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神魔志怪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中国神魔小说。
  
  演义简介
  
  封神演义原是中国平民娱乐文学,约成书于隆庆,作者是明朝的陈仲琳(或许仲琳)(也有一说为明代道士陆西星,《封神演义》中有十馀处引用道教经典《黄庭经》)。原书最早追溯可能是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和《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古代魔幻神话故事再参考古籍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
  
  书内容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结束。其中的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
  
  日本江户时代书已出现翻译全本,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有介绍。另,封神演义使道教令人熟知。
  
  
  故事概略
  
  封神演义的故事,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民众的世界观(道教和神仙思想,佛教,等深深地互相缠绕了的中国独特的宇宙印象)。
  书以纣王无道失去天下道统,武王伐纣商灭周兴为主体,神话穿插为特点。
  ――――――――――――――――――――――――――――――――
  在封神演义的世界中,世界分成为仙境和人间。仙境是由仙人、道士们组成的昆仑山的仙道「阐教」和有智慧的动物、植物组成的「截教」。 人间是商(殷朝)的纣王的统治。
  
  在一次宗教祭奠时纣王对世间最美丽的女人女娲女神作出了无礼行动。(作了首邪恶的诗)。纣王的渎神使女娲异常愤怒,命令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迷惑纣王使其国家毁灭。狐精使用冀州诸侯的女儿妲己的身体,进入后宫后被妲己操纵的纣王逐渐变得残暴,此后,雉鸡精于琵琶精又幻化成“胡喜妹”与“王贵人”共同迷惑纣王。
  另一方面昆仑山仙人们也存在二件烦恼事情。一是无法消除由于生命长久存在下的‘杀劫”问题。再一个由于太多能力强大的仙人无法管理和仙人与人同存一境问题,常出现仙人毁坏人间事情。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的「封神计划」就渐渐出现。
  
  纣王与武王相对的是阐教和截教,国家天下之争神仙道统之争。
  
  登场人物
  
  周
  姜子牙:又称吕尚、姜尚、太公望,是书中主角。
  
  姫昌: 文王 ,四大诸侯之一,作为西伯诸侯治理着西岐。
  
  散宜生:周朝文官。
  
  武王:称姫发, 姫昌次子。周朝初代国主。
  
  姫伯邑考:姫昌长子。被妲己处死(作了包子)。
  
  周公旦:称姫旦, 姫昌第四个孩子,几乎不出现故事中。
  
  雷震子:姫昌养子。第一百个孩子。
  
  哪吒:李靖将军第三儿子。少年时十分凄惨,西游记中有登场。
  
  
  商(殷)
  纣王:国王
  
  妲己: 冀州诸侯的女儿,被千年女狐精杀死并使用身体。
  
  纣王妃:千年女狐精同伴。
  
  闻仲:纣王最忠诚的将军。
  
  商容:商朝文官,纣王残暴后自杀。
  
  比干:商朝文官,纣王叔父。妲己用计杀害。
  
  箕子:商文官,纣王叔父。 妲己用计投狱杀害。
  
  微子启:商文官,纣王异母兄。进谏纣王无效后离开。
  
  微子衍:商文官,纣王异母兄。进谏纣王无效后离开。
  
  梅伯:商文官,纣王母亲叔父。进谏纣王被杀死。
  
  姜妃:纣王皇后。妲己用计杀害。
  
  阐教
  元始天尊:阐教教主。
  
  太上老君:无
  
  云中子:终南山·玉柱洞主。
  
  南极仙翁:阐教仙人。申公豹迷惑姜子牙时出现。
  
  昆仑十二大师:
  广成子:九仙山·桃源洞
  
  赤精子:太华山·云霄洞
  
  黄龙真人:二仙山·麻枯洞
  
  太乙真人:乾元山·金光洞
  
  玉鼎真人;玉泉山·金霞洞
  
  灵宝大法师 :元阳洞
  
  道行天尊:金庭山·玉屋洞
  
  清虚道徳真君:青峰山·紫阳洞
  
  惧留孙:夹龟山·飞云洞
  
  文殊广法天尊:五龟山·云霓洞
  
  慈航道人:普陀山·落伽洞
  
  普贤真人:九功山·百鹤洞
  
  截教
  通天教主:截教教主
  
  十天君:截教修士,在战争初期参战,个性多为古怪。
  
  赵公明:截教神仙,法宝很多。
  
  三姑:赵公明妹妹。云霄、琼霄、碧霄
  
  
  
  人物简介
  
  (前是正史,后是故事,封神演义是小说请不要捣浑儿)
  纣王  
  商朝最后一任君王,是与夏末代王桀齐名的暴君。名辛,为帝乙的儿子,纣是谥号,辛是名字,故又称帝辛,史称为纣王。他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武艺高超,力大无穷,曾徒手和猛兽格斗。曾多次攻伐东夷,俘获了大量奴隶,使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长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国统一的规模。
  
  纣王以荒淫残暴著称。他喜好饮酒,贪于女色。宠爱妲己,为了讨得其喜欢,纣大兴土木,扩建沙丘的宫殿苑囿,将野兽飞鸟散放其中,多次举行大规模的宴会,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极尽铺张奢靡之能事。他又巧取豪夺,高赋重税,残酷地压榨人民,以满足庞大的开支。他还大施淫威发明一种"炮烙"的刑具,用铜铸成空心柱子,柱子中烧红炭火。将不满他暴行的臣民脱光衣服,绑在铜柱上活活烤死。他将人砍头剁脚,视为家常便饭,更有甚者,剖开妇人腹部取胎儿取乐,残忍到了极点。
  
  纣王的种种暴虐,最终导致他陷于众叛亲离、民怨沸腾的孤立境地,商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这时候在西方,一个新兴的国家西周正在崛起。姬昌继位后,他表面上服从商的统治,暗中积蓄力量,进行灭商的准备工作。他修德行义,礼贤下士,吸引一大批仁人志士前来投奔,增强实力。姬昌死后,其子姬发继承他的事业。时机成熟后,姬发在姜尚的辅佐下,率领大军讨伐。这时,纣王废黜了忠臣微子、箕子,杀了叔父比干,正和妲己在鹿台饮酒作乐,听到消息,匆忙把70万奴隶编成军队,开上前线迎战。
  
  两军在牧野相遇,周军人人奋勇冲杀,商军毫无斗志,纷纷倒戈,迎接武王姬发。纣王逃入朝歌城中,自知已无力回天,无路可走了,在摘星楼自焚而死,商朝宣告灭亡,其时约公元前11世纪。商的灭亡,有着政治衰微、社会动荡、经济凋疲等多种原因,但纣王的例行逆施,造成众叛亲离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加速了这600年江山的彻底崩溃。
  
  
  妲己
  冀州侯苏护的女儿。商纣王子辛的爱妃,有美色,又能歌善舞。《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后代,人们常将亡国之君的过失与女色联系起来,因此,夏之妹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就成了诅咒的对象。
    
  商纣王征服有苏氏(今河南省武陟东)。有苏氏献出美女妲己。纣王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师涓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健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于是纣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纣王还在卫州(今河南省淇县)设“酒池”,悬肉于树为“肉林”,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九侯(封地在今河北省临漳)有一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因看不惯妲己的淫荡被杀,九侯也遭“ 醢刑”,剁成肉以食。
  
  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声。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
  
  纣王的无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在牧野之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自缢而死。
    
  在《封神榜》中妲己被写成了是受了女娲娘娘派遣迷惑商纣王,使商纣王江山断送的狐狸精,相当于西施这种女间谍,可惜最后寸功未表,反被割掉了一颗如花似玉的大好头颅(可惜了,本人感觉是女娲的错)。
    
  妲己这个女人是随着《封神榜》的流传而为人所熟知的。《封神榜》上说她艳如桃花,妖媚动人,美丽多姿,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蛊惑纣王纵情女色,荒淫误国,不务正事,使商朝灭亡。当周人灭商后,在杀妲己时,连刽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愿替其死。
    
