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夏天,美国本部黑手党柯里昂家族首领,“教父”维托·柯里昂为小女儿康妮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教父”有三个儿子:好色的长子桑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刚从二战战场回来的小儿子迈克。其中桑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迈克虽然精明能干,却对家族的“事业”没什么兴趣。“教父”是黑手党首领,常干违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他还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索洛佐的要求,并因此激化了与纽约其它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圣诞前夕,索洛佐劫持了“教父”的养子、家族参谋顾问汤姆,并派人暗杀“教父”。
“教父”中枪入院。索洛佐要汤姆设法使桑尼同意毒品买卖,重新谈判。桑尼有勇无谋,他发誓报仇,却无计可施。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他发现保镖已被收买,而警方亦和索洛佐串通一气。各家族间的火并一触即发。迈克制定了一个计策诱使索洛佐和警长前来谈判。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的手枪击毙了索洛佐和警长。
迈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里他娶了美丽的阿波萝妮亚为妻,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而此时,纽约各个黑手党家族间的仇杀却越来越激烈。桑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卖,被人打得千疮百孔。“教父”伤愈复出,安排各家族间的和解。听到噩耗的迈克也受到了袭击。被收买的保镖法布里奇奥在迈克的车上装了炸弹。迈克虽幸免于难,却痛失爱妻。迈克于1951年回到了纽约,并和前女友凯结了婚。
日益衰老的“教父”将家族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迈克。在“教父”病故之后,迈克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复仇。他派人刺杀了另两个敌对家族的首领,并亲自杀死了谋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奥。同时他也命人杀死了卡洛,为桑尼报了仇。仇敌尽数剪除。康妮因为丈夫被杀而冲进了家门,疯狂地撕打迈克。迈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进了疯人院。他已经成了新一代的“教父”——迈克·唐·柯里昂 。
《教父》[书籍]-写作背景
无论在美国国内或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都有不少人在考虑这样的问题:美国社会究竟怎么样?它是不是理想社会?
这部小说继承批判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这类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其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作者忠于艺术规律,既不抽象地肯定,也不概括地否定,而只是客观地把美国社会最隐蔽的本质赤裸裸地揭示了出来。作品是通过引人入胜的场面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剥开富丽堂皇、令人眼花缭乱的遮羞布,人们不难看出:这里绝不是无忧无虑的人间天堂,而是地地道道的尔虞我诈的冒险家的乐园;这里处处布满了陷阱、明枪、暗箭;这里人人自危;这里,除了表面文章以外,骨子里根本没有什么“自由、平等与博爱”。
作者以艺术家的手法让我们看到的,不是美国社会生活中漂浮于表面的璀璨夺目的现象,而是隐匿于深层的阴森恐怖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以维持社会治安为己任的警官、警察;以维护法律尊严为己任的法官、律师,以及身为合法民意代表的议员;以“公正、客观”自诩的报刊编辑、记者,尽管有时在同自己或自己的集团无关的问题上也能信誓旦旦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因为他们大都暗中隶属于各个地下势力集团,所以背地里却干着同自己的公开职责大相径庭的见不得人的勾当。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就社会组织关系来说,美国人大都有双重身份:一种是公开的社会成员身份,例如警官、警察、法官、律师、议员、报刊编辑、记者,以及演员、店主、工会头目等等,办起事来“公事公办、铁面无私”,各人按照自己对社会的贡献领取合法报酬,这一面实在无可指责;另一种是秘密的集团成员身份,他们暗中分属于各个地下势力集团,各人又必须以公开的身份、合法的形式,为自己所属的地下势力集团效忠,从而定期获得额外报酬,这一面是绝对“保密”的,甚至对自己的妻子儿女也是要守口如瓶的。
人们在公开社会受到了委屈,往往得不到正义的保护。原因是:人们在公开社会受到了委屈,根据不合理的法律条文,总是显得“活该”;而徇私舞弊者总是可以利用法律的灵活性来歪曲本来就不合理的法律,而形式上仍然是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是在秉公办事,结果也总是显得“应该”。因此,人们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去,为了预防有冤无处伸、有苦无处诉的悲楚,也都纷纷投靠地下势力集团,要求必要时为他们伸张正义,为此他们甘愿定期预交“保护费”。地下势力集团买通有关当局,有恃无恐地进行各种非法活动——走私、贩毒、摆赌场、开妓院等。通过这些活动,积聚了大量财富之后又可暗中串通公开的政治上的权贵势力,或者把他们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国家要害部门。这样,上面有了强大的保护伞,再加上他们所掌握的舆论工具的附和,他们不但可以为所欲为,而且能够无往而不胜。他们都有严密的组织:有核心领导班子、有单线联系的内部系统,也有层层外围组织;有自己的法律顾问,也有自己的“军队”,还有自己的情报网。一旦自己人受到了侵害、欺压、委屈,能谈判的就谈判解决,无法谈判的就采取破坏以至暗杀手段解决。甚至议员选举,最佳演员的选举,尽管表面上冠冕堂皇,无懈可击,但大都操纵在地下势力集团的手中。他们一插手,就可以出冷门,出乎意料地使某些人堂堂正正地当选。
