去南陵傳信的使者,又遲遲不帶回期待的消息。處在這樣進退兩難的境地,無怪乎詩人要産生被棄置天涯、零丁無告的感覺,屢屢藉夢境占卜吉兇,甚至猜疑所聯繫的對方有了新結識的朋友而不念舊交了。由於寫作背景難以考定,詩中所敘情事不很瞭瞭。但我們知道李商隱一生不得志,在朝衹做過短短兩任小官,其餘時間都漂泊異鄉,寄人幕下。這首詩大約寫在又一次飄零途中,緬懷長安而不得歸,尋找新的出路又沒有結果,素抱難展,托身無地,衹有歸結於悲愁抑鬱的情思。“涼思”一題,語意雙關:既指“思”由“涼”生,也意味着思緒悲涼。按照這樣的理解,“涼”和“思”又是通篇融貫為一體的。

  此詩抒情采用直寫胸臆的方式,不象作者一般詩作那樣婉麯見意,但傾吐胸懷仍有宛轉含蓄之處,並非一瀉無餘。語言風格疏郎清淡,不假雕飾,也有別於李商隱一貫的精工典麗的作風,正適合於表現那種凄冷蕭瑟的情懷。大作傢善於隨物賦形,不受一種固定風格的拘限,於此可見一斑。

  (陳伯海)

北青萝

北青萝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裏,吾寧愛與憎。


  Where the sun has entered the western hills,
  I look for a monk in his little straw hut;
  But only the fallen leaves are at home,
  And I turn through chilling levels of cloud
  
  I hear a stone gong in the dusk,
  I lean full-weight on my slender staff
  How within this world, within this grain of dust,
  Can there be any room for the passions of men?

【白話文】 西邊殘陽已經落入崦嵫山嶺;
我到山中茅屋尋訪一位高僧。
衹見風吹落葉不知人在何處;
冒着寒雲尋找翻過山路幾層?
黃昏纔見到他獨自敲打鐘磬;
看他多麽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萬物俱在微塵之中,
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愛憎?

【注釋】 1、崦:指日沒的地方。
2、寧:為什麽。

【賞析】 詩是寫訪僧忽悟禪理之意。首聯點出造訪的時間;頷聯寫尋訪孤僧的過程;頸聯寫黃昏時纔尋到;末聯是抒發感慨。訪的是孤僧,因而以“獨敲”、“一枝”、“人何在”等點出“孤”字來。最後兩句,以“微塵”照應“僧”字,處處緊扣題意,表現了詩人在苦悶彷徨之時,不滿現實,而嚮往佛傢的消極情緒。

锦瑟

锦瑟
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衹是當時已惘然。


  I wonder why my inlaid harp has fifty strings,
  Each with its flower-like fret an interval of youth.
  ...The sage Chuangzi is day-dreaming, bewitched by butterflies,
  The spring-heart of Emperor Wang is crying in a cuckoo,
  Mermen weep their pearly tears down a moon-green sea,
  Blue fields are breathing their jade to the sun....
  And a moment that ought to have lasted for ever
  Has come and gone before I knew.

【白話文】 錦瑟呀,你為何竟然有五十條弦?每弦每節,都令人懷思黃金華年。
我心象莊子,為蝴蝶曉夢而迷惘;又象望帝化杜鵑,寄托春心哀怨
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
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衹是當年卻漫不經心,早已惘然。

【注釋】 1、錦瑟:裝飾華美的瑟。瑟:撥弦樂器,通常二十五弦。
2、無端:猶何故。怨怪之詞。
3、五十弦:這裏是托古之詞。作者的原意,當也是說錦瑟本應是二十五弦。
4、莊生句:意謂曠達如莊生,尚為曉夢所迷。莊生:莊周。
5、望帝句:意謂自己的心事衹能寄托在化魂的杜鵑上。望帝:相傳蜀帝杜宇,號望帝,死後其魂化為子規,即杜鵑鳥。
6、珠有淚:傳說南海外有鮫人,其淚能泣珠。
7、藍田:山名,在今陝西,産美玉。

【賞析】 這首詩歷來註釋不一,莫衷一是。或以為是悼亡之作,或以為是愛國之篇或以為是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為是抒寫思念待兒錦瑟。但以為是悼亡詩者為最多。有人認為,開首以瑟弦五十折半為二十五,隱指亡婦華年二十五歲。這話未免有嫌牽強。但是,首聯哀悼早逝卻是真實。頷聯以莊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規而啼血,間接地描寫了人生的悲歡離合。頸聯以鮫人泣珠和良玉生煙的典故,隱約地描摹了世間風情迷離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後抒寫生前情愛漫不經心,死後追憶已經惘然的難以排遣的情緒。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註解傢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藉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我以為,它確是不同於一般的詠物體,可也並非衹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

  起聯兩句,從來的註傢也多有誤會,以為據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時,詩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爾雲雲。其實不然。“無端”,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詩人之癡語也。錦瑟本來就有那麽多弦,這並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幹什麽要有這麽多條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條弦,到李商隱時代又實有多少條弦,其實都不必“考證”,詩人不過藉以遣詞見意而已。據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谿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華年”,關鍵在於“華年”二字。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瑟具弦五十,音節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常令聽者難以為懷。詩人絶沒有讓人去死摳“數字”的意思。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所設五十弦,正為“製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麯。要想欣賞玉谿此詩,先宜領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

  (《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玉谿此詩最要緊的“主眼”端在華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這纔追憶“四十九年”之說,實在不過是一種迂見罷了。

  起聯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傢是“莊周”其人了;後來夢醒,自傢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玉谿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麯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玉谿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裏面隱約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麽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麯,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托春心於杜鵑,也寫了佳人之托春心於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於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

  看來,玉谿的“春心托杜鵑”,以冤禽托寫恨懷,而“佳人錦瑟怨華年”提出一個“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實。玉谿之題詠錦瑟,非同一般閑情瑣緒,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詩一過頷聯,“起”“承”之後,已到“轉”筆之時,筆到此間,大抵前面文情已然達到小小一頓之處,似結非結,含意待申。在此下面,點筆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筆勢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斷絲連,或者推筆宕開,或者明緩暗緊……手法可以不盡相同,而神理脈絡,是有轉折而又始終貫註的。當此之際,玉谿就寫出了“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名句來。

  珠生於蚌,蚌在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嚮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我們讀唐人詩,一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想的,捨玉谿生實不多覯。

  那麽,海月、淚珠和錦瑟是否也有什麽關聯可以尋味呢?錢起的詠瑟名句不是早就說“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嗎?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滄海月明之境,與瑟之關聯,不是可以窺探的嗎?

