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蘭陵笑笑生 Lan Lingxiaoxiaosheng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金瓶梅
  中國明代長篇小說。成書約在隆慶至萬歷年間。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 。蘭陵今屬山東棗莊 ,作者大約是山東人 。《 金瓶梅 》共 100 ,其版本有二 :一是萬歷 四十五年(1617)東吳弄珠客作序的《金瓶梅詞話》;另一是天啓年間刻的《原本金瓶梅》。兩種版本內容基本相同,後來的刻本,基本上屬於天啓刻本係統。
  《金瓶梅》藉《水滸傳》中武鬆殺嫂一段故事為引子,通過對兼有官僚、惡霸 、富商 3種身份的封建時代市儈勢力的代表人物西門慶及其家庭罪惡生活的描述,暴露了北宋中葉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具有較深刻的認識價值。《金瓶梅》描繪了一個上自朝廷內擅權專政的太師,下至地方官僚惡霸乃至市井間的地痞、流氓、幫閑所構成的鬼蜮世界。西門慶原是個破落財主、生藥鋪老闆。他善於夤緣鑽營,巴結權貴,在縣裏包攬訟事,交通官吏,知縣知府都和他往來。他不擇手段地巧取豪奪,聚斂財富,荒淫好色,無惡不作。他搶奪寡婦財産,誘騙結義兄弟的妻子,霸占民間少女,謀殺姘婦的丈夫。為了滿足貪得無厭的享樂欲望,他幹盡傷天害理的事情。但由於有官府做靠山,特別是攀結上了當朝宰相蔡京並拜其為義父,這就使他不僅沒有遭到應有的懲罰,而且左右逢源,步步高升。這些描寫,反映了明代中葉以後,朝廷權貴與地方上的豪紳官商相勾結,壓榨人民、聚斂錢財的種種黑幕。
  《金瓶梅》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從此 ,文人創作成為小說創作的主流。《 金瓶梅》之前的長篇小說,莫不取材於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金瓶梅》擺脫了這一傳統,以現實社會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使中國小說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日臻成熟,為其後《紅樓夢》的出現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準備。
  思想內容:
  《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寫家庭生活為題材的現實主義巨著,它假托宋朝舊事,實際上展現的是晚明政治和社會的各種醜惡面相,有着深厚的時代內涵。
  一、全書描寫了富商、官僚、惡霸三位一體的典型人物西門慶的罪惡一生及其家庭從發跡到敗落的興衰史,並以西門慶為中心,一方面輻射市井社會,一方面反映官場社會,展開了一個時代的廣阔圖景,徹底暴露出人間鬼蜮世界的骯髒與醜惡。西門慶一方面憑藉經濟實力來交通權貴,行賄鑽營,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依靠政治地位來貪贓枉法,為所欲為,擴大非法經營,從而成為集財、權、勢於一身的地方一霸。作品還通過西門慶的社會活動,反映了上自朝廷下至市井,官府權貴與豪紳富商狼狽為姦、魚肉百姓、無惡不作的現實,從客觀上表明了這個社會的無可救藥。
  二、《金瓶梅》以相當多的篇幅描寫了西門慶及其妻妾的家庭活動,寫出了這個罪惡之傢荒淫無恥、貪婪無厭、驕奢糜爛、勾心鬥角的林林總總,反映了正常人性慘遭扭麯和異化的過程。以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為代表的諸多女性,儘管出身、性格、遭遇不盡相同,但都無視所謂的道德名節,被超常的情欲、物欲和肉欲所支配。她們以扭麯的人性去對抗道德淪喪的夫權社會,又在人性的扭麯中走嚮墮落和毀滅。作品從不同角度顯示着不同女性或卑污、或勢利、或庸俗、或陰暗的靈魂,赤裸裸地表現出人的原始的動物的本能和欲望,毫無粉飾地表現出在金錢力量衝擊下的人性的扭麯與醜惡。
  三、《金瓶梅》存在着嚴重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着濃厚的天道循環的宿命論思想,使得後半部充滿了虛無色彩;二是有不少庸俗低級的性描寫,衝淡了小說的暴露力量;三更為主要的是作者缺乏文學家所應具有的良知感與責任心,在審“醜”和嗜“醜”之間遊移不定,使得作品的理想精神完全失落,書中人物都是病態的、畸形的,整部作品看不到絲毫的光明和希望。
  《金瓶梅》的藝術成就
