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古風
鸟鸣涧
鸟鸣涧
鸟鸣涧
  人間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痊在瀎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The genial wind from the south
  Blows on the heart of that jujube tree,
  Till that heart looks tender and beautiful.
  What toil and pain did our mother endure!
  
  The genial wind from the south
  Blows on the branches of that jujube tree,
  Our mother is wise and good;
  But among us there is none good.
  
  There is the cool spring
  Below [the city of] Jun.
  We are seven sons,
  And our mother is full of pain and suffering.
  
  The beautiful yellow birds
  Give forth their pleasant notes.
  We are seven sons,
  And cannot compose our mother's heart.
鬍笳十八拍
蔡文姬 Cai Wenji
  【第一拍】
  我生之初尚無為,
  我生之後漢祚衰。
  天不仁兮降亂離,
  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
  幹戈日尋兮道路危,
  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煙塵蔽野兮鬍虜盛,
  志意乖兮節義虧。
  對殊俗兮非我宜,
  遭惡辱兮當告誰。
  笳一會兮琴一拍,
  心潰死兮無人知。
  
  【第二拍】
  戎羯逼我兮為室傢,
  將我行兮嚮天涯。
  雲山萬重兮歸路遐,
  疾風千裏兮揚塵沙。
  人多暴猛兮如蟲蛇,
  控弦被甲兮為驕奢。
  兩拍張懸兮弦欲絶,
  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第三拍】
  越漢國兮入鬍城,
  亡傢失身兮不如無生。
  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
  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
  鞞鼓喧兮從夜達明,
  風浩浩兮暗塞昏營。
  傷今感昔兮三拍成,
  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第四拍】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
  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
  天災國亂兮人無主,
  唯我薄命兮沒戎虜。
  俗殊心異兮身難處,
  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
  尋思涉歷兮何〈喜〉阻,
  四拍成兮益凄楚。
  
  【第五拍】
  雁南徵兮欲寄邊心,
  雁北歸兮為得漢音。
  雁飛高兮邈難尋,
  空腸斷兮思愔愔。
  攢眉嚮月兮撫雅琴,
  五拍泠泠兮意彌深。
  
  【第六拍】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
  饑對肉酪兮不能餐。
  夜聞隴水兮聲嗚咽,
  朝見長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難,
  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第七拍】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
  不知愁心兮說嚮誰是。
  原野蕭條兮烽戎萬裏,
  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
  逐有水草兮安傢葺壘,
  牛羊滿地兮聚如蜂蟻。
  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徙,
  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第八拍】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
  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
  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製茲八拍兮擬排憂,
  何知麯成兮轉悲愁。
  
  【第九拍】
  天無涯兮地無邊,
  我心愁兮亦復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
  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
  怨兮欲問天,
  天蒼蒼兮上無緣。
  舉頭仰望兮空雲煙,
  九拍懷情兮誰為傳。
  
  【第十拍】
  城頭烽火不曾滅,
  疆場徵戰何時歇。
  殺氣朝朝衝塞門,
  鬍風夜夜吹邊月。
  故鄉隔兮音塵絶,
  哭無聲兮氣將咽。
  一生辛苦兮緣別離,
  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第十一拍】
  我非貪生而惡死,
  不能捐身兮心有以。
  生仍冀得兮歸桑梓,
  死當埋骨兮長已矣。
  日居月諸兮在戎壘,
  鬍人寵我兮有二子。
  鞠之育之兮不羞恥,
  愍之念之兮生長邊鄙。
  十有一拍兮因茲起,
  哀響兮徹心髓。
  
  【第十二拍】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
  漢傢天子兮布陽和。
  羌鬍踏舞兮共謳歌,
  兩國交歡兮罷兵戈。
  忽逢漢使兮稱近詔,
  遣千金兮贖妾身。
  喜得生還兮逢聖君,
  嗟別二子兮會無因。
  十有二拍兮哀樂均,
  去住兩情兮誰具陳。
  
