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朱慶餘
宫词

宫词
宫词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並立瓊軒。
  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Now that the palace-gate has softly closed on its flowers,
  Ladies file out to their pavilion of jade,
  Abrim to the lips with imperial gossip
  But not daring to breathe it with a parrot among them.

【白話文】 百花盛開,宮院卻寂寂地緊閉大門;俏麗宮女,相依相並伫立廊下賞春。
滿懷幽情,都想談談宮中憂愁的事,鸚鵡面前,誰也不敢吐露自己苦悶。

【注釋】 1、瓊軒:對廊臺的美稱。

【賞析】 這首宮怨詩,構思獨特,新闢蹊徑。一般宮怨詩,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宮女。但這首詩卻寫兩位宮女,足見失寵者並非一人。詩從寫景開篇,以景襯情,以熱襯冷。百花盛開的陽春,應是熱鬧非凡,然而宮門卻寂寂鎖閉。宮女賞春,本是歡欣樂事,然而久已失寵,感懷無限,心中鬱悶,極願互吐,卻恐鸚鵡饒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無遺。

在一般宮怨詩,特別是以絶句體裁寫的宮怨詩裏,大多衹讓一位女主角在極端孤獨之中出揚。在這首詩裏,我們卻看見兩位女主角同時出場,相依相並,立在軒前。而就在這樣一幅動人的雙美圖中,詩人以別出心裁的構思,巧妙而麯折地托出了怨情,點出了題旨。

  詩從寫景入手。它的首句“寂寂花時閉院門”,既是以景襯情,又是景中見情。就以景襯情而言,它是以春花盛開之景從反面來襯托這首詩所要表達的美人幽怨之情,從而收到王夫之在《詩繹》中所說的“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的藝術效果。就景中見情而言,它雖然寫的是“花時”,卻在重門深閉的環境之中,給人以“寂寂”之感,從而在本句中已經把哀情註入了樂景,對景中人的處境和心情已經作了暗示。這樣,在第二句中把兩位主角引進場時,就衹要展示一幅“美人相並立瓊軒”的畫面,而不必再費筆墨去寫她們被關閉在深宮中的凄涼處境和寂寞愁苦的心情了。

  看了上半首詩,也許讀者會猜測:詩人之所以使雙美並立,大概是要讓她們互吐衷麯,從她們口中訴出怨情吧。可是,接着看下去,詩人卻並沒有讓這兩位女主角開口。讀者從“含情欲說宮中事”這第三句詩中看到的,衹是一個含情不吐、欲說還休的場面。而且,所含之情是什麽情,欲說之事是什麽事,也沒有去點破它。讀者也許還會猜測:既然“含情”,既然“欲言”,大概最後總要讓她們盡情一吐、暢所欲言吧。可是,讀到終篇,看了“鸚鵡前頭不敢言”一句,這纔知道:原來這幅雙美圖始終是一幅無聲的畫,而這兩位畫中人之始而欲言,終於無言,既不是因為感情微妙到難以言傳,也不是因為事情隱秘到羞於出口,衹是有所畏忌而“不敢言”。那麽,其所含之情自是怨情,欲言之事决非樂事,就不言而喻了。

  詩人留給讀者自己去想象的還不止以上這些。這首詩還有一個言外不盡之意。它最後說,兩位美人之“不敢言”是因為在“鸚鵡前頭”。而誰都知道,鸚鵡雖會學舌,並不會告密,其實沒有什麽可怕。這顯然是一個托辭。從這一托辭,讀者自會看到:在這幅以“花時”、“瓊軒”、“美人”、“鸚鵡”組成的風光旖旎的畫圖背後,卻是一個羅網密佈的恐怖世界,生活在其中的宮人不但被奪去了青春和幸福,就是連說話的自由也沒有的。這首別開生面的宮怨詩,表達的正是這樣一個重大主題,揭露的正是這樣一幕人間悲劇。

  (陳邦炎)

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餘 Zhu Qingyu
近试上张水部

近试上张水部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Out go the great red wedding-chamber candles.
  Tomorrow in state the bride faces your parents.
  She has finished preparing; she asks of you meekly
  Whether her eyebrows are painted in fashion.

