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Ai Qing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漂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的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弟兄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一九三三年一月十四日,雪朝

【注释】 诗中“大堰河”的模特儿就是“大叶荷”。原来“大堰河”是“大叶荷”的谐音。艾青家乡浙江金华方音“大叶荷”与“大堰河”是一样的。距离艾青家的村庄——畈田蒋村约有五华里的地方有个叫做“大叶荷”的村庄。保姆大堰河的苦难经历正同祥林嫂那样,似乎连姓名都没有,以村庄的名字“大叶荷”替代为她的姓名。她出生于穷苦人家,自幼就被贩卖到畈田蒋村当蒋忠丕的童养媳。她在生了两个孩子以后,丈夫蒋忠丕死了,为生活所逼,又不得不改嫁给姜正兴为妻。因为她来自“大叶荷”村,于是村上的人都叫她为“大叶荷”。所以诗的开头写道:“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初学此诗的中学生,往往以为“大堰河”是一条“河”的名字,拟人写法。这一点讲清楚,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

大堰河善良、勤劳、坚强,的确是个旧中国的农村妇女的典型。她饱受了“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得到的是“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但她心地善良,勤劳朴实,性格坚强。清早,搭好灶火,操劳饭食;深夜,缝补儿子们被荆棘扯破的衣服。有时还要包好“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掐死“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尽管要做的事很多,但仍要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和理想,“她含着笑”洗衣、涤莱,“她含着笑”喂猪、晒豆晒麦,不畏艰难困苦,辛勤劳动,表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大叶荷是怎么成为艾青的保姆呢?艾青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的一个叫畈田蒋村的地主家庭。母亲叫楼仙筹,生艾青是难产,艾青三天三夜才从娘胎里出世。长辈们以为很不吉利,请算命先生占卜,说艾青在家要克死爹娘,便规定他对自己的父亲只能叫“叔叔”,对自己的母亲只能叫“婶婶”,不能叫“爸爸”、“妈妈”。艾青父母封建迷信意识很浓,为了避免“克死爹娘”,索性就把艾青扔了出去,寄养到十分贫苦的大叶荷家中。然而,贫苦到了极点的大叶荷,正象祥林嫂敢于砍土地庙的门槛那样,不信神鬼,不信算命先生,不因艾青受父母的歧视而对他冷淡,而是充满了对他真诚的热爱和希望:“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艾青长到五岁,父亲蒋忠樽叫他念书去了。这时,艾青便惜别了大叶荷。过惯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艾青,带着满身的尘土和泥浆回到自己家里,却再也过不惯地主家的生活。艾青刚离开大叶荷时,常常偷偷地跑回到大叶荷家里去;在自己家里,也喜欢同雇农、大叶荷的第三个儿子睡在一起。长大后的艾青,终于背叛了本阶级,坚定地站在贫苦农民的立场上,对哺育他的善良、勤劳、坚强的大叶荷表现了深厚的情谊和无限的敬仰。艾青后来回忆这段难忘的童年生活时说:“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

作者写确有其人的大叶荷,但却不被真人真事所局限。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不是随手从生活中拈来的,也不是机械地照搬生活的现象,而是经过作者的辛勤劳动,从丰富的生活中加以概括提炼,创造了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形象。大叶荷这样的人,在旧中国有千千万万,到处可见,遍地皆是,但“大堰河”这个艺术形象,却比生活中的千千万万的大叶荷般的人物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所以当我们一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时,不仅感到真实可信,形象亲切,而且还受到了深刻的美的教育。

【赏析】 诗人与他的保姆
  诗人的同情是广阔的。
  诗人的赞美也是广阔的。

 诗人的目光注视着她——《大堰河——我的保姆》。在那个黑夜沉沉的世界里,诗人的目光诚挚而深沉,她,在诗人的目光里,清晰而明亮。

诗人让她的形象立于诗坛,立于中国人民面前,诗人也因此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中国的天空。

她养育了诗人,也养育了诗人的诗——她的遭遇,她的性格,她的品格,她的情操,她的举手投足,都成为诗人以及诗人的诗的营养。

也可以说,一个普通的女性,推出了一个伟大的诗人。

 而这首诗发表时,诗人还坐在监狱的铁窗之下,那目光仍在注视着故乡的那片土地。这首诗的成功,这首诗在诗坛产生的巨大影响,诗人似乎并没有太去注意,诗人还沉浸在对“大堰河”——自己的养母的怀念之中,还沉浸在对中国妇女命运的关注之中……

 诗人写了这首诗,完成了一种心愿。而正是这心愿,是促使诗人写这首诗的动力——有感而发,自然天成。

 她给诗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在诗人对社会、人生、诗的种种思考之中,她突出地显现出来。出于对社会的责任,使诗人不能不写她;出于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使诗人不能不写她;一种神圣的情感,使诗人不能不写她。诗人忠于时代,忠于历史,因而不能不写她。

 诗人出生在中国农村的土地之上,长在“大堰河”的怀中。她的奶汁——她用她的血肉酿成的生命之泉,不仅养育了诗人和身体,也养育了诗人的感情。诗人的出生是艰难的,父母并不欢迎他出世,这个世界似乎也并不欢迎他出世。而养母“大堰河”把全部的爱给了他。当他到了上学的年龄,离开养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时候,他感到了父母的陌生,更感到了养母对他的重要。养母的奶汁,可以说注定了诗人一生的命运——正直、善良、纯朴,因而有了更多的艰难和坎坷……

 事实证明,诗人写这首诗,是一次历史性的选择。这是诗人把握住了机遇,把握住了悟性,也是诗人把握住了对诗的理解和忠诚。

 诗人与普通人一样,都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诗人与普通人的不同,就在于诗人能把某种感觉变成艺术,变成诗。

 无疑,现实生活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的基础。而《大堰河——我的保姆》能成为名篇,还在于诗人的杰出的表现能力。

这首诗采用了朴实的写法。因为这首诗要写的是朴实的人、朴实的事、朴实的感情。采用什么写法,是诗的基本素质决定的,诗人很明确这个道理,这首诗,也为人们做出了榜样。

这首诗,从头至尾,始终围绕着“我”与“她”的关系而写。从“我”所看到的、经历的、感觉的、想到的……来一层一层地写“她”。这样的构思很常见,而这首诗是优秀的代表。

 抒情,是这首诗的血液。抒情性,是诗的本质之一。“我”对“她”的感情,在这首诗的行间起伏跌宕,催人泪下。这种感情是真实的,朴实的,来源于生活的积蓄。这种感情是生活酿制的酒,醇厚而浓烈。这是这首诗成功的基础之一。这种感情不是走马观花可以得到的,可以理解的。这种感情已成为诗人血肉的一部分,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因而诗人在抒情之中,抒的是血,而不是水。诗的抒情应该是血的抒情,才能感人至深,具有生命力。

而如何抒情呢?这首诗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诗的抒情方式多种多样。这首诗的抒情有一个重要特色,那就是通过细节的描绘来抒情。

这首诗几乎处处有着准确而生动的细节。这些细节极富表现力,是诗人从生活体验中精心选择的结果。这表现出了诗人惊人的观察力和把握能力。而感情,就浓注于这些精采的细节之中。随便摘下几句,便能使人清晰地知道诗人是怎样通过细节的描绘来抒发情感的。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把“大堰河”这一劳动妇女的朴实、辛劳以及对“我”的爱,极鲜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扑捉和表现细节的能力是超群的。在诗人发表的第一首诗《会合》中,就显示了这种才能,而这首诗更是出类拔萃了。

这首诗还有一个重要特色,那就是大量的排比句的运用。诗人运用语言,是根据情绪的需要而设置的。这首诗大量的排比句的运用,就是情绪需要的结果。如: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艾青在他写的《诗论》中说:

“真、善、美,是统一在先进人类共同意志里的三种表现,诗必须是它们之间最好的联系。”

又说:

“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

“那三个轮子,闪射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就是真、善、美。”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不仅是艾青的成名之作,而且奠定了艾青以后创作的总的取向。“真、善、美”,成为这总的取向中的重要基石。

 《大堰河——我的保姆》于1934年在《春光》杂志上发表后,轰动了全国,也引起了不少著名人物的注目。茅盾第一个撰文赞扬。胡风也在论文《吹芦笛的诗人》中给予了高度评价。

胡风说:

“在这里有了一个用乳汁用母爱喂养别人的孩子,用劳力用忠诚服侍别人的农妇的形象,乳儿的作者用素朴的真实的语言对这形象呈诉了切切的爱心。在这里他提出了对于‘这不公道的世界’的诅咒,告白了他和被侮辱的兄弟们比以前‘更要亲密’。虽然全篇流着私情的温暖,但他和我们中间已没有了难越的限界了。”
 (郭宝臣)

 

【赏析2】

这首诗写于1932年的冬日。当时的诗人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被国民党逮捕,被关押在看守所中。据诗人自述,写这首诗时是在一个早晨,一个狭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触发了诗人对保姆的怀念,诗人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诗。诗几经辗转,于1934年发表。诗人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个笔名,并且一跃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诗中的大堰河确有其人,其故事也都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诗人完全按照事实,写出了诗人心中对保姆的真切感情。然而,这首诗又不是在写大堰河:她成了一个象征,大地的象征,一个中国土地上辛勤劳动者的象征,一个伟大母亲的象征。大堰河并没有名字,大堰河只是一个地名,是生她的地方。大堰河是普通的。她的生活中都是些平常普通的小事,那是她苦难生活的剪影。她的生活空间是有“枯死的瓦扉”的故居,是“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死后也只是“草盖的坟墓”。她的生活是“乌黑的酱碗”,是“为儿子缝补被荆棘扯破了的衣服”,是在冰冷的河里洗菜、切菜。她的儿子、丈夫都在她的照料下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在她死后,他们就失去了这些,他们在炮火中,在地主的臭骂声中活着。她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些和土地连在一起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们都植根在大地上,都有着劳动者的伟大品质。

