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成書,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據《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又據《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嚮,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擄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此外,李□的《十朝綱要》,宋代陳均《九朝編年備要》和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還有的記載說宋江投降後曾參加過徵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裏,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不多(但也决不止36人),戰鬥力很強,在群衆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前後三年多。
宋代說書伎藝興盛,民間流傳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說書人采來作為創作話本的素材,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記有小說篇目《青面獸》、《花和尚》和《武行者》,這當是說的楊志、魯智深、武鬆的故事,此外,《石頭孫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滸故事。這是有關《水滸傳》話本的最早記載。南宋末有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序裏說:“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並說在龔開之前有畫院待詔李嵩,曾畫過宋江等人像。但龔開的贊並未說故事內容。現在看到的最早寫水滸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見《宣和遺事》),它或出於元人,或為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認為它是說書藝人的底本。它所記水滸故事梗概,從楊志賣刀殺人起,經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受招安平方臘止,順序和現在的《水滸傳》基本一致。這時的水滸故事已由許多分散獨立的單篇,發展為係統連貫的整體。元代雜劇盛行,有大量的水滸戲出現,元雜劇和《大宋宣和遺事》所記水滸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義地點不同,雜劇說的是梁山泊,《遺事》說的是太行山;雜劇中已有“一百八個頭領”之語,《遺事》衹提到了36將的綽號姓名;《遺事》中寫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雜劇中李逵是第13頭領,燕青是第15頭領。凡此種種,可見在《水滸傳》成書以前,水滸故事在流傳中內容細節上頗有異同。這或者同在不同地區流傳也有關係。施耐庵正是把這些在不同地區流傳的故事,匯集起來,經過選擇、加工、再創作,纔寫成這部優秀的古典名著《水滸傳》。《水滸傳》的故事最初起源於北宋宣和年間,從南宋開始就成為了民間口頭文學的主要題材。目前流傳下來的根據說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元朝初年,出現了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述了晁蓋、吳加亮(吳用)等36人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滸傳》的故事梗概。元朝,元雜劇中還出現了一些水滸故事劇本。
【小說版本】
簡本
簡本包括了受招安,徵遼,徵田虎、王慶,打方臘以及宋江被毒死的全部情節。之所以稱為簡本,主要是文字比較簡單,細節描寫少。已發現的簡本有:一百十五回本、一百十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
繁本
繁本寫得比較細緻,也是流傳最廣的。但主要改寫增添的部分都是在招安之後的情節。
一百回本
在宋江受招安後,又有“徵遼”,徵方臘等情節。
一百二十回本
明萬歷末楊定在一百回本的基礎上又插入了徵田虎、王慶等情節,合成一百二十回本。
七十回本
清朝金聖嘆進行刪改,腰斬一百回本招安以及之後的事,以原書第七十一回盧俊義的夢作為結尾,再將第一回作為楔子,此為七十回本。
一般認為衹有百回本可能是《水滸》故事成型定書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傳說故事的版本。現知和現存《水滸傳》較早刻本都係明刊本。正德、嘉靖間人李開先《詞謔》記有20册本的《水滸傳》,有的研究者認為“二十册”即“二十捲”。一般認為,嘉靖時郭勳刊刻的武定板《水滸傳》比較接近於原本,但郭勳原刊本已無存,有的研究者認為今殘存 5回的嘉靖刊本《忠義水滸傳》即郭本,並且由此認為郭本是20捲本。明嘉靖年間高儒《百川書志》所錄《忠義水滸傳》為100捲,今天所能見的比較早而又比較完整的100回本是天都外臣序本,序文撰於萬歷己醜(1589年)。天都外臣序本從郭本出,不過分捲不同,郭本是20100回,天都外臣序本是100捲,100回。這個本子於排座次之後緊接受招安、徵遼、平方臘,而無平田虎、王慶故事。萬歷年間又出現了楊定見的120回本,主要是根據100回本,又插增平田虎、平王慶的故事(文字和繁本不同,或是吸收簡本而加以潤色)。明末金聖嘆(見金人瑞)刪去了排座次以後的部分,添了個盧俊義的噩夢作為結尾,夢中一百單八人全部被殺。又把原來的第一回改為楔子,作成70回本。這個本子,入清以來最為流行。今存較早的簡本有明刊《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滸全傳》和明刊《忠義水滸志傳評林》,惟都為殘本。清刊本10捲 115回《忠義水滸傳》是今存比較齊全的簡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陸續整理出版過70回本及120回本、100回本等繁本,並影印過100回本,及排印過幾種繁本。還影印過簡本《水滸志傳評林》。
譯本
英文版通常將《水滸傳》翻譯成Water Margin或Outlaws of the Marsh。衆多譯本中,最早的當屬賽珍珠女士在1920年代中後期翻譯的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內皆兄弟)。書名出自《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1933年出版,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當時在美國頗為暢銷。迄今為止《水滸傳》被認為比較好的英文版本,應該是中國籍的美國猶太裔學者沙博理先生(Sidney Shapiro)在文革期間受命譯的一百回版的"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漢)。其譯本,被認為更忠實於原著,且很貼切地反應了原文的神韻,符合翻譯的“信,達,雅”的原則。法語版則將其直譯為Au bord de l'eau。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搞笑的翻譯,居然是《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在山上的故事》,智取生辰綱則節譯為《強盜設置的圈套》。日文版的《水滸傳》的版本非常之多,甚至被改編和演繹成了許多漫畫,電影,電視作品。
【思想內容】
《水滸傳》以它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水滸傳》的社會意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作品開頭寫了一個一嚮被人厭棄的破落戶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後來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帥府太尉,而這位皇帝也不過是個專會串瓦走捨的浮浪紈絝兒。他的親信大臣還有蔡京、童貫和楊戩等,他們構成了一個最高統治集團,蔡、高等人以他們的親屬門客為黨羽心腹,如梁世傑、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之流,在他們的下面,則是一些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從上到下,狼狽為姦,殘害忠良,欺壓良善,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形成了一個統治網。《水滸傳》在揭露這些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如何欺壓人民的罪行時,首先敘述了高俅迫害王進的故事,因為王進的父親早年比武時,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帥府太尉後,到任的第一天就公報私仇,無端責罰王進,害得王進連夜奉母逃走。作者還寫了高俅為了讓兒子霸占林衝的妻子,千方百計謀害林衝。高俅作為那個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體現了兇殘、陰險的權臣特點,也體現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醜惡和腐朽的本質。此外,《水滸傳》中還寫了地主惡霸的種種作惡行為,如鄭屠霸占金翠蓮,西門慶害死武大郎,毛太公勾結官府構陷獵戶解珍、解寶。
【藝術成就】
《水滸傳》在藝術上取得了傑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寫出復雜的性格內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環境的依據,同時隨生活環境的變化而發展。人物形象帶有理想色彩,同時又深深地紮根於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滸傳》不單以情節的生動緊張取勝,還有較豐富真實的細節描寫。小說在民間口語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通俗、簡練、生動、富於表現力的文學語言。與內容相適應,前70回連環套式的藝術結構也獨具特色。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對於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歌頌了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義行動,也歌頌了他們超群的武藝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層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鬆、石秀等,對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感受最深,因此當他們一旦造反後,他們的反抗性也最強,什麽統治階級的法度條例,對他們毫無約束,像李逵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裏。他們為了起義的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作者對這些英雄人物的贊揚,完全是出自內心的熱愛。作品歌頌這樣一批被統治階級視為所謂“殺人放火”的強盜、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謂“不赦”的罪人,把他們寫得如此光輝動人,可敬可愛,這顯示了作者的膽識和正義感情。與此相反,作者對於統治階級的人物,則將他們寫得醜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啓發人們去愛什麽人,恨什麽人。金聖嘆評論《水滸傳》“無美不歸緑林,無惡不歸朝廷。”不管金聖嘆主觀動機如何,這句話卻確實說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傾嚮和《水滸傳》的深刻社會意義。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的農民起義,中國的農民富有武裝鬥爭的傳統和經驗,但用文學形式來歌頌農民戰爭,並且真實生動地作全面的藝術再現的,衹有《水滸傳》。《水滸傳》在記敘歌頌起義軍的武裝鬥爭時,還比較重視戰爭經驗的總結,起義軍戰勝敵人,不僅憑勇敢,還靠智慧。《水滸傳》中這方面的事例很多,“三打祝傢莊”是一個較為突出的例子,毛澤東曾經贊揚“三打祝傢莊”是合乎辯證法的最好的事例。梁山起義軍在這次戰役中能夠重視調查研究,對敵分化瓦解,並采取打入內部裏應外合的辦法,終於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水滸傳》中有關戰爭的描寫,可與《三國志演義》相媲美。清代劉鑾的《五石瓠》裏說:明末農民起義軍的張獻忠“日使人說《三國》、《水滸》諸書,凡埋伏攻襲皆效之”。
