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詹姆斯·乔伊斯 James Joyce
  是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Leopold Blo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乔伊斯选择这一天来描写,是因为这一天是他和他的妻子诺拉·巴纳克尔(Nora Barnacle)首次约会的日子。小说的题目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为尤利西斯),而《尤利西斯》的章节和内容也经常表现出和荷马史诗《奥德赛》内容的平行对应关系。利奥波德·布卢姆是奥德修斯现代的反英雄的翻版,他的妻子摩莉·布卢姆(Molly Bloom)则对应了奥德修斯的妻子帕涅罗佩(Penelope),青年学生斯蒂芬·迪达勒斯(Stephen Dedalus,也是乔伊斯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主人公,以乔伊斯本人为原型)对应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玛科斯(Telemachus)。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经被纪念为“布卢姆日”。
  
  创作背景
  
  
  乔伊斯使用了奥德修斯的罗马名“尤利西斯”据说是由于他从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的儿童作品《尤利西斯的历险》最先接触了奥德赛的故事。他曾评论认为奥德修斯是文学史上涵盖意义最广泛的人物形象,并试图以尤利西斯的历险为主题写一篇短篇小说发表在《都柏林人》中,并最终从1914年起开始创作长篇小说。
  
  《尤利西斯》中的人物形象与乔伊斯的其他作品一样,大多有其生活原型。乔伊斯本人出生于一个经济状况良好的天主教家庭,但后来由于爱尔兰民权运动领袖帕内尔的倒台以及父亲酗酒等原因家道中落,乔伊斯也选择放弃天主教信仰。1902年乔伊斯离家前往巴黎学习医学,1903年母亲病危赶回都柏林,临终床前乔伊斯和弟弟斯坦尼洛斯·乔伊斯却出于对天主教的叛逆坚持不肯下跪。后来乔伊斯把这一经历写入《尤利西斯》第一章并加以渲染。1904年起乔伊斯再次离家,并结识了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诗人奥列佛·圣约翰·戈加蒂。尽管并不是很信任他,乔伊斯依然被他的才华所吸引,后来戈加蒂成为《尤利西斯》中“壮鹿”马利根的原型。戈加蒂在都柏林湾租了一幢爱尔兰抵抗拿破仑·波拿巴进攻时建造的圆形石堡,想要用来作为根据地发起将爱尔兰文艺古希腊化的文化运动,乔伊斯在邀请下也住进石堡。但两人时常发生摩擦,其后戈加蒂的一个英国牛津朋友也搬进石堡,他爱好盖尔语,并给自己起了一个盖尔人的名字,他成为乔伊斯书中海因斯的原型。一天夜里他做恶梦梦见被黑豹追赶,半梦半醒之间竟然抓起手枪扣动扳机,险些击中乔伊斯。惊醒的乔伊斯决定立刻离开石堡不再回来,尽管当时是半夜,后来乔伊斯将这段经历也写入《尤利西斯》第一章中。后来乔伊斯在一家妓院喝醉,遇上了蛮不讲理的宪兵(第十五章中的宪兵卡尔和宪兵康普顿)发生争吵并动手,幸好被他父亲的朋友亨特先生遇见解救。乔伊斯于是产生灵感,想要为亨特先生写一篇在都柏林的历险,于是亨特先生成为布卢姆的原型。其他重要的原型包括:西蒙·迪达勒斯(斯蒂芬的父亲,以乔伊斯的父亲为原型),摩莉(以乔伊斯的妻子诺拉为原型)。
  
  出版史
  
  1897年 【15岁】 乔伊斯获爱尔兰最佳作文奖
  1914年 【32岁】 先后被20多个出版商“非文学原因”拒绝的《都柏林人》出版在叶芝,庞得帮助下,《一个青年艺术家画像》连载
  1921年 【39】 《尤利西斯》第一版1000册预订,顾客名单中有叶芝,庞得, 纪德 ,海明威
  1927年 德译本出版
  1929年 法译本出版
  1932年 日译本出版
  1933年 美国版出版
  1935年 从未读过此书的周立波全面批判《尤利西斯》【主人公名字错】
  1964年 读过此书的袁可嘉批判《尤利西斯》
  1984年 周立波批判文章再次发表
  1994年 萧乾夫妇中译本出版
  1995年 美国人金堤中译本出版
  
  《尤利西斯》写于1914年至1921年间,1918年起开始分章节在一家名为《The Little Review》的美国杂志连载,直到1920年连载到第十三章《瑙西卡》时因包含有大量描写主角行手淫的情节被美国有关部门指控为淫秽。1921年《尤利西斯》在美国和英国遭禁,但其后(1922年)在爱好现代主义文学的西尔维亚·毕奇小姐的帮助下,《尤利西斯》得以在法兰西共和国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屋首次完整出版。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尤利西斯》在美国、英国、爱尔兰等国仍然被列为禁书。 在W·B·叶芝和T·S·艾略特等多位欧美知名作家的支持下,1933年12月6日纽约南区地方法庭的约翰·乌尔赛法官宣判《尤利西斯》尽管包含性描写但并非色情作品,从而并不淫秽。次年1月《尤利西斯》在美国由兰登书屋出版。
  
  小说结构
  
  《尤利西斯》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十八章,表面上每章内容晦涩凌乱,实则内部结构与荷马的《奥德赛》有密切联系。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并对应一个《奥德赛》的故事主题,角色和情节也和《奥德赛》有不同层次的对应。《尤利西斯》在The Little Review连载期间,每章都加上了下表中的标题。但据说出于避免使读者过于关注这些对应关系的考虑,乔伊斯并未将标题等提示性内容在其后正式出版的书中写明。
  
