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看拙譯《浮士德》第一部51~52頁。
(原載《李白與杜甫》。人民文學出版社,1971年版)
(原載《李白與杜甫》。人民文學出版社,1971年版)
唐五代詩人簡要評傳匯集。撰者元代辛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
此書對中﹑晚唐詩人事跡所記尤詳﹐也包括部分五代詩人。按詩人登第先後為序。書中保存了唐代詩人大量的生平資料﹐對其科舉經歷的記敘更為詳備。傳後又有對詩人藝術得失的品評﹐多存唐人舊說﹐其中頗有精闢之見。但所述多有失實﹑謬誤之處﹐如謂駱賓王與宋之問唱和靈隱寺﹐《中興間氣集》為高適所編﹐李商隱曾為廣州都督等。也有因誤解材料而造成錯誤﹐如劉長卿傳﹐記權德輿稱劉長卿為“五言長城”﹐而據權德輿《秦徵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詩序》﹐實是劉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等。
書成於元大德八年(1304)。原本10捲﹐明初尚存﹐《永樂大典》在“傳”字韻內曾錄其全書。但此部分《永樂大典》今亦佚。清《四庫全書》館臣從《永樂大典》其他各韻中輯出243位詩人的傳記﹐附傳44人﹐共287人﹐編為8捲。日本《佚存叢書》有10捲本﹐有278位詩人的傳記﹐附傳 120人。有清陸芝榮等《佚存叢書》校刻本。又有清《指海》本﹐以日本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本﹐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用日本本重印﹐另附《指海》本校記。
《唐才子傳》被列為國學入門必讀書目之中。
後人傅璇琮所編《唐才子傅校箋》以日茂元刊十捲本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叢書》本以及《四庫全書》本、三間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內外世傅版本、校訂精審,堪稱定本。箋證的重點在探索史料來源、糾正史實錯誤、補考原書未伯重要+事跡,以全書所收近四百位唐代備的重要事跡,以全書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詩人的生平和創作為基本架構,通過對他們生平事跡、詩文創作、作品流會心等基本史料來竜去脈、是非真假的逐條考證,起到了有唐一代詩人事跡資料庫的作用。
本書是中國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學者多年協作研究的結晶,集中代表了世紀唐代詩人群體研究的最高成就。
《唐才子傳》今人整理的主要版本有:周本淳《唐才子傳校正》、王大安校訂《唐才子傳》 、舒寶璋校註《唐才子傳》、孫映逵《唐才子傳校註》,李立樸《唐才子傳全譯》。孫映逵就是《唐才子傅校箋》的校勘者。幾種校本,以周本為上;王本《前言》是一篇全面評價的文字,不多見。
此書對中﹑晚唐詩人事跡所記尤詳﹐也包括部分五代詩人。按詩人登第先後為序。書中保存了唐代詩人大量的生平資料﹐對其科舉經歷的記敘更為詳備。傳後又有對詩人藝術得失的品評﹐多存唐人舊說﹐其中頗有精闢之見。但所述多有失實﹑謬誤之處﹐如謂駱賓王與宋之問唱和靈隱寺﹐《中興間氣集》為高適所編﹐李商隱曾為廣州都督等。也有因誤解材料而造成錯誤﹐如劉長卿傳﹐記權德輿稱劉長卿為“五言長城”﹐而據權德輿《秦徵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詩序》﹐實是劉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等。
書成於元大德八年(1304)。原本10捲﹐明初尚存﹐《永樂大典》在“傳”字韻內曾錄其全書。但此部分《永樂大典》今亦佚。清《四庫全書》館臣從《永樂大典》其他各韻中輯出243位詩人的傳記﹐附傳44人﹐共287人﹐編為8捲。日本《佚存叢書》有10捲本﹐有278位詩人的傳記﹐附傳 120人。有清陸芝榮等《佚存叢書》校刻本。又有清《指海》本﹐以日本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本﹐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用日本本重印﹐另附《指海》本校記。
《唐才子傳》被列為國學入門必讀書目之中。