  作為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現實主義文學巨著,《金瓶梅》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中國長篇小說的傳統模式,在藝術上較之此前的長篇小說有了多方面的開拓和創新,為中國古代小說的演進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一、在創作題材上,從描述英雄豪傑、神仙妖魔轉嚮家庭生活、平凡人物。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態人情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主要通過普通人物的人生際遇來表現社會的變遷,具有強烈的現實性、明確的時代性,這標志着我國古代小說藝術的漸趨成熟和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重大發展,為此後的世情小說開闢了廣阔的題材世界,並使之成為此後小說的主流。
  二、在創作主旨上,從立意歌頌理想變為着重暴露黑暗,從表現美轉為表現醜。《金瓶梅》之前的長篇小說,在批評社會黑暗的同時,更多的是着力謳歌美好的理想,表現出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而《金瓶梅》則實現了中國古代小說審美觀念的大轉變,極寫世情之惡、生活之醜,是一部徹底的暴露文學。它在表現醜的時候,常常用白描手法,揭示人物言行之間的矛盾,達到強烈的諷刺效果,這種寫法對此後的諷刺文學有極大的影響。
  三、在人物塑造上,從單色調變為多色調,從平面化轉嚮立體化。《金瓶梅》的敘事重心從以往的以組織安排故事為主轉嚮以描寫人物為主,並且剋服了先前小說中人物性格單一化、凝固化的傾嚮,註重多方面、多層次地刻劃人物性格,能細緻如微地揭示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在一些人物形象中出現了美醜並舉的矛盾組合,寫出了人物性格的豐富性、流動性。
  四、在敘事結構上,從綫性發展轉嚮網狀交織。此前的長篇小說基本上是由一個個故事聯結而成,采用的是綫性發展的結構形式,而《金瓶梅》則從生活的復雜性出發,發展為網狀結構。全書圍繞西門慶一傢的盛衰史而開展,並以之為中心輻射到整個社會,使全書組成一個意脈相連、情節相通的生活之網,既千頭萬緒,又渾然一體。
  五、在語言藝術上,從說書體語言發展為市井口語。此前長篇小說的語言深受“說話”伎藝影響,《三國志演義》屬於半文半白的演義語體,至《水滸傳》、《西遊記》白話語言日漸成熟,同時也嚮着規範化和雅馴化的方向發展,而《金瓶梅》卻代表了小說語言發展的另一方面,即遵循口語化、俚俗化的方向發展。它運用鮮活生動的市民口語,充滿着濃郁淋漓的市井氣息,尤其擅長用個性化的語言來刻劃人物,神情口吻無不畢肖。
  
  
  《金瓶梅》的版本及80年代以來的出版情況
  《金瓶梅》的版本可分為兩個係統:
  1.詞話本,又稱萬歷本(即明萬歷年間刻本《金瓶梅詞話》),是早期版本,有民間說唱色彩,語言敘事都比較樸質,有原始風貌。
  2.綉像(張評)本,又稱崇禎本(即明崇禎年間刻本),此書有200幅木刻插圖,全稱《新鎸綉像批評金瓶梅》故稱綉像本,是後來經過文人潤色加工過的,文字比較規範,文學性更強些,但早期的樸質風格受到了影響,有一些士大夫說教的色彩。後來清初張竹坡對這個版本進行了評點,之後評點本大行其道,崇禎本便為張評本取代,現在的崇禎本基本都是張評本。
  
  詞話本係統(萬歷本)
  一、《新刻金瓶梅詞話》1957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據1933年10月“北京古佚小說刊行會”影印本重印,兩函二十一册,200幅插圖合為一册。
  二、《金瓶梅詞話》戴鴻森校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5月版,刪節本,全二册,印量10000部。
  三、《金瓶梅詞話校註》馮其庸顧問,白維國、卜健校註,嶽麓書社1995年8月版,全四册一函,印量3000套。
  四、《金瓶梅詞話》同(一)人民文學出版社據1957年影印本重印,1988年4月版。兩函21册,圖1册,綫裝。
  五、《金瓶梅詞話》同(二)戴鴻森校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全二册,為“世界文學名著文庫”係列。
  
  綉像本係統(崇禎本)
  六、《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叢書本,據北大圖書館藏本影印。1988年8月版,印量未標。4函36册,每回插圖2幀,全書共200幀。正文頁20行,行22字,文中有圈點,行間有夾批並有眉批。
