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清平乐(忆萝月、醉东风)
清平乐
清平乐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Xin Qiji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吴小如)

清平乐·蒋桂战争
毛泽东 Mao Zedong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甄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一九二九年秋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Mao Zedong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一九三四年夏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Mao Zedong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一九三五年十月
  金风细细。
  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注释】 ①金风:秋风。
②紫薇朱槿:花名。紫薇:落叶小乔木,花红紫或白,夏日开,秋天凋,故又名“百日红”。朱槿:红色木槿,落叶小灌木,夏秋之交开花,朝开暮落。又名扶桑。
③银屏:银饰屏风。

【赏析】 这首词写初秋时节的哀愁。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抒情主体的情绪体验。结构紧凑,布局天成。一系列色彩词的运用,色彩斑斓,透露词人对其中许多颜色将在秋风中暗淡、消失而表现出内心的伤感。另外,客观地表现初秋之物象,主观情感含而不露,让读者从字里行间品味出含蓄的愁绪。

  红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
  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注释】 ①清平乐:唐教坊曲名。《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亿梦月》、《醉东风》。
②红笺:有红线格的绢纸,多指情书。

【赏析】 这是一首念远怀人的爱情词。是晏殊“艳情”词的代表作之一。上阕修书寄情。“鸿雁在云鱼在水”,表明欲求雁、鱼传信而不可得,是典故的反用。下阕触景生情“斜阳独倚西楼”,既写“倚楼”人的孤独,又写夕阳“倚楼”的景色,运思佳妙。“遥山恰对帘钩”,以遥山的兀立,突出自己以远山为伴的凄凉,更突出空间之开阔及缺少“那人”的寂寞。最后以景物作结而令人回味。

  留人不住。
  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
  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
  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注释】 ①兰舟:船的美称。
②锦书:苏蕙织回文锦字诗寄与其夫。后称情书为锦书。
③云雨:指男女间的欢娱之情。无凭:没有准信。

【赏析】 此作写别情离怨。上阕写送者,“留人不住”,已自念怨,“一棹”而“过尽”,离人匆匆,全无留意,可见其人无情。然而送行的女子依然在渡头发呆,杨柳枝枝叶叶,也都含有离情。但很快便似有感悟:今后你也不必寄情书了吧,我所居画楼,云雨变幻而没有定准的。此种结束语,出人意料,表达出主人公独特的个性。这是怨极生恨,恨极自暴自弃。既然你去得绝情,那也别怨我举动“无凭”了。表现一位女性的独立意识。

清平乐(一名忆萝月)
李煜 Li Yu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释】 触目愁肠断:一作触目柔肠断

  春宵睡重。
  梦里还相送。
  枕畔起寻双玉凤。
  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
  又无音信经年。
  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

【赏析】 辛弃疾一生写了许多“大声镗鞳”的抚时感事的词章,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语),其中颇有不失为优秀的篇章,这首《清平乐》,便是其中的一篇。

  词写一个闺中少妇,与所爱的人,一别经年,音讯全无,生死未卜。是所爱的人变了心,还是发生了什么意外?上片,“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写这个闺中妇人,春夜做了一个梦,梦见当年两人分别相送时的情景。她待要找寻玉钗分一半与所爱的人做纪念时,惊醒过来,“才知是梦”。写得情凄意切,感兴淋漓。

  下片,“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与心爱的人长久离别,而不能见面,且又无音讯。怎办呢?“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只好以眼泪作水,自离别以后,流的泪水,汇流成河。这由泪水汇成的河流,也早可以流到心爱人的身边了!描写得多么形象生动,维妙维肖,细腻感人。由于作家的笔触深入到描写对象的心灵深处,把握住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境,捕捉住足以代表情人之间别离苦闷的特定特征,因而塑造出有个性特征的动人形象,从而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宋四家词选·序论》说:“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概括了辛词的基本风貌。辛词以豪迈雄大见长,这方面的作品是极为丰富的。但是,辛弃疾也同时创作了一批以婉约秀娟而著称的作品。这些作品,如娇艳的春兰,与他的另一大批有如傲霜秋菊的作品,争奇斗艳,显示了作家生活的广阔和才华的超绝。正如这首《清平乐》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词人的心扉,让我们领略了他丰饶多姿的艺术才华。

(贺新辉)