  
  申公豹
  姜子牙师兄。阐教的道士,妨碍封神计划。是一个有能力却不得人心的反派角色,不过书中描写比起姜子牙求助他人和有强力法宝本身实力强大的他更让人有深刻记忆。
  
  
  黑点虎
  书中原创人物。申公豹乘骑做的圣兽。
  
  
  准提道士
  西方佛教教主,带有缘西去的人。
  
  作者疑论
  
  《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历来众说纷纭,
  
  其一为许仲琳撰。
  据明舒载阳刻本《封神演义》卷二题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此书明本唯日本内阁文库藏一部,仅卷二有题署。卷首有邗江李云翔撰写序文,序中云:余友舒冲甫自楚中重资购有钟伯敬先生批阅《封神》一册,尚未竟其业,乃托余终其事。余不愧续貂,删其荒谬,去其鄙俚,而于每回之后,或正词,或反说,或以嘲谑之语以写其忠贞侠烈之品,奸邪顽顿之态,于世道人心不无唤醒耳。
  由此可知,此书原本为许仲琳撰写,后经李云翔加以增删刻印。许仲琳是南直隶应天府人,始末不详。
  
  其二为陆西星撰。
  据清·无名氏《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封神传》传系元时道长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张政烺在《〈封神演义〉漫谈》一文中,据此认为陆西星是《封神演义》作者,“元时”乃“明时”之误。陆长庚名西星,是明代扬州府兴化县人,生于十六世纪后期,《陆仲远词稿序》说西星“以诸生雠学使贾祸 ”,有一定的造反精神。因“九试不遇,遂弃儒服为黄冠”。
  
  明施有为万历中选《明广陵诗》卷二十二收陆西星二十四首,有“出世已无家”之语。张政烺还考证陆西星出家后是吕岩(洞宾)道派人,所以在《封神演义》中出现陆压道人,影射吕祖。
  
  其三为王世贞撰。
  蒋瑞藻在《小说枝谈》中云:俗传王弇州作《金瓶梅》,为朝廷所知,令进呈御览。弇州惧,一夜而成《封神演义》,以此代彼,因之头白。
  
  蒋瑞藻注云引自“缺名笔记”。此说荒谬,不足为信。
  
  其四为明代某士人所撰。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封神传”中云:昔有士人罄家所有,嫁其长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之曰:“无忧贫也”。.. 演为《封神演义》,以稿授女,后其婿梓行之,竟大获利云云。
  梁章钜在《浪迹续谈》卷六“封神传”中仍谈此事,并云这“士人”是“前明一名宿”。
  
  以上四说中前两说影响较大,但一般刊印《封神演义》还是署名为明人许仲琳。关于陆西星之说也值得重视和研究,张政烺、孙楷第先生对此说有精辟论述,朱一玄先生在《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中也对此说颇为重视。
  
  
  道教影响
  
  作者打乱了传统的神位系统,按自己设想作了另外的安排,而道教中只看作是神话小说,在醮坛科仪中并未加以参考。但这小说出现以后,在宗教观及神职神位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影响,兹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1.三教合一的思想形象化。这小说全部体现了三教合一观点。为了写起来容易,作者选择了商末周初时代,这一时期在道教经典记载中代表道的尊神传说已经存在,但在世间则三教教主都没有降生。所以作者用了避实就虚的写法,在道教鸿钧老祖下,神化的老子列于第一位,虽领袖群仙,但不管实际事情,而仙在神上,以元始天尊为尊。对佛教则只称西方,以准提道人为尊而不提释迦。因为释迦此时尚未降世,“人间的老子”也是在东周才诞生,并未成立道、佛、儒三教,所以十五回谈到三教会定封神榜的三教是阐教、截教、人道。“人道”是哪一教,此回以后并未再提。所以书中避实取虚,在此以后凡后来历史上有姓名记载的,均不列入,只采神仙传中的古代仙称神号,以免有时代不符之嫌。间又将佛教几位菩萨列于元始天尊十二弟子之内,这就是说佛受仙传,由无生有,三教本源,皆是仙派,这小说实际是在明代三教合一思想上,又用塑造形象创造故事将其更加具体化。在道教思想上消灭了对立的因素。而道观中供奉慈航道人(即观世音菩萨),就是这书出刊以后开始的,这种影响是泯灭了两教界限,起了混合两教的进一步促进作用。后来流行的“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由来是一家。”的诗句,也是这作品的影响。
  
  2.对道教神位的增添和补充。“封神”系统,道教中并未采用。庙宇尊神,仍按宋代系统未变。但因这小说的影响,增添了不少的神,例如:
  (一)玄坛殿,是供赵公明的庙宇,因封神榜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主管迎祥纳福,并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十部下大神,所以自此尊赵公明为财神,过去北京东岳庙东院玄坛殿,香火最盛。
  
  (二)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传说的变化。二郎神话本由李冰父子治水衍变而来,后来在宋元杂剧中已渐神化,朱子语录中还说他是李冰第二个儿子,自《封神演义》、《西游记》两书流行,遂尊杨戬为二郎尊神,在《封神演义》中梅山七怪为杨戬所歼灭;在《西游记》则成为二郎神的梅山七兄弟。二郎神由李冰第二小儿子一次衍变为隋代嘉州太守赵昱,再衍变为杨戬,确是受《封神演义》的影响。
  
  (三)东岳大帝及其子炳灵公,为泰山之神,神位来源很早。即炳灵公封号,亦在宋代。但本书行世后,一般信奉的人,却认为东岳大帝是黄飞虎,炳灵公是黄天化。
  
  (四)甲子太岁神像,虽姓名为金辨,但形象却为目眶中生两支手,手心中有二目,很明显是受小说中杨任形象的影响。而且杨任在书中是封为甲子太岁的。
  
  (五)此外北京东岳庙有瘟神殿,也是明代所增修。
  
  以上仅列举几个显著的例子,实际道教神位受本书影响,尚不止此。
  
  3.对民间信仰的影响。小说中的形象,如开路神方弼、方相,古书虽有记载,但颇简略。自本书出刊后,在旧社会大殡葬行列中,前面均有此二开路神纸扎的巨象,《垂帘听政》电影中也在咸丰归葬殡仪行列前出现此两偶像。民间在建房竖柱之际,贴一红纸上写“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盖因相信姜太公是封神之人,一切凶煞均在其属下,不敢为非之故。
  
  4.支配自然之理想。作者思想基础,受《阴符经》影响较大,他相信“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的道理,要从有为到无为,所以放开想像,塑造仙神异术,如雷震子背生双翼,飞翔天空,土行孙土中穿行,地下无阻;杨戬八九玄功,随心变化;哪吒脚踏飞轮,驾风御火;又如魔道中高明高觉,眼看远方,耳听千里;闻太师额生一目,时发神光。这些都是作者认为“万化生乎身”,人类可以支配自然征服自然的体现。当然在今日科学发达时代,这些事本不为奇,但在五百年前有此畅想,也是从道教从有为到无为的思想来的,因为先有有为,所以要扫荡尘氛,支配万物,廓清宇宙,以达到理想境界,在小说里实贯彻了作者这种宗教观。
  
  作者在小说中有不少定命论的思想,认为一切都是前定。周武王当兴商纣当灭是前定;封神也是三教会谈预定的名单。这一种想法导致了他是非不分、邪正同炉的结论,不论好人坏人,都到封神台上受封,这样结尾,是一个最大的缺点。
  
  但作者生于明代中叶,因九试不第,才皈依道教,疏解道经。从他的思想变化来看,虽然受到时代局限,存在着宿命论的观点;可是目睹朝政日非,生民疾苦,贿赂公行,怀才不遇的局面,充满了嫉恨这种丑恶现实,也不满意当时号称道士而获得高位的教徒。所以他的理想是从政治上荡瑕涤秽,在宗教上廓清异端。所以在宗教上自行创派开宗,自称东派;在政治方面,歌颂了吊民伐罪的周武王和姜子牙,而不责备他们以臣伐君;肯定了哪吒对李靖的对抗行动,赞许了为了正义以子攻父。他受《阴符经》影响较深,他认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是正确的,所以用“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的精神,认为有明中叶混乱局面,非有大力者如周武王、姜子牙这样人物加以澄清不可。在那人魔不分时代,所谓魔即是丑恶的代称,作者颇以安天上定人间的姜子牙自许,所以用系统的宗教语言,比较隐晦地曲折地表达出他对当时政治不满而希求改革的思想,在这一方面是有其可取的成就的;在宗教上它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这一部小说在道教史上是值得一提的。
  