【白話文】 洞房裏昨夜花燭徹夜通明,等待拂曉拜公婆討個好評。
打扮好了輕輕問郎君一聲: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

【注釋】 一作閨意獻張水部
舅姑:公婆。

【賞析】 朱慶餘曾得到張籍的賞識,而張籍又樂於薦拔後輩。因而朱慶餘在臨應考前作這首詩獻給他,藉以徵求意見。
全詩以"入時無"三字為靈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時,能否討得公婆歡心,最好先問問新郎,如此精心設問寓意自明,令人驚嘆。張籍在《酬朱慶餘》詩中答道:"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麯菱歌敵萬金。"把朱氏比作越州鏡湖的采菱女,不僅長得豔麗動人,而且有絶妙的歌喉,這是身著貴重絲綢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並的。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話,流譽詩壇。

以夫妻或男女愛情關係比擬君臣以及朋友、師生等其他社會關係,乃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從《楚辭》就開始出現並在其後得到發展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此詩也是用這種手法寫的。

  這首詩又題為《近試上張水部》。這另一個標題可以幫助讀者明白詩的作意,唐代應進士科舉的士子有嚮名人行捲的風氣,以希求其稱揚和介紹於主持考試的禮部侍郎。朱慶餘此詩投贈的對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張籍。張籍當時以擅長文學而又樂於提拔後進與韓愈齊名。朱慶餘平日嚮他行捲,已經得到他的賞識,臨到要考試了,還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以公婆比主考,寫下了這首詩,徵求張籍的意見。

  古代風俗,頭一天晚上結婚,第二天清早新婦纔拜見公婆。此詩描寫的重點,乃是她去拜見之前的心理狀態。首句寫成婚。洞房,這裏指新房。停,安置。停紅燭,即讓紅燭點着,通夜不滅。次句寫拜見。由於拜見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絶早就起了床,在紅燭光照中妝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禮。這時,她心裏不免有點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時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討公婆的喜歡呢?因此,後半便接寫她基於這種心情而産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妝,畫好眉之後,還是覺得沒有把握,衹好問一問身邊丈夫的意見了。由於是新娘子,當然帶點羞澀,而且,這種想法也不好大聲說出,讓旁人聽到,於是這低聲一問,便成為極其合情合理的了。這種寫法真是精雕細琢,刻畫入微。

  僅僅作為“閨意”,這首詩已經是非常完整、優美動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於表達自己作為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係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場考試時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應進士科舉,對於當時的知識分子來說,乃是和女孩兒出嫁一樣的終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廣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輩子。這也正如一個女子嫁到人傢,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愛,她的地位就穩定了,處境就順當了,否則,日子就很不好過。詩人的比擬來源於現實的社會生活,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今天看來,我們也不能不對他這種一箭雙雕的技巧感到驚嘆。

  朱慶餘呈獻的這首詩獲得了張籍明確的回答。在《酬朱慶餘》中,他寫道: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典菱歌敵萬金。”

  由於朱的贈詩用比體寫成,所以張的答詩也是如此。在這首詩中,他將朱慶餘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們的贊賞,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

  首句寫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這時,她剛剛打扮好,出現在鏡湖的湖心,邊采菱邊唱着歌。次句寫她的心情。她當然知道自己長得美豔,光彩照人。但因為愛好的心情過分了,卻又沉吟起來。(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為暗自忖度、思謀。)朱慶餘是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鏡湖則是其地的名勝。所以張籍將他比為越女,而且出現於鏡心。這兩句是回答朱詩中的後兩句,“新妝”與“畫眉”相對,“更沉吟”與“入時無”相對。後半進一步肯定她的纔藝出衆,說:雖然有許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齊地(今山東省)出産的貴重絲綢製成的衣服,可是那並不值得人們的看重,反之,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纔真抵得上一萬金哩。這是進一步打消朱慶餘“入時無”的顧慮,所以特別以“時人”與之相對。朱的贈詩寫得好,張也答得妙,可謂珠聯璧合,千年來傳為詩壇佳話。

  (瀋祖棻)