清平乐(三之三)
贺铸 He Zhu
  厌厌别酒。
  更执纤纤手。
  指似归期庭下柳。
  一叶西风前后。
  
  无端不系孤舟。
  载将多少离愁。
  又是十分明月,照人两处登楼。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京任职期间为感爱妾之逝而作,为悼亡词。
全词以感情为纽带,把旧时与今时的情景绾合一起,对爱妾寄予了深挚的悼念。
起首二句写春风轻拂垂柳,语言很通俗,意思也很简单,但却层折多变,富于婉约特色。句中的隋堤,指汴河一带的河堤。相传隋炀帝时开运河,自洛阳至扬州,沿堤广植杨柳。初春时节,和煦的东风轻拂隋堤上的杨柳,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而“著意”二字,更把东风拟人化。言外之意仿佛是说,自然界的东风对杨柳尚如此多情,而现实生活中的词人却如此孤单,再也得不到亲人的怜爱。词中写的是物态,蕴含的乃是人情。这里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依旧”二字,也就是说去年今日,正是东风骀荡、杨柳婀娜的时节,他和爱妾曾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春光。可是今日重来,东风依旧,人事全非,怎不让人心伤。第三句蝉联首二句。东风对杨柳的“著意”,主要体现一个“搓”字上。此字以俗为雅,说东风轻拂杨柳,给人以轻轻搓揉、抚摩之感。东风搓揉之下,柳枝上遂呈现出“鹅儿黄”的颜色。鹅儿黄,指柳色的嫩黄。杨柳初绽的嫩叶,宛如雏鹅的羽绒,而这惹人喜爱的颜色,竟是东风搓出来的,真是奇绝之笔。“天气清明时候”总括前文,写景中蕴含一股淡淡的哀愁。
过片对仗工整,词意对比鲜明。“去年紫陌青门”,与上片“东风依旧”相映射,是回忆从前郊外与爱姬共同游赏之乐。紫陌,指京城的道路,如唐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云:“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青门,汉时长安灞城门之别名,此处借指汴京城门。“雨魄云魂”,语本宋玉《高唐赋》:“妾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以之形容爱妾死亡之后,魂魄飘荡,有如朝云暮雨,非常恰切。词笔至此,悼念爱妾的主题便趋于明朗化。结尾二句,悲哀的抒发,至于极点。
“断送一生憔悴”,意即逗引得词人一生憔悴。是春风多情地抚弄杨柳,是清明时候的恼人天气,是爱妾业已消逝的雨魄云魂是这许多撩人愁绪的往事,触目惊心的现实,逗引得他黯然神伤而导致一生憔悴。尤其黄昏时刻,烟霭迷茫,景色惨淡,“能消几个黄昏”失去爱妾的词人看来,仿佛来到一个催人泪下的境界。明人沈际飞评曰:“‘能消几个黄昏’,恒语之有情者。‘能’字更吃紧。”(《草堂诗余正集》卷一)确实,著一“能”字,则加强了感情的深度,更富于感染力量。
这首词虽悼爱妾,非念正室,但其中沉痛哀伤之情,似不下于东坡的悼妻名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如近人俞陛云所评,“抚今追昔,人之常情。此词结末二句,何沉痛乃尔!”(《宋词选释》)。

  柳边深院。
  燕语明如翦。
  消息无凭听又懒。
  隔断画屏双扇。
  
  宝杯金缕红牙。
  醉魂几度儿家。
  何处一春游荡,梦中犹恨杨花。
  合欢扇子。
  扑蝶花阴里。
  半醉海棠扶不起。
  淡日秋千闲倚。
  
  宝筝弹向谁听。
  一春能几番晴。
  帐底柳绵吹满,不教好梦分明。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Wang Anguo
  留春不住。
  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
  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
  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梨花。

【注释】 ①宫锦:宫中锦绣红地毯,此喻落花。
②小怜:原为北朝冯淑妃之名,此泛指歌女。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上阕写晚春景致,有声有色。“费尽莺儿语”,写暮春风物,贴切入微。下阕抒发伤春之情。赋予春风以高洁品格,自有妙谛。

  凤楼人独。
  飞尽罗心烛。
  梦绕屏山三十六。
  依约水西云北。
  
  晓奁懒试脂铅。
  一纣鸾髻微偏。
  留得宿妆眉在,要教知道孤眠。
  光尘扑扑,宫柳低迷绿。
  斗鸭阑干春诘曲,帘额微风绣蹙。
  
  碧云青翼无凭,困来小倚云屏。
  楚梦不禁春晚,黄鹂犹自声声。
顷在维扬,陈师文参议家舞姬绝妙,为赋此词。  宫腰束素,只怕能轻举。
  好筑避风台护取,莫遣惊鸿飞去。
  
  一团香玉温柔,笑颦俱有风流。
  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

【注释】 ①宫腰:女子细腰。
②避风台:相传赵飞燕身轻不胜风,汉成帝为筑七宝避风台(见汉伶玄《赵飞燕外传》)。
③惊鸿:形容女子体态轻盈。
④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以后泛指所亲爱或为女子所恋的男子。
眉语:以眉之舒敛示意传情。
⑤伊州:曲词名,商调大曲。

【赏析】 这首词,抒写对美人的思慕。上片写人物的轻盈体态。宫腰束素,轻盈灵巧,翩若惊鸿,纤不耐风。下片写相见时的情景。温柔香艳,颦笑风流。相互眉语,舞错伊州。
全词工丽香艳,妩媚风流。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阕惜其轻盈,有杜牧诗“向春罗袖薄,谁念舞台风”之意。下阕窥其衷曲,有李端诗“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之意,后村词大率与辛稼轩相类,人称其雄力足以排奡,此词独标妩媚,殆以忠简梨涡、欧阳江柳耶?