  
  后世作品
  
  『南総里见八犬伝』 日本小说,是江戸时代、曲亭马琴的长篇小说。可以说是最早受到影响的国外作品。
  
  『仙界伝·封神演义』日本漫画,是日本漫画家藤崎龙,作品以原作的背景和人物为基础,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新故事,融合历史、科幻和少年漫画常见的奋斗主题,而且结构完整清晰,没有一般商业漫画的拖沓。主角太公望颠覆了人们心目中白发长者的形象,变成了一个有点无赖有点小聪明而又善于领导的少年,其中各路神仙也都有着惊人的形象和独特的个性。
  
  『殷周传说·太公望传奇』日本漫画,横山光辉的漫画作品。比藤崎版的魔幻要素少,但符合故事原历史风格。全22卷,由于横山光辉身体缘故停止过一年,属遗著。
  
  『封神演义』游戏软件,PC游戏软件制造,家用游戏机PS用游戏软件制作发售的游戏软件。GC用动作游戏为『战斗封神』,GBA用RPG为『真的Cal.封神』。
  
  『封神演义』广播剧,NHK-FM内节目「青春冒险」,从1998年到2000年暑假播放。用三部分成各20回,计60回。使用讲谈社文库版新版『封神演义』大体上符合原作。(作为妲己的野泽雅子给我印象深刻)在故事后期由于登场人物的增多,总编辑都有上场出现。
  
  『央华封神RPG』小组SNE的设计,works发行,作为模型制作了封神演义的古代中国的RPG。再以小说(友野详著),漫画(栗桥伸佑作画),广播剧,交换卡游戏(『央华封神TCG』)为基础的游戏。
  
  『封神演义·哪吒』中国动画片,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并播出,在2006年和2007年日本岐阜电视台也播出过,有DVD发售(实话说反映真的很小..)。
  
  『水浒传(The Story of Chinese Gods)』香港动画片,1975年制造,把封神演义做为题材的动画片。日本东宝电视台播出过。李小龙作为人物出现过。
  志怪类杂录小说。作者,南朝宋·刘义庆,以《世说新语》闻名。
  《续夷坚志》四卷,金元好问撰。好问(公元一一九○——一一五七)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析县)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
  《续夷坚志》是作者晚年继宋洪迈《夷坚志》而作,虽然没有《夷坚志》那样大的篇幅,但内容是比较丰富的。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是继宋洪迈《夷坚志》、金元好问《续夷坚志》之后出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分前后两集,十七门,共五百馀条。书中第一条《大元昌运》记元太祖、元太宗及元世祖事,显然为元人作品。其馀绝大部分为宋代故事,间有 元代及前代的故事。此书内容比较复杂,其中大部分是志怪故事,但也有少量条目记载了野史记载了野史佚文,似乎是根据前人的成书辑録的。
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 Ji Yun阅读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赏析】
  内文记述若真若假,似乎只在藉由这些志怪的描写而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与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不过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悲惨境遇的生活,纪昀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在每则故事结尾处作者总是会来那么几句短语,以衡平的语气来评断其故事来龙去脉理事曲直之所在或其有否通情达理之处地,此些评后语却也总是耐人寻味。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很高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全集分五书,共二十四卷,1208则,约40万字。
  原序
  郑序
  纪昀诗二首
  ·书一《滦阳消夏录》六卷(卷一至卷六),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书二《如是我闻》四卷(卷七至卷十),作于乾隆五十六年(1781年)。
  ·书三《槐西杂志》四卷(卷十一至卷十四),作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书四《姑妄听之》四卷(卷十五至卷十八),作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书五《滦阳续录》六卷(卷十九至卷二十四),作于嘉庆三年(1798年)。
   附:纪汝佶六则
  
  【刊本】
  
  《阅微草堂笔记》版本有:
  
  ·嘉庆五年(1800年) 盛时彦合刊《阅微草堂笔记五种》。
  ·道光十五年(1835年)刊本“二十四卷”。
  ·2005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阅微草堂笔记》刊本。并有各家之刊本不一而足。
  
  【译本】
  
  《阅微草堂笔记》有英文和意大利文译本:
  
  ·(英)Fantastic Tales By Ji Xiaolan,纪晓岚志怪故事选,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Sun Haichen,New World Press, ISBN: 7800053571。
  ·(意)Note scritte nello studio yuewei,Bollati Boringhieri, Torino, 1992,ISBN: 8833906655。
  《西游记传》,明朝神魔小说,“四游记”之一,作者杨志和(一作“杨致和”), 出版人余象斗,疑粗糙删改《西游记》而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有录:
  《西游记传》,四卷四十一回,“题齐云杨志和编,天水赵景真校”,叙孙悟空得道,唐太宗入冥,玄奘应诏求经,途中遇难,终达西土,得经东归者也。太宗之梦,庸人已言,张鷟《朝野佥载》云,“太宗至夜半奄然入定,见一人云,‘陛下暂合来,还即去也。’帝问‘君是何人?’对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见判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向见者又送迎引导出。”又有俗文,亦记斯事,有残卷从敦煌千佛洞得之(详见第十二篇)。至玄奘入竺,实非应诏,事具《唐书》(百九十一《方伎传》),又有专传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佛藏》中,初无诸奇诡事,而后来稗说,颇涉灵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有猴行者深沙神及诸异境;金人院本亦有《唐三藏》(陶宗仪《辍耕录》);元杂剧有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锺嗣成《录鬼簿》),一名《西游记》(今有日本盐谷温校印本),其中收孙悟空,加戒箍,沙僧,猪八戒,红孩儿,铁扇公主等皆已见。似取经故事,自唐末以至宋元,乃渐渐演成神异,且能有条贯,小说家因亦得取为记传也。
  又名:上洞八仙传、八仙出处东游记
  
  【片名】东游记
  【片长】30集
  【地区】新加坡
  【类型】神话剧
  【导演】谢益文 张宝莲
  
  【主要演员】
  马景涛----吕洞宾,东华上仙,吕岩
  郭妃丽----白牡丹,牡丹仙子
  林湘萍----龙三公主,贞娘
  常铖 -----韩湘子,费长房
  沈依灵----蓝采和
  凌霄 ----张果老
  林益盛----铁拐李
  麦皓为----汉钟离
  李海杰----曹国舅
  郑秀珍----何仙姑
  谢韶光----穿山甲
  洪慧芳----春瑛
  王裕香----椿树精
  黄世南----通天教主
  翁清海----孙悟空,孙影
  丁岚 -----观音菩萨
  毕娟娟----小仙姑
  
  【其他演员】
  
  玉皇大帝------杨大伟
  王母娘娘------李茵珠
  太上老君------戴鹏
  东海龙王------严炳量
  东海恶蛟------陈天文
  牧牛童子------洪俊瑞
  二郎神------王艳宾
  长房母------王秀芸
  龟相------周全喜
  阎王------杨越
  青牛------吴开深
  
  【出品单位】
  
  四川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
  江苏天地影视制作中心
  新加坡电视机构
  
  【故事梗概】
  
  受制万年的通天妖道破咒而生,一场天地浩劫再所难免。依无字天书所示,上洞八仙将应劫而生。只要八仙归位,就能除魔卫道,拯救苍生。东华真人临危请命,自愿历三三之灾,九九之劫,引导八仙归位。于是跨越天地人三界、包罗人鬼神三类,一幕幕善与恶、爱与恨、情与理的神话故事跃然荧屏。一边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一边又是救苦难济苍生的重任。面对这千年情劫,进退两难的吕洞宾将如何抉择?
  台湾当红小生马景涛一人独占东华真人,吕洞宾、吕岩三角儿,这是他继《倚天屠龙记》《新龙门客栈》之后又一部古装力作。无论是仙风道骨的东华真人,还是风流倜傥的吕洞宾、吕岩,都将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本剧耗费巨资,在风景如画的九寨沟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精心拍摄。采用先进电脑技术制作的特技画面,形象更为逼真,效果更为神奇,带给电视观众一个赏心悦目的全新感受。
  