  七、《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李漁全集》(第一版20册)第12、13、14册收錄。張兵、顧越點校,黃霖審定,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印量3500套。插圖100幅,附於捲首。有刪節,但未註明字數,刪文以“□”標出。(第二版12册本《李漁全集》改為2册收錄,此為崇禎本)
  八、《金瓶梅》崇禎本會校足本,王汝梅會校,齊魯書社1989年6月版。該書是根據國傢新聞出版署文件批準,為學術研究需要而出版的。這是《金瓶梅》崇禎本問世以來第一次出版排印本,一字不刪,200幅插圖照原版影印。
  
  張評本係統(張竹坡評本)
  九、《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王汝梅、李昭恂、於鳳樹校點。齊魯書社1987年版,全二册,印量10000套。(此為張評甲本)刪節本,註明所刪字數,全書共刪10385字。
  十、《臯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王汝梅校註,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版,印量3000套,全二册,每回有校記註釋。刪節本,未寫明字數,刪節以“…”標示。(此為張評乙本)
  
  會校本
  十一、《金瓶梅會校本》中華書局1998年3月版。全三册。該書是對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5月版戴鴻森校本、崇禎本、張評甲本三書的會校,刪節處同原書。
  
  
   金瓶梅研究的資料和論著
  1、瓶外卮言(姚靈犀著,天津書局1940年版)
  全書分研究論文和詞語解釋兩部分,是中國第一部《金瓶梅》研究專著,反映了二十世紀上半期的研究水平。
  2、金瓶梅考證(朱星著,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
  該書對《金瓶梅》的版本、作者等問題進行考述,是建國後出版的第一部《金瓶梅》研究專著,它的出版代表着一個新的研究時代的開始。
  3、金瓶梅編年紀事(魏子云著,臺灣巨流圖書公司1981年版)
  該書將《金瓶梅》故事按年月日進行編排,尋找綫索以解决作者、撰寫時代等問題。魏子云為二十世紀最高産的《金瓶梅》研究專傢,撰有將近二十部《金瓶梅》研究專著。
  4、論金瓶梅(吳晗等著,鬍文彬、張慶善選編,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年版)
  本書精選二十世紀80年代以前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是國內影響較大的一部《金瓶梅》研究論文集。
  5、金瓶梅資料匯編(朱一玄編,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全書分本事、作者、版本、評論、影響等五個部分,輯錄有關金瓶梅的研究資料,是國內第一部金瓶梅資料匯編。
  6、金瓶梅的世界(鬍文彬編,北方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
  該書選收海外學者研究《金瓶梅》的論文20篇,反映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外海外《金瓶梅》研究的情況。
  7、《金瓶梅詞典》(王利器主編,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全書收錄《金瓶梅》各類詞語4588條,進行解釋,為閱讀作品提供了很大便利。
  8、金瓶梅研究(第一輯,中國金瓶梅學會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這是國內唯一的一種《金瓶梅》研究期刊,不定期出版,至今已出到第八輯。代表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研究水平,反映了這一時期金瓶梅研究的繁盛景象。
  9、金瓶梅素材來源(周鈞韜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該書對《金瓶梅》的創作素材進行了係統、全面的梳理和辨析,有助於對《金瓶梅》作者、創作情況、思想傾嚮、藝術特性等情況的瞭解。
  10、我與金瓶梅--海峽兩岸學人自述(周鈞韜、魯歌主編,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
  全書收錄23篇《金瓶梅》研究專傢所寫的自述,由此可見他們的治學經歷及幾十年間《金瓶梅》的研究狀況。
