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夏天,美國本部黑手黨柯裏昂傢族首領,“教父”維托·柯裏昂為小女兒康妮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教父”有三個兒子:好色的長子桑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剛從二戰戰場回來的小兒子邁剋。其中桑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邁剋雖然精明能幹,卻對傢族的“事業”沒什麽興趣。“教父”是黑手黨首領,常幹違法的勾當。但同時他也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護神,深得人們愛戴。他還有一個準則就是决不販毒害人。為此他拒絶了毒梟索洛佐的要求,並因此激化了與紐約其它幾個黑手党家族的矛盾。聖誕前夕,索洛佐劫持了“教父”的養子、傢族參謀顧問湯姆,並派人暗殺“教父”。
“教父”中槍入院。索洛佐要湯姆設法使桑尼同意毒品買賣,重新談判。桑尼有勇無謀,他發誓報仇,卻無計可施。邁剋去醫院探望父親,他發現保鏢已被收買,而警方亦和索洛佐串通一氣。各傢族間的火並一觸即發。邁剋製定了一個計策誘使索洛佐和警長前來談判。在一傢小餐館內,邁剋用事先藏在厠所內的手槍擊斃了索洛佐和警長。
邁剋逃到了西西裏,在那裏他娶了美麗的阿波蘿妮亞為妻,過着田園詩般的生活。而此時,紐約各個黑手党家族間的仇殺卻越來越激烈。桑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賣,被人打得千瘡百孔。“教父”傷愈復出,安排各傢族間的和解。聽到噩耗的邁剋也受到了襲擊。被收買的保鏢法布裏奇奧在邁剋的車上裝了炸彈。邁剋雖幸免於難,卻痛失愛妻。邁剋於1951年回到了紐約,並和前女友凱結了婚。
日益衰老的“教父”將傢族首領的位置傳給了邁剋。在“教父”病故之後,邁剋開始了醖釀已久的復仇。他派人刺殺了另兩個敵對傢族的首領,並親自殺死了謀害他前妻的法布裏奇奧。同時他也命人殺死了卡洛,為桑尼報了仇。仇敵盡數剪除。康妮因為丈夫被殺而衝進了傢門,瘋狂地撕打邁剋。邁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進了瘋人院。他已經成了新一代的“教父”——邁剋·唐·柯裏昂 。
《教父》[書籍]-寫作背景
無論在美國國內或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傢,都有不少人在考慮這樣的問題:美國社會究竟怎麽樣?它是不是理想社會?
這部小說繼承批判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對這類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極其生動、形象、具有說服力的回答。作者忠於藝術規律,既不抽象地肯定,也不概括地否定,而衹是客觀地把美國社會最隱蔽的本質赤裸裸地揭示了出來。作品是通過引人入勝的場面和扣人心弦的情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剝開富麗堂皇、令人眼花繚亂的遮羞布,人們不難看出:這裏絶不是無憂無慮的人間天堂,而是地地道道的爾虞我詐的冒險傢的樂園;這裏處處布滿了陷阱、明槍、暗箭;這裏人人自危;這裏,除了表面文章以外,骨子裏根本沒有什麽“自由、平等與博愛”。
作者以藝術傢的手法讓我們看到的,不是美國社會生活中漂浮於表面的璀璨奪目的現象,而是隱匿於深層的陰森恐怖的本質或本質的某些方面:以維持社會治安為己任的警官、警察;以維護法律尊嚴為己任的法官、律師,以及身為合法民意代表的議員;以“公正、客觀”自詡的報刊編輯、記者,儘管有時在同自己或自己的集團無關的問題上也能信誓旦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但因為他們大都暗中隸屬於各個地下勢力集團,所以背地裏卻幹着同自己的公開職責大相徑庭的見不得人的勾當。從小說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就社會組織關係來說,美國人大都有雙重身份:一種是公開的社會成員身份,例如警官、警察、法官、律師、議員、報刊編輯、記者,以及演員、店主、工會頭目等等,辦起事來“公事公辦、鐵面無私”,各人按照自己對社會的貢獻領取合法報酬,這一面實在無可指責;另一種是秘密的集團成員身份,他們暗中分屬於各個地下勢力集團,各人又必須以公開的身份、合法的形式,為自己所屬的地下勢力集團效忠,從而定期獲得額外報酬,這一面是絶對“保密”的,甚至對自己的妻子兒女也是要守口如瓶的。