  對於詩人玉谿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衹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於其高曠皓淨十分愛賞,一方面於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復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於言表。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傢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這裏用來比喻的八個字,簡直和此詩頸聯下句的七個字一模一樣,足見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後來古籍失傳,竟難重覓出處。今天解此句的,別無參考,引戴語作解說,是否貼切,亦難斷言。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裏有一聯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藍田,山名,在今陝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産玉之地。此山為日光煦照,藴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為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玉谿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啓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為滄字本義是青色。玉谿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頸聯兩句所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於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着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尾聯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筆勢未嘗閃遁。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惘了—話是說的“豈待回憶”,意思正在:那麽今朝追憶,其為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兩句話表出了幾層麯折,而幾層麯折又衹是為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詩之所以為詩者在於此,玉谿詩之所以為玉谿詩者,尤在於此。

  玉谿一生經歷,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鬱結中懷,發為詩句,幽傷要眇,往復低徊,感染於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別詩中說:“瘐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則箏瑟為麯,常係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覺得如謂錦瑟之詩中有生離死別之恨,恐怕也不能說是全出臆斷。

  (周汝昌)

无题

无题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The stars of last night and the wind of last night
  Are west of the Painted Chamber and east of Cinnamon Hall.
  ...Though I have for my body no wings like those of the bright- coloured phoenix,
  Yet I feel the harmonious heart-beat of the Sacred Unicorn.
  Across the spring-wine, while it warms me, I prompt you how to bet
  Where, group by group, we are throwing dice in the light of a crimson lamp;
  Till the rolling of a drum, alas, calls me to my duties
  And I mount my horse and ride away, like a water-plant cut adrift.

【白話文】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鈎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分組來行酒令,决一勝負燭光泛紅。
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策馬趕到蘭臺,象隨風飄轉的蓬蒿。

【注釋】 1、畫樓、桂堂:都是比喻富貴人傢的屋捨。
2、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綫,直通兩頭。
3、送鈎:也稱藏鈎。古代臘日的一種遊戲,分二曹以較勝負。把鈎互相傳送後,藏於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東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實指,衹是藉喻宴會時的熱鬧。
6、鼓:指更鼓。
7、應官:猶上班。
8、蘭臺: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李商隱曾任秘書省正字。這句從字面看,是參加宴會後,隨即騎馬到蘭臺,類似蓬草之飛轉,實則也隱含自傷飄零意。

【賞析】 所謂"無題"詩,歷來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應屬於寓言,有人認為都是賦本事的。就李商隱的"無題"詩來看,似乎都是屬於寫豔情的,實有所指,衹是不便說出而巳。
此詩是追憶所遇見的豔情場景。先寫筵會時地;接着寫形體相隔,人情相通;再寫相遇的情意綿綿;最後寫別後離恨。豔麗而不猥褻,情真而不癡癲。

隋宫

隋宫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傢。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His Palace of Purple Spring has been taken by mist and cloud,
  As he would have taken all Yangzhou to be his private domain
  But for the seal of imperial jade being seized by the first Tang Emperor,
  He would have bounded with his silken sails the limits of the world.
  Fire-flies are gone now, have left the weathered grasses,
  But still among the weeping-willows crows perch at twilight.
  ...If he meets, there underground, the Later Chen Emperor,
  Do you think that they will mention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

【白話文】 長安城聞名的隋宮,在煙霞中鎖閉;卻想把遙遠的揚州,作為帝業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璽歸竜鳳之姿李淵;隋煬帝的錦緞竜舟,早該駛遍天際。
如今腐草中,螢火蟲早就絶了蹤跡;隋堤上的楊柳枝,唯有暮鴉的聒啼。
斷帝荒淫而亡國,黃泉若遇陳後主,豈敢把亡國名麯後庭花,重新提起?

【注釋】 1、紫泉:即紫淵。唐人避唐高祖李淵諱改紫泉。這裏以紫泉宮殿指長安隋宮。
2、鎖煙霞:喻冷落。
3、蕪城:指隋時的江都,舊名廣陵,即今江蘇揚州市。劉宋時鮑照見該城荒蕪,曾作《蕪城賦》,後遂有此稱。
4、玉璽:皇帝的玉印。
5、緣:因。
6、日角:舊說以額骨中央部分隆起如日(也指突入左邊發際),附會為帝王之相。
7、錦帆:指煬帝的竜舟,其帆皆錦製,所過之處,香聞十裏。
8、天涯:這裏指天下。
9、地下兩句:陳後主(陳叔寶)為陳朝國君,為隋所滅。據《隋遺錄》,煬帝在揚州時,恍惚間曾遇陳後主與其寵妃張麗華。後主即以酒相進,煬帝因請張麗華舞《玉樹後庭花》,後主便乘此譏諷煬帝貪圖享樂安逸。《玉樹後庭花》,樂府《吳聲歌麯》名,陳後主所作新歌,後人看作亡國之音。