  【主题曲及插曲歌词】
  逍遥游
  
  走啊走啊走好汉跟我一起走
  走遍了青山人未老
  少年壮志不言酬
  莫啊莫回首管它黄鹤去何楼
  黄梁呀一梦风云再变
  洒向人间是怨尤
  划一叶扁舟任我去遨游
  逍逍啊遥遥天地与我竞自由
  共饮一杯酒人间本来情难求
  相思呀难了豪情再现
  乱云飞渡仍闲悠
  划一叶扁舟谁愿与我共逍游
  天若有情天亦老
  不如与天竟自由
  
  相思无解
  曲 熊天平
  词 熊天平
  一缕情一丝愁
  恨时光匆匆
  落花风总惹人烦忧
  红尘化浮云
  此情何悠悠
  道神仙鸳鸯到白头
  一缕情一寸愁
  恨相思难懂
  多情人总换得心痛
  恨时恨物
  恨尘心难懂
  奈何人名利全看透
  物换星移人事全非
  有谁怜惜旧人枯萎
  春来秋走聚散瞬间
  相思快乐总难两全
  又名《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北游玄帝出身传》
  道光十(1830)年《四游记》合传本。四卷廿四则。
  叙述玉帝凡心稍动,一缕真魂便下凡修炼、收妖的故事。
  明代小说,《华光传》即《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又称《南游记》,余象斗是作者兼刊刻者。那时常见书坊主写小说,因为《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在嘉靖朝刊行后,通俗小说受到大众热烈欢迎,文人此时却不屑于创作。书坊主眼见开辟了新财源却无作品可印,便或自撰,或雇下层文人编写。《南游记》写得很拙劣,但身为书坊主的余象斗已感到“其劳鞅掌矣”!大概由于写得太辛苦却遭盗版,对此又无可奈何,他实在气不过,便破口大骂:“袭人唾余,得无垂首而汗颜,无耻之甚乎!”不过,当时盗版是寻常事,余象斗自己也经常翻刻别人的书籍。
  
  华光大帝又称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华光天王、马天君等,系道教护法四圣之一。相传他姓马名灵耀,因生有三只眼,故民间又称“马王爷三只眼。”
  
  《道法会元》卷三十六还专门载有《清徽马、赵、温、关四帅大法》、列出了护法四圣的各字。马灵耀(华光)、赵公明、温琼、关羽。
  
  据道书记载,华光大帝先投胎于马氏金母。《三教搜神大全》介绍,马灵耀曾经三次“显圣”,降五百火鸦,杀东海龙王,为救母亲大闹地狱,后来玉皇大帝看他是位将才,封他为真武大帝部将,护法天界。《五显灵宫大帝华光天王传》中描述马灵宫善于要火。身上藏有金砖火丹,随时用火降伏魔怪,所以后来民间又把他视作 “火神”,常在八、九月间举行“华光酷”,祈求免除火灾,长年康顺。专门奉把华光大帝的庙大多称华光庙,但也有马王爷的神像塑在城隍庙中加以祭扫的。《三宝大监西洋记》中描绘马元帅的形象是白白的,白如雪:一称元帅二华光、眉生三眼照天堂。头戴攒顶帽,五金砖在神儿藏。相传华光大帝的神诞是农历九月十八日。
  
  大约在明朝前期,华光大帝马灵官又化为王灵官。关于王灵宫的行略,《新搜神记》、《通俗编》都有记载,本名王善,宋徽宗(1100—1125)时人,原为术上,后曾从蜀人萨守坚受符法,为林灵素再传弟子。死后由玉皇大帝封为“先天主将”,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明永乐(1403-1424)中封为“隆恩真君”,并敕建“天将庙”。宣德(1426—1435)中改为“火德观”。道观中多塑王灵官像,形象奇特,赤面、三目、披甲执鞭作为镇守山门之神。
  济公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他的传奇经历被多次搬上荧幕。本书是济公传说的最早蓝本之一,本书和《镜花缘》,《封神演义》,《聊斋志异》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四部神鬼仙怪之书。聚天地神灵鬼魅于一书,演人间悲欢离合于一世。原本只在宦富商家里出现的古典小说,在那时只属于“有钱人”的读物,时至今日,他将走出经阁、走出历史,飞进前家万户。
  