  乔伊斯本人于1920年在书信中评论此书为:
  它是一部关于两个民族(以色列-爱尔兰)的史诗,同时是一个周游人体器官的旅行,也是一个发生在一天(一生)之间的小故事……它也是一种百科全书。
  
  作品情节、结局或其他相关
  忒勒玛基亚
  忒勒玛基亚(The Telemachia)是以青年学生斯蒂芬·迪达勒斯的活动为主线的部分,对应着忒勒玛科斯开始对父亲奥德修斯的寻找。时间跨度为上午八点到上午十一点。
  忒勒玛科斯
  时间:8:00
  场景:圆形石堡
  器官:无
  学科:神学
  颜色:白色、金色
  象征物:继承人
  技巧:叙事(年轻的)
  对应:忒勒马科斯,哈姆雷特-斯蒂芬·迪达勒斯;安提诺奥斯-壮鹿马利根;门托尔-送奶女工
  《奥德赛》:《奥德赛》以众神会议作为开篇,宙斯决定准许奥德修斯返回故乡。而此时在伊萨卡,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玛科斯和妻子帕涅罗佩无法忍受以傲慢的安提诺奥斯为首的求婚者们的骚扰。在雅典娜的帮助下,忒勒玛科斯开始踏上寻父之旅。
  《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以描述位于爱尔兰岛东岸的都柏林湾的一座圆形石堡里的三个年轻人:“壮鹿”马利根(一个冷漠、言辞尖刻且狂躁的医科学生)、斯蒂芬·迪达勒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年轻作家)和海因斯(一个喜好卖弄盖尔语的英国牛津人)的清晨活动作为开篇。斯蒂芬昨夜被海因斯的恶梦和其后歇斯底里地开枪所惊吓,精神很低落;而马利根又开始对斯蒂芬拒绝在他母亲去世前下跪说三道四。早餐时一个老妇人来送牛奶,海因斯向她卖弄似的和马利根讲起了爱尔兰语,后来又向斯蒂芬询问他关于哈姆雷特的理论,但斯蒂芬拒绝了,于是他们两人他们谈论起一些政治和文学的话题。同时本章借马利根之口点明了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这一主题。三人离开石堡前马利根向斯蒂芬索要了钥匙,斯蒂芬感到自己在这里的地位遭到了篡夺,决定从此离开石堡。
  奈斯托
  时间:10:00
  场景:私立男校
  器官:无
  学科:历史
  颜色:棕色
  象征物:马
  技巧:教理问答(个人的)
  对应:奈斯托-戴汐;奈斯托的幼子-萨金特;海伦-奥谢夫人
  《奥德赛》:忒勒玛科斯遇见了好心(但无聊的)长老奈斯托,除了知道奥德修斯的返家很困难之外,他一无所知。
  《尤利西斯》:斯蒂芬到达学校,给一群男孩们教授历史和英文,但他们并不把他的努力当回事,而他试图给他们猜古怪的谜语,却始终无法调动起他们的情绪。他在放学后为一个孩子补习算术,之后面见了校长戴汐先生。领取工资时戴汐先生和他讨论了历史问题,并想借助他与报社编辑的“泛泛之交”把信登在报上,斯蒂芬并不情愿地接受了委托。本章在斯蒂芬对戴汐先生的排犹倾向的默默不赞同中结束。
  普洛透斯
  时间:11:00
  场景:桑迪芒特海滩
  器官:无
  学科:语言学
  颜色:绿色
  象征物:潮水
  技巧:内心独白(男性的)
  对应:普洛透斯-物质的最初形态;墨涅拉奥斯-凯文·埃根
  《奥德赛》:忒勒玛科斯见到了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得知可以从变化多端的老滑头海神普洛透斯那里获得信息。普洛透斯向忒勒玛科斯告知了埃阿斯和阿伽门农的死,以及奥德修斯被女仙卡吕普索束缚在她的海岛。
  《尤利西斯》:斯蒂芬漫步在海边,沉思着他所见到的和联想到的,形成绵延不断的意识流。他回想起自己在巴黎的时光,以及自己芬尼亚会的好友凯文·埃根,还有一些性的主题。
  奥德赛
  奥德赛(The Odyssey)是以普通的都柏林小市民利奥波德·布卢姆的活动为主线的部分,结束于布卢姆与迪达勒斯的相遇,对应着奥德修斯在海外的漂泊。时间跨度为上午八点到午夜十二点。
  卡吕普索
  时间:8:00
  场景:布卢姆家
  器官:肾脏
  学科:经济学
  颜色:橙色
  象征物:宁芙
  技巧:叙事(成熟的)
  对应:卡吕普索-宁芙沐浴图;回忆-德鲁加茨肉铺;伊萨卡-锡安
  《奥德赛》:奥德修斯出场时,在卡吕普索的海岛(有传说在直布罗陀附近)上不情愿地做着她的情人已经七年。雅典娜请求宙斯放奥德修斯回家,于是宙斯派赫尔墨斯向卡吕普索说明情况。卡吕普索最终同意协助奥德修斯返回家园。
  《尤利西斯》:布卢姆出场时正在家里,位于都柏林西北城区的埃尔克斯大街7号,为他和他妻子(以及他的猫)准备早餐。我们同时得知他喜好吃羊腰子等动物的内脏。布卢姆走到楼上,看到妻子还躺在那张床上,想起那是从直布罗陀运来的老古董。然后他出门到德鲁加茨肉铺买了一个猪腰子,并对街上看到的女人们展开联想。回到家时他发现有两封新信和一张明信片,其中写给摩莉的一封来自摩莉的经纪人(兼情人)“一把火”鲍伊兰,他正筹划着一场邀请摩莉参加的巡回演出,另一封是布卢姆在照相馆工作的十五岁的女儿米莉写给他的感谢信。他然后给摩莉送上早餐,盯起挂在墙上的宁芙沐浴图看。本章最后在布卢姆听到乔治教堂的钟声,并想到即将参加好友帕特里克·迪格南的葬礼而产生的感慨中结束,