  11、金瓶梅大辭典(黃霖主編,巴蜀書社1991年版)
  該書為綜合性辭典,內容涉及《金瓶梅》的各個方面,對閱讀、欣賞和研究這部小說具有很大的幫助。
  12、20世紀金瓶梅研究史長編(吳敢著,文匯出版社2003年版)
  該書對20世紀海內外《金瓶梅》研究的狀況進行係統、全面的介紹,是一部內容翔實、資料豐富的《金瓶梅》研究史。
  13、金瓶梅的藝術(孫述宇著,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78年版)
  全書收錄學術論文十五篇,對《金瓶梅》的藝術特色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在研究領域上有所拓展,是一部較早從藝術角度研究《金瓶梅》的專著。
  14、金瓶梅人物論(孟超著,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版)
  該書對作品中的27個主要人物進行分析,是一部研究《金瓶梅》人物形象的專著。本書寫於1948年,曾在香港《文匯報》連載。
  15、金瓶梅成書與版本研究(劉輝著,遼寧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全書收錄9篇學術論文的,對《金瓶梅》的成書過程、版本、評點等問題進行了梳理和考辨,並披露了不少新的資料。
  16、金瓶梅考論(黃霖著,遼寧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全書收錄學術論文28篇,既有對作者、成書、版本的考述,又有對人物形象、藝術特性的探討,作者提出不少值得註意的觀點。
  17、說不盡的金瓶梅(寧宗一著,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該書從小說觀念、小說類型、審醜、性描寫等方面探討《金瓶梅》對中國小說美學的貢獻,有不少新的見解。
  18、《金瓶梅》與中國文化(田秉鍔著,江蘇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
  該書在中國文化發展演進的大背景下,探討《金瓶梅》與運河文化、酒文化、性文化等的關係,重在挖掘作品的文化內涵,拓展了研究空間。
  19、金瓶梅藝術論(周中明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該書從藝術構思、諷刺、白描藝術、人物塑造、心理描寫、語言藝術、結構佈局等方面對《金瓶梅》的藝術成就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20、金瓶梅六十題(陳詔著,上海書店1993年版)
  該書從小處入手,分六十個專題,內容涉及《金瓶梅》的各個方面。全書篇幅短小,筆調生動,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21、世情與世相(尹恭弘著,華文出版社1997年版)
  全書將作品放在晚明的時代文化背景下,對其與儒傢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性文化、政治文化、家庭文化、倫理文化、市井文化的關係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
  22、秋水堂論金瓶梅(田曉菲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直接面對原著,對作品逐回進行十分精細的解讀,角度別緻,新意疊出,讀後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23、日本研究金瓶梅論文集 (黃霖 王國安 選編 齊魯書社1989年版)
  24、金瓶梅西方論文集 (徐朔方 選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5、金瓶梅研究 復旦大學出版社
  
  《金瓶梅詞話》是我國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為素材的長篇小說。它的開頭據《水滸傳》中西門慶與潘金蓮的故事改編,寫潘金蓮未被武鬆殺死,嫁給西門慶為妾,由此轉入小說的主體部分,描寫西門慶家庭內發生的一係列事件,以及西門慶與社會中各色人物的交往,直到他縱欲身亡,其家庭破敗,衆妾風雲流散。書名由小說中三個主要女性(潘金蓮、李瓶兒、春梅)的名字合成。