《水滸傳》中所描寫的起義軍的政治主張,雖然說得不十分明確,卻可以看到他們有着“八方共域,異姓一傢”,不管什麽出身“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的理想。聯繫到他們“殺富濟貧”的行動,表現了人民反對封建經濟的貧富懸殊和政治上的等級貴賤之分,反對封建社會的階級剝削和政治壓迫,這是對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思想的宣戰,反映了廣大受壓迫人民的願望。
《水滸傳》中用以組織群衆和團结群衆的思想基礎是“忠義”。這裏所說的義,它在某種程度上註入了被壓迫階級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觀念,這一點,有些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是有所覺察的。明人郎瑛就說過:“逆料當時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江必有之。”這實際上是說《水滸傳》所說的義不完全同於歷來統治階級所說的義。在中國封建社會裏,下層人民也常講義,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免受暴力的欺凌,自然産生一種團结禦侮的願望,這種願望,在為生活所迫、流落他鄉異地的一些遊民身上,反映得尤為強烈,他們最講朋友之間的義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進而至於“濟睏扶危”、“殺富濟貧”,都是“義”的表現。因此,《水滸傳》中所寫的義,在特定的環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壓迫的性質,而不同於儒傢的綱常倫理中的“義”。但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所以《水滸傳》裏的“義”,還不能取代舊的倫常觀念的地位和作用。《水滸傳》裏的“忠”,有忠於梁山事業的內容,但它又有忠君思想,在許多場合裏,“忠孝”這種封建倫理大節被放在首位,而把“義”置於次要地位,這就是江湖義氣沒有突破封建道德的表現,梁山泊一些鬥爭性最強、革命最堅决的人物,最終也不免在講義氣的情況下跟着宋江接受招安,義氣服從了忠君,就是《水滸傳》所寫的“義”本身存在嚴重缺陷的證明。
《水滸傳》作者歌頌梁山義軍,卻又反對方臘起義,實際說明他同情、歌頌的是一種不徹底的農民起義,也就是不去推翻封建王朝的起義,不“僭號稱王”的起義。所以,《水滸傳》中出現了“替天行道”的口號。“替天行道”固然有其反抗的意義,但是由於遵奉天命,這就不能突破君主觀念,因為在封建社會裏,正是統治階級藉天命來欺騙人民,所謂“奉天承運”,“天命所歸”,歷來帝王正是藉天命來統治萬民的。《水滸傳》中“替天行道”的意義,說的是朝廷無道時,由這些好漢來“替天行道”,而朝廷昏暗的原因,則是“賊臣蒙蔽了聖聰”,因而他們造反便是衹反貪官,不反皇帝,所以最終又不得不歸服天子腳下,而“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終於換成“順天”、“保國”了。這也是《水滸》英雄們最終走上悲劇結局的原因之一。
在《水滸傳》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作為梁山泊領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動,關係着整個梁山事業的興衰和存亡。宋江出身於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經史”,養成 “忠孝”觀念,後來在縣裏作了押司,“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對於衙門裏公事和官府的應酬,十分熟悉。他雖為官府中人,卻又喜歡結交江湖上好漢,對下層人民也富有同情心,“濟人貧苦,□人之急,扶人之睏”,在江湖上享有“及時雨”的美名。這樣的一種特殊經歷,形成了他思想性格的兩面性,一方面他要作個忠臣孝子;另一方面,在同江湖人士的接觸中,使他較多地瞭解下層人民的苦難和願望,又成為仗義扶危、同情勞動人民對官府的反抗行為的人物。總之,宋江在上梁山之前,他對人民的造反,衹是抱着同情態度,或在某種情況下在行動上作一點有限的支持。從他思想上說,他是不願投身到造反行列裏去,他後來上梁山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他是一個廣有謀略的人物,决不甘心長久屈居下僚,他原本希望靠着他的才能將來能夠“為國立功”,作出一番事業來。“博得個封妻蔭子”,以圖日後 “名垂青史”。而當時朝政黑暗,□臣當道,一些才能之士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恰在這時宋江又犯了殺人罪,流配到江州,又因醉後題了反詩,被江州知府拿住,問成死罪,靠了梁山好漢的搭救,纔得保全性命,衹有這時,宋江纔上了梁山。
宋江有組織才能,善於團结人,再加上他在江湖上的聲譽,前後有大批好漢隨他上山,壯大了山寨力量,給山寨事業帶來了一番興旺發達的氣象。梁山起義軍在他的領導和指揮之下,接連打了許多勝仗,給予一些貪官污吏以嚴重的打擊和懲罰,並且震動了朝廷,這些勝利都是和宋江的功勞分不開的。但由於他忠孝觀念根深柢固,雖造了反而這種觀念並未改變,這就伏下了他日後接受招安的契機。他上了梁山後口口聲聲說皇帝是“至聖至明”,衹是“□臣當道,讒佞專權。”他反復申言:“小可宋江怎敢背負朝廷”,“衹被濫官污吏逼得如此”。因此他是“權藉水泊棲身”,“專等朝廷招安”。他在與官軍對陣中,總是想到如何為日後的招安預留地步。這樣,梁山起義軍的力量越強大,梁山的事業越興旺,也就越為宋江的受招安積纍資本。他終於在兩贏童貫、三敗高俅,打得朝廷軍隊大敗虧輸之後,光榮體面地受了招安,而把梁山起義事業斷送。宋江投降之後,又奉朝廷之命去鎮壓方臘起義軍,正如魯迅說的:“替國傢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這是對《水滸》的最尖銳的批評,也揭示了作者思想的嚴重局限。
火燒草料場——選自明代崇禎袁無涯刻本《水滸全傳》插圖
《水滸傳》全書可分前後兩大部分,前半寫各路英雄紛紛上梁山大聚義,打官軍,受招安。後半有五個部分組成,即徵遼、平田虎、平王慶、平方臘及結局。其中田虎、王慶兩部分是後來加的,今所見較早的百回本,徵遼之後緊接平方臘。但有的研究者認為,徵遼也可能是插增的,因為第一,徵遼的事不同於受招安和平方臘,歷史上無跡可尋。其次,和平田虎、王慶一樣,徵遼中梁山一百單八人無一死亡。這個看法尚有爭論。從思想內容來說,《水滸傳》前半是寫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階級矛盾的,後半則是寫忠臣反□臣,是反映統治階級內部的忠□矛盾。作者寫了宋江的受招安,固然是表現出嚴重的思想局限,但也反映了民族愛國思想,魯迅說:“其中招安之說,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為當時社會擾亂,官兵壓製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離而為盜……但一到外寇進來,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時候,人民因為仇視外族,便想用較勝於官兵的盜來抵抗他。”這話是有根據的,水滸故事流傳的時間正是民族矛盾尖銳的時代,《水滸傳》的後半部分寫宋江等人受招安,和這一背景不無關係。而徵遼部分的出現,則是這一思想的繼續和發展。至於忠臣反□臣,也是和這一思想有關的。在小說結尾寫“史官有唐律二首哀輓” 宋江等梁山人物,其中說:“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水滸傳》的作者是把宋江作為忠臣來描寫的。第85回遼國歐陽侍郎招降宋江,吳用嚮宋江獻策:要富貴,投降遼國;要忠義,報效宋朝。宋江說:“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後已。”這裏的“盡忠報國”實際上就是具體歷史條件下的民族立場。宋江投降之後,“水滸”英雄始終受賊臣排擠、打擊和陷害,最後宋江被等賊臣害死。這樣的悲劇結局,對於揭露統治者的罪惡,和作者對受招安者的鑒戒來說,也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總之,《水滸傳》通過藝術形象表現的“官逼民反”的現象,深刻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本質,它所表現的梁山泊英雄轟轟烈烈的大起義,有力地衝擊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它描寫的梁山義軍受招安後儘管講忠義,打外敵,平內亂,還是不見容於當權執政者,還是落得悲慘的結局,也深刻地傳達了一種歷史教訓。
《水滸傳》的藝術特色
《水滸傳》作者以其高度的藝術表現力,生動豐富的文學語言,敘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塑造了衆多可愛的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繼承與發展了中國古代小說與講史話本的傳統特色。故事極富傳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變化莫測。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緊扣讀者的心弦。如“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武鬆打虎”、“血濺鴛鴦樓”、“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傢莊”等等,數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但《水滸傳》並不是單純為了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而迎合群衆的,而是緊緊圍繞着“官逼民反”這一思想,把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鬆、林衝、盧俊義三人都武藝高強,是梁山第一等好漢,三人都受過官府的陷害,被充過軍,而武鬆和林衝、盧俊義的表現卻大不相同。林衝、盧俊義在充軍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擺布,忍氣吞聲,有時還嚮差人乞憐哀告。兩人又都是受騙被捆在樹上低頭受死。武鬆則相反,第一次充軍孟州,一路上反而是兩個差人服侍他。二次充軍恩州,押解他的兩個差人被人收買,再加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合謀在半路上害死他,四個帶刀的兇手,對付他一個帶枷的犯人,反被他輕而易舉地給收拾了。他還不解恨,一口氣奔回孟州,殺了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等,纔算出了一口惡氣。林衝、盧俊義不是武藝不精,原因在於,他們一個是北京首富,一個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傢室,不幸遭受冤枉,衹希望服刑期滿,重振傢聲。兩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懷怒未發,忍一口氣。而武鬆,無傢室之纍,久走江湖,養成強悍的性格,無所顧忌,也就無所畏懼,加上他受欺被誣,不斷被人暗算,所以報復心強,手段也狠。林衝、盧俊義和武鬆,表現截然不同,但他們二人也有些不同,林衝的反抗性還較盧俊義為強。
