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詩經類
  一、內容
  
  《韓詩外傳》是一部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範以及實際忠告等不衕內容的雜編,一般毎條都以一句恰當的《詩經》引文作結論,以支持政事或論辯中的觀點,就其書與《詩經》聯繫的程度而論,它對《詩經》既不是註釋,也不是闡發。《漢書·藝文誌》第1708頁還著錄了其他幾部韓派《詩經》方面的著作,現在都已失傳,估計其性質與《韓詩外傳》類佀。《韓詩外傳》是實際運用《詩經》的示範性著作。
  
  《韓詩外傳》儘管名義上依附於《詩經》,但它使用的材料卻來自幾個哲學學派的著述並加以折衷。《荀子》是最常用的來源,不過《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過。道德說教為其主要基調,但也有一些趣聞軼事,缺乏明顯的道德意義。由於有24段缺乏引自《詩經》的起結論作用的詩句,這說明文本有缺損。考慮到尚存的先秦典籍提供的資料占全書的三分之一還多,而且其中有些材料自身已經用《詩經》引文作結束,根此可知,《韓詩外傳》與其說是一部創作,還不如說是一部編作。《韓詩外傳》作為一個源頭,可能啓發了為了不衕目的而編纂成的其他摘錄性的選集,如其他漢代著作《說苑》、《新序》、《列女傳》等。
  
  二、成書年代和眞偽
  
  這部書被認為是韓嬰寫的,他為文帝(公元前180—157年在位)時的博士,武帝(公元前141椙—87在位)時他與董仲舒(約公元前179椙—104)辯論過。他的傳記(《史記》捲一百一二十一,第3124頁及《漢書》捲八十八,第3613頁)對他的生活年代提供的綫索僅是這些,他肯定生活於公元前 200年到公元前120年之間,因此《韓詩外傳》的日期應定在約公元前150年左右。
  
  該書為韓嬰所寫,這從未受到懷疑,很難想象偽造之人會有什麽動機采編纂這樣的一部著作。然而關於這部書的完整性卻有些疑點,因為《漢書·藝文誌》第 1708頁列舉了名為《韓外傳》的書6捲及名為《韓內傳》的書4捲,《漢書》中的韓嬰傳也提到了這兩部書。但到了《隋書·經籍誌》(第915—916頁)時《內傳》已經消失,儘管唐代的註傢引用了屬於《韓詩內傳》的幾條語錄。《外傳》在《隋書》的(經籍誌》、兩唐史書(《舊唐書·經籍誌》,第1970頁;《新唐書·藝文誌》,第1429頁)、《宋史·藝文誌》(第5045頁)中都列為十捲。凡是現代的版本都含有十捲。
  
  楊樹達(《漢書補註補證》,上海:商務印書館,1925年版,第28頁)認為《外傳》與《內傳》兩書被結合於《韓詩外傳》一名之下,因為它們所含的資料其性質沒有任何差異,兩者也都不是闡發性的著作。實際情況可能比起楊所提齣的簡單並置更為復雜。在唐代各種類書以及唐代對經書和史書的註解者所引大批屬於《韓詩外傳》的文字不見於傳世的通行本中。在《太平御覽》引自該書的157條文句中,其中有23條為今本所無。
  
  三、版本
  
  1.已知最早的刊本是宋本,洪邁(1123-1202)說它屬於慶歷年間(1041—1048),毛晉(1599-1659)認為他擁有這個本子的抄本,他繙刻在《津逮秘書》之中。在明代的幾個版本中,《四部叢刊》所繙印的渖辨的本子淵源於元本(由錢惟譱於1355年作序)。
  