後人傅璇琮所編《唐才子傅校箋》以日茂元刊十捲本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叢書》本以及《四庫全書》本、三間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內外世傅版本、校訂精審,堪稱定本。箋證的重點在探索史料來源、糾正史實錯誤、補考原書未伯重要+事跡,以全書所收近四百位唐代備的重要事跡,以全書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詩人的生平和創作為基本架構,通過對他們生平事跡、詩文創作、作品流會心等基本史料來竜去脈、是非真假的逐條考證,起到了有唐一代詩人事跡資料庫的作用。
本書是中國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學者多年協作研究的結晶,集中代表了世紀唐代詩人群體研究的最高成就。
《唐才子傳》今人整理的主要版本有:周本淳《唐才子傳校正》、王大安校訂《唐才子傳》 、舒寶璋校註《唐才子傳》、孫映逵《唐才子傳校註》,李立樸《唐才子傳全譯》。孫映逵就是《唐才子傅校箋》的校勘者。幾種校本,以周本為上;王本《前言》是一篇全面評價的文字,不多見。
本書所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傢與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跡。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為勇敢,絶不為自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並不精於自謀,但卻富有赤心為民的精神。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雖生性倔強、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纔,不過也有時口不擇言,過於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藝、好奇深思,雖深沉而不免於輕浮,處世接物,不拘泥於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為父兄、為丈夫,以儒學為準繩,而骨子裏則是一純然道傢,但憤世嫉俗,是非過去分明。以文才學術論,他遠超過其他文人學士之上,他自然無須心懷忌妒,自己既然偉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對人溫和友善,對自己亦無損害,他是純然一副淳樸自然相,故無須乎尊貴的虛飾。作者簡介林語堂(1895-1976)福建竜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係。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係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 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目錄譯者序原序第一捲 童年至青少年時代(1036—1061)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與少年 第四章 應試 第五章 父與子第二捲 壯年期(1062—1079)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變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為惡行 第十章 兩兄弟 第十一章 詩人、名妓與和尚 第十二章 抗暴詩 第十三章 黃樓第十四章 逮捕與審訊第三捲 成熟(1080—1093) 第十五章 東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賦 第十七章 瑜珈與煉丹 第十八章 浪跡天涯 第十九章 太後恩寵 第二十章 國畫 第二十一章 謙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與娠災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第四捲 流放歲月(1094— 1101)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嶺南流放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終了附錄一 年譜附錄二參考書及資料來源書摘與插圖第二年又起了一個更嚴生的謠言。