又如魯智深、武鬆、李逵三人,他們都是性情剛直,好打不平,不畏強暴,不避危難;但他們又各有其特點,魯智深是軍官出身,閱歷較深,富有正義感,痛惡社會的不平,他雖然性格急躁,行動莽撞,但在鬥爭中有時又很細心機智。拳打鎮關西,沒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單身一人無人送飯,於是假裝氣忿,“指着鄭屠屍道:‘你詐死,灑傢和你慢慢理會。’一頭駡,一頭大踏步去了。”這樣便脫身而去了。在大相國寺菜園子裏,幾個潑皮要算計他,故意跪在糞窖邊不起來,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沒等潑皮上身,一腳一個把兩個為頭的踢到糞坑裏去了。這些都說明他是個粗中有細的人。武鬆性情剛強,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動上有時表現得粗魯蠻橫,象是有意的尋釁生事,如快活林對蔣門神;有時是裝出假象迷惑與麻痹對手,如十字坡對孫二娘。他為了替兄報仇,考慮得極為周密,從調查情況入手,到殺嫂逼取口供,殺西門慶,自首縣衙,一步步按着他的安排都作到了。這又說明他很有心計。而李逵則和兩人大不相同,憨直、剛強、粗心、大膽,極忠於梁山事業,反抗性最強,打起仗來,赤膊上陣,勇猛無比。他是個真正的粗人,一味蠻幹,不計後果,又有幾分天真,好管閑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奪魚和張順撕打,被張順騙到水裏,淹得他兩眼發白;去薊州搬取公孫勝,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懲治;斧劈羅真人,被真人罰到薊州大牢裏受苦;打死殷天錫,連累柴進坐牢,差點送了性命。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得十分準確和細緻。《水滸傳》對這些英雄人物個性特點的描繪,真正作到毫發不失,這就更加強了這些形象的動人力量。
《水滸傳》的語言是以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提煉而創造的文學語言。其語言特色是明快、洗煉、準確、生動。無論是作者的描述語言,還是作品人物的語言,許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寫景、狀物、敘事、表情,極為靈動傳神。《水滸傳》敘事,善於白描,簡潔明快,沒有滯拙的敘事和冗長繁瑣的景物描寫。偶有寫景文字,又極精彩。如武鬆不聽酒傢勸告,乘着酒興單身上山,看了廟門上的告示,纔知真的有虎,他稍為猶豫了一下,還是硬着頭皮上了崗子。這裏作者衹用了兩句話襯托此時的氣氛和心情:“回頭看那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武鬆“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既寫出了老虎活動的時間,又寫出了老虎出沒的環境。兩句話就把一種恐怖悲涼的氣氛和心情和盤托出,讓人感到此時此地不知什麽時候會突然跳出一隻活老虎來。《水滸傳》的敘事,要言不煩,恰到好處,而又繪聲繪色,鮮明生動。“武鬆打虎”是歷來傳誦的好文章,寫得極為傳神,寫人虎相搏,寫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聲震山崗的吼聲,一隻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躍然紙上。幾經搏鬥,老虎威風漸減,最後如何被武鬆按住,如何掙紮,如何被武鬆打死,寫得活靈活現,十分逼真。通過這些描寫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鬆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人物語言的性格化,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通過人物的語言不僅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且對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養而形成的思想習慣有時也能準確地表現出來,所謂“人有其性情。……人有其聲口。”如李逵第一次見宋江,就問戴宗:“哥哥,這黑漢子是誰?”戴宗責備他粗魯,他不服,等戴宗嚮他介紹了情況,他還說:“莫不是山東及時雨黑宋江!”他心裏怎麽想,口裏就怎麽說,他是個粗人,見人不懂得什麽客套和應酬之事,不受禮節的約束,他剛上梁山便大發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殺去東京,奪了鳥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話,衹有李逵纔說得出,是極富個性化的語言。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吳用的足智多謀,宋江的謙虛下人,通過他們的對話,無不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魯迅曾經指出:“《水滸》和《紅樓夢》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的。”
【業內評價】
金聖嘆將《水滸傳》與《離騷》、《莊子》、《史記》、《杜詩》、《西廂記》合稱為“六才子書”。馮夢竜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定為“四大奇書”。與《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共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到了20世紀,文學評論傢除了評論《水滸傳》的文學成就,亦開始對《水滸傳》所反映的社會狀況和價值觀産生興趣。1930年代初,魯迅在《三閑集·流氓的變遷》中曾這樣評論《水滸傳》:“‘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姦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傢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對於《水滸傳》的思想傾嚮歷來有不同看法。一種觀點認為認為《水滸傳》表現的是忠義的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李贄。另外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一部寫給強盜看的書,是教人做強盜的書。主要是明朝的左懋第提出的,他認為《水滸傳》教壞了百姓,強盜學宋江。並且認為如果不禁毀《水滸傳》,對於世風的影響是不堪設想的。當時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議,將《水滸傳》在全國各地收繳。另外一個持這種觀點的人是金聖嘆。這也是他把七十回以後砍掉的原因之一。此外,清朝的俞萬春也支持這種觀點,並親自撰寫《蕩寇志》,承接金聖嘆一書第七十回後,從七十一回寫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
19世紀50年代,當時所持的看法是認為《水滸傳》是描寫歌頌農民起義的。這種看法是當時各種教科書,文學史和小說史所持的一個主流的看法。
【人物數量】
據統計,水滸傳全書描寫的人物,有名有姓的有577位(包括主要人物108位),有名無姓的有8位,有姓無名的有99位,書中提到但沒有出場的有102位,共計787位。
【內容梗概】
宋哲宗時,東京有一個浪蕩子弟名叫高俅,他踢得一腳好球,被哲宗弟弟端王看中,成了端王的親信。後來端王當了皇帝,這就是徽宗,不到半年,就把高俅提升為殿帥府太尉。高俅上任的第一天,就整治因病未到的教頭王進,逼得王進帶着母親逃離東京。王進來到華陰史傢村,被史進收留,拜為師父。後因高俅追捕得緊,王進衹好告別史進投奔延安府。王進去後,史進與少華山的頭領結交為友,華陰知縣知道此事後,誣陷史進私通草寇,史進燒了史傢莊。
史進衹得離開華陰,去尋王進。途經渭州,結識了渭州經略府提轄魯達,二人來到酒樓飲酒。飲酒正酣,忽然隔壁傳來啼哭聲。魯達頓生性魯莽而又素好行俠仗義,叫酒保將啼哭之人帶來。金氏父女被帶到,女兒哭着說:因到渭州投親無着,狀元橋肉鋪的鄭屠乘人之危,要強娶小女為妾,今被趕出,那鄭屠反要我父女給他銀錢。魯達聽後大怒,决心懲治鄭屠。次日早上,魯達送走金氏父女,來到狀元橋肉鋪,先叫鄭屠親自操刀切肉,戲弄這惡棍一番之後,三拳結果了他的性命。隨即離了渭州。半月後由趙員外出面,把魯達送往五臺山當了和尚,法名智深。
後魯智深離了五臺山,在東京大相國寺管理菜園。一日,魯智深在菜園習武,當衆連根拔起垂楊樹,被陪同夫人到嶽廟進香的林衝瞧見,兩人一見如故,結拜為兄弟。正在高興之際,丫環來報,說有人調戲夫人。林衝趕往嶽廟,見是高太尉的幹兒子高衙內,衹好忍氣將他放了,告別魯智深回傢。
高衙內見林衝妻子美麗,一心要謀占林衝妻子。爪牙富安嚮高俅獻計,騙林衝帶寶刀入白虎堂,林衝被捉,以行刺罪發配滄州。高俅又派人買通公人,要他們在野豬林殺死林衝。幸有魯智深暗中保護,林衝纔得以幸免。到了滄州,高俅又派爪牙火燒草料場,欲置林衝於死地。忍無可忍的林衝,殺死了爪牙,要夜投奔梁山泊。
山寨首領王倫嫉妒林衝,要他下山打劫。林衝下山等了三天,纔見有一人經地。此人乃青面獸楊志,林衝同他拼殺多時,未見勝負。王倫勸住二人,邀楊志上山。林衝入夥坐了第四把交椅,楊志不願入夥,下山去了東京。 楊志在東京投靠無門,衹好賣祖傳寶刀,湊一點盤纏。潑皮牛二無理取鬧,欲奪寶刀,被楊志殺死。楊志充軍大名府留守司。留守蔡京女婿梁中書看中了楊志的武藝,要楊志護送價值10萬貫錢的生辰岡到東京為蔡京祝壽。此事被赤發鬼劉唐打聽到後,勸晁蓋劫下這批不義之財,晁蓋請智多星吳用想辦法。吳用請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等7人,决定在黃泥崗劫取這批生辰綱。
楊志一行人來到黃泥崗,晁蓋等扮作販棗商人,趁楊志手下買酒喝的當口,投下了蒙汗藥,將他們藥昏,劫走了生辰綱。楊志醒來,發現生辰綱被劫,知道大禍臨頭,便去青州二竜山做了強盜。 梁中書告知蔡京生辰綱被劫,蔡京下令濟州府捉拿賊人。濟州府尹派何濤負責此案,經查知是晁蓋等人所為,何濤帶人到鄆城縣捉拿晁蓋。縣中押司宋江是晁蓋好友,聞訊後立即給晁蓋報信。晁蓋燒了自己的莊園。大敗何濤,率領衆人投奔梁山泊。
王倫存心刁難,不肯收留。林衝大怒,殺了王倫,推舉晁蓋為梁山泊首領。晁蓋在挫敗官軍,穩住梁山泊之後,派劉唐帶上書信、金銀去答謝宋江。宋江退了金銀,怍了書信。返回住處中途被閻婆攔住,將宋江強拉至傢中,欲將女兒許配給宋江,以答謝他多年接濟之恩。宋江不重女色,勉強在她傢中留宿一夜,誰知書信被閻婆惜發現,她一口咬定宋江暗通梁山泊,要報官。宋江苦苦哀求無效,一氣之下,殺了閻婆惜,逃回宋傢村。知縣差朱仝、雷橫捉拿宋江,他們卻有意將宋江放走,讓宋江躲進了柴進莊上。宋江在那遇見了逃難到此的武鬆,二人拜為兄弟。
武鬆病愈,告別宋江去尋找哥哥武大郎。武鬆路過景陽崗時打死了猛虎,被陽𠔌知縣任命為步兵都頭。一日,武鬆在陽𠔌縣城碰到了哥哥。武大郎非常高興,將武鬆引回傢中。嫂子潘金蓮見武鬆相貌魁梧,頓生邪念,存心勾引,遭武鬆申斥。
