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年,包拯生病逝世。死後溢孝肅。他的門人張田,把他的奏議收集起來,編為《包孝肅奏議》l0捲。包拯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南宋和金已有以包拯為主題的故事小說和戲麯,元劇中有大量的包公戲,後有小說《包公案》(《竜圖公案》)流行,是傢喻戶曉的“清官”典型。
本書(三册四四九面二六九、四○○字)分十捲,劉銘傳撰。銘傳字省三,安徽合肥人。少任俠;清鹹豐間太平軍之役,隨李鴻章以「銘軍」所嚮剋捷,授直隸提督。又以平捻功,封一等男。清光緒十年中法戰起,詔任督辦臺灣事務大臣,屢拒法兵;尋授福建巡撫,仍駐臺督辦防務。明年,和約成,專籌善後;迨建省議定,改任臺灣巡撫。在臺竭力經營,舉凡清賦理財、開礦築路、撫番設防,次第舉行。清代臺灣之積極建設,實始於此。至十七年四月,由於政府每多掣肘、與論又譏過激,半途以去。逾四年乙未,正面竟淪於日本殖民地,銘傳亦於是鼕卒。所遺奏議,凡二十四捲;後由桐城陳淡然重加釐訂,別為出處、謨議、保臺、撫番、設防、建省、清賦、理財、奬賢、懲暴十略(略各為捲);各撰小序,以括其端。其中除捲一「出處略」「督師陝西請訓折」年十四篇及捲二「謨議略」「籌造鐵路以圖自強折」等二篇係在莅臺之前者外,餘均關係臺灣之章奏。書首除陳淡然序一及各略序十外,並附載劉銘傳傳狀碑銘等多篇。
此外,臺灣省立博物館藏有用劉氏撫臺期間及其後恆春、彰化兩縣部分檔案,另行整理刊行,題曰「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參見第二七六種篇。
此外,臺灣省立博物館藏有用劉氏撫臺期間及其後恆春、彰化兩縣部分檔案,另行整理刊行,題曰「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參見第二七六種篇。
本書(一册九三面五五、八○○字)正 文為「瀋文肅公政書」捲五「福建臺灣奏摺」全捲,而以「政書」捲六、捲七「兩江總督任內奏摺」中有關臺灣折片選作「附錄」。作者瀋葆楨,字翰宇,一字幼 丹;福建侯官人。初由進士,歷官至江西巡撫。清同治六年,奉旨充總理福建船政大臣。十三年,日兵侵臺,命巡視臺灣兼辦各國通商事務。初請閩撫移駐臺灣,實 施南北兩路「開山撫番」;繼奏設臺北府,移駐理番同知--南路駐卑南、北路駐水沙連。他如請建明延平王祠,以勵風俗、正人心;議購外洋開煤機器,計劃開坑 采礦:均屬臺灣開創事宜。至五年十一月,卒於兩江總督任,謚「文肅」。在臺所上「福建臺灣奏摺」共五十九折片,即為本書正文全捲。
此外,另有前未經見之折片八件,後收於第二七六種「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中。
此外,另有前未經見之折片八件,後收於第二七六種「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中。
兵亂以來,過踰二紀。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聖德當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紹三王之跡。雖有二賊負險延命,苟聖化日躋,遠人懷德,將襁負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時動。臣誠願陛下先留心於治道,以徵伐為後事。
且千裏運糧,非用兵之利;越險深入,無獨剋之功.如聞今年徵役,頗失農桑之業。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使中國無饑寒之患,百姓無離土之心,則天下幸甚,二賊之釁,可坐而待也。
臣備位宰相,老病日篤,犬馬之命將盡,恐不復奉望鑾蓋,不敢不竭臣子之懷,唯陛下裁察!
且千裏運糧,非用兵之利;越險深入,無獨剋之功.如聞今年徵役,頗失農桑之業。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使中國無饑寒之患,百姓無離土之心,則天下幸甚,二賊之釁,可坐而待也。
臣備位宰相,老病日篤,犬馬之命將盡,恐不復奉望鑾蓋,不敢不竭臣子之懷,唯陛下裁察!