蘇東坡手臂有風濕。後來友眼也受影響,他一連閉門數月,誰也沒看到他。這時候散文大師曾鞏在別的地方去世,傳說蘇東坡和他同一天被召回天庭。皇帝聽到傳說,就找一個和東坡有親戚關係的大官來問話,這位大官說他也聽到了,但不知道真相如何。皇帝正在吃午飯,一口也吃不下。他嘆口氣說了一聲“纔難”就離餐桌。范镇也聽到謠言,痛哭失聲,叫傢人送奠儀到蘇傢。他轉念一想,還是先派一個朋友到黃州去看看。這時候纔知道傳聞不實,原來是蘇東坡團門數月,沒有人看見他,纔有這個說法。蘇東坡回信給范镇說:“平生所得毀譽,皆此類也。” 蘇東坡鬆弛自在時所寫的小筆記最能表現出這種成熟的幽默感。他開始在筆記中寫下許多不連貫的短箋,不含道德訓示,也沒有什麽作用,卻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有一篇談到他貧窮的現狀和一位經常追隨他的人:“馬夢得與僕同歲月生,少僕八日,是歲生者無富貴人,而僕與夢得為窮之冠。即吾二人而觀之,當推夢得為首。” 第一篇故事提到兩個乞丐: 第二措大相與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飯與睡爾。他日得志,當飽吃飯了便睡,睡了又吃飯”。另一云“我則異於是,當吃了又吃,何暇復睡耶。” 任何情況下,幸福都是一種秘密。但是研究蘇東坡的作品,就不難探出他幸福的奧秘了。
讀《蘇東坡傳》總有一種想法,與其說這是一本蘇東坡傳記,不如說是一本林語堂傳記。自然林語堂沒有蘇東坡那種寫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以及“承天寺夜遊”等絶妙好文的驚世才華,但林語堂淵博的學識、曠達樂觀的處世態度與提倡性靈幽默的藝術追求卻與蘇東坡有所仿佛,這也證實了那句名言:他傳即自傳也。
(小蜜蜂)
讀《蘇東坡傳》總有一種想法,與其說這是一本蘇東坡傳記,不如說是一本林語堂傳記。自然林語堂沒有蘇東坡那種寫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以及“承天寺夜遊”等絶妙好文的驚世才華,但林語堂淵博的學識、曠達樂觀的處世態度與提倡性靈幽默的藝術追求卻與蘇東坡有所仿佛,這也證實了那句名言:他傳即自傳也。
(小蜜蜂)
說起李清照,我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一個清麗、端莊,略帶感傷的纔女形象。李清照的詞,是那樣的清新、秀麗,那樣的感傷、多情,令數百年後的我們不禁為之動容。李清照衹能被局限在閨閣庭院之中,從無可能參加科舉,步入仕途,更不可能像男性作傢那樣周遊四海,廣交朋友。然而她的詩詞文章卻總是透露出一種健朗、開闊的氣質,總能表現出較為成熟的政治眼光與知難而上的政治勇氣。那麽,我們不禁要問,在封建制度的壓製之下,作為一個女性,李清照為什麽能夠具有這樣開闊的眼界與見識?為什麽能夠取得這樣令世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是何種環境陶養出李清照壓倒須眉的才情?
“詩仙”李白,我國詩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中國詩歌史册上留下了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從他的詩裏我們可以讀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恢宏大氣,也能讀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樸素情懷。李白的詩中總是充滿了自信與樂觀,處處揚溢着盛唐氣象,但他的人生道路卻屢遭波折,他的身上還隱藏着一些未解之謎:李白是否倒插門?他的子女是白癡嗎?李白與唐玄宗、楊貴妃的關係如何?為什麽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大詩人卻在仕途上屢屢受挫?他與杜甫的關係到底怎樣?他是怎麽死的?就讓我們跟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康震,在詩仙飄逸灑脫的風采中再次神遊盛唐……
在中國文化史上,蘇軾猶如一顆璀璨奪目的巨星橫空出世,以他的天才、靈動,他的超逸、多情,為後人留下一筆筆精神財富。然而,這些令我們着迷的詩句究竟是如何寫出來的?其中又藴含着蘇軾怎樣具體的人生況味?千百年來,蘇軾如此受到人們的喜愛,他的人格魅力究竟體現在哪裏?本書亦為康震教授在《百傢講壇》所講《蘇軾》的基礎上增訂而成。對蘇軾這樣一位文化巨人的傳奇人生進行了精彩品讀。