  【第十三拍】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
  撫抱鬍兒兮泣下沾衣。
  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
  鬍兒號兮誰得知。
  與我生死兮逢此時,
  愁為子兮日無光輝。
  焉得羽翼兮將汝歸,
  一步一遠兮足難移。
  魂消影絶兮恩愛遺,
  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
  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第十四拍】
  身歸國兮兒莫知隨,
  心懸懸兮長如饑。
  四時萬物兮有盛衰,
  唯有愁苦兮不暫移。
  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
  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
  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
  覺得痛吾心兮無休歇時。
  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
  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第十五拍】
  十五拍兮節調促,
  氣填胸兮誰識麯。
  處穹廬兮偶殊俗,
  願歸來兮天從欲。
  再還漢國兮歡心,
  心有憶兮愁轉深。
  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
  子母分離兮意難任。
  同天隔越兮如商參,
  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第十六拍】
  十六拍兮思茫茫,
  我與兒兮各一方。
  日東月西兮徒相望,
  不得相隨兮空斷腸。
  對萱草兮徒想憂忘,
  彈鳴琴兮情何傷。
  今別子兮歸故鄉,
  舊怨平兮新怨長。
  泣血仰頭兮訴蒼蒼,
  生我兮獨罹此殃。
  
  【第十七拍】
  十七拍兮心鼻酸,
  關山阻修兮行路難。
  去時懷土兮枯枯葉幹,
  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
  風霜凜凜兮春夏寒,
  人馬饑虺兮骨肉單。
  豈知重得兮入長安,
  歡息欲絶兮淚闌幹。
  
  【第十八拍】
  鬍笳本自出鬍中,
  緑琴翻出音律同。
  十八拍兮麯雖終,
  響有餘兮思未窮。
  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
  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
  鬍與漢兮異域殊風。
  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
  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
  六合離兮受之應不容。
悲憤詩 (2)
蔡文姬 Cai Wenji
  嗟薄祜兮遭世患。
  宗族殄兮門戶單。
  身執略兮入西關。
  歷險阻兮之羗蠻。
  山𠔌眇兮路漫漫。
  眷東顧兮但悲嘆。
  {冥冖=宀}當寢兮不能安。
  饑當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眥不幹。
  薄志節兮念死難。
  雖茍活兮無形顔。
  惟彼方兮遠陽精。
  陰氣凝兮雪夏零。
  沙漠壅兮塵{冥冖=宀}{冥冖=宀}。
  有草木兮春不榮。
  人似獸兮食臭腥。
  言兜離兮狀窈停。
  歲聿暮兮時邁徵。
  夜悠長兮禁門扃。
  不能寢兮起屏營。
  登鬍殿兮臨廣庭。
  玄雲合兮翳月星。
  北風厲兮肅泠泠。
  鬍笳動兮邊馬鳴。
  孤雁歸兮聲嚶嚶。
  樂人興兮彈琴箏。
  音相和兮悲且清。
  心吐思兮胸憤盈。
  欲舒氣兮恐彼驚。
  含哀咽兮涕沾頸。
  傢既迎兮當歸寧。
  臨長路兮捐所生。
  兒呼母兮啼失聲。
  我掩耳兮不忍聽。
  追持我兮走煢煢。
  頓復起兮毀顔形。
  還顧之兮破人情。
  心怛絶兮死復生。
傷農夫之睏也。
杜陵叟
  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餘。
  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徵求考課。
  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
  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鈎爪鋸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惻隱知人弊。
  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昨日裏胥方到門,手持尺牒榜鄉村。
  十傢租稅九傢畢,虛受吾君蠲免恩。

【注釋】 【秀】開花
【申破】呈報事情真相
【求考課】力求完成稅徵作考績
【何必】不一定
【弊】勞瘁
【白麻紙】公文分黃白,任命、赦免等要令書白麻紙,黃者普通詔令。
【蠲】免除

【賞析】 唐憲宗元和三年(808)鼕天到第二年春天,江南廣大地區和長安周圍,遭受嚴重旱災。這時白居易新任左拾遺,上疏陳述民間疾苦,請求“減免租稅”,“以實惠及人”。唐憲宗總算批準了白居易的奏請,還下了罪己詔;但實際上不過是搞了個籠絡人心的騙局。為此,白居易寫了《輕肥》和這首《杜陵叟》。

  這首詩在禾穗青乾,麥苗黃死,赤地千裏的背景上展現出兩個頗有戲劇性的場面:一個是,貪官污吏如狼似虎,逼迫災民們“典桑賣地納官租”;接着的一個是,在“十傢租稅九傢畢”之後,裏胥纔慢騰騰地來到鄉村,宣佈“免稅”的“德音”,讓災民們感謝皇帝的恩德。