人們在公開社會受到了委屈,往往得不到正義的保護。原因是:人們在公開社會受到了委屈,根據不合理的法律條文,總是顯得“活該”;而徇私舞弊者總是可以利用法律的靈活性來歪麯本來就不合理的法律,而形式上仍然是在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是在秉公辦事,結果也總是顯得“應該”。因此,人們為了在競爭中生存下去,為了預防有冤無處伸、有苦無處訴的悲楚,也都紛紛投靠地下勢力集團,要求必要時為他們伸張正義,為此他們甘願定期預交“保護費”。地下勢力集團買通有關當局,有恃無恐地進行各種非法活動——走私、販毒、擺賭場、開妓院等。通過這些活動,積聚了大量財富之後又可暗中串通公開的政治上的權貴勢力,或者把他們自己的親信安插到國傢要害部門。這樣,上面有了強大的保護傘,再加上他們所掌握的輿論工具的附和,他們不但可以為所欲為,而且能夠無往而不勝。他們都有嚴密的組織:有核心領導班子、有單綫聯繫的內部係統,也有層層外圍組織;有自己的法律顧問,也有自己的“軍隊”,還有自己的情報網。一旦自己人受到了侵害、欺壓、委屈,能談判的就談判解决,無法談判的就采取破壞以至暗殺手段解决。甚至議員選舉,最佳演員的選舉,儘管表面上冠冕堂皇,無懈可擊,但大都操縱在地下勢力集團的手中。他們一插手,就可以出冷門,出乎意料地使某些人堂堂正正地當選。
這部小說通過對美國地下勢力集團之間真刀真槍的“戰爭”的敘寫,淋漓盡致地揭示了美國社會的表層下面的最隱蔽的本質。作者講故事的方法也別開生面。故事發展,當然有一條主綫。但常見的是,主綫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暫停下來,分岔伸延開去,形成支綫,支綫發展到盡頭,然後再回到主綫上來,繼續發展主綫。根據需要,支綫可多可少。整個故事的主綫與支綫的發展脈絡,很像一棵大樹的樹幹與樹枝的關係。而《教父》中許許多多的支綫都不是從主綫上分岔出去的,而是各有自己的源頭,自己的流程,到末了纔自然而然地匯攏到主綫上來。整個故事的主綫與支綫的發展脈絡,很像一條大河的主流與支流的關係:各有源,最後聚成洪流,一瀉千裏。因為可以另外重新起頭,所以故事繼續發展可以不受前一個階段發展的製約。作者有更大的迴旋餘地,海闊天空,縱橫捭闔。這個方法值得藉鑒。
“教父”是美國社會的靈魂,是美國社會的精神之父,他和他的精神影響是這部小說的主角,也是美國社會的主角。 整個小說出現的人物將近一百個,着重刻畫的有二十多個,大都是美國那個社會裏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他們既是美國社會的産兒,又是美國社會的締造者,也就是說,沒有美國社會,也就沒有他們;沒有他們,美國社會也就不成其為美國社會了。
《教父》[書籍]-藝術魅力
《教父》這部小說的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就在於:儘管描寫的全是壞蛋,但作者麯盡妙筆,竟然能讓讀者不痛恨個別壞蛋,而痛恨整個齷齪的社會結構。教父及其繼承人——他的小兒子邁剋爾本來都是壞透了的壞蛋,但是卻並不顯得令人痛恨,因為他們殺人是整個不合理的社會逼出來的,因為他們殺的也都是更壞的人。他們同那些在幕後“坐地分贓”的政客比較起來,在“壞”的程度上,可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教父》[書籍]-影視劇目
1972年美國根據劇本《教父》第一、二集拍成了電影,影片講述了教父唐·科裏昂的小兒子邁剋爾如何成為新教父的故事,把小說中虛構的紐約黑手黨塑造成一個實現美國夢的傢族奮鬥史。 被評價為一部令人拍案叫絶的成功之作,一部最具史詩氣魄的揭露黑社會明爭暗鬥內幕的影片,一幅氣勢恢弘的“社會圖捲” ,本片榮獲第4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
《教父》[書籍]-評價
這部作品的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一出版就轟動了整個美國,引起了廣泛的評論和贊揚。