张炎《词源》:潜夫负一代时名,“别调”一卷,太约直致近俗,效稼轩而不及者。

毛晋《后村别调跋》:“别调”一卷,大率与稼轩相类,杨升庵谓其壮语足以立懦,余窃谓其雄力足以排奡云。

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

薛砺若《宋词通论》:此词末二语写得亦极隽美,为不经人道者。

[鉴赏]

作为辛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刘克庄的词一向以豪放见长。但词人也并非不会婉约,而是不欲而已。偶为婉约之词,情意款款,自然又是一首佳作。比如这首《清平乐 》,置于婉约词中,几不可辨识,以为又是哪一位多情妙手的快意所为。
南宋时期上流社会有蓄家姬的风气。这首词所描写的就是一个以歌舞佐酒的家姬。一开始一束素绢比舞姬的纤腰,抓住了作为舞姬最重要的因素。由此开始,上半阕四句,句句使用夸张。刘勰《文心雕龙·夸饰》说夸张“ 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夸张手法在突出事物的特点方面,刻画得更有力。此外,这四句中有三处典故:“宫腰束素”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腰如束素”,原句是描写一个据宋玉自己说是天底下最美丽的女子的。“好筑避风台护取”用赵飞燕的故事 ,据说赵飞燕体质轻盈 ,汉成帝恐其飘翥,为制七宝避风台。“惊鸿飞去”用曹植《洛神赋》里写洛神的句子“翩若惊鸿”。这三个成句全是写最美的女子的,用这些典故来写舞姬,自然上半阕的真正含义,就不只是写其的体态轻盈了。
“一团香玉温柔,笑颦俱有风流”两句在继续作形态方面描绘的同时,开始着力烘托舞姬的精神风韵,上下两片之间在这里得到了自然地过渡。同时,这两句对舞女风韵正面、概括的描写,也给结尾两句作了最好的铺垫。“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萧郎,泛指为女子所爱恋的男子。《伊州》,舞曲名)两句,《词旨》推为“警句”,好在哪里?首先,“萧郎”在词中即指作者自己,亦或他人,彼此眉目传情,销魂荡魄之际,舞姬竟然舞错了《伊州》曲,其情其景,焕然生动,如在目前。其次,词的前面部分都是对舞姬的客观描写,到此作者才把自己融入其中。因为作者主观情感的融注,也就更加曼妙迷人了。
刘克庄词多写人民疾苦和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多有慷慨大江东去的气概 ,很少剪红刻翠之辞。因此,不少评论家以为克庄词缺少含蓄微婉的力量。这阕词写粉黛,叙歌舞,读来虽不乏明快之感,但情绪缠绵,措词轻艳,结尾处尤有无穷余意,当可代表刘克庄词风的另一个侧面。

(竹筠清课)

題畫薔薇

暖云十丈,醉里相偎傍。水样流年花锦样,绊住东风休放。

罗窗几日阴晴,悤悤后约消沉。原恨黄金笑靥,当年不识街尘。玉溪诗:“一丈红蔷拥翠筠,罗窗不识绕街尘。”

題畫菊

鬓边香逗,影叠屏山绣。霜饱花腴人病酒,依约华灯时候。

题糕俊约谁提?遥烽雁字都稀。笑语相逢江海,可能盈袖同归。

題畫玉簪、牽牛

微风????了,墙角花丛小。露净霜嫣秋正好,庭院几人曾到?

薄蝉云鬓珑玲,水晶双枕纵横。卧看天阶夜色,何如昨夜星辰。

自予製珍珠簾詞為鼓孃方紅寶張目,海上勝流繼聲鹹起,如符觚庵、趙葦佛,排日傳箋,有子陽鼙鼓之意。臥病里門,此樂久廢,再賦小詞,以質符、趙,兼示丹斧、伯喬、千居、文無。

白门歌舞,曾被青山妒。仗马京尘天尺五,输尔冰絃能语。

落花何处相逢?楼台斜日还烘。怪底瞒人绿暗,近来啼宇都慵。

桃夭杏姹,都逊棠梨雅。几日江城花欲谢,梦里寶钗楼下。

陌头处处流尘,浮云转眼成阴。惜取尊前襟袖,等????莫问新亭。

衾寒灯炧,苦雨添悲诧。多事杏花明日卖,轻薄东风有价。

十年断后回肠,三春病里流光。莫问新裁乐府,青袍瘦了垂杨。

雕鞍朱鞚,南陌劳相送。收拾歌离兼弔梦,宾客眼前能共。

逡巡镜里腰身,依微鬓畔春痕。消得横波一注,麻姑东海三尘。

河山沉醉,莫惜朱颜改。金缕衣裳珠百琲,熏了水沉麟带。

纷纷新曲春灯,沉沉消息青禽。听到津桥杜宇,怕他归梦难温。

红牙乍歇,莺语花间滑。絃索悲欢原历历,唱过几番人物。

九衢争看乘肩,分明掷果翩翩。扫黛要□丘壑,比红何用诗篇。

四月三十日偕小山、稚柳聽方紅寶梅花鼓詞再賦,並索兩君和。

明朝五月,愁向江城说。何处关山无玉笛?随例落梅成雪。

羽衣入破惊夸,繁忧羯鼓能挝。一日须来百遍,此情那为如花。

首页>> 文学论坛>>清平乐(忆萝月、醉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