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叢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卻恐陰晴無定度,從教紅白一時開。
多情蜂蝶早飛來。
淺寒春盡飛紅晚。
尊酒緑陰繁。
繁陰緑酒尊。
老仙詩句好。
好句詩仙老。
長恨送年芳。
芳年送恨長。
路長縈碧寒江暮。
花塢夕陽斜。
斜陽夕塢花。
客愁無勝集。
集勝無愁客。
醒似醉多情。
情多醉似醒。
坐使七閩鬆竹,變珠幢玉節。
中原佳氣鬱蔥蔥,河山壯宮闕。
丞相功成千載,映黃流清澈。
身心無纍久輕安。
況有清池涼館。
句穩翻嫌白俗,情高卻笑郊寒。
蘭膏元自少陵殘。
好處金章不換。
晚涼快寫一篇詩。
不說人間憂喜。
身老心閑益壯,形臞道勝還肥。
軟輪加璧未應遲。
莫道前非今是。
放教春漲緑浮天。
衹令畫閣臨無地,宿昔新詩滿係船。
青鳥外,白鷗前。
幾生香火舊因緣。
酒闌山月移雕檻,歌罷江風拂玳筵。
長簑短笠任陰晴。
鳴橈細雨滄洲遠,係舸斜陽畫閣明。
奇絶處,未忘情。
幾時還得去尋盟。
江妃定許捐雙佩,漁父何勞笑獨醒。
青山緑水浩然歸。
看成鼎內真竜虎,管甚人間閑是非。
生羽翼,上煙霏。
回頭衹見塚纍纍。
未尋跨鳳吹簫侶,且伴孤雲獨鶴飛。
穩過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風月從今別一川。
離緒悄危弦。
永夜清霜透幕氈。
明日回頭江樹遠,懷賢。
目斷晴空雁字連。
聊命駕、朱門舊隱,緑槐新陌。
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開瑤席。
更流傳、麗藻藉江天,留春色。
過裏社,將兒侄。
談往事,悲陳跡。
喜尊前現在,鏡中如昔。
兩鬢全期煙樹緑,方瞳好映寒潭碧。
但一年、一度一歸來,歡何極。
誰知天路幽險,倚伏互相酬。
請看東門黃犬,更聽華亭清唳,千古恨難收。
何似鴟夷子,散發弄扁舟。
鴟夷子,成霸業,有餘謀。
緻身千乘卿相,歸把釣漁鈎。
春晝五湖煙浪,秋夜一天雲月,此外盡悠悠。
永棄人間事,吾道付滄洲。
歸來故裏,愁思悵望渺難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煙艇,一笑俯空明。
有酒徑須醉,無事莫關情。
尋梅去,疏竹外,一枝橫。
與君吟弄風月,端不負平生。
何處車塵不到,有個江天如許,爭肯換浮名。
衹恐買山隱,卻要練丹成。
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
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
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達。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
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
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注釋】 侵雲影:一作浸雲影
莫相達:一作莫相違
【賞析】 本詞題為《隱括杜牧之齊山詩》,“隱括”,也就是對原作的內容、句子適當剪裁、增刪,修改成新的作品,用今天的話說,也就是改寫。《文心雕竜·鎔裁》:“蹊要所司,職在鎔裁,隱括情理,矯揉文采也。”由此可見,這種寫作方法,很早就有了。
朱熹“隱括”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也就是藉這首詩來寄興抒情托志。杜牧的詩是這樣的:“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衹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對這首詩,歷來就有很高的評價。杜牧出身於顯赫的世代公卿之傢,胸懷致仕
用世的大志;朱熹是著名思想傢,又是詩人。儘管他們生活的時間前後相隔三百多年,但都是主張積極入世的,因為思想上有共通之處,朱熹仰慕小杜的詩,近而“隱括”成詞,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片由寫景開始。“江水浸雲影,鴻雁欲南飛。”鴻雁南飛,正當秋高氣爽的季節,天上的雲影映照在江面上,這兩句是由杜牧詩“江涵秋影雁初飛”破解而得。“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意思是說,在這美好的秋天,當應邀集朋友攜帶酒壺,找一個風景秀麗煙雲氤氳的地方去飲酒。“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作者深悟世態炎涼,世俗難得看人一個笑臉,因此要找一個翠微渺遠的地方去盡興飲酒玩耍,擷摘“紫萸黃菊”,佩在身上,插在頭上,極盡其樂。然而,狂歡之餘,又想到無恨惆悵並不能完全排解,這就是“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的感慨的由來。