不久,武鬆為知縣押運財物去了東京。武鬆走後,潘金蓮同開生藥鋪的本地一霸西門慶勾搭成姦,用藥毒死了武大郎。武鬆回縣得知此事,嚮知縣告狀不準,盛怒之下,去酒樓殺了西門慶,又殺了潘金蓮,被判罪發配孟州。孟州小管營施恩厚待武鬆,求武鬆幫助奪回被蔣門神搶占去的快活林的店鋪。武鬆酒醉後痛打蔣門神,奪回了快活林。這蔣門神通過張團練買通張都臨,誣陷武鬆偷盜寶物,判武鬆充軍。武鬆被押上路,在飛雲浦折斷枷鎖,殺死了想害他的4 個公人,折回孟州城,殺死了正在設宴慶賀除掉武鬆的蔣門神、張團練和張都臨,逃出孟州。在十字坡孫二娘將他扮為行者,讓他去二竜山投奔魯智深。
武鬆又在白虎山孫傢莊遇見了宋江,宋江是去投奔花榮的,二人結伴而行,在瑞竜鎮分手,宋江去往清風寨。清風寨有兩個知寨,正知寨劉高是個文官,他嫉恨副知寨花榮。宋江一到就被劉高捉住,說宋江私通清風山草寇,花榮也因此受牽連。清風山頭領燕順、王英等人聞訊後下山救了宋江、花榮,大傢决定去投奔晁蓋。快到梁山泊,石勇捎來宋江父親假托病故要他回傢的傢書,宋江趕回,被官府捉住,刺配江州。在江州,宋江得到戴宗和李逵的照。但因酒醉在潯陽樓墻壁上題了反詩,被江州知府蔡京的兒子蔡九判處死刑。正準備行刑時,梁山泊英雄前來劫走了宋江。事後,29位英雄在江州白竜廟聚會,浩浩蕩蕩返回梁山泊,宋江在山寨中坐了第二把交椅。
上山不久,宋江接來老父,李逵也回傢接母親上山,行至途中,遇一李逵打劫,捉住之後,纔知此人名叫李鬼,說他有90歲老母無人奉養,李逵送他10兩銀子,勸他改惡從善。後來李逵發覺上當,殺了李鬼,而李鬼的妻子卻溜掉了。回到傢中,母親已雙目失明,李逵哄母親說:我做了官,接娘去享福。背着母親上了路。一日,行至沂嶺,李逵為母取水,回來後發現母親被虎吃掉。李逵大怒,連殺了4 衹老虎,被獵戶迎進曹太公莊上。這時,逃來此處的李鬼妻子認出了李逵,曹太公等人正準備暗算李逵,幸虧梁山泊派來朱貴等人幫助,李逵纔脫險回了山寨。
前來投梁山泊的楊雄、石秀、時遷被祝傢莊酒店欺侮,雙方打了起來,時遷被捉。為救時遷,晁蓋、宋江發兵3 次攻打祝傢莊,蕩平了祝傢莊,附近與祝傢莊結盟的李傢莊、扈傢莊都投降了梁山泊。梁山泊威名遠揚,四處好漢紛紛投奔。
不久,李逵下山來到柴進莊上,正遇上柴進收到叔父寄來的信,說高俅叔伯兄弟高廉的妻舅殷天錫要奪占柴傢的花園。於是柴進同李逵火速趕往高唐州,見花園已被奪去,李逵大鬧高唐州,打死殷天錫。知府高廉點兵捉拿,柴進被擒,柴進叔父被抄傢。李逵逃回山寨報信,晁蓋令宋江率領22名頭領攻打高唐州,殺了高廉,救了柴進。
朝廷派太尉高俅前往剿捕,高俅令呼延灼攻打梁山泊。呼延灼被宋江軍隊打得大敗,逃往青州,又去為慕容知府攻打桃花山、二竜山、白虎山的起義軍效力。魯智深聚合三山人馬,往梁山泊求援。宋江率軍與三山義軍共同攻打青州,呼延灼投降,慕容知府被殺,三山頭領一起投奔了梁山泊。
此後,少華山史進被官府捉住,宋江又帶兵大鬧華山,殺了太守。沒過幾天,凌州曾頭市普傢五虎攔截投奔梁山泊的好漢,並惡言中傷梁山泊。晁蓋大怒,親點5000人馬攻打曾頭市。在戰鬥中,晁蓋被毒箭射中,回山寨身亡。宋江被推為山寨之主,改聚義廳為忠義堂。為報晁蓋遇難之仇,宋江記起了北京大名府玉麒麟盧俊義,知他武藝超群,棍棒天下無雙,想請他上山入夥,共報大仇。於是宋江派軍師吳用去京都,扮作算命先生給盧俊義算命,說盧俊義百日之內必有身首異處之災,將戶俊義騙至梁山泊,被張順擒拿上山。宋江勸盧俊義入夥,盧俊義不肯,兩個月後,宋江送盧俊義下了山。
盧俊義離傢後,管傢李固與盧妻勾搭成姦,當盧俊義回到傢時,他們竟設下埋伏,將盧俊義捆送到梁中書處,梁中書判了盧俊義死刑。在行刑那天,梁山泊好漢石秀劫法場,救出盧俊義,但因單槍匹馬,寡不敵衆,二人被擒。為救盧俊義和石秀,宋江發兵攻打北京。梁中書嚮太師蔡京告急,蔡京采納了關勝所獻圍魏救趙之墳,率領1500人馬直攻梁山泊。宋江聞訊,退後回山,以計俘獲關勝,擊潰了官軍。隨即宋江任命關勝為先鋒再次攻打北京城,戰鬥相持數月,直到次年元宵方攻破北京。梁中書從南門奪路而逃,盧俊義、石秀被救出。
不久,蔡京又派單廷桂、魏定國攻打梁山泊,皆被擊潰。宋江與盧俊義一道領兵攻打曾頭市,殺了曾傢五虎,回山祭奠晁蓋之靈。接着又乘勝攻破了東平、東昌二府,大軍凱旋而歸。此時,梁山泊大小頭領正好108 位,合了當年洪太尉所放走的魔王之數。衆人會聚忠義堂,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立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黃旗。
山寨興旺之後,宋江有了“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的打算,武鬆、李逵、魯智深都堅决反對。到了年底,宋江要往東京去觀賞明年元宵的燈火,柴進、李逵陪宋江到了東京。很偶然宋江進了李師師的府邸,徽宗皇帝也在場,正當宋江要嚮徽宗討招安詔書的時候,李逵在外邊打人放火,城內頓時大亂。宋江三人逃出,李逵單獨行至荊門鎮投宿時,聽莊主劉太公說宋江搶了她女兒上山,李逵萬分憤怒,跑回梁山泊,砍倒了杏黃旗,要拿宋江問罪。後來經過對證,乃是牛頭山賊人冒名幹的壞事。李逵負刑請罪,去牛頭山殺了賊人,救回了劉太公的女兒。
梁山泊的壯大,震驚了朝野上下。徽宗派殿前太尉陳善保前往招安,李逵接過招安詔書,一把撕得粉碎。朝廷又派童貫攻打梁山泊。山寨十面埋伏,挫敗了童貫的兩次進攻。童貫逃回東京,高俅又調遣十節度兵力來攻梁山泊。宋江三敗高俅,並將他活捉上山,以禮相待,要高俅轉達渴望朝廷招安之意。高俅去後,宋江又派燕青去東京,燕青通過李師師求得徽宗下詔,沒過幾天,殿前太尉宿元景上山來宣讀詔書,宋江領着衆山好漢接受了招安,打着“順天”“護國”旗幟,到東京接受徽宗檢閱。
梁山泊義軍接受招安後,正遇遼兵侵犯,宋江受詔破遼。於是大軍北進,攻下檀州,奪回薊州,智取霸州,占領幽州,兵圍燕京,遼主請罪投降。宋江班師回國,遵照徽宗旨意,將所奪州縣仍退還給了遼邦。
回到京師,徽宗下詔,令宋江去平定淮西王慶,隨後又調去平定河北田虎和江南方臘。在平定方臘軍的過程中,義軍損失慘重,雖然最後擒獲了方臘,大功告成,但卻陣亡72條好漢。回軍途中,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和尚盤膝打坐安然而死),殘廢的武鬆不願回京,就在這裏出了傢。離開杭州後,林衝癱瘓,楊雄、時遷、楊志病死,燕青又悄然離去。到了蘇州,李俊、童威、童猛又離去。等到大軍回京駐紮陳橋驛時,衹剩下20餘名頭領。蔡京、童貫、高俅、楊戩4 大姦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後,他們設計用水銀害了盧俊義,用毒藥摻入禦酒藥死了宋江和李逵。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在悲劇中結束。
【影視資料】
【中文劇名】:水滸傳(山東版)
【集數】:40
【年份】:1980
【格式】:RMVB
【語言】:普通話
【字幕】:中文
【導演】:陳敏 劉柳 劉子云
【演員】:
於守金——魯智深
祝延平——武鬆
董子武——李逵
鮑國安——宋江
彭蔭泰——晁蓋
電視劇《水滸傳》央視版 四十三集電視劇
電視連續劇《水滸傳》根據施耐庵創作,羅貫中命名的同名古典文學名著改編。
【人物排名】
水泊梁山天罡星三十六員:
天魁星呼保義宋江,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
天機星智多星吳用,天閑星入雲竜公孫勝,
天勇星大刀關勝,天雄星豹子頭林衝,
天猛星霹靂火秦明,天威星雙鞭呼延灼,
天英星小李廣花榮,天貴星小旋風柴進,
天富星撲天雕李應,天滿星美髯公朱仝,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天傷星行者武鬆,
天立星雙槍將董平,天捷星沒羽箭張清,
天暗星青面獸楊志,天佑星金槍手徐寧,
天空星急先鋒索超,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天異星赤發鬼劉唐,天殺星黑旋風李逵,
天微星九紋竜史進,天究星沒遮攔穆弘,
天退星插翅虎雷橫,天壽星混江竜李俊,
天劍星立地太歲阮小二,天竟星舡火兒張橫,
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天損星浪裏白跳張順,
天敗星活閻羅阮小七,天牢星病關索楊雄,
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天暴星兩頭蛇解珍,
天哭星雙尾蝎解寶,天巧星浪子燕青。
水泊梁山地煞星七十二員:
地魁星神機軍師朱武,地煞星鎮三山黃信,
地勇星病尉遲孫立,地傑星醜郡馬宣贊,
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地威星百勝將韓滔,
地英星天目將彭玘,地奇星聖水將單廷珪,
地猛星神火將魏定國,地文星聖手書生蕭讓,
地正星鐵面孔目裴宣,地闊星摩雲金翅歐鵬,
地闔星火眼狻猊鄭飛,地強星錦毛虎燕順,
地暗星錦豹子楊林,地軸星轟天雷凌振,
地會星神算子蔣敬,地佐星小溫侯呂方,
地佑星賽仁貴郭盛,地靈星神醫安道全,
地獸星紫髯伯皇甫端,地微星矮腳虎王英,
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地暴星喪門神鮑旭,
地然星混世魔王樊瑞,地猖星毛頭星孔明,
地狂星獨火星孔亮,地飛星八臂那吒項充,
地走星飛天大聖李袞,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堅,
地明星鐵笛仙馬麟,地進星出洞蛟童威,
地退星翻江蜃童猛,地滿星玉幡竿孟康,
地遂星通臂猿侯健,地周星跳澗虎陳達,
地隱星白花蛇楊春,地異星白麵郎君鄭天壽,
地理星九尾龜陶宗旺,地俊星鐵扇子宋清,
地樂星鐵叫子樂和,地捷星花項虎龔旺,
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孫,地鎮星小遮攔穆春,
地嵇星操刀鬼曹正,地魔星雲裏金剛宋萬,
地妖星摸着天杜遷,地幽星病大蟲薛永,
地伏星金眼彪施恩,地僻星打虎將李忠,
地空星小霸王周通,地孤星金錢豹子湯隆,
地全星鬼臉兒杜興,地短星出林竜鄒淵,
地角星獨角竜鄒潤,地囚星旱地忽律朱貴,
地藏星笑面虎朱富,地平星鐵臂膊蔡福,
地損星一枝花蔡慶,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
地察星青眼虎李雲,地惡星沒面目焦挺,
地醜星石將軍石勇,地數星小尉遲孫新,
地陰星母大蟲顧大嫂,地刑星菜園子張青,
地壯星母夜叉孫二娘,地劣星活閃婆王定六,
地健星險道神鬱保四,地耗星白日鼠白勝,
地賊星鼓上蚤時遷,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共108將。
宋代說書伎藝興盛,民間流傳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說書人采來作為創作話本的素材,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記有小說篇目《青面獸》、《花和尚》和《武行者》,這當是說的楊志、魯智深、武鬆的故事,此外,《石頭孫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滸故事。這是有關《水滸傳》話本的最早記載。南宋末有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序裏說:“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並說在龔開之前有畫院待詔李嵩,曾畫過宋江等人像。但龔開的贊並未說故事內容。現在看到的最早寫水滸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見《宣和遺事》),它或出於元人,或為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認為它是說書藝人的底本。它所記水滸故事梗概,從楊志賣刀殺人起,經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受招安平方臘止,順序和現在的《水滸傳》基本一致。這時的水滸故事已由許多分散獨立的單篇,發展為係統連貫的整體。元代雜劇盛行,有大量的水滸戲出現,元雜劇和《大宋宣和遺事》所記水滸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義地點不同,雜劇說的是梁山泊,《遺事》說的是太行山;雜劇中已有“一百八個頭領”之語,《遺事》衹提到了36將的綽號姓名;《遺事》中寫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雜劇中李逵是第13頭領,燕青是第15頭領。凡此種種,可見在《水滸傳》成書以前,水滸故事在流傳中內容細節上頗有異同。這或者同在不同地區流傳也有關係。施耐庵正是把這些在不同地區流傳的故事,匯集起來,經過選擇、加工、再創作,纔寫成這部優秀的古典名著《水滸傳》。《水滸傳》的故事最初起源於北宋宣和年間,從南宋開始就成為了民間口頭文學的主要題材。目前流傳下來的根據說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元朝初年,出現了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述了晁蓋、吳加亮(吳用)等36人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滸傳》的故事梗概。元朝,元雜劇中還出現了一些水滸故事劇本。
