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喜遷鶯慢
喜遷鶯慢
姜夔 Jiang Kui
  玉珂朱組。
  又占了、道人林下真趣。
  窗戶新成,
  青紅猶潤,
  雙燕為君胥宇。
  秦淮貴人宅第,
  問誰記、
  六朝歌舞。
  總付與、
  在柳橋花館,
  玲瓏深處。
  
  居士。
  閑記取、高臥未成,
  且種鬆千樹。
  覓句堂深,
  寫經窗靜,
  他日任聽風雨。
  列仙更教誰做,
  一院雙成儔侶。
  世間住。
  且休將雞犬,
  雲中飛去。
喜遷鶯(曉行)
劉一止 Liu Yizhi
  曉光催角。
  聽宿鳥未驚,鄰雞先覺。
  迤邐煙村,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
  淚痕帶霜微凝,酒力衝寒猶弱。
  嘆倦客、悄不禁,重染風塵京洛。
  
  追念,人別後,心事萬重,難覓孤鴻托。
  翠幌嬌深,麯屏香暖,爭念歲寒飄泊。
  怨月恨花煩惱,不是不曾經著。
  這情味,望一成消減,新來還惡。

【注釋】 ①角:號角聲。
②林薄:林叢。
③悄不禁:猶渾不禁,全未料到也。
④風塵京洛: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
⑤翠幌:緑色簾幕。
⑥者情味:這種情味。

【賞析】 詞題“曉行”,指拂曉從驛捨上路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重點是寫對妻子的懷念。詞人在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42歲時考上進士,未得一官;直到高宗紹興初年纔擔任校書郎的官職,這時他已經年過半百了。詞中寫到“重染風塵京洛”,可見他這次曉行,重去京都,時間是在宋室南渡之前,事由很可能是應詔赴官,但是結果卻落了空,他在北宋末年始終沒有得到任何官職。因為時局的變化,還是出於個人的原因,已無記載可考。從詞中寫的“嘆倦客,悄不禁”來看,他這次去京洛,並非自願,而是出於勉強的,迫不得已的。一路風塵僕僕,心事萬重,深感歲寒飄泊之苦;觸景生情,想到家庭生活之安適和溫馨,離傢別妻的情味,愈來愈不堪忍受。
上片描寫“曉行”所見所聞所感的情景。頭三句說,角聲催促清曉,曙光開始到來;因為天未大亮,聽那睡鳥還沒有被驚醒,鄰村鄰戶的雄雞先已覺醒起來,啼鳴聲聲,報告天明的消息。這是凌晨在驛站客捨所聽到的情景,點明題中的一個“曉”字。“迤邐”以下三句寫的是詞人已經上路,看到連續不斷的村莊裊裊地飄着晨霧;馬在嘶鳴,行人已經起來;透過叢叢樹林,還可以看到一彎殘月挂在天邊。這是曉行的見聞,還是描寫晨景,進一步點明時間,晨煙未散,馬嘶人起,殘月在天,可見是在陰歷下旬的清晨。“淚痕”二句說,晨起在客店流過眼淚,擦幹了又流淌,上路後被寒霜微微凝結;出門前為禦寒而喝了一些酒,但是酒所給人的熱力還不夠抵抗天氣的寒冷。這是寫曉行的感觸和感受,“淚痕”與“霜”“寒”等用字,使人感覺到天氣是寒冷的,詞人的心情是悲傷的。“嘆倦客”,這是詞人的感嘆,他此時人到中年,四五十歲了,長期離鄉背井,在外作客奔波,已經感到疲倦。他的《洞仙歌》詞,寫他天涯作客,路遠音稀,“嘆客裏經春又三年”,如果註意到這裏的一個“又”字,就可判斷他的羈旅生活,至少經歷了六年以上。“悄不禁”,按《詩詞麯語辭匯釋》解:悄,渾也,直也;禁,願樂之辭。此句說“直是不願意”。“重染風塵京洛”,說再次去京都,染上污濁的風塵。以上三句,寫詞人離傢別妻,歲寒飄泊,實非出於心願,故前文有“淚痕”之句。此三句結束上片寫曉行之景,過渡到下片抒情,訴說詞人對妻子的懷念。
下片以“追念”起頭,承上啓下,追溯思念之情。首先想到的是,詞人同妻子分別後,有千般眷戀,萬般相思,種種恩愛纏綿之情,卻難找到一隻鴻雁傳書,來通報音訊。他寫的《洞仙歌》還有“負伊多少” 這樣的話,表示對妻子的歉意。接着想到溫馨的家庭生活,並用“爭(怎)念”作紐帶,同“歲寒飄泊”的羈旅生活作了對比。然後,詞人又寫因同愛妻分別,不得團聚而怨月恨花,且此種煩惱,“不是不曾經著”,可見他為生活而離傢別妻,已經是屢次三番的了。最後,他寫夫妻別離的“情味”,無論是孤苦思念,抑或是想望心切,原希望漸漸消減、淡化下來,卻不料新近的心情更加不好了。這“新來還惡”的結句,把離傢別妻的苦惱延伸發展,把國事(時局)、傢事(離別)、個人的事(前程)以及所有不順心、不愜意的事情都包容在一起了。
上片寫景,下片懷人,而景中有人,人前有景,情景歷歷,互相交融,重點突出了倦客懷人、思念妻子的主題。(呂晴飛)

【賞析2】

  這首詞也是抒寫羈旅愁思的傳統題材,但因頗有個性,而被人稱道。開頭六句寫破曉景物,描繪出有聲畫面,極富生活情趣。“淚痕”、“酒力”對仗工整,表現送者的面部特寫和行者的心理感受,均準確細膩。“嘆倦客”以下三句,寫行者厭倦京洛風塵,也可想見其人生旨趣之所在。下闋將思傢情愫依次道出。最後五句,語淡而意深。

首頁>> 文學>>喜遷鶯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