大堰河并不是没有快乐,那快乐是伟大母亲的慈爱和对乳儿深深的爱。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她从没有忘记来抱“我”,抚摸“我”,在“我”离开她时,她还在夸赞“我”,还想着“我”的结婚……大堰河同样爱着她的儿子和丈夫。她死时,他们都哭得很悲伤。大堰河,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诗不押韵,各段的句数也不尽相同,但每段首尾呼应,各段之间有着强烈的内在联系;诗歌不追求诗的韵脚和行数,但排比的恰当运用,使诸多意象繁而不乱,统一和谐。这些使得诗歌流畅浅易,并且蕴蓄着丰富的内容。诗人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典型的意象,以散文似的诗句谱写出强烈的节奏。诗歌具有一种奔放的气势,优美流畅的节奏,表达了诗人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感情,完美体现了艾青的自由诗体风格。

——《人一生要读的60篇诗歌》

  那个珂尔沁草原上的诗人
  对我说:
  “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
  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
  沙漠风,
  已卷去
  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
  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
  带来了恐怖,
  疯狂地
  扫荡过大地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月的寒风里;
  村庄呀,
  古城呀,
  山坡呀,
  
  河岸呀,
  颓垣与荒冢呀,
  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孤单的行人,
  上身俯前
  用手遮住了脸颊,
  在风沙里
  困苦了呼吸,
  一步一步地
  挣扎着前进……
  几只驴子
  ——那有悲哀的眼
  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
  载负了土地的
  痛苦的重压,
  它们厌倦的脚步,
  徐缓地踏过
  北国的
  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那些小河早巳枯干了
  河底已画满了车撤,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在渴求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枯死的林木
  与低矮的住房,
  稀疏地
  阴郁地
  散布在
  灰暗的天幕下;
  天上,
  看不见太阳,
  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
  惶乱的雁群,
  击着黑色的翅膀,
  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
  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
  逃亡到
  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
  而万里的黄河
  汹涌着浑浊的波涛,
  给广大的北方
  倾泻着灾难与不幸;
  而年代的风霜,
  刻画着
  广大的北方的
  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
  ——这来自南方的旅客,
  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
  与入骨的冷气,
  决不曾使我咒诅;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一片无垠的荒漠,
  也引起了我的崇敬:
  ——我看见
  我们的祖先
  带领了羊群,
  吹着笳笛,
  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
  我们踏着的
  古老的
  松软的黄土层里,
  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
  ——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
  几千年了
  他们曾在这里
  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
  他们为保卫土地
  从不曾屈辱过一次,·
  他们死了
  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呀,
  这国土养育了
  那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 Ai Qing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你土地一样古老的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痫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乌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
  蓬发垢面的小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已枝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么?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7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把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谨的大地
  伸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痛苦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我爱这土地
艾青 Ai Qing

远山青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If I were a bird,
I would sing with my hoarse voice:
Of this land was buffeted by storms,
Of this river turbulent with our grief,
Of these angry winds ceaselessly blowing,
And of the dawn, infinitely gentle over the woods...
——Then I would die,
And even my feathers would rot in the soil.
Why are my eyes always brimming with tears?
Because I love this land so deeply...

【赏析】 这是艾青在抗战初期所写的名篇之一,当时作者离开故乡金华,到了武汉。

诗离不开比喻。诗人把自己比喻作鸟,这是自然而贴切的。鸟会唱歌,诗人也会唱歌。而且,即使喉咙嘶哑了也要唱歌。“嘶哑”一词,暗示诗人一直在满怀激情的唱歌。

诗也离不开形象。诗人用“被暴风雨所击打的土地”这样一行诗,概括地写出了当时战争正在进行,国土正在遭受蹂躏。于是,河流也满怀悲愤地汹涌澎湃着,风也被激怒了而无止息地吹刮着。如火如潮的抗战热情被形象地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战争不仅有血与火,也有爱,幸福的憧憬和对未来的希望,因而诗中出现“无比温柔的黎明”形象。这就象是在严峻的画面上投入一道阳光,给人以充满希望的感受。

诗人是鸟,鸟和人一样都是要死的。然而,即使死了,连羽毛也愿化为祖国的泥土,滋润祖国的土地。这是何等深沉的爱。

然而诗人毕竟不是鸟,结尾两行,诗人自己发言了,满含着泪水发言了于是这满含着爱的泪水,就重如金石。这两行诗,也就成为被人久久传诵的警句。

【补充说明】艾青的这首诗,以及他同一时期写的《复活的土地》、《他起来了》等诗,标志着他创作中的一个飞跃。他从一个略带忧郁的吹芦笛诗人,变为歌唱中华民族觉醒和新生的“吹号者”。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新诗空前的发展时期,在灿若繁星的众多歌手中,艾青是出色的领唱者。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引自旧作《太阳》
  
  
   一 我起来
  
  
  我起来—
  像一只困倦的野兽
  受过伤的野兽
  从狼藉着败叶的林薮
  从冰泠的岩石上
  挣扎了好久
  支撑着上身
  睁开眼睛
  向天边寻觅……
  
  我——
  是一个
  从遥远的山地
  从未经开垦的山地
  到这几千万人
  用他们的手劳作着
  用他们的嘴呼嚷着
  用他们的脚走着的城市来的
  旅客,
  我的身上
  酸痛的身上
  深刻地留着
  风雨的昨夜的
  长途奔走的疲劳
  
  但
  我终于起来了
  
  我打开窗
  用囚犯第一次看见光明的眼
  看见了黎明
  ——这真实的黎明啊
  (远方
   似乎传来了群众的歌声)
    于是 我想到街上去
  
  
  二 街上
  
  
  早安呵
  你站在十字街头
  车辆过去时
  举着白袖子的手的警察
  早安呵
   你来自城外的
  挑着满箩绿色的菜贩
  早安呵
  你打扫着马路的
  穿着红色背心的清道夫
  早安呵
  你提了篮子,第一个到菜场去的
  棕色皮肤的年轻的主妇
  我相信
  昨夜
  你们决不像我一样
  被不停的风雨所追踪
  被无止的恶梦所纠缠
  你们都比我睡得好啊!
  
   三 昨天
  
  昨
  我在世界上
  用可怜的期望
  喂养我的日子
  像那些未亡人
  披着麻缕
  用可怜的回忆
  喂养她们的日子一样
  
  昨天
  我把自己的国土
  当做病院
  ——而我是患了难于医治的病的
  没有哪一天
  我不是用迟滞的眼睛
  看着这国土的
  没有边际的凄惨的生命……
  没有哪一天
  我不是用呆钝的耳朵
  听着这国土的
  没有止息的痛苦的呻吟
  
  昨天
  我把自己关在
  精神的牢房里
  四面是灰色的高墙
  没有声音
  我沿着高墙
  走着又走着
  我的灵魂
  不论白日和黑夜
  永远的唱着
  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昨天
  我曾狂奔在
  阴暗而低沉的天幕下的
  没有太阳的原野
  流着温热的眼泪
  哭泣我们的世纪
  
  现在好了
  一切都过去了
  
  
   四 日出
   
  太阳出来了……
  当它来时……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引自旧作《太阳》
  
  
  太阳
  从远处的高层建筑
  ——那些水门汀与钢铁所砌成的山
  和那成百的烟突
  成千的电线杆子
  成万的屋顶
  所构成的
  密丛的森林里
  出来了……
  
  在太平洋
  在印度洋
  在红海
  在地中海
  在我最初对世界怀着热望
  而航行于无边蓝色的海水上的少年时代
  我都曾看着美丽的日出
  但此刻
  在我所呼吸的城市
  喷发着煤油的气息
  柏油的气息
  混杂的气息的城市
  敞开着金属的胴体
  矿石的胴体
  电火的胴体的城市
  宽阔地
  承受黎明的爱抚的城市
  我看见日出
  比所有的日出更美丽
  
   五 太阳之歌
  
  是的
  太阳比一切都美丽
  比处女
  比含露的花朵
  比白雪
  比蓝的海水
  太阳是金红色的圆体
  是发光的圆体
  是在扩大着的圆体
  
  惠特曼
  从太阳得到启示
  用海洋一样开阔的胸襟
  写出海洋一样开阔的诗篇
  凡谷
  从太阳得到启示
  用燃烧的笔
  蘸着燃烧的颜色
  画着农夫耕犁大地
  画着向日葵
  
  邓肯
  从太阳得到启示
  用崇高的姿态
  披示给我们以自然的旋律
  
  太阳
  它更高了
  它更亮了
  它红得像血
  
  太阳
  它使我想起 法兰西 美利坚的革命
  想起 博爱 平等 自由
  想起 德谟克拉西
  想起 《马赛曲》《国际歌》
  想起 华盛顿 列宁 孙逸仙
  和一切把人类从苦难里拯救出来的
  人物的名字
  是的
  太阳是美的
  且是永生的
  
  
   六 太阳照在
  
  初升的太阳
  照在我们的头上
  照在我们的久久地低垂着
  不曾抬起过的头上
  太阳照着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照着我们的久久地住着
  屈服在不正的权力下的城市和村庄
  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照着我们的从很久以来
  到处都蠕动着痛苦的灵魂的
  田野,河流和山峦……
  
  今天
  太阳的炫目的光芒
  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
  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也从那隐蔽着无边忧郁的烟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我们仰起了沉重的头颅
  从濡湿的地面
  一致地
  向高空呼嚷
  “看我们
  我们
  笑得像太阳!”
  
  
   七 在太阳下
  
   “看我们
  我们
  笑得像太阳!”
  