在本書中,東方竜吟所描繪的是他所瞭解的蘇東坡,也是他心中最為真實的蘇東坡。通過蘇軾的每一首詩、每一句詞參透他的真情實感,探詢他的良苦用心。
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經過長期的兼併戰爭,春秋時代100多個國傢衹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傢。這就是戰國七雄,其中楚國和秦國最為強大,秦國最善於打仗,楚國的版圖和財富又超過了秦國,兩強相爭,誰也不服誰。這兩個國傢都有可能統一中國,當時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齊國,如果楚國與齊國聯合,楚國就可以稱雄天下。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屈原正是在這個關鍵時期登上了歷史舞臺。屈原作為一名政治傢,為楚王指點江山,中國的歷史進程差點因為他的建議而改變。他作為一名詩人,經常身穿奇裝異服,在楚國的大地上邊走邊唱,竟然唱出了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
人們相信好的名字可以給人帶來好運,有人甚至說,一名一字定乾坤。屈原可以說擁有了一個得天得地的好名字,再加上他與楚王是同一個祖先,所以屈原很想有一番作為。23歲的時候他就憑藉自己的才智與口才,獲得了楚王的信任,並登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寶座。屈原正是憑藉着“雖九死其猶未悔”精神以及自己的才情與博學,在國內大搞“廉正建設”,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如果楚國堅持屈原的改革路綫,統一大業翹首可及,但是楚王卻突然終止了屈原的改革措施,並疏遠了屈原。被楚王疏遠後,他沒有明哲保身,對當時的形勢,又抒發了其詩人般的激情——抨擊當權者,為此他付出了悲慘代價—20年的流放生涯。
過了2000多年,人們仍然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以包粽子、賽竜舟來紀念他。屈原究竟有着怎樣的人格魅力?屈原是如何在其詩人情懷和政治抱負之間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來的呢?武漢大學李敬一教授將用全新視角為您講述屈原傳奇一生。
人們相信好的名字可以給人帶來好運,有人甚至說,一名一字定乾坤。屈原可以說擁有了一個得天得地的好名字,再加上他與楚王是同一個祖先,所以屈原很想有一番作為。23歲的時候他就憑藉自己的才智與口才,獲得了楚王的信任,並登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寶座。屈原正是憑藉着“雖九死其猶未悔”精神以及自己的才情與博學,在國內大搞“廉正建設”,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如果楚國堅持屈原的改革路綫,統一大業翹首可及,但是楚王卻突然終止了屈原的改革措施,並疏遠了屈原。被楚王疏遠後,他沒有明哲保身,對當時的形勢,又抒發了其詩人般的激情——抨擊當權者,為此他付出了悲慘代價—20年的流放生涯。
過了2000多年,人們仍然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以包粽子、賽竜舟來紀念他。屈原究竟有着怎樣的人格魅力?屈原是如何在其詩人情懷和政治抱負之間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來的呢?武漢大學李敬一教授將用全新視角為您講述屈原傳奇一生。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襢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後主前期詞作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後在“日夕衹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絶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 ”(清瀋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傢不幸詩傢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後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啓後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絶後的了。主講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李後主(煜)的生平