这部小说通过对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之间真刀真枪的“战争”的叙写,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美国社会的表层下面的最隐蔽的本质。作者讲故事的方法也别开生面。故事发展,当然有一条主线。但常见的是,主线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暂停下来,分岔伸延开去,形成支线,支线发展到尽头,然后再回到主线上来,继续发展主线。根据需要,支线可多可少。整个故事的主线与支线的发展脉络,很像一棵大树的树干与树枝的关系。而《教父》中许许多多的支线都不是从主线上分岔出去的,而是各有自己的源头,自己的流程,到末了才自然而然地汇拢到主线上来。整个故事的主线与支线的发展脉络,很像一条大河的主流与支流的关系:各有源,最后聚成洪流,一泻千里。因为可以另外重新起头,所以故事继续发展可以不受前一个阶段发展的制约。作者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海阔天空,纵横捭阖。这个方法值得借鉴。
“教父”是美国社会的灵魂,是美国社会的精神之父,他和他的精神影响是这部小说的主角,也是美国社会的主角。 整个小说出现的人物将近一百个,着重刻画的有二十多个,大都是美国那个社会里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们既是美国社会的产儿,又是美国社会的缔造者,也就是说,没有美国社会,也就没有他们;没有他们,美国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美国社会了。
《教父》[书籍]-艺术魅力
《教父》这部小说的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尽管描写的全是坏蛋,但作者曲尽妙笔,竟然能让读者不痛恨个别坏蛋,而痛恨整个龌龊的社会结构。教父及其继承人——他的小儿子迈克尔本来都是坏透了的坏蛋,但是却并不显得令人痛恨,因为他们杀人是整个不合理的社会逼出来的,因为他们杀的也都是更坏的人。他们同那些在幕后“坐地分赃”的政客比较起来,在“坏”的程度上,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教父》[书籍]-影视剧目
1972年美国根据剧本《教父》第一、二集拍成了电影,影片讲述了教父唐·科里昂的小儿子迈克尔如何成为新教父的故事,把小说中虚构的纽约黑手党塑造成一个实现美国梦的家族奋斗史。 被评价为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会明争暗斗内幕的影片,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本片荣获第4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
《教父》[书籍]-评价
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一出版就轰动了整个美国,引起了广泛的评论和赞扬。
美国社会的出路在哪里?这就是小说里全体人物的所作所为必然要引起读者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小说中所描写的人和事,尽管在我们看来有点阴阳怪气、荒诞不经,但在美国却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也就是说,这是一部有坚实的现实基础的现实主义作品。这是一部认识美国社会本质的理想的读物。值得人们深思的是作者在小说正文的前面特别声明说:“这本书里面的一切人物都是虚构的,若书里的描写同现在还活着的或已经死了的真人有相似之处的话,那也纯属巧合。” 作者的这一声明,酷似“此地无银三百两”,从反面点明了这部小说的现实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它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又是一部生动形象的社会风俗史。
这样通过生动的故事所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所有的政治家、政论家和一切新闻报导合起来所揭示的还要多,从这里所能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所有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以及报刊杂志那里所能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本书,对译者来说,之所以值得一译,对读者来说,之所以值得一读。
美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霍尔·伯登在《星期六评论报》上对这部小说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辟的评价。他是这样写的: “马里奥·普佐的新小说是一种对准顽固堡垒猛烈攻击的攻城锤,其主旨在于振聋发聩。这是一部内容充实的家史,记录的是一个家庭不惜用枪、用斧、用绞刑具、用攻心战来实现自己对整个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体系的独霸控制的详细过程。
普佐的表现技巧颇见功力:在他的笔下,一个本来令人感到义愤的情节都十分入情入理。一切感情冲动,一切杀戮,一切粗鄙的两性关系,都同他所刻画的人物所处的情境协调一致。但同时他又能把他所塑造的人物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气质烘托得具有人情味,真实可信。