【小說版本】
簡本
簡本包括了受招安,徵遼,徵田虎、王慶,打方臘以及宋江被毒死的全部情節。之所以稱為簡本,主要是文字比較簡單,細節描寫少。已發現的簡本有:一百十五回本、一百十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
繁本
繁本寫得比較細緻,也是流傳最廣的。但主要改寫增添的部分都是在招安之後的情節。
一百回本
在宋江受招安後,又有“徵遼”,徵方臘等情節。
一百二十回本
明萬歷末楊定在一百回本的基礎上又插入了徵田虎、王慶等情節,合成一百二十回本。
七十回本
清朝金聖嘆進行刪改,腰斬一百回本招安以及之後的事,以原書第七十一回盧俊義的夢作為結尾,再將第一回作為楔子,此為七十回本。
一般認為衹有百回本可能是《水滸》故事成型定書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傳說故事的版本。現知和現存《水滸傳》較早刻本都係明刊本。正德、嘉靖間人李開先《詞謔》記有20册本的《水滸傳》,有的研究者認為“二十册”即“二十捲”。一般認為,嘉靖時郭勳刊刻的武定板《水滸傳》比較接近於原本,但郭勳原刊本已無存,有的研究者認為今殘存 5回的嘉靖刊本《忠義水滸傳》即郭本,並且由此認為郭本是20捲本。明嘉靖年間高儒《百川書志》所錄《忠義水滸傳》為100捲,今天所能見的比較早而又比較完整的100回本是天都外臣序本,序文撰於萬歷己醜(1589年)。天都外臣序本從郭本出,不過分捲不同,郭本是20100回,天都外臣序本是100捲,100回。這個本子於排座次之後緊接受招安、徵遼、平方臘,而無平田虎、王慶故事。萬歷年間又出現了楊定見的120回本,主要是根據100回本,又插增平田虎、平王慶的故事(文字和繁本不同,或是吸收簡本而加以潤色)。明末金聖嘆(見金人瑞)刪去了排座次以後的部分,添了個盧俊義的噩夢作為結尾,夢中一百單八人全部被殺。又把原來的第一回改為楔子,作成70回本。這個本子,入清以來最為流行。今存較早的簡本有明刊《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滸全傳》和明刊《忠義水滸志傳評林》,惟都為殘本。清刊本10捲 115回《忠義水滸傳》是今存比較齊全的簡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陸續整理出版過70回本及120回本、100回本等繁本,並影印過100回本,及排印過幾種繁本。還影印過簡本《水滸志傳評林》。
譯本
英文版通常將《水滸傳》翻譯成Water Margin或Outlaws of the Marsh。衆多譯本中,最早的當屬賽珍珠女士在1920年代中後期翻譯的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內皆兄弟)。書名出自《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1933年出版,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當時在美國頗為暢銷。迄今為止《水滸傳》被認為比較好的英文版本,應該是中國籍的美國猶太裔學者沙博理先生(Sidney Shapiro)在文革期間受命譯的一百回版的"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漢)。其譯本,被認為更忠實於原著,且很貼切地反應了原文的神韻,符合翻譯的“信,達,雅”的原則。法語版則將其直譯為Au bord de l'eau。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搞笑的翻譯,居然是《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在山上的故事》,智取生辰綱則節譯為《強盜設置的圈套》。日文版的《水滸傳》的版本非常之多,甚至被改編和演繹成了許多漫畫,電影,電視作品。
【思想內容】
《水滸傳》以它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水滸傳》的社會意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作品開頭寫了一個一嚮被人厭棄的破落戶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後來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帥府太尉,而這位皇帝也不過是個專會串瓦走捨的浮浪紈絝兒。他的親信大臣還有蔡京、童貫和楊戩等,他們構成了一個最高統治集團,蔡、高等人以他們的親屬門客為黨羽心腹,如梁世傑、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之流,在他們的下面,則是一些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從上到下,狼狽為姦,殘害忠良,欺壓良善,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形成了一個統治網。《水滸傳》在揭露這些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如何欺壓人民的罪行時,首先敘述了高俅迫害王進的故事,因為王進的父親早年比武時,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帥府太尉後,到任的第一天就公報私仇,無端責罰王進,害得王進連夜奉母逃走。作者還寫了高俅為了讓兒子霸占林衝的妻子,千方百計謀害林衝。高俅作為那個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體現了兇殘、陰險的權臣特點,也體現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醜惡和腐朽的本質。此外,《水滸傳》中還寫了地主惡霸的種種作惡行為,如鄭屠霸占金翠蓮,西門慶害死武大郎,毛太公勾結官府構陷獵戶解珍、解寶。
【藝術成就】
《水滸傳》在藝術上取得了傑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寫出復雜的性格內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環境的依據,同時隨生活環境的變化而發展。人物形象帶有理想色彩,同時又深深地紮根於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滸傳》不單以情節的生動緊張取勝,還有較豐富真實的細節描寫。小說在民間口語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通俗、簡練、生動、富於表現力的文學語言。與內容相適應,前70回連環套式的藝術結構也獨具特色。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對於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歌頌了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義行動,也歌頌了他們超群的武藝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層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鬆、石秀等,對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感受最深,因此當他們一旦造反後,他們的反抗性也最強,什麽統治階級的法度條例,對他們毫無約束,像李逵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裏。他們為了起義的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作者對這些英雄人物的贊揚,完全是出自內心的熱愛。作品歌頌這樣一批被統治階級視為所謂“殺人放火”的強盜、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謂“不赦”的罪人,把他們寫得如此光輝動人,可敬可愛,這顯示了作者的膽識和正義感情。與此相反,作者對於統治階級的人物,則將他們寫得醜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啓發人們去愛什麽人,恨什麽人。金聖嘆評論《水滸傳》“無美不歸緑林,無惡不歸朝廷。”不管金聖嘆主觀動機如何,這句話卻確實說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傾嚮和《水滸傳》的深刻社會意義。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的農民起義,中國的農民富有武裝鬥爭的傳統和經驗,但用文學形式來歌頌農民戰爭,並且真實生動地作全面的藝術再現的,衹有《水滸傳》。《水滸傳》在記敘歌頌起義軍的武裝鬥爭時,還比較重視戰爭經驗的總結,起義軍戰勝敵人,不僅憑勇敢,還靠智慧。《水滸傳》中這方面的事例很多,“三打祝傢莊”是一個較為突出的例子,毛澤東曾經贊揚“三打祝傢莊”是合乎辯證法的最好的事例。梁山起義軍在這次戰役中能夠重視調查研究,對敵分化瓦解,並采取打入內部裏應外合的辦法,終於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水滸傳》中有關戰爭的描寫,可與《三國志演義》相媲美。清代劉鑾的《五石瓠》裏說:明末農民起義軍的張獻忠“日使人說《三國》、《水滸》諸書,凡埋伏攻襲皆效之”。
《水滸傳》中所描寫的起義軍的政治主張,雖然說得不十分明確,卻可以看到他們有着“八方共域,異姓一傢”,不管什麽出身“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的理想。聯繫到他們“殺富濟貧”的行動,表現了人民反對封建經濟的貧富懸殊和政治上的等級貴賤之分,反對封建社會的階級剝削和政治壓迫,這是對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思想的宣戰,反映了廣大受壓迫人民的願望。
《水滸傳》中用以組織群衆和團结群衆的思想基礎是“忠義”。這裏所說的義,它在某種程度上註入了被壓迫階級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觀念,這一點,有些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是有所覺察的。明人郎瑛就說過:“逆料當時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江必有之。”這實際上是說《水滸傳》所說的義不完全同於歷來統治階級所說的義。在中國封建社會裏,下層人民也常講義,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免受暴力的欺凌,自然産生一種團结禦侮的願望,這種願望,在為生活所迫、流落他鄉異地的一些遊民身上,反映得尤為強烈,他們最講朋友之間的義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進而至於“濟睏扶危”、“殺富濟貧”,都是“義”的表現。因此,《水滸傳》中所寫的義,在特定的環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壓迫的性質,而不同於儒傢的綱常倫理中的“義”。但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所以《水滸傳》裏的“義”,還不能取代舊的倫常觀念的地位和作用。《水滸傳》裏的“忠”,有忠於梁山事業的內容,但它又有忠君思想,在許多場合裏,“忠孝”這種封建倫理大節被放在首位,而把“義”置於次要地位,這就是江湖義氣沒有突破封建道德的表現,梁山泊一些鬥爭性最強、革命最堅决的人物,最終也不免在講義氣的情況下跟着宋江接受招安,義氣服從了忠君,就是《水滸傳》所寫的“義”本身存在嚴重缺陷的證明。
