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埃利希·馮·丹尼肯 Erich von Däniken
  譯者:徐興
  
  《衆神的戰車》(Chariots of the Gods)將被改編成科幻片
  
  如果你對外星人感興趣,那一定聽說過《衆神的戰車》(Chariots of the Gods)這本書吧,這本1968年出版的暢銷書認為外星人曾在遠古時期造訪過地球,並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現在Paradox娛樂公司將把這本書改編成科幻片,搬上大銀幕。
  
  《衆神的戰車》的作者是瑞士人埃利希·馮·丹尼肯(Erich von Daniken),他認為金字塔、瑪雅文明、秘魯納茲卡平原上的巨型圖畫等很多文明遺跡其實是外星人留下的,外星人不但很早就來過地球,而且在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衆神的戰車》因其大膽而獨特的觀點風靡世界,先後被翻譯成32種語言,銷量高達6800萬册。不過該書在得到大量讀者支持的同時,也遭受到了學術界的批評,很多學者對埃利希·馮·丹尼肯的理論不以為然。
  
  《衆神的戰車》一書曾於1974年被拍成紀錄片。
  歷史的謬誤:介紹世界三大未解之謎
  
  “伏尼契手稿”原作者到底是誰?上面到底書寫了什麽?作者丹尼肯能給出什麽樣的解釋呢?創造“納斯卡古畫”的納斯卡文明到底是怎麽樣的?他們是如何創作出這些巨畫的?又為什麽要創作這些畫作?而且,在幹旱貧瘠的高原沙漠之中,納斯卡文明究竟是怎樣生存下來的呢?
  《衆神之車——歷史上的未解之謎》
  
  [瑞士]厄裏希··丹尼肯/著
  
  陳敦全/楊漢保/譯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作品簡介
  
  當古人看到閃電,中國人相信是雷公電母,而希臘人說是宙斯發怒,羅馬人則稱是朱庇特的力量,在古代如果誰去研究閃電,自然會被當成瘋子。而《衆神之車》作者,厄裏希··丹尼肯,正是如此超越了時代,提出了偉大的設想。
  
  事實上,所謂的神話,魔法,巫術,玄學,正是一些我們難以瞭解的科學現象。如果哪一個學者問我其中的原理,我會當場給他一拳。魔法,巫術,玄學,正是知道結果與方式,不需要瞭解原理的,否則就是科學了。古人發明了司南,火藥,又有幾個知道原理?當印地安人看到了槍械,會喊是“魔鬼的力量”,對於很多現代人難以置信的東西,不要否定。20世紀30年的科學家否定了心靈感應與靈魂,而現在又有人相信那是腦電波與記憶組,不知哪一天,這些玄學就會成為係統的科學,而又會有新的玄學出現。
  
  ——摘自林清泉《宇宙沉思錄》
  
  厄裏希··丹尼肯寫的《衆神之車》一書,專門探索歷史上的未解之謎,“上帝到底是誰?”,“遠古有外星宇航員來過地球嗎?”這是一本觀點十分稀奇的探索自然奧秘的書。
  
  正因為這樣,該書一出版很快就風靡歐美,西德製片商還根據該書的主要內容,拍攝了彩色電影《想往未來》,這部電影也曾在我國上映。
  
  然而豐·丹尼肯的學說卻一開始就受到許多科學家的尖銳批評,認為“純屬捕風捉影”。甚至指責它是積極宣傳偽科學的一個例子 “現代神話”。
  
  姚允詳同志在該書中譯本的《代出版說明》一文中也認為“它以科學十分發達的太空時代為背景,然而卻充滿着十分不科學的東西”,在本質上是為宗教迷信服務的。從而能夠産生消極的作用。“這個評語我認為不太公允。
  
  到底如何評價它纔合理,我想先對該書作以下幾個方面的分析,然後再下評論不晚。
  
  引經據典 創立假說
  
  該書的第一特點是引經據典。細察古籍,廣集神話資料,聯繫考古發現。通過分析猜想,大膽作出結論。書上的主要論點和假說是:
  
  1.外星普遍存在着智慧生物。
  
  作者提問,“其它行星非要有類似地球的條件不能維持生命嗎?“為什麽不可能存在着不需氧氣的更高級的生命形式呢?”
  