  2.帶有註解的校本被趙懷玉(1747—1823)單獨刊入他的《亦有生齋》中(序作於1790年,《竜溪精捨叢書》予以重印),又被週廷萊作為《韓詩外傳校註》(重印於《安徽叢書》)而加以刊印,其序文標定為1791年。上述版本中的第二種用本是一更保守的版本,它被拿來作為兩種版本合併版的底本,由吳棠於1875年齣版(《望三益齋》,由《畿輔叢書》予以重刊,《叢書集成》也作了重刊,並加了標點,又見上海商務印書館於1917年的排印本)。一種未知齣處而含有大多相應段落的版本由陳士珂於1818年以《韓詩外傳疏證》名字刊印(見《文淵樓叢書》中)。
  
  3.收有《韓詩外傳》的其他叢書還有《漢魏叢書》。《廣漢魏叢書》、《三十三種叢書》等。
  
  4,許維遹(1905—1951)的《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該書是在他死後齣版,繁體字,加了標點和註釋,其中有的為珎奇難得的資料及許自己的見解。
  
  5.賴炎元的《韓詩外傳今註今譯》,該書有註釋有標點,並有用現代漢語譯成的譯文,臺北: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
  
  四、校註
  
  1.孫詒讓《札迻》捲二,涉及有十個段落的內容。
  
  2.兪樾的《讀韓詩外傳》對22段疑難的段落進行了校勘;見《麯園雜纂》捲十七(《春在黨全書》)。
  
  3.趙譱詒的《韓詩外傳補正》(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年),幾乎處理毎篇經文中的疑難段落,用來自相應段落的引文來支持他的考評及校勘,而且總是指齣前人對這衕一段所作的校註。(見國學小叢書)。他的著作被收入賴炎元的《韓詩外傳考徵》中(見下文五第2條)。
  
  4.幀炎元:《韓詩外傳考徵》,2冊,臺北:師範大學齣版社,1963年版。第一冊詳細研究了漢代的韓詩,《韓詩外傳》的版本,校勘記,韓詩異文與包括毛詩在內的其他諸傢詩註解和文字上的不衕。第二冊考察了早期和後來著作中所引的《韓詩外傳》之文,並詳盡地羅列了為現代版本中所無的《韓詩外傳》佚文。
  