美國社會的出路在哪裏?這就是小說裏全體人物的所作所為必然要引起讀者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小說中所描寫的人和事,儘管在我們看來有點陰陽怪氣、荒誕不經,但在美國卻比比皆是,屢見不鮮,也就是說,這是一部有堅實的現實基礎的現實主義作品。這是一部認識美國社會本質的理想的讀物。值得人們深思的是作者在小說正文的前面特別聲明說:“這本書裏面的一切人物都是虛構的,若書裏的描寫同現在還活着的或已經死了的真人有相似之處的話,那也純屬巧合。” 作者的這一聲明,酷似“此地無銀三百兩”,從反面點明了這部小說的現實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它是一部膾炙人口的文藝作品,又是一部生動形象的社會風俗史。
這樣通過生動的故事所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的真理,比起所有的政治傢、政論傢和一切新聞報導合起來所揭示的還要多,從這裏所能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所有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以及報刊雜志那裏所能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這本書,對譯者來說,之所以值得一譯,對讀者來說,之所以值得一讀。
美國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傢霍爾·伯登在《星期六評論報》上對這部小說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闢的評價。他是這樣寫的: “馬裏奧·普佐的新小說是一種對準頑固堡壘猛烈攻擊的攻城錘,其主旨在於振聾發聵。這是一部內容充實的傢史,記錄的是一個家庭不惜用槍、用斧、用絞刑具、用攻心戰來實現自己對整個美國地下勢力集團體係的獨霸控製的詳細過程。
普佐的表現技巧頗見功力:在他的筆下,一個本來令人感到義憤的情節都十分入情入理。一切感情衝動,一切殺戮,一切粗鄙的兩性關係,都同他所刻畫的人物所處的情境協調一致。但同時他又能把他所塑造的人物的令人不寒而慄的氣質烘托得具有人情味,真實可信。
“《教父》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絶的成功之作……是揭露陰險的犯罪集團的權威性的小說。” 普佐之所以能寫出這樣的成功之作,主要是因為他熟悉美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階層的秘密,也熟悉各種各樣人物的生活隱秘。對美國社會的本質,他洞見癥結,因而最有發言權。對美國社會的本質進行如此入木三分的剖析,是美國文學史上絶無僅有的。
電影《教父》是根據美國作傢馬裏奧·普佐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好萊塢青年導演科波拉執導的一部經典黑幫片。影片描述了黑手黨的産生、發展的全過程:外來移民為生活所逼,鋌而走險,靠走私、賭博、販毒、謀殺而在美國社會中爭得一席之地。他們依賴非法營生而逐步發展壯大,其勢力也滲透到各個領域,在政府樞紐部門也有了他們的代理人。當他們羽翼豐滿時,便不滿足於現有的非法地位,力求融入合法社會,毫無恐懼地享受他們的財富。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由非法社會嚮合法社會的過渡卻偏偏是依靠非法的暴力行為得以完成的。影片的深層意義在於它為美國電影史上一個十分悠久的經典類型——犯罪片開拓了寬廣的前景,它不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現領域,其思想意義和內涵也遠遠超越了暴力的範疇,並將主題升華為人類社會中最常見的權力交替中的深層意義——權力與罪惡的關係。影片在70年代初曾轟動一時,取得了商業和評論上的雙重成功,片中“教父”的扮演者馬竜·白蘭度帶動的“馬竜·白蘭度熱”像旋風一樣幾乎波及整個世界,而導演科波拉也從此奠定了他在好萊塢中的“教父”地位。
馬裏奧·普佐當年創作的小說《教父》是美國文學創作中的一個轉折點,它使黑手黨問題引起了舉國上下的普遍註意,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反映黑手黨的作品就如雨後春筍一般繁盛起來,但是我們認為,沒有一部能同《教父》相提並論。
——美國《舊金山時報》
科波拉的《教父》以精細的筆墨描述了黑手黨全盛時期的傢族恩怨,在這部格局龐大、情節復雜、人物衆多的大製作中,科波拉把整部影片處理得有條不紊、扣人心弦,其高超的專業技巧不得不令人嘆服。科波拉在選角方面的獨到之處也叫人颳目相看,他大膽起用在影壇沉寂多年的馬竜·白蘭度飾演教父一角,不僅使其成為奧斯卡影帝,也讓他再次成為超級巨星。《教父》係列共拍了3部,它的續集也得以進入美國百部經典電影之中,它是惟一一部擠進“百大”的續集電影。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