  這是地球上正統生物學都不敢提出的問題。
  
  作者卻說:“我們的後代將會在宇宙中發現連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各種生命”。
  
  他還引用著名的所謂緑岸公式。“根據這個公式,在我們的銀河係中,任何時刻都存在着五千萬個不同的文明社會。它們或者試圖和我們接觸。或者等待着其它星球的信號。”(原書133頁)
  
  2.古代存在着超級技術知識。
  
  他認為原始人類是不具備這些知識的,很可能是外星來客帶來的。
  
  作者分析道,“既然我們不準備承認人類以前有過較高的文化或相當完善的技術,就衹好假設是天外來客了。”
  
  他細察瑪雅人的文明史之後提出“瑪雅人的祖先曾經接待過天外來的‘神’——外星宇宙員”正是他們,給瑪雅人帶來文明和科技知識,後來他們飛走了,還許諾以後要回來……。
  
  3.埃及的鬍夫金字塔和復活節島上的石雕巨人象是外星宇航員的作品。
  
  作者根據考古資料分析。認為“鬍夫金字塔在鬍夫之前很早就存在了,這座連今天建築業也造不起來的金字塔,在遠古是誰造的呢?他指出,誰這樣天真,竟會相信金字塔真的衹不過是某個國王的陵墓呢?現在還有誰會認為上面這些數學和天文學數據的換算結果純屬偶然呢?”
  
  還有那復活節島上的衝天膜拜的幾百尊巨大的石像(有的高達10~20米)又是誰造的呢?如果島上的土著造不了,那衹好猜測是外星來客了。
  
  4.作者有一個主要假說:“上帝=外星來的宇航員”。
  
  他引用了大量聖經裏的記敘,分析判斷說:所謂上帝,不是一位全能的神,而是衆多的來自星外的宇航員。
  
  作者說:“他們肯定不是同我們傳統概念中的那些神,否則他們從一地到另一地不必要乘坐載運器。以我看來,這種行動方式和全能的上帝這一概念是大相徑庭的。
  
  在這裏,作者否定了原來信徒們心目中的神秘不可知的全能救世主的精神形象概念,代之以客觀存在於宇宙中的智慧生物的物質概念。
  
  作者假說,他們在遠古就來過地球,由於當時地球上的原始人思維水平極低,把他們當成上帝——至高無上萬能的神來看待罷了。
  
  這一大膽的假說思路貫串全書,不管假說正確與否,對探討宗教的起源和外星人奧秘無疑是有參考價值和啓發意義的。
  
  5.超光速有可能存在。
  
  作者在提到外星人如何飛來地球時設想到超光速可能會存在,他猜想地球人有朝一日飛嚮外星可能要乘坐光子飛船以亞光速前進。
  
  他猜想道:“一些著名的物理學家正在努力尋找至今還衹是在理論上存在的所謂超光速粒子。人們設想,它們的速度比光速要快,其速度的下限就是光速。”
  
  這是一個大膽的設想,對幾十幾百光年甚至以百萬光年計算的遙遠星際交通來說,這個“存在着超光速”的設想的真實性將是一個關鍵的先决條件。
  
  6.人腦未被發現的新功能,心靈感應。
  
  作者在分析了若幹典型的心靈感應案例之後說:“在許多重要大學的靈學係,諸如超人的視力,幻想、思維感應等無法解釋的現象,卻用精確的科學方法進行研究,……在這個不久之前還是絶對禁區的研究領域中,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他在分析了若幹特異功能案例之後問道:“大腦可以運用一種我們還未掌握的能量形式嗎?人腦能否同所有生物聯繫?”
  
  問得好,這問題實際上是以思維和特異功能為研究中心的新的人體科學的研究對象,作者在這裏與中國的“天人合一”觀點不謀而合。
  
  思維敏捷 勇於幻想
  
  本書具有思維敏捷,勇於幻想的特點,這是衆多的探索自然奧秘論著中不多見的。
  
  作者在前言說:“我們要作好思想準備,幾千年來形成的那一套觀念即將崩潰,幾年來的周密研究已經動搖了我們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精神大廈。”
  
  他在探索宇宙中有無智慧生物時寫到:
  