“《教父》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是揭露阴险的犯罪集团的权威性的小说。” 普佐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成功之作,主要是因为他熟悉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的秘密,也熟悉各种各样人物的生活隐秘。对美国社会的本质,他洞见症结,因而最有发言权。对美国社会的本质进行如此入木三分的剖析,是美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
电影《教父》是根据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好莱坞青年导演科波拉执导的一部经典黑帮片。影片描述了黑手党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外来移民为生活所逼,铤而走险,靠走私、赌博、贩毒、谋杀而在美国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他们依赖非法营生而逐步发展壮大,其势力也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政府枢纽部门也有了他们的代理人。当他们羽翼丰满时,便不满足于现有的非法地位,力求融入合法社会,毫无恐惧地享受他们的财富。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由非法社会向合法社会的过渡却偏偏是依靠非法的暴力行为得以完成的。影片的深层意义在于它为美国电影史上一个十分悠久的经典类型——犯罪片开拓了宽广的前景,它不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现领域,其思想意义和内涵也远远超越了暴力的范畴,并将主题升华为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权力交替中的深层意义——权力与罪恶的关系。影片在70年代初曾轰动一时,取得了商业和评论上的双重成功,片中“教父”的扮演者马龙·白兰度带动的“马龙·白兰度热”像旋风一样几乎波及整个世界,而导演科波拉也从此奠定了他在好莱坞中的“教父”地位。
马里奥·普佐当年创作的小说《教父》是美国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转折点,它使黑手党问题引起了举国上下的普遍注意,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反映黑手党的作品就如雨后春笋一般繁盛起来,但是我们认为,没有一部能同《教父》相提并论。
——美国《旧金山时报》
科波拉的《教父》以精细的笔墨描述了黑手党全盛时期的家族恩怨,在这部格局庞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大制作中,科波拉把整部影片处理得有条不紊、扣人心弦,其高超的专业技巧不得不令人叹服。科波拉在选角方面的独到之处也叫人刮目相看,他大胆起用在影坛沉寂多年的马龙·白兰度饰演教父一角,不仅使其成为奥斯卡影帝,也让他再次成为超级巨星。《教父》系列共拍了3部,它的续集也得以进入美国百部经典电影之中,它是惟一一部挤进“百大”的续集电影。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教父》是自《公民凯恩》以来最出色的一部美国影片,它把黑手党作为一个隐喻,不仅暗指非法生意的腐朽,而且暗指着所有的权力中心——其中主要包括政府的腐败。
——《纽约时报》
在《教父》里,自然与文明的对立似乎已不存在,银幕上呈现的是一个单一的世界,科莱昂早已通过暴力建成庞大的家族,获得了稳固的社会地位,匪帮也已从过去对商业组织的模仿变成了真正的企业,并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在这里,自然与文明已经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
——著名影评人 冯凯 国胜连
“教父”中枪入院。索洛佐要汤姆设法使桑尼同意毒品买卖,重新谈判。桑尼有勇无谋,他发誓报仇,却无计可施。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他发现保镖已被收买,而警方亦和索洛佐串通一气。各家族间的火并一触即发。迈克制定了一个计策诱使索洛佐和警长前来谈判。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的手枪击毙了索洛佐和警长。
迈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里他娶了美丽的阿波萝妮亚为妻,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而此时,纽约各个黑手党家族间的仇杀却越来越激烈。桑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卖,被人打得千疮百孔。“教父”伤愈复出,安排各家族间的和解。听到噩耗的迈克也受到了袭击。被收买的保镖法布里奇奥在迈克的车上装了炸弹。迈克虽幸免于难,却痛失爱妻。迈克于1951年回到了纽约,并和前女友凯结了婚。
日益衰老的“教父”将家族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迈克。在“教父”病故之后,迈克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复仇。他派人刺杀了另两个敌对家族的首领,并亲自杀死了谋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奥。同时他也命人杀死了卡洛,为桑尼报了仇。仇敌尽数剪除。康妮因为丈夫被杀而冲进了家门,疯狂地撕打迈克。迈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进了疯人院。他已经成了新一代的“教父”——迈克·唐·柯里昂 。
《教父》[书籍]-写作背景
无论在美国国内或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都有不少人在考虑这样的问题:美国社会究竟怎么样?它是不是理想社会?