《教父》是自《公民凱恩》以來最出色的一部美國影片,它把黑手黨作為一個隱喻,不僅暗指非法生意的腐朽,而且暗指着所有的權力中心——其中主要包括政府的腐敗。
——《紐約時報》
在《教父》裏,自然與文明的對立似乎已不存在,銀幕上呈現的是一個單一的世界,科萊昂早已通過暴力建成龐大的傢族,獲得了穩固的社會地位,匪幫也已從過去對商業組織的模仿變成了真正的企業,並嚮社會各領域滲透,在這裏,自然與文明已經不知不覺地融為一體了。
——著名影評人 馮凱 國勝連
“教父”中槍入院。索洛佐要湯姆設法使桑尼同意毒品買賣,重新談判。桑尼有勇無謀,他發誓報仇,卻無計可施。邁剋去醫院探望父親,他發現保鏢已被收買,而警方亦和索洛佐串通一氣。各傢族間的火並一觸即發。邁剋製定了一個計策誘使索洛佐和警長前來談判。在一傢小餐館內,邁剋用事先藏在厠所內的手槍擊斃了索洛佐和警長。
邁剋逃到了西西裏,在那裏他娶了美麗的阿波蘿妮亞為妻,過着田園詩般的生活。而此時,紐約各個黑手党家族間的仇殺卻越來越激烈。桑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賣,被人打得千瘡百孔。“教父”傷愈復出,安排各傢族間的和解。聽到噩耗的邁剋也受到了襲擊。被收買的保鏢法布裏奇奧在邁剋的車上裝了炸彈。邁剋雖幸免於難,卻痛失愛妻。邁剋於1951年回到了紐約,並和前女友凱結了婚。
日益衰老的“教父”將傢族首領的位置傳給了邁剋。在“教父”病故之後,邁剋開始了醖釀已久的復仇。他派人刺殺了另兩個敵對傢族的首領,並親自殺死了謀害他前妻的法布裏奇奧。同時他也命人殺死了卡洛,為桑尼報了仇。仇敵盡數剪除。康妮因為丈夫被殺而衝進了傢門,瘋狂地撕打邁剋。邁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進了瘋人院。他已經成了新一代的“教父”——邁剋·唐·柯裏昂 。
《教父》[書籍]-寫作背景
無論在美國國內或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傢,都有不少人在考慮這樣的問題:美國社會究竟怎麽樣?它是不是理想社會?
這部小說繼承批判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對這類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極其生動、形象、具有說服力的回答。作者忠於藝術規律,既不抽象地肯定,也不概括地否定,而衹是客觀地把美國社會最隱蔽的本質赤裸裸地揭示了出來。作品是通過引人入勝的場面和扣人心弦的情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剝開富麗堂皇、令人眼花繚亂的遮羞布,人們不難看出:這裏絶不是無憂無慮的人間天堂,而是地地道道的爾虞我詐的冒險傢的樂園;這裏處處布滿了陷阱、明槍、暗箭;這裏人人自危;這裏,除了表面文章以外,骨子裏根本沒有什麽“自由、平等與博愛”。
作者以藝術傢的手法讓我們看到的,不是美國社會生活中漂浮於表面的璀璨奪目的現象,而是隱匿於深層的陰森恐怖的本質或本質的某些方面:以維持社會治安為己任的警官、警察;以維護法律尊嚴為己任的法官、律師,以及身為合法民意代表的議員;以“公正、客觀”自詡的報刊編輯、記者,儘管有時在同自己或自己的集團無關的問題上也能信誓旦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但因為他們大都暗中隸屬於各個地下勢力集團,所以背地裏卻幹着同自己的公開職責大相徑庭的見不得人的勾當。從小說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就社會組織關係來說,美國人大都有雙重身份:一種是公開的社會成員身份,例如警官、警察、法官、律師、議員、報刊編輯、記者,以及演員、店主、工會頭目等等,辦起事來“公事公辦、鐵面無私”,各人按照自己對社會的貢獻領取合法報酬,這一面實在無可指責;另一種是秘密的集團成員身份,他們暗中分屬於各個地下勢力集團,各人又必須以公開的身份、合法的形式,為自己所屬的地下勢力集團效忠,從而定期獲得額外報酬,這一面是絶對“保密”的,甚至對自己的妻子兒女也是要守口如瓶的。