  “人類的眼光是圍着地球生命的條件和地球生命的規律打轉……使科學工作者不知不覺地用地球的標準和思維方式來觀察宇宙,劃時代的思想傢泰爾哈德.德.查迪恩指出,在宇宙中,衹有大膽的幻想纔可能成為真理。
  
  每一種大膽的理論總有一段時間聽上去象是幻想,而多少幻想早已變成了日常事實。
  
  科學發展史告訴我們,出了名的權威學者卻往往反而變得膽小而缺乏再幻想的勇氣。
  
  ·丹尼肯敢於運用幻想:當我們地球上的宇航員以亞光速飛抵附近某一選定的星球時,“這個行星上的原始生物看到剛剛着陸的怪物以及從這個怪物中爬出來的人,會怎樣想呢?
  
  請不要忘記,在八千年前他們也是半野蠻人,所以,當這些半野蠻人看到這個情景,嚇得臣服在地,不敢正視時,也就不足為怪了。
  
  他們本來就崇拜太陽和月亮,而現在驚天動地的事情發生了;神已經從天上下凡了。”“毫無疑問,對於這些原始人來說,我們宇航員就好像是全能的神”!
  
  他從這個思維出發推理,創立了一個假說:“我們的祖先,在遠古時代曾經接待過宇宙來客”。這些宇宙來客正好就是我們愚味無知的祖先心目中的全能上帝。
  
  作者明知提出這樣的假說,正統的所謂嚴肅的科學家是不會支持的,甚至他們還會說“任何提出這種問題的人都應該關進精神病院”(作者自己估計)。
  
  然而,他還是大膽地說出來了,大有“明知山有虎,偏嚮虎山行”之勇。這是可貴的科學上的探險精神。
  
  衝破禁區 研究宗教
  
  該書的第三個特點是居然敢於把宗教拿到桌面上來進行科學研究。
  
  正統的科學工作者,認為宗教是反科學的,現代科學對宗教不屑一顧,一方面否認了神和上帝的存在,另一方面卻從來沒有人去探討宗教活動中出現的諸多不明事物和不可思議的現象。
  
  ·丹尼肯勇敢地把億萬信徒心目中的神聖不可侵犯的上帝當成科學研究對象,公然說上帝不是什麽造物主,而是外星來的各式宇航員,他們同地球人同樣是智慧生物,衹是品種、宗教和文明科技水平不同而已。
  
  這一思想顯然不會被宗教信徒們接受,因為它有意揭去宗教的神秘面紗,把“神”放到生命科學的顯微鏡下進行觀察,這無疑是一個創舉。
  
  宗教和科學是矛盾的,卻也是統一的,它們中間也許不存在着僵死的不可移動的界綫和不可逾越的鴻溝。
  
  中國的修煉,印度的瑜珈術往往被宗教占用而染上宗教迷信色彩,它們長期浮遊在宗教與科學的臨界面上,古代的“修煉巫術”今天成了“養生”,這就是典型的一例。
  
  組織對宗教迷信現象進行科學研究,應該是合理的和必要的。
  
  因此,作者的這項研究工作應該說是有積極意義的。指責它“本質上是為宗教迷信服務的”,“是宣傳反科學的一例子”,顯然是不公正的。
  
  重視神話 大膽猜想
  
  ·丹尼肯收集和研究了大量神話,大膽猜想其中的可取的科學意義,這一項工作是“嚴肅”——其實是謹小慎微——的科學家所不能接受的。
  
  正統的科學界認為神話就是神話,毫無科學味。殊不知隨着時間的推移,一批批神話都轉變成科學現實。“嫦娥奔月”——“阿波羅登月”就是大傢熟知的一例。
  
  指責作者“治學方法是不夠嚴謹的”其實把思維固定在原有的知識圈內的墨守成規式的嚴謹,反而是缺點,在探索自然奧秘這一特殊科學領域時,更加希望讓思維自由發揮。
  
  如果硬是說丹尼肯的學說是“現代神話”,那麽它仍然會有科研價值,神話往往能啓發人們去幻想和思索。激發人們的思維閃出火花,從而産生科學的靈感,誘發“頓悟”現象的出現。
  
  作者說,有些發現之所以成功,正是由於那些“嚴肅的幻想傢”用大膽的假說剋服了束縛人們思想的偏見。譬如:亨裏奇.施利曼就認為荷馬的《奧德賽》不僅僅是故事和傳說,結果發現了特洛伊城。
  