  麯渚回花舫,生衣臥嚮風。鳥飛溪色裏,人語棹聲中。
  餘卉才分影,新蒲自作叢。前灣更幽絶,雖淺去猶通。
宿陳處士書齋
朱慶餘 Zhu Qingyu
  結茅當此地,下馬見高情。菰葉寒塘晚,杉陰白石明。
  嚮爐新茗色,隔雪遠鐘聲。閑得相逢少,吟多寐不成。
上宣州瀋大夫
朱慶餘 Zhu Qingyu
  科名繼世古來稀,高步何年下紫微。帝命幾曾移重鎮,
  時清猶望領春闈。登朝舊友常思見,開幕賢人並望歸。
  今日得遊風化地,卻回滄海有光輝。
杭州送蕭寶校書
朱慶餘 Zhu Qingyu
  馬識青山路,人隨白浪船。別君猶有淚,學道謾經年。
送盛長史(盛隨軍)
朱慶餘 Zhu Qingyu
  莫辭東路遠,此別豈閑行。職處中軍要,官兼上佐榮。
  野亭楓葉暗,秋水藕花明。拜省期將近,孤舟促去程。
  堂閉仙人影,空壇月露初。閑聽道傢子,盥漱讀靈書。
湖州韓使君置宴(一作陪韓中丞宴不飲酒)
朱慶餘 Zhu Qingyu
  老大成名仍足病,縱聽絲竹也無歡。
  高情太守容閑坐,藉與青山盡日看。
  石抱竜堂蘚石幹,山遮白日寺門寒。
  長鬆瀑布饒奇狀,曾有仙人駐鶴看。
  閑從結客冶遊時,忘卻紅樓薄暮期。
  醉上黃金堤上去,馬鞭捎斷緑楊絲。
  滿酌勸童僕,好隨郎馬蹄。春風慎行李,莫上白銅鞮。
  仙觀曾過知不遠,花藏石室杳難尋。
  泉邊白鹿聞人語,看過天壇漸入深。
  越嶺嚮南風景異,人人傳說到京城。
  經鼕來往不踏雪,盡在刺桐花下行。
陪江州李使君重陽宴百花亭
朱慶餘 Zhu Qingyu
  閑攜九日酒,共到百花亭。醉裏求詩境,回看島嶼青。
  出入門闌久,兒童亦有情。不忘將姓字,常說嚮公卿。
  每許連床坐,仍容並馬行。恩深轉無語,懷抱甚分明。
鳳翔西池與賈島納涼
朱慶餘 Zhu Qingyu
  四面無炎氣,清池闊復深。蝶飛逢草住,魚戲見人瀋。
  拂石安茶器,移床選樹陰。幾回同到此,盡日得閑吟。
上汴州令狐相公
朱慶餘 Zhu Qingyu
  罷相恩猶在,那容處靜司。政嚴初領節,名重更因詩。
  公事巡營外,戎裝拜敕時。恭聞長與善,應念出身遲。
送於中丞入蕃册立
朱慶餘 Zhu Qingyu
  上馬生邊思,戎裝別衆僚。雙旌銜命重,空磧去程遙。
  迥沒沙中樹,孤飛雪外雕。蕃庭過册禮,幾日卻回朝。
送淮陰丁明府
朱慶餘 Zhu Qingyu
  之官未入境,已有愛人心。遣吏回中路,停舟對遠林。
  島聲淮浪靜,雨色稻苗深。暇日公門掩,唯應伴客吟。
送韋校書佐靈州幕
朱慶餘 Zhu Qingyu
  共知行處樂,猶惜此時分。職已為書記,官曾校典墳。
  寒城初落葉,高戍遠生雲。邊事何須問,深謀衹在君。
上江州李史君
朱慶餘 Zhu Qingyu
  起傢聲望重,自古更誰過。得在朝廷少,還因諫諍多。
  經年愁瘴癘,幾處遇恩波。入境無餘事,唯聞父老歌。
發鳳翔後塗中懷田少府
朱慶餘 Zhu Qingyu
  識君春未半,意欲住經秋。見酒連詩句,逢花跋馬頭。
  別來唯獨宿,夢裏尚同遊。所在求飧過,無因離得愁。
雪夜與真上人宿韓協律宅
朱慶餘 Zhu Qingyu
  斜雪微沾砌,空堂夜語清。逆風聽漏短,回燭嚮樓明。
  盥漱隨禪伴,謳吟得野情。此歡那敢忘,世貴丈夫名。
首頁>> 文學>>朱慶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