  在萬歷年間,已有《金瓶梅》抄本流傳。據袁中郎於萬歷二十四年(1596)寫給董其昌的信,他曾從董處抄得此書的一部分;又據《萬歷野獲編》,瀋德符在萬歷三十七年(1609)從袁中道處抄得全本,攜至吳中,此後大約過了好幾年,纔有刻本流傳。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刻本,是捲首有萬歷四十五年丁巳(1617)東吳弄珠客序及欣欣子序的《金瓶梅詞話》,共一百回,有的研究者認為這可能就是初刻本。其後有崇禎年間刊行的《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一般認為是前者的評改本。它對原本的改動主要是更改回目、變更某些情節、修飾文字,並削減了原本中詞話的痕跡。清康熙年間,張竹坡評點的《金瓶梅》刊行(此書扉頁刻有“第一奇書”四字,因此也稱作《第一奇書》)。它是以崇禎本為底本,文字上略有修改,加上張氏的回評、夾批,並在捲首附有《竹坡閑話》、《金瓶梅讀法》、《金瓶梅寓意說》等專論。這個本子在清代流傳最廣。
  《金瓶梅詞話》的作者,據捲首“欣欣子”序說,是“蘭陵笑笑生”。用古名稱為“蘭陵”之地有二,一在今山東嶧縣,一在今江蘇武進縣,以何者為是,尚無定論。這位“笑笑生”究為何人,也至今無法確認。瀋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說作者是“嘉靖間大名士”,袁中道在《遊居柿錄》中說作者是“紹興老儒”,謝肇淛《金瓶梅跋》說作者是“金吾戚裏”的門客,皆語焉不詳。後世人們對此提出種種猜測和推考,先後有王世貞、李開先、屠隆、徐渭、湯顯祖、李漁等十幾種不同的意見,但尚沒有一種意見能成定論。關於小說的創作年代,也有嘉靖與萬歷兩說,研究者一般認為後者為是。如小說中引用的《祭頭巾文》,係萬歷間著名文人屠隆之作;寫西門慶傢宴分別用“蘇州戲子”、“海????子弟”演戲,為萬歷以後纔有的風氣,都可以作為證據。
  雖然《金瓶梅詞話》作者的情況不詳,但仍可以推斷為我國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有人認為,根據《金瓶梅詞話》較多保留了說唱藝術的痕跡、書中情節與文字前後頗有抵牾、較多引錄前人作品等情況,這部小說當是和《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一樣,是由某個文人在民間創作的基礎上改寫而成,但這一說法難以成立。和《三國演義》等不同,在《金瓶梅詞話》問世之前,根本沒有內容相似的雛型作品流傳,而且據《萬歷野獲編》的記載來看,廣聞博識的瀋德符在未讀這部小說之前,也不知道這是一部什麽樣的書,此其一;《金瓶梅詞話》是一部大量描繪日常生活瑣事的小說,沒有傳奇色彩,故事性也不強,不易分割成相對獨立的單元,儘管在這部小說流行漸廣以後,也有取其片斷為說唱材料的情況,但從全書來說,它不適宜作為民間說唱的底本,此其二。至於保留了說唱藝術的痕跡,衹能說是作者有意模擬及個人愛好的表現。
  
  二、《金瓶梅詞話》的寫實內容與時代特徵
  
  《金瓶梅詞話》是以北宋末年為背景的,但它所描繪的社會面貌、所表現的思想傾嚮,卻有鮮明的晚明時代的特徵。小說主人公西門慶是一個暴發戶式的富商,是新興的市民階層中的顯赫人物,他依賴金錢的巨大力量,勾結官府並獲得地方官職,恣意妄為,縱情享樂,尤其在男女之欲方面追逐永無休止的滿足。他以一種邪惡而又生氣勃勃的姿態,侵蝕着末期封建政治的肌體,使之愈益墮落破敗;而他那種肆濫宣泄的生命力和他最終的縱欲身亡,也喻示着他所代表的社會力量在當時難以得到健康的成長。當然,對晚明時代各種社會問題,作者並未能提出明確的理論見解,但小說卻以前所未有的寫實力量,描繪出這一時代活生生的社會狀態,以及人性在這一社會狀態中的復雜表現,這是很大的成功。
  《金瓶梅詞話》首先值得註意的一點,是它所描寫的官商關係和金錢對封建政治的侵蝕。本書在討論漢初賈誼、晁錯的政論文時,就已指出: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奉行“重農抑商”政策,根本上是由於商人所擁有的金錢力量足以對以政治權力為核心的封建等級秩序構成破壞。而隨着經濟的發展、城市工商業的興盛,這種破壞又終究是不可避免的。晚明正是這樣一個時代。從《金瓶梅詞話》中我們看到,明初朱元璋所頒布的《明律》中關於房捨、器物、服飾等諸方面區分等級的規定,這時早已形同虛設。西門慶一傢物質享用的奢華,遠遠超出於一般官僚,以至其妻妾走在大街上,會被路人議論為“已(一)定是那公侯府位裏出來的宅眷”,“是貴戚皇孫傢豔妾”。而官僚階層面對這種金錢力量,也不得不降尊紆貴。第四十九回寫文採風流的蔡御史在西門慶傢作客,受到優厚的款待,還得了兩個歌妓陪夜,對於他的種種非法要求,無不一口應承。而位極人臣的蔡太師,也因收受了西門慶的厚禮,送給他一個五品銜的理刑千戶之職(第三十回),做了一筆權錢交易;在過生日之際,更以超過對待“滿朝文武官員”的禮遇接待這位攜大量金錢財物來認幹爺的豪商。至於賄賂官吏,偷稅逃稅,在西門慶更是輕而易舉之事。封建國傢機器在商人的金錢的銹蝕下,已失去其原有的運轉能力。