《水滸傳》作者歌頌梁山義軍,卻又反對方臘起義,實際說明他同情、歌頌的是一種不徹底的農民起義,也就是不去推翻封建王朝的起義,不“僭號稱王”的起義。所以,《水滸傳》中出現了“替天行道”的口號。“替天行道”固然有其反抗的意義,但是由於遵奉天命,這就不能突破君主觀念,因為在封建社會裏,正是統治階級藉天命來欺騙人民,所謂“奉天承運”,“天命所歸”,歷來帝王正是藉天命來統治萬民的。《水滸傳》中“替天行道”的意義,說的是朝廷無道時,由這些好漢來“替天行道”,而朝廷昏暗的原因,則是“賊臣蒙蔽了聖聰”,因而他們造反便是衹反貪官,不反皇帝,所以最終又不得不歸服天子腳下,而“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終於換成“順天”、“保國”了。這也是《水滸》英雄們最終走上悲劇結局的原因之一。
在《水滸傳》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作為梁山泊領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動,關係着整個梁山事業的興衰和存亡。宋江出身於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經史”,養成 “忠孝”觀念,後來在縣裏作了押司,“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對於衙門裏公事和官府的應酬,十分熟悉。他雖為官府中人,卻又喜歡結交江湖上好漢,對下層人民也富有同情心,“濟人貧苦,□人之急,扶人之睏”,在江湖上享有“及時雨”的美名。這樣的一種特殊經歷,形成了他思想性格的兩面性,一方面他要作個忠臣孝子;另一方面,在同江湖人士的接觸中,使他較多地瞭解下層人民的苦難和願望,又成為仗義扶危、同情勞動人民對官府的反抗行為的人物。總之,宋江在上梁山之前,他對人民的造反,衹是抱着同情態度,或在某種情況下在行動上作一點有限的支持。從他思想上說,他是不願投身到造反行列裏去,他後來上梁山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他是一個廣有謀略的人物,决不甘心長久屈居下僚,他原本希望靠着他的才能將來能夠“為國立功”,作出一番事業來。“博得個封妻蔭子”,以圖日後 “名垂青史”。而當時朝政黑暗,□臣當道,一些才能之士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恰在這時宋江又犯了殺人罪,流配到江州,又因醉後題了反詩,被江州知府拿住,問成死罪,靠了梁山好漢的搭救,纔得保全性命,衹有這時,宋江纔上了梁山。
宋江有組織才能,善於團结人,再加上他在江湖上的聲譽,前後有大批好漢隨他上山,壯大了山寨力量,給山寨事業帶來了一番興旺發達的氣象。梁山起義軍在他的領導和指揮之下,接連打了許多勝仗,給予一些貪官污吏以嚴重的打擊和懲罰,並且震動了朝廷,這些勝利都是和宋江的功勞分不開的。但由於他忠孝觀念根深柢固,雖造了反而這種觀念並未改變,這就伏下了他日後接受招安的契機。他上了梁山後口口聲聲說皇帝是“至聖至明”,衹是“□臣當道,讒佞專權。”他反復申言:“小可宋江怎敢背負朝廷”,“衹被濫官污吏逼得如此”。因此他是“權藉水泊棲身”,“專等朝廷招安”。他在與官軍對陣中,總是想到如何為日後的招安預留地步。這樣,梁山起義軍的力量越強大,梁山的事業越興旺,也就越為宋江的受招安積纍資本。他終於在兩贏童貫、三敗高俅,打得朝廷軍隊大敗虧輸之後,光榮體面地受了招安,而把梁山起義事業斷送。宋江投降之後,又奉朝廷之命去鎮壓方臘起義軍,正如魯迅說的:“替國傢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這是對《水滸》的最尖銳的批評,也揭示了作者思想的嚴重局限。
火燒草料場——選自明代崇禎袁無涯刻本《水滸全傳》插圖
《水滸傳》全書可分前後兩大部分,前半寫各路英雄紛紛上梁山大聚義,打官軍,受招安。後半有五個部分組成,即徵遼、平田虎、平王慶、平方臘及結局。其中田虎、王慶兩部分是後來加的,今所見較早的百回本,徵遼之後緊接平方臘。但有的研究者認為,徵遼也可能是插增的,因為第一,徵遼的事不同於受招安和平方臘,歷史上無跡可尋。其次,和平田虎、王慶一樣,徵遼中梁山一百單八人無一死亡。這個看法尚有爭論。從思想內容來說,《水滸傳》前半是寫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階級矛盾的,後半則是寫忠臣反□臣,是反映統治階級內部的忠□矛盾。作者寫了宋江的受招安,固然是表現出嚴重的思想局限,但也反映了民族愛國思想,魯迅說:“其中招安之說,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為當時社會擾亂,官兵壓製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離而為盜……但一到外寇進來,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時候,人民因為仇視外族,便想用較勝於官兵的盜來抵抗他。”這話是有根據的,水滸故事流傳的時間正是民族矛盾尖銳的時代,《水滸傳》的後半部分寫宋江等人受招安,和這一背景不無關係。而徵遼部分的出現,則是這一思想的繼續和發展。至於忠臣反□臣,也是和這一思想有關的。在小說結尾寫“史官有唐律二首哀輓” 宋江等梁山人物,其中說:“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水滸傳》的作者是把宋江作為忠臣來描寫的。第85回遼國歐陽侍郎招降宋江,吳用嚮宋江獻策:要富貴,投降遼國;要忠義,報效宋朝。宋江說:“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後已。”這裏的“盡忠報國”實際上就是具體歷史條件下的民族立場。宋江投降之後,“水滸”英雄始終受賊臣排擠、打擊和陷害,最後宋江被等賊臣害死。這樣的悲劇結局,對於揭露統治者的罪惡,和作者對受招安者的鑒戒來說,也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總之,《水滸傳》通過藝術形象表現的“官逼民反”的現象,深刻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本質,它所表現的梁山泊英雄轟轟烈烈的大起義,有力地衝擊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它描寫的梁山義軍受招安後儘管講忠義,打外敵,平內亂,還是不見容於當權執政者,還是落得悲慘的結局,也深刻地傳達了一種歷史教訓。
《水滸傳》的藝術特色
《水滸傳》作者以其高度的藝術表現力,生動豐富的文學語言,敘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塑造了衆多可愛的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繼承與發展了中國古代小說與講史話本的傳統特色。故事極富傳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變化莫測。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緊扣讀者的心弦。如“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武鬆打虎”、“血濺鴛鴦樓”、“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傢莊”等等,數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但《水滸傳》並不是單純為了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而迎合群衆的,而是緊緊圍繞着“官逼民反”這一思想,把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鬆、林衝、盧俊義三人都武藝高強,是梁山第一等好漢,三人都受過官府的陷害,被充過軍,而武鬆和林衝、盧俊義的表現卻大不相同。林衝、盧俊義在充軍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擺布,忍氣吞聲,有時還嚮差人乞憐哀告。兩人又都是受騙被捆在樹上低頭受死。武鬆則相反,第一次充軍孟州,一路上反而是兩個差人服侍他。二次充軍恩州,押解他的兩個差人被人收買,再加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合謀在半路上害死他,四個帶刀的兇手,對付他一個帶枷的犯人,反被他輕而易舉地給收拾了。他還不解恨,一口氣奔回孟州,殺了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等,纔算出了一口惡氣。林衝、盧俊義不是武藝不精,原因在於,他們一個是北京首富,一個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傢室,不幸遭受冤枉,衹希望服刑期滿,重振傢聲。兩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懷怒未發,忍一口氣。而武鬆,無傢室之纍,久走江湖,養成強悍的性格,無所顧忌,也就無所畏懼,加上他受欺被誣,不斷被人暗算,所以報復心強,手段也狠。林衝、盧俊義和武鬆,表現截然不同,但他們二人也有些不同,林衝的反抗性還較盧俊義為強。
又如魯智深、武鬆、李逵三人,他們都是性情剛直,好打不平,不畏強暴,不避危難;但他們又各有其特點,魯智深是軍官出身,閱歷較深,富有正義感,痛惡社會的不平,他雖然性格急躁,行動莽撞,但在鬥爭中有時又很細心機智。拳打鎮關西,沒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單身一人無人送飯,於是假裝氣忿,“指着鄭屠屍道:‘你詐死,灑傢和你慢慢理會。’一頭駡,一頭大踏步去了。”這樣便脫身而去了。在大相國寺菜園子裏,幾個潑皮要算計他,故意跪在糞窖邊不起來,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沒等潑皮上身,一腳一個把兩個為頭的踢到糞坑裏去了。這些都說明他是個粗中有細的人。武鬆性情剛強,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動上有時表現得粗魯蠻橫,象是有意的尋釁生事,如快活林對蔣門神;有時是裝出假象迷惑與麻痹對手,如十字坡對孫二娘。他為了替兄報仇,考慮得極為周密,從調查情況入手,到殺嫂逼取口供,殺西門慶,自首縣衙,一步步按着他的安排都作到了。這又說明他很有心計。而李逵則和兩人大不相同,憨直、剛強、粗心、大膽,極忠於梁山事業,反抗性最強,打起仗來,赤膊上陣,勇猛無比。他是個真正的粗人,一味蠻幹,不計後果,又有幾分天真,好管閑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奪魚和張順撕打,被張順騙到水裏,淹得他兩眼發白;去薊州搬取公孫勝,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懲治;斧劈羅真人,被真人罰到薊州大牢裏受苦;打死殷天錫,連累柴進坐牢,差點送了性命。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得十分準確和細緻。《水滸傳》對這些英雄人物個性特點的描繪,真正作到毫發不失,這就更加強了這些形象的動人力量。