这部小说继承批判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这类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其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作者忠于艺术规律,既不抽象地肯定,也不概括地否定,而只是客观地把美国社会最隐蔽的本质赤裸裸地揭示了出来。作品是通过引人入胜的场面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剥开富丽堂皇、令人眼花缭乱的遮羞布,人们不难看出:这里绝不是无忧无虑的人间天堂,而是地地道道的尔虞我诈的冒险家的乐园;这里处处布满了陷阱、明枪、暗箭;这里人人自危;这里,除了表面文章以外,骨子里根本没有什么“自由、平等与博爱”。
作者以艺术家的手法让我们看到的,不是美国社会生活中漂浮于表面的璀璨夺目的现象,而是隐匿于深层的阴森恐怖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以维持社会治安为己任的警官、警察;以维护法律尊严为己任的法官、律师,以及身为合法民意代表的议员;以“公正、客观”自诩的报刊编辑、记者,尽管有时在同自己或自己的集团无关的问题上也能信誓旦旦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因为他们大都暗中隶属于各个地下势力集团,所以背地里却干着同自己的公开职责大相径庭的见不得人的勾当。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就社会组织关系来说,美国人大都有双重身份:一种是公开的社会成员身份,例如警官、警察、法官、律师、议员、报刊编辑、记者,以及演员、店主、工会头目等等,办起事来“公事公办、铁面无私”,各人按照自己对社会的贡献领取合法报酬,这一面实在无可指责;另一种是秘密的集团成员身份,他们暗中分属于各个地下势力集团,各人又必须以公开的身份、合法的形式,为自己所属的地下势力集团效忠,从而定期获得额外报酬,这一面是绝对“保密”的,甚至对自己的妻子儿女也是要守口如瓶的。
人们在公开社会受到了委屈,往往得不到正义的保护。原因是:人们在公开社会受到了委屈,根据不合理的法律条文,总是显得“活该”;而徇私舞弊者总是可以利用法律的灵活性来歪曲本来就不合理的法律,而形式上仍然是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是在秉公办事,结果也总是显得“应该”。因此,人们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去,为了预防有冤无处伸、有苦无处诉的悲楚,也都纷纷投靠地下势力集团,要求必要时为他们伸张正义,为此他们甘愿定期预交“保护费”。地下势力集团买通有关当局,有恃无恐地进行各种非法活动——走私、贩毒、摆赌场、开妓院等。通过这些活动,积聚了大量财富之后又可暗中串通公开的政治上的权贵势力,或者把他们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国家要害部门。这样,上面有了强大的保护伞,再加上他们所掌握的舆论工具的附和,他们不但可以为所欲为,而且能够无往而不胜。他们都有严密的组织:有核心领导班子、有单线联系的内部系统,也有层层外围组织;有自己的法律顾问,也有自己的“军队”,还有自己的情报网。一旦自己人受到了侵害、欺压、委屈,能谈判的就谈判解决,无法谈判的就采取破坏以至暗杀手段解决。甚至议员选举,最佳演员的选举,尽管表面上冠冕堂皇,无懈可击,但大都操纵在地下势力集团的手中。他们一插手,就可以出冷门,出乎意料地使某些人堂堂正正地当选。
这部小说通过对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之间真刀真枪的“战争”的叙写,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美国社会的表层下面的最隐蔽的本质。作者讲故事的方法也别开生面。故事发展,当然有一条主线。但常见的是,主线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暂停下来,分岔伸延开去,形成支线,支线发展到尽头,然后再回到主线上来,继续发展主线。根据需要,支线可多可少。整个故事的主线与支线的发展脉络,很像一棵大树的树干与树枝的关系。而《教父》中许许多多的支线都不是从主线上分岔出去的,而是各有自己的源头,自己的流程,到末了才自然而然地汇拢到主线上来。整个故事的主线与支线的发展脉络,很像一条大河的主流与支流的关系:各有源,最后聚成洪流,一泻千里。因为可以另外重新起头,所以故事继续发展可以不受前一个阶段发展的制约。作者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海阔天空,纵横捭阖。这个方法值得借鉴。
“教父”是美国社会的灵魂,是美国社会的精神之父,他和他的精神影响是这部小说的主角,也是美国社会的主角。 整个小说出现的人物将近一百个,着重刻画的有二十多个,大都是美国那个社会里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们既是美国社会的产儿,又是美国社会的缔造者,也就是说,没有美国社会,也就没有他们;没有他们,美国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美国社会了。
《教父》[书籍]-艺术魅力