  詩人說他的這首詩是“傷農夫之睏”的。“杜陵叟”這個典型所概括的,當然不僅是杜陵一地的“農夫之睏”,而是所有農民的共同遭遇。由於詩人對“農夫之睏”感同身受,所以當寫到“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的時候,無法控製自己的激情,改第三人稱為第一人稱,用“杜陵叟”的口氣,痛斥了那些為了自己升官發財而不顧農民死活的“長吏”:“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鈎爪鋸牙食人肉?”作為唐王朝的官員,敢於如此激烈地為人民鳴不平,不能不使我們佩服他的勇氣。而他塑造的這個“我”的形象,以高度概括地反映了千百萬農民的悲慘處境和反抗精神而閃耀着永不熄滅的藝術火花,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

  正面寫“長吏”衹用了兩句詩,但由於先用災情的嚴重作鋪墊,後用“我”的控訴作補充,中間又揭露了封建社會最本質的東西,所以着墨不多而形象凸現,且有高度的典型性。“明知”農民遭災,卻硬是“不申破”,甚至美化現實以博取皇帝的歡心,這個長吏不是很有典型性嗎?“明知”夏秋兩熟,顆粒未收,農民已在死亡綫上掙紮,卻硬是“急斂暴徵求考課”,這不是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最本質的東西嗎?

  從表面上看,詩人鞭撻了長吏和裏胥,卻歌頌了皇帝。然而細繹全詩,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對於長吏的揭露,集中到“求考課”;對於裏胥的刻畫,着重於“方到門”:顯然是有言外之意的。考課者,考核官吏的政績也。既然長吏們“急斂暴徵”是為了追求在考課中名列前茅,得以升官,那麽,考課的目的是什麽,也就不言而喻了。“裏胥”有多大的權力,竟敢等到“十傢租稅九傢畢”之後“方到門”來宣佈“免稅”的“德音”,難道會沒有人支持嗎?事情很清楚:“帝心惻隱”是假,用考課的辦法鼓勵各級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是真,這就是問題的實質所在。詩人能懷着“傷農夫之睏”的深厚感情,通過筆下的藝術形象予以揭露,是難能可貴的。

  事實上,當災荒嚴重的時候,由皇帝下詔免除租稅,由地方官加緊勒索,完成、甚至超額完成“任務”,乃是歷代統治者慣演的雙簧戲。蘇軾在《應詔言四事狀》裏指出“四方皆有‘黃紙放而白紙催’之語”(在唐代,皇帝的詔書分兩類:重要的用白麻紙寫,叫“白麻”;一般的用黃麻紙寫,叫“黃麻”。在宋代,皇帝的詔書用黃紙寫,地方官的公文用白紙寫),就足以證明這一點。此後,範成大在《後催租行》裏所寫的“黃紙放盡白紙催,賣衣得錢都納卻”,朱繼芳在《農桑》裏所寫的“淡黃竹紙說蠲逋,白紙仍科不嫁租”,就都是這種雙簧戲。而白居易,則是最早、最有力地揭穿了這種雙簧戲的現實主義詩人。

  (霍鬆林)

憂蠶桑之費也。  紅綫毯,擇蠶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綫紅藍染。
  染為紅綫紅與藍,織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廣十丈餘,紅綫織成可殿鋪。
  彩絲茸茸香拂拂,綫軟花虛不勝物;
  美人蹋上歌舞來,羅襪綉鞋隨步沒。
  太原毯澀毳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
  不如此毯溫且柔,年年十月來宣州。
  宣州太守加樣織,自謂為臣能竭力;
  百夫同擔進宮中,綫厚絲多捲不得。
  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注釋】 【繰絲】將蠶繭抽為絲縷
【練】煮縑使熟,又有選擇意
【紅藍】花名,箭鏃鋸齒形藍色葉,夏開紅黃花,可製胭脂和紅色顔料。
【披香殿】漢成帝皇后趙飛燕曾歌舞

念女工之勞也。  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
  應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絶,地鋪白煙花簇雪。
  織者何人衣者誰?越溪寒女漢宮姬。
  去年中使宣口赦,天上取樣人間織。
  織為雲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廣裁衫袖長製裙,金鬥熨波刀剪紋。
  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
  昭陽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對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蹋泥無惜心。
  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常繒與帛。
  絲細繰多女手疼,紮紮千聲不盈尺。
  昭陽殿裏歌舞人,若見織時應也惜。

【注釋】 【文章】花紋
【廣裁】幅闊足以連袖裁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新樂府》五十篇中的第三十一篇。主題是“念女工之勞”。作者從繚綾的生産過程、工藝特點以及生産者與消費者的社會關係中提煉出這一主題,在藝術表現上很有獨創性。

