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紀事本末
  是書雖以遊覽為名,多記湖山之勝,實則關於宋史者為多。故於高宗而後,偏安逸豫,每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炎徼紀聞》筆下的少數民族 蠻夷 苗人,古三苗之裔也。自長沙沅辰以南盡夜郎之境,往往有之。與氐夷混雜,通曰南蠻。其種甚夥,散處山間,聚而成村者曰寨,其人有名無姓,有族屬無君長。
明史紀事本末
𠔌應泰 Gu Yingtai閱讀
  記載明代重要史事的紀事本末體史書。清𠔌應泰(1620~1690)撰。應泰字賡虞﹐號霖蒼﹐直隸豐潤(今河北豐潤)人。順治四年(1647)進士﹐十三年官至浙江學政﹐公餘延攬名士﹐藉張岱《石匱藏書》與談遷《國榷》﹐又廣稽博採﹐至十五年年末成書。因該書成於《明史稿》﹑《明史》之前﹐而且屬私人著述 ﹐頗為當時人所重視。該書仿《通鑒紀事本末》之例﹐纂次明代典章事跡﹐凡八十捲﹐每捲為一目。紀事始於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起兵﹐迄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農民軍攻入北京﹐朱由檢自殺。選錄其中八十個歷史事件或專題﹐按時間順序編排﹐記述始末﹐首尾一貫﹐簡明扼要。捲末附有作者的史論。該書詳於政治﹐略於經濟和典章制度﹐且選錄的歷史事件也不夠全面﹐但因成書較早﹐又綜合多種明代史料編纂而成﹐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書中極力回避明滿關係﹐有的內容依據野史傳聞﹐間有失實之處。其最早版本為順治十五年的築益堂本。此後又有《四庫全書》文津閣本﹑廣雅書局本﹑畿輔叢書本﹑崇德堂本等。 1977年中華書局點﹑校註鉛印。以築益堂本為底本﹐參考其他版本﹐加以標點﹑校註﹐並補充抄本《補遺》六捲﹐又以彭孫貽所撰《明史紀事本末補編》五捲附後﹐可補原書所缺明清之際史實之不足。
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
楊仲良 Yang Zhongliang閱讀
  記載北宋歷史的紀事本末體史書。南宋楊仲良撰﹐一百五十捲。楊仲良據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分門別類﹐以北宋九朝﹐各為事目﹐一部分事目更分子目﹐取李燾原文﹐首尾連貫﹐依年月順序﹐采綴成篇﹐但亦間有刪節。該書係繼袁樞《通鑒紀事本末》後又一紀事本末體的史學著作。今存《續資治通鑒長編》殘缺頗多﹐清人黃以周依據該書及他書所引原書作《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
名傢經典: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
柏楊 Bai Yang閱讀
  最經典的中國歷史故事集,中國式權力遊戲的教科書。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采編年體,使事件切割分散,閱讀起來頭緒紛亂,難得完貌;南宋袁樞用完整記錄事件本末終始的方式整編《資治通鑒》,便有了第一部紀事本末體的著作《通鑒紀事本末》。《通鑒紀事本末》使每個故事完整呈現,情節波濤洶涌地嚮前推進,給閱讀帶來極大方便。《通鑒紀事本末》是進入《資治通鑒》的大門。柏楊先生耗十年心血做了《柏楊版白話資治通鑒》巨著之後,在此基礎上,又將袁樞《通鑒紀事本末》譯為白話,完成了《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的大工程。
首頁>> 文學>>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