  宁稼雨:古代济公小说叙录
  济颠俗称“济公”,法名道济。其事迹最早见于宋释居简《湖隐方圆叟舍利塔铭》(《北涧文集》十)。自明代开始,社会上就广泛流传与济颠相关的各种讲唱文学故事。作为济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济公为主人公的古代小说在古代小说中占有重要位置。各种古代小说工具书中对有关济公小说的著录也数量可观。然各家记录或有模棱,或有疑窦,或有异同。现将有关材料对比梳理,力争澄清疑惑,辨析异同。
  【红倩难济颠】
   明代晁瑮《宝文堂书目》卷中“子杂”类著录。题《红倩难济颠》。今未见传本。晁瑮嘉靖间人,该书作者和成书当在晁瑮之前。红倩其人未详。
  【济颠禅师语录】
  《大藏经总目录》Z1210001号著录《济颠道济禅师语录》不分卷,附《湖隐方圆叟舍利铭》。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卷十七佛书类著录《济颠语录》一部一册,当即是书。此书现存四种版本,最早为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所藏明隆庆三年(1569)四香高斋刊本,全称为《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不分卷。其次是明天启间冯梦龙所编《三教偶拈》中含有《济颠罗汉净慈显圣记》,即据隆庆本改编,文字小有改动,书前无竞斋赞语被移至卷末。此本现藏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第三是路工藏本,该本原书卷首缺一页,不知题名和作者。五十年代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曾将此本收入路工所编《明清平话小说选》中,书名沿用隆庆本。 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路工、谭天合编《古本平话小说集》收入此书时据清乾隆刻本补足了首页,书名改为《济颠语录》。路工《访书见闻录》又称尚有明崇祯间杭州写刻本,未知与其所藏并编印本是否同书。第四是清乾隆杭州云林寺(灵隐寺)刻本,题《济颠语录》。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黄永年收藏。
  该本略叙紫脚罗汉后身李修元南宋光宗间投胎浙江天台李赞善家,十八岁至杭州灵隐寺出家为僧,法名道济。后行为放浪不羁,如同疯癫,世人遂义“济颠”称之。后投净慈寺长老,化缘修葺佛殿,病重圆寂。本书为现存较早济公题材小说,后世济公小说多受本书影响。
  【醉菩提】
   该书有两个版本系统,第一个系统题署“天花藏主人编次”,有康熙六十年(1721)刊本,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乾隆四十二年(1777)金阊书业堂刊本,前有桃花庵主人《醉菩提序》,卷首题“新镌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收藏;乾隆四十三年(1778)金阊书业堂刊本,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收藏;乾隆五十三年(1788)金阊古耕堂刊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收藏;宝仁堂刊本,内封题“济颠大师玩世奇迹”,前有桃花庵主人《醉菩提序》,中国国家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仓石文库、日本东北大学图书馆收藏;道光二十七年(1847)大文堂刊本,四卷二十回,署天花藏主人编次,伦敦英国博物院收藏;同文堂刊本,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同治十年(1871)务本堂刊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此外,尚有光绪二十年(1894)石印本,题《皆大欢喜》;光绪二十四年(1898)金陵城北科巷荫余善堂重刻本,目录和版心题“绘图度世金绳”。第二个系统题署“西湖墨浪子偶拈”,日本《舶载书目》著录,有光绪四年(1878)京都聚珍堂刊本,题《济公传》,天津图书馆收藏;光绪六年(1880)京都二酉堂刊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至于两个系统的关系,今人胡胜认为题署“ 天花藏主人编次”者为简本,题署“西湖墨浪子偶拈”者为繁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繁本在前,简本在后(参见胡胜《济公小说的版本演变》,载《明清小说研究》 1999年第3期)。书中故事系连缀各种济公故事而成,相互之间多无情节关联。除主人公道济贯穿始终外,其他人物均随事兴灭。唯济颠人物形象嘻笑怒骂,活灵活现,堪称人物形象精品。
  【济颠大师全传】
   该书三十六则,不分卷,全称“新镌绣像济颠大师全传”。现存两种版本,一为康熙刊本,封面题“西墅道人参定”、“麴头陀新本”,前有康熙七年(1668)香婴居士小引,题“西湖香婴居士重编”、“鸳水紫髯道人评阅”,有图十二叶,前图后赞。每则后有总评。中国国家图书馆、大连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收藏。二为清初刊本,无封面,目录叶题“新镌绣像麴头陀济颠全传”,亦有图十二叶,前图后赞,赞语后均有署名。值得注意者为赞语署名中有《豆棚闲话》作者艾衲居士。与大连图书馆藏本相比,此本没有香婴居士小引,却有心发主人清独山莫棠的跋语。
   关于本书内容,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谓其内容全同《济颠禅师语录》。谭正璧则云“所不同者,此书分则,且有标题,又于书前著高宗、孝宗事,后加禅师圆寂后轶闻数则。高宗、孝宗事采自《西湖二集》第二卷,文字亦完全相同”(《古本稀见小说汇考》)。但今人经过考察,发现该书与《钱塘济颠禅师语录》、《西湖二集》仅有少数文字接近,故不能构成承袭关系。有人认为该书蓝本系二十回本《醉菩提》(胡胜《济公小说的版本演变》,载《明清小说研究》 1999年第3期)。据书中所署,香婴居士即王梦吉,字长龄,杭州人。
  【西湖佳话•南屏醉迹】
   金陵王衙精刊本、乾隆会敬堂藏杭州文翰楼发兑本《西湖佳话》中,收有《南屏醉迹》一篇。略叙道济自灵隐寺至净慈寺为书记,以醉酒而显灵救世,人称“济颠 ”。其他滑稽倜傥、嘻笑怒骂之事,均为民间传说。今人胡胜认为该篇亦采自二十回本《醉菩提》(胡胜《济公小说的版本演变》,载《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3期),可备一说。
  【济公传】
  有乾隆九年(1744)吴门仁寿堂小型刊本,日本内省图书寮收藏。书前有序,署“乾隆九年季春金陵旅寓枫亭王宣撰”,首页题“西湖渔樵主人编”。学者多谓其人事迹未详。考杨廷福、杨同甫《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倪稻孙号“西湖渔隐”。据《清画家诗史》,倪稻孙字谷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少喜填词,画艺亦有逸趣。或即其人。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认为该书内容与隆庆本《钱塘济颠禅师语录》内容全同,只有分卷不分卷之别。今人胡胜则以为本书为二十回本《醉菩提》的压缩改编本(《济公小说的版本演变》,载《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3期)。可备一说。
  【济公活佛传】
  光绪二十四年(1898)前,上海石英书局石印《吕纯阳三戏白牡丹三集》说部所登《新出小说》广告中,已经列有《济公活佛》一书。现有光绪二十四年、三十二年及宣统元年(1909)中原书局、煮字山房、章福记书局、江左书林、有益斋、校经山房等石印本,均以《评演济公传》之名刊行,十二卷,一百二十回。民国初年、十二年、十五年,上海扫叶山房、广益书局、启新书局、大成书局、锦章书局等石印《济公传初集》或《济公前传》,往往改成四卷,分回基本相同。民国二十年后,上海大达书局、春明书局、世界书局、中央书局、文昌书局、大文书局、广益书局等出版铅印本,或作为《济公活佛初二三集》、《济公活佛全传》之《初集》,或作《初集济公活佛传》,均改为两卷,回目不变。中原书局、煮字山房本前分别有题署“得古欢室主人”和“芹阳姚聘侯”的同文序一,内称“郭小亭先生所著是书”,知作者为郭小亭,其人事迹未详。书中七十五回称“哈哈腔”、“二簧”为“时调小曲”,似应写于乾嘉时期。书中略叙济公出世,大闹秦相府,火烧张妙兴,捉拿华云龙,斗法铁佛寺,雷击华清风等豪举。该书能融《水浒传》、《平妖传》、《封神演义》、《西游记》各家之长,汇神魔、武侠、公案、世情小说为一炉。并塑造出济公诙谐幽默性格,在古代小说中别树一帜。该书原本后书有《后部济公活佛传》、《再续济公活佛传》。续书有《四续济公传》至《四十续济公传》。改作有杨钟钰《济公活佛真传》、赵狂苕《小济公传》。另如《升仙传》仿济公写济小塘,《三侠五义》、《施公案》中展昭、花冲、谢虎系仿此书陈亮、华云龙。以及京剧《大悲楼》、《赵家楼》、《马家湖》、《古天山》、《双头案》、《济公活佛》等,均借鉴吸收本书。(参见张颖、陈速《通俗小说书目补遗及其他》)
  【后部济公活佛传】
   光绪二十四年(1898)前,上海石英书局石印《吕纯阳三戏白牡丹三集》说部所登《新出小说》广告中所列《济公活佛》后部原本未见,现存光绪二十六年、三十二年及宣统元年(1909)中原书局、煮字山房、章福记书局、江左书林、有益斋、校经山房等石印本,别以《评演后部济公传》之名刊行,凡十二卷,一百二十回。民国初年、十二年、十五年,上海扫叶山房、广益书局、启新书局、大成书局、锦章书局等石印《济公传二集》或《济公后传》,亦多改成四卷,分回基本相同。民国二十年后,上海大达书局、春明书局、世界书局、中央书局、文昌书局、大文书局、广益书局等出版铅印本,或作为《济公活佛初二三集》、《济公活佛全传》之《二集》,或作《二集济公活佛传》,均改为两卷,回目不变。中原书局、煮字山房本前分别有题署“长白翰臣氏”和“芹阳姚聘侯”的同文序一,内称“郭小亭先生所著续本”,知作者仍为郭小亭。小说略叙济公度世,收小济公,度莲花罗汉,斗东方太悦,破邵华风,偕伏虎罗汉会八魔等豪举,堪与前部初集媲美。二者合璧,堪称济公小说故事的集大成者。原本后书有《再续济公活佛传》。续书有《续济公传》四至四十集。改作有杨钟钰《济公活佛真传》、赵狂苕《小济公传》。另如《蜀山剑侠传》所写绿袍老祖系仿此书绿袍和尚,《云游记》、《洞冥宝记》、《三会龙华普度收圆演义》等所写济公济颠或以济公命笔,以及京剧《白水湖》、《慈云观》、《八卦炉》、《八魔炼济颠》、《济公活佛》等,皆与本书有关。(参见张颖、陈速《通俗小说书目补遗及其他》)
  神话人物,由牵牛星座衍化而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说牵牛与织女是对夫妻,却因河汉的阻隔,“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荆楚岁时记》说民间传说牛郎与织女每年七月七夕相会一次。《续齐谐记》有:“七月七日,织女渡银河,诸仙悉还宫”,“织女暂诣牵牛”。汉时,已有七夕相会,喜鹊搭桥之说。宋元南戏有《渡天河织女会牛郎》,明代有朱名世《牛郎织女传》小说四卷。清代花部地方戏剧目中,有《天河配》、《牛郎织女》,都说牛郎是凡间一农夫,为商人张有才之弟。因张贪财,与弟牛郎分家时,只分给牛郎一头老牛。此牛原为天上金牛星下凡,教牛郎前往天河(即银河)窃取天孙织女衣裳。
  
  现为明代有朱名世《牛郎织女传》小说四卷十二回。
  话说中国有个女史,姓钱,名挹芳,年纪才得二九。生得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生平爱读些书史,讲些政治学问。止见中国腐败危弱,好不担忧。旁边有些强国,今日唱着瓜分,明日唱着压服。虽有一般爱国志士,却毫没点实力。日日讲救国,时时倡革命,都是虚虚幌幌,造点风潮。这位女史真个感慨迸作,悲愤交集。
  