1、南唐亡國之前:“可憐誤作人主”。
2、南唐滅亡,囚禁於汴京:“日夕衹以眼淚洗面”。
二、李後主詞
1、亡國之前的作品:宮中宴飲,美女佳人,纏綿情愛,浪漫倜儻,充滿了“愛”和“美”的主題。這些詞大都刻畫精細,富於形象性,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2、《一斛珠》(“曉妝初過”)、《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賞析。
3、亡國之後的作品:深深地反省自己,悔恨交加,悲痛欲絶,寫出一個亡國之君獨特的生活與感受,“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間罪惡之意”(王國維《人間詞話》)。
4、《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破陣子》(“四十年來傢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賞析。
三、李後主的詞風
1、 總體風格如清代周濟所言“粗服亂頭”。
2、 語言樸素,明朗自然,擺脫了“鏤玉雕瓊”的傳統習氣。
3、 能寫真實的情感,表現出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形象生動,概括力強,意境闊大,有大傢氣概,開後世豪放派之先。
一、李後主(煜)的生平
1、南唐亡國之前:“可憐誤作人主”。
2、南唐滅亡,囚禁於汴京:“日夕衹以眼淚洗面”。
二、李後主詞
1、亡國之前的作品:宮中宴飲,美女佳人,纏綿情愛,浪漫倜儻,充滿了“愛”和“美”的主題。這些詞大都刻畫精細,富於形象性,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2、《一斛珠》(“曉妝初過”)、《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賞析。
3、亡國之後的作品:深深地反省自己,悔恨交加,悲痛欲絶,寫出一個亡國之君獨特的生活與感受,“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間罪惡之意”(王國維《人間詞話》)。
4、《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破陣子》(“四十年來傢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賞析。
三、李後主的詞風
1、 總體風格如清代周濟所言“粗服亂頭”。
2、 語言樸素,明朗自然,擺脫了“鏤玉雕瓊”的傳統習氣。
3、 能寫真實的情感,表現出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形象生動,概括力強,意境闊大,有大傢氣概,開後世豪放派之先。
說起杜甫,人們自然會想到他的詩,想到他憂國憂民的形象,可是僅憑這些,杜甫詩聖的稱號纔說對了一半。杜甫在詩作之外,還有很多人們不太知道的行為和品格,纔足以使宋人把杜甫推崇為詩聖,而非李白;也正是這些行為和品格,就連苛刻的南宋理學宗師朱熹也大加贊揚,把杜甫評價為人格上的楷模。
孟子說,人皆可以成堯舜,意思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堯成為舜。明代的王陽明甚至說滿街都是聖人,但是如果我們取一個嚴格的標準,誰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聖人呢?而我們可以請出一位人物,那就是杜甫。杜甫一生身居下位,是一位平民中的平民,但他卻以自己的行為和實踐完成了平民到聖人的超越。這也是後人除詩歌之外極力推崇杜甫的原因之一。
我們知道在安史之亂之後,由於安史叛軍占領了長安,無數的唐朝的大官都投降了,做了一個偽王朝的偽官。包括當時的宰相陳希烈駙馬張垍,杜甫的好朋友王維等人也這樣做,惟獨杜甫,惟獨這個官居八品以下,真正是一個芝麻緑豆官的杜甫,他堅守了民族氣節。冒着生命危險逃出長安,逃過唐軍跟叛軍對峙的戰場,逃到唐朝臨時政府所在地。就是這樣一個舉動,當時其他人都沒有過,衹有杜甫這樣。所以在這些方面杜甫確實是身體力行地體現儒傢的精神,用他的實踐展示着儒傢的一種道德風範。他用他的行為來說明儒傢心目中間的道德規範應該是什麽樣的。所以這些也許是杜甫在詩歌之外的另一種人格魅力。
