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注釋】 ①元夜: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這夜稱為元夜、元夕。
②花市:繁華的街市。
【賞析】 詞以少女口吻寫成。上片回憶去年的歡悅,那時是燈好,月明,熱戀中約會也因元夜的歡樂而增添光彩。“月上柳梢頭”兩句具有典型意義。月下,樹前,黃昏時的迷人景色,為初戀的情侶增添了許多詩情畫意,同時也象徵着愛情的美滿。因此,這兩句流傳人口,不脛而走。下片寫物是人非,與上片形成鮮明對照。依舊是燈好、月明,但卻不再有黃昏後的密約了。觸目傷情、悲從中來,怎能不催人淚下。這一切都反映出這位少女的純真恬美與一往情深。這首詞語言通俗明快,對比強烈,具有濃厚的民歌風味。
【賞析2】
這是首相思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話,饒有韻味。詞的上闋寫“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燈像白天一樣亮,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也給戀愛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時機,在燈火闌珊處秘密相會。“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二句言有盡而意無窮。柔情密意溢於言表。下闋寫“今年元夜”的情景。“月與燈依舊”,雖然衹舉月與燈,實際應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說鬧市佳節良宵與去年一樣,景物依舊。下一句“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表情極明顯,一個“滿”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淋漓盡致。
狼藉殘紅。
飛絮濛濛,
垂柳闌幹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
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雨中。
【注釋】 ①采桑子:詞牌名。又名《醜奴兒》、《醜奴兒令》、《轉調醜奴兒》、《羅敷歌》等。
②狼藉:雜亂不堪的樣子。此句意在欣賞落花繽紛,不是悼惜春殘。
【賞析】 這首詞詠贊春末夏初的西湖風光。全詞既贊美春末西湖動態的繁富美,又欣賞靜態的閑淡美,“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表現出詞人重視人文景觀的審美意識。上闋寫自然,下闋詠人事。“遊人去”與“雙燕歸來”互為映對,極巧妙地表現出變化的佈局技巧,麯折而有韻味。風格空靈、淡遠。
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
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注釋】 ①訴衷情:詞牌名。五代詞人多用以寫相思之情。又名《步花間》、《偶相逢》、《試周郎》等。
②梅妝: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作梅花妝,即在眉宇間畫一朵梅花作為妝飾。
③流芳:流逝的時光。
④顰(pín):皺眉。
【賞析】 這是一首詠歌女的作品。詞中主人公已有男朋友,但其遠在他鄉。上闋寫她思念親人的生活細節,賦予深刻的念遠寓意,新穎獨到,最見靈性。下闋寫憶舊愁情,以嘆惜時光飛逝陪襯,倍增其傷感。結尾寫兩個細節:準備唱歌,卻立即收斂住歌喉;想笑,卻先皺起了眉頭。藝術地將歌女內心的矛盾、凄苦的情懷和不得不強顔歡笑的處境都融入這一“斂”一“顰”的面部表情之中,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
人傢簾幕垂。
鞦韆慵睏解羅衣,
畫堂雙燕棲。
走來窗下笑相扶,
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
等閑妨了綉功夫。
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
【注釋】 ①南歌子:唐教坊麯名。又名《春宵麯》、《十愛詞》、《南柯子》、《水晶簾》、《風蝶令》、《宴齊山》、《梧南柯》、《望秦川》、《碧窗夢》等。
②鳳髻金泥帶:用鳳釵及金絲帶梳飾的發髻。
③竜紋玉掌梳:圖案作竜形如掌大小的玉梳。
④入時無:趕得上時興式樣麽?時髦麽?
⑤怎生:怎樣。
【賞析】 此首愛情詞,寫新婚夫妻的甜密。特殊之處是該詞脫去一般相思離別或花前月下寄情之陳規,通過新婚女子的特殊妝梳和深情的語言及動作表情等的描寫,活現了新婚少婦對丈夫的一片純情,以及其對幸福的愛情生活的珍視和嚮往。全詞以生活的順序,表現新婦在閨房嚮丈夫示愛的細節,人物動作性強,神態畢現,達到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
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隴月低。
煙霏霏,雨凄凄。
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鴉相對飛。
【注釋】 一作張先詩
寒鴉:一作寒鷗
緑水逶迤
芳草長堤
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
不覺船移
微動漣漪
驚起沙禽掠岸飛
急管繁弦
玉盞催傳
穩泛平波任醉眠
行雲卻在行舟下
空水澄鮮
俯仰流連
疑是湖中別有天
佳景無時
飛蓋相追
貪嚮花間醉玉卮。
誰知閑憑闌幹處
芳草斜暉
水遠煙微
一點滄洲白鷺飛
滿目繁華
爭道誰傢
緑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
醒醉喧嘩
路轉堤斜
直到城頭總是花
雲物俱鮮
鷗鷺閑眠
應慣尋常聽管弦
風清月白偏宜夜
一片瓊田
誰羨驂鸞
人在舟中便是仙
花塢蘋汀
十頃波平
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雲散
軒檻涼生
蓮芰香清
水面風來酒面醒
來擁朱輪
富貴浮雲