  《太平御览》卷五二引《王歆之南康记》:“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采绘,峨峨秀上,切霄邻景,名曰女娲石。大风雨后,天澄气静,闻弦管声。”
  《幻中游》,孤本小说,(清.步月斋主人 乾隆三十二年刻本)书写明代史实,反映魏忠贤专权,刚直不阿的石峨一家的悲欢,其中忠臣孝子、烈女节妇、良师信友、义仆贤妓、无不悉备、俾看官可以启其善念,遏其邪心,较之偷香窃玉之态,闺阁床笫之言,大有异处。
狐狸缘全传
狐狸缘全传
狐狸缘全传
  《狐狸缘》,六卷二十二回,题“醉月山人著”。
  为光绪年间依据弹词《青石山》改编的小说。书叙书生周信聪明儒雅,风流飘逸,与青石山九尾狐玉面仙姑相恋,终因病不起。周信奴仆与佃户先后请吕洞宾、李天王、哪吒、二郎神镇压驱除,玉面仙姑亦请云萝仙姑、风萧仙子相助抗争。激战恶斗后,玉面狐为天兵所擒。然因周信始终眷恋玉面狐,玉面狐也至死苦恋周信,遂感动众仙,撮合二人为正式夫妻。小说具有浓郁民间色彩,恍惚怪诞,缠绵旖旎,堪称白话志怪小说佳作。
  本书是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光绪戊子(1988)年漱石山房本校点的。
  作者:杨景淐 校点:张品兴 
  又名《孙庞演义七国志全传》,全书三卷,每卷又分上下卷,实为六卷,即六回,有清代刊本。书署作者为杨景淐,然其生平事迹无可考。本书叙写战国时孙膑与庞涓斗智、苏秦与张仪连横合纵的故事。孙、庞、苏、张四人乃鬼谷子之弟子,故称“鬼谷四友”。将孙膑、庞涓事写入小说,此前有《乐毅图齐平话》、《列国志传》、《孙庞斗志演义》等书。杨景淐编撰本书,在参考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尽删前书荒诞离奇、有乖史实之处;同时,加入苏秦、张仪故事。然“鬼谷四友”虽合为一书,但仍分两段讲述。小说结构严谨,情节惊险,人物丰满,文字也通俗易懂。
  又名《新编东游记》、《东游记》、《续正道书东游记》、《新编扫魅敦伦东度记》
  明万卷楼刋本。一百回。
  署“荥阳清溪道人着”,据考证,应为明人方汝浩。
  主要叙述逹摩老祖东来传教的故事。本书塑造出酒、色、财、气、贪、嗔、痴、欺心、反目、懒惰等情魔意魔的生动形象,颇为特殊。
  清代小说。一百回。
  题“无垢道人着”。由自序知其祖籍四川,少孤失学,流落成都,从师于清云观志元法师。因念道统衰落,故作本书。
  故事多处取材《四游记》,模拟《封神演义》写法,汇集不少历代知名的神话传说故事。
  又名《阴阳显报鬼神全传》、《鬼神传终须报》、《终须报》
  清代小说。丹柱堂刊本。四卷十八回。
  不题撰人。
  短篇小说集。均演述因果报应的故事。末三回出自《古今小说》卷十“滕大尹鬼断家私”。
  清溪道人 著 江巨荣 李平 标点
  
  (又名《残梁外史》、《妙相寺全传》) 八卷四十回 存
  
  题“清溪道人编次”,“心心仙侣评订”。据署“瀔水方汝浩清溪道人识”序,知为方汝浩作。汝浩洛阳人,可能寓居在杭州。而心心仙侣,路工以为是杭州人履先甫。
  
  明天启间杭州爽阁主人履先甫原刊本,有图八十叶,极精细,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前有傅奕、诸允修、徐良辅、李蕃、施途原、翁立环、陈台辉、徐良翰、阎宗圣、谢五邻、李文卿、李隽卿、夏礼、夏之日、方汝浩等十五篇序跋。又有爽阁主人履先甫《禅真逸史凡例》。正文标题下署“清溪道人编次”,“心心仙侣评订”。说见路工《访书见闻录》。另《善本小说书目》油印本著录有明末刻本,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有图。【藏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初文新堂刻本,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有图;清初爽阁刻本,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藏上海图书馆、大连图书馆等】同治间文新堂刊本,八卷,依八卦分八集。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日本日光晃山慈眼堂藏明刊,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有插图二十叶,记刻工姓名曰“素明刊”。复有石印本,改题《残梁外史》。【藏南京图书馆】上海书局石印本,改题《妙相寺全传》。【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出《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禅真逸史》,四十回,八卷。据藏于浙江图书馆的“本衙爽阁藏版本”,目录及卷前题“新镌批评全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署“清溪道人编次,心心仙侣评订”。前有署“奉政大夫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提督通惠道古越徐良辅撰”的“题奇侠禅真逸史”,及托名“唐庆史会傅奕”撰的“读禅真逸史”,题“古杭爽阁主人履先甫识”的“凡例”八则。“凡例”中有对此书的评论语,曰:“此书旧本出自内府,多方重购始得。今编订,当与《水浒传》、《三国演义》并垂不朽。《西游记》、《金瓶梅》等方劣之矣。……诚海内奇观,国门之赤帜也。”虽是过誉之辞,但打几点折扣还是叫人信服的。
  
  作者“清溪道人”,一般都认为是明末方汝浩,洛阳或郑州人,也有人说是古杭人。作者除著有本书外,尚有《禅真后史》、《扫魅敦伦东度记》,但也有人疑之。
  
  《禅真逸史》写的是南北朝时的事。书中人物,如高欢、高澄、侯景、丁和、萧正德、谢举、朱异、和士开等,都史有其人;而薛举、杜伏威、张善相都是著名将领,新、旧《唐书》都有传;只有澹然、钟守净是虚构的,书前半部写南北朝事大致参照史实,后半部写杜伏威等人事,与史实有较大距离。大致说来,本书可算作历史演义小说的变种。
  
  故事梗概如下:南朝梁武帝曾封一和尚为妙相寺副主持,此人正是东魏镇南将军林时茂,出于义愤,斥退践踏民田的相国之子高澄,为避祸而出家,法号澹然。此时主持妙相寺的钟守净和尚正抛却佛戒,勾引住在寺院隔壁的沈全之的妻子黎赛玉。林澹然婉言劝告,反遭忌恨。钟守净乘梁武帝来寺烧香之机,挑动皇上赶走林副主持。林澹然闻信遁逃,梁武帝又派兵追辑,张榜捉拿。林澹然终于在武平被擒,拘押在狱。幸亏都督杜成治为报答恩惠而出面保释出来,逃往魏国。梁武帝得知此事,大怒,杜成治惊恐至极,一口痰没上来就噎死了。家产尽没,其妾不久生下一遗腹子,取名伏威。
  
  林澹然入魏国后来到广宁县,为一庄主张太公除妖,偶得狐精传褚真人笺示,至独峰山五花洞取《天枢》、《地衡》、《人权》三本秘籍,据说以书习练,能排兵布阵,降龙伏虎。澹然先后结识各路英雄好汉,由苗龙、李秀、薛志义三人,定计火烧妙相寺,钟守净死于墙下,众偻罗一刀砍死黎赛玉,埋伏的人马又将闻讯而至的官兵击败。梁武帝诏令各府州县查检山岭湖海,枢密院发兵征剿。两军交战,薛志义跌入陷坑,自刎而死;李秀投崖身亡,总部被荡平。只剩苗龙先到林澹然处求救得免一死,然后亦摩顶受戒,拜林澹然为师。薛志义随身心腹胡小九于乱军中救出薛之幼孩贞儿,由林澹然抚育,名薛举,并与张太公孙张善相同师学业。一日,林澹然与众人出城踏青,邂逅东魏总督大将军侯景,畅叙旧情。侯景久欲叛魏归梁,正想乘出镇河南之机相机行事,忽听朝廷降旨回朝,猜知是丞相高澄定计除他,当即献土降梁。梁武帝封他为大将军、河南王。高澄设离间计,使武帝与侯景相互猜忌。侯景只好猝起谋反,直奔建康,将武帝困死于静居殿中。太子即位,加侯景为相国,侯不满意,自称汉王,朝政大权都由他实际掌握。此时,林澹然夜观星象,知武帝已死,遂派人寻访杜都督家眷,恰巧近邻一媒婆领来一个买来的小男孩,一打听竟是都督之子杜伏威,林澹然安排他与薛举一起读书。至此,林澹然已收下三位徒弟:杜伏威、薛举、张善相。三人情同手足,义结金兰。
  
