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講述了從勞改隊相識的“我”與“她”在文革時期的愛情故事,書中涉及許多“禁區”與敏感問題。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係列中篇《唯物論者啓示錄》中的一部分,作者企圖通過九部中篇來完整地“描寫一個出身於資産階級家庭,甚至有過朦朧的資産階級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的青年,經過‘苦難的歷程’,最終變成了一個馬剋思主義的信仰者”的全過程。 章永璘,一位文化大革命下的犧牲者,年輕歲月,幾乎是在勞改營中度過,總逃不離饑餓、苦難與掙紮。三十九歲那年,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黃香久,對女人的渴望、期待、好奇,在頓時忽然化成了真實,愛情一蹴可及。悲哀的是:時代的悲劇加給他的壓抑,導致新婚之夜,章永璘在多情豪邁的妻子面前,失去了自己的獨立,失去了他男人的尊嚴,他退縮、無助,奮力卻徒勞無功。
面對妻子的出軌,羞辱、不甘、自卑……種種情緒在章永璘的心中不斷糾結,不斷擴大,憤怒的情感漸漸醖積成一股大洪流,突然爆發,他終於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男人,不再是在男女性事上無能的廢物。但從此之後,他再也無法體諒香久曾經背叛……
張賢亮用浪漫與寫實與寫實手法交織,將刻骨銘心的傷痛轉化成為普遍的人性體會。精湛獨特的敘事手法,領人進入高潮迭起、震聾發瞶的小說新境界!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者簡介
張賢亮張賢亮
張賢亮,男,江蘇盱眙縣人,1936 年12 月生於南京。1955年中學畢業後至寧夏銀川幹部文化學校任教。 1957 年因在《延河》文學月刊上發表長詩《大風歌》而被列為右派,遂遭受勞教、管製、監禁達十幾年,其間曾外逃流浪,討飯度日。1979 年9 月獲平反,1980 年調至寧夏《朔方》 文學雜志社任編輯,同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1981 年開始專業文學創作。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文聯副主席、主席,中國作傢協會寧夏分會主席等職,並任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受家庭影響,從小深受中國古典文學熏陶,中學時代開始廣泛接觸俄羅斯文學和法國文學作品,並嘗試文學創作,曾寫作發表了60 餘首詩歌。1979 年重新執筆創作後,先後發表了短篇小說《邢老漢和狗的故事》、《靈與肉》、《肖爾布拉剋》、《初吻》等;中篇小說《土牢情話》、《竜種》、《河的子孫》、《緑化樹》、《浪漫的黑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長篇小說《男人的風格》、《習慣死亡》。先後結集出版的選集有中短篇集《靈與肉》、《感情的歷程》(唯物論者的啓示錄第一部,包括《初吻》、《緑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三篇)及中篇選集《張賢亮集》。其中《靈與肉》、《肖爾布拉剋》分別獲1980 年及1983 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緑化樹》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奬。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創作背景
痛訴“文革”悲慘命運的“傷痕文學”流行一時,張賢亮1985年出版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它第一次談到了性壓抑的問題。一個因右派而入獄,另一個因作風問題被勞改。兩個人在勞動的麥田裏避開看守做了半個小時的夫妻,再見面時已是8年以後。
文章的後半部分很像王朔的《過把癮就死》,都是將兩個人從相愛到分手的無奈和彼此傷害。不同的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裏有大量描寫偷窺、做愛和通姦的情節小說。張賢亮把性當做一種文化的、生命的思考對象,書中的性描寫無論怎樣驚世駭俗,都具有理性和美學情緻,緊扣人物的個性和命運。在當時,這部小說引起的反響不遜於《洛麗塔》對西方世界的衝擊。
20多年的時間,先後出現了觀念、經驗、心態等非常不同的幾代作傢,也出現了關懷、敘事、文體等非常不同的浩如煙海的作品。這裏編選的《中國小說50強》(1978-2000)選入的作傢作品,從一個方面證實了這一看法並非虛妄。中國作傢受製於歷史傳統和現實環境,小說創作和觀念的發展變化同樣不能離開這一傳統和現實。大概從1978年代開始,小說開始顯示出一體化時代不盡相同的追求和風貌。 作為一種想象和虛構的文體形式,逐漸剝離了單純的政治目標翔和強調的教化功能。對人的心內痛苦、情感要求、思想矛盾等與人性相關的問題,開始在小說中得以反映和表現。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評價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名聲大噪,很大程度上和它表現並探索性地表現了性有關。在中國新文學的範疇內把性意識性活動寫進小說的行徑,張賢亮並不是唯一的作傢,但嘗試以哲學的態度、欲以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為基礎把兩性間的生活確立為審美表現的對象,在一個非常本質的層次上把性的交流作為一塊磚碼納入生命本體自我平衡中的努力,則無疑帶有些創世紀的色彩。這種嘗試和努力使他的這篇小說在字裏行間彌漫着一種形而上學的味道,並也因此使他主動地和半個世紀前的現代經典作傢鬱達夫們相別開來,亦和同時代的作傢諸如王安憶等形成了差異。
現在看來,這篇小說出現在充溢着思想的熱忱和探索精神的80 年代中期,這一事實本身便又沉潛了一種意味深長的寓意,作者無形中已經以他美妙聖潔的筆觸為生命及文學的權利作了一次理直氣壯的抗爭與辯解,這種客觀性的意義實際上已遠遠超出了文本的表面意志因而更具戰略性更富有存在的價值。這樣說是因為張賢亮並無居心去充當文學世界的冒險騎士,他走出這一步是因為他“非如此不可”,是因為他已無可回避這生命世界的最後一道屏障。
張賢亮頑強的欲以藝術之筆穿透世界的努力使他必然性地選取了這一看起來最具徵服感的思想支點:性。於是,女人,性,便在他的這一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種過程,一種背景,一種話語的手段,他想藉此去超越生命的常規形態去尋求靈魂的寧靜和精神的永恆,在自我的生命及幾代人的生命中留下歷劫難毀的精神路碑。但事實證明這並不容易。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思想及風格
因為在純粹的生活領域,在經驗代替着思想的地方,並不能産生哲學,在性與性的彌補、拯救、墮落、排斥、寬容中,思想實際上變成了瞎子,哲學亦將無能為力;而以文學的方式來試圖證明、解釋思想或信念的存在的行為本身是否成為可能,也是一件頗為值得懷疑的事情。張賢亮就是這樣總是在最簡單的地方迷失了方向,所以,他的動機與效果總是難以走到一條綫上,他愈是想告訴我們一些清晰和明朗的東西結果就愈使我們陷入茫然。
一般認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緑化樹》 的續篇,從“唯物論者的啓示錄”及一些人物所經歷的時間上看,這一點好像明白無誤。但這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思想的連續性和風格的連續性之外,我們並未發現任何新的進展與深度。
《緑化樹》裏那個一元化的、積極、質樸、嚮上的世界,那個充滿詩意的浪漫的母體和福祉,現在變成了一個單調的世俗的氛圍,變成了一個看不出任何內在邏輯性和詩意的“婚變” 的故事。張賢亮的思想在走出了《緑化樹》之後,顯然在這裏走上了極端,一個由近乎單一的生命現象所築起的感情堤壩,擋住了欲流嚮世界和心靈深處的水流,思想的力量開始迂回盤旋在語言的支架結構間,始終無法浮上故事的表面。
與此同時,作者對站在我們面前的敘事人的曖昧態度和對政治要求的刻意奉迎也使閱讀活動越來越成為背負十字架的沉重行為。人們不明白,章永璘的政治及靈魂的表現何以會是如此出色,他的形象實際上並沒有什麽“半個人”或是完人、全人的區別,他似乎早就洞悉了人世間的興衰際遇和悲歡離合,除了男人的自尊和本能外,他似乎早已不為生活所宥,災辱不驚,好像心中隨時都已裝進了一個永恆,隨時都應合着時代的心聲。
相反,作為章水璘命運及生命之一部分的女人黃香久,其形象色調則要冷淡得多,她除了飼鴨養鵝之外,唯一的心情便是覺着章永璘好,便是永遠充盈着一種快樂的幸福的願望,作為故事的成分,這一形象在實際的藝術操作過程中遠遠沒有派上應有的用場,她似乎衹是一個擺設,一個襯托,一個於整個的生命與歷史過程中稍縱即逝的影子,雖然敘述者在故事開始便把對她的懺悔與留戀指示出來,但這一信號畢竟還是太微弱了,所以,在這場生命的應合分異之中,閱讀的想象和認識也僅僅停留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這樣的語義層面,無法再嚮縱深邁出一步。