【賞析】 這也是一首詠史吊古詩,內容雖是歌詠隋宮,其實乃諷刺煬帝的荒淫亡國。
首聯點題,寫長安宮殿空鎖煙霞之中,隋煬帝卻一味貪圖享受,欲取江都作為帝傢。頷聯卻不寫江都作帝傢之事,而蕩開一筆,寫假如不是因為皇帝玉璽落到了李淵的手中,煬帝是不會以遊江都為滿足,竜舟可能遊遍天下的。頸聯寫了煬帝的兩個逸遊的事實。一是他曾在洛陽景華宮徵求螢火數斛,"夜出遊山放之,光遍岩𠔌";在江都也修了"放螢院 ",放螢取樂。一是開運河,詔民獻柳一株,賞絹一匹,堤岸遍布楊柳。作者巧妙地用了"於今無"和"終古有",暗示螢火蟲"當日有",暮鴉"昔時無",渲染了亡國後凄涼景象。尾聯活用楊廣與陳叔寶夢中相遇的典故,以假設反詰的語氣,揭示了荒淫亡國的主題。陳是歷史上以荒淫亡國而著稱的君主。他降隋後,與太子楊廣很熟。後來楊廣遊江都時,夢中與死去的陳叔寶及其寵妃張麗華相遇,請張舞了一麯《玉樹後庭花》。此麯是了陳所為,是反映宮廷生活的淫靡,被後人斥為" 亡國之音"。詩人在這裏提到它,其用意是指煬帝重蹈陳後主覆轍,結果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全詩采用比興手法,寫得靈活含蓄,色彩鮮明,音節鏗鏘。

無題·其一
李商隱 Li Shangyin
无题·其一

无题·其一
  來是空言去絶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綉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You said you would come, but you did not, and you left me with no other trace
  Than the moonlight on your tower at the fifth-watch bell.
  I cry for you forever gone, I cannot waken yet,
  I try to read your hurried note, I find the ink too pale.
  ...Blue burns your candle in its kingfisher-feather lantern
  And a sweet breath steals from your hibiscus-broidered curtain.
  But far beyond my reach is the Enchanted Mountain,
  And you are on the other side, ten thousand peaks away.

【白話文】 你說來相會是空話,別後不見蹤影;醒來樓上斜月空照,聽得曉鐘初鳴。
夢裏為傷遠別啼泣,雙雙難以呼喚;醒後研墨未濃,奮筆疾書寫成一信。
殘燭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朧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紗帳,軟軟輕輕。
當年的劉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遙遠;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萬重嶺!

【注釋】 1、半籠:半映。指燭光隱約,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飾以金翠的被子。《長恨歌》:"悲翠衾寒誰與共。"
3、麝:本動物名,即香獐,其體內的分泌物可作香料。這裏即指香氣。
4、度:透過。
5、綉芙蓉:指綉花的帳子。
6、劉郎: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一同入山採藥,遇二女子,邀至傢,留半年乃還
鄉。後也以此典喻"豔遇"。
7、蓬山:蓬萊山,指仙境。

【賞析】 這是一首豔情詩。詩中女主人思念遠別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聯寫有約不來的怨思,上句說負約,下句寫夢見醒來已經天明。頷聯寫遠別,上句寫遠別思念成夢,下句寫醒後寄書。頸聯寫往昔愛情生活成了幻夢,上句寫褥衾可見,下句寫香帳可聞。末聯寫其人已遠,情雖深摯,也不得不恨。
李氏的豔情詩,善於把生活的原料,提煉升華為感情的瓊漿玉露,使其超脫褻俗味,臻於完美。然而,也因此,李詩卻比較深奧費解。

無題·其二
李商隱 Li Shangyin
无题·其二

无题·其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纔。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A misty rain comes blowing with a wind from the east,
  And wheels faintly thunder beyond Hibiscus Pool.
  ...Round the golden-toad lock, incense is creeping;
  The jade tiger tells, on its cord, of water being drawn
  A great lady once, from behind a screen, favoured a poor youth;
  A fairy queen brought a bridal mat once for the ease of a prince and then vanished.
  ...Must human hearts blossom in spring, like all other flowers?
  And of even this bright flame of love, shall there be only ashes?

【白話文】 東風颯颯,陣陣細雨隨風飄散紛飛,荷花塘外的那邊,傳來了聲聲輕雷。
有鎖紐的金蟾香爐,香煙繚繞飄逸,狀似玉虎的轆轤,牽引繩索汲井水。
賈女隔簾窺韓壽,是愛他年輕貌美,魏王夢見甄氏留枕,賦詩比作宓妃。
呵,我這顆心不再與春花一同萌發;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煙灰。

【注釋】 1、金蟾句:意謂雖有金蟾嚙鎖,香煙猶得進入。金蟾:舊註說是"蟾善閉氣,古人用以飾鎖"。嚙:咬。
2、玉虎句:意謂井水雖深,玉虎猶得牽絲汲之。玉虎:井上的轆轤。絲:井索。汲:引。
3、賈氏句:晉韓壽貌美,司空南充招為掾,賈女於窗格中見韓壽而悅之,遂通情。賈女又以晉帝賜賈充之西域異香贈壽。韓掾少:為了韓壽的年輕俊美。掾:僚屬。少:年輕。
4、宓妃句:魏曹植曾作《洛神賦》,賦中敘述他和洛河女神宓妃相遇事。宓妃:指洛神,傳說為伏(宓)羲之女。留枕:這裏指幽會。魏王:曹植封東阿王,後改陳王。

【賞析】 這也是豔情詩,是回憶前情的。詩寫一位閉鎖深閨的女子追求愛情而失望的痛苦。開首從眼前景緻說起,再以物為喻;金蟾雖堅香煙可入;井水雖深,轆轤可汲,我豈無隙可乘?接着用賈氏窺簾,幸而緣合,宓妃留枕,終屬夢想的典故,說明相聚皆成幻夢,歸結出莫再相思,以免自討苦吃的意念,創出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
全詩善於運用比喻、典故和強烈對照的手法,把抽象的幽思和愛情形象化,顯示了美好愛情的被毀滅,使詩歌具有一種動人心弦的悲劇美。
李氏的愛情詩寫得最佳的全是寫失意的愛情。這大概與他沉淪的身世遭遇有關。自身失意的際遇,使其對青年男女失意的愛情有特別的體驗。而在詩歌創作中有可能融入自己身世的感受。象這二首在蓬山遠隔,相思成灰的感慨中,難道沒有他仕途遭折的感觸?