人們在公開社會受到了委屈,往往得不到正義的保護。原因是:人們在公開社會受到了委屈,根據不合理的法律條文,總是顯得“活該”;而徇私舞弊者總是可以利用法律的靈活性來歪麯本來就不合理的法律,而形式上仍然是在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是在秉公辦事,結果也總是顯得“應該”。因此,人們為了在競爭中生存下去,為了預防有冤無處伸、有苦無處訴的悲楚,也都紛紛投靠地下勢力集團,要求必要時為他們伸張正義,為此他們甘願定期預交“保護費”。地下勢力集團買通有關當局,有恃無恐地進行各種非法活動——走私、販毒、擺賭場、開妓院等。通過這些活動,積聚了大量財富之後又可暗中串通公開的政治上的權貴勢力,或者把他們自己的親信安插到國傢要害部門。這樣,上面有了強大的保護傘,再加上他們所掌握的輿論工具的附和,他們不但可以為所欲為,而且能夠無往而不勝。他們都有嚴密的組織:有核心領導班子、有單綫聯繫的內部係統,也有層層外圍組織;有自己的法律顧問,也有自己的“軍隊”,還有自己的情報網。一旦自己人受到了侵害、欺壓、委屈,能談判的就談判解决,無法談判的就采取破壞以至暗殺手段解决。甚至議員選舉,最佳演員的選舉,儘管表面上冠冕堂皇,無懈可擊,但大都操縱在地下勢力集團的手中。他們一插手,就可以出冷門,出乎意料地使某些人堂堂正正地當選。
這部小說通過對美國地下勢力集團之間真刀真槍的“戰爭”的敘寫,淋漓盡致地揭示了美國社會的表層下面的最隱蔽的本質。作者講故事的方法也別開生面。故事發展,當然有一條主綫。但常見的是,主綫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暫停下來,分岔伸延開去,形成支綫,支綫發展到盡頭,然後再回到主綫上來,繼續發展主綫。根據需要,支綫可多可少。整個故事的主綫與支綫的發展脈絡,很像一棵大樹的樹幹與樹枝的關係。而《教父》中許許多多的支綫都不是從主綫上分岔出去的,而是各有自己的源頭,自己的流程,到末了纔自然而然地匯攏到主綫上來。整個故事的主綫與支綫的發展脈絡,很像一條大河的主流與支流的關係:各有源,最後聚成洪流,一瀉千裏。因為可以另外重新起頭,所以故事繼續發展可以不受前一個階段發展的製約。作者有更大的迴旋餘地,海闊天空,縱橫捭闔。這個方法值得藉鑒。
“教父”是美國社會的靈魂,是美國社會的精神之父,他和他的精神影響是這部小說的主角,也是美國社會的主角。 整個小說出現的人物將近一百個,着重刻畫的有二十多個,大都是美國那個社會裏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他們既是美國社會的産兒,又是美國社會的締造者,也就是說,沒有美國社會,也就沒有他們;沒有他們,美國社會也就不成其為美國社會了。
《教父》[書籍]-藝術魅力
《教父》這部小說的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就在於:儘管描寫的全是壞蛋,但作者麯盡妙筆,竟然能讓讀者不痛恨個別壞蛋,而痛恨整個齷齪的社會結構。教父及其繼承人——他的小兒子邁剋爾本來都是壞透了的壞蛋,但是卻並不顯得令人痛恨,因為他們殺人是整個不合理的社會逼出來的,因為他們殺的也都是更壞的人。他們同那些在幕後“坐地分贓”的政客比較起來,在“壞”的程度上,可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教父》[書籍]-影視劇目
1972年美國根據劇本《教父》第一、二集拍成了電影,影片講述了教父唐·科裏昂的小兒子邁剋爾如何成為新教父的故事,把小說中虛構的紐約黑手黨塑造成一個實現美國夢的傢族奮鬥史。 被評價為一部令人拍案叫絶的成功之作,一部最具史詩氣魄的揭露黑社會明爭暗鬥內幕的影片,一幅氣勢恢弘的“社會圖捲” ,本片榮獲第4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
《教父》[書籍]-評價
這部作品的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一出版就轟動了整個美國,引起了廣泛的評論和贊揚。
美國社會的出路在哪裏?這就是小說裏全體人物的所作所為必然要引起讀者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小說中所描寫的人和事,儘管在我們看來有點陰陽怪氣、荒誕不經,但在美國卻比比皆是,屢見不鮮,也就是說,這是一部有堅實的現實基礎的現實主義作品。這是一部認識美國社會本質的理想的讀物。值得人們深思的是作者在小說正文的前面特別聲明說:“這本書裏面的一切人物都是虛構的,若書裏的描寫同現在還活着的或已經死了的真人有相似之處的話,那也純屬巧合。” 作者的這一聲明,酷似“此地無銀三百兩”,從反面點明了這部小說的現實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它是一部膾炙人口的文藝作品,又是一部生動形象的社會風俗史。