值得說明的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為一篇探索性的作品,聚合着創作實踐中太多的經驗與矛盾,它的復雜程度令人難以想象。由於對作者創作背景及自身生活經驗知識的闕如以及批評方法的局限性,或者說也由於時代本身的局限性,使我們至今無法對這一作品的各個方面作出滿意的解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作為探索的嘗試,《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也許並不成功,可這並不妨礙她成為一篇非常優異作品的可能,她本身的種種矛盾實際上都在證實並說明着張賢亮作為一名秉賦非凡的作傢的出色與獨特之處。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特色
故事的內涵
看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之後,有種欲罷不能的感受,太緊張了,太貼近皮與肉了。那種痛楚,仿佛是我自己在親歷那場長久的糾纏,自我與自我,人與人,男人與女人,丈夫和妻子。章永磷與黃香久,都是凄慘的。當卑微的生命為了獲得一點溫暖走在一起,同時又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互相折磨對方,出於真心的愛與出於真心的恨正如男人與女人糾纏在一起,撐漲了你的腦袋。最讓人揪心的在於黃香久飽寒真情的怨言,那刻毒中激情澎湃的愛,讓人不能不蕩氣回腸啊。
其實,如果換一個角度也可以把整個故事結構掉。那永遠都可以說是一個關於性的問題,從最初章永磷無意中偷看到黃香久精緻的裸體,到章永磷喪失性功能被黃香久鄙視和恢復性功能後在性方面無情地報復與精神摧殘,直至最後硬生生把一份刻骨銘心的愛割裂,那都是性方面的正常與異常,喪失與恢復導致的一種生活波瀾。正如主人公不斷重複的說道,喪失了性功能,自己是個廢人,擡不起頭,任妻子偷漢子,當自己突然間恢復,自己重新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在一個物質條件極端匱乏的社會條件下,是一個多麽真實的道理。最起碼從我這樣一個男性的眼光上來看,這是一個任歷史如何演變都更改不了的事實,並且,正因為有這種性方面的變化,有了這種起伏,人才實實在在成為人,而非作者一直強調的是回到了原始社會,衹剩下肉體的欲望。
故事的敘述
在故事的敘述方面,有一種閱讀的快感。這種快感的造就源於兩點,第一是黃香久這樣一個從23歲到31歲的女子,從一出場到結局,都是一個美麗性感的女子,並且幾乎是集中在身體方面的美。光滑,緊湊的皮膚,圓潤的身體,正常的性欲,無論何時何地,作者總是在維持這這樣一個女性形象。我們按照常人的邏輯,十分關心這樣一位女子的遭遇。並且我們還得感謝作者,在混亂,醜陋的年代,為我們開闢了一個正常的審美角度。第二,就要說到男主人公章永磷,是一個時代的思想者,也是一個勞動的強人,並且還出現了偶爾的壯舉,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敬。以上兩點是遵照一種英雄悲劇模式來塑造人物的,自古以來總是最有效的調動快感的敘事模式。更重要的快感(其實不如說是痛楚)還主要來自這兩個人物的善良和惡毒。為了自己的欲望,可以不顧彼此的人生感受,但雙方都是愛得真誠的。衹可惜男主人公做了一回思想傢纔有的愚昧,自視其高,心胸狹窄,並且不去呵護女性的溫柔,而女主人公真的是帶着鐵燎舞蹈,在一次性需求的探險中輸掉了整個自己鐘情至極的男人。這就是生活,現在回頭看,它是一環扣着一環發生的,我們不能去追究什麽,而生活衹能如此,它是最正常的了。
面對妻子的出軌,羞辱、不甘、自卑……種種情緒在章永璘的心中不斷糾結,不斷擴大,憤怒的情感漸漸醖積成一股大洪流,突然爆發,他終於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男人,不再是在男女性事上無能的廢物。但從此之後,他再也無法體諒香久曾經背叛……
張賢亮用浪漫與寫實與寫實手法交織,將刻骨銘心的傷痛轉化成為普遍的人性體會。精湛獨特的敘事手法,領人進入高潮迭起、震聾發瞶的小說新境界!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者簡介
張賢亮張賢亮
張賢亮,男,江蘇盱眙縣人,1936 年12 月生於南京。1955年中學畢業後至寧夏銀川幹部文化學校任教。 1957 年因在《延河》文學月刊上發表長詩《大風歌》而被列為右派,遂遭受勞教、管製、監禁達十幾年,其間曾外逃流浪,討飯度日。1979 年9 月獲平反,1980 年調至寧夏《朔方》 文學雜志社任編輯,同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1981 年開始專業文學創作。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文聯副主席、主席,中國作傢協會寧夏分會主席等職,並任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受家庭影響,從小深受中國古典文學熏陶,中學時代開始廣泛接觸俄羅斯文學和法國文學作品,並嘗試文學創作,曾寫作發表了60 餘首詩歌。1979 年重新執筆創作後,先後發表了短篇小說《邢老漢和狗的故事》、《靈與肉》、《肖爾布拉剋》、《初吻》等;中篇小說《土牢情話》、《竜種》、《河的子孫》、《緑化樹》、《浪漫的黑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長篇小說《男人的風格》、《習慣死亡》。先後結集出版的選集有中短篇集《靈與肉》、《感情的歷程》(唯物論者的啓示錄第一部,包括《初吻》、《緑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三篇)及中篇選集《張賢亮集》。其中《靈與肉》、《肖爾布拉剋》分別獲1980 年及1983 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緑化樹》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奬。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創作背景
痛訴“文革”悲慘命運的“傷痕文學”流行一時,張賢亮1985年出版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它第一次談到了性壓抑的問題。一個因右派而入獄,另一個因作風問題被勞改。兩個人在勞動的麥田裏避開看守做了半個小時的夫妻,再見面時已是8年以後。
文章的後半部分很像王朔的《過把癮就死》,都是將兩個人從相愛到分手的無奈和彼此傷害。不同的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裏有大量描寫偷窺、做愛和通姦的情節小說。張賢亮把性當做一種文化的、生命的思考對象,書中的性描寫無論怎樣驚世駭俗,都具有理性和美學情緻,緊扣人物的個性和命運。在當時,這部小說引起的反響不遜於《洛麗塔》對西方世界的衝擊。
20多年的時間,先後出現了觀念、經驗、心態等非常不同的幾代作傢,也出現了關懷、敘事、文體等非常不同的浩如煙海的作品。這裏編選的《中國小說50強》(1978-2000)選入的作傢作品,從一個方面證實了這一看法並非虛妄。中國作傢受製於歷史傳統和現實環境,小說創作和觀念的發展變化同樣不能離開這一傳統和現實。大概從1978年代開始,小說開始顯示出一體化時代不盡相同的追求和風貌。 作為一種想象和虛構的文體形式,逐漸剝離了單純的政治目標翔和強調的教化功能。對人的心內痛苦、情感要求、思想矛盾等與人性相關的問題,開始在小說中得以反映和表現。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評價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名聲大噪,很大程度上和它表現並探索性地表現了性有關。在中國新文學的範疇內把性意識性活動寫進小說的行徑,張賢亮並不是唯一的作傢,但嘗試以哲學的態度、欲以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為基礎把兩性間的生活確立為審美表現的對象,在一個非常本質的層次上把性的交流作為一塊磚碼納入生命本體自我平衡中的努力,則無疑帶有些創世紀的色彩。這種嘗試和努力使他的這篇小說在字裏行間彌漫着一種形而上學的味道,並也因此使他主動地和半個世紀前的現代經典作傢鬱達夫們相別開來,亦和同時代的作傢諸如王安憶等形成了差異。
現在看來,這篇小說出現在充溢着思想的熱忱和探索精神的80 年代中期,這一事實本身便又沉潛了一種意味深長的寓意,作者無形中已經以他美妙聖潔的筆觸為生命及文學的權利作了一次理直氣壯的抗爭與辯解,這種客觀性的意義實際上已遠遠超出了文本的表面意志因而更具戰略性更富有存在的價值。這樣說是因為張賢亮並無居心去充當文學世界的冒險騎士,他走出這一步是因為他“非如此不可”,是因為他已無可回避這生命世界的最後一道屏障。
張賢亮頑強的欲以藝術之筆穿透世界的努力使他必然性地選取了這一看起來最具徵服感的思想支點:性。於是,女人,性,便在他的這一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種過程,一種背景,一種話語的手段,他想藉此去超越生命的常規形態去尋求靈魂的寧靜和精神的永恆,在自我的生命及幾代人的生命中留下歷劫難毀的精神路碑。但事實證明這並不容易。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思想及風格
