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亮赋归去,富贵比浮云。
常于闹里,端的认得主和宾。
肯羡当年轩冕,时引壶觞独酌,一笑落冠巾。
园圃日成趣,桃李几番春。
挹清风,追往躅,事如新。
遗编讽咏,敛衽千载友斯人。
君爱谪仙风调,我恨楼船迫胁,终污永王B26D。
何似北窗下,寂寞可栖神。
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
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
归去谢宾友,客路饱风霜。
闭柴扉,窥千载,考三皇。
兰亭胜处,依旧流水绕修篁。
傍有湖光千顷,时泛扁舟一叶,啸傲水云乡。
寄语骑鲸客,何事返南荒。
【赏析】 这词的小序说:“过桐江,经严濑,慨然有感。予方力丐宫祠,有终焉之志,因和致道《水调歌头》,呈子我、行简。”就这个小序和词的具体内容看,毫无疑义,作者写这词的时候,已经作出世之想,要摆脱这充满矛盾斗争的现实,而超然物外,自适其适。这种思想是应该批判的。可是,作者曾做过谏官,做过吏部侍郎,做过参知政事,一向是奋发有为、刚正不阿的人,为什么要消极请退呢?原因是,秦桧当权,他和秦的意见不合,斗争无效,无法施展自己精忠为国的主张,不得不消极请退。这里是充塞着无限悲愤的。这在词的前片中有明显的表现,这就值得肯定。
词一开首就概括了当时的时代面貌。“吴楚”指地域,“江汉”指河流,是一样的地带。由于金兵的南犯,这一带都笼罩着战争的气氛,故说“兵气暗”;由于战争的频繁,人民都饱受战争的痛苦,故说“久凄凉”。在这种情势之下,是亟需俊杰来赶走敌人,扫除战祸的,然而当时是投降派当权,有名的战将都被压抑或杀害了,当年的名将怎么都看不见呢?这一提问是包蕴着无限悲愤的心情的。词是作者经过严陵濑的时候写的,就把这提问转到严光身上,“酌酒酹严光”。一方面已含有 “有恨无人省”的苦衷,另方面也说明这时候告退是出于万不得已。严光一名遵,字子陵,少时和汉光武刘秀同学,后来刘秀做皇帝,他隐居富春山耕钓,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叫“严陵濑”。浅水流沙石上叫“濑”。“酹”,以酒沃地祭神。“南顾”至“风霜”,进一步具体说明当时极其恶劣的社会现实和他饱经风险、无能为力的情状,为后片写告退生活做好前提条件。“南顾豺狼吞噬”的“豺狼”,当指当权派;“吞噬”是说任意杀戮和敲剥。这表示作者对权奸的愤恨。“北望中原板荡”,“板”与“荡”本来是《诗经·大雅》里的两篇诗名,都是描述周厉王时动乱的情况的,后来就合成一个辞汇作为乱世的代称。这是指北方沦陷区的情况,表示作者对北方沦陷区人民的关心,自然也包含有收复失地的意愿。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只有抬起头来,怀着满腔激情,对着苍天,作无可奈何的呼吁而已。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对天出神,向天申诉,自《诗经》的“悠悠苍天,曷其有所!”(《唐风·鸨羽》)“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邶风·北门》)“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小雅·节南山》)等等以后,几乎成为一种习用的传统。凡是一种激情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都是表示痛愤至极,不由自主的心理状态。跟着就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斗争到底,矢死不渝;一种是避免斗争,高飞远飏。前者是积极的,值得称赞的;后者是消极的,应该批判的。作者是走后面这条路子,所以要“归去谢宾友”。因为在现实斗争中已经饱受了风霜之苦,“风霜”是象征现实的险恶,不能再斗争下去了。后片紧承上片的结尾描绘“归去”后的悠然自得的生活面貌。“闭柴扉”三句是说在室内读书和著述:浏览历代的载籍和研究历代的事迹,“千载”是很长的时间,“三皇”是最古的人物,用来概括所浏览的和所研究的载籍和事迹。“兰亭”两句是写室外的景物。“兰亭”在浙江绍兴县西南,晋永和(东晋穆帝司马聃年号)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朋友们雅集的地方。王羲之作《兰亭集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地点,这里借用它,所以指出 “依旧流水绕修篁”。“修篁”即修竹。“傍有”三句更把境界扩大了,生活美化了,有时在空阔无边的湖光荡漾中,撑一只小艇,旁若无人地在那儿吟啸自得,除了水云相伴外,谁也不过问,这是多么畅快的生活!“啸傲”是吟啸倨傲,言动毫无拘束的神态。“水云乡”,水云聚集的地方,云是从水里看到的,水和云一起提,当然是很清澄的水,即指那千顷的湖。结尾两句劝勉他人也表示自己告退意志的坚定。“骑鲸客”指远离尘俗、遁迹沧海的人,从上面的“水云乡”再扩展说。唐李白曾自称“海上骑鲸客”。杜甫诗:“若逢李白骑鲸鱼,道甫问讯今何如”。“南荒”统指不堪驻足的地带。标题是“和致道《水调歌头》呈子我、行简”,这是劝勉之辞,和他们当时的处境必有关系。(詹安泰)
园林春半风暖,花落柳飞绵。
坐想稽山佳处,贺老门前湖水,欹侧钓鱼船。
何事成淹泊,流转海南边。
水中影,镜中像,慢流连。
此心未住?