  那边
  一个伤兵
  支撑着木制的拐杖
  沿着长长的墙壁
  跨着宽阔的步伐
  太阳照在他的脸上
  照在他纯朴地笑着的脸上
  他一步一步地走着
  他不知道我在远处看着他
  当他的披着绣有红十字的灰色衣服的
  高大的身体
  走近我的时候
  这太阳下的真实的姿态
  我觉得
  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
  
  太阳照在
  城市的上空
  
  街上的人
  他们并不曾向我打招呼
  但我向他们走去
  我看着每一个从我身边走过的人
  对他们
  我不再感到陌生
  
  太阳照着他们的脸
  照着他们的
  光洁的,年轻的脸
  发皱的,年老的脸
  红润的,少女的脸
  善良的,老妇的脸
  和那一切的
  昨天还在惨愁着但今天却笑着的脸
  他们都匆忙地
  摆动着四肢
  在太阳光下
  来来去去地走着
  ——好像他们被同一的意欲所驱使似的
  他们含着微笑的脸
  也好像在一致地说着
  “我们爱这日子
  不是因为我们
  看不见自己的苦难
  不是因为我们
  看不见饥饿与死亡
  我们爱这日子
  是因为这日子给我们
  带来了灿烂的明天的
  最可信的音讯。”
  
  太阳光
  闪烁在古旧的石桥上……
  几个少女——
  那些幸福的象征啊
  背着募捐袋
  在石桥上
  在太阳下
  唱着清新的歌
  “我们是天使
  健康而纯洁
  我们的爱人
  年轻而勇敢
  有的骑战马
  驰骋在旷野
  有的驾飞机
  飞翔在天空……”
  (歌声中断了,她们在向行人募捐)
  现在
  她们又唱了
  “他们上战场
  奋勇杀敌人
  我们在后方
  慰劳与宣传
  一天胜利了
  欢聚在一堂……”
  她们的歌声
  是如此悠扬
  太阳照着她们的
  骄傲地突起的胸脯
  和袒露着的两臂
  和发出尊严的光辉的前额
  她们的歌
  飘到桥的那边去了……
  
  太阳的光
  泛滥在街上
  
  浴在太阳光里的
  街的那边
  一群穿着被煤烟弄脏了的衣服的工人
  扛抬着一架机器
  ——金属的棱角闪着白光
  太阳照在
  他们流汗的脸上
  当他们每一步前进时
  他们发出缓慢而沉洪的呼声
  “杭——唷
  杭——唷
  我们是工人
  工人最可怜
  贫穷中诞生
  劳动里成长
  一年忙到头
  为了吃与穿
  吃又吃不饱
  穿又穿不暖
  杭——唷
  杭——唷
  自从八一三
  敌人来进攻
  工厂被炸掉
  东西被抢光
  几千万工友
  饥饿与流亡
  我们在后方
  要加紧劳动
  为国家生产
  为抗战流汗
  一天胜利了
  生活才饱暖
  杭——唷
  杭——唷……”
  他们带着不止的杭唷声
  转弯了……
  
  太阳光
  泛滥在旷场上
  
  旷场上
  成千的穿草黄色制服的士兵
  在操演
  他们头上的钢盔
  和枪上的刺刀
  闪着白光
  他们以严肃的静默
  等待着
  那及时的号令
  现在
  他们开步了
  从那整齐的步伐声里
  我听见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我们是从田野来的
  我们是从山村来的
  我们生活在茅屋
  我们呼吸在畜棚
  我们耕犁着田地
   敌人来到我们的家乡
  我们的茅屋被烧掉
  我们的牲口被吃光
  我们的父母被杀死
  我们的妻女被强奸
  我们没有了镰刀与锄头
  只有背上了子弹与枪炮
  我们要用闪光的刺刀
  抢回我们的田地
  回到我们的家乡
  消灭我们的敌人
  敌人的脚踏到哪里
  敌人的血流到哪里……
  …………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
  
  这真是何等的奇遇啊……
  
   八 今天
  
  今天
  奔走在太阳的路上
  我不再垂着头
  把手插在裤袋里了
  嘴也不再吹那寂寞的口哨
  不看天边的流云
  不彷徨在人行道
  
  今天
  在太阳照着的人群当中
  我决不专心寻觅
  那些像我自己一样惨愁的脸孔了
  
  今天
  太阳吻着我昨夜流过泪的脸颊
  吻着我被人世间的丑恶厌倦了的眼睛
  吻着我为正义喊哑了声音的嘴唇
  吻着我这未老先衰的
  啊!快要佝偻了的背脊
  
  今天
  我听见
  太阳对我说
  “向我来
  从今天
  你应该快乐些呵……”
  
  于是
  被这新生的日子所蛊惑
  我欢喜清晨郊外的军号的悠远的声音
  我欢喜拥挤在忙乱的人丛里
  我欢喜从街头敲打过去的锣鼓的声音
  我欢喜马戏班的演技
  当我看见了那些原始的,粗暴的,健康的运动
  我会深深地爱着它们
  ——像我深深地爱着太阳一样
  
  今天
  我感谢太阳
  太阳召回了我的童年了
  
  
   九 我向太阳
   
  
    我奔驰
  依旧乘着热情的轮子
  太阳在我的头上
  用不能再比这更强烈的光芒
  燃灼着我的肉体
  由于它的热力的鼓舞
  我用嘶哑的声音
  歌唱了: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的河畔……”
  这时候
  我对我所看见 所听见
  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
  我甚至想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
  
  1938年4月 武昌

【赏析】 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蔓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长诗《向太阳》。由于这首诗所显示的作者对人生和艺术不断探求的精神,以及它达到的宽广的审美境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评论家一致把它誉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优秀诗篇。因为它不仅标志着艾青的创作道路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对我国诗歌创作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向太阳》长四百余行,是三十年代艾青最长的一首诗,由九个各自独立又前后呼应的章节组成。尽管在诗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场景和人物,但并不以叙事为主,作者仍然以他那朴素坦诚富有个性的抒情方式进行创作,自始至终以第一人称的“我”(也就是作者本人)的情感作为全诗的主线和命脉。武汉当时作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重镇,正轰轰烈烈地掀起保卫大武汉的群众性活动。艾青立即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个显示着民族觉醒和战斗决心的现实世界。心中鼓荡着的激情和创作欲求,与现实结合的强度显然达到了燃烧的程度。于是诗人长期郁结于心的全部感情如一粒粒火种燃爆了起来:多少年来在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奔波的疲累,痛苦的回忆,在受难中执着不渝的追求,便都随着诗人眼睛里涌出的热泪和心中沸腾的血液,一起喷发了出来。作为《向太阳》当年的一个虔诚而年少的读者,如今重读这首哺育过我心灵的诗,仍然激动不已,仍然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当年创作这首长诗时的崇高而激越的情感。这或许就是艾略特所说的“历史意识又含有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几十年来,在我国的诗坛上,有许多轰动一时的诗,往往不到几年就失去了它的“现存性”,这种短命的诗,多半是属于缺乏艺术真诚和功利性强的制作。最近十多年也出现了不少这类短期效应的诗作。《向太阳》所以能成为一首经得住历史严格删汰的诗,正是由于它能使当今的读者领悟到历史的现存性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诗人摘引了旧作《太阳》的六行诗当作这首长诗的序曲,常常为读者和文学评论者所忽略,但我以为它有着不容忽视的深远的含意。正是这首1937年春的《太阳》,作者预示了不久即将出现日出的魅人的景象:“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广场上高声说话……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向太阳》正是赞美人类从苦难中再生的欢欣的,也可以说,艾青写的是他心中预言的太阳在中国冉冉升起时的感触。引自《太阳》的六行诗,使这首长诗的时空感和整个情节推向了一个深远的境界。作者当时不到而立之年,敢于触及这个空灵而永恒、有关人类命运的巨大主题,充分说明他在创作上的自信。而这种自信,缘于作者的强大的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力。不论人生的体验,还是艺术的修养,当时,在作者生命内部都已孕育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创造的潜力。创作这类涉及人类永恒命运的诗,常常容易流于空泛和玄虚。或者采取另一种简便的途径,用论证性的逻辑语言构制成为一个眩目的理念的光圈。而《向太阳》作者的心态不是对现实肤浅的迎合,而是内心感情的延续和流露。从第一章《他起来》,作者就摒弃了陈旧的章法,使诗的情境直接地贴近和切入了读者的感觉世界,让读者与作者的感情得到交流,热忱的诗句有如饱含友情的声音向读者吐诉着:

“我起来——/……/挣扎了好久/支撑着上身/睁开眼睛/向天边寻觅/……/我的身上/酸痛的身上/深刻地留着/风雨的昨夜的/长途奔走的疲劳/……/我打开窗/用囚犯第一次看见光明的眼/看见了黎明/——这真实的黎明啊”。

这些发自胸腔的声音,既朴素又带有象征色彩的语言,没有任何渲染和夸张,痛苦已成为过去,平平实实的自白,更能使读者能从诗的冷凝的情境中感触到历史的沉重和浓浓的抒情气韵。生命内部残留的酸痛,只说明必须挣扎好久才能站立起来。这些谁都能真切理解的生理和心理的感觉都切切实实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和思考,因而使平实的诗句有了很大的张力和重力。事实上,这种交织着昨夜的伤痛和迎接黎明的生命甦醒时带泪的欢欣,绝不能认为只属于曾经是囚徒的诗人自己对人生的回顾。应当看作是一个为了拯救民族的危难和命运与千千万万祖国的儿女们奔走抗争的赤子的心声。我是如此感受这一节诗的。