因為在純粹的生活領域,在經驗代替着思想的地方,並不能産生哲學,在性與性的彌補、拯救、墮落、排斥、寬容中,思想實際上變成了瞎子,哲學亦將無能為力;而以文學的方式來試圖證明、解釋思想或信念的存在的行為本身是否成為可能,也是一件頗為值得懷疑的事情。張賢亮就是這樣總是在最簡單的地方迷失了方向,所以,他的動機與效果總是難以走到一條綫上,他愈是想告訴我們一些清晰和明朗的東西結果就愈使我們陷入茫然。
一般認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緑化樹》 的續篇,從“唯物論者的啓示錄”及一些人物所經歷的時間上看,這一點好像明白無誤。但這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思想的連續性和風格的連續性之外,我們並未發現任何新的進展與深度。
《緑化樹》裏那個一元化的、積極、質樸、嚮上的世界,那個充滿詩意的浪漫的母體和福祉,現在變成了一個單調的世俗的氛圍,變成了一個看不出任何內在邏輯性和詩意的“婚變” 的故事。張賢亮的思想在走出了《緑化樹》之後,顯然在這裏走上了極端,一個由近乎單一的生命現象所築起的感情堤壩,擋住了欲流嚮世界和心靈深處的水流,思想的力量開始迂回盤旋在語言的支架結構間,始終無法浮上故事的表面。
與此同時,作者對站在我們面前的敘事人的曖昧態度和對政治要求的刻意奉迎也使閱讀活動越來越成為背負十字架的沉重行為。人們不明白,章永璘的政治及靈魂的表現何以會是如此出色,他的形象實際上並沒有什麽“半個人”或是完人、全人的區別,他似乎早就洞悉了人世間的興衰際遇和悲歡離合,除了男人的自尊和本能外,他似乎早已不為生活所宥,災辱不驚,好像心中隨時都已裝進了一個永恆,隨時都應合着時代的心聲。
相反,作為章水璘命運及生命之一部分的女人黃香久,其形象色調則要冷淡得多,她除了飼鴨養鵝之外,唯一的心情便是覺着章永璘好,便是永遠充盈着一種快樂的幸福的願望,作為故事的成分,這一形象在實際的藝術操作過程中遠遠沒有派上應有的用場,她似乎衹是一個擺設,一個襯托,一個於整個的生命與歷史過程中稍縱即逝的影子,雖然敘述者在故事開始便把對她的懺悔與留戀指示出來,但這一信號畢竟還是太微弱了,所以,在這場生命的應合分異之中,閱讀的想象和認識也僅僅停留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這樣的語義層面,無法再嚮縱深邁出一步。
值得說明的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為一篇探索性的作品,聚合着創作實踐中太多的經驗與矛盾,它的復雜程度令人難以想象。由於對作者創作背景及自身生活經驗知識的闕如以及批評方法的局限性,或者說也由於時代本身的局限性,使我們至今無法對這一作品的各個方面作出滿意的解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作為探索的嘗試,《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也許並不成功,可這並不妨礙她成為一篇非常優異作品的可能,她本身的種種矛盾實際上都在證實並說明着張賢亮作為一名秉賦非凡的作傢的出色與獨特之處。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特色
故事的內涵
看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之後,有種欲罷不能的感受,太緊張了,太貼近皮與肉了。那種痛楚,仿佛是我自己在親歷那場長久的糾纏,自我與自我,人與人,男人與女人,丈夫和妻子。章永磷與黃香久,都是凄慘的。當卑微的生命為了獲得一點溫暖走在一起,同時又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互相折磨對方,出於真心的愛與出於真心的恨正如男人與女人糾纏在一起,撐漲了你的腦袋。最讓人揪心的在於黃香久飽寒真情的怨言,那刻毒中激情澎湃的愛,讓人不能不蕩氣回腸啊。
其實,如果換一個角度也可以把整個故事結構掉。那永遠都可以說是一個關於性的問題,從最初章永磷無意中偷看到黃香久精緻的裸體,到章永磷喪失性功能被黃香久鄙視和恢復性功能後在性方面無情地報復與精神摧殘,直至最後硬生生把一份刻骨銘心的愛割裂,那都是性方面的正常與異常,喪失與恢復導致的一種生活波瀾。正如主人公不斷重複的說道,喪失了性功能,自己是個廢人,擡不起頭,任妻子偷漢子,當自己突然間恢復,自己重新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在一個物質條件極端匱乏的社會條件下,是一個多麽真實的道理。最起碼從我這樣一個男性的眼光上來看,這是一個任歷史如何演變都更改不了的事實,並且,正因為有這種性方面的變化,有了這種起伏,人才實實在在成為人,而非作者一直強調的是回到了原始社會,衹剩下肉體的欲望。
故事的敘述
在故事的敘述方面,有一種閱讀的快感。這種快感的造就源於兩點,第一是黃香久這樣一個從23歲到31歲的女子,從一出場到結局,都是一個美麗性感的女子,並且幾乎是集中在身體方面的美。光滑,緊湊的皮膚,圓潤的身體,正常的性欲,無論何時何地,作者總是在維持這這樣一個女性形象。我們按照常人的邏輯,十分關心這樣一位女子的遭遇。並且我們還得感謝作者,在混亂,醜陋的年代,為我們開闢了一個正常的審美角度。第二,就要說到男主人公章永磷,是一個時代的思想者,也是一個勞動的強人,並且還出現了偶爾的壯舉,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敬。以上兩點是遵照一種英雄悲劇模式來塑造人物的,自古以來總是最有效的調動快感的敘事模式。更重要的快感(其實不如說是痛楚)還主要來自這兩個人物的善良和惡毒。為了自己的欲望,可以不顧彼此的人生感受,但雙方都是愛得真誠的。衹可惜男主人公做了一回思想傢纔有的愚昧,自視其高,心胸狹窄,並且不去呵護女性的溫柔,而女主人公真的是帶着鐵燎舞蹈,在一次性需求的探險中輸掉了整個自己鐘情至極的男人。這就是生活,現在回頭看,它是一環扣着一環發生的,我們不能去追究什麽,而生活衹能如此,它是最正常的了。
在韓美林的動物畫展上,一幅狗的水粉畫把我吸引住了。但與其說是畫傢用那傳神的筆
法點出柔和明亮而又略帶調皮的眼睛,十足地表現了這條小狗溫馴善良、機靈活潑的特點而
令我贊賞,倒不如說是畫傢給這幅畫的題名使我深有所感。畫傢把這幅畫題為《患難小
友》。我認為,這絶不是畫傢在故作玄虛,也不是虛構的人格化的動物形象,一定是畫傢對
實有其狗的小友的紀念。果然,後來我聽說,畫傢在患難中身邊的確有過這位小友,而它最
後竟死在“四人幫”爪牙的棒下。“患難小友”!我想,當一個人已經不能在他的同類中尋
求到友誼與關懷,而要把他的愛傾註到一條四足動物的身上時,他一定是經歷了一段難言的
痛苦和正在苦熬着不能忍受的孤獨。有些文學大師就曾經把孤獨的人與狗之間的友誼作為題
材寫出過不朽的作品,譬如屠格涅夫和莫泊桑;而自然科學家布豐(Buffon)也曾用
他優美的筆觸對狗做過精彩的描述。據他說,狗是人美最早的朋友,又說,狗完全具有人類
的感情和人類的道德觀念。也許這說得有些過分,不過要是有人問我:你最喜歡什麽動物?
我還是要肯定地回答:狗!因為我自己就曾親眼見過一條狗和一個孤獨的老人建立的親密友
誼。邢老漢和狗的故事一
這條狗和農村裏千千萬萬條狗一樣,它並沒有什麽顯著的特點,更不是一條名貴的純種
狗。這是一條黃色的土種公狗。也許,它的毛色要比別的狗光滑一些,身子要比別的狗壯實
一些,但也從來沒有演出過可以收入傳奇故事裏去的動人事跡。它的主人呢,也和農村裏億
萬農民一樣,如果不是我在他所在的生産隊勞動過,如果不是他和他的狗的特殊關係引起了
我的興趣,我也不可能註意到這樣一個極其平常的農村老漢。這是一個約摸六十歲的孤單老
人,個子不高不矮,背略有些駝,走起路來兩手或是微嚮前伸,或是倒背在身後,總是帶着
一副匆忙而又莊重的神情。閑的時候呢,就一個人蹲在墻根下或是盤腿坐在炕上出神,嘴裏
噙着一桿長煙鍋,吧嗒吧嗒地抽了一鍋又一鍋。他醬紫色的臉上雖然勾畫着一道道皺紋,但
這些皺紋都是順着面部肌肉的紋理展開的,不像老年知識分子面部皺紋那樣細密。他的眼睛
不大,眼球也有些渾濁,不過有時也會閃出一點老年人富有經驗的智慧。當然,他的頭髮和
鬍子都花白了,但並沒有禿頂。總之,你衹要一見到他,就能看出他雖然帶有一般孤獨者的
那種抑鬱寡歡的沉悶,但還是一位神智清楚、身體健壯的老漢。他在生産上是行行都通的多
面手,有時種菜,有時趕車,有時喂牲口,生産隊派他幹什麽就幹什麽,而且從不計較工分
報酬。他一個人住一間狹小的土坯房。這間土坯房也是孤零零的,坐落在莊子的西頭,門口
有一棵孤零零的高大的白楊樹。他房子裏衹有一鋪炕和兩個舊得發黑的木板箱,但收拾得倒
很幹淨。除了一般性的貧窮之外,老人還有因為單身而形成的睏難,“出門一把鎖,進門一
把火”就概括了他的生活。然而,孤單的老人好像總有較強的生命力和免疫力,據我所知,
他是從未害過病,也沒有誤過一天工的。
莊戶人的狗是沒有名字的,不管主人多喜歡它,狗還是叫“狗”;莊戶人也很少被人稱
呼大號,不論大人、娃娃、幹部、社員,都叫這個老人“邢老漢”。久而久之,老人的名字
也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邢老漢和他的狗是形影不離的夥伴,他趕車出差時也領着它,人
坐在車轅上,狗就在車的前前後後跑着。如果見到什麽它感興趣的東西,它至多跑上前去嗅
一嗅,然後打個噴嚏,又急忙地攆上大車。要是邢老漢在莊子附近幹活,那麽一到了收工的
時候,狗也跟一群孩子跑出村去,孩子們歡天喜地地迎接他們的爸爸媽媽,把爸爸媽媽的鐵
鍬或鋤頭搶下來扛在肩上,而狗見了邢老漢就一下子撲上去,舐他的臉,舐他的手,兩衹耳
