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Past this arbour where I take my wine;
Cloud-rifts are blowing toward Great Flower Mountain,
And a shower is crossing the Middle Ridge.
I can see trees colouring a distant wall.
I can hear the river seeking the sea,
As I the Imperial City tomorrow –
But I dream of woodsmen and fishermen.
【白話文】 秋天傍晚楓樹隨風颯颯作響;
夜宿潼關驛樓自有瓢酒飄香。
幾朵殘雲聚集在高聳的華山;
稀疏的秋雨灑落到中條山上。
遙看樹色隨着潼關山勢延伸;
黃河奔流入海濤聲迴旋激蕩。
明天就可到達繁華京城長安;
我仍自在逍遙做着漁樵夢想!
【注釋】 ①長亭:古時道路每十裏設長亭,供行旅停息。
②太華:華山。中條: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濟東南。
③迥:遠。
④帝鄉:京都。指長安。
【賞析】 潼關,在今陝西省潼關縣境內,當陝西、山西、河南三省要衝,是從洛陽進入長安必經的咽喉重鎮,形勢險要,景色動人。歷代詩人路經此地,往往要題詩紀勝。直到清末,譚嗣同還寫下他那“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的名句。可知它在詩人們心目中的位置了。
許渾從故鄉潤州丹陽(今屬江蘇)第一次到長安去,途經潼關,也為其山川形勢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興會淋漓,揮筆寫下了這首“高華雄渾”(清代吳汝綸語)的詩作。
開頭兩句,作者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圖,把讀者引入一個秋濃似酒、旅況蕭瑟的境界。“紅葉晚蕭蕭”,用寫景透露人物一縷縷悲涼的意緒:“長亭酒一瓢”,用敘事傳出客子旅途況味,用筆幹淨利落。此詩一本題作《行次潼關,逢魏扶東歸》。這個背景材料,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詩人何以在長亭送別、藉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詩人沒有久久沉湎在離愁別苦之中。中間四句筆勢陡轉,大筆勾畫四周景色,雄渾蒼茫,全然是潼關的典型風物。騁目遠望,南面是主峰高聳的西嶽華山;北面,隔着黃河,又可見連綿蒼莽的中條山。殘雲歸岫,意味着天將放晴;疏雨乍過,給人一種清新之感。從寫景看,詩人拿“殘雲”再加“歸”字來點染華山,又拿“疏雨”再加“過”字來烘托中條山,這樣,太華和中條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為其中有動勢──在浩茫無際的沉靜中顯出了一抹飛動的意趣。
詩人把目光略收回來,就又看見蒼蒼樹色,隨關城一路遠去。關外便是黃河,它從北面奔涌而來,在潼關外頭猛地一轉,徑嚮三門峽衝去,翻滾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聲”後續一“遙”字,傳出詩人站在高處遠望傾聽的神情。眼見樹色蒼蒼,耳聽河聲洶洶,真繪聲繪色,給人耳聞目睹的真實感覺。
這裏,詩人連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鰲的四足,缺一不可,絲毫沒有臃腫雜亂、使人生厭之感。三、四兩句,又見其另作《秋霽潼關驛亭》詩頷聯,完全相同,可知是詩人偏愛的得意之筆。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照理說,離長安不過一天路程,作為入京的旅客,總該想着到長安後便要如何如何,滿頭滿腦盤繞“帝鄉”去打轉子了。可是許渾卻出人意外地說:“我仍然夢着故鄉的漁樵生活呢!”含蓄表白了自己並非專為追求名利而來。這樣結束,委婉得體,優遊不迫,是頗顯出自己身分的。(劉逸生)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While the west wind rustles a green vine;
There's a low cloud touching the jade-white dew
And an early wildgoose in the River of Stars....
Night in the tall trees clings to dawn;
Light makes folds in the distant hills;
And here on the Huai, by one falling leaf,
I can feel a storm on Lake Dongting.
【白話文】 漫漫長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
青蘿輕拂好象有西風颼颼而生。
白露凝珠的野草棲留幾衹殘螢;
秋之晨雁群掠過銀河嚮南飛騰。
高大的樹木拂曉看來尚未凋零,
陽光下遙望遠山層次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一葉落而知歲暮之句;
我悟到洞庭波兮木葉下的詩情。
【注釋】 1、泛:彈,猶流蕩。
2、還密:尚未凋零。
3、淮南兩句:用《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暮”和《楚辭·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葉下”意。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棲玉露:又作委玉露
拂金河:又作拂銀河
洞庭波:又作老煙波
【賞析】 這是詠早秋景物的詠物詩。題目是“早秋”,因而處處落在“早”字。“殘螢”、“早雁”、“曉還密”、“一葉下”、“洞庭波”都扣緊“早”字。俯察、仰視、近看、遠望,從高低遠近來描繪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氣足,悠然不盡。
舞疑回雪態,歌轉遏雲聲。客散山公醉,風高月滿城。
柳重絮微濕,梅繁花未香。茲辰賀豐歲,簫鼓宴梁王。
有藥身長健,無機性自閑。即應生羽翼,華表在人間。
鳥急山初暝,蟬稀樹正涼。又歸何處去,塵路月蒼蒼。
紅葉高齋雨,青蘿麯檻煙。寧知遠遊客,羸馬太行前。
心期榮辱外,名挂是非中。歲晚亦歸去,田園清洛東。
婚嫁乖前志,功名異夙心。湯師不可問,江上碧雲深。
蘄簟曙香冷,越瓶秋水澄。心閑即無事,何異住山僧。
殘月皓煙露,掩門深竹齋。水蟲鳴麯檻,山鳥下空階。
清鏡曉看發,素琴秋寄懷。因知北窗客,日與世情乖。
露曉蒹葭重,霜晴橘柚垂。無勞促回楫,千裏有心期。
二毛梳上雪,雙淚枕前冰。藉問曹溪路,山多路幾層。
山暝牛羊少,水寒鳧雁多。因高一回首,還詠黍離歌。
月移珠殿曉,風遞玉箏秋。日出應移棹,三湘萬裏愁。
露重蟬鳴急,風多鳥宿難。何如西禁柳,晴舞玉闌幹。
楚驛枕秋水,湘帆凌暮雲。猿聲斷腸夜,應嚮雨中聞。
扣舷灘鳥沒,移棹草蟲鳴。更憶前年別,槐花滿鳳城。
月圓疑望鏡,花暖似依屏。何必舊巢去,山山芳草青。
素手怨瑤瑟,清心悲玉壺。春華坐銷落,未忍泣蘼蕪。
遠山晴帶雪,寒水晚多風。幾日還攜手,鳥鳴花滿宮。
散香蘄簟滑,沉水越瓶寒。猶恐何郎熱,冰生白玉盤。
掩瑟獨凝思,緩歌空寄情。門前有歸路,迢遞洛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