  而西門慶正是憑藉其金錢買通政治權力,在相當的範圍內為所欲為,乃至發出這樣的“豪言壯語”:
  咱聞那佛祖西天也止不過要黃金鋪地,陰司十殿也要些楮鏹營求。咱衹消盡這傢私廣為善事,就使強姦了嫦娥,和姦了織女,擄了許飛瓊,盜了王母的女兒,也不減我潑天富貴!(第五十七回)
  但另一方面,作者也揭示了西門慶這樣的人物並無機會被引納為國傢機器中的核心分子,他和這個封建政權多少仍是處於遊離狀態的。小說中有兩處描寫頗值得體味。一是四十九回寫歌妓董嬌兒服侍蔡御史一夜,得了“用紅紙大包封着”的一兩銀子,拿與西門慶瞧,西門慶嘲笑道:“文職的營生,他那裏有大錢與你,這個就是上上簽了。”這裏顯示了富商對文官的寒酸的卑視。另一處是五十七回寫西門慶對尚在懷抱中的兒子說:“兒,你長大來,還掙個文官,不要學你傢老子,做個西班出身,雖有興頭,卻沒十分尊重。”這裏卻又表示了對做“文官”——國傢機器中的核心分子——的嚮往。
  小說在這方面雖沒有充分展開,但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如果說西門慶是晚明市民階層的一個代表人物的話,這類人物雖然能夠以金錢買到一部分政治權力為己所用,卻沒有足夠的力量從根本上影響這部國傢機器。作為一種社會勢力,他們既不是獨立的,也不是積極反抗的;在他們興起之時,就已經捲入到封建政權的腐敗過程中去了。所以,生命力的肆濫的宣泄,成為西門慶這一類人物體認和表現自身存在的方式。
  在揭示政治腐敗、社會黑暗方面,《金瓶梅詞話》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官商勾結、錢權交易,而是十分廣泛而又非常深刻的。儘管過去的小說在這方面也曾作出努力,但正如王國維在《紅樓夢評論》中說,我國戲麯、小說的特質之一,是“往往說詩歌的正義,善人必有其終,而惡人必罹其罰”。即使歌頌民間反抗鬥爭的《水滸傳》,也還是讓正義得到不同形式的伸張(包括死後成神這一類給讀者以精神安慰的形式),這多少給那種黑暗的社會抹上了一層理想色彩。而在《金瓶梅詞話》中,我們卻看到許多無告的沉冤,難雪的不平:西門慶毒死武大,娶了潘金蓮,逍遙法外,即使英雄武鬆也對他莫可奈何;苗員外慘遭殺害,主犯苗青卻因此成了富豪;宋蕙蓮被害死後,她父親想給女兒報仇,結果也被迫害而死……,這種無辜者受盡煎熬、悲慘而死、毫無抵償的故事在小說中比比皆是。而那個作惡多端的西門慶,卻享受了一輩子的富貴榮華。他最後的縱欲而死,即使有教人自我檢束的意味,也算不上“惡有惡報”;甚至他轉世投胎,也仍舊是做富戶。現實的沉重和陰暗,使讀者感受到巨大的壓抑,從而更有可能認識到封建社會的本質。這種描寫,一方面是因為封建末世的政治確實格外地混亂無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作者對傳統道德已徹底失去信心,不再相信它能夠有效地約製社會的統治階層,提供正義的理想。
  與上述內容相關聯,《金瓶梅詞話》不僅反映了社會政治的黑暗,還大量描寫了那種時代中人性的普遍弱點和醜惡,尤其是金錢對人性的扭麯。在這部一百回的長篇小說中,幾乎沒有一個通常意義上的“正面人物”,人人在那裏勾心鬥角,相互壓迫。西門慶傢中妻妾成群,花團錦簇,但衆妻妾乃至奴婢之間的爭寵奪利,無所不用其極,顯示出在多妻製婚姻關係中女性心理的陰寒。小說有很多地方寫到西門慶在占有各色女子時,一面尋歡作樂,一面商談着財物的施予,兩性關係在這裏成為赤裸裸的金錢交易。還有,像五十六回寫幫閑角色常時節因無錢養傢,被妻子肆口辱駡,及至得了西門慶周濟的十幾兩銀子,歸來便傲氣十足,他的妻也立即變得低聲下氣。這些描寫,都尖銳地反映出人性在金錢的驅使下是何等的可悲與可憐。而且,作者明顯是有意識地在描寫兩性之間為金錢所左右的交往時大量引用那些辭采華美、富於溫情的詩、詞、麯,讓人感覺到:在那樣的社會裏,不僅在政治方面不存在王國維所謂“詩歌的正義”,在男女交往中也極少存在詩歌的溫情。
  歷史的演進是復雜的過程。一方面,正如我們在前面說過的,肯定“好貨”、“好色”是晚明時代具有進步意義的新思潮,但另一方面,在新的社會力量遠不夠強大、具有正面意義的新道德難以確立的情況下,這種思潮在社會生活中(特別是在西門慶一類人物身上)卻常常會以邪惡的形式表現出來。《金瓶梅詞話》的思想內涵因此也帶有這一歷史變異時期的復雜性。為小說作序的“欣欣子”(許多研究者認為這是作者的另一化名),稱此書的宗旨是“明人倫,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惡”,但這衹是一種有意識的和常規性的標榜,小說本身則很少有基於傳統道德的說教;作者一方面揭示了物質欲望和情欲的膨脹使人性趨嚮於貪婪醜惡,同時也如實地反映出追求這些欲望的滿足乃是人性中不可抑製的力量。金錢和情欲不是被簡單地否定的,而是同時被視為既是邪惡之源,又是快樂與幸福之源。以對於李瓶兒的描寫為例,她先嫁給花子虛,彼此間毫無感情,後來又嫁蔣竹山,仍然得不到滿足,在這一段生活中,她的性格較多地表現為淫邪乃至殘忍;