  食忘忧果的种族
  时间:10:00
  场景:布卢姆在都柏林的游荡
  器官:生殖器
  学科:植物学、化学
  颜色:无
  象征物:圣餐
  技巧:自恋情结
  对应:食忘忧果的种族-拉车的马、领圣餐者、士兵、太监、入浴者、板球观众
  阴间
  时间:11:00
  场景:灵车
  器官:心脏
  学科:宗教
  颜色:白色、黑色
  象征物:看门人
  技巧:梦魇
  对应:冥界的四条河流-多德河、爱尔兰大运河、皇家运河、利菲河;西西弗斯-马丁·坎宁安;克尔伯罗斯-科菲神父;哈迪斯-看门人;海格力斯-丹尼尔·奥康奈尔;埃尔潘诺-狄格南;阿伽门农-帕内尔;埃阿斯-门顿
  埃俄罗斯
  时间:12:00
  场景:报社
  器官:肺
  学科:修辞学
  颜色:红色
  象征物:三段论
  技巧:编辑
  对应:埃俄罗斯-科劳福德;乱伦-新闻;浮岛-新闻界
  莱斯特吕恭人
  时间:13:00
  场景:酒馆
  器官:食道
  学科:建筑学
  颜色:无
  象征物:警官
  技巧:肠胃的蠕动
  对应:安提菲斯-饥饿;诱饵-食物;莱斯特吕恭人-牙齿
  斯库拉和卡律布狄斯
  时间:14:00
  场景:国立图书馆
  器官:脑
  学科:文学
  颜色:无
  象征物:伦敦斯特拉特福德
  技巧:辩证法
  对应:岩石-亚里士多德、教条、斯特拉特福德;漩涡-柏拉图、神秘主义、伦敦;尤利西斯-苏格拉底、耶稣、莎士比亚
  游动山崖
  时间:15:00
  场景:都柏林街道
  器官:血
  学科:机械学
  颜色:无
  象征物:市民
  技巧:迷宫
  对应:博斯普鲁斯海峡-利菲河;欧洲海岸-总督;亚洲海岸-康尼神父;游岩-市民
  塞壬
  时间:16:00
  场景:音乐沙龙
  器官:耳
  学科:音乐
  颜色:无
  象征物:女招待员
  技巧:赋格曲
  对应:塞壬-女招待员;海岛-酒吧
  独眼巨人
  时间:17:00
  场景:小酒馆
  器官:肌肉
  学科:政治学
  颜色:无
  象征物:芬尼亚会
  技巧:巨人症
  对应:无人-俺;长树枝-雪茄;挑战-神化
  瑙西卡
  时间:20:00
  场景:桑迪芒特海滩和附近的岩石
  器官:眼睛、鼻子
  学科:绘画
  颜色:灰色、蓝色
  象征物:处女
  技巧:肿胀、消肿
  对应:费阿刻斯人-海洋之星玛利亚;瑙西卡-格蒂
  《奥德赛》:奥德修斯离开卡吕普索的岛后,遭波塞冬袭击被冲到费阿刻斯人居住海滩的河口附近。他在躲藏中被恰巧到河边洗衣的费阿刻斯公主瑙西卡和她的侍女们吵醒。他钻出来,把一个球交还给其中一个玩球的侍女,并赞美了瑙西卡的美貌,乞求她能帮助他,而瑙西卡答应了。
  《尤利西斯》:锡茜·凯弗里,她的双胞胎兄弟和她的朋友伊棣·博德曼,还有坐得稍远一点的格蒂·麦克道尔,在桑迪芒特海滩上乘凉。格蒂对那些吵闹只会添乱的男孩子以及她那些有点庸俗的朋友们很不耐烦。她做着很详细的白日梦,包括她浪漫的想望还有精神抗争。双胞胎兄弟把球踢到了也在海滩上的布卢姆脚下,于是格蒂也把他编织到自己的思绪里。(但读者很难分清楚哪些是格蒂的意识流而哪些又是布卢姆的意识流。)烟火表演开始了,她的朋友们沿着海滩跑着,只有格蒂安静地坐在布卢姆不远处,向后仰去看烟火,而她正让布卢姆窥视到她的裙子内。布卢姆在她离开时发现她是一个瘸子,并且在她“展示”时行了手淫。单独一人的布卢姆的意识逐渐沿着女人、婚姻、嗅觉流动。他想为格蒂写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还想起了他的孩子们,还有格蒂。
  太阳神牛
  时间:22:00
  场景:国立妇产医院
  器官:子宫
  学科:内科学
  颜色:白色
  象征物:母亲
  技巧:胚胎发育
  对应:特里纳克里亚岛-医院;太阳神的女儿-护士;太阳神-霍恩;牛-多产;罪行-欺骗
  喀耳刻
  时间:24:00
  场景:红灯区的妓院
  器官:运动系统
  学科:魔术
  颜色:无
  象征物:妓女
  技巧:幻觉
  对应:喀耳刻-贝拉
  回归
  回归(The Nostos)是布卢姆和迪达勒斯共同活动的部分,最后以各自回家结束,对应着奥德修斯的回归。时间跨度从凌晨一点开始,而结束时间不十分明确。
  欧迈俄斯
  时间:1:00
  场景:马车夫棚
  器官:神经
  学科:航海
  颜色:无
  象征物:水手
  技巧:叙事(老年的)
  对应:欧迈俄斯-“剥山羊皮”;尤利西斯-水手;墨兰提奥斯-库里
  伊萨卡
  时间:2:00
  场景:布卢姆家
  器官:骨骼
  学科:自然科学
  颜色:无
  象征物:彗星
  技巧:教理问答
  对应:安提诺奥斯-壮鹿马利根;欧律玛科斯-一把火鲍伊兰;弓-理性;求婚者-踌躇
  帕涅罗佩
  时间:不明
  场景:床上
  器官:肉体
  学科:无
  颜色:无
  象征物:大地
  技巧:内心独白(女性的)
  对应:帕涅罗佩-大地;网-运动
  