孟子說,人皆可以成堯舜,意思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堯成為舜。明代的王陽明甚至說滿街都是聖人,但是如果我們取一個嚴格的標準,誰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聖人呢?而我們可以請出一位人物,那就是杜甫。杜甫一生身居下位,是一位平民中的平民,但他卻以自己的行為和實踐完成了平民到聖人的超越。這也是後人除詩歌之外極力推崇杜甫的原因之一。
我們知道在安史之亂之後,由於安史叛軍占領了長安,無數的唐朝的大官都投降了,做了一個偽王朝的偽官。包括當時的宰相陳希烈駙馬張垍,杜甫的好朋友王維等人也這樣做,惟獨杜甫,惟獨這個官居八品以下,真正是一個芝麻緑豆官的杜甫,他堅守了民族氣節。冒着生命危險逃出長安,逃過唐軍跟叛軍對峙的戰場,逃到唐朝臨時政府所在地。就是這樣一個舉動,當時其他人都沒有過,衹有杜甫這樣。所以在這些方面杜甫確實是身體力行地體現儒傢的精神,用他的實踐展示着儒傢的一種道德風範。他用他的行為來說明儒傢心目中間的道德規範應該是什麽樣的。所以這些也許是杜甫在詩歌之外的另一種人格魅力。
一切來得太快,毫無預兆。這部隨筆之所以受到朋友們追捧,或許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是題材新穎。據我所知,此前有寫古代纔女的,歷代名女的,還沒有人專門寫過古代女詩人。第二是語言輕鬆。我對那種過於嚴肅,過於裝蒜的語言是敬而遠之的。還有那種拿腔拿調的語言,顯得作者特有學問的語言,如老夫子語重心長的語言,我也敬而遠之。在此書中,我盡量避免使用上面說到的語言,盡量還原日常化的口語。另外我還加入了幽默的元素,為的是讓讀者輕鬆閱讀。對我來說,判斷歷史隨筆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筆調是否輕鬆流暢,是否能讓讀者愉快地讀下去。作者寫得舒服,讀者讀出了快感,纔是好的歷史隨筆該有的功能,才能取得叫好又叫座的雙贏效果。寫書憑的是綜合實力,才華、體力、勤奮、時間缺一不可。
《山長水闊知何處》在這本別具一格的圖書中,作者已頗顯大氣、豪邁又是抒情浪漫的文字,結合歷史文化名人的經典詩詞,解讀了溫庭筠、晏殊、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周邦彥、李清照、薑白石九位中國文人的麯折命運和他們在歷史風雨、睏境中表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此書可以說是作者《故國行吟》一書的續篇。這種既是文化散文又似歷史小說的文體,閃爍着作者從人文審美角度出發的較為高遠的人生感悟和較為敏銳的文化感知,做到了史中有文、文中有史。
這是一本運用了小說筆法的歷史文化散文集,本書深入淺出,以南唐李後主,唐代崔護、李商隱,宋代文天祥、辛棄疾,清代納蘭性德等文化人物為切入點,娓娓道來,解讀了歷代中國文人的命運和文化人格,行文大氣磅礴,知識和感性把握得恰到好處,作者的才氣和學識超越了他的年齡,全書各篇章不乏歷史小說的傳神結構,在文章體裁上作者更是有所創新,努力打破了小說和散文的界限,本書得到了學者餘秋雨先生的推薦和親筆題簽。
詩人的眼淚:情到深處即為詩
這不是一本鑒賞詩詞的學究書,這是一本充滿悲傷力度與情感慰藉的人文讀本,作者用憂傷的筆調、優美的文字、細膩的情感,從詩人的淚水、悲傷這個角度出發,精心為我們描繪了古代詩人旖旎多彩、真摯感人的生活畫捲和情感經歷。詩人,他們有太多的光芒,他們留下了長盛不衰的千古名句,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鮮花與掌聲的背後,這些獨具風格和魅力的詩人隱藏了太多的悲傷與淚水,他們與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都曾經因悲傷而哭泣,於是,筆墨與淚水其下,他們的詩句打動了自己,也打動了千千萬萬個我們。而本書的作者在創作的時候又何嘗不是如此,因為和詩人有着相似的經歷,作者的文字也浸透了淚水和悲傷,打動了自己,也打動了我們。
這不是一本鑒賞詩詞的學究書,這是一本充滿悲傷力度與情感慰藉的人文讀本,作者用憂傷的筆調、優美的文字、細膩的情感,從詩人的淚水、悲傷這個角度出發,精心為我們描繪了古代詩人旖旎多彩、真摯感人的生活畫捲和情感經歷。詩人,他們有太多的光芒,他們留下了長盛不衰的千古名句,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鮮花與掌聲的背後,這些獨具風格和魅力的詩人隱藏了太多的悲傷與淚水,他們與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都曾經因悲傷而哭泣,於是,筆墨與淚水其下,他們的詩句打動了自己,也打動了千千萬萬個我們。而本書的作者在創作的時候又何嘗不是如此,因為和詩人有着相似的經歷,作者的文字也浸透了淚水和悲傷,打動了自己,也打動了我們。