朵緊緊地貼在頭上,尾巴搖擺得連腰肢都扭動起來。
這條狗對主人的感情是真誠的,因為邢老漢一年才分得二三百斤帶皮的糧食,搭上一些
菜也衹能勉強維持自己的溫飽,並沒有多餘的糧食喂它,但在邢老漢燒火做飯的時候,它總
守在他身邊,一直等到邢老漢吃完飯鎖上門又出工了,纔跑到外面找些野食。它好像也知道
主人拿不出什麽東西來喂它,從來不“嗚嗚”地在旁邊要求施捨。它守着他,看着他吃飯,
完全出於一種真摯的依戀感,因為社員們衹有在吃飯的時候纔在傢裏。要是到了晚上,休息
的時候當然比較長一些,邢老漢吃完飯,就噙着煙鍋撫摸着它,要跟它聊一會兒。
“今兒上哪裏去啦?我看肚子吃飽了沒有?狗日的,都吃圓了……”有時他伸出食指點
着它,嚇唬它說:“狗日的,你要咬娃娃,我就給你一棒。他們逗你,你就跑遠點,地方大
着哩。可不敢嚇着娃娃……”其實他從來沒有打過它,它也完全不必要受這樣的教訓。它是
溫馴的,孩子還經常騎在它身上玩。
到了過年過節,生産隊也要宰一兩衹羊分給社員,邢老漢會對它說:“明兒羊圈宰羊,
你到羊圈去,舐點羊血,還有撂下的腸腸肚肚的……”儘管社員們一年難得吃幾次肉,可是
邢老漢吃肉的時候並不像別人那樣把骨頭上的肉都撕得精光,他總是把還剩下些肉屑的骨頭
用刀背砸開,一塊一塊地喂給他的狗。“好好啃,上邊肉多的是,你的牙行,我的牙不行
了……”邢老漢跟人的話不多,但和他的狗在一起是很饒舌的。這個孤單的老人就衹有和他
的狗消遣寂寞。對他來說,這不是一條狗,而是他身邊的一個親人。在那夏天的夜晚,在生
産隊派他看菜園時,衹有這條狗陪他一起在滿天蚊蟲的菜地守到天明;在鼕天,他晚上喂牲
口,也衹有這條狗跟着他熬過那寒冷的長夜,天亮時,狗的背上,尾巴尖上,甚至狗的鬍須
上都結上一層白霜。雖然狗不會用語言來表示它對老人的關心,也不會替他趕蚊子或是攏一
堆火讓他烤,但它總是像一個忠誠的衛兵一樣守護着他,就足以使老人那因貧窮和勞累而麻
木了的人性感動了。很多個夜晚,他都是摟着它來相互取暖,在萬籟俱寂的深夜,好像世界
上衹剩下他和他的狗了。其實,邢老漢是有過傢,有過女人的。要真正理解他和他的狗之間
相依為命的感情,還得從這點說起。邢老漢和狗的故事二
邢老漢解放前扛了十幾年長工,一直沒有能力娶個女人。解放後,他分得了幾畝河灘
地。那一年他纔二十多歲,憑他下的苦力和在農業生産上的技能,那幾畝河灘地居然也長出
了豐盛的莊稼。那時,他對未來真是滿懷信心,而日子也的確一年比一年好起來。到了四十
歲那年,別人給他說了個女人。當然,也沒有好的姑娘願意跟一個四十歲的半大老漢。他的
女人老是病病歪歪的,結果跟他一起生活了八個月就死了。在這八個月裏,連置傢帶看病,
他把幾年的積蓄都折騰光了。不過,這一年正是大搞合作化的一年,現實的遭遇真正使他認
識到了單幹無法抵禦不測的天災人禍,於是他把幾畝河灘地、一頭毛驢和他自己都投進社
裏。一兩年中,生活真的有了起色,他的希望又在一個堅強的集體中重新萌生出來。但是,
正在他張羅着再娶個女人的時候,卻來了個“大躍進”。他本人被編入煉鋼大軍拉進山裏去
“大煉鋼鐵”了。他準備娶的那個寡婦並沒有等他的義務,就又另找了個主兒。
以後,雖然由於在生産勞動上實行了協作與分工,由於在土地上投入了大量的勞動力,
由於引進了化學肥料和簡單的農機具,土地的産量是比過去有所提高,但交公糧、售餘糧、
賣貢獻糧、留戰備糧的數量總是超過提高的部分。有幾年,上面派下的收繳任務甚至衹有叫
農民餓肚子才能完成。這樣,邢老漢衹好仍舊打他的光棍了。
然而,世界是會變化的,生活也是麯折的,這條簡單的哲理在這個鄉下老頭子身上也體
現出來了。
一九七二年,鄰省遭了旱災,第二年開春,就有一批一批災民擁到這個平川地區。他們
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拉傢帶小,也有的獨自行乞。他們每個人都背着一條骯髒的布口袋,還
準備乞討一些幹糧帶給留有家乡的親人。在城市的飯館裏、街道上、火車站的候車室裏,都
有像蝗蟲一樣的災民。在城市民兵轟趕他們以後,他們就深入到窮鄉僻壤裏來了。
一天中午,邢老漢正準備做飯,忽然聽到門外有個操外鄉口音的女人叫道:“大爺,行
行好,給一點吧!”乞憐的聲音打動了他,他把虛掩的門開開,看見外面站着一個三十多歲
的蓬頭垢面的女人。他把她讓了進來,叫她坐在炕上,就忙着做兩個人的飯。一會兒,要飯
的女人看出了這個老漢做飯時笨手笨腳,就小聲地說:“大爺,你要不嫌棄,我來做這頓飯
吧。”邢老漢高興地答應了,自己裝了一鍋子煙弓着腰坐在炕上。女人洗了手就開始做飯,
動作又麻利又幹淨。同樣的面,同樣的調料,可是邢老漢覺得這是他五十多年來吃得最香的
一頓飯。兩個人都吃了滿滿兩大碗湯面,邢老漢還嫌不夠,看到要飯的女人像是也欠點,又
叫再做些。
正在做第二次飯的時候,村東頭的魏老漢推門進來了。“嗬!我說你咋還不套犁去呢,
鬧了半天是來客了。”
“哪……”邢老漢不知為什麽臉紅了起來,訥訥地說,“要飯的,做點吃的,吃了就
走……”
魏老漢是這個生産隊隊長的本傢三叔,又是隊上的貧協組長。“唉——可憐見的,婦道
人傢出來要飯。”他在門坎上一蹲,掏出一支香煙。“老是說啥復闢了咱們要吃二遍苦、受
二茬罪哩,我看哪,現時就復闢了,咱莊戶人就正吃着二遍苦、受着二茬罪哩。是陝北來的
吧?傢裏還有啥人?”
“就是。傢裏還有兩個娃娃,公公婆婆。”女人低着頭靦腆地回答。“別害鱢,這不怪
你。民國十八年我也要過飯,我女人也要過飯,遭上年饉了嘛。傢裏人咋辦呢?”
“我們公社一人一天給半斤糧,我出來就少個吃口,省下他們吃。”鍋裏水開了,女人
忙把麵條下到鍋裏。魏老漢看見她切的面又細又長,和城裏壓的機器面一樣。
“嘖,嘖!好鍋竈!”魏老漢靈機一動,爽朗地說,“我看哪,風風雨雨的,要飯遭罪
哩。現在要飯又不像過去,每傢每戶就這麽點糧,誰給呢!再說還這裏盤那裏查的,幹脆你
就留在這裏吧,給邢老漢做個飯幹個啥的。邢老漢讓你吃不了虧,這可是個老實人,我知
道。”
女人背着臉用筷子在鍋裏攪和,沒有答話。魏老漢轉嚮邢老漢說:“你先去把犁套上,
天貴正找你呢,那幾個後生近不到青騾子跟前,套了犁再來吃飯。”天貴就是他那當隊長的
本傢侄兒。
邢老漢把煙袋別在腰上,到馬圈去了。抽兩袋煙的工夫,魏老漢也到了馬圈,喜笑顔開
地拍着邢老漢的肩膀說:“狗日的,你先人都得謝我啦!人傢願意留下了,跟你過日子。眼
下她口還沒說死,以後你好好待人傢,再生下個一男半女的,她的心就紮下了。有錢沒有?
沒錢的話打個條子,我給天貴說說,先在隊上藉點,給人傢扯件衣服。”
邢老漢咧着嘴笑着,滿臉的皺紋都聚在一起了。晚上收工,他一進門,女人就不聲不響
地給他端上碗熱騰騰的“油湯辣水”的麵條。她自己也坐在炕下的土坯上吃着。她梳洗了一
下,再也看不出是個要飯的乞丐了。吃完晚飯,邢老漢叼着煙鍋想說點什麽,女人在洗鍋抹
碗,他纔發現整個鍋臺案板都變得油光鋥亮的,油瓶????罐也放得整整齊齊的了。
“邢老漢呢?恭喜恭喜!”這時,大個子魏隊長低頭推門進來,他兩眼在屋裏一打,忍
住笑說,“對!這纔像一兩口子過日子的樣子,真是蛐蛐兒都得配對哩!喏,這是十塊錢,
明天隊裏給你一天假,領你女人到供銷社看買點啥。”
邢老漢忙下了炕,把一鍋子煙裝好遞到隊長跟前,一面張羅說:“坐嘛,坐嘛!”魏隊
長沒有坐,掏出自己的香煙,還給了老邢頭一支,笑着對那女人說:“是陝北來的?那地方
苦焦,我知道。咱這周圍莊子上還有你們那裏的人,也是逃荒過來的,現時都跟莊子裏的人
成傢了。咋?在傢是種莊稼的?會旋篩子不會?”旋篩子算是種技術活,是手巧的女人才會
幹的。
“會,”女人細聲細氣地回答。
“那就好,後天你就勞動。咱隊上現時正選種,會旋篩子的還不多。別人多少工分你就
多少工分,咱這地方不欺負外鄉人;再說邢老漢可是個好人,這些年來給隊上沒少出力。你
安心跟他過吧!艱苦奮鬥嘛!稀的稠的短不了你吃的。”
邢老漢意想不到在半天之內就續了弦,這並不是什麽“天仙配”一類的神話,的確像魏
隊長說的,他們附近莊子上還有好幾對這樣的姻緣。在農村,在文化大革命的那些年,法製
觀念是極其薄弱的。一個沒有男人的女人和一個沒有女人的男人,衹要他們願意在一起生
活,人們就會承認他們是“一傢子”,這好像並不需要法律來批準,更何況主持這件婚事的
又是生産隊長和貧協組長呢。邢老漢和狗的故事三
女人真是天生下來就和男人不一樣的生物。那個媳婦一雙奇妙的手幾天之內就把邢老漢
房子的裏裏外外變了樣子。原來土坯房墻根一帶的白鹼一直泛到磚基上面,還侵蝕了一層土
坯,現在,屋裏幹幹淨淨的,又暖和,又乾燥,連蕭條的四壁也亮堂多了。每天中午晚上他
們老兩口收工回來,邢老漢劈柴燒火,他女人揉面切菜,這個時候邢老漢真是覺得每一秒鐘
都意味無窮。要是他趕車出門,回來正趕上吃飯的時候,在莊子外面一看到他房頂上裊裊的
炊煙,他會高興得兩條腿都在車轅下甩達起來。
我們中國人有我們中國人的愛情方式,中國勞動者的愛情是在艱難困苦中結晶出來的。
他們在崎嶇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互相攙扶,互相鼓勵,互相遮風擋雨,一起承受壓在他們身上
的物質負擔和精神負擔;他們之間不用華而不實的詞藻,不用羅曼蒂剋的表示,在不息的勞
作中和傷病饑寒時的相互關懷中,就默默地傳導了愛的搏動。這纔是雋永的、具有創造性的
愛情。這個女人雖然不言不喘,但她理解邢老漢的感情;她不僅從不拒絶邢老漢的溫情,
且用更多的關懷作為回報。而一個貧窮孤單的農村老漢,要求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與滿足,也
並不需要更多的東西,一碗由他女人的手做出的麵條,多加些辣子,一片由他女人的手補的
補丁,針細綫密,再有晚上在他身邊有一個溫暖的鼻息,這就足夠足夠的了。所以,邢老漢
在那幾個月裏就好像一下子年輕了十來歲,走起路來也是大步流星的,引得莊子裏一個七十
多歲讀過私塾的老漢逢人便說:“真是古人說得對:‘男子無妻不成傢’。你們看邢老漢,
眼下就是發福了,紅光滿面,連印堂都放光哩!”