這樣通過生動的故事所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的真理,比起所有的政治傢、政論傢和一切新聞報導合起來所揭示的還要多,從這裏所能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所有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以及報刊雜志那裏所能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這本書,對譯者來說,之所以值得一譯,對讀者來說,之所以值得一讀。
美國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傢霍爾·伯登在《星期六評論報》上對這部小說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闢的評價。他是這樣寫的: “馬裏奧·普佐的新小說是一種對準頑固堡壘猛烈攻擊的攻城錘,其主旨在於振聾發聵。這是一部內容充實的傢史,記錄的是一個家庭不惜用槍、用斧、用絞刑具、用攻心戰來實現自己對整個美國地下勢力集團體係的獨霸控製的詳細過程。
普佐的表現技巧頗見功力:在他的筆下,一個本來令人感到義憤的情節都十分入情入理。一切感情衝動,一切殺戮,一切粗鄙的兩性關係,都同他所刻畫的人物所處的情境協調一致。但同時他又能把他所塑造的人物的令人不寒而慄的氣質烘托得具有人情味,真實可信。
“《教父》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絶的成功之作……是揭露陰險的犯罪集團的權威性的小說。” 普佐之所以能寫出這樣的成功之作,主要是因為他熟悉美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階層的秘密,也熟悉各種各樣人物的生活隱秘。對美國社會的本質,他洞見癥結,因而最有發言權。對美國社會的本質進行如此入木三分的剖析,是美國文學史上絶無僅有的。
電影《教父》是根據美國作傢馬裏奧·普佐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好萊塢青年導演科波拉執導的一部經典黑幫片。影片描述了黑手黨的産生、發展的全過程:外來移民為生活所逼,鋌而走險,靠走私、賭博、販毒、謀殺而在美國社會中爭得一席之地。他們依賴非法營生而逐步發展壯大,其勢力也滲透到各個領域,在政府樞紐部門也有了他們的代理人。當他們羽翼豐滿時,便不滿足於現有的非法地位,力求融入合法社會,毫無恐懼地享受他們的財富。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由非法社會嚮合法社會的過渡卻偏偏是依靠非法的暴力行為得以完成的。影片的深層意義在於它為美國電影史上一個十分悠久的經典類型——犯罪片開拓了寬廣的前景,它不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現領域,其思想意義和內涵也遠遠超越了暴力的範疇,並將主題升華為人類社會中最常見的權力交替中的深層意義——權力與罪惡的關係。影片在70年代初曾轟動一時,取得了商業和評論上的雙重成功,片中“教父”的扮演者馬竜·白蘭度帶動的“馬竜·白蘭度熱”像旋風一樣幾乎波及整個世界,而導演科波拉也從此奠定了他在好萊塢中的“教父”地位。
馬裏奧·普佐當年創作的小說《教父》是美國文學創作中的一個轉折點,它使黑手黨問題引起了舉國上下的普遍註意,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反映黑手黨的作品就如雨後春筍一般繁盛起來,但是我們認為,沒有一部能同《教父》相提並論。
——美國《舊金山時報》
科波拉的《教父》以精細的筆墨描述了黑手黨全盛時期的傢族恩怨,在這部格局龐大、情節復雜、人物衆多的大製作中,科波拉把整部影片處理得有條不紊、扣人心弦,其高超的專業技巧不得不令人嘆服。科波拉在選角方面的獨到之處也叫人颳目相看,他大膽起用在影壇沉寂多年的馬竜·白蘭度飾演教父一角,不僅使其成為奧斯卡影帝,也讓他再次成為超級巨星。《教父》係列共拍了3部,它的續集也得以進入美國百部經典電影之中,它是惟一一部擠進“百大”的續集電影。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
《教父》是自《公民凱恩》以來最出色的一部美國影片,它把黑手黨作為一個隱喻,不僅暗指非法生意的腐朽,而且暗指着所有的權力中心——其中主要包括政府的腐敗。
——《紐約時報》