糜腔伎嘞嗖?
行尽荒烟蛮瘴,深入维那境界,参透祖师禅。
宴坐超三际,潇洒任吾年。
杖策独游,颇怀平生故人,作水调歌以自释。
予自长年,粗闻养生之术。
放逐以来,又得司马子微叙王屋山清虚洞所刻坐忘论一编,因得专意宴坐,心息相依。
虽不敢仰希乔松之寿,度未即死,庶有会合之期。
独步长桥上,今夕是中秋。
群黎怪我何事,流转古儋州。
风定潮平如练,云散月明如昼,孤兴在扁舟。
笑尽一杯酒,水调杂蛮讴。
少年场?
鹄计酰“淄贰?
相望万里,悲我已是十年流。
晚遇玉霄仙子,授我王屋奇书,归路指蓬邱。
不用乘风御,八极可神游。
使君携客上层台。
不用篱边凝望、白衣来。
且看花经眼,休辞酒满杯。
玉人低唱管弦催。
归去琐窗无梦、月徘徊。
蓼花无数满寒汀。
中有一枝纤软、吐微馨。
被冷沈烟细,灯青梦水成。
皎如明月入窗棂。
天女维摩相对、两忘情。
中秋风露助凄清。
香凝燕寝,遮莫下帘旌。
佳节喜逢今夕月,后房重按新声。
姮娥端解妒娉婷。
微云点缀,不放十分明。
瘴雾难侵尘不染。
冷淡谁看。
月转霜林怯夜寒。
一枝孤静。
梦破小窗曾记省。
烛影参差。
脉脉还如背立时。
写我精神惟赖有,潇洒西湖词客。
玉骨清羸,冰容冷落,似恨关山隔。
蛮烟侵妒,未应减动肌雪。
幽梦时绕芳枝,夜寒谁见我,身为蝴蝶。
抱蕊窥丛惊睡觉,窗影横斜和月。
谢馆池边,松风亭下,忍使香消歇。
多情饶恨,算应天解磨折。
||
星河淡淡,天衢迥绝纤尘。
琼楼玉馆,遍人间、水月精神。
□□□,清江瘴海,乘流处处分身。
邦侯盛集佳宾。
有香风缥缈,和气氤氲。
华灯耀添绮席,笑语烘春。
窥帘映牖,看素娥、偏顾幽人。
空怅望,通明观阙,遥瞻一朵红云。
送春春去莫悲伤。
飞花逐水归何处,落絮沾泥不解狂。
都是醉,任飞扬。
百年三万六千场。
使君亲按新歌舞,魂梦相逢笑楚襄。
不道持杯是阿谁。
须拚倒金罍。
人世浑如天上月,离合比盈亏。
冒雨须来带雨归。
神女解相随。
今岁寓昌江,二月三日与客游黎氏园,偶见桃花一枝。
羊君荆华折以见赠,恍然如逢故人。
归插净瓶中,累日不雕。
予既作二小诗,同行皆属和。
忽忆吾乡桃花坞之盛,每至花发,乡中人多醵会往游。
醉后歌呼,今岂复得,缅怀畴昔,不无感叹,因成长短句,寄商叟、德矩二友。
若悟此空花,即不复以存没介怀也
海外无寒花发早。
一枝不忍簪风帽。
归插净瓶花转好。
维摩老年来却被花枝恼。
忽忆故乡花满道。
狂歌痛饮俱年少。
桃坞花开如野烧,都醉倒花深往往眠芳草。
西兴浦口云树,真个是吾乡。
闻□原无空格,据律补蜗庐好在,小圃犹存松菊,三径未全荒。
收拾桑榆景,蓑笠换金章。
珥金貂,拥珠履,在岩廊。
回头万事何有,一枕梦黄粮。
十载人间优患,赢得萧萧华发,清镜照星霜。
醉倒休扶我,身世永相忘。
元亮赋归去,富贵比浮云。
常于闹里,端的认得主和宾。
肯羡当年轩冕,时引壶觞独酌,一笑落冠巾。
园圃日成趣,桃李几番春。
兵气暗吴楚,江汉久凄凉。
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
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
归去谢宾友,客路饱风霜。
危阁临流,渺沧波万顷,涌出冰轮。
星河淡淡,天衢迥绝纤尘。
琼楼玉馆,遍人间、水月精神。
□□□,清江瘴海,乘流处处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