《水滸傳》的語言是以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提煉而創造的文學語言。其語言特色是明快、洗煉、準確、生動。無論是作者的描述語言,還是作品人物的語言,許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寫景、狀物、敘事、表情,極為靈動傳神。《水滸傳》敘事,善於白描,簡潔明快,沒有滯拙的敘事和冗長繁瑣的景物描寫。偶有寫景文字,又極精彩。如武鬆不聽酒傢勸告,乘着酒興單身上山,看了廟門上的告示,纔知真的有虎,他稍為猶豫了一下,還是硬着頭皮上了崗子。這裏作者衹用了兩句話襯托此時的氣氛和心情:“回頭看那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武鬆“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既寫出了老虎活動的時間,又寫出了老虎出沒的環境。兩句話就把一種恐怖悲涼的氣氛和心情和盤托出,讓人感到此時此地不知什麽時候會突然跳出一隻活老虎來。《水滸傳》的敘事,要言不煩,恰到好處,而又繪聲繪色,鮮明生動。“武鬆打虎”是歷來傳誦的好文章,寫得極為傳神,寫人虎相搏,寫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聲震山崗的吼聲,一隻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躍然紙上。幾經搏鬥,老虎威風漸減,最後如何被武鬆按住,如何掙紮,如何被武鬆打死,寫得活靈活現,十分逼真。通過這些描寫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鬆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人物語言的性格化,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通過人物的語言不僅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且對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養而形成的思想習慣有時也能準確地表現出來,所謂“人有其性情。……人有其聲口。”如李逵第一次見宋江,就問戴宗:“哥哥,這黑漢子是誰?”戴宗責備他粗魯,他不服,等戴宗嚮他介紹了情況,他還說:“莫不是山東及時雨黑宋江!”他心裏怎麽想,口裏就怎麽說,他是個粗人,見人不懂得什麽客套和應酬之事,不受禮節的約束,他剛上梁山便大發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殺去東京,奪了鳥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話,衹有李逵纔說得出,是極富個性化的語言。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吳用的足智多謀,宋江的謙虛下人,通過他們的對話,無不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魯迅曾經指出:“《水滸》和《紅樓夢》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的。”
【業內評價】
金聖嘆將《水滸傳》與《離騷》、《莊子》、《史記》、《杜詩》、《西廂記》合稱為“六才子書”。馮夢竜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定為“四大奇書”。與《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共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到了20世紀,文學評論傢除了評論《水滸傳》的文學成就,亦開始對《水滸傳》所反映的社會狀況和價值觀産生興趣。1930年代初,魯迅在《三閑集·流氓的變遷》中曾這樣評論《水滸傳》:“‘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姦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傢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對於《水滸傳》的思想傾嚮歷來有不同看法。一種觀點認為認為《水滸傳》表現的是忠義的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李贄。另外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一部寫給強盜看的書,是教人做強盜的書。主要是明朝的左懋第提出的,他認為《水滸傳》教壞了百姓,強盜學宋江。並且認為如果不禁毀《水滸傳》,對於世風的影響是不堪設想的。當時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議,將《水滸傳》在全國各地收繳。另外一個持這種觀點的人是金聖嘆。這也是他把七十回以後砍掉的原因之一。此外,清朝的俞萬春也支持這種觀點,並親自撰寫《蕩寇志》,承接金聖嘆一書第七十回後,從七十一回寫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
19世紀50年代,當時所持的看法是認為《水滸傳》是描寫歌頌農民起義的。這種看法是當時各種教科書,文學史和小說史所持的一個主流的看法。
【人物數量】
據統計,水滸傳全書描寫的人物,有名有姓的有577位(包括主要人物108位),有名無姓的有8位,有姓無名的有99位,書中提到但沒有出場的有102位,共計787位。
【內容梗概】
宋哲宗時,東京有一個浪蕩子弟名叫高俅,他踢得一腳好球,被哲宗弟弟端王看中,成了端王的親信。後來端王當了皇帝,這就是徽宗,不到半年,就把高俅提升為殿帥府太尉。高俅上任的第一天,就整治因病未到的教頭王進,逼得王進帶着母親逃離東京。王進來到華陰史傢村,被史進收留,拜為師父。後因高俅追捕得緊,王進衹好告別史進投奔延安府。王進去後,史進與少華山的頭領結交為友,華陰知縣知道此事後,誣陷史進私通草寇,史進燒了史傢莊。
史進衹得離開華陰,去尋王進。途經渭州,結識了渭州經略府提轄魯達,二人來到酒樓飲酒。飲酒正酣,忽然隔壁傳來啼哭聲。魯達頓生性魯莽而又素好行俠仗義,叫酒保將啼哭之人帶來。金氏父女被帶到,女兒哭着說:因到渭州投親無着,狀元橋肉鋪的鄭屠乘人之危,要強娶小女為妾,今被趕出,那鄭屠反要我父女給他銀錢。魯達聽後大怒,决心懲治鄭屠。次日早上,魯達送走金氏父女,來到狀元橋肉鋪,先叫鄭屠親自操刀切肉,戲弄這惡棍一番之後,三拳結果了他的性命。隨即離了渭州。半月後由趙員外出面,把魯達送往五臺山當了和尚,法名智深。
後魯智深離了五臺山,在東京大相國寺管理菜園。一日,魯智深在菜園習武,當衆連根拔起垂楊樹,被陪同夫人到嶽廟進香的林衝瞧見,兩人一見如故,結拜為兄弟。正在高興之際,丫環來報,說有人調戲夫人。林衝趕往嶽廟,見是高太尉的幹兒子高衙內,衹好忍氣將他放了,告別魯智深回傢。
高衙內見林衝妻子美麗,一心要謀占林衝妻子。爪牙富安嚮高俅獻計,騙林衝帶寶刀入白虎堂,林衝被捉,以行刺罪發配滄州。高俅又派人買通公人,要他們在野豬林殺死林衝。幸有魯智深暗中保護,林衝纔得以幸免。到了滄州,高俅又派爪牙火燒草料場,欲置林衝於死地。忍無可忍的林衝,殺死了爪牙,要夜投奔梁山泊。
山寨首領王倫嫉妒林衝,要他下山打劫。林衝下山等了三天,纔見有一人經地。此人乃青面獸楊志,林衝同他拼殺多時,未見勝負。王倫勸住二人,邀楊志上山。林衝入夥坐了第四把交椅,楊志不願入夥,下山去了東京。 楊志在東京投靠無門,衹好賣祖傳寶刀,湊一點盤纏。潑皮牛二無理取鬧,欲奪寶刀,被楊志殺死。楊志充軍大名府留守司。留守蔡京女婿梁中書看中了楊志的武藝,要楊志護送價值10萬貫錢的生辰岡到東京為蔡京祝壽。此事被赤發鬼劉唐打聽到後,勸晁蓋劫下這批不義之財,晁蓋請智多星吳用想辦法。吳用請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等7人,决定在黃泥崗劫取這批生辰綱。
楊志一行人來到黃泥崗,晁蓋等扮作販棗商人,趁楊志手下買酒喝的當口,投下了蒙汗藥,將他們藥昏,劫走了生辰綱。楊志醒來,發現生辰綱被劫,知道大禍臨頭,便去青州二竜山做了強盜。 梁中書告知蔡京生辰綱被劫,蔡京下令濟州府捉拿賊人。濟州府尹派何濤負責此案,經查知是晁蓋等人所為,何濤帶人到鄆城縣捉拿晁蓋。縣中押司宋江是晁蓋好友,聞訊後立即給晁蓋報信。晁蓋燒了自己的莊園。大敗何濤,率領衆人投奔梁山泊。
王倫存心刁難,不肯收留。林衝大怒,殺了王倫,推舉晁蓋為梁山泊首領。晁蓋在挫敗官軍,穩住梁山泊之後,派劉唐帶上書信、金銀去答謝宋江。宋江退了金銀,怍了書信。返回住處中途被閻婆攔住,將宋江強拉至傢中,欲將女兒許配給宋江,以答謝他多年接濟之恩。宋江不重女色,勉強在她傢中留宿一夜,誰知書信被閻婆惜發現,她一口咬定宋江暗通梁山泊,要報官。宋江苦苦哀求無效,一氣之下,殺了閻婆惜,逃回宋傢村。知縣差朱仝、雷橫捉拿宋江,他們卻有意將宋江放走,讓宋江躲進了柴進莊上。宋江在那遇見了逃難到此的武鬆,二人拜為兄弟。
武鬆病愈,告別宋江去尋找哥哥武大郎。武鬆路過景陽崗時打死了猛虎,被陽𠔌知縣任命為步兵都頭。一日,武鬆在陽𠔌縣城碰到了哥哥。武大郎非常高興,將武鬆引回傢中。嫂子潘金蓮見武鬆相貌魁梧,頓生邪念,存心勾引,遭武鬆申斥。
不久,武鬆為知縣押運財物去了東京。武鬆走後,潘金蓮同開生藥鋪的本地一霸西門慶勾搭成姦,用藥毒死了武大郎。武鬆回縣得知此事,嚮知縣告狀不準,盛怒之下,去酒樓殺了西門慶,又殺了潘金蓮,被判罪發配孟州。孟州小管營施恩厚待武鬆,求武鬆幫助奪回被蔣門神搶占去的快活林的店鋪。武鬆酒醉後痛打蔣門神,奪回了快活林。這蔣門神通過張團練買通張都臨,誣陷武鬆偷盜寶物,判武鬆充軍。武鬆被押上路,在飛雲浦折斷枷鎖,殺死了想害他的4 個公人,折回孟州城,殺死了正在設宴慶賀除掉武鬆的蔣門神、張團練和張都臨,逃出孟州。在十字坡孫二娘將他扮為行者,讓他去二竜山投奔魯智深。
武鬆又在白虎山孫傢莊遇見了宋江,宋江是去投奔花榮的,二人結伴而行,在瑞竜鎮分手,宋江去往清風寨。清風寨有兩個知寨,正知寨劉高是個文官,他嫉恨副知寨花榮。宋江一到就被劉高捉住,說宋江私通清風山草寇,花榮也因此受牽連。清風山頭領燕順、王英等人聞訊後下山救了宋江、花榮,大傢决定去投奔晁蓋。快到梁山泊,石勇捎來宋江父親假托病故要他回傢的傢書,宋江趕回,被官府捉住,刺配江州。在江州,宋江得到戴宗和李逵的照。但因酒醉在潯陽樓墻壁上題了反詩,被江州知府蔡京的兒子蔡九判處死刑。正準備行刑時,梁山泊英雄前來劫走了宋江。事後,29位英雄在江州白竜廟聚會,浩浩蕩蕩返回梁山泊,宋江在山寨中坐了第二把交椅。
上山不久,宋江接來老父,李逵也回傢接母親上山,行至途中,遇一李逵打劫,捉住之後,纔知此人名叫李鬼,說他有90歲老母無人奉養,李逵送他10兩銀子,勸他改惡從善。後來李逵發覺上當,殺了李鬼,而李鬼的妻子卻溜掉了。回到傢中,母親已雙目失明,李逵哄母親說:我做了官,接娘去享福。背着母親上了路。一日,行至沂嶺,李逵為母取水,回來後發現母親被虎吃掉。李逵大怒,連殺了4 衹老虎,被獵戶迎進曹太公莊上。這時,逃來此處的李鬼妻子認出了李逵,曹太公等人正準備暗算李逵,幸虧梁山泊派來朱貴等人幫助,李逵纔脫險回了山寨。
前來投梁山泊的楊雄、石秀、時遷被祝傢莊酒店欺侮,雙方打了起來,時遷被捉。為救時遷,晁蓋、宋江發兵3 次攻打祝傢莊,蕩平了祝傢莊,附近與祝傢莊結盟的李傢莊、扈傢莊都投降了梁山泊。梁山泊威名遠揚,四處好漢紛紛投奔。
不久,李逵下山來到柴進莊上,正遇上柴進收到叔父寄來的信,說高俅叔伯兄弟高廉的妻舅殷天錫要奪占柴傢的花園。於是柴進同李逵火速趕往高唐州,見花園已被奪去,李逵大鬧高唐州,打死殷天錫。知府高廉點兵捉拿,柴進被擒,柴進叔父被抄傢。李逵逃回山寨報信,晁蓋令宋江率領22名頭領攻打高唐州,殺了高廉,救了柴進。
朝廷派太尉高俅前往剿捕,高俅令呼延灼攻打梁山泊。呼延灼被宋江軍隊打得大敗,逃往青州,又去為慕容知府攻打桃花山、二竜山、白虎山的起義軍效力。魯智深聚合三山人馬,往梁山泊求援。宋江率軍與三山義軍共同攻打青州,呼延灼投降,慕容知府被殺,三山頭領一起投奔了梁山泊。
此後,少華山史進被官府捉住,宋江又帶兵大鬧華山,殺了太守。沒過幾天,凌州曾頭市普傢五虎攔截投奔梁山泊的好漢,並惡言中傷梁山泊。晁蓋大怒,親點5000人馬攻打曾頭市。在戰鬥中,晁蓋被毒箭射中,回山寨身亡。宋江被推為山寨之主,改聚義廳為忠義堂。為報晁蓋遇難之仇,宋江記起了北京大名府玉麒麟盧俊義,知他武藝超群,棍棒天下無雙,想請他上山入夥,共報大仇。於是宋江派軍師吳用去京都,扮作算命先生給盧俊義算命,說盧俊義百日之內必有身首異處之災,將戶俊義騙至梁山泊,被張順擒拿上山。宋江勸盧俊義入夥,盧俊義不肯,兩個月後,宋江送盧俊義下了山。
盧俊義離傢後,管傢李固與盧妻勾搭成姦,當盧俊義回到傢時,他們竟設下埋伏,將盧俊義捆送到梁中書處,梁中書判了盧俊義死刑。在行刑那天,梁山泊好漢石秀劫法場,救出盧俊義,但因單槍匹馬,寡不敵衆,二人被擒。為救盧俊義和石秀,宋江發兵攻打北京。梁中書嚮太師蔡京告急,蔡京采納了關勝所獻圍魏救趙之墳,率領1500人馬直攻梁山泊。宋江聞訊,退後回山,以計俘獲關勝,擊潰了官軍。隨即宋江任命關勝為先鋒再次攻打北京城,戰鬥相持數月,直到次年元宵方攻破北京。梁中書從南門奪路而逃,盧俊義、石秀被救出。