  不久,杜伏威去岐阳安葬祖父遗骨,半路被二位道士引上清虚仙境,得天主赠诗与祖师应饥、神仙充腹二方,其后又被劫持至一山寨,与绿林好汉缪一麟结为兄弟。接着,杜伏威告别缪一麟,辗转来到祖籍岐阳,拜访了族叔杜应元,将骨罐供于正厅,焚香拜祭。叙谈之间,杜伏威见应元眉头紧锁,便问家僮,告以参将公子桑皮筋欺压其叔,将妾作为财注对奕,得胜而去。次日,杜伏威把桑皮筋找来下棋,将对手杀得大败,只得把妾送回。谁知帮闲挑唆,桑皮筋写状诬告,其父桑守德又去太守府说情,府丞吴恢贪赃枉法,杜伏威倒被捕入狱。杜应元病殁牢中,杜伏威与众囚徒策反成功,杀了吴恢、桑皮筋,设计智胜官军,齐集至黄河之中的孟门山缪一麟营寨内。官军围寨,杜伏威大败之。
  
  岐阳府提营团练使将助阵,杜伏威即差好汉朱俭投书林澹然。薛举与朱俭偕好汉佯装投诚,为蒋励领军校尉,里外夹攻,大获全胜,蒋太守阵亡。杜伏威乘胜拣选五百壮士,杀奔延州府。时,侯景已即位称帝,而梁朝两员大将却辅佐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为帝,发兵讨侯,斩侯马下。不二年,湘东王权重归魏主,大将陈霸先复立一主,又逊位与其子,其子又禅位于陈霸先,是为陈高祖皇帝,辖江南地带,江北地方则属东魏。不久,魏主下诏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澄之弟齐郡王高洋,国号齐。延州府属齐境,延州太守蒋励,乃是齐帝宠臣,管辖二州七县。杜伏威听取书生查讷与降将常泰之计,攻下府城,自称都统正元帅。州州判献城归顺,继又攻破上郡州、白土县城,广乐县共约纳降,朔州府城也被攻占,杜伏威杀仇祭亡父。
  
  张善相自与杜伏威分手后,林澹然把三卷经书传授给他,不久即深知兵法,熟谙玄机。一日,骑马踹死醉汉孙鬼车,张善相惊惶,飞奔数十里,逸入一富贵人家花园,与齐国右都督段韶之女段琳瑛私订终身,然后赴朔州郡,与杜伏威、薛举会合。不久武州郡刺史田龙秋来犯,张善相破其毒龙吸髓法,该州官员遂降。杜伏威听取军师查讷之言,乘机攻掠傍都,围攻岐阳。齐后主派右都督将军段韶领兵十万来救应。副帅齐穆等被擒,段韶也中了杜伏威计,兵陷苦株湾。杜伏威知道张善相与段小姐私订终身,遂将齐穆等放回,为张善相婚事向段韶致意,自己也解甲休戈,受了招安,随段韶班师回朝。后主御笔手诏,免了杜伏威等人死罪,亲封杜伏威等大将军职,并钦赐张善相与段琳瑛完婚。
  
  一月后,杜伏威、薛举、张善相兄弟三人,回乡省亲祭扫,并与林澹然重会,随后各自到任,励精图治,代民除害。十余年后,杜、薛、张约期为饮。畅叙别情,忽报周高祖发兵,齐后主被执而死。杜伏威当即据地称王。不几年周高祖驾崩后,数易其主,逊位于隋,隋遣大臣诱归杜、薛、张等三人,林澹然也受皇封。辞别众人回到峨嵋山。不久,唐兴隋灭,杜等受二仙人点化与林澹然教诲,决定蝉蜕红尘。后来林澹然圆寂,杜伏威、薛举、张善相皆弃家学道,羽化成仙。至唐贞观年间,薛举下凡,救子于难,三人之子也早已归顺唐朝。
  
  以上为《禅真逸史》情节概要,听起来似乎有些烦琐冗长,无非勾心斗角,你争我夺而已。其实原文极美,文笔洗炼、优雅,叙述活泼,张驰有致,也不乏凡夫俗子的儿女情长,苟且偷欢之精采场面。下面节录第七回《绣闺禅室两心通,淫妇奸僧双愿遂》,权作解颐:黎赛玉坐在椅上,等了半晌,不见赵婆与钟住持出来,心里惊惶,起身推门,门已锁上,却推不开。四面看时,又没门路,叫了几声赵妈妈,并没人答应。正踌躇无计,只听得呀的一声,壁门开处,一个和尚捱身入来,依旧双手将板壁上了,走向前对黎赛玉深深稽首。黎赛玉看时,却正是钟住持,即忙答礼,问道:“赵妈妈却在何处,怎地不见她?”钟守净笑道“赵干娘有事,自回去了。”黎赛玉道:“住持爷,将拿绣佛缘簿来,待我押了花字,好回去。”钟守净陪着笑脸儿道:“不要押什么花字,只要成全了好事,才放去哩!”黎赛玉道:“既不要写缘簿,黄昏黑夜,留我女人在此何干?”
  
  钟守净向前一把搂住,双膝跪下道:“我的亲亲娘,没奈何,救小僧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黎赛玉料,笑道:“小僧这阁里莫讲喊叫,便是敲锣擂鼓,兀自没人听见得。只求亲娘方便小僧!”黎赛玉怒道:“贼秃真有心机,老狗做成圈套,骗我来此,强求淫欲。明有王法,暗有鬼神,妾身宁死不辱!”钟守净道:“亲娘息怒,容小僧诉禀衷肠。自从正月十三日东厅讲经之际,偶然见了亲娘玉貌,爱慕不禁。亲娘临去之时,又承青盼,小僧愈觉难熬。至十五元宵夜,重蒙厚爱。从此,小僧废寝忘食,得了相思病症,讲不尽黄昏寂寞,白昼凄凉。吃药无功,求神少应,小僧自分多死。今日幸亲娘降临,可怜见小僧伶仃病体,费尽了万千神思,方和见亲娘一面。若赐片时欢会,救小僧一命,这是莫大的功德。”黎守玉则道:“这却使不得,我丈夫亦是有名器的,你不要倚势强奸,逼人性命。”钟守净道:“娘子还是真不肯,假不肯?”黎赛玉摇摇道:“实是不肯。不要胡缠!”
  
  钟守净立起身来道:“罢罢罢!小僧无福,娘子不肯垂怜,这病越添得重了,终须是死,不如死在娘子跟前罢了!”即伸手在袜筒里摸出一把明晃晃尖刀来,向颈上欲待自刎。黎赛玉看见慌了。即双手抱住道:“痴冤家!怎地要女色不要了性命?”夺了刀,往地下一掷,钟守净乘势转身,将黎赛玉紧紧搂住,道:“亲娘,既不容小僧自刎,乞哀怜救济则个!”常言道:女人水性。黎赛玉被钟守净缠了这一会,又见他少年聪俊,是个富贵有势力的和尚,不觉欲心也动,按捺不住,当下双手亦抱住钟守净,同到床上。
  
  正欲脱衣解带,共枕欢娱,黎赛玉猛然腹中绞痛起来。一霎时唇青面紫,手足皆冷。钟守净惊慌无措,抱住道:“我的奶奶!这是什么缘故?吓死我也!佛爷保佑,人命关天,怎了怎了?”赛玉忍着痛,推手道:“不妨。这是我的旧病,速将姜汤我吃。”守净方才心定,忙推开壁门,奔入厨房,取了姜汤,复进阁中来。赛玉呷了数口,转觉腹中作响,一股气从膈上卷至脐下,疼痛不止。钟守净搀扶摹抚,不住的茶汤调理,直至四更将尽,方才疼定,赛玉和衣靠在几上。弄得钟守净神疲力倦,连珠箭的打哈欠,也倚着桌儿睡去了。
  