  主要人物表
  
  利奥波德·布卢姆:以替都柏林《自由人报》拉广告为业。其父鲁道尔夫·维 拉格是匈牙利裔犹太人,迁移到爱尔兰后改姓布卢姆。他化名“亨利·弗罗尔”, 与玛莎·克利弗德秘密通信。
  
  玛莉恩·布卢姆:利奥波德之妻。其父特威迪(已故)曾在西班牙南端的英国要塞直布罗陀服役。因此,她生长在该地。她在都柏林是个小有名气的歌手,艺名 叫“特威迪夫人”。
  
  斯蒂芬·迪达勒斯:乔伊斯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中的主 人公。他毕业于克朗戈伍斯森林公学和皇家大学,目前在迪希校长创办的一家私立 学校任教。在图书馆发表关于莎士比亚的议论。
  
  西蒙·迪达勒斯:斯蒂芬之父。年前丧妻,家境困难。
  
  布莱泽斯·博伊兰:玛莉恩之情夫。正在筹划一次巡回歌唱演出,玛莉恩也在被邀之列。
  
  勃克·穆利根:医科学生,与海恩斯一道住进了斯蒂芬所租的圆塔。
  
  海恩斯:英国人,毕业于牛津大学。为了研究凯尔特文学而来到爱尔兰。
  
  米莉:布卢姆与玛莉恩之独女,十五岁。在韦斯特米思郡穆林加尔市的一家照相馆工作。
  
  帕狄·迪格纳穆:已故。生前曾在律师约翰·亨利·门顿的事务所工作,因酗被开除,患病而死。
  
  马丁·坎宁翰:布卢姆之友,在都柏林堡任职(英国殖民统治机构)。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多方照顾迪格纳穆的遗族,包括募集捐款。
  
  布林夫人:原名乔西·鲍威尔,其夫丹尼斯·布林患有神经病。婚前她爱过布卢姆,一直不忘旧情。
  
  里奇·古尔丁:斯蒂芬的舅舅,布卢姆之友。在科利斯一沃德律师事务所任会计师。他与内弟西蒙·迪达勒斯已绝交。
  
  约翰·康米神父:方济各·沙勿略教堂的教长,耶稣会会长。斯蒂芬在克朗戈伍斯森林公学就读时,他曾任该校校长。
  
  迈尔斯·克劳福德:《电讯晚报》的主编。
  
  杰克·麦克休:大学教授,学者,经常为《电讯晚报》写社论。
  
  本杰明·多拉德:本地一名歌手。他在替向吕便·杰借过高利贷的考利神父奔走,以便宽限几天还债日期。
  
  弗莱明大妈:经常到布卢姆家来做家务的女人。
  
  鲁迪:布卢姆与玛莉恩的独子,生于一八九四年,只活了十一天便夭折。
  
  C·P·麦科伊:布卢姆的熟人,在都柏林市的尸体收容所做验尸官助手。其妻是个无名歌手。
  
  班塔姆·莱昂斯:布卢姆的熟人,热衷于赛马。上午在街上与布卢姆相遇,听布卢姆说起“丢掉”,就想把赌注押在同名的马身上。后又接受利内翰的劝告,变 了卦。结果,还是“丢掉”获胜了。
  
  科尼·凯莱赫:奥尼尔殡仪馆的经理,负责为迪格纳穆料理葬事。
  
  杰克·鲍尔:供职于都柏林堡内的皇家爱尔兰警察总署。
  
  吕使·杰:放高利贷的。有一次他儿子跳进了利菲河,被一位船夫救了起来。他却只给了船夫两先令。
  
  汤姆·克甫:布卢姆之友,茶叶等商品的推销员。
  
  内德·兰伯特:谷物商,其库房原是圣玛丽亚修道院的会议厅。
  
  休·C·洛夫神父:他是萨林斯镇圣迈克尔教堂的本堂神父,为了写一本关于菲茨杰拉德家族的书,到兰伯特的库房来参观。他在都柏林拥有一所房子,出租给 考利神父。
  
  考利神父:本·多拉德和西蒙·迪达勒斯之友。因还不起向吕便·杰借的高利贷,狼狈不堪。
  
  乔(约瑟夫)·麦卡西·海国斯:布卢姆的同事,也替《自由人报》拉广告。
  
  红穆雷:约翰·穆雷的绰号,《自由人报》的职员。
  
  约瑟夫·帕特利克·南尼蒂:在爱尔兰出生的意大利人,《自由人报》社排字房工长。他又是英国议会下院议员兼都柏林市政委员。
  
  杰·杰·奥莫洛伊:原为律师,后来患了肺病,落魄潦倒。
  
  利内翰:《体育》报的赛马栏记者,曾调戏摩莉。
  
  奥马登·伯克:斯蒂芬之友,新闻记者。
  
  弗林:绰号叫“大鼻子”,布卢姆之友。
  
  乔治·威廉·拉塞尔:笔名A·E·,爱尔兰诗人。他是当时仍健在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者之一,任《爱尔兰家园报》主编。
  