本書(一冊一一四面八六、四○○宇)分四捲,為清代臺灣關係檔案彙錄第九集,稱為《臺案彙錄壬集》。書中一共輯錄四十件檔案,大體均與《撫番》有關。捲一收錄七件,內四件為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五年間殷立番屯之奏議及其關係清冊、一件為閩浙總督伍拉納等報告帶領《生番》進京奏摺,另二件為道光與同冶年間地方官示諭。捲二收錄九件、捲三收錄二十一件,均為光緒初年因同治末年日兵侵臺所引起之《開山撫番》事項;前一捲為瀋葆楨、王凱泰、丁日昌等奏摺及其關係文件,後一捲為中路《開山撫番》負責人記名提督吳光亮之案稿。捲四收錄三件,一件為
照得本大臣前接貴大臣來文,請將船隻噸鈔及潮州、臺灣開市先行辦理等語;當經本大臣核與貴大臣前在京都與大學士桂、吏部大堂花往來照會內「各口通商須歸一律辦理」之語不符,未敢擅專奏請大皇帝在案。茲奉到諭旨:「各口通商,須英、法兩國條約議定,再開新章」;大學士桂、吏部大堂花照會貴大臣文內聲敘甚為明晰,貴大臣覆文亦稱「一律辦理」。中外交涉事件當以誠信為本,未便朝更暮改。惟因本大臣代為乞恩,所有「請照新章完納船鈔」一節,似尚可以再行奏請大皇帝加恩俯準。至潮州、臺灣本在五口之外,必須查照貴大臣在京都時原議,俟英、法兩國定
欽差總督浙江福建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陳錦謹奏:為密陳進剿舟山機宜,仰乞聖監密飭遵行,以收積逋之巨寇、以安久睏之地方事。
竊惟兩浙為財賦之地,自入版圖以來,五載於茲。雖山魈澤魅不時竊發,俱不難於漸次掃除。惟有舟山一區,上聯閩、廣,下接蘇、鬆,嚮為逆賊黃斌卿、張名振等盤踞;嗣後偽魯及一切叛逆悉聚於彼,聲勢愈張。艨艟蔽海,聯■〈舟宗〉分泊;沿海地方,不時受其焚劫。衹緣賊巢在於巨浪洪濤之中,非陸路可以奔剿。
竊惟兩浙為財賦之地,自入版圖以來,五載於茲。雖山魈澤魅不時竊發,俱不難於漸次掃除。惟有舟山一區,上聯閩、廣,下接蘇、鬆,嚮為逆賊黃斌卿、張名振等盤踞;嗣後偽魯及一切叛逆悉聚於彼,聲勢愈張。艨艟蔽海,聯■〈舟宗〉分泊;沿海地方,不時受其焚劫。衹緣賊巢在於巨浪洪濤之中,非陸路可以奔剿。
上諭貝勒諸臣曰:“人君,即天之廣也;貝勒諸臣,即君之子也;民,即貝勒諸臣之子也。君以父事天,敬念不忘,剋明厥德,仰承天錫丕基,則帝祚日隆。貝勒諸臣以父事君,敬念不忘,勿懷貪黷之心,勿為姦慝之事,以公忠自效,則爵位常保。民於貝勒諸臣,敬念不忘,遵守法度,勿萌姦宄,勿行悖亂,則身無禍患。如君受天之佑,以為無與子天,曰此我才力所致也,遂不勤修治道,措註失宜,天若譴之,移其國柞,能自守天位乎?貝勒大臣受君之恩,以為無與於君,曰此我才力所致也,心懷姦慝,恣行貪黷,君若譴之,褫其爵位,能自保身傢乎?至於民不遵貝勒大臣
兵部為欽奉敕諭事。職方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提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蔡經題前事。照得臣於嘉靖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節該欽奉敕諭:“先該安南國黎寧奏稱:‘國王黎晭故絶,被賊臣莫登庸作亂,竊據國城,阻絶道路,因而久廢職貢。’已經差官查勘是實。近,該雲南鎮巡等官捉獲莫登庸姦細阮璟等,及偽造書印,具奏前來。的知此賊僭擬名號,偽置官屬,好生背叛朝廷,罪在不赦。特敕爾等各宜遵照該部題請事理,即便調集兵糧,多方籌劃,分道進兵,協力徵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