不久,蔡京又派單廷桂、魏定國攻打梁山泊,皆被擊潰。宋江與盧俊義一道領兵攻打曾頭市,殺了曾傢五虎,回山祭奠晁蓋之靈。接着又乘勝攻破了東平、東昌二府,大軍凱旋而歸。此時,梁山泊大小頭領正好108 位,合了當年洪太尉所放走的魔王之數。衆人會聚忠義堂,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立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黃旗。
山寨興旺之後,宋江有了“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的打算,武鬆、李逵、魯智深都堅决反對。到了年底,宋江要往東京去觀賞明年元宵的燈火,柴進、李逵陪宋江到了東京。很偶然宋江進了李師師的府邸,徽宗皇帝也在場,正當宋江要嚮徽宗討招安詔書的時候,李逵在外邊打人放火,城內頓時大亂。宋江三人逃出,李逵單獨行至荊門鎮投宿時,聽莊主劉太公說宋江搶了她女兒上山,李逵萬分憤怒,跑回梁山泊,砍倒了杏黃旗,要拿宋江問罪。後來經過對證,乃是牛頭山賊人冒名幹的壞事。李逵負刑請罪,去牛頭山殺了賊人,救回了劉太公的女兒。
梁山泊的壯大,震驚了朝野上下。徽宗派殿前太尉陳善保前往招安,李逵接過招安詔書,一把撕得粉碎。朝廷又派童貫攻打梁山泊。山寨十面埋伏,挫敗了童貫的兩次進攻。童貫逃回東京,高俅又調遣十節度兵力來攻梁山泊。宋江三敗高俅,並將他活捉上山,以禮相待,要高俅轉達渴望朝廷招安之意。高俅去後,宋江又派燕青去東京,燕青通過李師師求得徽宗下詔,沒過幾天,殿前太尉宿元景上山來宣讀詔書,宋江領着衆山好漢接受了招安,打着“順天”“護國”旗幟,到東京接受徽宗檢閱。
梁山泊義軍接受招安後,正遇遼兵侵犯,宋江受詔破遼。於是大軍北進,攻下檀州,奪回薊州,智取霸州,占領幽州,兵圍燕京,遼主請罪投降。宋江班師回國,遵照徽宗旨意,將所奪州縣仍退還給了遼邦。
回到京師,徽宗下詔,令宋江去平定淮西王慶,隨後又調去平定河北田虎和江南方臘。在平定方臘軍的過程中,義軍損失慘重,雖然最後擒獲了方臘,大功告成,但卻陣亡72條好漢。回軍途中,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和尚盤膝打坐安然而死),殘廢的武鬆不願回京,就在這裏出了傢。離開杭州後,林衝癱瘓,楊雄、時遷、楊志病死,燕青又悄然離去。到了蘇州,李俊、童威、童猛又離去。等到大軍回京駐紮陳橋驛時,衹剩下20餘名頭領。蔡京、童貫、高俅、楊戩4 大姦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後,他們設計用水銀害了盧俊義,用毒藥摻入禦酒藥死了宋江和李逵。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在悲劇中結束。
【影視資料】
【中文劇名】:水滸傳(山東版)
【集數】:40
【年份】:1980
【格式】:RMVB
【語言】:普通話
【字幕】:中文
【導演】:陳敏 劉柳 劉子云
【演員】:
於守金——魯智深
祝延平——武鬆
董子武——李逵
鮑國安——宋江
彭蔭泰——晁蓋
電視劇《水滸傳》央視版 四十三集電視劇
電視連續劇《水滸傳》根據施耐庵創作,羅貫中命名的同名古典文學名著改編。
【人物排名】
水泊梁山天罡星三十六員:
天魁星呼保義宋江,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
天機星智多星吳用,天閑星入雲竜公孫勝,
天勇星大刀關勝,天雄星豹子頭林衝,
天猛星霹靂火秦明,天威星雙鞭呼延灼,
天英星小李廣花榮,天貴星小旋風柴進,
天富星撲天雕李應,天滿星美髯公朱仝,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天傷星行者武鬆,
天立星雙槍將董平,天捷星沒羽箭張清,
天暗星青面獸楊志,天佑星金槍手徐寧,
天空星急先鋒索超,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天異星赤發鬼劉唐,天殺星黑旋風李逵,
天微星九紋竜史進,天究星沒遮攔穆弘,
天退星插翅虎雷橫,天壽星混江竜李俊,
天劍星立地太歲阮小二,天竟星舡火兒張橫,
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天損星浪裏白跳張順,
天敗星活閻羅阮小七,天牢星病關索楊雄,
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天暴星兩頭蛇解珍,
天哭星雙尾蝎解寶,天巧星浪子燕青。
水泊梁山地煞星七十二員:
地魁星神機軍師朱武,地煞星鎮三山黃信,
地勇星病尉遲孫立,地傑星醜郡馬宣贊,
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地威星百勝將韓滔,
地英星天目將彭玘,地奇星聖水將單廷珪,
地猛星神火將魏定國,地文星聖手書生蕭讓,
地正星鐵面孔目裴宣,地闊星摩雲金翅歐鵬,
地闔星火眼狻猊鄭飛,地強星錦毛虎燕順,
地暗星錦豹子楊林,地軸星轟天雷凌振,
地會星神算子蔣敬,地佐星小溫侯呂方,
地佑星賽仁貴郭盛,地靈星神醫安道全,
地獸星紫髯伯皇甫端,地微星矮腳虎王英,
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地暴星喪門神鮑旭,
地然星混世魔王樊瑞,地猖星毛頭星孔明,
地狂星獨火星孔亮,地飛星八臂那吒項充,
地走星飛天大聖李袞,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堅,
地明星鐵笛仙馬麟,地進星出洞蛟童威,
地退星翻江蜃童猛,地滿星玉幡竿孟康,
地遂星通臂猿侯健,地周星跳澗虎陳達,
地隱星白花蛇楊春,地異星白麵郎君鄭天壽,
地理星九尾龜陶宗旺,地俊星鐵扇子宋清,
地樂星鐵叫子樂和,地捷星花項虎龔旺,
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孫,地鎮星小遮攔穆春,
地嵇星操刀鬼曹正,地魔星雲裏金剛宋萬,
地妖星摸着天杜遷,地幽星病大蟲薛永,
地伏星金眼彪施恩,地僻星打虎將李忠,
地空星小霸王周通,地孤星金錢豹子湯隆,
地全星鬼臉兒杜興,地短星出林竜鄒淵,
地角星獨角竜鄒潤,地囚星旱地忽律朱貴,
地藏星笑面虎朱富,地平星鐵臂膊蔡福,
地損星一枝花蔡慶,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
地察星青眼虎李雲,地惡星沒面目焦挺,
地醜星石將軍石勇,地數星小尉遲孫新,
地陰星母大蟲顧大嫂,地刑星菜園子張青,
地壯星母夜叉孫二娘,地劣星活閃婆王定六,
地健星險道神鬱保四,地耗星白日鼠白勝,
地賊星鼓上蚤時遷,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共108將。
這部書的前70回和金聖嘆評點的貫華堂本《水滸傳》基本一致;而後50回,則與目前流行的120回本《水滸全傳》完全不同。這裏的梁山好漢沒有受招安,直到120回,他們還在與官軍血戰。這後50回曾由上海中西書局在1933年單獨排印過,梅寄鶴先生的序言裏記載了當時出版的詳細情況。
1933年中西書局僅印刷了這部書的後50回,不完整;再加上當時以“古本”名義出版的《水滸傳》很多,珠目混雜,難以銷售。當時中西書局僅印了 1500册,未能銷售完,在群衆中未能造成影響。同時,該書局與學術界沒有聯繫,又沒在報上作過宣傳,致使這部書再度埋沒了。查閱當時著名的《水滸傳》研究者,如魯迅、鬍適、鄭振鐸等的文章,雖然他們對版本都作過極為細緻的研究,但從未提到過這部《古本水滸傳》。
1994年,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再版了《古本水滸傳》,蔣祖鋼又寫了“新版前言”,是一篇研究《古本水滸傳》的專題論文。其論證的主要內容是,其一,《古本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其二,上海中西書局衹出版了120回的後50回,因為前70回與“貫華堂本”完全相同(“民大”再版本為120回);其三,120回書並未結束,後面應該還有,衹是目前尚未發現。其中最重要的是從多方面論證了“古本”的作者應是施耐庵,反駁了“古本”是梅寄鶴先生“偽續”的觀點。
1933年中西書局僅印刷了這部書的後50回,不完整;再加上當時以“古本”名義出版的《水滸傳》很多,珠目混雜,難以銷售。當時中西書局僅印了 1500册,未能銷售完,在群衆中未能造成影響。同時,該書局與學術界沒有聯繫,又沒在報上作過宣傳,致使這部書再度埋沒了。查閱當時著名的《水滸傳》研究者,如魯迅、鬍適、鄭振鐸等的文章,雖然他們對版本都作過極為細緻的研究,但從未提到過這部《古本水滸傳》。
1994年,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再版了《古本水滸傳》,蔣祖鋼又寫了“新版前言”,是一篇研究《古本水滸傳》的專題論文。其論證的主要內容是,其一,《古本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其二,上海中西書局衹出版了120回的後50回,因為前70回與“貫華堂本”完全相同(“民大”再版本為120回);其三,120回書並未結束,後面應該還有,衹是目前尚未發現。其中最重要的是從多方面論證了“古本”的作者應是施耐庵,反駁了“古本”是梅寄鶴先生“偽續”的觀點。
匯評忠義水滸傳,正文前70回以金聖嘆改評本為底本,50回以全傳本為底本。批語包含了70回本金聖嘆貫華堂第五才子書、王望如評論出像水滸傳,100回本容與堂李贄(葉晝)評本、芥子園李贄評本,120回全傳本李贄(袁無涯)評本,104回簡本餘象鬥評本。金聖嘆批語以紅色標識、李贄各本批語以藍色標識、王望如、餘象鬥等批語以紫色標識。批語匯評參考陳曦鐘等《水滸傳匯評本》等書。
《水滸傳》的版本
施耐庵編撰的《水滸傳》祖本,早已不存。明清以來出現的多種《水滸傳》版本,一般可分為繁本和簡本兩個係統。繁、簡之分,不在情節、人物本身而是指敘述、描寫的文字有粗略和細膩之不同。
繁本係統
(一)百回本:
1、明正德、嘉靖年間坊刻殘頁本;
2、嘉靖年間刊印的《忠義水滸傳》殘本(8回)
3、萬歷十七年乙醜(1589)刊印的《忠義水滸傳》一百捲一百回,因捲首有署名“天都外臣”(汪道昆)的一篇序文,故稱之為“天都外臣本”;
4、萬歷三十八年(1610)容與堂刊印的《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分為有序本和無序本兩種。這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百回繁本;
5、明芥子園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李玄伯藏明刻本《忠義水滸傳》、《鐘敬伯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等。
(二)百二十回本:
1、明袁無涯刊本《新鎸李氏藏本忠義水滸傳》,增加了百回本所沒有的宋江徵討田虎、王慶的情節。
(三)七十回本:金聖嘆腰斬水滸傳,砍掉七十二回以後的內容,又把第一回改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
施耐庵編撰的《水滸傳》祖本,早已不存。明清以來出現的多種《水滸傳》版本,一般可分為繁本和簡本兩個係統。繁、簡之分,不在情節、人物本身而是指敘述、描寫的文字有粗略和細膩之不同。
繁本係統
(一)百回本:
1、明正德、嘉靖年間坊刻殘頁本;
2、嘉靖年間刊印的《忠義水滸傳》殘本(8回)
3、萬歷十七年乙醜(1589)刊印的《忠義水滸傳》一百捲一百回,因捲首有署名“天都外臣”(汪道昆)的一篇序文,故稱之為“天都外臣本”;
4、萬歷三十八年(1610)容與堂刊印的《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分為有序本和無序本兩種。這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百回繁本;
5、明芥子園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李玄伯藏明刻本《忠義水滸傳》、《鐘敬伯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等。
(二)百二十回本:
1、明袁無涯刊本《新鎸李氏藏本忠義水滸傳》,增加了百回本所沒有的宋江徵討田虎、王慶的情節。
(三)七十回本:金聖嘆腰斬水滸傳,砍掉七十二回以後的內容,又把第一回改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