在《教父》裏,自然與文明的對立似乎已不存在,銀幕上呈現的是一個單一的世界,科萊昂早已通過暴力建成龐大的傢族,獲得了穩固的社會地位,匪幫也已從過去對商業組織的模仿變成了真正的企業,並嚮社會各領域滲透,在這裏,自然與文明已經不知不覺地融為一體了。
——著名影評人 馮凱 國勝連
作者:馬裏奧·普佐[美]
譯者:王宏偉
這是馬裏奧·普佐的新小說,是一種對準頑固堡壘猛烈攻擊的攻城錘,其主旨在於振聾發聵。他的作品是內容充實的傢史,記錄的是一個家庭不惜用槍、用斧、用絞刑具、用攻心戰來實現自己對整個美國地下勢力集團體係的獨霸控製的詳細過程……
第一部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二部 復活節後一個星期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三部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四部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五部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六部 總統就職典禮日
第26章
第27章
譯者:王宏偉
這是馬裏奧·普佐的新小說,是一種對準頑固堡壘猛烈攻擊的攻城錘,其主旨在於振聾發聵。他的作品是內容充實的傢史,記錄的是一個家庭不惜用槍、用斧、用絞刑具、用攻心戰來實現自己對整個美國地下勢力集團體係的獨霸控製的詳細過程……
第一部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二部 復活節後一個星期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三部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四部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五部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六部 總統就職典禮日
第26章
第27章
作者:馬裏奧·普佐[美]
譯者:文志玲等
簡介缺
引子
第01節
第02節
第03節
第04節
第05節
第06節
第07節
第08節
第09節
第10節
第11節
第12節
第13節
第14節
第15節
第16節
第17節
第18節
第19節
第20節
第21節
第22節
第23節
第24節
第25節
譯者:文志玲等
簡介缺
引子
第01節
第02節
第03節
第04節
第05節
第06節
第07節
第08節
第09節
第10節
第11節
第12節
第13節
第14節
第15節
第16節
第17節
第18節
第19節
第20節
第21節
第22節
第23節
第24節
第25節
作者:馬裏奧·普佐 譯者:孫緻禮、石平萍
剋萊裏庫齊奧傢族為了一統天下,在與自己的親傢聖迪奧傢族的爭鬥中大開殺戒,取得了勝利。族長為了使自己經營的賭博業合法,不惜重金賄賂政客紳士、警察偵探,並用暗殺手段,排除異己,擴充了實力。然而,他的外孫丹特卻具有聖迪奧傢族的反骨,殺死了表舅——剋萊裏庫齊奧傢族的鐵榔頭皮皮。皮皮的兒子剋羅斯為父報仇,與丹特作了殊死搏鬥……族長在這內訌中奄奄一息,可他巧妙策劃的方案卻達到了純潔傢族、脫離黑社會的目的。該小說故事情節麯折,內容涉獵廣泛,殘殺中夾雜着人情味,魯莽中顯現着機智,使讀者欲罷不能。
從《教父》到《末代教父》
引子 誇格 1965年
第一部 好萊塢 拉斯維加斯 1990年
第01章
第02章
第二部 剋萊裏庫齊奧族與皮皮·德利納
第03章
第三部 剋勞迪婭·德利納 阿西娜·阿奎坦恩
第04章
第05章
第四部 剋羅斯·德利納 剋萊裏庫齊奧傢族
第06章
第五部 拉斯維加斯 好萊塢 誇格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六部 好萊塢巨擘之死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七部 與聖迪奧傢族的决戰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八部 聖餐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尾聲 法國尼斯 誇格