  繚綾是一種精美的絲織品,用它做成“昭陽舞人”的“舞衣”,價值“千金”。本篇的描寫,都着眼於這種絲織品的出奇的精美,而寫出了它的出奇的精美,則出奇的費工也就不言而喻了。

  “繚綾繚綾何所似?”──詩人以突如其來的一問開頭,讓讀者迫切地期待下文的回答。回答用了“比”的手法,又不是簡單的“比”,而是先說“不似……”,後說“應似……”,文意層層逼進,文勢跌宕生姿。羅、綃、紈、綺,這四種絲織品都相當精美;而“不似羅綃與紈綺”一句,卻將這一切全部抹倒,表明繚綾之精美,非其他絲織品所能比擬。那麽,什麽纔配與它相比呢?詩人找到了一種天然的東西:“瀑布”。用“瀑布”與絲織品相比,唐人詩中並不罕見,徐凝寫廬山瀑布的“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就是一例。但白居易在這裏說“應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仍顯得新穎貼切。新穎之處在於照“瀑布”以“明月”;貼切之處在於既以“四十五尺”兼寫瀑布的下垂與一匹繚綾的長度,又以“天台山”點明繚綾的産地,與下文的“越溪”相照應。繚綾是越地的名産,天台是越地的名山,而“瀑布懸流,千丈飛瀉”(《太平寰宇記·天台縣》),又是天台山的奇景。詩人把越地的名産與越地的名山奇景聯繫起來,說一匹四十五尺的繚綾高懸,就象天台山上的瀑布在明月下飛瀉,不僅寫出了形狀、色彩,而且表現出閃閃寒光,耀人眼目。繚綾如此,已經是巧奪天工了;但還不止如此。瀑布是沒有“文章”(圖案花紋)的,而繚綾呢,卻“中有文章又奇絶”,這又非瀑布所能比擬。寫那“文章”的“奇絶”,又連用兩“比”:“地鋪白煙花簇雪”。“地”是底子,“花”是花紋。在不太高明的詩人筆下,衹能寫出繚綾白底白花罷了,而白居易一用“鋪煙”、“簇雪”作比,就不僅寫出了底、花俱白,而且連它們那輕柔的質感、半透明的光感和閃爍不定、令人望而生寒的色調都表現得活靈活現。

  詩人用六句詩、一係列比喻寫出了繚綾的精美奇絶,就立刻掉轉筆鋒,先問後答,點明繚綾的生産者與消費者,又從這兩方面進一步描寫繚綾的精美奇絶,突出雙方懸殊的差距,新意層出,波瀾疊起,如入山陰道上,令人目不暇給。

  “織者何人衣者誰”?連發兩問,“越溪寒女漢宮姬”,連作兩答。生産者與消費者以及她們之間的對立,均已歷歷在目。“越溪女”既然那麽“寒”,為什麽不給自己織布禦“寒”呢?就因為要給“漢宮姬”織造繚綾,不暇自顧。“中使宣口敕”,說明皇帝的命令不可抗拒,“天上取樣”,說明技術要求非常高,因而也就非常費工。“織為雲外秋雁行”,是對上文“花簇雪”的補充描寫。“染作江南春水色”,則是說織好了還得染,而“染”的難度也非常大,因而也相當費工。織好染就,“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則看花花不定”,其工藝水平竟達到如此驚人的程度,那麽,它耗費了“寒女”多少勞力和心血,也就不難想見了。

  精美的繚綾要織女付出多麽高昂的代價:“絲細繰多女手疼,紮紮千聲不盈尺。”然而,“昭陽舞女”卻把繚綾製成的價值千金的舞衣看得一文不值:“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無惜心。”這種對比,揭露了一個事實:皇帝派中使,傳口敕,發圖樣,逼使“越溪寒女”織造精美絶倫的繚綾,就是為了給他寵愛的“昭陽舞人”做舞衣!就這樣,詩人以繚綾為題材,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被剝削者與剝削者之間類銳的矛盾,諷刺的筆鋒,直觸及君臨天下、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帝。其精湛的藝術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意義,都值得重視。

  這首詩也從側面生動地反映了唐代絲織品所達到的驚人水平。“異采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是說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繚綾,就呈現出不同的異彩奇文。這並非誇張。《資治通鑒》“唐中宗景竜二年”記載:安樂公主“有織成裙,值錢一億。花繪鳥獸,皆如粟粒。正視、旁視,日中、影中,各為一色”,就可與此相參證。