《教父》这部小说的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尽管描写的全是坏蛋,但作者曲尽妙笔,竟然能让读者不痛恨个别坏蛋,而痛恨整个龌龊的社会结构。教父及其继承人——他的小儿子迈克尔本来都是坏透了的坏蛋,但是却并不显得令人痛恨,因为他们杀人是整个不合理的社会逼出来的,因为他们杀的也都是更坏的人。他们同那些在幕后“坐地分赃”的政客比较起来,在“坏”的程度上,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教父》[书籍]-影视剧目
1972年美国根据剧本《教父》第一、二集拍成了电影,影片讲述了教父唐·科里昂的小儿子迈克尔如何成为新教父的故事,把小说中虚构的纽约黑手党塑造成一个实现美国梦的家族奋斗史。 被评价为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会明争暗斗内幕的影片,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本片荣获第4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
《教父》[书籍]-评价
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一出版就轰动了整个美国,引起了广泛的评论和赞扬。
美国社会的出路在哪里?这就是小说里全体人物的所作所为必然要引起读者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小说中所描写的人和事,尽管在我们看来有点阴阳怪气、荒诞不经,但在美国却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也就是说,这是一部有坚实的现实基础的现实主义作品。这是一部认识美国社会本质的理想的读物。值得人们深思的是作者在小说正文的前面特别声明说:“这本书里面的一切人物都是虚构的,若书里的描写同现在还活着的或已经死了的真人有相似之处的话,那也纯属巧合。” 作者的这一声明,酷似“此地无银三百两”,从反面点明了这部小说的现实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它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又是一部生动形象的社会风俗史。
这样通过生动的故事所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所有的政治家、政论家和一切新闻报导合起来所揭示的还要多,从这里所能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所有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以及报刊杂志那里所能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本书,对译者来说,之所以值得一译,对读者来说,之所以值得一读。
美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霍尔·伯登在《星期六评论报》上对这部小说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辟的评价。他是这样写的: “马里奥·普佐的新小说是一种对准顽固堡垒猛烈攻击的攻城锤,其主旨在于振聋发聩。这是一部内容充实的家史,记录的是一个家庭不惜用枪、用斧、用绞刑具、用攻心战来实现自己对整个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体系的独霸控制的详细过程。
普佐的表现技巧颇见功力:在他的笔下,一个本来令人感到义愤的情节都十分入情入理。一切感情冲动,一切杀戮,一切粗鄙的两性关系,都同他所刻画的人物所处的情境协调一致。但同时他又能把他所塑造的人物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气质烘托得具有人情味,真实可信。
“《教父》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是揭露阴险的犯罪集团的权威性的小说。” 普佐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成功之作,主要是因为他熟悉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的秘密,也熟悉各种各样人物的生活隐秘。对美国社会的本质,他洞见症结,因而最有发言权。对美国社会的本质进行如此入木三分的剖析,是美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
电影《教父》是根据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好莱坞青年导演科波拉执导的一部经典黑帮片。影片描述了黑手党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外来移民为生活所逼,铤而走险,靠走私、赌博、贩毒、谋杀而在美国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他们依赖非法营生而逐步发展壮大,其势力也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政府枢纽部门也有了他们的代理人。当他们羽翼丰满时,便不满足于现有的非法地位,力求融入合法社会,毫无恐惧地享受他们的财富。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由非法社会向合法社会的过渡却偏偏是依靠非法的暴力行为得以完成的。影片的深层意义在于它为美国电影史上一个十分悠久的经典类型——犯罪片开拓了宽广的前景,它不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现领域,其思想意义和内涵也远远超越了暴力的范畴,并将主题升华为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权力交替中的深层意义——权力与罪恶的关系。影片在70年代初曾轰动一时,取得了商业和评论上的双重成功,片中“教父”的扮演者马龙·白兰度带动的“马龙·白兰度热”像旋风一样几乎波及整个世界,而导演科波拉也从此奠定了他在好莱坞中的“教父”地位。