李清照是個纔女,大傢都知道,可楊雨認為,李清照是個異類,這個異類不僅僅是極其有纔,而且好酒—逢喝必醉;好賭—逢賭必贏;還有“好色”—留下“遺情書 ”數封,這些恐怕很多人都不瞭解吧。另外,就算是在“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放下奶瓶,走出廚房”這些口號滿天飛的現在,她還是個“異類”— 優異的異,因為基本上衹有李清照做到了極緻。而那麽一個男權橫掃一切、以“詞”為標榜的時代,李清照以壓倒性優勢摘得“一代詞宗”之桂冠,更何況她的競爭對手是那麽一群優秀男人—柳永、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陸遊、辛棄疾—如雷貫耳吧。原因何在?大部分人衹認一個理—李清照太有“纔” 了。如果用簡單一個“纔”字解釋,上面提到的那些傢夥豈是吃素的?—顯然不是這麽單純。所以,楊雨通過《莫道不銷魂》挖掘一個“纔女”背後的故事,將平面李清照豐滿成三維李清照。
它打破了以往林徽因傳記單純以時間順序記述的套路,采取新穎的,以人物、地點、事件為切入角度的方式,為讀者展現了林徽因動人的一生。它不但糾正了以往林傳諸多史實上的錯誤和小說演繹之類的謬誤,而且還提供了許多第一手珍貴文史資料。是集趣味性、學術性與可讀性於一體的好讀本。此書是圖文本,存有圖片百餘張,不少照片首次面世;除此之外,很多圖片也非常少見。
除去了“詩仙”的身份,李白也是一個平常的塵世中人,他有自己的愛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他有灑脫狂放的個性,也有為人詬病的喜好;他有光輝的一面,也有陰暗的
衹要提及李煜,人們心中便會浮現一位才華橫溢的開山詞宗形象;然而見諸正史的李煜,卻是一個平庸懦弱的末代君主。
志摩生前,最為人所誤解,而實際上也許是催他速死的最大的原因之一的一重性格,是他的那股不顧一切,帶有激烈的燃燒性的熱情。這熱情一經激發,便不管天高地厚,人死我亡,勢非至於將宇宙都燒成赤地不可。發而為詩,就成就了他的五光十色,燦爛迷人的七寶樓臺,使他的名字留在中國的新詩史上。
項美麗是誰?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這問題沒幾個人答得出來。可若是時光倒流七十年,在二十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你到上海或是重慶、甚至香港的上流社會,這個名字即使不是如雷灌耳,起碼人盡皆知。發生在新月派著名詩人邵洵美與美國女記者項美麗之間的跨國戀情,60年前在文化圈引人註目
智利人口不足1500萬,卻出了兩位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詩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1889-1957)和巴勃羅·聶魯達(1904-1973)。今年是聶魯達的百年誕辰,聶魯達也是我國讀者最熟悉的拉丁美洲詩人。20世紀50年代,他曾於1951和1957年兩次來華。本書以詩歌為綫索記錄了詩人##與坎坷的一生。
15年前的3月26日,詩人海子在山海關决絶而去。假如沒有15年前的那場悲劇,今年海子應該剛剛四十。四十歲的海子還會在寫他的詩嗎?沒有假如。15年後《海子傳》姍姍來遲,###讓人們看到海子短暫的生命全景。
人心嚮往異境,藝術亦然。李白以超常的欲望、出衆的精力、恆定的意志,以內心的孤獨、彷徨和愛為內核,以“濟滄生”、“安黎元”為理想,打造出了闊大的精神和藝術境界:使高貴者平息,使貧賤者奮起:追求個性自由,張揚創新創造;倡導愛國恤民,實踐奮鬥不息……他以自己昂揚嚮上、傲岸不羈、獨立自由、不懈求索的性格魅力,詮釋了人性中最光輝、最珍貴的品質。李白及唐詩所代表的文化精神,為民族精神再造提供了土壤。
歷史趣味故事: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
唐、宋兩朝,才子林立,佳作如雲。對那些經典名篇,你也許能閉目成誦,但對隱藏其後的才子們的真實生活又到底瞭解多少?
唐、宋兩朝,才子林立,佳作如雲。對那些經典名篇,你也許能閉目成誦,但對隱藏其後的才子們的真實生活又到底瞭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