  反正神話不一定僅僅和文學結緣,科學界也可以把她娶了來也許能從她身上猜出一些自然界奧秘的密碼。作者是這樣做了,我想也是應該認為具有積極意義的。
  
  缺乏哲理 未成體係
  
  本書存在的缺陷是比較多的,突出的是立論根底不牢,缺乏哲理性的推理基礎。
  
  比方一部歐氏幾何學,它是以不須證明的公理為基礎的,由它推演並誘導出一係列從簡到繁的公式定理,構成係統嚴密的幾何學科。
  
  ·丹尼肯的學說最原始的理論依據是大量出自《聖經》等宗教經文傳說和神話資料、這些都不同於不證自明的公理、濫用近乎亂用,僅供猜測時作旁證材料,不足以作為立論的主要證據,單純從宗教經文古代神話作為立論根據,說服力不強。
  
  例如作者引用《創世紀》中的記述:“神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那時候有巨人在地上,後來神的兒子們和人的女子們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的人……”。
  
  根據這些記述,作者所理解的上帝,也應該是“衆神”,即一批星外來的宇航員;而這些神的兒子和人的女子通婚,即外星宇航員改造了地球上當時的原始人的品種。
  
  如此這般,實在猜測得太勉強輕率了。
  
  又如作者猜想“光速粒子”可能存在——這是遙遠的星際交通設想中的關鍵條件——出現了明顯的矛盾,是粒子就不會有光速。近代物理學認為大量的直接實驗證明,運動的粒子性物體反抗它本身進一步加速的慣性質量,在運動速度接近光速時,會無限增加。
  
  換一句話說,作為粒子物質(慣性物質)光速將是它的運動速度的極大值,超越不得。如何要猜想有超光速的物質存在,那這種物質必然不是什麽粒子,而應該是一種比粒子截然不同的特殊物質……可是作者對此毫無任何合乎邏輯的嶄新猜想。
  
  地球 目前的思維時空觀包括速度觀還是很狹窄的,看來作者在這方面的思維也未有飛躍性的新奇見解,他僅僅提到“《摩呵婆羅多》中講,時間是萬物之根源”並無下文分析,也沒有建立基礎理論。
  
  本書另一個缺陷是對“飛碟”這一重大課題重視不夠,按理應該把對當前的不明飛行物的猜想與本書的主要假說“上帝=外星宇航員”聯繫起來研究纔對。
  
  作者顯然是不明飛行物客觀存在的肯定派,他寫到:“飛碟不斷地突然出現和消失、至今已經二十年了,”此說不準確“飛碟”自古就有,連續不斷出現,種類繁多,何止二十年!
  
  這在武漢舉行的“古今飛碟錄”展覽會上已有鐵的論據資料。
  
  衹是近二十年來飛碟出現較為頻繁並且出現更多第三類接觸案例而已。
  
  試問:遠古的星外來客,成了原始人類心目中的上帝,那麽,現代的不明飛行物以及它的主人,該成為文明人心目中的什麽形象呢?
  
  本書對此毫無獨到見解,未免令人遺憾。縱觀全書,最大弱點在於作者的學說既缺乏哲理性,尤其東方哲理指導思想,又無可靠的獨特的物質觀和數理觀作為推理基礎。
  
  因此,推理說服力不強,猜想的根據不足,未能全面係統地探索宇宙中的一切不明事物,衹能粗略地探索某一具體事件。
  
  一句話,該學說未能自成體係,儘管書的描述十分出色。
  
  結語
  
  這是一部存在着嚴重缺陷卻又不可多得的好書。它勇於探索自然奧秘,敢於打破宗教迷信和神話傳說這兩個傳統的科研禁區,大膽建立了“上帝=外星宇航員”等假說。
  
  它的學說無論在未來被肯定還是被否定,都將在地球人探索宇宙和生命的程途中起到積極的啓迪作用。
  
  愛因斯坦說:“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占有更加可貴。”用這個尺寸來衡量《衆神之車》,也許我以上的簡評比盲目吹捧和全盤否定兩種極端評論要合理些吧。
首頁>> 文學>>埃利希·馮·丹尼肯 Erich von Däni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