马里奥·普佐当年创作的小说《教父》是美国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转折点,它使黑手党问题引起了举国上下的普遍注意,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反映黑手党的作品就如雨后春笋一般繁盛起来,但是我们认为,没有一部能同《教父》相提并论。
——美国《旧金山时报》
科波拉的《教父》以精细的笔墨描述了黑手党全盛时期的家族恩怨,在这部格局庞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大制作中,科波拉把整部影片处理得有条不紊、扣人心弦,其高超的专业技巧不得不令人叹服。科波拉在选角方面的独到之处也叫人刮目相看,他大胆起用在影坛沉寂多年的马龙·白兰度饰演教父一角,不仅使其成为奥斯卡影帝,也让他再次成为超级巨星。《教父》系列共拍了3部,它的续集也得以进入美国百部经典电影之中,它是惟一一部挤进“百大”的续集电影。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教父》是自《公民凯恩》以来最出色的一部美国影片,它把黑手党作为一个隐喻,不仅暗指非法生意的腐朽,而且暗指着所有的权力中心——其中主要包括政府的腐败。
——《纽约时报》
在《教父》里,自然与文明的对立似乎已不存在,银幕上呈现的是一个单一的世界,科莱昂早已通过暴力建成庞大的家族,获得了稳固的社会地位,匪帮也已从过去对商业组织的模仿变成了真正的企业,并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在这里,自然与文明已经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
——著名影评人 冯凯 国胜连
作者:马里奥·普佐[美]
译者:王宏伟
这是马里奥·普佐的新小说,是一种对准顽固堡垒猛烈攻击的攻城锤,其主旨在于振聋发聩。他的作品是内容充实的家史,记录的是一个家庭不惜用枪、用斧、用绞刑具、用攻心战来实现自己对整个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体系的独霸控制的详细过程……
第一部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二部 复活节后一个星期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三部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四部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五部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六部 总统就职典礼日
第26章
第27章
译者:王宏伟
这是马里奥·普佐的新小说,是一种对准顽固堡垒猛烈攻击的攻城锤,其主旨在于振聋发聩。他的作品是内容充实的家史,记录的是一个家庭不惜用枪、用斧、用绞刑具、用攻心战来实现自己对整个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体系的独霸控制的详细过程……
第一部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二部 复活节后一个星期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三部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四部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五部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六部 总统就职典礼日
第26章
第27章
作者:马里奥·普佐[美]
译者:文志玲等
简介缺
引子
第01节
第02节
第03节
第04节
第05节
第06节
第07节
第08节
第09节
第10节
第11节
第12节
第13节
第14节
第15节
第16节
第17节
第18节
第19节
第20节
第21节
第22节
第23节
第24节
第25节
译者:文志玲等
简介缺
引子
第01节
第02节
第03节
第04节
第05节
第06节
第07节
第08节
第09节
第10节
第11节
第12节
第13节
第14节
第15节
第16节
第17节
第18节
第19节
第20节
第21节
第22节
第23节
第24节
第25节
作者:马里奥·普佐 译者:孙致礼、石平萍
克莱里库齐奥家族为了一统天下,在与自己的亲家圣迪奥家族的争斗中大开杀戒,取得了胜利。族长为了使自己经营的赌博业合法,不惜重金贿赂政客绅士、警察侦探,并用暗杀手段,排除异己,扩充了实力。然而,他的外孙丹特却具有圣迪奥家族的反骨,杀死了表舅——克莱里库齐奥家族的铁榔头皮皮。皮皮的儿子克罗斯为父报仇,与丹特作了殊死搏斗……族长在这内讧中奄奄一息,可他巧妙策划的方案却达到了纯洁家族、脱离黑社会的目的。该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内容涉猎广泛,残杀中夹杂着人情味,鲁莽中显现着机智,使读者欲罢不能。
从《教父》到《末代教父》
引子 夸格 1965年
第一部 好莱坞 拉斯维加斯 1990年