俯仰流年二十春
歸來恰似遼東鶴
城郭人民
觸目皆新
誰識當年舊主人
且共從容。
垂柳紫陌洛城東,
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
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注釋】 ①浪淘沙:唐教坊麯名,本七言絶句。李煜始自創新聲為長短句,分上下闋。
②從容:留連。
③紫陌:文人泛稱京都郊野之路為紫陌。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與友人春日重遊洛陽城東有感而作。開頭二句寫持酒禱祝,願與春光從容。一“共”字便將東風與人事融在一起。“垂楊”句補出地點,歇拍二句敘攜手遊賞,綴以“當時”二字,便將昔日之遊與今日之遊結合起來,場景疊合,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下闋,嘆人生聚散匆匆,故又彌覺今日時光之可貴、景緻之可愛,連花也似比去年更紅。煞拍,推測明年之花應更紅更好於今年今日,而人卻未必能復如今日之相聚。無限之惆悵,不盡之感慨,自在不言之中。
漾漾輕舟
波光瀲灧柳條柔
如此春來又春去
白了人頭
好妓好歌喉
不醉難休
勸君滿滿酌金甌
縱使花時常病酒
也是風流
未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
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
一麯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陽花
始共春風容易別
觸目凄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
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注釋】 ①魚沉:傳說魚能傳書,魚沉則書信無以傳送了。
②燼:結燈花。
【賞析】 此詞寫思婦念遠的愁情。上闋寫思婦別後的孤凄苦悶和對遠遊人深切的懷念。“觸目”句概括而凝練。“漸行漸遠漸無書”,既寫出行人離傢遠去,又暗示隨着距離愈來愈遠、時間越來越長,行人也漸漸將傢中親人淡忘的心態變化。上闋寫白晝的思念,下闋寫夜晚的思念。描寫思婦秋夜難眠獨伴孤燈的愁苦。最後兩句,通過寫伊人欲尋夢而不成、天又將曉的事實,將全詞悲劇效果推嚮高潮,並就此收筆。此詞語言淺白,情感樸實,雅俗兼備,在宋詞中少見。
草薫風暖搖徵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樓高莫近危欄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釋】 ①候館:旅捨。
②徵轡(pèi):馬繮繩。
③危欄:高樓上的欄桿。
④平蕪:平坦的草地。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傷別之作。上闋寫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時空的轉換,寫人在旅途,漂泊無際,且無止期,從而展示了遊子剪不斷的離愁。下闋寫居者對高樓的企盼和懸想。寫遠望之人的內心活動,春山本無內外之別,詞人將其界定,寫出居者念遠的迷茫心境,頗令人玩味。結構的“蒙太奇”處理是此作最大特色。上下闋是兩個生活畫面的組接,前者寫行人,後者寫思婦,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讓此情有一個交流互感的過程,比“單相思”來得厚重和深沉。
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別離
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
長江西
兩岸鴛鴦兩處飛
相逢知幾時
拍堤春水四垂天
緑楊樓外出鞦韆
白發戴花君莫笑
六幺摧拍盞頻傳
人生何處似樽前
【注釋】 ①四垂天:天幕四面垂地。
②六幺(yāo):古麯調名,又名《緑腰》,是麯調中聲奇美者。幺是小的意思,因為調羽弦最小,節奏繁急而得名。雙調,九十四字,仄韻。
【賞析】 此詞寫賞春的雅興。上闋三句一句一景,寫船外的風光。春意融融,爛漫人生在春日更表現出鮮美的活力。“緑楊樓外出鞦韆”,將緑楊與少女疊入一個畫面,贊賞與羨慕洋溢着鮮活的春情。下闋寫船內賞春遣懷的豪情,“君莫笑”,則明知已態反常而偏欲為之,倍增其“戴花”的感染力。最後一句抒發作者內心萬事不如意的鬱悶。全詩平易和暢,結構工整。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注釋】 一作馮延巳詩
①遊冶:冶遊,豔遊。
②章臺路:漢長安有章臺街,無比繁華,後人因以章臺為歌妓聚居之所。
【賞析】 這是一首寫女子失戀的名作,上闋寫這位失戀女身處深深庭院,被輕煙似的楊柳包圍更顯得幽深闃寂,而她卻被睏閉在庭院更深處的重重簾幕之中。下闋以景語寫女主人公內心極度的悲痛情緒。“雨橫風狂”,女主人公心靈受摧殘的象徵;“門掩黃昏”,境界凄涼;“無計留春”,處境可憐。“淚眼問花”兩句最為傳神而受贊許。以細節的生動,強調此女哀苦無告纔含淚問花,花亦正被摧逼損害,同病相憐,紅顔薄命,很有象徵意味。
【簡析2】
作者以含蓄的筆法描寫了幽居深院的少婦傷春及懷人的復雜思緒和怨情,整首詞如泣如訴,凄婉動人,意境渾融,語言清麗。
這首詞以生動的形象、清淺的語言,含蓄委婉、深沉細膩地表現了閨中思婦復雜的內心感受,是閨怨詞中傳誦千古的名作。此詞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疊字之工,致使全詞的景寫得深,情寫得深,由此而生深遠之意境。淚眼問花花不語......衹能在心裏默念幾遍。
【簡析3】
上闕一開端即描繪出思婦所外的典型環境,三個“深”字, 極見庭院之深邃了。通過刻畫描寫,一位幽閉深閨女的貴 族女子,因為薄幸之人一味追求狹邪之遊的愁苦心情便躍 然紙上了。下闕,“三月暮”點出時令,“雨橫風狂”, 描述氣候特徵。此時此景衹有掩起門戶獨守空房,發出“ 無計留春住”的悲嘆。結句“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 鞦韆去”,是歷來受人贊賞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