  (霍鬆林)

苦宮市也。
卖炭翁
卖炭翁
卖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上一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
  牛睏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赦,回車叱牛牽嚮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係嚮牛頭充炭直。

【白話文】 一個賣炭的老翁,在終南山裏一年到頭地砍柴,燒炭。
他滿臉灰塵,完全是煙熏火燎的顔色;兩鬢花白,十個指頭就如烏炭一樣黑。
賣了炭得到一點錢,拿來做什麽用呢?衹不過是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飯食。
可憐他身上的衣服破舊又單薄,但他卻擔心炭價太低,衹盼望天氣更加寒冷。
昨天夜裏,長安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雪。一大清早,他就裝好木炭,套上牛車,輾着冰雪,趕往京師集市。
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餓了,日頭已出來很高。這時他纔到達市場南門外,在泥濘中歇下腳來。
有兩人騎馬揚鞭,翩翩而來,那是誰呀?是皇宮裏派出來的采辦,穿黃綢衣裳的是頭兒,着白綢衫的是隨從。
他們走到賣炭翁前,手持文書憑證,裝模做樣,自稱是奉旨辦貨。說着,就讓車子掉轉方向,吆喝着牛,往北邊皇宮方向趕去。
那一車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就這樣眼睜睜地被宮使拉走。老翁雖然捶胸頓足,萬般不捨,卻也無可奈何。
結果他們衹給了半匹紅紗和一丈白綾,把它搭在牛角上邊,說是用來充抵炭錢。

【注釋】 1、轍:(zhé)
2、敕:(shì)
3、: (xì)
【宮市】帝派太監出宮劫民財的方式,韓愈曰“名為宮市,其實奪之”。

【賞析】 《賣炭翁》是白居易《新樂府》組詩中的第三十二首,自註云:“苦宮市也。”詩人以個別表現一般,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本質,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有力的鞭撻。
這篇詩沒有象《新樂府》中的有些篇那樣“卒章顯其志”,而是在矛盾衝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這首詩千百年來萬口傳誦,並不是偶然的。

《賣炭翁》是白居易《新樂府》組詩中的第三十二首,自註云:“苦宮市也。”“宮市”的“宮”指皇宮,“市”是買的意思。皇宮所需的物品,本來由官吏采買。中唐時期,宦官專權,橫行無忌,連這種採購權也抓了過去,常有數十百人分佈在長安東西兩市及熱鬧街坊,以低價強購貨物,甚至不給分文,還勒索“進奉”的“門戶錢”及“腳價錢”。名為“宮市”,實際是一種公開的掠奪(其詳情見韓愈《順宗實錄》捲二、《舊唐書》捲一四○《張建封傳》及《通鑒》捲二三五),其受害者當然不止一個賣炭翁。詩人以個別表現一般,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本質,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有力的鞭撻。

開頭四句,寫賣炭翁的炭來之不易。“伐薪、燒炭”,概括了復雜的工序和漫長的勞動過程。“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活畫出賣炭翁的肖像,而勞動之艱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現。“南山中”點出勞動場所,這“南山”就是王維所寫的“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的終南山,豺狼出沒,荒無人煙。在這樣的環境裏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窯一窯地“燒炭”,好容易燒出“千餘斤”,每一斤都滲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

寫出賣炭翁的炭是自己艱苦勞動的成果,這就把他和販賣木炭的商人區別了開來。但是,假如這位賣炭翁還有田地,憑自種自收就不至於挨餓受凍,衹利用農閑時間燒炭賣炭,用以補貼傢用的話,那麽他的一車炭被掠奪,就還有別的活路。然而情況並非如此。詩人的高明之處在於沒有自己出面嚮讀者介紹賣炭翁的家庭經濟狀況,而是設為問答:“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這一問一答,不僅化板為活,使文勢跌宕,搖曳生姿,而且擴展了反映民間疾苦的深度與廣度,使我們清楚地看到:這位勞動者已被剝削得貧無立錐,別無衣食來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萬苦燒成的千餘斤木炭能賣個好價錢。這就為後面寫宮使掠奪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鋪墊。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這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單”,自然希望天暖。然而這位賣炭翁是把解决衣食問題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賣炭得錢”上的,所以他“心憂炭賤願天寒”,在凍得發抖的時候,一心盼望天氣更冷。詩人如此深刻地理解賣炭翁的艱難處境和復雜的內心活動,衹用十多個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現了出來,又用“可憐”兩字傾註了無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淚下!