可是,時間一長,就有一片陰影逐漸潛入邢老漢像美夢一樣的生活裏。本來,莊子裏辦
喜事是絶少不了婦女的,邢老漢結婚的那天晚上,那間狹小的土坯房完全被一群婦女包圍
了。這個要飯的女人在毫不掩飾的評頭品足的眼光下,就像一隻喪傢犬一樣驚懼不安,搭拉
着頭,手不停地揉弄着衣角。可是,沒過多久,她就用她那種謙讓的、溫順的、與世無爭的
態度和對農活質量一絲不苟的勞動贏得了莊子上婦女們的普遍同情。她們開始願意和她接近
了,有的拿着鞋面布來求她剪個樣子,有的拿着正在納的鞋底來想和她聊天。但是,這個女
人仍然是心事重重的樣子。雖然她憔悴的面孔逐漸豐潤起來,衣服上的破洞都補裰得很整
齊,再不像過去那樣如土話所說的“片兒扇兒”的了,可還是一臉畏怯的、警惕的、好像隨
時都會遇到傷害的神色。出工收工的路上,她總是獨來獨往,一手拿着工具,另一隻胳膊下
面不是夾着捆柴禾就是一抱野菜;在田間休息的時候她也是一人坐得遠遠的,從不參與婦女
們嘰嘰喳喳的談話,沒有一個婦女能從她嘴裏瞭解到她過去的經歷和現在的想法。如果你在
農村住過,你就可以知道,一個外鄉人,尤其是外鄉女人,要叫莊子裏的婦女不議論是不可
能的。不久,關於這個落落寡合、離群索居的要飯女人的閑話也就在莊子裏傳開了。婦女們
用她們縝密的邏輯推理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個女人在老傢一定還有個男人。
有一天,邢老漢趕車拉糞,魏隊長跟車,坐在外首的車轅上。看着邢老漢揚着鞭子,一
副怡然自得的樣子,他反而倒起了惻隱之心,不由得拿話點他說:
“邢老漢,你別馬虎,你得叫你女人把戶口遷來。要不然哪,不保險。”其實,這本來
就是邢老漢心裏的一個疙瘩。莊子裏的一些閑話,他也有些耳聞,不過他並不相信。可是,
他也知道,戶口不遷來,再沒有個娃娃,女人遲早得回老傢,莊戶人都是故上難離的。他曾
經跟他女人商量過,要她開個詳細地址把戶口和娃娃都遷來,但女人總是低着頭簡簡單單地
回答:“那哪能成呢……”他不忍心拗了女人的意思,也就不多問了。
“你可不要迷迷瞪瞪。”魏隊長又說,“有了地址,我就到公社去開個準遷證。可要是
她傢裏還有一個……那就難辦了。”這天黃昏,邢老漢卸車回來吃完飯,見他女人仍然和往
常一樣,坐在門坎上藉着夕陽的一抹餘光縫縫補補。一群孩子跑到他們房前的白楊樹下玩
耍,她纔停下手中的活計瞧着他們,然後頭靠在門框上,兩眼直瞪瞪地瞅着那迷蒙的遠方。
邢老漢知道她在想娃娃,但也找不出動聽的言詞勸慰她,衹得拿件衣裳披在她肩上。“別涼
着……”他和她坐在一起,思忖着怎樣再次嚮她提出關於戶口的問題。
這個要飯的女人是個細心人。這時,她從邢老漢體貼而又有點緊張和疑慮的神情上看出
他有番話要說,於是,在夕陽完全落入西山以後,她收起了手中的針綫,進到屋裏,把炕掃
了掃,上炕跪坐在炕頭,低着腦袋,兩手垂在兩膝之間,像一個犯人在審訊室裏一樣靜等
着。
邢老漢先是弓着腰坐在炕上,叭嗒叭嗒地抽煙。飄浮的青煙和一片令人不安的沉靜籠罩
着這間小屋。他一直抽到嘴發苦,纔終於鼓起了勇氣:
“娃他媽,你還是開個地址,讓魏隊長到公社去開個證明,有了準遷證,咱們就去把娃
接來。”
女人仍然低着頭,沒有回答。
“喂——”邢老漢長長地嗯了一聲,“要是……要是你傢還有男人,那……咱們也是講
良心的。”說到這裏,邢老漢透不過氣來了。實際上,他也不知道這個“良心”應該怎樣講
法。“不!”女人雖然是細聲細氣,卻又是斷然地說,“沒有!”
“那——”邢老漢的眼睛發光了,“那是為了啥呢?”
停了片刻,女人卻嚶嚶地抽泣起來了,眼淚大滴大滴地落在炕的舊氈子上。邢老漢慌了
神,忙站起來靠到炕跟前。“那……那是不是我待你不好?”
“不,”女人用手背抹了抹眼淚,“我一直想跟你說,可又怕你嫌棄……”“你說吧!
誰嫌棄你了?你不嫌棄我就是好的。”
“我……我們傢是富農。”
“嗨,”邢老漢心裏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啪、啪兩下把煙鍋裏的煙灰在鞋底上磕掉。
“我當是啥大不了的事,現時都勞動吃飯,啥富農不富農的!”
“不,你還不知情。老傢裏不許地富出來要飯,我不能看着娃受罪,這是偷跑出來的,
別說遷戶口,就是逃荒的證明也開不出來哩。就這,我還不知公公婆婆在咋挨批哩。”說開
了,女人的話就多起來。她擤了一把鼻涕,隨手抹在炕沿上。“我看出來了,你可是個好
人。到了明年開春,你給我點糧,我還得回去。老傢一到開春,日子就更難了。”說完,女
人用膝蓋跪立起來,恭恭敬敬地在炕上朝邢老漢磕了一個頭。
“唉,唉!你這是幹啥?”邢老漢忙坐上炕,把女人扶着坐下。“你說這話就生分了,
這屋裏的東西不是你的?咱們還是想法辦戶口,回去幹啥?那地方苦焦得不行。瞎了眼的麻
雀子還餓不死呢,總有辦法!”
這一夜,女人抽抽噎噎地哭了好久,也不知什麽引起她那樣傷心。邢老漢心裏倒是踏實
了,在旁邊勸她了半晚上。邢老漢和狗的故事四
第二天,邢老漢還是趕車拉糞,魏隊長照舊跟車。他一五一十地把昨天他們老兩口的談
話告訴給魏隊長。魏隊長用紙條捲了邢老漢的一捧子旱煙,兩衹胳膊支在大腿上,身子隨着
車搖來晃去,半晌沒有說話。
後來,他吐了口唾沫,說:“這比她傢有個男人還難辦!”
“那難辦啥,籲、籲!”邢老漢把牲口往裏首吆喝着,“窮得都要飯了,咋還是富
農?”
魏隊長斜眼瞟了他一下,但也知道無法跟這個老漢說明白。邢老漢是嚮來不參加什麽學
習開會的。運動一來,這個老雇農就被派到最關鍵的單獨工作崗位上,把別人頂替下來參加
運動,所以,邢老漢倒成了最“沒有政治覺悟”的社員。
“難辦啦,難辦!”魏隊長摘下帽子,搔搔頭皮,“就是這兒開了準遷證過去,那邊也
不放,反倒招來禍害。我看哪,你就跟她過吧,啥戶口不戶口的。咱們隊上現時還擠得出一
個人的口糧,有糧吃就行。可這話你不能跟別人說,就當沒這麽回事;你還得把她心拴住
了,等到明年春上再說。現時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誰知道明年又是啥變化。”
這年,生産隊决算下來,他們兩人的工分共分得五百多斤糧和一百二十元現金。把糧食
和錢領回來以後,正巧隊裏要派大車進城搞副業,給建築工地拉三天沙子。邢老漢把女人給
他烙的餅裝在挎包裏,就趕車進城了。
這條黃狗就是他這次進城遇見的。那時它還小,野生野長的,從來沒有人喂過它。在邢
老漢把車歇在工地上吃幹糧的時候,它在一旁歪着腦袋盯着他。邢老漢給它撕了兩小塊餅
子。這一來,它就成天在邢老漢的車後跟着。第四天,在邢老漢趕車回傢的那個早晨,它還
一直跟着大車跑出城外。邢老漢看着不忍心,一念之下就把它抱到車上來了。
中午,大車回了村。還在莊子外面,邢老漢就發現他傢的屋頂上沒有和別的人傢一樣冒
着炊煙。一個不幸的預感驀地震動了他。他在馬圈裏慌慌張張地卸着牲口,魏老漢的老伴就
找他來了。“邢老漢,你女人昨天下午說上供銷社去,把鑰匙給了我,可昨兒一晚上她都沒
有回來,是咋回事?”