第二章《街上》,诗人听到了远方群众的歌声,来到街上。他的面前出现了充满朝气的生活场景。但这一章基调明朗的诗并没有使前面一节诗的沉重感全部消失。昨夜的恶梦还不可能忘却。这不能不让人想到,灾难重重的人生对诗人的心灵的摧残是何等的深重啊!他即使已经走出个人的恶梦,来到了黎明的街上,但仍感到昨夜的创伤在身上隐隐作痛。在日出之前,他的心情还不可能顿然变得完全明朗起来。因此在第三章里,诗人又一次回顾了他的艰难的人生历程和自己祖国的悲惨的历史。诗人的心情是诚实的。他的沉郁的回忆正说明了一个被帝国主义宰割、遭受了多年屈辱的民族的觉醒和奋起战斗绝非是轻易的事情。艰难绝非只是回忆中的艰难,也是现实的精神负担。在第二、三章里,诗人这些真诚的为了忘却的自剖,曾被一些论者加以指摘,认为是个人的消极和忧郁。其实诗人所以痛苦的回顾过去,是为了心灵得到解脱,以便能大跨步地狂奔起来。第三章《昨天》今天读来,仍然能感悟到它的真实的份量。历史的创痛常常使几代人都感到了它的沉重的存在。我以为《向太阳》这类扛鼎之作,不是能以某种理论来界定它的内涵和得失的,恰恰相反,这类诗倒常常能检验一些理论的真实性以及它的价值。诗人有很长时间曾把自己的国土当作病院:
  “没有哪一天/我不是用迟滞的眼睛/看着这国土的/没有边际的凄惨的生命……/没有哪一天/我不是用呆钝的耳朵/听着国土的/没有止息的痛苦的呻吟”。
  在日出之前,他又一次地剖解自己的灵魂。为了真正能超越自己的过去,为了跨向一个新的创作高度,诗人首先得战胜自己。
  “昨天/我把自己关在/精神的牢房里/四面是灰色的高墙/没有声音/……”

当诗人写下这样浸透了血泪的诗句之后,他的精神才有可能获得新生。让“一切都过去”,这是第四章最后一行诗。也只有写下这行诗,诗人才得以深深地喘口气。当我读到这一行难得的迎着日出的诗句,也感到无比的舒畅,为诗人精神得到了新生而庆幸。从黑夜到黎明到日出,在诗人的灵魂深处,也真正地经历了从黑暗到光明的全过程。这些深层的剖析心灵的诗行,在我国新诗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日出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诞生。第四章写到了日出,这是一章处处闪着阳光的诗。日出唤起了诗人少年时代青春的旅程。他怀着最初对世界的热望,在无边的蓝色的海水上曾经看见过不少次美丽的日出。但此刻他看到的日出“比所有的日出更美丽”。因为这是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日出。这美丽的日出,仿佛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日出。

第五章命名为《太阳之歌》,光辉的太阳,使人类的历史和空间,出现了美丽无比的景象,诗人用浓浓的彩笔为我们画了一轮正在升起逐渐扩大光圈的有动态感的太阳,它不是一个静止的红色的圆体,它是一个蕴含着放射着无限启示的光辉的意象。太阳象征着人类最美的形象:伟大的革命和英雄人物,响亮的歌曲,如海洋一样开阔的诗篇,用燃烧的笔画的向日葵……“太阳比一切都美丽”。在这一章里,诗人的心胸,完全袒露向现实的世界和人类理想的境界,使诗的内涵,随着阳光的普照而得到了深远的拓展,为人间创造出一个以永生的太阳为理想的亲和世界。

在第六章和第七章里,诗人已完全超越了自身的一切痛苦的回忆,为我们展示出一片太阳光照之下的曾经蠕动着痛苦灵魂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歌颂了受伤战士的高大的形象,“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歌颂了为战争奔走呼号背着募捐袋的少女,还有雄浑的工人的呼声,以及在泛滥着阳光的广场上操演的士兵。这些毫无阴影的人物和他们的行进的战斗的姿态,在艾青的诗里是第一次出现,艾青的创作天地仿佛也升起了明丽的太阳。第八章和第九章之中,诗人的心灵由于日出,由于有声有色的跃动的生活场面,而向过去苦痛而寂聊的生活最后告别:

“我不再垂着头/把手插在裤袋里了/嘴也不再吹那寂寞的口哨/不看天边的流云/不彷徨在人行道”。
  诗人感谢太阳召回了他的童年。在最后两行诗里,诗人情不自禁地抒发出自己的真诚的感激:
  “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我甚至想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
  这最后一行诗,曾受到了指摘,认为作者情绪消沉,损伤了这首诗。这一行诚挚的吐诉,并不能看作是消沉的。从当时艾青的欢欣和昂奋心态来看,他为了这企盼已久的光明的到来,是可以甘心地去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重读艾青这首宏伟的长诗《向太阳》,使我感悟很深。过去有些论者,虽然也肯定了它在艺术上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完美性典雅性,肯定了章法的严整,但又认为,诗人的灵魂虽然被骚动的现实生活惊醒,但仍然没有能抛弃掉个人的哀伤和痛苦,因而不能达到纯新的境界。我以为论者指摘的弱点和问题正是这首诗的命脉之所在。诗人不是抽象的存在,他是一个与苦难的中国命运相连的现实的人,在旧中国,一个自命为革命的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他的真诚是值得怀疑的。诗人的忧伤和痛苦,正说明他与危难重重的民族血肉相连,忧伤和痛苦在诗人的心灵里一时没有消失的事实,证实诗人是真诚的,是一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个切切实实为理想战斗着的人。诗人意识到他必须在现实斗争中不断地突破自己,他的情感世界和创作境界得到新的拓展。《向太阳》所以能强烈而持久地感动人,是由于一个多年为民族命运奔波受难的中国诗人为了崇高的理想,心神曾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为迎接日出,他终于从伤痛中站起来,他走向街头,他投入生活的行列,他放声歌唱。身上残存的创伤和精神上的忧郁,并没有使他灰心绝望,他忍着伤痛投入了战斗,他流着热泪赞美日出。这才是真挚的浸透了历史的真实感的声音。因此,《向太阳》这首诗又能给人以史诗的感觉,它不是理念的历史,是有血有泪的颤动着的历史。

  (牛汉)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赏析】 艾青说:“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这是诗美的一种本质,诗美在历史车轮前进的滚动中闪现出来,在新的事物与旧的事物的搏斗中闪现出来。

1937年春,诗人写下了《太阳》。

诗人是敏感的。不论是在狭窄的小屋里,还是在上海嘈杂的大街上,诗人的感觉伸展着,穿透了日常生活中的繁杂现象,也穿透了个人于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气氛,这气氛具有一种恢宏的伟大的色彩,这气氛触动了诗人的心,使这颗心激动起来。

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处于大变革的较量中。一面是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一切旧的势力,以及外国侵略者的势力,要把中国推入黑暗之中;一方是革命者们与劳苦大众,要打碎旧世界,建立一个光明自由的新世界。在这激烈的较量尚未明朗之际,诗人已感到希望要来临了。

《太阳》概括了这一历史的态势。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讴歌太阳,来讴歌这一伟大的时代,以诗人自己的情绪来感染读者的情绪,使人们都能感到一个新的时代就要诞生了。

无疑,太阳在这首诗中是一种象征。

这首诗不长,却写得恢宏大器。诗人是从三个方面入手,构成了这首诗。

第一,是写“太阳向我滚来”的气势。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这几句诗之所以气势磅礴,关键是“太阳向我滚来”一句,一下子在读者面前展开了恢宏的画面。而这一句中,关键的又是一个“滚”字,有了这一“滚”字,其气势一下子出来了。也可以说这一“滚”字,是全诗的诗眼,其他诗句,不仅是围绕着这一“滚”字展开,而且这一“滚”字也使其他诗句生辉了。这一“滚”字用得好!前面几句,都是为“太阳向我滚来”这一句服务的。而这几句诗,又都有一种暗喻。“太阳”是从历史的远处滚来,不管这漫长的历史多么黑暗,又多么艰难,“太阳”以它不可阻挡的气势,光亮亮地滚来了。诗人在这里指明,历史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到来是必然的。

第二,诗人写太阳来了之后的巨大影响。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这里诗人要告诉读者的是,太阳来后,大地上的万物都在复苏,充满了一派生气。这种万物复苏的景象本来可以写出许多,但诗人惜墨如金,只几句,就把这复苏的景象描绘出来了。“生命”“高树”“河流”“虫蛹”“群众”“城市”。一句一种形态,构成了丰富的画面。

第三,诗人转向了写自己,写自己的太阳来了之后的心情。这几句也写得别具一格,惊心动魄:

“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太阳的到来,使诗人自己也获得再生,由此,使诗人确信了人类之再生。这里,诗人写“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使人看到了动作,也仿佛听到了声音。这一个“撕”字,把太阳的火焰之力,把“我”的决心之大,写得痛快淋漓。不仅和整个诗的格调协调,而且和前面那个“滚”字相呼应,加强了这首诗的力度。

这首诗的“太阳向我滚来”一句,曾受到闻一多先生的质疑。闻一多先生认为这句诗不应这样写,这样写表现出了一种小资产阶级情调。按照闻一多先生的意思,应该写“我”向太阳奔去,才合乎道理。这里,我们不说闻一多先生是太苛刻了,就是从艺术的角度讲,闻一多先生的建议也不足取。因为很明显,我向太阳奔去,远不如“太阳向我滚来”有气势。因为“我”是很“小”的,且没有光彩,“太阳”是巨大的,且光芒万丈,“太阳向我滚来”才能表现出一种恢宏的气势。而且,就诗意来讲,“太阳向我滚来?才符合诗的本意,这样写,“太阳”是主动的,也就是说,历史是主动的,“太阳”滚到现在,才使“我”和万物获得了再生的机会……