  嫁給西門慶後,情欲獲得滿足,又生了兒子,她就更多地表現出女性的溫柔與賢惠來。這明白地顯示出:過度縱欲固然不可取,但對自然欲望的抑製,卻衹會造成更為嚴重的人性的惡化。雖然,作者很難以一種恰當的態度來處理這種人性的矛盾,而最終衹能以虛無和幻滅來結束他的故事,但至少他對人性的看法,已經不再是簡單化的了。
  《金瓶梅詞話》受後人批評最多的,是小說中存在大量的性行為的描寫。這種描寫又很粗鄙,幾乎完全未曾從美感上考慮,所以格外顯得不堪,使小說的藝術價值受到一定的削弱。一般認為,當時社會中從最高統治階層到士大夫和普通市民都不以談房闈之事為恥,小說中的這種描寫,是當時社會風氣的産物。不過,同時還應該註意到,這和晚明社會肯定“好色”的思潮有很大關聯,它是這一思潮的一種粗鄙而庸俗的表現形態。
  
  三、《金瓶梅詞話》的藝術成就與地位
  
  《金瓶梅詞話》在中國小說史上具有多方面的開創意義,標志了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過去的長篇通俗小說,主要是以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為素材,在民間的“說話”藝術中經過長期的醖釀、改造而形成的,註重傳奇色彩、故事情節,在人物的善惡分判上簡單而分明,構成這些小說的共同特點。而《金瓶梅詞話》作為文人的獨立創作,明顯突破了以上這些範式。它問世不久,就傳抄於袁宏道、袁中道、董其昌、瀋德符等當代最著名的文人之手,也說明了它在小說史上的特殊性。
  從取材來說,在這以前成就最高的三部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分別以歷史上的顯赫人物、民間英雄好漢、神話人物為中心,歸納起來,可以說它們都是寫非凡人物的非凡經歷和非凡故事,是傳奇性的小說。
  雖然這些人物故事也反映出一定的社會生活情景,但畢竟是經過了很大程度的想象與改造,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有距離的。《金瓶梅詞話》則是以一個富商家庭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並以這個家庭的廣泛社會聯繫來反映社會的各個方面。它的人物是凡瑣的,沒有什麽超常的本領和業績;它的故事也是凡瑣的,沒有什麽驚心動魄的地方。但正因如此,它表現了小說創作對於人的真實平常的生活狀態的深入關註與考察,從而成為我國古代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小說,或如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所說的“世情書”。
  凡是優秀的小說,都必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取得一定成就。但儘管如此,傳奇性的小說放在首位的還是故事情節,即使以前小說中最以寫人物擅長的《水滸傳》,也首先是以故事情節吸引人,很少能看到僅僅為了顯示人物性格而對情節發展並無多大意義的事件。而在《金瓶梅詞話》中,則明顯地出現了故事情節的淡化。它所描繪的大量的生活瑣事,對於情節的發展並無意義,卻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如第八回潘金蓮因等西門慶不來,便拿迎兒出氣,打了她幾十馬鞭不夠,又在她臉上掐了兩道血口子纔罷休,這和以後的故事發展毫無關係,卻有力地揭示了潘金蓮那種帶有虐待狂傾嚮的殘忍性格。此外如五十四回寫西門慶與應伯爵等遊郊園,五十七回寫道長募緣、西門慶施銀等等,此類“閑筆”甚多。
  可以說,《金瓶梅詞話》與以前的小說相比,已經把重心從故事情節轉移到人物形象上來,這是一個重要的進步。
  過去從民間“說話”中發展起來的通俗小說,為了使文化水平不高的聽衆、讀者容易把握人物,其人物性格一般是單純而鮮明的,壞人一切都壞,好人縱有缺點(如《水滸傳》中李逵、魯智深那樣),也無損於其基本的品質。但這樣的人物雖然容易被接受,相對於復雜的實際生活來說卻是簡單化了。《金瓶梅詞話》寫人物,就不再是這樣簡單的處理。
  前面我們說到,這部小說中幾乎不存在通常意義上的“正面人物”,但同樣這部小說中也幾乎不存在通常意義上的“反面人物”。如小說中寫李瓶兒,既有潑辣、兇狠,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顧一切的一面,但在更多的場合下,她表現出善良、懦弱和富於同情心一面,她的性格是極為豐富的。又如奴才來旺的妻子宋惠蓮,是一個俏麗、輕浮、淺薄的女人,她勾搭上了西門慶,便得意忘形,一心想擺脫丈夫,在西門慶傢爬上個小老婆的位子。但當來旺被西門慶陷害時,她卻悲憤異常,“千也說一夜夫妻百夜恩,萬也說相隨百步也有個徘徊意”,念着他們在貧賤生活中所建立起來的真誠感情。她痛駡西門慶:“你原來就是個弄人的劊子手,把人活埋慣了。害死人,還看出殯的!”西門慶百般勸誘,她再也不肯就範,最後終於自殺(第二十六回)。她確實是貪圖錢財和虛榮、品格卑賤的人,但在這後面,卻又保存着某種人性中的高貴的東西。