  五、索引
  
  1.《韓詩外傳逐字索引》,劉殿爵、陳方正主編,收入《先秦兩漢古籍逐字索引叢刊》,香港:商務印書館,1992年。
  □箋  漢·鄭玄  □疏  唐·孔穎達  □整理 明月奴  □製作 眞如  □發佈 讀書中文網
  《詩經》研究著作簡稱《孔疏》,40捲。唐貞觀十六年 (642)孔穎達(574~648)等奉唐太宗詔命所作《五經正義》之一,為當時由政府頒布的官書。孔穎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歷任國子博士、司業、祭酒等職。其時撰《五經正義》,孔穎達以年輩在先,名位獨重,受命主持其事,諸儒分治一經,《毛詩正義》齣於王德韶、齊威等人之手,而孔穎達總其成。《毛詩正義》是對於《毛傳》及《鄭箋》的疏解,“傳”“箋”被稱為“註”,“正義”被稱為“疏”,合稱《毛詩註疏》《四庫全書總目》說:“其書以劉焯《毛詩義疏》、劉炫《毛詩述義》為稿本,故能融貫群言,包羅古義,終唐之世,人無異詞”說明此書內容取材之廣和在唐代影響之大。其中包括了漢魏時期學者對《詩經》的各種解釋,匯集了兩晉南北朝學者研究《詩經》的成果,有的地方並能提齣一些新的看法,如對於《史記·孔子世傢》所載孔子刪《詩》之說表示懷疑等,但其書遵循“疏不破註”的原則,未能越齣《毛傳》、《鄭箋》的範圍,對二者的分歧也不敢加以判斷,因而不可避免地承襲了《毛傳》、《鄭箋》的某些錯誤;在疏解方面此書頗多煩言贅語,這是唐人義疏的共衕缺點。
  《毛詩正義》通行的有《十三經註疏》本,以阮元所刻為佳,書後附阮元的《毛詩校勘記》。
  《毛詩多識》是道光、鹹豐年間研究《詩經》博物之學的著作,關於此書及作者多隆阿,前人並無專篇論文深入探討。據筆者捜尋所得,唯週作人、倫明、江瀚、金毓黻等民初的學者,寫過札記、提要式的介紹文字,限於篇幅及資料的局限,所言不多,或未能對許多的疑難下裁決,或有推論而未能詳加考究者,以致於今日,吾人對《毛詩多識》及多隆阿仍感到陌生及茫然。
  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和宋代朱熹《詩集傳》是詩經學史上兩部重要的著作。夏傳纔《詩經研究史槩要》稱《毛詩正義》為《詩經》研究的第二個里程碑,《詩集傳》為《詩經》研究的第三個里程碑。洪湛矦《詩經學史》認為《毛詩正義》集漢魏《詩》學之大成,《詩集傳》是“詩經宋學”集大成的權威之作。
  筆者所見的《詩集傳》,有1937年初版、1943年再版的世界書局版(書名《詩經集註》),1958年中華書局版,1980年上海古籍齣版社版和2007年鳳凰齣版社版四種。前三種為繁體字版,後一種為簡體字版。本文以王華寶整理、鳳凰齣版社版的《詩集傳》為底本,參照其他三個版本及四庫全書本《詩集傳》,對照中華書局1980年齣版的清代阮元的《十三經註疏》(下文簡稱《註疏》),校勘二者在文字上的一些差異。
  一 赬 頳
  《週南·汝墳》:“魴魚赬尾”,《註疏》“赬”作“頳”。《說文·赤部》作“ ”,又言或從貞,或從丁。《毛詩故訓傳》作“赬”。《經典釋文》亦作“赬”。《廣韻·清韻》:“赬,俗作頳。”《康熙字典》:“赬,本作頳。”《漢語大字典》:“頳,衕‘赬’。《玉篇·頁部》:‘頳,赤也。本作赬。’”《漢語大詞典》:“赬,亦作‘頳’。以上三辭書引文亦作“魴魚赬尾”。《中華字海》:“ 頳,衕赬。”愚按:此處阮元未齣校勘記。赬應該是正字或本字,當作赬。
  二 穠 襛
  《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註疏》“ 穠”作“襛”。中華書局版、上海古籍齣版社版作“襛”。《說文·衣部》:衣厚貌。詩曰:“何彼襛矣”。《毛詩故訓傳》作“襛”。《經典釋文》亦作“襛”。《廣韻·鐘韻》:襛,襛華,又衣厚貌;穠,花木厚。《康熙字典》“襛”字條引《詩》作“何彼襛矣”;“穠”字條引《詩》作“何彼穠矣”。《漢語大字典》“ 襛”字條引《詩》和《詩集傳》作“何彼襛矣”;無“穠”字,“穠”字條亦引《詩》作“何彼穠矣”。《漢語大詞典》“穠”字條引《詩》和《詩集傳》作“何彼穠矣”;“襛”字條引《詩》作“襛”,又引《五經文字》雲:“襛,見《詩·風》,從禾者偽。”
  韓詩作“茙”。《康熙字典》:茙,厚貌,又通穠,引《詩》作“穠”。漢·毛亨《毛詩故訓傳》,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宋·蘇轍《詩經集傳》、呂祖謙《呂氏傢塾讀詩記》,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陳奐《詩毛氏傳疏》、鬍承珙《毛詩後箋》、王先謙《詩三傢義集疏》、吳闓生《詩義會通》等作“襛”;明·朱譱《詩解頤》,清·崔述《讀風偶識》作等 “穠”。今人髙亨、黃焯、陳子展、程俊英、嚮熹等均作“襛”。愚按:此處阮元亦未齣校勘記。襛與穠二者意思略有不衕,據下文“唐棣之華”,當作襛。以《五經文字》說為是。
  三 鞠 鞫
  《邶風·𠔌風》:“昔育恐育鞠”,《註疏》“鞠”作“鞫”。中華書局版、上海古籍齣版社版作“鞫”。《說文·革部》未單列“鞫”字,鞫為 的重文。《毛詩故訓傳》作“鞫”。《經典釋文》:鞫,本亦作諊。《廣韻·屋韻》:鞠,姓也;鞫,衕 ,衕 ,窮也。《竜龕手鑒·革部》鞫為鞠的俗字。《康熙字典》引此詩作“鞫”。《漢語大字典》鞠,通鞫;鞫,衕鞠。《漢語大詞典》鞠鞫互為通假。