《太阴》一诗,以它深沉的内涵和博大的气势撼动了读者,成为诗人创作中的光辉篇章

  早晨,我从睡眠中醒来,
  看见你的光辉就高兴;
  ——虽然昨夜我还是困倦,
  而且被无数的恶梦纠缠。
  你新鲜、温柔、明洁的光辉,
  照在我久未打开的窗上,
  把窗纸敷上浅黄如花粉的颜色,
  嵌在浅蓝而整齐的格影里,
  我心里充满感激,从床上起来,
  打开已关了一个冬季的窗门,
  让你把全金丝织的明丽的台巾,
  铺展在我临窗的桌子上。
  于是,我惊喜看见你:
  这样的真实,不容许怀疑,
  你站立在对面的山巅,
  而且笑得那么明朗。
  我用力睁开眼睛看你,
  渴望能捕捉你的形象,
  多么强烈,多么恍惚,多么庄严!
  你的光芒刺痛我的瞳孔。
  太阳啊,你这不朽的哲人,
  你把快乐带给人间,
  即使最不幸的看见你,
  也在心里感受你的安慰。
  你是时间的锻冶工,
  美好的生活镀金匠;
  你把日子铸成无数金轮,
  飞旋在古老的荒原上……
  假如没有你,太阳,
  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
  即使有翅膀,也只能像蝙蝠
  在永恒的黑夜里飞翔。
  我爱你像人们爱他们的母亲,
  你用光热哺育我的观念和思想——
  使我热情地生活,为理想而痛苦,
  直到我的生命被死亡带走。
  经历了寂寞漫长的冬季,
  今天,我想到山巅上去,
  解散我的衣服,赤裸着,
  在你的光辉里沐浴我的灵魂……
  一 邀
  
  撎颇— 时候到了
  快点吧”
  
  “李茵
  你坐下
  我梳一梳头
  换一换衣
  …………
  你看我的头发
  这末乱
  我的梳子
  哪儿去了?”
  
  “你的梳子
  刚才我看见的
  它夹在《静静的顿河》里”
  “啊 头发都打了结
  以后我总不再打篮球了
  ……今天下午
  我沿着那小河回来
  看见河边搁着
  一个淹死了的伤兵
  涨着肚子没有人去理会
  ……今天我一定要倒霉”
  
  “唐尼 时候到了
  快点吧”
  
  “好,你别急
  我换一换衣
  ——这制服又忘了烫
  算了吧
  反正在晚上
  ……李茵
  你看我又胖了
  这衣服真太紧
  差点儿要挣破
  前年在汉口
  我也穿了这制服
  参加游行的”
  “快点吧 时候到了
  别再说话”
  
  “李茵 你真急
  我还要擦一擦脸
  这油光真讨厌——”
  
  “你跑那边去找什么?
  找什么?唐尼!
  你的粉盒
  压在《大众哲学》上
  你的口红
  躺在《论新阶段》一起。”
  
  “李茵!”
  
  “快点吧 唐尼
  七点三刻了”
  
  “好
  我穿好鞋子马上跑
  到八点集合
  来得及”
  
  “我的鞋拔呢?”
  
  “在你哥哥的照像的旁边”
  “啊 哥哥
  假如你还活着
  今晚上
  你该多么快活!”
  
  “唐尼
  今晚上
  你真美丽”
  
  “李茵
  你再说我不去了”
  
  你不去也好
  留在家里可以睡觉”
  
  “好了。走吧。
  妈 你来把门闩上
  今晚上
  我很迟才回来”
  
  (一个老迈的声音从里面传出)
  “尼尼 孩子
  今晚上天很黑
  别忘了带电筒”
  
  “不要,妈
  今晚上
  我带火把回来”
  
  
  二 街上
  
  
  
  “今夜的电灯好象
  特别亮;你看那街上
  这末多人 这末多人!
  好象被什么旋风刮出来的
  哪儿来的这末多人?
  这城市 哪儿来的
  这末多人?他们
  都到哪儿去?啊 是的
  他们也去参加火炬游行……
  那些工人 那些女工
  那些店员 那些学生
  那些壮丁 那些士兵
  都来了 都来了
  所有的人都来了
  我们的校工也来了
  我们的号兵也来了
  那末多的旗 那末多的标语……
  这有那些宣传画 那末大;
  红的 白的 黄的 蓝的旗……
  领袖们的肖像 被举在空中。
  啊 看那边:还要多 还要多
  他们跑起来了 都跑起来了,
  有的赶不上了 落下了……
  你看:那个黄脸的号兵
  晃郎着号角气都喘不过来;
  那些学生唱起歌来了: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他们跑得多么快啊
  他们去远了 去远了……”
  
  “唐尼 时间到了
  我们到公共体育场去集合吧
  我们赶快
  从这小巷赶上去!”
  
  
  
  三 会场
  
  
  
  “她们都到了 她们都到了
  赖英的头上打了一个丝结
  她们都到了 大家都到了
  何慧芳的眼镜在发亮
  大家都到了 连那些小的也来了
  刘桃芬 康素琴 李娟
  啊 你们都来了 我们迟了
  我们迟了 我们是从小巷赶来的
  台上的煤气灯
  照得这会场象白天
  你这制服哪儿做的?
  同你的身体很合适
  我的是前年在汉口做的
  太紧了 小得叫人闷气
  今晚倒还凉
  毛英华
  你的皮鞋擦得好亮
  啊
  那末多工人 那末多 你们看
  每只手象一个木榔头
  脸上是煤灰 象从烟囱里出来的
  他们都瞪着眼在看什么?他们
  都张着嘴在等什么?他们
  都一动不动的在想什么?他们
  朝我们这边看了 朝我们这边看了
  那些眼睛象在发怒的
  象在发怒的看着我们
  啊 我真怕他们那些眼睛
  这边
  这边全是学生 全是
  那个胖家伙跌了交了
  你们看:写信给彭菲灵的
  就是他
  写信给邓健的
  也是他
  听说他的体重有两百零五磅
  真可怕
  这是什么学校的
  蠢样子 个个都那末呆
  那个打旗的象要哭出来
  他们乱了 前面的踏着后面的脚
  我们退后面一点 排好
  李茵哪儿去了?
  你看见李茵在哪里?
  啊 看见了
  她和那抗宣队的在一起
  为什么脸上显得那末忧愁
  她又笑了 她来了……
  
  李茵来!
  我和你一起!
  
  他们也来了 他也来了
  他为什么低着头 象在想着什么?
  他也想什么? 那末困苦的想什么?
  他抬起头了 他在找……
  他看见了 但他又把头低下去
  他为什么低着头 象在想着什么?
  
  李茵 你在这里等一下
  我去看看他
  
  克明 我和你说几句话
  克明 你好么?”
  
  “我很好——
  你有什么话
  请快点说吧”
  
  “我不是要来和你吵架
  我问你:
  我写了三封信给你 你为什么不理?”
  
  “唐尼,这几天
  我正在忙着筹备今夜的大会
  而且你的信
  只说你有点头痛
  只说讨厌这天气
  对于这些事我有什么办法呢
  而且我已不止劝过你一次……”“而且
  你正忙于交际呢!”
  
  “什么意思?”
  “这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人们在她和他之间走过
  又用眼睛看看他们的脸)
  “明天再好好谈吧
  或者——我写一封长信给你
  播音筒已在向台前说话”
  
  (一个声音在空气中震动)
  “开会!”
  
  
  
  四 演说
  
  
  
  煤油灯从台上
  发光。演说的人站在台上
  向千万只耳朵发出宣言。
  他的嘴张开 声音从那里出来
  他的手举起 又握成拳头
  他的拳头猛烈地向下一击
  嘴里的两个字一齐落下:“打倒!”
  他的眼睛在灯光下闪烁
  象在搜索他所摹拟的敌人
  他的声音慢慢提高
  他的感情慢慢激昂
  他的心象旷场一样阔宽
  他的话象灯光一样发亮
  无数的人群站在他的前面
  无数的耳朵捕捉他的语言
  这是钢的语言 矿石的语言
  或许不是语言 是一个
  铁锤拚打在铁砧上
  也或许是一架发动机
  在那儿震响 那声音的波动
  在旷场的四周回荡
  在这城市的夜空里回荡
  
  这是电的照耀
  这是火的煽动
  这是煽起火焰的狂风
  这是暴怒了的火焰
  这是一种太沉重的捶击
  每一下都捶在我们的心上
  
  这是一阵雷从空中坠下
  这是一阵暴风雨
  吹刮过我们所站的旷场
  这是一种可怕的预言
  这是一种要把世界劈成两半的宣言
  这是一种使旧世界流泪忏悔的力量
  
  这不是语言 这是
  一架发动机在鸣响
  这是一个铁锤击落在铁砧上
  这是矿石的声音
  这是钢铁的声音
  这声音象飓风
  它要煽起使黑夜发抖的叛乱
  
  听呵 这悠久而沉洪
  喧闹而火烈的
  群众的欢呼鼓掌的浪潮……
  
  
  
  五 “给我一个火把”
  
  
  
  火把从那里出来了
  火把一个一个地出来了
  数不清的火把从那边来了
  美丽的火把
  耀眼的火把
  热情的火把
  金色的火把
  炽烈的火把
  人们的脸在火光里
  显得多么可爱
  在这样的火光里
  没有一个人的脸不是美丽的
  火把愈来愈多了
  愈来愈多了 愈来愈多了
  火把已排成发光的队伍了
  火把又流成红光的河流了
  火光已射到我们这里来了
  火光已射到我们的脸上了
  你们的脸在火光里真美
  你们的眼在火光里真亮
  你们看我呀我一定也很美
  我的眼一定也射出光采
  因为我的血流得很急
  因为我的心里充满了欢喜
  让我们跟着队伍走去
  跟着队伍到那边去
  到那火把出来的地方去
  到那喷出火光的地方去
  快些去 快些去 快去
  去要一个火把……
  
  “给我一个火把!”
  “给我一个火把!”
  “给我一个火把!”
  