  顷刻间晨钟声响,遍处鸡鸣,钟守净醒来,搂定黎赛玉道:“我的娘,这会儿玉体好些吗?”赛玉道:“好了。”钟守净欢喜,双手捧定赛玉玉脸儿,在灯下细细看觑,依旧如花似玉,非复病时模样,搂过亲了个嘴,一手摸入怀中弄乳,一手替解衣带,复求云雨。赛玉推辞道:“今日断然不可。”守净笑道:“晚上已蒙娘子慨允,脱衣就寝,因病发阻了高兴。今已无恙,正好与小僧一乐,为何又言不可?”赛玉道:“我自幼爱吃冷物,积成一疾,每月行经之期,必先腹中绞痛,然后经通。凡经次不忌房事,要成血淋。况住持早晚佛前行动,若秽污了身体,罪过不轻,连我也难逃罪孽。”守净笑道:“我们佛祖是大慈大悲的,哪里管这等闲事?”此时钟和尚欲火难禁,兴发如狂,正是火烧眉毛,且顾眼下,一手将赛玉搂住,一手持入裤里,赛玉慌忙推时,已被他摸着那话儿。守净忽失声道:“我的亲亲,为何这等着慌?尿皆溺出来了。”赛玉笑道:“呆和尚!你且将手看一看,可是尿吗?”守净伸出看时,满掌鲜血淋漓,心下大骇,道:“这是何故?纵不然原有血淋病症的?”赛玉道:“适才我与住持讲过,女人家经水每月通流一次,人人如此。你这只手只索罢了,有一个月点不得香烛,近不得佛像经典哩!”
  
  守净一面取汤洗手,一面将元宵夜间之梦讲了一遍,笑道:“我向来恨这个红脸头陀,阻住了巫山云雨。大娘子今夜经通,败了一场高兴,只是我和尚福薄,不得消受。”赛玉道:“佳期有日,不必烦愁。”二人讲谈之间,不觉天色已曙……(以上摘自山东齐鲁书社1986年7月第一版《禅真逸史》)
  
  从引文可见作者对和尚偷淫并不持批评态度,倒有些津津乐道之嫌。《禅真逸史》虽写林澹然等人从出家而得正果,但并不把他们当真正的灭欲者来写;描绘钟守净玷污佛地,已起了宣传人欲在于佛心的思想,并且全书不遗余力的攻击佛教,这正与明末思想界提倡个性,肯定人欲的思想相应。本书第一回更有大胆抨击佛教的文字:“假令尽皈佛法,则灭而不生,人无遗类,成何世界?世俗子女难育,故借佛教之以冀延旦夕之命,出乎不得已,谅非其本心也。虽云披缁削发,而男女之欲,人孰无之?不能遂其所愿,轻则欲火煎熬,忧思病死;甚且逾墙窥隙,贪淫犯法而不之顾。至于佛会之说,其恶尤著。科敛人财,聚集男女,阳为拜佛看经,暗里偷情怀法,伤风败俗,紊乱纲常,莫此为甚,其罪一也。”(以下又死“罪二”、“罪三”,略去不引。)
  
  清政府崇尚佛教,自然不能容忍如此放肆的文字,再加上书中时有淫秽、诞妄的描写,所以多次遭到禁毁。
  清代删节本。五十三回。
  题“清溪道人编次”,“冲和居士评校”,清溪道人或以为即方汝浩;与《禅真逸史》的编撰者,当为一人。
  书接《禅真逸史》,叙述薛举重新托生为瞿琰,惩奸除恶,降魔除妖,最终仍旧急流勇退的故事
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
朱鼎臣 Zhu Dingchen阅读
  又名《观音得道》、《大香山》、《观音出身南游记》、《南海观音全传》、《观音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香山修行》
  明焕文堂刊本。四卷二十五回。
  题“南州西大午辰走人订着”,“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朱鼎臣,明万历间人,着有《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前半部叙述观音坚心修道,矢志不移的故事;后半部叙述观音及善才、龙女收伏青狮白象的故事。文字简略粗疏,但在民间颇有影响。
  四十回。
  不题撰人。据明朝朱鼎臣《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清末曼陀罗室主人《观音菩萨传奇》等书改编而成。
  叙述观音身世、刻苦修行与济世救人的故事。
达摩出身传灯传
朱开泰 Zhu Kaitai阅读
  又名《达摩传灯传》
  明万历杨氏清白堂刻本。四卷七十则。
  署名“逸士朱开泰选修,书林清白堂杨丽泉梓行”。
  据《景德传灯录》、《续传灯录》等书敷衍而成,描述达摩一生的故事。
  又名《韩湘子十二度韩昌黎全传》、《韩昌黎全传》、《韩湘子得道》、《韩湘子》
  明天启三(1623)年九如堂刻本,八卷三十回。
  题钱塘雉衡山人编次,雉衡山人,即杨尔曾。
  叙述韩湘子成仙并度化韩愈飞升的故事。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朱星祚 Zhu Xingzuo阅读
  全称《新刻全像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明万历年刻本。六卷廿三则,中缺第廿名罗汉。
  题“抚临朱星祚编”。作者生平事迹不详。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孙楷第认为,作者似乎是江西临川县人。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全称《新刻全像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作者生平事迹不详。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孙楷第认为,作者似乎是江西临川县人。《罗汉传》为万历年间杨氏清白堂刊本,六卷廿三则,中缺第廿名罗汉。明代原刊本仅存于日本内阁文库,孙楷第30年代访书日本,首先著录该书,见《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及《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今该书原本已微卷复制影印,199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标点重排本亦同年刊行。题抚临朱星祚编。
  
  诚如影印本前言所说,该书题名不一,「封面说《罗汉传》,卷首题《新刻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内封牌记则署《全像十八尊罗汉传》,并标明十八尊罗汉名为:长眉、伏魔、聪耳、抱膝、捧经、降龙、戏珠、飞锡、杯渡、振铎、施笠、持履、伏虎、换骨、浣肠、现相、赋花、却水。」11可是书中所述,又只有二十三尊罗汉,缺第二十尊。
  
  由书名、篇目之粗疏,已大略可见该书当非精审之作。书中所记并不是根据佛经所传十六罗汉等资料敷衍而来,而是根据《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高僧传》等高僧故事,取材撰作而成。12孙楷第评论该书:「所述半文半白,殆不足以为小说,仅浅短之记述而已。」13大致不差。编者署名「抚临朱星祚」,生平不可考。
  
  
  以「小说」艺术的观点来说,该书真的是颇为「不足」,但若从别的方面,特别是传说方面的观点来说,在罗汉传说中国化的过程中,该书却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功用。而这个影响作用,又不在于书中如何编出众罗汉们的故事,而在于编者给每一位罗汉都冠上一个意象鲜明,各具特色的中国式名号。「降龙」、「伏虎」和「伏
  魔」一样,指的都是佛法修为者道行高超,足以降伏外道邪佛一类。
  
  对于一般以神迹显示或传说为信仰支撑的大众来说,如果说罗汉是修行已到除一切烦恼、不再入轮回的果位,恐怕是有些抽象的。如果说罗汉道法高超,而有大能,足以收伏邪魔外道或龙、虎等神兽,恐怕才更为具体,更有吸引力,更具说服力的说法。而在这三者之中,「魔」的概念比起龙、虎二者,还是较不具体的。而且在
  中国的传统中,龙、虎对位并称的传统由来已久,相较之下,魔还是外来的、后起的。喜欢对称、对比思考的中国人,最后会终于只取降龙、伏虎,而少谈伏魔,原因大概也就在此。
  
  《罗汉传》所记故事与佛经所载十六罗汉或其他各组罗汉事迹不大相干,而是由《五灯会元》等高僧传记、传说并凑而成,已如标点本及影印本前言所说。而其并凑,有时还未免有些荒诞。
首页>> 文学论坛>>神魔志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