  托马斯·威廉·利斯特:公谊会教徒,爱尔兰国立图书馆馆长。
  
  约翰·埃格林顿:原名威廉·阿克柏特里克·马吉,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批评家,曾在图书馆与斯蒂芬辩论。
  
  理查德·欧文·贝斯特:爱尔兰国立图书馆副馆长。
  
  约翰·米林顿·辛格: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诗剧家,是斯蒂芬的熟人。
  
  乔治·穆尔:爱尔兰小说家,斯蒂芬的熟人。
  
  格雷戈里夫人:爱尔兰剧作家。原名伊萨贝拉·奥古斯塔·佩尔斯。她于一八九二年丧夫后,开始文学生涯,一九0四年任阿贝剧院经理。她是斯蒂芬的熟人。
  
  阿瑟·格里菲思:爱尔兰政治家,原在都柏林当排字工人。一八九九年创办以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为主旨的周刊《爱尔兰人联合报》。他是布卢姆的熟人。
  
  查理·斯图尔特·巴涅尔:十九世纪末爱尔兰自治运动和民族主义领袖,已故。布卢姆和他有一面之缘。
  
  约翰·霍华德·巴涅尔:查理·巴涅尔之弟。都柏林市政典礼官兼典当商代理 人。
  
  拉里·奥罗克:布卢姆家附近的一家酒店的老板。
  
  凯蒂·迪达勒斯}
  
  布棣·迪达勒斯}斯蒂芬的幼妹尚在上学。
  
  玛吉·迪达勒斯:斯蒂芬之妹。她从修女处讨些豌豆,替妹妹们煮汤吃。
  
  迪丽·迪达勒斯:斯蒂芬之妹,长得最像长兄。她在街上向父亲西蒙要了点钱,花一便士买了一本《法语初级读本》。
  
  盲青年:布卢姆曾搀着他走过马路,神经失常的卡什尔·法雷尔却差点儿把他撞倒。他到奥蒙德酒吧去,调了钢琴的音。
  
  汤姆·罗赤福德:他以兜售赛马赌券为业,并热衷于发明机器。他曾搭救过一 名因中毒而昏迷过去的下水道工人。
  
  高个儿约翰·范宁:都柏林市副行政长官,绰号“高个儿”。
  
  帕特里克·阿洛伊修斯·迪格纳穆:帕狄·迪格纳穆的遗孤中最年长的一个。
  
  约翰·怀斯·诺兰:布卢姆之友,关心迪格纳穆的遗孤,并对马丁·坎宁翰说,布卢姆为遗孤捐了五先令。
  
  莉迪亚·杜丝:奥蒙德饭店的金发女侍。
  
  米娜·肯尼迪:奥蒙德饭店的褐发女侍。
  
  阿尔夫雷德·柏根:都柏林行政司法副长官助理,绰号叫“小个儿阿尔夫”。
  
  威廉·亨勃尔·达德利伯爵:爱尔兰总督。
  
  “市民”:原名迈克尔·丘萨克。他是盖尔体育协会创办者,自称“市民丘萨克”,因而得名。
  
  格蒂·麦克道维尔:瘸腿美少女。
  
  西茜·卡弗里:格蒂的女友,性情活泼。
  
  伊迪·博德曼:格蒂的女友,性格矫情。
  
  汤米·卡弗里} 西茵的双胞胎弟弟,时年四岁。
  
  杰基·卡弗里}
  
  雷吉·怀利:格蒂的男友,高中学生。
  
  安德鲁·霍恩博士:霍利斯街国立妇产医院院长。
  
  卡伦小姐:国立妇产医院护士。
  
  米娜·博福伊太太:玛莉恩的女友,夜里在医院生一男婴,系难产。
  
  亚历克·班农:医科学生,米莉的男友。
  
  迪克森:实习大夫,布卢姆被蜂蜇伤后,曾由他包扎。斯蒂芬之友。
  
  文森特·林奇:医科学生。他与女友在篱笆后面幽会时,给路过的康米神父(母校的老校长)撞见了。
  
  弗兰克·科斯特洛:医科学生,因嗜酒如命,绰号叫潘趣(酒名)
  
  威廉·马登:医科学生。
  
  J.克罗瑟斯:医科学生。
  
  贝洛·科恩夫人:妓院老鸨。
  
  玛丽·德里斯科尔:布卢姆夫妇过去的女仆。
  
  耶尔弗顿·巴里夫人}
  
  贝林厄姆夫人 } :都柏林上流社会淑女。
  
  默雯·塔尔博伊贵妇人}
  
  佐伊、基蒂、弗洛莉:妓女
  
  士兵卡尔、士兵康舍顿:英国兵,把斯蒂芬击倒。
  
  科利:斯蒂芬之友,因生活没有着落,向斯蒂芬借钱。
  
  冈穆利:西蒙的旧友,后沦为市政府雇用的守夜人。
  
  马尔维中尉:摩莉在直布罗陀时期的初恋对象。
  
  “剥山羊皮”:马车夫棚的老板。
  
  故事梗概
  
  青年诗人斯蒂芬因母亲病危,从巴黎返回都柏林。母亲弥留之际用白瓷钵盛着绿色的胆汁,眼睛紧盯着他,迫使他下跪皈依宗教,他大声嚷道:“妈妈,就让我照这样活下去吧!”。斯蒂芬因此一直沉浸在悲哀与懊恼之中。丧母后,又因父亲成天酗酒从家中跑了出来,租了一座圆形炮塔,靠教书谋生。医科学生勃克·穆利根与英国人海恩斯也搬来同住。
  