  你们看
  我这火把
  亮得灼眼啊……
  
  这是火的世界……
  这是光的世界……
  
  
  
  六 火的出发
  
  
  
  “火把的烈焰
  赶走了黑夜”
  
  把火把举起来
  把火把举起来
  把火把举起来
  每个人都举起火把来
  一个火把接着一个火把
  无数的火把跟着火把走
  
  慢慢地走整齐地走
  一个紧随着一个
  每个都把火把
  举在自己的前面
  让火光照亮我们的脸
  照亮我们的
  昨天是愁苦着
  今天却狂喜着的脸
  照亮我们的
  每一个都象
  基督一样严肃的脸
  照亮我们的
  昂起着的胸部
  ——那里面激荡着憎与爱的
  血液
  照亮我们的脚
  即使脚踝流着血
  也不停止前进的脚
  让我们火把的光
  照亮我们全体
  没有任何的障碍
  可以阻拦我们前进的全体
  照亮我们这城市
  和它的淌流过正直人的血的街
  照亮我们的街
  和它的两旁被炸弹所摧倒的房屋
  照亮我们的房屋
  和它的崩坍了的墙
  和狼藉着的瓦砾堆
  
  让我们的火把
  照亮我们的群众
  挤在街旁的数不清的群众
  挤在屋檐下的群众
  站满了广场的群众
  让男的 女的 老的 小的
  都以笑着的脸
  迎接我们的火把
  让我们的火把
  叫出所有的人
  叫他们到街上来
  让今夜
  这城市没有一个人留在家里让所有的人
  都来加入我们这火的队伍
  
  让卑怯的灵魂
  腐朽的灵魂
  发抖在我们火把的前面
  
  让我们的火把
  照出懦弱的脸
  畏缩的脸
  
  让我们火光的监视下
  让犹大抬不起头来
  
  让我们每个都做了普罗美修斯
  从天上取了火逃向人间
  
  让我们的火把的烈焰
  把黑夜摇坍下来
  把高高的黑夜摇坍下来
  把黑夜一块一块地摇坍下来
  
  把火把举起来
  把火把举起来
  把火把举起来
  每个人都举起火把来
  
  七 宣传卡车
  
  那被绳子牵着的
  是汉奸
  那穿着长袍马褂
  戴着瓜皮帽的
  是操纵物价的奸商
  那脸上涂了白粉
  眉眼下垂 弯着红嘴的
  是汪精卫
  那女人似的笑着的
  是汪精卫
  
  那个鼻子下有一撮小胡子的
  日本军官
  搂着一个
  中国农夫的女人
  那个女人
  象一头被捉住的母羊似的叫着又挣扎着
  那军官的嘴
  象饿了的狗看见了肉骨头似的
  张开着
  那个女人
  伸出手给那军官一个巴掌
  那个汪精卫
  拉上了袖子
  用手指指着那女人的鼻子盍思妇淠歉鐾艟À
  在那军官的前面跪下了
  那个汪精卫
  花旦似的
  向那日本军官哭泣
  那日本军官
  拍拍他的头又摸摸他的脸
  那个汪精卫
  女人似的笑了
  他起来坐在那军官的腿上
  他给那军官摸摸须子
  他把一只手环住了那军官的颈
  他的另一只手拿了一块粉红色的手帕
  他用那手帕给那军官的脸轻轻地抚摸
  那军官的脸是被那女人打红了的
  那军官就把他抱得紧紧地
  那军官向那汪精卫要他手中的手帕
  那军官在汪精卫涂了白粉的脸上香了一下
  那汪精卫撒着娇
  把那手帕轻轻地在日本军官的前面抖着
  那日本军官一手把那手帕抢了去
  那手帕上是绣着一个秋海棠叶的图案的
  那军官张开血红的嘴
  大笑着 大笑着
  那军官从裤袋里摸几张钞票
  给那个汪精卫
  那军官拍拍他的脸
  又用嘴再在那脸上香了一下
  
  四个中国兵 走拢来 走拢来
  用枪瞄准他们
  瞄准那个日本军官 瞄准奸商 汉奸
  瞄准汪精卫
  在四个兵一起的
  是工人 农人 学生
  他们一齐拥上去
  把那些东西扭打在地上
  连那个女人都伸出了拳头
  那个农夫又给那个跪着求饶的汪精卫猛烈的一脚
  那个学生向着街旁的群众举起了播音筒
  “各位亲爱的同胞!我们抗战已经三年!
  敌人愈打愈弱 我们愈打愈强
  只要大家能坚持抗战!坚持团结!
  反对妥协 肃清汉奸
  动员民众 武装民众
  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八 队伍
  
  这队伍多末长啊 多末长
  好象把这城市的所有的人都排列在里面
  不 好象还要多 还要多
  好象四面八方的人都已从远处赶来
  好象云南 贵州 热河 察哈尔的都已赶来
  好象东三省 蒙古 新疆 绥远的都已赶来
  好象他们都约好今夜在这街上聚会
  一起来排成队 看排起来有多么长
  一起来呼喊 看叫起来有多么响
  我们整齐地走着 整齐地喊
  每人一个火把 举在自己的前面
  融融的火光啊 一直冲到天上
  把全世界的仇恨都燃烧起来
  我们是火的队伍
  我们是光的队伍
  
  软弱的滚开 卑怯的滚开
  让出路 让我们中国人走来
  昏睡的滚开 打呵欠的滚开
  当心我们的脚踏上你们的背
  滚开去——垂死者 苍白者
  当心你们的耳膜 不要让它们震破
  我们来了 举着火把 高呼着
  用霹雳的巨响 惊醒沉睡的世界
  
  我们是火的队伍
  我们是光的队伍
  
  人愈走愈多 队伍愈排愈长
  声音愈叫愈响 火把愈烧愈亮
  我们的脚踏过了每一条街每一条巷
  我们火光搜索黑暗
  把阴影驱赶
  卫护我们前进
  
  我们是火的队伍
  我们是光的队伍
  
  这队伍多末长啊 多末长
  好象全中国的人都已排列在里面
  我们走过了一条街又一条街
  我们叫喊一阵又歌唱一阵
  我们的声音和火光惊醒了一切
  黑夜从这里逃遁了
  哭泣在遥远的荒原
  
   九 来
  
  你们都来吧
  你们都来参加
  不论站在街旁
  还是站在屋檐下
  
  你们都来吧
  你们都来参加
  女人们也来
  抱着小孩的也来
  
  大家一起来
  一起来参加春翱诤— 来游行
  来举起火把
  
  来喊口号 来游行
  来举起融融的火把
  把我们的愤怒叫出来
  把我们的仇恨烧起来
  
  一○ 散队
  
  我们已走遍了这城市的东南西北
  我们已走遍了这城市的大街小巷
  “李茵 我们已到这末远的地方。
  现在我们得回去 队伍散了……
  但是 你看 那些人仍旧在呼唱
  他们都已在兴奋里变成癫狂
  每个人都激动了 全身的血在沸腾
  李茵 刚才火把照着你狂叫着的嘴
  我真害怕 好象这世界马上要爆开似的
  好象一切都将摧毁 连摧毁者自己也摧毁”
  “唐尼 你看见的么 我真激动
  好象全身的郁气都借这呼叫舒出了
  唐尼 你的脸 也很异样
  告诉我 唐尼
  当那洪流般的火把摆荡的时候
  你曾想起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李茵 那真是一种奇迹——
  当我看见那火把的洪流摆荡的时候
  的确曾想起了一种东西
  看见了一种东西
  一种完全新的东西
  我所陌生的东西……”
  
   一一 他不在家
  
  “真的 李茵
  你见到克明么
  在那些走在前面的队伍里
  你见到克明么
  那些学生没有一刻是安静的
  他们把口号叫得那末响
  又把火把举得那末高
  他们每个都那末大 那末粗野
  好象要把这长街
  当做他们的运动场
  火把照出他们的汗光
  我真怕他们
  他们好象已沿着这城墙远走……
  但是 李茵
  当队伍散开的时候
  你见到克明么”
  
  “他一定从那石桥回去了
  这里离他住的地方
  不是只要转一个弯么
  我陪你去看他”
  
  一○三
  一○五
  一○七号——到了
  
  “打门吧
  (TA!TA!TA!)
  他不在家”
  
  一二 一个声音在心里响
  
  “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这末大的地方哪儿去找你呢?
  这末多的人怎能看到你呢?
  这末杂乱的声音怎能叫你呢?
  
  我举着火把来找你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今夜多么美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我的脸发烫
  我的心发抖 你在哪里?
  
  我举着火把来找你
  
  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这末多人没有一个是你
  这末多火把过去都没有你
  这末多火光照着的脸都不是你
  我举着火把来找你
  
  我要看见你!我要看见你!
  我要在火光里看见你……
  我要用手指抚摸你的脸 你的发
  我的这手指不能抚摸你一次么?
  
  我举着火把来找你
  
  无论如何 我要看见你啊
  我要见你 听你一句话
  只一句话:‘爱与不爱’
  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一三 那是谁
  
  “唐尼 他来了
  从十字街口那边转弯
  来了。克明来了
  你看 前额上闪着汗光
  他举着火把走来了……”
  
  那是谁?那是谁?
  和他一起走来的
  那是谁?那穿了草绿色的裙装的
  女子是谁?那头发短得象马鬃的
  女子是谁?那大声地说着话的
  又大声地笑着的女子是谁?
  那走路时摇摆着身体的
  女子是谁? 那高高的挺起胸部的
  女子是谁?
  她在做什么?做什么?
  她指手画脚地在做什么?
  她在说什么?说什么?
  她在和他大声地说着什么?
  她在说什么?还是在辩论什么?
  你听 她在说什么?那么响:
  
  ‘目前——我们的
  工作——开展……
  主观上的弱点——
  正在克服……
  目前——我们
  激烈地批判——
  残留着的
  小资产阶级的
  劣根性……
  以及——妨碍工作的
  恋爱……
  受到了无情的
  打击!
  目前——我们的
  工作——开展……’
  他们走近来了……
  他们走近来了……李茵——
  我们——”
  “唐尼 让我
  向他们打招呼……”
  
  “不要!
  李茵 我头昏
  我们从这小巷回去吧”
  
  今夜 你们知道
  谁的火把
  最先熄灭了
  又从那无力的手中
  滑下?
  