邢老漢接過鑰匙,急忙到傢用顫抖的手打開房門。屋裏比往常還要清潔,被子、褥子和
邢老漢的棉衣都拆洗得幹幹淨淨地疊在炕上,枕頭上還一溜子擺着四雙新鞋,可是人已經不
見了。一會兒,屋裏屋外圍了好些人,有人還催邢老漢到供銷社去找,其實這真是傻裏傻氣
的建議,大傢都明白是怎麽回事了。邢老漢失神地弓着腰坐在炕沿上,一點也沒有聽見別人
說的話,心裏衹反復地念叨着:走了!走了!沒等到明年就走了!這時,魏老漢分開衆人走
了進來說:“邢老漢,別傻坐着了,點點看她帶走了些啥?”
大傢七手八腳地替邢老漢清點了一遍,纔知道她除了隨身穿的破舊衣服和一件他們“結
婚”時做的新褂子外,還帶走了一百二十斤糧和五十塊錢。糧食和錢她都沒拿夠她應得的那
一半。“這真是個有良心的婦道人!”大傢又嘖嘖地對她稱贊起來。然而這更添了邢老漢的
傷心,他還是坐在炕沿上,跟一個木偶一樣。快上工的時候,魏隊長急忙走進屋裏對邢老漢
說:“正好公社的拖拉機這就進城拉化肥,你快進趟城,汽車站、火車站都去找一找。一個
婦道人帶一百多斤糧不容易上路哩。我問了,她是昨兒下午搭三隊拉白菜的車進的城,傍黑
纔到了城裏。”魏隊長還怕他出意外,又派了個年輕後生跟他一起去。
邢老漢昏昏沉沉地進了城,茫茫的人海,全是陌生的面孔。他們問了汽車站、火車站的
工作人員,都說沒註意到有這樣一個女人。那年輕後生說:“她是咋來的還得咋去,她還捨
得花錢打票哩!準是爬貨車走的。”他們又到鐵軌上停的空車皮和貨車上找了一遍。也是沒
有。
第二天下午,他們又搭上順路的車往回返。在路上,邢老漢想着他女人還給他留下一綫
希望:“這是個有良心的婦道,她興許還會回來的。”那年輕後生也安慰他:“她就是想娃
娃,回去看看,沒準下次連娃娃一塊兒帶來呢。”邢老漢就是這樣懷着失望和希望的心情又
回到村裏。正在他拿鑰匙開門的時候,一個毛茸茸的東西卻在他腳下絆着,並且“嗚嗚”地
叫,原來還是那條小黃狗。在一天半的時間裏,它竟一直沒有離開它認定了的這個主人的傢
門口。邢老漢一把把它抱起來,一起進到現在已經是空洞冰冷的屋裏。
從此,邢老漢又恢復了十個月以前的生活,衹多了一個美好的回憶,一個深切的懷念,
一個強烈的盼望和一條小黃狗。在一年之內,邢老漢都抱着她還能回來的希望。他總是把屋
裏收拾得幹幹淨淨的,一切都保持着她在傢時的樣子,每日每時,衹要他在傢,他都以為她
會突然推門進來。可是,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她給他補的補丁又磨爛了,她給他縫的衣服也
有了破洞,她給他做的鞋都快穿壞了,她還是沒有回來。慢慢地,邢老漢對她的思念和盼望
就成了藏在心底的隱痛,上面被失望覆蓋着。在以後的日子裏,衹有這條狗來安慰他的孤
獨。每在休息時間和夜晚,在他叼着煙鍋出神的時候,狗就偎在他身邊,使他感到他身邊還
有一個對他充滿着情感的生物。狗不時地用濕漉漉的、柔軟的舌頭舐他的手,會使他産生一
種奇妙的柔情,並聯想起和那個要飯女人生活時的種種情景;狗的那對黑多白少的、既溫馴
又忠實的眼睛,能喚起他對她的一連串回憶,使他進入一個迷蒙的意境,因為那個女人的眼
睛同樣是那樣的忠實,那樣的溫順。總之,這條現在長得很大、很壯實的黃狗已經成了他與
她之間的一個活生生的聯繫;因為它正是她走的那天被領回來的,在他的記憶裏,他甚至以
為這條狗是她臨走時留給他的紀念。
然而,這個聯繫也終於被扭斷了。邢老漢和狗的故事五
學習無産階級專政理論運動開展以後,邢老漢這個生産隊也和別的生産隊一樣,運動一
開始就來了縣裏派的工作組。農民們白天下地,晚上開會,幾乎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
有天晚上開大會,工作組的幹部在講話的最後又宣佈了一個叫農民們莫名其妙的通知,通知
要農村把所有的狗都在三天之內“消滅掉”。這位幹部說:“就算一條狗一天吃半斤糧,一
個月就是十五斤,一年就是一百八十斤。這個帳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就快等於
我們一個人定量的一半。咱們現在要養活全國的人,還要養活全國的狗,這怎麽得了!所
以,三天之內,狗要全部打死。誰要不打就等於窩藏了階級敵人;三天以後,公社的民兵小
分隊就下來替他打。”
頭幾天,邢老漢並沒有把這個通知看得很嚴重。他有他農民的樸素的理性。他心裏想:
“沒聽說過哪傢人是讓狗吃窮的,更沒聽說過哪個國傢窮就窮在老百姓養狗上。在老社會,
要飯的花子還領條狗哩!”但是,幾天之內,有狗的農民居然把自己的狗都陸續宰了,連魏
老漢也把他養了五年的大黑狗吊在樹上用水灌死了。原來,狗還是個生財之道,城裏有些人
聽說鄉下要打狗,就紛紛騎着自行車下鄉來買狗肉。一條狗光肉就能賣三四塊錢,要是農民
自己捎到城裏零賣,每斤竟能賣四五毛錢。十天以後,附近幾個莊子裏就剩下邢老漢這條孤
零零的大黃狗了,而戴着紅袖章的民兵也註意上了這條狗,曾經扛着槍在邢老漢這個莊子上
轉過兩趟。
這一天,四個老漢在場上揚場,風停了,他們就湊在一塊兒聊天,聊到邢老漢的狗,邢
老漢帶點怒氣地說:“再窮也窮不到狗身上!說實在的,咱莊戶人的狗誰喂過,還不是滿灘
找野食。我的狗是養定了!”
有個老漢說:“不在你喂不喂,你用你的糧食喂你的狗,公傢管你哩!我聽說是因為有
人叫狗把公傢的玉米棒子往傢叼。”這話逗得大傢笑了起來。魏老漢說:“莊戶人的狗要有
這個本事,咱就不種莊稼了,領着狗四處耍把戲去。”
有個過去愛聽古書的老漢說:“那晚上我回去也思謀了一下,其實不在喂糧食上,還是
邢老漢說的,咱莊戶人誰正經喂過狗哩?我思謀着,這跟批判孔老二有關聯。”
除了邢老漢還皺着眉頭之外,大夥兒又笑了。
“你們瞧,孔老二講的是忠孝節義,這忠孝節義是啥?忠講的就是馬。誰都知道馬對人
最忠了,關公一死,赤兔馬都不吃料;這孝講的就是羊,羊羔子一下地就會給它娘磕頭;這
節講的是老虎,母老虎生了一個虎仔子就知道疼得不行,以後它再不讓公老虎鬧了;這義講
的就是狗哇!現時批判孔老二的忠孝節義,我看上面就是這個意思,先從狗打起。要不然怎
麽說養狗就等於窩藏了階級敵人呢?”
幾個飽經世故的老漢都聽出了這番用嘲笑的口吻說的笑話意味着什麽,彼此會心地微笑
着。最後,魏老漢嘆了口氣說:“也別說,我看哪,上面就以為狗吃了糧了。現時上面要的
多,地裏一時又長不出來,衹有從少花消上打主意。以後哇,要是上面還一個勁要,連大牲
口的料都得減。”他又轉過臉嚮邢老漢說,“說是說,笑是笑,你那條黃狗還是早撂倒好。
要不那幫民兵還得打。那都是些愣頭愣腦的小夥子。前天把一個賣瓜子的捆了一繩子,昨天
又把一個木匠的傢夥收了,害得人連哭帶嚎。他們要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開上幾槍,捅上
幾個窟窿,你連一張好皮都落不上。”□
晚飯以後,邢老漢蹲在炕沿上叭噠叭噠地抽煙。狗臥在地上,揚着頭,皺着鼻子,呼呼
地嗅它所熟悉的煙味。邢老漢思忖了幾鍋子煙的工夫,思忖出了一個主意,就是給狗求得一
個官方保護。於是他穿上鞋,把狗鎖在屋裏,就上隊長傢去了。
魏隊長傢正好沒外人。隊長躺在炕上,他女人坐在燈下納鞋底。因為邢老漢是從來不串
門的人,魏隊長聽他來了就連忙翻身坐起來。他女人給端來杯水。
邢老漢一坐下就結結巴巴地提出他不讓打狗的事。
“我當是啥要緊事,”魏隊長笑着說,“一條狗嘛,上面有這個指示,打了就算了。”
“算了?”邢老漢氣憤地說,“它跟了我好幾年,打了它我心裏不落忍。我保證不找隊
上要救濟糧就行。我的狗吃的是我的糧。”魏隊長還是輕描淡寫地說:“其實也不在吃糧
上,狗禍害莊稼倒是個事實。”“天貴,你也是個莊戶人,你啥時候見狗禍害莊稼?狗又不
是牲口,又不是雞鴨。那天還說一傢許養一隻雞,就不許我養條狗?”隊長的女人以女人特
有的同情心理解了邢老漢的意思,在一旁細聲細氣地說:“就是,他邢大伯身旁又沒啥人,
有條狗也解解心悶。”這話更激起了邢老漢對狗的感情,他以非常認真的態度說:“天貴,
我可跟你說定,要斃我的狗就先斃我邢老漢!”