  海恩斯和斯芬一起去海边游泳,谈起信仰问题,斯蒂芬说:“你会在我身上看到一个可怕的自由思想的典型。但我又是两个主人的奴仆:一个英国人(维多利亚女王),一个意大利人(罗马教皇)。 ”
  
  斯蒂芬来到位于都柏林海滨的学校去上历史课,他被校长叫到办公室领薪水,校长开导他要注意攒钱,要懂得金钱的重要,并给他一篇文章,让他找个报社发表。斯蒂芬离开始学校后,来到海滩,望着汹涌的大海他浮想联篇,他把校长那篇原稿的空白处撕下来,将自己的问题胡乱地记在上面。
  
  布卢姆是匈牙利裔犹太人,正为报纸承揽广告,他出去买了一副腰子。回家后,给还未起床的妻子莫莉端去早餐。莫莉是个小有名气的歌手,但生活不检点,好招蜂引蝶,她正准备下午与情人博依兰约会。布卢姆整天为此事烦恼,但在挣钱比自己多的老婆面前又抬不起头来。
  
  上午10点,布卢姆化名弗洛尔,与一名叫玛落的女打字员交换情书。他是通过在报纸广告招聘女助手而跟玛落通起信来的。他到邮局取了玛落的回信,拐进无人的墙边看信,看完信不禁飘飘然起来。走到大桥底下,他把信撕成碎片丢了,然后到教堂去做弥撒。
  
  11点,布卢姆乘马车去墓地参加迪格纳穆的葬礼。布卢姆突然看见博伊兰潇洒的身影,他想除了魅力之外,他妻子还能从他身上看到什么呢?“魅力”是都柏林最坏的家伙,博伊兰却凭它活得很快乐。灵柩下葬后,他仍在坟丛中徜徉,“两侧是悲痛的天使,十字架、断裂的圆柱、坟茔、仰望天空做祷告的石像。”他回想起夭折的儿子和自杀的父亲,他对死亡进行反思,他认为人死后埋在地下行不通,最好火葬或海葬。他又想到自己不过是一个广告经纪人,一个漂泊流浪的犹太人。布卢姆心中无限凄凉,甚至想到死亡,但马上又自我解嘲,回到现实中来。
  
  中午,布卢姆到《自由报》去向主编说明自己揽来的广告图案,随后又赶到《电讯晚报》报馆,碰巧斯蒂芬也在这儿,他想向该报推荐校长的文章。主编却对文稿嗤之以鼻,斯蒂芬悻悻而出。想到刚领了薪水,就请大家去喝酒。半路上布卢姆在一座纪念碑旁看见西蒙的女儿(斯蒂芬的妹妹)在拍卖行外准备卖旧家具,顿生感慨:西蒙共有15个孩子,按照教义禁止节制生育,现在这些孩子连家带产都吃个精光。
  
  下午1 点,布卢姆走进一家廉价的小饭馆,这里既脏且乱,人们在狼吞虎咽,丑态百出,吃相十分难看。于是他换了家高级一点的饭馆,在那遇到熟人弗林,弗林问他妻子巡回演出的经纪人是谁,这使他想起下午4 点妻子要与博依兰约会,心里顿感烦燥不安,一口气喝下一杯酒。从饭店出来走到图书馆前面时,看到情敌博依兰迎面走来,便赶紧躲进图书馆里。
  
  下午2 点,斯蒂芬在图书馆里对评论家和学者发表关于莎士比亚的议论。布卢姆为躲避博依兰来到这,但他并没有卷进这场讨论,巧妙地躲过去了。他穿行在大街小巷,看见形形色色的人们正在忙碌着,教会会长康米神父正在接受人们的致敬,一位独腿的水兵求他施舍,他只给他一个祝福就走了,而他却非常高兴地与议员的妻子告别,并恳请她代向议员致意。一群老人正在为刚去世的迪格纳穆的孩子们募捐,布卢姆马上捐了5 先令,而总督副秘书长和副行政长官却一毛不拔。爱尔兰总督正携夫人及随从浩浩荡荡而来,洛夫神父想从总督手里弄到肥缺向他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西蒙为了掩盖没有扣好裤子而将帽子放在胸前,总督以为他是敬礼。斯蒂芬碰到衣衫褴褛的妹妹,想如何帮她,可自己还命运难卜;穷困的考利神父欠了高利贷,正四处托人求债主再宽限两天;发了财的洛夫神父已扣压了他的财产逼他交房租。
  
  下午5 点,布卢姆约一个朋友在酒吧见面。一个无赖大肆攻击犹太人,身为犹太人的布卢姆实在忍无可忍,他反驳道:“门德尔松是犹太人,还有卡尔·马克思、斯宾诺莎。救世主耶稣也是个犹太人……你的天主也跟我的一样,也是个犹太人。”无赖气得抓起一只饼干罐就往布卢姆身上扔,但未能击中。布卢姆和朋友赶忙逃之夭夭。
  