筹笔驿

筹笔驿
筹笔驿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纔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裏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Monkeys and birds are still alert for your orders
  And winds and clouds eager to shield your fortress.
  ...You were master of the brush, and a sagacious general,
  But your Emperor, defeated, rode the prison-cart.
  You were abler than even the greatest Zhou statesmen,
  Yet less fortunate than the two Shu generals who were killed in action.
  And, though at your birth-place a temple has been built to you,
  You never finished singing your Song of the Holy Mountain

【白話文】 猿鳥猶疑是驚畏丞相的嚴明軍令,風雲常常護着他軍壘的藩籬欄柵。
諸葛亮徒然在這裏揮筆運籌划算,後主劉禪最終卻乘坐郵車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樂毅的才幹。關公張飛已死他又怎能力輓狂瀾?
往年我經過錦城時進謁了武侯祠,曾經吟誦了梁父吟為他深表遺憾!

【注釋】 1、猿鳥句:諸葛亮治軍以嚴明稱,這裏意謂至今連魚鳥還在驚畏他的簡書。疑:驚。簡書:指軍令。古人將文字寫在竹簡上。
2、儲胥:指軍用的籬柵。
3、上將:猶主帥,指諸葛亮。
4、降王:指後主劉禪。走傳車:魏元帝景元四年(二六三),鄧艾伐蜀,後主出降,全家東遷洛陽,出降時也經過籌筆驛。
5、傳車:古代驛站的專用車輛。後主是皇帝,這時卻坐的是傳車,也隱含諷喻意。
6、管:管仲。春秋時齊相,曾佐齊桓公成就霸業。
7、樂:樂毅。戰國時人,燕國名將,曾大敗強齊。
8、原不忝:真不愧。諸葛亮隱居南陽時,每自比管仲、樂毅。
9、他年:作往年解。
10、錦裏: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1、梁父吟:兩句意謂,往年曾謁錦裏的武侯祠,想起他隱居時吟詠《梁父吟》的抱負,不曾得到舒展,實在令人遺憾。

【賞析】 這也是一首憑吊詩。張采田以為詩是大中十年(856)鼕,詩人罷去梓州幕府,隨柳中郡還京,途經籌筆驛時所作。
詩中盛贊諸葛亮的政治軍事才能,為他未能統一中國而惋惜。同時對懦弱昏庸、終於投降魏國的後主劉禪加以貶斥。
全詩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以精煉的筆墨描繪諸葛亮長於治軍,軍紀嚴明,餘威猶存,用以展示出他作為一個歷史上著名軍事傢的形象特徵。接着以劉禪和關張這兩類不同典型人物與其構成鮮明對比。由於劉禪的昏庸,使諸葛亮一生的謀劃付之東流。關羽違反了諸葛亮抗魏的策略,而使蜀漢兵挫地削,招致自己和張飛的亡身之禍。通過對比,更顯諸葛亮的政治才能之卓越。

無題·其三
李商隱 Li Shangyin
无题·其三

无题·其三
无题·其三
无题·其三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Time was long before I met her, but is longer since we parted,
  And the east wind has arisen and a hundred flowers are gone,
  And the silk-worms of spring will weave until they die
  And every night the candles will weep their wicks away.
  Mornings in her mirror she sees her hair-cloud changing,
  Yet she dares the chill of moonlight with her evening song.
  ...It is not so very far to her Enchanted Mountain
  O blue-birds, be listening!-Bring me what she says!

【白話文】 聚首多麽不易,離別更是難捨難分;暮春作別,恰似東風力盡百花凋殘。
春蠶至死,它纔把所有的絲兒吐盡;紅燭自焚殆盡,滿腔熱淚方纔涸幹。
清晨對鏡曉妝,唯恐如雲雙鬢改色;夜闌對月自吟,該會覺得太過凄慘。
蓬萊仙境距離這裏,沒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鳥信使,多勞您為我探看。

【注釋】 1、東風句:指相別時為幕春時節。
2、絲:與"思"諧音。
3、應覺:也是設想之詞。
4、月光寒:指夜漸深。
5、蓬萊:蓬萊山,指仙境。

【賞析】 就詩而論,這是一首表示兩情至死不渝的愛情詩。然而歷來頗多認為或許有人事關係上的隱托。起句兩個"難"字,點出了聚首不易,別離更難之情,感情綿邈,語言多姿,落筆非凡。頷聯以春蠶絳臘作比,十分精彩,既纏緬沉痛,又堅貞不渝。接着頸聯寫曉妝對鏡,撫鬢自傷,是自計;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計人。相勸自我珍重,善加護惜,卻又苦情密意,體貼入微,可謂千回百轉,神情燕婉。最終末聯寫希望信使頻傳佳音,意緻婉麯,柳暗花明,真是終境逢生,別有洞天。春蠶兩句,千秋佳絶。

春雨

春雨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裏雲羅一雁飛。


  I am lying in a white-lined coat while the spring approaches,
  But am thinking only of the White Gate City where I cannot be.
  ...There are two red chambers fronting the cold, hidden by the rain,
  And a lantern on a pearl screen swaying my lone heart homeward.
  ...The long road ahead will be full of new hardship,
  With, late in the nights, brief intervals of dream.
  Oh, to send you this message, this pair of jade earrings! –
  I watch a lonely wildgoose in three thousand miles of cloud.