第01章
第02章
第二部 克莱里库齐奥族与皮皮·德利纳
第03章
第三部 克劳迪娅·德利纳 阿西娜·阿奎坦恩
第04章
第05章
第四部 克罗斯·德利纳 克莱里库齐奥家族
第06章
第五部 拉斯维加斯 好莱坞 夸格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六部 好莱坞巨擘之死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七部 与圣迪奥家族的决战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八部 圣餐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尾声 法国尼斯 夸格
克莱里库齐奥家族为了一统天下,在与自己的亲家圣迪奥家族的争斗中大开杀戒,取得了胜利。族长为了使自己经营的赌博业合法,不惜重金贿赂政客绅士、警察侦探,并用暗杀手段,排除异己,扩充了实力。然而,他的外孙丹特却具有圣迪奥家族的反骨,杀死了表舅——克莱里库齐奥家族的铁榔头皮皮。皮皮的儿子克罗斯为父报仇,与丹特作了殊死搏斗……族长在这内讧中奄奄一息,可他巧妙策划的方案却达到了纯洁家族、脱离黑社会的目的。该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内容涉猎广泛,残杀中夹杂着人情味,鲁莽中显现着机智,使读者欲罢不能。
从《教父》到《末代教父》
引子 夸格 1965年
第一部 好莱坞 拉斯维加斯 1990年
第01章
第02章
第二部 克莱里库齐奥族与皮皮·德利纳
第03章
第三部 克劳迪娅·德利纳 阿西娜·阿奎坦恩
第04章
第05章
第四部 克罗斯·德利纳 克莱里库齐奥家族
第06章
第五部 拉斯维加斯 好莱坞 夸格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六部 好莱坞巨擘之死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七部 与圣迪奥家族的决战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八部 圣餐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尾声 法国尼斯 夸格
作者:马里奥·普佐 译者:苏煜、刘兴林、何亚惠
西西里西部具有传厅色彩的农民领袖吉里亚诺为了农民同胞的利益而与罗马的腐败政权分庭抗礼。他不仅受到国家武装警察的围剿,还要与以老谋深算、冷醋无情的唐·克罗斯为代表的黑手克作殊死的斗争。面对罗马政府与黑手党、天主教会的勾结,吉里亚诺不得不在接踵而至的背叛,欺诈以及情欲之中挣扎……
第一部 迈克尔·科莱昂 1950年
第01章
第二部 图里·吉里亚诺 1943年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三部 迈克尔·科莱昂 1950年
第16章
第17章
第四部 唐·克罗斯 1947年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五部 图里·吉里亚诺和迈克尔·科莱昂 1950年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西西里西部具有传厅色彩的农民领袖吉里亚诺为了农民同胞的利益而与罗马的腐败政权分庭抗礼。他不仅受到国家武装警察的围剿,还要与以老谋深算、冷醋无情的唐·克罗斯为代表的黑手克作殊死的斗争。面对罗马政府与黑手党、天主教会的勾结,吉里亚诺不得不在接踵而至的背叛,欺诈以及情欲之中挣扎……
第一部 迈克尔·科莱昂 1950年
第01章
第二部 图里·吉里亚诺 1943年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三部 迈克尔·科莱昂 1950年
第16章
第17章
第四部 唐·克罗斯 1947年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五部 图里·吉里亚诺和迈克尔·科莱昂 1950年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作者:马里奥·普佐 译者:蔡明辉、雷瑜良
本书通过纽约,好莱坞、拉斯维加斯三地社会生活场景的描绘,深刻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阴暗丑恶的一面。
墨林是一个作家,他分别在维加斯,纽约和好莱坞结识了赌徒佐顿、科里,大作家奥萨诺和二流影星詹娜丽等人。佐顿在家庭生活中失意,心灵空虚恐惧,来维加斯狂赌,以逃避现实;科里机灵狡猾,投靠赌场总裁郭鲁尼伏特不择手段向上爬;奥萨诺生活糜烂,文思枯竭,靠老本度日;詹娜丽是墨林的情人,以色相为自身
寻找演出的机会,但良心未泯。佐顿在暴赢44暴万美元之后吞枪自杀,科里、奥萨诺、詹娜丽等人的结局又将如何呢?
前言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
本书通过纽约,好莱坞、拉斯维加斯三地社会生活场景的描绘,深刻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阴暗丑恶的一面。
墨林是一个作家,他分别在维加斯,纽约和好莱坞结识了赌徒佐顿、科里,大作家奥萨诺和二流影星詹娜丽等人。佐顿在家庭生活中失意,心灵空虚恐惧,来维加斯狂赌,以逃避现实;科里机灵狡猾,投靠赌场总裁郭鲁尼伏特不择手段向上爬;奥萨诺生活糜烂,文思枯竭,靠老本度日;詹娜丽是墨林的情人,以色相为自身
寻找演出的机会,但良心未泯。佐顿在暴赢44暴万美元之后吞枪自杀,科里、奥萨诺、詹娜丽等人的结局又将如何呢?
前言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