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事會元》,北宋李上交撰,五捲。是書成於嘉祐元年(1056)。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於子部雜傢類,《四庫全書》亦收於子部雜傢類。
李氏自序雲:“嘗謂經籍之淵頗易討,耳目之接或難周知。上交以退寓鐘陵,靜尋近史及諸小說雜記之類,起唐武德而下,盡周顯德之前,擷細務之所因,庶閑談之引據。”錢曾《讀書敏求記》稱“唐史所失記者,此多載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自一捲至三捲,首載宮殿之製,次載輿服之製,次載官製軍製,其次亦皆六曹之掌故。四捲為樂麯,為州郡沿革,惟五捲頗載瑣聞。然如婦人檐子、兜籠、綫靴、綫鞋、親迎、舉樂,障車、公主事姑舅,公主賜謚、山川嶽瀆封號、國忌、行香、上元點燈、散從親事、官處士謚、謚先生、律格、赦書投匭、刑統律令、死罪覆奏,斷獄禁樂、逐旬問罪人、表狀、書奏、製敕及始流沙門島、始配衙前安置、始貶厓州諸條,亦皆有關於典製,大抵體例在崔豹《古今註》、高承《事物紀原》之間,其中如《霓裳羽衣麯》考證亦極精核,不可徒以雜事細務目之”。是書以記述名物制度為主,兼及瑣聞詩話。以樂、舞解詩,為此書一大特色。例如以《霓裳羽衣麯》解白居易《和元稹歌》;以《七德舞》、《破陣樂》解白居易《七德舞》詩等,均極精闢,考證亦甚詳密。書中論及樂麯歌舞之由來變化,除《霓裳羽衣麯》、《七德舞》外,尚有《鬍渭州》、《伊州》、《涼州》、《楊柳枝》、《中和樂》、《傾杯樂》、《離別難》、《雨霖鈴》、《荔枝香》、《望江南》、《鬍旋舞》等,對有關詩詞之研究理解均有參考價值。
《近事會元》有《四庫全書》本、《守山閣叢書》本、《畿輔叢書》本。
哈哈兒據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點校製作,非詩話部分亦全部保留,以窺本書全貌;原書中部分明顯錯誤,據他本校改。
李氏自序雲:“嘗謂經籍之淵頗易討,耳目之接或難周知。上交以退寓鐘陵,靜尋近史及諸小說雜記之類,起唐武德而下,盡周顯德之前,擷細務之所因,庶閑談之引據。”錢曾《讀書敏求記》稱“唐史所失記者,此多載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自一捲至三捲,首載宮殿之製,次載輿服之製,次載官製軍製,其次亦皆六曹之掌故。四捲為樂麯,為州郡沿革,惟五捲頗載瑣聞。然如婦人檐子、兜籠、綫靴、綫鞋、親迎、舉樂,障車、公主事姑舅,公主賜謚、山川嶽瀆封號、國忌、行香、上元點燈、散從親事、官處士謚、謚先生、律格、赦書投匭、刑統律令、死罪覆奏,斷獄禁樂、逐旬問罪人、表狀、書奏、製敕及始流沙門島、始配衙前安置、始貶厓州諸條,亦皆有關於典製,大抵體例在崔豹《古今註》、高承《事物紀原》之間,其中如《霓裳羽衣麯》考證亦極精核,不可徒以雜事細務目之”。是書以記述名物制度為主,兼及瑣聞詩話。以樂、舞解詩,為此書一大特色。例如以《霓裳羽衣麯》解白居易《和元稹歌》;以《七德舞》、《破陣樂》解白居易《七德舞》詩等,均極精闢,考證亦甚詳密。書中論及樂麯歌舞之由來變化,除《霓裳羽衣麯》、《七德舞》外,尚有《鬍渭州》、《伊州》、《涼州》、《楊柳枝》、《中和樂》、《傾杯樂》、《離別難》、《雨霖鈴》、《荔枝香》、《望江南》、《鬍旋舞》等,對有關詩詞之研究理解均有參考價值。
《近事會元》有《四庫全書》本、《守山閣叢書》本、《畿輔叢書》本。
哈哈兒據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點校製作,非詩話部分亦全部保留,以窺本書全貌;原書中部分明顯錯誤,據他本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