【白話文】 新春,我穿着白夾衣悵然地臥床;幽會的白門冷落了,我心中惘然。
隔着雨絲凝視紅樓,我倍覺冷寂;珠箔般雨滴飄打燈籠,獨自歸返。
你在遠路,到春晚應更悲凄傷感?衹有殘宵能夢中聚首,依稀空泛。
耳環情書已備好,怎麽才能送達;我寄希望於萬裏雲中,那衹孤雁。

【注釋】 1、白袷衣:即白夾衣,唐人以白衫為閑居便服。
2、白門:指今江蘇南京市。
3、雲羅:雲片如羅紋。

【賞析】 這首詩是藉助飄灑迷的春雨,抒發悵念遠方戀人的情緒。開頭先點明時令,再寫舊地重尋之凄愴,繼而寫隔雨望樓,尋訪落空之迷茫,終而衹有相思相夢,緘札寄情。一步緊逼一步,悵念之情恰似雨絲不絶如縷。詩的意境、感情、色調、氣氛都是十分清晰明麗,優美動人。"紅樓隔雨"與"珠箔飄燈"二句,簡直是一幅色彩明麗的圖畫。

無題·其四
李商隱 Li Shangyin
无题·其四

无题·其四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衹係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


  A faint phoenix-tail gauze, fragrant and doubled,
  Lines your green canopy, closed for the night....
  Will your shy face peer round a moon-shaped fan,
  And your voice be heard hushing the rattle of my carriage?
  It is quiet and quiet where your gold lamp dies,
  How far can a pomegranate-blossom whisper?
  ...I will tether my horse to a river willow
  And wait for the will of the southwest wind.

【白話文】 織着鳳尾紋的綾羅,薄薄重重;碧紋的圓頂羅帳,我深夜趕縫。
那回邂逅,來不及用團扇掩蓋;可你驅車隆隆而過,無語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殘燭盡;卻無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紅。
也許你在垂楊岸,栓係斑騅馬;怎能等到,送去會你的西南風。

【注釋】 1、鳳尾香羅:鳳紋羅;羅:綾的一種。
2、頂:指帳頂。
3、扇裁:指以團扇掩面。

【賞析】 這大概是抒寫一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和長相思的苦悶心情。詩的首聯寫女主人公深夜縫製羅帳,表現她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會合的深情期待。頷聯回憶最後一次邂逅的情狀,表達她追思往事時,那種惋惜、悵惘而又深情地回味的復雜心情。頸聯寫別後的相思寂廖,春光已盡,石榴花開,所思之人斷無消息。表達了流光易逝,青春虛度的悵惘和感傷之情。尾聯寫日夜思念的人,或許相隔非遠,衹是咫尺天涯,無緣會合罷了。詩活用了曹植的《七哀詩》中"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的名句,表達會合難期之苦。詩中所流露的感情真摯而深厚。看來女主人公似乎是單相思。雖然相思無望,然而追求卻十分執着。正是這種純情,這種癡情,賦予詩歌強烈的感染力。
此詩或以為是寫男子思念女方的。象這樣的豔情詩,本來就很難揣摩的。

李商隱的七律無題,藝術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無題詩的獨特藝術風貌。這兩首七律無題,內容都是抒寫青年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相思無望的苦悶,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獨白就構成了詩的主體。她的身世遭遇和愛情生活中某些具體情事就是通過追思回憶或隱或顯地表現出來的。

  第一首起聯寫女主人公深夜縫製羅帳。鳳尾香羅,是一種織有鳳紋的薄羅;碧文圓頂,指有青碧花紋的圓頂羅帳。李商隱寫詩特別講求暗示,即使是律詩的起聯,也往往不願意寫得過於明顯直遂,留下一些內容讓讀者去玩索體味。象這一聯,就衹寫主人公在深夜做什麽,而不點破這件事意味着什麽,甚至連主人公的性別與身份都不作明確交代。我們通過“鳳尾香羅”、“碧文圓頂”的字面和“夜深縫”的行動,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獨處的閨中女子。羅帳,在古代詩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徵。在寂寥的長夜中默默地縫製羅帳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會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來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憶,內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對方驅車匆匆走過,自己因為羞澀,用團扇遮面,雖相見而未及通一語。從上下文描寫的情況看,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斷無消息”之前的最後一次照面。否則,不可能有深夜縫製羅帳,期待會合的舉動。正因為是最後一次未通言語的相遇,在長期得不到對方音訊的今天回憶往事,就越發感到失去那次機緣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記憶中。所以這一聯不衹是描繪了女主人公愛情生活中一個難忘的片斷,而且麯折地表達了她在追思往事時那種惋惜、悵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復雜心理。起聯與頷聯之間,在情節上有很大的跳躍,最後一次照面之前的許多情事(比如她和對方如何結識、相愛等)統統省略了。

  頸聯寫別後的相思寂寥。和上聯通過一個富於戲劇性的片斷表現瞬間的情緒不同,這一聯卻是通過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概括地抒寫一個較長時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濃郁的抒情氣氛和象徵暗示色彩。兩句是說,自從那次匆匆相遇之後,對方便絶無音訊。已經有多少次獨自伴着逐漸黯淡下去的殘燈度過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紅的季節了。“蠟炬成灰淚始幹”,“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殘燈,不衹是渲染了長夜寂寥的氣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無望情緒的外化與象徵。石榴花紅的季節,春天已經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紅給她帶來的也許是流光易逝、青春虛度的悵惘與傷感吧?“金燼暗”、“石榴紅”,仿佛是不經意地點染景物,卻寓含了豐富的感情內涵。把象徵暗示的表現手法運用得這樣自然精妙,不露痕跡,這確實是藝術上爐火純青境界的標志。

  末聯仍舊到深情的期待上來。“斑騅”句暗用樂府《神弦歌·明下童麯》“陸郎乘斑騅……望門不欲歸”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實和她相隔並不遙遠,也許此刻正係馬垂楊岸邊呢,衹是咫尺天涯,無緣會合罷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詩意,希望能有一陣好風,將自己吹送到對方身邊。李商隱的優秀的愛情詩,多數是寫相思的痛苦與會合的難期的,但即使是無望的愛情,也總是貫串着一種執着不移的追求,一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式的真摯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燒,我們在這首詩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這樣一種感情。這是他的優秀愛情詩和那些缺乏深摯感情的豔體詩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也是這些詩儘管在不同程度上帶有時代、階級的烙印,卻至今仍然能打動人們的一個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側重於抒寫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寫法也更加概括。一開頭就撇開具體情事,從女主人公所處的環境氛圍寫起。層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籠罩着一片深夜的靜寂。獨處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輾轉不眠,倍感靜夜的漫長。這裏儘管沒有一筆正面抒寫女主人公的心理狀態,但透過這靜寂孤清的環境氣氛,我們幾乎可以觸摸到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感覺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彌漫着一層無名的幽怨。