剋萊裏庫齊奧傢族為了一統天下,在與自己的親傢聖迪奧傢族的爭鬥中大開殺戒,取得了勝利。族長為了使自己經營的賭博業合法,不惜重金賄賂政客紳士、警察偵探,並用暗殺手段,排除異己,擴充了實力。然而,他的外孫丹特卻具有聖迪奧傢族的反骨,殺死了表舅——剋萊裏庫齊奧傢族的鐵榔頭皮皮。皮皮的兒子剋羅斯為父報仇,與丹特作了殊死搏鬥……族長在這內訌中奄奄一息,可他巧妙策劃的方案卻達到了純潔傢族、脫離黑社會的目的。該小說故事情節麯折,內容涉獵廣泛,殘殺中夾雜着人情味,魯莽中顯現着機智,使讀者欲罷不能。
從《教父》到《末代教父》
引子 誇格 1965年
第一部 好萊塢 拉斯維加斯 1990年
第01章
第02章
第二部 剋萊裏庫齊奧族與皮皮·德利納
第03章
第三部 剋勞迪婭·德利納 阿西娜·阿奎坦恩
第04章
第05章
第四部 剋羅斯·德利納 剋萊裏庫齊奧傢族
第06章
第五部 拉斯維加斯 好萊塢 誇格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六部 好萊塢巨擘之死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七部 與聖迪奧傢族的决戰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八部 聖餐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尾聲 法國尼斯 誇格
作者:馬裏奧·普佐 譯者:蘇煜、劉興林、何亞惠
西西裏西部具有傳廳色彩的農民領袖吉裏亞諾為了農民同胞的利益而與羅馬的腐敗政權分庭抗禮。他不僅受到國傢武裝警察的圍剿,還要與以老謀深算、冷醋無情的唐·剋羅斯為代表的黑手剋作殊死的鬥爭。面對羅馬政府與黑手黨、天主教會的勾結,吉裏亞諾不得不在接踵而至的背叛,欺詐以及情欲之中掙紮……
第一部 邁剋爾·科萊昂 1950年
第01章
第二部 圖裏·吉裏亞諾 1943年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三部 邁剋爾·科萊昂 1950年
第16章
第17章
第四部 唐·剋羅斯 1947年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五部 圖裏·吉裏亞諾和邁剋爾·科萊昂 1950年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西西裏西部具有傳廳色彩的農民領袖吉裏亞諾為了農民同胞的利益而與羅馬的腐敗政權分庭抗禮。他不僅受到國傢武裝警察的圍剿,還要與以老謀深算、冷醋無情的唐·剋羅斯為代表的黑手剋作殊死的鬥爭。面對羅馬政府與黑手黨、天主教會的勾結,吉裏亞諾不得不在接踵而至的背叛,欺詐以及情欲之中掙紮……
第一部 邁剋爾·科萊昂 1950年
第01章
第二部 圖裏·吉裏亞諾 1943年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三部 邁剋爾·科萊昂 1950年
第16章
第17章
第四部 唐·剋羅斯 1947年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五部 圖裏·吉裏亞諾和邁剋爾·科萊昂 1950年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作者:馬裏奧·普佐 譯者:蔡明輝、雷瑜良
本書通過紐約,好萊塢、拉斯維加斯三地社會生活場景的描繪,深刻揭露了美國社會的陰暗醜惡的一面。
墨林是一個作傢,他分別在維加斯,紐約和好萊塢結識了賭徒佐頓、科裏,大作傢奧薩諾和二流影星詹娜麗等人。佐頓在家庭生活中失意,心靈空虛恐懼,來維加斯狂賭,以逃避現實;科裏機靈狡猾,投靠賭場總裁郭魯尼伏特不擇手段嚮上爬;奧薩諾生活糜爛,文思枯竭,靠老本度日;詹娜麗是墨林的情人,以色相為自身
尋找演出的機會,但良心未泯。佐頓在暴贏44暴萬美元之後吞槍自殺,科裏、奧薩諾、詹娜麗等人的結局又將如何呢?
前言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
本書通過紐約,好萊塢、拉斯維加斯三地社會生活場景的描繪,深刻揭露了美國社會的陰暗醜惡的一面。
墨林是一個作傢,他分別在維加斯,紐約和好萊塢結識了賭徒佐頓、科裏,大作傢奧薩諾和二流影星詹娜麗等人。佐頓在家庭生活中失意,心靈空虛恐懼,來維加斯狂賭,以逃避現實;科裏機靈狡猾,投靠賭場總裁郭魯尼伏特不擇手段嚮上爬;奧薩諾生活糜爛,文思枯竭,靠老本度日;詹娜麗是墨林的情人,以色相為自身
尋找演出的機會,但良心未泯。佐頓在暴贏44暴萬美元之後吞槍自殺,科裏、奧薩諾、詹娜麗等人的結局又將如何呢?
前言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