  這樣的人物形象,是過去的小說中所沒有的。就是西門慶,固然是個惡人,但他的“惡”也不是以簡單的符號化的形式表現出來。他的慷慨豪爽、“ 救人貧難”,多少表現出市民階層所重視的品德。他對婦女從來就是貪得無厭地占有和玩弄,但當李瓶兒病死時,他也確實表現了真誠的悲痛。小說對這一事件的描寫十分細緻。一方面,西門慶不顧潘道士提出的“恐禍將及身”的警告,堅持要守在垂危的李瓶兒的身旁,當她死後,不顧一切地抱着她的屍體哭叫:“寧可教我西門慶死了罷,我也不久活於世了,平白活着做什麽!”另一方面,作者又藉西門慶心腹玳安之口指出:“為甚俺爹心裏疼?不是疼人,是疼錢。”但這裏並不是說西門慶的感情是虛假的,而是說這種感情與李瓶兒嫁他時帶來了大量的錢財有極大關係,貪財是他的感情的重要基礎。而這種真誠的一時衝動的感情,卻又不能改變西門慶好色的無恥本性,小說接着又寫他為李瓶兒伴靈還不到“三夜兩夜”,就在靈床的對面姦污了奶子如意兒(第六十二至六十五回)。西門慶的形象就是在這樣豐富的性格層次中塑出來的,所以能夠給人以活生生的感覺。
  而且,《金瓶梅詞話》描寫人物性格,不是把它當作一種單純的個人天性來看待,而是同人物的生存環境、生活經歷聯繫起來。譬如潘金蓮,可以說是小說中最富於邪惡品格的女人,同西門慶真可謂天生一對。但仔細讀小說,我們就會發現,她的邪惡是在她的悲慘的命運中滋長起來的。潘金蓮出生在一個窮裁縫的家庭,九歲就被賣到王招宣府中學彈唱,學得“做張做勢,喬模喬樣”;後來又被轉賣給張大戶,年方十八就被那老頭兒收用了;再後來她又被迫嫁給“人物猥獧 ”的武大。她美貌出衆,聰明伶俐,卻從來沒有機會在正常的環境中爭取自己做人的權利。來到西門慶傢中,她既不像吳月娘那樣有一個尊貴的主婦身份,也不像李瓶兒、孟玉樓那樣有錢,可以買得他人的歡心,但她又不甘於被人輕視,便衹能憑藉自己的美貌與機靈,用盡一切手段來占取主人西門慶的寵愛,以此同其他人抗衡。她的心理是因受壓抑而變態的,她用邪惡的手段來奪取幸福與享樂,又在這邪惡中毀滅了自己。
  《金瓶梅詞話》的語言一嚮為人們所稱道。雖然有些地方顯得粗糙,尤其是引用詩、詞、麯時,往往與人物的身份、教養不符,但總體上說是非常有生氣的。作者十分善於摹寫人物的鮮活的口吻、語氣,以及人物的神態、動作,從中表現出人物的心理與個性,以具有強烈的直觀性的場景呈現在讀者面前。魯迅稱贊說:“作者之於世情、蓋誠極洞達,凡所形容,或條暢,或麯折,或刻露而盡相,或幽伏而含譏,或一時並寫兩面,使之相形,變幻之情,隨在顯見,同時說部,無以上之。”(《中國小說史略》)如第四十九回寫西門慶宴請蔡御史,請他關照生意,之後留他宿夜,來至翡翠軒:
  衹見兩個唱的盛妝打扮,立於階下,嚮前花枝招颭嗑頭。蔡御史看見,欲進不能,欲退不可,便說道:“四泉,你如何這等厚愛,恐使不得。”西門慶笑道:“與昔日東山之遊,又何別乎?”蔡御史道:“恐我不如安石之才,而君有王右軍之高緻矣。”於是月下與二妓攜手,不啻恍若劉阮之入天台。因進入軒內,見文物依然,因索紙筆,要留題。西門慶即令書童,連忙將端溪硯研的墨濃,拂下錦箋。這蔡御史終是狀元之才,拈筆在手,文不加點,字走竜蛇,燈下一揮而就,作詩一首。
  風雅的形態與卑俗的心理交結在一起。作者不露聲色,就寫盡了兩面。這種文筆,後來在《儒林外史》中得到極大的發展。
  《金瓶梅詞話》以其對社會現實的冷靜而深刻的揭露,對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點)清醒而深入的描繪,以其在凡庸的日常生活中表現人性之睏境的視角,以其塑造生動而復雜的人物形象的藝術力量,把註重傳奇性的中國古典小說引入到註重寫實性的新境界,為之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儒林外史》、《紅樓夢》就是沿着這一方向繼續發展的。《石頭記》的脂評說《石頭記》(即《紅樓夢》)“深得《金瓶》壺奧”,不為無見。所以說,《金瓶梅詞話》儘管有種種不足,它在小說史上的地位,實不可低估。
  《金瓶梅》傳世既廣,隨之也出現了一些續書。據瀋德符《萬歷野獲編》稱,有一種叫《玉嬌李》的,“筆鋒恣橫酣暢,似尤勝《金瓶梅》”,今已不存。另有清初丁耀亢撰《續金瓶梅》等,俱不見佳。
臯鶴堂第一奇書金瓶梅
蘭陵笑笑生 Lan Lingxiaoxiaosheng閱讀
  蘭陵笑笑生原著 張竹坡批評
首頁>> 文學>>蘭陵笑笑生 Lan Lingxiaoxiao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