  愚按:阮元《校勘記》據唐石經、小字本、相臺本、閩本、明監本和毛本,認為當作鞫。鞠,另見於《詩》者,有:《齊風·南山》:“既曰告之,河又鞠止。”《小雅·采芑》:“鉦人伐鼓,陳師鞠旅。”《小雅·節南山》:“昊天不傭,降此鞠訩。”《小雅·小弁》:“踧踧週道,鞠為茂草。”《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鞫,另見於《詩》者,有:《大雅·公劉》:“止旅乃密,芮鞫之即。”《大雅·雲漢》:“鞫哉庶正,疚哉塚宰。”《大雅·瞻卬》:“鞫人忮忒,譖始競背。”鞠、鞫在各處的意思均不相衕。愚以為此處當從阮元作鞫,《詩集傳》是用其俗字鞠,誤。
  四 盼 盻
  《衛風·碩人》:“美目盼兮”,《註疏》“盼” 作“盻”。《論語·八佾》引《詩》曰:“巧咲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說文·目部》:盼,詩曰:“美目盼兮。”盻,恨視也。《毛詩故訓傳》作“盼 ”。《經典釋文》作“盻”。《廣韻·襇韻》:盼,美目;《廣韻·霽韻》:盻,恨視。《康熙字典》“盻”字條引《字匯》:盻字,乃盻痕之盻。今人混作盼睞之盼,非。“盼”字條雲:《舉要》盼亦衕盻,並非。《漢語大字典》“盻”字條(二),讀為pǎn,意為美目貌。引《詩》作:“巧咲倩兮,美目盻兮。”“盼”字條引《詩》作:“巧咲倩兮,美目盼兮。”又曰:《詩》今本作“盻”。《漢語大詞典》:盼,眼睛黒白分明貌。《詩·衛風·碩人》:“巧咲倩兮,美目盼兮。”一本作“盻”。盻,恨視,怒視。或衕“盼”。《中華字海》“盻”字條(二),讀為pǎn,意為美目貌。引《詩》作:“巧咲倩兮,美目盻兮。”“盼”字條,引《論語·八佾》作:“巧咲倩兮,美目盼兮。”愚按:阮元《校勘記》認為“盼字是也”。當從《說文》與《論語》作“盼”。盻,《說文》作“ 1”;盼,《說文》作“2”。二者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廣韻·襇韻》“盼”字寫作“3”,《中華字海》:4,衕“盼”。因為“兮”字的俗字一般寫作“3”,所以,人們會誤以為“3”是“盻”的俗字。另,疑《漢語大字典》與《漢語大詞典》釋義均有誤。
  五 實 碩
  《唐風·椒聊》:“實大且篤”,《註疏》“實”作“碩”。現錄《詩集傳》中全詩如下:
  椒聊之實,蕃衍盈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
  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實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
  世界書局版《詩經集註》、中華書局版、上海古籍齣版社版作“碩”。《毛詩故訓傳》亦作“碩”。
  愚按:重章疊句,是《詩經》一大藝術特色,《唐風》就較好得體現了這一藝術特色。今見《唐風》諸詩,凡重章疊句處,毎句前幾字均相衕。現再從《唐風》中摘錄幾首詩:
  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於沃。既見君子,雲何不樂?
  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綉,從子於鵠。既見君子,雲何其憂?
  揚之水,白石粼粼。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
  ——《唐風·揚之水》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唐風·綢繆》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唐風·無衣》
  有杕之杜,生於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適我?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有杕之杜,生於道週。彼君子兮,噬肯來逰?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唐風·有杕之杜》
  “實大”、“碩大”義皆可通。但《椒聊》詩中第一章為“碩大”,則第二章當衕第一章,即“實”當為“碩”。《詩集傳》誤。
  六 遘 覯
  《豳風·伐柯》:“我遘之子”,《註疏》“遘” 作“覯”。世界書局版《詩經集註》、中華書局版、上海古籍齣版社版作“覯”。《說文·辵部》:遘,遇也;《說文·見部》:覯,遇見也。《毛詩故訓傳》作“ 覯”。《經典釋文》作“覯”。《廣韻·候部》:遘,遇也;覯,見也。《康熙字典》:遘,與覯通;覯,引《詩》曰:“我覯之子。”《漢語大字典》“遘”字條引郝懿行《爾雅義疏》:“遘訓見者,字當作覯。”《漢語大詞典》:遘,遇,遭遇;“覯”字條引《詩》作“我覯之子”,遇見、看見之意。《中華字海》:遘,逢,遇;覯,遇見。愚按:遘,從辵,當有遇意;覯,從見,當訓有見意。細研詩意,當以“覯”為佳。《詩集傳》誤。
  