過片之後,緊承上片的“攜壺結客”一句說:“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但意思更進一層,也就是杜牧說的“但將酩酊酬佳節。”其意與“人生有酒須當醉”相近。“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 這兩句由杜牧原詩“不用登臨恨斜暉”變化而來。“人生如寄”,比喻人生短促,如同暫時寄居在世界上,《古詩十九首》其十三有“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朱熹把這個典故直接用於詞中,不着痕跡。後句將其意拓開去,胸襟豁然,言凡事大可不必怨天尤人。“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這三句的意思歸結起來也就是“古往今來衹如此”,歷史發展,朝代更替,萬物興衰生滅,都包含着危機,但既然“人生如寄”,那也就無須多慮。
本詞上片由景入情,流露的感情是由樂轉愁;下片則排解憂慮,主張以達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因為是對杜牧詩的“隱括”,所以做到不傷害原意,但意境更為開闊,且頗含哲理性。
(王方俊)
獨立無朋,算衹有、姑射山頭仙客。
絶豔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
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
應笑俗李粗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
爭似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
畫角吹殘,瑤臺夢斷,直下成休歇。
緑陰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為情。
應見塵土膠擾,便道山間空曠,與麽了平生。
與麽平生了,□水不流行。
熹起披衣,瞻碧漢,露華清。
寥寥千載,此事本分明。
若嚮乾坤識易,便信行藏無間,處處總圓成。
記取淵冰語,莫錯定盤星。
陰風慘淡天花落。
天花落。
千林瓊玖,一空鶯鶴。
徵車渺涉穿華薄。
路迷迷路增離索。
增離索。
剡溪山水,碧湘樓閣。
寒梢挂着瑤臺月。
瑤臺月。
和羹心事,履霜時節。
野橋流水聲鳴咽。
行人立馬空愁絶。
空愁絶。
為誰凝伫,為誰攀折。
空餘千太危石,高插暮雲端。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兩忘身世,來把釣魚竿。
不似林間翮,飛倦始知還。
中興主,功業就,鬢毛斑。
馳驅一世豪傑,相與濟時艱。
獨委狂奴心事,不羨癡兒鼎足,放去任疏頑。
爽氣動心鬥,千古照林巒。
江水侵雲影,鴻雁欲南飛。
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
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
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達。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
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
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
獨立無朋,算衹有、姑射山頭仙客。
絶豔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
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
雪月兩相映,水石互悲鳴。
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為情。
應見塵土膠擾,便道山間空曠,與麽了平生。
與麽平生了,□水不流行。
熹起披衣,瞻碧漢,露華清。
寥寥千載,此事本分明。
若嚮乾坤識易,便信行藏無間,處處總圓成。
記取淵冰語,莫錯定盤星。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相會的日子,這裏指天氣好的日子。
2、尋芳:遊覽(河邊),欣賞春花。
3、泗水濱:泗水,河名,在山東省;濱,水邊。
4、一時:一下子。
5、等閑識得東風面:等閑,尋常、隨便;識得,感覺到;東風面,春風的
面貌及其精神。
【賞析】 詩歌敘述詩人外出河邊尋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覺到處煥然一新。為什麽?因為天地間吹開了和煦的東風,東風催得百花齊放,百花為人們捧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詩人贊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時也道出了“東風”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歷來也被傳為名句。
(朱麗雲)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遊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綫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藉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麽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