這兩句詩,從章法上看,是從前半篇嚮後半篇過渡的橋梁。“心憂炭賤願天寒”,實際上是期待朔風凜冽,大雪紛飛。“夜來城外一尺雪”,這場大雪總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憂炭賤”了!“天子腳下”的達官貴人、富商巨賈們為了取暖,難道還會在微不足道的炭價上斤斤計較嗎?當賣炭翁“曉駕炭車輾冰轍”的時候,占據着他的全部心靈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麽難走,而是盤算着那“一車炭”能賣多少錢,換來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說傢筆下,是可以用很多筆墨寫賣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動的,而詩人卻一句也沒有寫,這因為他在前面已經給讀者開拓了馳騁想象的廣阔天地。

賣炭翁好容易燒出一車炭、盼到一場雪,一路上滿懷希望地盤算着賣炭得錢換衣食。然而結果呢?他卻遇上了“手把文書口稱敕”的“宮使”。在皇宮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書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聲,賣炭翁在從“伐薪”、“燒炭”、“願天寒”、“駕炭車”、“輾冰轍”,直到“泥中歇”的漫長過程中所盤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為泡影!

從“南山中”到長安城,路那麽遙遠,又那麽難行,當賣炭翁“市南門外泥中歇”的時候,已經是“牛睏人饑”;如今又“回車叱牛牽嚮北”,把炭送進皇宮,當然牛更睏、人更饑了。那麽,當賣炭翁餓着肚子、喝着睏牛走回終南山的時候,又想些什麽呢?他往後的日子,又怎樣過法呢?這一切,詩人都沒有寫,然而讀者卻不能不想。當想到這一切的時候,就不能不同情賣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統治者的罪惡,而詩人“苦宮市”的創作意圖,也就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這首詩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藝術上也很有特色。詩人以“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兩句展現了幾乎瀕於生活絶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又是多麽可憐的希望!這是全詩的詩眼。其他一切描寫,都集中於這個詩眼。在表現手法上,則靈活地運用了陪襯和反襯。以“兩鬢蒼蒼”突出年邁,以“滿面塵灰煙火色”突出“伐薪、燒炭”的艱辛,再以荒涼險惡的南山作陪襯,老翁的命運就更激起了人們的同情。而這一切,正反襯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賣炭得錢,買衣買食。老翁“衣正單”,再以夜來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轍”作陪襯,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憐”。而這一切,正反襯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天寒炭貴,可以多換些衣和食。接下去,“牛睏人饑”和“翩翩兩騎”,反襯出勞動者與統治者境遇的懸殊;“一車炭,千餘斤”和“半匹紅紗一丈綾”,反襯出“宮市”掠奪的殘酷。而就全詩來說,前面表現希望之火的熾烈,正是為了反襯後面希望化為泡影的可悲可痛。

這篇詩沒有象《新樂府》中的有些篇那樣“卒章顯其志”,而是在矛盾衝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這首詩千百年來萬口傳誦,並不是偶然的
(霍鬆林《歐陽易幽·白居易》)

惡幸人也。
盐商妇
  ????商婦,多金帛,不事田農與蠶績;
  南北東西不失傢,風水為鄉船作宅。
  本是揚州小傢女,嫁得西江大商客。
  緑鬟富去金釵多,皓腕肥來銀釧窄。
  前呼蒼頭後叱婢,問爾因何得如此?
  婿作????商十五年,不屬州縣屬天子。
  每年????利入官時,少入官傢多入私。
  官傢利薄私傢厚,????鐵尚書遠不如。
  何況江頭魚米賤,紅膾黃橙香稻飯;
  飽食濃妝倚舵樓,兩朵紅腮花欲綻。
  ????商婦,有幸嫁????商;
  終朝美飯食,終歲好衣裳。
  好衣美食有來處,亦須慚愧桑弘羊。
  桑弘羊,死已久,不獨漢時今亦有。

【注釋】 【幸人】遊惰者
【緑鬟】年少發黑有光彩似濃緑。去、來皆助詞
【蒼頭】奴隸
【舵樓】大樓船尾安舵處有樓曰
【桑弘羊】漢武帝時洛陽商人之子。他采取國傢直接掌握物資和市價,廢除富商從中剝削,不加重人民負擔,國傢收入卻增多。