  頷聯進而寫女主人公對自己愛情遇合的回顧。上句用巫山神女夢遇楚王事,下句用樂府《神弦歌·清溪小姑麯》:“小姑所居,獨處無郎。”意思是說,追思往事,在愛情上儘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樣,有過自己的幻想與追求,但到頭來不過是做了一場幻夢而已;直到現在,還正象清溪小姑那樣,獨處無郎,終身無托。這一聯雖然用了兩個典故,卻幾乎讓人感覺不到有用典的痕跡,真正達到了驅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別是它雖然寫得非常概括,卻並不抽象,因為這兩個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話傳說本身就能引起讀者的豐富想象與聯想。兩句中的“原”字、“本”字,頗見用意。前者暗示她在愛情上不僅有過追求,而且也曾有過短暫的遇合,但終究成了一場幻夢,所以說“原是夢”;後者則似乎暗示:儘管迄今仍然獨居無郎,無所依托,但人們則對她頗有議論,所以說“本無郎”,其中似含有某種自我辯解的意味。不過,上面所說的這兩層意思,都寫得隱約不露,不細心揣摩體味是不容易發現的。

  頸聯從不幸的愛情經歷轉到不幸的身世遭遇。這一聯用了兩個比喻:說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卻偏遭風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質的桂葉,卻無月露滋潤使之飄香。這一聯含意比較隱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惡勢力的摧殘,另一方面又得不到應有的同情與幫助。“不信”,是明知菱枝為弱質而偏加摧折,見“風波”之橫暴;“誰教”,是本可滋潤桂葉而竟不如此,見“月露”之無情。措辭婉轉,而意極沉痛。

  愛情遇合既同夢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並沒有放棄愛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無益,也不妨抱癡情而惆悵終身。在近乎幻滅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銘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來,以愛情、豔情為題材的詩歌逐漸增多。這類作品在共同特點是敘事的成份比較多,情節性比較強,人物、場景的描繪相當細緻。李商隱的愛情詩卻以抒情為主體,着力抒寫主人公的主觀感覺、心理活動,表現她(他)們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而為了加強抒情的形象性、生動性,又往往要在詩中織入某些情節的片斷,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敘事成分。這就使詩的內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體製與豐富的內容之間的矛盾。為了剋服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強詩句之間的跳躍性,並且藉助比喻、象徵、聯想等多種手法來加強詩的暗示性。這是他的愛情詩意脈不很明顯、比較難讀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也正因為這樣,他的愛情詩往往具有藴藉含蓄、意境深遠、寫情細膩的特點和優點,經得起反復咀嚼與玩索。

  無題詩究竟有沒有寄托,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離開詩歌藝術形象的整體,抓住其中的片言衹語,附會現實生活的某些具體人事,進行索隱猜謎式的解釋,是完全違反藝術創作規律的。象馮浩那樣,將“鳳尾”首中的“垂楊岸”解為“寓柳姓”(指詩人的幕主柳仲郢),將“西南”解為“蜀地”,從而把這兩首詩說成是詩人“將赴東川,往別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鑿附會的典型。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詩歌形象的整體出發,聯繫詩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區別不同情況,對其中的某些無題詩作這方面的探討。就這兩首無題詩看,“重幃”首着重寫女主人公如夢似幻,無所依托,橫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筆意空靈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滲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讀者不難從“神女”一聯中體味出詩人在回顧往事時深慨輾轉相依、終歸空無的無限悵惘。“風波”一聯,如單純寫女子遭際,顯得不着邊際;而從比興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於意會。作者地位寒微,“內無強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黨勢力摧抑,故藉菱枝遭風波摧折,桂葉無月露滋潤緻慨。他在一首托宮怨以寄慨的《深宮》詩中說:“狂飈不惜蘿陰薄,清露偏知桂葉濃”,取譬與“風波”二句相似(不過“清露”句與“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證“風波”二句確有寄托。何焯說這首無題“直露(自傷不遇)本意”,是比較符合實際的。和“重幃”首相比,“鳳尾”首的寄托痕跡就很不明顯,因為詩中對女主人公愛情生活中的某些具體情事描繪得相當細緻(如“扇裁月魄”一聯),寫實的特點比較突出。但不論這兩首無題詩有無寄托,它們都首先是成功的愛情詩。即使我們完全把它們作為愛情詩來讀,也並不減低其藝術價值。

  (劉學鍇)

無題·其五
李商隱 Li Shangyin
无题·其五

无题·其五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There are many curtains in your care-free house,
  Where rapture lasts the whole night long.
  ...What are the lives of angels but dreams
  If they take no lovers into their rooms?
  ...Storms are ravishing the nut-horns,
  Moon- dew sweetening cinnamon-leaves
  I know well enough naught can come of this union,
  Yet how it serves to ease my heart!