  一四 劝一
  
  “唐尼 我在火光里
  看见了你的眼泪
  唐尼 这样的夜
  你不感到兴奋么 唐尼
  唐尼 你不应该
  在大家都笑着的时候哭泣
  唐尼 爱情并不能医治我们
  却只有斗争才把我们救起 唐尼
  你应该记起你的哥哥
  才五六年 你应该能够记起
  唐尼 不要太渴求幸福
  当大家都痛苦的时候
  个人的幸福是一种耻辱 唐尼
  唐尼 只要我们眼睛一睁开
  就看见血肉模糊的一团……
  假如你还有热情 还有人性
  你难道忍心一个人去享乐?
  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你怎么应该哭 唐尼
  你要尊敬你的哥哥
  为了他而敛起眼泪
  唐尼 你是他的妹妹
  如你都忘了他
  谁还能记得他呢
  唐尼 坐下来
  在这河边坐下来
  让我好好和你说……”
  
  “李茵
  请把你的火把
  吹熄吧”
  
  “好的——
  我有火柴
  随时可以点着它”
  
  这样
  倒舒服些……”
  
   
  
  一五 劝二
   
   “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
  
  
  ——《新约·约翰福音》十六章十二节
  
  
  “唐尼 现在让我告诉你
  我也是哭泣过的 两年前
  我曾爱过一个军官
  我们一起过了美满的一个月
  但他却把我玩了又抛掉了
  我曾哭过一个星期
  你知道 我是一个人
  从沦陷了的家乡跑出来的
  (几个人 举着火把
  从她们前面过去……)
  认识我的人们
  在我幸福时
  他们妒忌我
  在我不幸时
  他们嘲笑我
  假如我没有勇气抵抗那些
  冷酷的眼和恶毒的嘴
  我早已自杀了
  但我很快就把心冷静下来
  ──我不怨他 我们这年头
  谁能怨谁呢 我只是
  拚命看书——我给你的那些书
  都是那时买的。我变得很快
  我很快就胖起来。完全象两个人
  心里很愉快。我发现自己身上
  好象有一种无穷的力。我非常
  渴望工作。我热爱人生——
  
  (几个人举着火把过去)
  
  生命应该是永远发出力量的机器
  应该是一个从不停止前进的轮子
  人生应该是
  一种把自己贡献给群体的努力
  一种个人与全体取得调协的努力
  ……我们应该宝贵生命
  不要把生命荒废
  
  (几个人 举着火把
  从她们前面过去……)
  
  我很乐观 因为感伤并不能
  把我们的命运改变。唐尼
  我工作得很紧张。
  我参加了一个团体——
  唱歌 演戏 上街贴标语
  给伤兵换药 给难民写信
  打扫轰炸后的街 缝慰劳袋
  我们的团体到过前线
  我看见过血流成的小溪
  看见过士兵的尸体堆成的小山
  我知道了什么叫做‘不幸’
  足足有一年 我们
  在轰炸 突围 夜行军中度过
  我生过疥疮 生过疟疾 生过轮癣
  我淋过雨 饿过肚子 在湿地上睡眠
  但我无论如何苦都觉得快乐
  同志们对我很好 我才知道
  世界上有比家属更高的感情
  
  那团体已被解散了 如今
  大家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唐尼 我正在打听他们的消息
  我想挨过这学期——啊 那旅馆的
  电灯一盏盏地熄了……
  
  唐尼 请你记住这句话:
  ……
  只有反抗才是我们的真理
  唐尼 克明现在不是很努力么
  一个人变坏容易变好难
  你如果真的爱他 难道
  应该去阻碍他么?
  唐尼
  你是不是真的欢喜他呢?
  你欢喜他那样的白脸么?……”
  
   一 六 忏悔一
  
  “不要谈起这些吧……
  李茵 你的话我懂得。
  我感谢你——没有人
  曾象你这样帮助过我
  
  李茵 我会好起来的
  
  (几个人 举着火把
  从她们前面过去……
  
  本来 一个商人的女儿
  会有什么希望呢?
  而且我是在鸦片烟床上
  长大的。五年前
  我的父亲就要把我许给
  一个经理的儿子。那时
  我的哥哥刚死了半年。
  我只知道哭。母亲和他吵,
  过了几个月 他也死了。
  他两个死了后
  我家里就不再有快乐了。
  
  前年九月底 我和母亲
  从汉口出来 在难民船上
  认识了克明 他很殷勤
  ……不要说起这些吧
  这都是我太年轻……
  这都是我太安闲……
  李茵 年轻人的敌人是
  幻想——它用虹一样的光彩
  和皂泡一样的虚幻来迷惑你
  我就是这样被迷惑的一个……
  
  (几个人 举着火把
  从她们前面过去……)
  
  李茵 这一夜
  我懂得这许多
  这一夜 我好象很清醒
  我看见了许多 我更看见了
  我自己——这是我从来都不曾看见过的
  
  我来在世界上已经十九个春天
  这些年 每到春天 我便
  常常流泪 我不知我自己
  是怎么会到世界上来的
  今天以前 我看这世界
  随时都好象要翻过来
  什么都好象要突然没有了似的
  一个日子带给我一次悸动
  生活是一张空虚的网
  张开着要把我捕捉
  所以我渴求着一种友谊
  我将为它而感激一生……
  我把它看做一辆车子
  使我平安地走过
  生命的长途
  
  我知道我是错了……”
  
  (几个人 举着火把
  唱着歌
  从她们前面过去……)
  
  “唐尼 不要太信任‘友谊’二个字
  而且 你说的‘友谊’也不会在恋爱中得到
  不要把恋爱看得太神秘
  现代的恋爱
  女子把男子看做肉体的顾客
  男子把女子看做欢乐的商店
  现代的恋爱
  是一个异性占有的循词
  是一个‘色情’的同义词。”
  
  一七 忏悔 二
  
  “李茵
  这世界太可怕了——
  完全象屠场!
  贪婪和自私
  统治这世界
  直到何时呢?”
  
  “唐尼
  人类会有光明的一天
  ‘一切都将改变’
  那日子已在不远
  只要我们有勇气走上去
  你的哥哥就是我们的先驱……”
  
  “我的哥哥是那末勇敢
  他以自己的信仰决定一切
  离开了家 在北方流浪
  好几年都没有消息
  连被捕时也没有信给家里
  他是死在牢狱里的……
  而我
  我太软弱了
  
  (十几个人 每个举着火把
  粗暴地唱着歌
  从她们的前面过去……)
  
  这时代
  不容许软弱的存在
  这时代
  需要的是坚强
  需要的是铁和钢
  而我——可怜的唐尼
  除了天真与纯洁
  还有什么呢?
  
  我的存在
  象一株草
  我从来不敢把‘希望’
  压在自己的身上
  
  这时代
  象一阵暴风雨
  我在窗口
  看着它就发抖
  这时代
  伟大得象一座高山
  而我以为我的脚
  和我的胆量
  是不能越过它的
  但是 李茵 我的好朋友
  我会好起来
  李茵
  你是我的火把
  我的光明
  ——这阴暗的角落
  除了你
  从没有人来照射
  李茵 我发誓
  经了这一夜 我会坚强起来的
  
  李茵
  假如我还有眼泪
  让我为了忏悔和羞耻
  而流光它吧
  
  李茵
  ——我怎么应该堕落呢
  假如我不能变好起来
  我愿意你用鞭子来打我
  用石头来钉我!”
  
  “唐尼
  天真是没有罪过的。
  我们认识虽只半年
  但我却比你自己更多的了解你
  我看见了‘危险’
  已隐伏在你的前面。
  它已向你打开黑暗的门
  欢迎你进去
  不,从你身上我看见了我自己
  看见了全中国的姊妹
  ——我背几句诗给你:
  命运有三条艰苦的道路
  第一条 同奴隶结婚
  第二条 做奴隶儿子的母亲
  第三条 直到死做个奴隶
  所有这些严酷的命运
  罩住俄罗斯土地上的女人
  
  我们是中国的女人
  比俄国的更不如
  我们从来没有勇气
  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
  难道我们永远不要改变么?
  自己不改变 谁来给我们改变呢?
  
  (在黑暗的深处
  有几个女人过去
  她们用歌声
  撕裂了黑夜的苍穹:
  
  ‘感受不自由莫大痛苦
  你光荣的生命牺牲
  在我们艰苦的斗争中
  英勇地抛弃了头颅……’
  
  这一定是演剧队的那些女演员……
  这声音真美……
  唐尼 时候不早
  我们该回去了”
  
  “好。李茵
  今晚我真清醒
  今晚我真高兴。
  明天起 我要
  把高尔基的《母亲》先看完”
  
  “等一等 唐尼
  让我把火把点起
  …………
  明天会”
  
  (唐尼举着火把很快地走
  突然 她回过头来悠远地叫着;)
  
  “李茵
  要不要我陪你回去?”
  “不要。——
  有了火把
  我不怕”
  
  “好 那末再见
  这火把给你。”
  
  “那末……你自己呢?”
  
  “我是走惯了黑路的——
  谢谢你这火把……”
  
   一八 尾声
  
  “妈!
  (TA!TA!TA!)
  开门吧”
  
  (TA!TA!TA!)
  “妈!”
  开门吧”
  
  “妈
  开门吧”
  (TA!TA!TA!)
  