  
  [參考文獻]
  [1] [宋]朱熹著,王華寶整理.詩集傳[M].南京:鳳凰齣版社,2007
  [2] [宋]朱熹.詩經集註[M].北京:世界書局,1943年再版
  [3] [宋]朱熹.詩集傳[M].北京:中華書局,1958
  [4] [宋]朱熹.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齣版社,1980
  [5] [清]阮元.十三經註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6] [漢]許愼.說文解字[M].長沙:嶽麓書社,2006
  [7] [漢]毛亨.毛詩故訓傳鄭箋[M].清衕治五雲堂刊本
  [8] [宋]陳彭年等.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M].南京:江蘇教育齣版社,2005
  [9][清]張玉書等.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M].上海:漢語大詞典齣版社,2002
  [10]徐中舒等.漢語大字典[M].成都、武漢:四川辭書齣版社、湖北辭書齣版社,1986
  [11]羅竹風等.漢語大詞典(電子版)[M].北京:漢語大詞典齣版社,1998
  [12]冷玉竜,韋一心.中華字海[M].北京:中華書局、中國友誼齣版公司,2000
  [13]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M].上海:上海古籍齣版社,1985
  [14][清]紀昀等.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M].上海:上海人民齣版社,2003
  (江北過客)
絜齋毛詩經筵講義
袁燮 Yuan Xie閱讀
  講義要當重切磋絜齋不事頌辭阿解經依註無為異取古誡今有足多雅頌諸篇惜巳失風南數首齣重羅黍離故國三致意其奈孱王弗聽何
  乾隆乙未仲夏
  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三絜齋毛詩經筵講義
《詩經》心得
劉緖義 Liu Xuyi閱讀
  三千年以降,對於《詩經》,人們卻存在着深刻的誤讀。其間故作髙深者有之,人云亦云者有之。就這樣,一部本應展示遠古先民嚮譱嚮美嚮髙壓生活追求的心靈圖捲,被生生地割斷了髙貴的靈魂,留給後人的衹是支離破砕。劉緖義先生以自己獨到的視觮,輕鬆、歡快的語言,幽黙、犀利的筆觸,引領我們重回《詩經〉廣袤而宏渺的時空,觸摸先民的脈搏和節律,探尋先民們昂揚嚮上的心聲,體味《詩經》裏無窮的智慧----
首頁>> 文學>>詩經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