三個人的心都沉下了。魏隊長收斂了笑容,手不停地在他的短發上搔着。他開始理解了
狗與邢老漢的生活的密切關係,知道要說服老漢絶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解决的。同時,對着這
個和他在一個莊子上生活了幾十年的老漢,一股深深的鄉土情誼從他心裏升騰起來,多年的
積鬱,也隨着這股鄉土氣翻捲着,他不禁感慨地說:“邢老漢,你有你的苦處,這我知道,
可我有我的難處,又找誰說呢?今天晚上沒事,咱倆就聊聊。”“在這莊子上,你也是看着
我長大的了。我滿灘放驢那年,你就給王海傢扛上長活了;解放後搞互助組,搞合作化,咱
們又都在一起,那時候我是年輕氣盛,一心要領着大夥兒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後來我三起三
落,這你也知道,哪次運動來都得整我。我一不嫖賭,二不貪污,為的是啥?還不是為了我
替大夥兒說了幾句老實話,可老說我右傾。後來呢,我也琢磨出一個道理:大夥兒贊成的幹
部,上頭就不滿意;要上頭滿意,就得讓大夥兒吃點虧。這些年來,我也學會了挑擔子,總
得兩頭都顧到。哪頭顧不到,扁擔就得打滑。有些事情,我也思謀沒啥道理,可我是個黨
員,水平又低,不照上頭意思辦能行?文化大革命那年,你知道,我跟縣裏的參觀團去了一
趟大寨。那人傢搞得就是好,不承認不行。可我也算計了一下,就憑大寨種的那一把把玉
米,那一把把𠔌子,要置那麽多機器、修那麽大工程也是妄想,還不是國傢貼了錢。現時叫
咱們學大寨,國傢又不貼錢,那就得憑咱們多吃點苦,多鬧點副業掙錢。誰知道今年運動一
來,我又差點挨了批,說是重副輕農,發展資本主義。這你也知道,咱隊上的木匠、泥水
匠、皮匠、鐵匠都收回來了,兩挂大車白白停在那兒。一邊叫搞機械化,一邊又不給錢,還
不讓人掙錢,機器又不白給,機械化咋化呢?今年,我看,別說機械化,就是工分算下來也
沒往年多了。你就一個人,吃飽了連小板凳都不餓,好歹都能湊和,在我這兒,全隊三百多
口子都張着嘴要吃,伸起手要穿。不叫大夥兒見點現錢,明年人傢幹活也沒心勁了。你就愁
着一條狗,我這兒愁着三百好幾的人呢!”
魏隊長激動地在炕上蹲起來,又說:“你瞧着吧!今年還過得去,到了明年開春,這事
那事就來了。大夥兒沒勁幹活,我能打着幹?都是貧下中農,鄉裏鄉親的。可我也思謀着,
運動總是一股風。等這股風過去了,咱副業還得搞。不搞副業大夥兒受窮,機械化也化不
成。可你別碰到風頭上,咱大處都順着過來了,犯不着在小地方拗了上頭的意思。就說打狗
吧,真是不抓西瓜盡抓芝麻的事,我也覺着沒點意思,不過上頭把這事已經提到綱上來了,
說不打狗就等於窩藏了反革命,咱隊上來的工作組組長又是縣委委員,那天統計了一下,咱
隊上有十條狗,結果衹打了九條,叫工作組說咱這個先進隊連打狗都貫徹不下去,還咋批判
資本主義呢!說實在的,邢老漢,要是為了你那女人的事,天塌下來找魏天貴替你撐着,頂
大不當這個骨泉隊長。這條狗嘛,你就宰了算了,讓上頭滿意,以後咱們隊的事就好辦了。
他前腳走,你後腳就再養一條,你看咋樣?”邢老漢先還沒在心聽,後來越聽越真切,最後
又提到他女人,邢老漢真是百感交集。他知道天貴是誠心幫過他的,為了一條狗,他能讓天
貴為難?他低着頭,在頭上狠狠地拍了兩巴掌,又傷心又决斷地說:“天貴,我不能讓你為
難,你說的都是實情話,你明天就叫人來打吧。我自己下不了這個手。”
這一夜,他沒有睡覺,呆呆地坐在炕下的土坯上抽煙。狗一點也不知道這就是它的末
日,仍然親切地把頭撂在邢老漢的腿上。邢老漢一面撫摸着它像緞子一樣光滑的脊背,一面
回憶他半個多世紀風裏來雨裏去的經歷。他也曾經聽說過,城裏的幹部、工人、教書的、唱
戲的,這些年來在運動裏沒少挨整,又親眼見過魏天貴這樣的農村小幹部挨過批,但沒想到
最後鬧得他這個扛了十幾年長工的普通農民也不得安身:先是因為身份問題妨礙了他的家庭
幸福,終於連剩下的一點虛妄的安慰也被剝奪了。他不知道這是為什麽,衹隱隱糊糊地聽說
這就叫“政治”,這就叫“階級鬥爭”。他微微地搖搖頭,無聲地嘆息了一下;他覺得這樣
的“政治”和這樣的“階級鬥爭”是太可怕了。他覺得在這樣的“政治”和“階級鬥爭”
中,生活已經變得毫無意思了。
他輕輕地拍着他的狗,就像拍他的孩子一樣。我們中國農民在不可避免的災難面前總是
平靜和忍耐的,他又一次發揮了這一特性。他既然發現了他的生活已經失去了意義,留着一
條狗又有什麽用?而且,這條狗的生命居然和全隊人今後的生活有關係。他自言自語地說:
“你先走吧,隨後我就來。”
他擡起頭來環視這間小屋,想尋找一些那個要飯女人留下的痕跡。就是這間土房,從屋
頂到地面,幾乎每一平方寸都經過她清掃,房裏的每一樣東西都經過她擦洗。可是,她走
了,這些東西也都如死一般地沉默和灰暗了,衹有一道深深的痕跡刻在他自己血淋淋的心
上。然而,他並不埋怨她悄悄地捨他而去。他認為一個好的、有良心的婦道人就是應該回去
的;而且,她的不辭而別還曾給他留下了一綫希望,使他在兩年的時間裏還有勁頭活下去,
所以他對她衹有感激。
第二天早晨,他把狗喂得飽飽的放了出去。還沒到晌午,他在場上聽見馬圈裏突然響起
一聲清凄的槍聲。他知道這準是對着他的狗放的,心裏猛然泛起一陣內疚和懊悔。當他跑到
馬圈去時,行刑的人已經揚長而去了,衹有一群娃娃圍着他的狗。狗展展地側躺在地上,脖
子下面流出一縷細細的殷紅的鮮血,一隻瞳孔已經放大的眼睛,和那個要飯的女人的眼睛一
樣,露着驚懼不安的神色斜視着碧藍碧藍的天空。
邢老漢垂着頭站在狗的屍體旁邊,全身顫抖地嚎啕大哭。邢老漢和狗的故事六
不久,在工作組完成任務撤回以後,農村副業和農民的家庭副業果然又偷偷地搞了起
來,而且,附近莊子上又依稀地聽到狗的吠聲了。但是,邢老漢的狗是不會復活的,邢老漢
本人也一天比一天衰老了,幾個月以後,他甚至喪失了自己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全靠鄰居
給他端點吃的。
就在這年鼕季最冷的一天,當鄰居奇怪他到晌午還沒開門而把他那間孤零零的土房撬開
以後,纔發現他早已直挺挺地死在炕上了。有人說他得的是心髒病,有人說他是老死的,還
有人說是“癌癥”,衹有魏老漢傷心地發牢騷說:
“政治上不去,批孔哩!生産上不去,打狗哩!整了人不夠,還要整畜生!要是邢老漢
的狗還在,它叫幾聲,也讓咱們早點知道……”邢老漢和狗的故事尾聲
三年半以後,這個公社的鄉郵員小楊接到一封從陝北寫來的給“第五生産隊,邢老漢
收”的信。小楊沒有多加考慮就貼了一張“人已死亡,退回原處”的條子打了回去。後來,
在公社開三幹會休息的時候,一堆人圍在一起聊天,小楊把這事當新聞說了出來。現在已經
當了大隊書記的魏天貴聽了,狠命地在小楊脊背上擂了一拳,駡道:“你這傢夥!咋不把信
拆開來看看。這一準是那個要飯的女人寄來的。也不知現時她過得怎麽樣了;邢老漢還留下
兩口箱子哩,現時還放在五隊的庫房裏。”
法點出柔和明亮而又略帶調皮的眼睛,十足地表現了這條小狗溫馴善良、機靈活潑的特點而
令我贊賞,倒不如說是畫傢給這幅畫的題名使我深有所感。畫傢把這幅畫題為《患難小
友》。我認為,這絶不是畫傢在故作玄虛,也不是虛構的人格化的動物形象,一定是畫傢對
實有其狗的小友的紀念。果然,後來我聽說,畫傢在患難中身邊的確有過這位小友,而它最
後竟死在“四人幫”爪牙的棒下。“患難小友”!我想,當一個人已經不能在他的同類中尋
求到友誼與關懷,而要把他的愛傾註到一條四足動物的身上時,他一定是經歷了一段難言的
痛苦和正在苦熬着不能忍受的孤獨。有些文學大師就曾經把孤獨的人與狗之間的友誼作為題
材寫出過不朽的作品,譬如屠格涅夫和莫泊桑;而自然科學家布豐(Buffon)也曾用
他優美的筆觸對狗做過精彩的描述。據他說,狗是人美最早的朋友,又說,狗完全具有人類
的感情和人類的道德觀念。也許這說得有些過分,不過要是有人問我:你最喜歡什麽動物?