  協律郎蕭悅善畫竹,舉世無倫。蕭亦甚自秘重。有終歲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
  知予天與好事,忽寫一十五竿,惠然見投。
  予厚其意,高其藝,無以答貺,作歌以報之,凡一百八十六字雲。
  
  植物之中竹難寫,古今雖畫無似者。
  蕭郎下筆獨逼真,丹青以來唯一人。
  人畫竹身肥擁腫,蕭畫莖瘦節節竦;
  人畫竹梢死嬴垂,蕭畫枝活葉葉動。
  不根而生從意生,不筍而成由筆成。
  野塘水邊倚岸側,森森兩叢十五莖。
  嬋娟不失筠粉態,蕭颯盡得風煙情。
  舉頭忽看不是畫,低耳靜聽疑有聲。
  西叢七莖勁而健,省嚮天竺寺前石上見。
  東叢八莖疏且寒,憶曾湘妃廟裏雨中看。
  幽姿遠思少人別,與君相顧空長嘆。
  蕭郎蕭郎老可惜,手顫眼昏頭雪色。
  自言便是絶筆時,從今此竹尤難得。

【注釋】 【嬋娟】美好
【筠粉】新竹皮上的一層白色粉狀物
【省】記得
【遠思】高遠情趣
【少人別】很少人能識別領會

放歌
    天地太無情,日月何無光?浮雲西北來,隨風作低昂。
    我生鬍不辰,丁斯老大邦。仰面出門去,淚下何淋浪!
    聽我前緻辭,血氣同感傷。
  
    上言專製酷,羅網重重強,人權既蹂躪,《天演》終淪亡。
    衆生尚酣睡,民氣苦不揚。豺狼方當道,燕雀猶處堂。
    天驕闖然入,踞我臥榻旁。瓜分與豆剖,橫議聲洋洋。
    世界大風潮,鬼泣神亦瞠。盤渦日以急,欲渡河無梁。
    沉沉四百州,屍塚遙相望。他人殖民地,何處為故鄉?
  
    下言女賊盛,蘭惠黯不芳。女權痛零落,女界遭厄殃。
    邪說起何人?扶抑分陰陽。無纔便是德,忍令群雌盲。
    服從供玩好,謬種流無疆。明明平等權,剝削無盡藏。
    會稽首刻石,罪魁仇秦皇。變本復加厲,蠢爾南朝唐。
    刖刑施無辜,岸獄盈閨房。同胞二百兆,心死熱血涼。
    釵愁與鬟病,漫漫長夜長。我思歐人種,賢哲用鬥量。
    私心竊景仰,二聖難頡頏。盧梭第一人,銅像巍天閶。
    《民約》創鴻著,大義君民昌。胚胎革命軍,一掃秕與糠。
    百年來歐陸,幸福日恢張。繼者斯賓塞,女界賴一匡。
    平權富想象,公理方翔翔。謬種闢前人,妄詡解剖詳。
    智慧用益出,大哉言煌煌。獨笑支那士,論理魔為障。
    鄉願倡衛言,毒人綱與常。橫流今泛濫,洪禍誰能當?
    安得有豪傑,重使此理彰!仰天苦無言,長歌一引吭。
孤愤
  孤憤真防决地維2,忍擡醒眼看群屍3?
  美新已見揚雄頌4,勸進還傳阮籍詞5。
  豈有沐猴能作帝6?居然腐鼠亦乘時7。
  宵來忽作亡秦夢,北伐聲中起誓師9。

【注釋】 1.“孤憤”是韓非子的篇名,本指正直有才能的人不見容於世的憤慨。這首詩寫的是為袁世凱稱帝而憤,作於民國四年(1915)。
2.“真防决地維”,用共工怒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絶”(淮南子天文訓)故事,形容憤恨的深刻。“决”,斷絶。
3.“群屍”,指斥趨奉袁世凱的人,言其無靈魂。
4.“美新”句:王莽稱帝,國號新。揚雄上劇秦美新,頌莽功德。這裏指楊度等組織籌安會,準備嚮袁勸進。
5.“勸進”句:魏帝封司馬昭為晉公,進相國,加九錫,昭偽辭不受,阮籍為衆公卿作箋勸進。這裏指梁士詒等組織全國請願聯合會,要求變更國體,擁袁稱帝。
6.“豈有”句:斷言袁世凱必失敗。“沐猴”,彌猴。史記項羽本紀有人言“楚人淋猴而冠耳”。
7.“居然”句:為小人乘機作祟而痛心。
8.“亡秦”,指推翻袁世凱。
9.“北伐”句:夢中起兵參加討袁戰役。袁世凱稱帝不久,蔡鍔、唐繼堯等起義雲南,出兵北伐。