  晚上8 点,夏日的黄昏笼罩着世界,在遥远的西边,太阳沉落了。少女格蒂到圆形炮塔附近的海滩乘凉,她凝视远方,沉湎在冥想之中。布卢姆坐在不远的地方,深深地为格蒂的美貌所吸引。格蒂意识到布卢姆在注视着她,她想:也许嫁给这么一个中年绅士倒也挺好。二人的目光不期而遇,她觉得他的眼神犹如烈火,将自己从头烧到脚,她恨不得朝他伸出双臂让他过来,并将他的嘴唇触到自己白皙的前额,面对这双年轻天真的眼睛,布卢姆早已神不守舍了。格蒂离开海滩时,布卢姆才发现她原来是个瘸子,不禁失声叹道:“可怜的姑娘”。
  
  晚上10点,布卢姆到妇产医院去探望难产的麦娜夫人。斯蒂芬和一群医学院的学生在那里高谈阔论,个个喝得酩酊大醉,布卢姆开始为斯蒂芬担心。斯蒂芬说还要请大家到酒店喝酒,就离开了医院。布卢姆也赶了去,一路上他的眼前出现了许多幻象。
  
  他幻想着在一家妓院里达到高潮,后来他又荣升为市长,还当了爱尔兰国王,随后遭到群众的攻击被驱逐出境。布卢姆摆脱幻想后,到妓院去找斯蒂芬,斯蒂芬醉酒抡起手杖击碎了妓院的灯,来到街上胡说一通,两个英国兵认为他对国王不敬,将他打得昏死过去。布卢姆产生错觉把斯蒂芬当成自己那夭折的儿子,就将斯蒂芬搀扶起来带回家。在道德衰微、家庭分裂、传统观念沦丧的大千世界里,布卢姆和斯蒂芬精神上遭受挫折、内心充满动荡,他们终于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各自精神上所缺乏的东西。斯蒂芬找到了父亲,布卢姆找到了儿子。
  
  天蒙蒙亮时,斯蒂芬告辞而去。布卢姆走进卧室后,发现室内的摆设略有变动,幻想着莫莉与博依兰幽会的情景,他推测与妻子发生关系的决不止博依兰一个人,还有原市长等熟人,他琢磨了半响妻子与这些情人究竟干了些什么,转念一想,他觉得这件事也不能全怪莫莉,自己没有满足她对夫妻生活的要求,他愿意再做一次努力。
  
  莫莉处于半睡半醒之中,在莫莉的梦中出现有丈夫布卢姆、博依兰、初恋情人和丈夫刚刚说过的斯蒂芬,她又开始幻想和这位年轻人谈情说爱了。她朦胧地感到一种母性的满足和对一个青年男子的冲动。不过,她想得最多的还是丈夫,想到10年来夫妻生活的冷漠,想到他的许多可笑的事情,她觉得他还是个有教养,有礼貌,有丰富知识,有艺术修养的人,实在是个难得的好丈夫,她决心再给他一次机会。
  
  相关评论
  
   初阅《尤利西斯》,始于那句流传甚广的100个人中没有10个人能读完《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著名的现代派小说家乔伊斯的著作,乔伊斯曾入都柏林大学专攻现代语言学,后赴欧洲大陆。乔伊斯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都柏林人》,后又写自传体中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文学界对于《尤利西斯》的评价,我觉得就如两个磁极。一些评论将《尤利西斯》的身价抬得很高,觉得它“是一部旷世奇作”;另一些评论又将它贬得很低,觉得它“粗俗不堪入目”。
  
  而我始终是以一种膜拜的态度看待《尤利西斯》的,它是一部太能够显示文学功底的著作。《尤利西斯》洋洋洒洒一百万字,却只是描述了十八个小时的事情,我无法想象作者需要怎样的观察和想象,才能写出这样一部独特的著作。况,书中的出场人物并不多,只有布卢姆,斯蒂芬和莫莉三位主要人物。
  
  《尤利西斯》的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内心的细致刻画。乔伊斯以他惊人的文学功底,用一百万字讲述了三个人物在十八个小时内的活动。《尤利西斯》虽篇幅巨大,但毫无赘言,乔伊斯以他对人生和生活的认识和细腻的洞察力,描写了主人公的行动,语言和细微心理变化。《尤利西斯》中对内心活动的描写出神入化,三位主人公的每个细微的思想变化,都清晰真切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诸如说《尤利西斯》的第三章,乔伊斯用整整一章的篇幅刻画了乔伊斯的心理活动。
  
  《尤利西斯》的第一主人公布卢姆是一位匈牙利裔的犹太人,他在都柏林的报社做广告推销员。布卢姆这一形象的价值超越了固有的身份,乔伊斯用自己深刻的社会经验和扎实的文学功底,把千千万万的爱尔兰市民都集中到了布卢姆身上。布卢姆的经历和性情,也恰恰属于诸多爱尔兰市民。
  
  布卢姆的生活抱经沧桑,他幼子夭折,妻子不贞,自己常自欺欺人地在名存实亡的爱情中挣扎彷徨。布卢姆人到中年却一无所成,面对比自己薪水高几倍的莫莉,他自卑并且不自信。但布卢姆另一方面又自恃清高,甚至不愿与吃相不雅观的顾客在一个饭馆用餐。布卢姆热心血性,狭义地帮助醉酒的斯蒂芬。但另一方面,他也有着贪婪委琐的欲望,甚至曾试图欺侮一名海滩边的残废少女。
  