【白話文】 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獨臥不眠,更覺靜夜漫漫長長。
巫山神女豔遇楚王,原是夢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獨處無郎。
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風波摧殘;我是鈴芳桂葉,卻無月露桂香。
雖然深知沉溺相思,無益健康;我卻癡情到底,落個終身清狂。

[又一]
層層日幕深垂遮掩着莫愁堂,獨臥閨房中覺得靜夜漫長。
神女遇楚王的事原本是場夢,小姑獨處的地方本來就沒有情郎。
水土的風波雖惡,但我不信菱枝竟脆落得無法抵擋,白露不滋潤有芬芳氣質的桂葉。
即使相思完全沒有什麽好處,也不妨懷抱情癡惆悵終身。

【注釋】 1、神女:即宋玉《神女賦》中的巫山神女。
2、小姑句:古樂府《青溪小姑麯》:"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3、風波句:意謂菱枝雖是弱質,卻不相信會任憑風波欺負。
4、直道兩句:意謂即使相思全無好處,但這種惆悵之心,也好算是癡情了。直道:即使,就說。了:完全。清狂:舊註謂不狂之狂,猶今所謂癡情。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詩中人作為女子解,那麽,還是作癡情解較切。

【賞析】 詩是抒寫女主人公自傷不遇的身世。開頭先寫環境氛圍的幽靜,襯出長夜的孤寂;接着以楚王夢遇巫山神女和樂府《青溪小姑麯》的"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的典故,抒寫自己曾經有過幻想和追求,但到頭來衹好夢一場,依然獨居;再寫風波兇惡,菱枝柔弱,無力反抗,桂葉自有清香,卻無月露潤香;最後寫即使如此,還要執着追求。意境深遠開闊,措辭婉轉沉痛,感情細膩堅貞,是一首很好的愛情詩。
這兩首詩,歷來有人認為有所寄托。不管是否有寄托,作為愛情詩來讀,還是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的。

登乐游原

登乐游原
  嚮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衹是近黃昏。


  With twilight shadows in my heart
  I have driven up among the Leyou Tombs
  To see the sun, for all his glory,
  Buried by the coming night.

【白話文】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駕車登上樂遊原,心想把煩惱遣散。
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衹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終究短暫。

【注釋】 1、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2、古原:即樂遊原,是長安附近的名勝,在今陝西省長安以南八百裏的地方。

【賞析】 這是一首登高望遠,即景抒情的詩。首二句寫驅車登古原的原因:是"嚮晚意不適"。後二句寫登上古原觸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種享受和滿足。"夕陽無限好,衹是近黃昏"二句,素來人們多解為"晚景雖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認為:"衹是"二句,"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着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這種看法,雖有新意,卻不合詩人的身世,也不合詩人當時的情緒。

玉谿詩人,另有一首七言絶句,寫道是:“萬樹鳴蟬隔斷虹,樂遊原上有西風,羲和自趁虞泉〔淵〕宿,不放斜陽更嚮東!”那也是登上古原,觸景縈懷,抒寫情志之作。看來,樂遊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時來賞之地。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於何故,玉谿意緒不佳,難以排遣,他就又决意遊觀消散,命駕驅車,前往樂遊原而去。

  樂遊原之名,我們並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絶唱《憶秦娥》深深印在我們的“詩的攝相”寶庫中,那就是:“……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絶。—音塵絶,西風殘照,漢傢陵闕。”玉谿恰恰也說是“樂遊原上有西風”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樂遊原,創建於漢宣帝時,本是一處廟苑,—應稱“樂遊苑”纔是,衹因地勢軒敞,人們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處長安的東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覽。

  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登高望遠,送目臨風,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傢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登上幽州古臺,便發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羅列,那真是如同陸士衡所說“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於玉谿,又何莫不然。可是,這次他驅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嚮晚意不適”的情懷。知此前提,則可知“夕陽”兩句乃是他出遊而得到的滿足,至少是一種慰藉—這就和歷來的縱目感懷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說的是:你看,這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黃金世界的斜陽,纔是真的偉大的美,而這種美,是以將近黃昏這一時刻尤為令人驚嘆和陶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詩也有此境界。或者,東坡的“閑庭麯檻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蕩春!”庶乎有神似之處吧?

  可惜,玉谿此詩卻久被前人誤解,他們把“衹是”解成了後世的“衹不過”、“但是”之義,以為玉谿是感傷哀嘆,好景無多,是一種“沒落消極的心境的反映”,雲雲。殊不知,古代“衹是”,原無此義,它本來寫作“祗是”,意即“止是”、“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別傢之例,且置不舉,單是玉谿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錦瑟》篇中寫道:“此情可待(義即何待)成追憶,衹是當時已惘然!”其意正謂:就是(正是)在那當時之下,已然是悵惘難名了。有將這個“衹是當時”解為“即使是在當時”的,此乃成為假設語詞了,而“衹是”是從無此義的,恐難相混。

  細味“萬樹鳴蟬隔斷虹”,既有斷虹見於碧樹鳴蟬之外,則當是雨霽新晴的景色。玉谿固曾有言曰:“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大約此二語乃玉谿一生心境之寫照,故屢於登高懷遠之際,情見乎詞。那另一次在樂遊原上感而賦詩,指羲和日禦而表達了感逝波,惜景光,緑鬢不居,朱顔難再之情—這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着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若將這種情懷意緒,衹簡單地理解為是他一味嗟老傷窮、殘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獲玉谿之詩心句意乎。毫釐易失,而賞析難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願共探討,以期近是。

  (周汝昌)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隱 Li Shangyin
寄令狐郎中
  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I am far from the clouds of Sung Mountain, a long way from trees in Qin;
  And I send to you a message carried by two carp:
  – Absent this autumn from the Prince's garden,
  There's a poet at Maoling sick in the rain.

【白話文】 你是嵩山雲我是秦川樹,長久離居;
千裏迢迢,你寄來一封慰問的鯉書。
請別問我這個梁園舊客生活的甘苦;
我就象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馬相如。

【注釋】 1、嵩:中嶽嵩山,在今河南。
2、雙鯉:指書信。
3、茂陵:今陝西興平縣東北,以漢武帝陵墓而得名。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於武宗會昌五年(845)閑居洛陽,寄給長安故友令狐的。令狐這時正任右司郎中。首句寫嵩山與秦川遠隔,各在一方。以各自所見的" "和"樹",寄寓思念;二句寫收到書信後心中的快感;三、四句寫自己的境況。以因病免職閑居茂陵的司馬相如自比,傾訴潦倒多病,寂寞無聊的心情。
今人劉學鍇評此詩:"有感念舊恩故交之意,卻無卑屈趨奉之態;有感慨身世落寞之辭,卻無乞援望薦之意;情意雖談不上深厚濃至,卻比較直率誠懇。"這個論斷頗為中肯。

为有
为有
  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There is only one Carved-Cloud, exquisite always-
  Yet she dreads the spring, blowing cold in the palace,
  When her husband, a Knight of the Golden Tortoise,
  Will leave her sweet bed, to be early at court.