  明明上天,照臨下土。我徵徂西,至於艽野。二月初吉,載離寒暑。
  心之憂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雲其還?歲聿雲莫。念我獨兮,我事孔庶。
  心之憂矣,憚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懷顧!豈不懷歸?畏此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奧。曷雲其還?政事愈蹙。歲聿雲莫,采蕭獲菽。
  心之憂矣,自詒伊戚。念彼共人,興言出宿。豈不懷歸?畏此反覆。
  
  嗟爾君子,無恆安處。靖共爾位,正直是與。神之聽之,式穀以女。
  
  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O bright and high Heaven,
  Who enlightenest and rulest this lower world!
  I marched on this expedition to the west,
  As far as this wilderness of Qiu.
  From the first day of the second month,
  I have passed through the cold and the heat.
  My heart is sad;
  The poison [of my lot] is too bitter.
  I think of those [at court] in their offices,
  And my tears flow down like rain.
  Do I not wish to return?
  But I fear the net for crime.
  
  Formerly, when I set out,
  The sun and moon had renewed the year.
  When shall I return?
  The year is now late.
  I think how I am alone,
  While the affairs devolving on me are very many.
  My heart is sad;
  And I am toiled without any leisure.
  I think of those [at court] in their offices,
  Looking back to them with fond regard.
  Do I not wish to return?
  But I am afraid of reproof and anger.
  
  Formerly, when I set out,
  The sun and moon were giving a mild warmth.
  When shall I return?
  The affairs of government are become more urgent.
  It is late in the year,
  And we are gathering the southernwood, and reaping the beans.
  My heart is sad;
  I give myself nothing but distress.
  When I think of those [at court] in their offices,
  I rise and pass the night outside.
  Do I not wish to return?
  But I am afraid of the vicissitudes of things.
  
  Ah! ye gentlemen!
  Do not reckon on your rest being permanent.
  Quietly fulfil the duties of your offices,
  Associating with the correct and upright.
  So shall the Spirits hearken to you,
  And give you good.
  
  Ah! ye gentlemen!
  Do not reckon on your repose being permanent.
  Quietly fulfil the duties of your offices,
  Loving the correct and upright.
  So shall the Spirits hearken to you,
  And give you large measures of bright happiness.
  無窮基有無窮問,第一人為第一官。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捲,捲捲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鬍騎聲啾啾。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藉明駝千裏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嚮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白話文】 嘆息聲一聲連着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衹聽見姑娘在嘆息。問問姑娘你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麽呢?(木蘭回答道)姑娘我並沒有思念什麽。昨夜我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王在大量徵募兵士,那麽多捲徵兵文書,每一捲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我木蘭沒有兄長,我願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現在起替代父親去應徵。

在東市上買來駿馬,西市上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市上買來馬嚼子和繮繩,北市上買來長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衹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嘩嘩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衹能聽到燕山鬍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裏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象飛過去那樣迅速。北方的寒風中傳來刁鬥聲,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鬥,十年之後纔得勝而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授爵木蘭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麽要求,木蘭不願做尚書郎這樣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好駱駝,藉助它的腳力送我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着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着窗子整理象烏雲一樣柔美的鬢發,對着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徵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兔子不跑動時,雄兔的腳喜歡亂騷亂撲騰,雌兔的兩眼老是眯縫着,當它們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時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誰雄誰雌呢?

【賞析】 樂府《鼓角橫吹麯》名。北朝樂府民歌。又稱《木蘭辭》。約作於北魏遷都洛陽以後,中經隋唐文人潤色。最初錄於南朝陳僧智匠《古今樂錄》,長300餘字。它是我國古代民間文學中的一篇優秀敘事詩。寫的是女英雄木蘭喬扮男裝替父從軍,最後光榮還鄉的故事。在藝術上突破了漢代雜言體民歌的狹小篇幅,形成了自己的長篇巨製體式,對唐代七言歌行的發展起了示範性的推動作用。佈局嚴謹,繁簡得當,描寫生動,語言豐富,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對後世文學有較大影響。

  長笛聲奏苦。
首頁>> 文學>>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