  布卢姆苦闷彷徨,充满矛盾。他对现实迷茫但又充满希望,无奈但又期待奇迹。布卢姆失去了精神的支柱和进取的目的,生活和事业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布卢姆的颓废,正反映了二十世纪初爱尔兰市民的孤独,迷茫和绝望。
  
  乔伊斯将他十六年对于生活和社会的理解,都全部浓缩到了《尤利西斯》中,同时它又是一部价值超越了社会现实的著作,并且上升到了哲学的深度。
  
  《奥德修记》闻名全世,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史诗。而乔伊斯,他以过人的悟性写下了一部当代题材的《奥德修记》。《尤利西斯》每一章的内容,都采取了与《奥德修记》平行的结构,乔伊斯独具匠心,巧妙构思,使整部《尤利西斯》的结构与寓意都和《奥德修记》相照应。乔伊斯从史诗的深度申时现代生活,赋予了《尤利西斯》哲学的内涵。
  
  一个作家的文学功底达到一定程度时,他的著作往往会渗透进哲学,诸如说《红楼梦》。《红楼梦》中的经典名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以及“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还有“好一似食鸟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些都是作者对人生,对世界的哲学思考。
  
  乔伊斯和曹雪芹同样地将对社会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思考,《尤利西斯》和《红楼梦》之所以是两部小说而又不仅仅是小说,也正在此。
  
  曹雪芹著《红楼梦》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而乔伊斯著《尤利西斯》,用了十六年构思观察,七年专著写作。但,越是民族的文化,往往就难以是世界的文化。从此角度来说,《尤利西斯》和《红楼梦》有着相似的悲哀。
  
  《红楼梦》无疑是一部登峰造极的伟大著作,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融合,已经达到了海纳百川的程度。《红楼梦》虽不过是部小说,却包含了几乎所有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粹:诗词,曲赋,乐府,楹联,谜语,八股,请柬,祭文,奏章,书信,菜谱,帐单,药方,占卜,星相,`````《红楼梦》被世界公认是中国古典著作的最高峰,二月河前辈评价《红楼梦》时说,“《红楼梦》的成就,不仅是空前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绝后的。”
  
  可正应了物极必反的原理,这样的一部伟大巨著,虽被世界公认却未被世界喜爱。诚然,《红楼梦》在世界书榜中位列第八位,压过了欧美大批举世闻名的著作,然而正如多数民族文化经典一样,《红楼梦》未成为世界普遍的文化。
  
  《红楼梦》被译为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发行,在欧美国家也建有红学研究会,可美国一位女记者曾直言不讳地说,她身边的朋友更多的是把《红楼梦》作为一本必读书目,而并非是出于喜欢。西欧的调查报告也清楚地表明,《红楼梦》在民间远不如《三国演义》,《封神榜》,甚至《金瓶梅》受欢迎。红楼梦在国外,更多的是被知识分子当作名著来浏览。
  
  《尤利西斯》于一九二二年二月二日出版,它是乔伊斯十六年构思七年写作的成果,可出版后它长期被禁止在英美发行,直至一九三三年才重新流通。
  
  《尤利西斯》出版后同样不为世人接受,上市后即在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弗吉尼亚伍尔夫斥责此书“粗俗不堪入目”,当时一些作家甚至毫不客气地把乔伊斯的签名赠阅本退还。只有艾略特等少数有慧眼的作家,意识到了《尤利西斯》的价值,竭力为它辩解。清华大学决定将《尤利西斯》列为必读书目时,同样引起了教育界和文学界的诸多反对。
  
  每思及此,我就不禁感慨。《尤利西斯》可以是一部世界名著,也可以是一部旷世奇作,但它难以在全世界的读者中都受到欢迎。
  
  乔伊斯和曹雪芹写出了这样的两部著作——《尤利西斯》和《红楼梦》,这究竟是他们的伟大,还是他们的悲哀``````
  
   本作品为1998年全球读者投票评选二十世纪小说类第一名。
  
  译者:萧乾 文洁若
  
  译者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尤利西斯)与(奥德修纪)(对照) (尤利西斯·乔伊斯大事记) 主要人物表
  译后记


  Ulysses is a novel by the Irish author James Joyce, first serialised in parts in the American journal The Little Review from March 1918 to December 1920, then published in its entirety by Sylvia Beach on 2 February 1922, in Par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s of Modernist literature, it has been called "a demonstration and summation of the entire movement".
  Ulysses chronicles the passage of Leopold Bloom through Dublin during an ordinary day, 16 June 1904 (the day of Joyce's first date with his future wife, Nora Barnacle). The title alludes to Odysseus (Latinised into Ulysses), the hero of Homer's Odyssey, and establishes a series of parallels between characters and events in Homer's poem and Joyce's novel (e.g., the correspondence of Leopold Bloom to Odysseus, Molly Bloom to Penelope, and Stephen Dedalus to Telemachus). Joyce fans worldwide now celebrate 16 June as Bloomsday.
  Ulysses contains approximately 265,000 words from a lexicon of 30,030 words (including proper names, plurals and various verb tenses), divided into eighteen episodes. Since publication, the book attracted controversy and scrutiny, ranging from early obscenity trials to protracted textual "Joyce Wars." Ulysses' stream-of-consciousness technique, careful structuring, and experimental prose—full of puns, parodies, and allusions, as well as its rich characterisations and broad humour, made the book a highly regarded novel in the Modernist pantheon. In 1999, the Modern Library ranked Ulysses first on its list of the 100 best English-language novels of the 20th century.
首页>> 文学论坛>>詹姆斯·乔伊斯 James Joy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