  “孩子
  等一下
  让我点了灯
  天黑得很……”
  
  “妈 你快呀
  我带着火把来了”
  
  “孩子
  这火把真亮”
  
  “妈 你拿着它
  我来关门
  你把火把
  插在哥哥照像的前面”
  
  (母亲上床 唐尼
  呆呆地望着火把
  慢慢地 她看定了
  那死了五年的青年的照片:)
  
  “哥哥 今夜
  你会欢喜吧
  你的妹妹已带回了火把
  这火把不是用油点燃起来的
  这火把 是她
  用眼泪点燃起来的……”
  
  “孩子
  这火把真亮
  照得房子都通红了
  你打嚏了——孩子冷了
  怎么你的眼皮肿
  ——哭了?”
  
  没有。
  今晚我很高兴
  只是火把的光
  灼得我难受……”
  
  “孩子别哭了
  来睡吧
  天快要亮了。”
  
  
  1940年5月1日—4日

【赏析】 把黑夜摇坍下来
     
  《火把》是艾青最有影响的一首叙事性长诗。据作者自己说,这首诗发意于1939年7月间,在心里孕育了十个月之久,到1940年5月初才得以完成。艾青把它视作《向太阳》的姊妹篇,这是因为这两首长诗在作者的心里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写法上也有共同之处。首先,主题相同,都是“以最高的热度”(艾青语)赞美光明和民主的。其次,都采用了口语,作者“企图使自己对大众化问题给以实践的解释”。特别是《火把》,由于通篇采用了口语和对话,诗的情调使读者感到十分的亲切,诗句仿佛火把灼热的光焰,直透人的心脾。还有第三点,从创作境界的开拓和蕴含的审美价值看,也应当相提并论。
 
  《向太阳》仍带有一些作者个人的哀伤,那是诗人走向街头礼赞远方的日出,心灵上承受到了光明的抚慰。而在《火把》通明的情境之中,场景和人物都是明朗的,现实的,没有抽象的描写。写的是“火的世界,光的世界”,是“光明如何把黑暗驱赶到遥远的荒郊的故事”,为了具象显示光明与民主的火把的力量和精神浸入人心的强度与深度,为了要具象“个人如何被组织了的全体所激荡,所推进,”作者第一次在诗里创造了有名有姓有性格的人物:唐尼和李茵。
 
  1939年到1940年,艾青在创作领域用大部分的精力尝试着叙事诗的创作,除《火把》之外,还着重地创作叙事长诗《溃灭》,并先后完成了四章。对于这个时期艾青在创作上如何突破自己不断探求艺术的广阔境界这一事实,几十年来,尚未见到有分量的评论文章,似应认真地加以研究。创作《火把》前后那两年,正是艾青四十年代最辉煌的时期。
 
  下面还是着重地来谈谈《火把》这首诗。
 
  《火把》的历史背景是1940年前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已惨烈而英勇地进行了两年多的时间,抗日阵营之内出现了严重危机,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公开投敌,当了汉奸。蒋介石政府又不断地掀起反共高潮,激起了群众性的民主运动,对这股反动逆流进行了广泛的斗争。
 
  《火把》对唐尼和李茵两个女青年,在一次火炬游行中的不同的表现和心理状态以及唐尼最后的转变,作了生动的描写。李茵经历过实际斗争考验,思想情绪坚定。唐尼的哥哥五年前为革命斗争而献身,在抗战初期,她自己表现得也很激烈,但是渐渐地在平庸的生活中消沉起来,沉溺在个人的恋情中,她爱恋的人叫克明。作者在《关于〈火把〉》一文中谈到这两个人物时作了简明的介绍:
 
  “唐尼是柔弱的。是一个‘渴求着一种友谊……我把它看做一辆车子,使我平安地走过生命的长途……’的女孩子。是‘一株草’。火炬游行对于她是一种太可怕的激动。而她的‘失恋’却正在激动的一夜。‘这一夜,我好象很清醒’。愿李茵的话,在这样的夜里对她会有帮助。帮助她清醒,帮助她能稍稍坚强一些。(而作者也曾在一个读者对于李茵的话感动得流泪一事得到验证了。)但是唐尼决不会明天一天亮就革起命来的。她们许给自己的心愿是‘会好起来的’,‘会坚强起来的。’……
 
  李茵是比较坚强的。她经历多一些。她吃过苦。由于一些与时俱来的刺激和经验所给与她的悲哀,她可能在短时期里嫌恶‘恋爱’的。——但决不会否定‘真的恋爱’。她所说的,‘我才知道世界上有比家更厚的感情’就是一种同志爱。……
 
  克明是一个正在变好的青年,‘工作很努力’,所以李茵劝唐尼不要去阻碍他。因为唐尼那样的‘友谊’是可能阻碍工作的。作者相信,唐尼经了这一夜,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地纠缠克明,即使仍旧爱克明,也会用另外的方式去爱了。”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因为是诗(即使是叙事诗),行文不可能如小说那样作具体的描述,有许多生活细节和心理活动读者只能随着诗句去联想。简洁而隽永的对话,使诗的情调显得格外爽朗,每一行诗都有弦外音,都切入生活和人物的心灵深处。写唐尼的出场,作者写了她游行前在室内的日常生活情形,几段对话就把这个女性的形象和性格中复杂的一面剖露出来。她的梳子夹在《静静的顿河》里,粉盒压在《大众哲学》上,口红与《论新阶段》躺在一起。而她的鞋拔,搁在她哥哥的照片旁边,“啊/哥哥/假如你还活着/今晚上/你该多快活!”她怀念为革命而牺牲的哥哥。出门时,妈妈怕晚上天黑,让她带电筒,她说:“不要/今晚上/我带火把回来”。这个女青年虽然变得有点爱虚荣,却没有堕落,本质还是单纯的,只是迷恋个人友情,思想有些迷茫。
 
  后来,写到唐尼和李茵几个女青年,走到街上,去集合参加火炬游行。在会场上唐尼遇到了他思念的男朋友克明,此时,两个人的情绪很不同,男的一心为了工作,女的却热迷地谈恋情。唐尼自然失望了。但是会场上热烈的场面,也使唐尼受到了感染。第四章《演说》写得非常有力,那个站在台上演说的人的声音、动作、眼神以及有煽动性的如暴风雨般的语言,有声有色,如熊熊火把般烧灼着夜的世界,是艾青那几年的创作中节奏最为雄浑最有力度的一节诗:
 
  “煤油灯从台上/发光,演说的人站在台上/向千万只耳朵发出宣言,/他的嘴张开 声音从那里出来/他的手举起 又握成拳头/他的拳头猛烈地向下一击/嘴里的两个字一齐落下:“打倒!”/………/他的心象旷场一样宽阔/他的话象灯光一样发亮/无数的人群站在他的前面/无数的耳朵捕捉他的语言//这是钢的语言 矿石的语言/或许不是语言 是一个/铁锤拚打在铁砧上/也或许是一架发动机/在那儿震响 那声音的波动/在旷场的四周回荡/在这城市的夜空回荡/………”
 
  “演说”掀起了诗的高潮,如风暴般的战斗的呐喊,要“煽起使黑夜发抖的叛乱”接着第五章“给我一个火把”,第六章“火的出发”,千万个火把汇成了火海。作者在诗里采用了重叠排比的诗行,使诗的激情如一叠叠直泻而下的瀑布发挥出有震撼性的冲击力量。“在这样的火光里,没有一个人的脸不是美丽的。”所有的人都渴望有一个火把。
 
  “让我们的火把/把黑夜摇坍下来/把高高的黑夜摇坍下来/把黑夜一块一块地摇坍下来”
 
  唐尼的个人情绪,在火光中,在群众沸腾的热情中,如冰块被融解了,最后她终于奋发了起来:
 
  “ ‘好,李茵/今晚我真清醒/今晚我真高兴/明天起 我要/把高尔基的《母亲》先看完’”
 
  《火把》在国统区的文艺界和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一些动摇在光明与黑暗中间的男女青年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和冲击。朱自清在《抗战与诗》一文中,对《火把》给以很高的评价:“这篇诗描写 火把游行,正是大众力量的表现,而以恋爱的故事结尾,在结构上也许匀称些。可是指示私生活的公众化一个倾向,而不至于公式化,却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火把》用梵高那样的粗犷而灼烈的浓笔,为我们绘出一幅真实的历史情境。让我们直到今天仍有置身其中的感觉。哥德说“一篇诗的真正力量和作用全在情境,全在母题(即主题)。”“只靠情感和铿锵的诗句反应不出一种存在”。《火把》不是概念的宣传,不是空洞的呼喊,它的人物内心活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当年的历史背景血肉地结合着,形成了一个充满历史感的空间和真实的情境。这首诗深深地植根于动荡而严酷的现实之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当年有不少城市专场朗诵过这首长诗。一首诗不仅客观地传达某种情绪,重要的是能以激发情绪。诗的真正力量也就在这里。如果一首诗不能激发人的情绪就谈不上是一首真正的诗。
 
  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艾青为什么抓住相近的题材不放,年轻时写了《向太阳》
 
  、《火把》等,到了晚年又创作了《光的赞歌》,这是不是说明诗人的创作境界不够宽阔?我认为不是。一个才能高的艺术家所以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正是由于他能紧紧抓住了和他个性相近的题材的缘故。梵高一生执迷地画了许多幅向日葵,谁也不会说梵画的题材太狭窄了。艾青所以执着地赞美象征光明和民主的太阳和火把,是与他的人生遭遇和体验以及历史情境有着深深联系的。反之,一个诗人失去发挥个性的生存条件是很难写出诗来的。从艾青一生创作历史来观察,也可以得到证明。事实上,题材相近的诗,对于一个有才能的诗人来说,并不是重复,而是随着客观与主观情境的变化与发展不断地深化,不断地开拓新的境界。当今的小说可以成为系列,为什么诗就不可以?  (牛汉)

首页>> 文学论坛>>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