【白話文】 雲母屏風後,鎖着無限嬌媚的人兒;
京城寒鼕已盡,我還害怕春宵難捱。
呵,為什麽我嫁個佩戴金龜的夫婿?
辜負了錦衾香帳,為早朝將儂撇開。

【注釋】 1、雲屏:以雲母飾製的屏風。
2、鳳城:京城。
3、衾:被子。

【賞析】 這首詩是描寫宦傢少婦閨怨的。首句點明官宦人傢,雲母屏風,人兒嬌媚;二句寫寒鼕去盡,春風送暖,氣候宜人,然而不得貪眠晏起;第三、四句,寫因為丈夫在朝內為官,每日必須早起上朝,自己仍是孤零寂寥。"無端嫁得金龜婿",語淺意深,春情春怨,和盤托出。這首詩與王昌齡的"悔教夫婿覓封侯",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都是異麯同工,八度和弦。

隋宫
隋宫
  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
  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


  When gaily the Emperor toured the south
  Contrary to every warning,
  His whole empire cut brocades,
  Half for wheel-guards, half for sails.

【白話文】 隋煬帝為南遊江都不顧安全,
九重宮中有誰理會勸諫書函。
春遊中全國裁製的綾羅錦緞,
一半作御馬障泥一半作船帆。

【注釋】 1、九重:指皇帝所居。
2、障泥:馬韉。

【賞析】 這首七絶諷刺了隋煬帝的奢侈昏淫。詩選取典型題材,揭露煬帝縱欲拒諫,不顧國傢安危和人民死活的醜惡本質,暗示隋朝滅亡的難免。開頭兩句點出南遊的一意孤行,繪出獨夫民賊的嘴臉。三、四句藉製錦帆點化耗盡民力之罪。語簡意賅,貶刺頗深。

瑶池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


  The Mother of Heaven, in her window by the Jade Pool,
  Hears The Yellow Bamboo Song shaking the whole earth.
  Where is Emperor Mu, with his eight horses running
  Ten thousand miles a day? Why has he never come back?

【白話文】 西王母在瑤池上把綺窗打開;
衹聽得黃竹歌聲音動地悲哀。
八駿神馬的車子日行三萬裏;
周穆王為了何事違約不再來?

【注釋】 1、八駿:據說穆王有赤驥、華騮、緑耳等八匹駿馬。
2、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滿,傳說他曾周遊天下。

【賞析】 晚唐迷信神仙之風極盛,最高統治者尤最,好幾個皇帝因服丹藥妄求長生而喪命。這首詩是藉周穆王西遊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話,加以生發,譏刺皇帝求仙的虛妄。全詩虛構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來,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節,顯示了求仙妄想與死亡不可避免的對立。詩人不作正面議論,而卻以西王母心中的疑問作詰。構思巧妙,用心良苦,諷刺辛竦,韻味無窮。

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Now that a candle-shadow stands on the screen of carven marble
  And the River of Heaven slants and the morning stars are low,
  Are you sorry for having stolen the potion that has set you
  Over purple seas and blue skies, to brood through the long nights?

【白話文】 雲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
銀河逐漸斜落啓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
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釋】 1、深:暗。
2、長河:銀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衹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賞析】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傢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藉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我們姑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着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藴,情調感傷。

這首詩題為“嫦娥”,實際上抒寫的是處境孤寂的主人公對於環境的感受和心靈獨白。

  前兩句描繪主人公的環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內,燭光越來越黯淡,雲母屏風上籠罩着一層深深的暗影,越發顯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長夜獨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銀河逐漸西移垂地,牛郎、織女隔河遙望,本來也許可以給獨處孤室的不寐者帶來一些遐想,而現在這一派銀河即將消失。那點綴着空曠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無言地陪伴着一輪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現在連這最後的伴侶也行將隱沒。“沉”字正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漸沉下去。“燭影深”、“長河落”、“曉星沉”,表明時間已到將曉未曉之際,着一“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對冷屏殘燭、青天孤月,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儘管這裏沒有對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寫刻畫,但藉助於環境氛圍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圍的意緒卻幾乎可以觸摸到。

  在寂寥的長夜,天空中最引人註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輪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會聯想起神話傳說中的月宮仙子──嫦娥。據說她原是後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後羿的不死藥,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嫦娥孤棲與誰鄰?”在孤寂的主人公眼裏,這孤居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於是,不禁從心底涌出這樣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當初偷吃了不死藥,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宮,面對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難以排遣吧。“應悔”是揣度之詞,這揣度正表現出一種同病相憐、同心相應的感情。由於有前兩句的描繪渲染,這“應”字就顯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後兩句與其說是對嫦娥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不如說是主人公寂寞的心靈獨白。

  這位寂處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詩中並無明確交待。詩人在《送宮人入道》詩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獨”,在《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詩中,又以“竊藥”喻指女子學道求仙。因此,說這首詩是代睏守宮觀的女冠抒寫凄清寂寞之情,也許不是無稽之談。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為風氣,入道後方體驗到宗教清規對正常愛情生活的束縛而産生精神苦悶,三、四兩句,正是對她們處境與心情的真實寫照。

  但是,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靈藥”式的情緒,卻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豐富深刻的意藴。在黑暗污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於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既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在這裏被詩人用精微而富於含藴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種含有濃重傷感的美,在舊時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詩的典型意義也正在這裏。

  孤棲無伴的嫦娥,寂處道觀的女冠,清高而孤獨的詩人,儘管仙凡懸隔,同在人間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潔而寂寞這一點上卻靈犀暗通。詩人把握住了這一點,塑造了三位一體的藝術形象。這種藝術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隱的特長。

  (劉學鍇)

首頁>> 文學>>李商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