我還是要肯定地回答:狗!因為我自己就曾親眼見過一條狗和一個孤獨的老人建立的親密友
誼。邢老漢和狗的故事一
這條狗和農村裏千千萬萬條狗一樣,它並沒有什麽顯著的特點,更不是一條名貴的純種
狗。這是一條黃色的土種公狗。也許,它的毛色要比別的狗光滑一些,身子要比別的狗壯實
一些,但也從來沒有演出過可以收入傳奇故事裏去的動人事跡。它的主人呢,也和農村裏億
萬農民一樣,如果不是我在他所在的生産隊勞動過,如果不是他和他的狗的特殊關係引起了
我的興趣,我也不可能註意到這樣一個極其平常的農村老漢。這是一個約摸六十歲的孤單老
人,個子不高不矮,背略有些駝,走起路來兩手或是微嚮前伸,或是倒背在身後,總是帶着
一副匆忙而又莊重的神情。閑的時候呢,就一個人蹲在墻根下或是盤腿坐在炕上出神,嘴裏
噙着一桿長煙鍋,吧嗒吧嗒地抽了一鍋又一鍋。他醬紫色的臉上雖然勾畫着一道道皺紋,但
這些皺紋都是順着面部肌肉的紋理展開的,不像老年知識分子面部皺紋那樣細密。他的眼睛
不大,眼球也有些渾濁,不過有時也會閃出一點老年人富有經驗的智慧。當然,他的頭髮和
鬍子都花白了,但並沒有禿頂。總之,你衹要一見到他,就能看出他雖然帶有一般孤獨者的
那種抑鬱寡歡的沉悶,但還是一位神智清楚、身體健壯的老漢。他在生産上是行行都通的多
面手,有時種菜,有時趕車,有時喂牲口,生産隊派他幹什麽就幹什麽,而且從不計較工分
報酬。他一個人住一間狹小的土坯房。這間土坯房也是孤零零的,坐落在莊子的西頭,門口
有一棵孤零零的高大的白楊樹。他房子裏衹有一鋪炕和兩個舊得發黑的木板箱,但收拾得倒
很幹淨。除了一般性的貧窮之外,老人還有因為單身而形成的睏難,“出門一把鎖,進門一
把火”就概括了他的生活。然而,孤單的老人好像總有較強的生命力和免疫力,據我所知,
他是從未害過病,也沒有誤過一天工的。
莊戶人的狗是沒有名字的,不管主人多喜歡它,狗還是叫“狗”;莊戶人也很少被人稱
呼大號,不論大人、娃娃、幹部、社員,都叫這個老人“邢老漢”。久而久之,老人的名字
也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邢老漢和他的狗是形影不離的夥伴,他趕車出差時也領着它,人
坐在車轅上,狗就在車的前前後後跑着。如果見到什麽它感興趣的東西,它至多跑上前去嗅
一嗅,然後打個噴嚏,又急忙地攆上大車。要是邢老漢在莊子附近幹活,那麽一到了收工的
時候,狗也跟一群孩子跑出村去,孩子們歡天喜地地迎接他們的爸爸媽媽,把爸爸媽媽的鐵
鍬或鋤頭搶下來扛在肩上,而狗見了邢老漢就一下子撲上去,舐他的臉,舐他的手,兩衹耳
朵緊緊地貼在頭上,尾巴搖擺得連腰肢都扭動起來。
這條狗對主人的感情是真誠的,因為邢老漢一年才分得二三百斤帶皮的糧食,搭上一些
菜也衹能勉強維持自己的溫飽,並沒有多餘的糧食喂它,但在邢老漢燒火做飯的時候,它總
守在他身邊,一直等到邢老漢吃完飯鎖上門又出工了,纔跑到外面找些野食。它好像也知道
主人拿不出什麽東西來喂它,從來不“嗚嗚”地在旁邊要求施捨。它守着他,看着他吃飯,
完全出於一種真摯的依戀感,因為社員們衹有在吃飯的時候纔在傢裏。要是到了晚上,休息
的時候當然比較長一些,邢老漢吃完飯,就噙着煙鍋撫摸着它,要跟它聊一會兒。
“今兒上哪裏去啦?我看肚子吃飽了沒有?狗日的,都吃圓了……”有時他伸出食指點
着它,嚇唬它說:“狗日的,你要咬娃娃,我就給你一棒。他們逗你,你就跑遠點,地方大
着哩。可不敢嚇着娃娃……”其實他從來沒有打過它,它也完全不必要受這樣的教訓。它是
溫馴的,孩子還經常騎在它身上玩。
到了過年過節,生産隊也要宰一兩衹羊分給社員,邢老漢會對它說:“明兒羊圈宰羊,
你到羊圈去,舐點羊血,還有撂下的腸腸肚肚的……”儘管社員們一年難得吃幾次肉,可是
邢老漢吃肉的時候並不像別人那樣把骨頭上的肉都撕得精光,他總是把還剩下些肉屑的骨頭
用刀背砸開,一塊一塊地喂給他的狗。“好好啃,上邊肉多的是,你的牙行,我的牙不行
了……”邢老漢跟人的話不多,但和他的狗在一起是很饒舌的。這個孤單的老人就衹有和他
的狗消遣寂寞。對他來說,這不是一條狗,而是他身邊的一個親人。在那夏天的夜晚,在生
産隊派他看菜園時,衹有這條狗陪他一起在滿天蚊蟲的菜地守到天明;在鼕天,他晚上喂牲
口,也衹有這條狗跟着他熬過那寒冷的長夜,天亮時,狗的背上,尾巴尖上,甚至狗的鬍須
上都結上一層白霜。雖然狗不會用語言來表示它對老人的關心,也不會替他趕蚊子或是攏一
堆火讓他烤,但它總是像一個忠誠的衛兵一樣守護着他,就足以使老人那因貧窮和勞累而麻
木了的人性感動了。很多個夜晚,他都是摟着它來相互取暖,在萬籟俱寂的深夜,好像世界
上衹剩下他和他的狗了。其實,邢老漢是有過傢,有過女人的。要真正理解他和他的狗之間
相依為命的感情,還得從這點說起。邢老漢和狗的故事二
邢老漢解放前扛了十幾年長工,一直沒有能力娶個女人。解放後,他分得了幾畝河灘
地。那一年他纔二十多歲,憑他下的苦力和在農業生産上的技能,那幾畝河灘地居然也長出
了豐盛的莊稼。那時,他對未來真是滿懷信心,而日子也的確一年比一年好起來。到了四十
歲那年,別人給他說了個女人。當然,也沒有好的姑娘願意跟一個四十歲的半大老漢。他的
女人老是病病歪歪的,結果跟他一起生活了八個月就死了。在這八個月裏,連置傢帶看病,
他把幾年的積蓄都折騰光了。不過,這一年正是大搞合作化的一年,現實的遭遇真正使他認
識到了單幹無法抵禦不測的天災人禍,於是他把幾畝河灘地、一頭毛驢和他自己都投進社
裏。一兩年中,生活真的有了起色,他的希望又在一個堅強的集體中重新萌生出來。但是,
正在他張羅着再娶個女人的時候,卻來了個“大躍進”。他本人被編入煉鋼大軍拉進山裏去
“大煉鋼鐵”了。他準備娶的那個寡婦並沒有等他的義務,就又另找了個主兒。
以後,雖然由於在生産勞動上實行了協作與分工,由於在土地上投入了大量的勞動力,
由於引進了化學肥料和簡單的農機具,土地的産量是比過去有所提高,但交公糧、售餘糧、
賣貢獻糧、留戰備糧的數量總是超過提高的部分。有幾年,上面派下的收繳任務甚至衹有叫
農民餓肚子才能完成。這樣,邢老漢衹好仍舊打他的光棍了。
然而,世界是會變化的,生活也是麯折的,這條簡單的哲理在這個鄉下老頭子身上也體
現出來了。
一九七二年,鄰省遭了旱災,第二年開春,就有一批一批災民擁到這個平川地區。他們
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拉傢帶小,也有的獨自行乞。他們每個人都背着一條骯髒的布口袋,還
準備乞討一些幹糧帶給留有家乡的親人。在城市的飯館裏、街道上、火車站的候車室裏,都
有像蝗蟲一樣的災民。在城市民兵轟趕他們以後,他們就深入到窮鄉僻壤裏來了。
一天中午,邢老漢正準備做飯,忽然聽到門外有個操外鄉口音的女人叫道:“大爺,行
行好,給一點吧!”乞憐的聲音打動了他,他把虛掩的門開開,看見外面站着一個三十多歲
的蓬頭垢面的女人。他把她讓了進來,叫她坐在炕上,就忙着做兩個人的飯。一會兒,要飯
的女人看出了這個老漢做飯時笨手笨腳,就小聲地說:“大爺,你要不嫌棄,我來做這頓飯
吧。”邢老漢高興地答應了,自己裝了一鍋子煙弓着腰坐在炕上。女人洗了手就開始做飯,
動作又麻利又幹淨。同樣的面,同樣的調料,可是邢老漢覺得這是他五十多年來吃得最香的
一頓飯。兩個人都吃了滿滿兩大碗湯面,邢老漢還嫌不夠,看到要飯的女人像是也欠點,又
叫再做些。
正在做第二次飯的時候,村東頭的魏老漢推門進來了。“嗬!我說你咋還不套犁去呢,
鬧了半天是來客了。”
“哪……”邢老漢不知為什麽臉紅了起來,訥訥地說,“要飯的,做點吃的,吃了就
走……”
魏老漢是這個生産隊隊長的本傢三叔,又是隊上的貧協組長。“唉——可憐見的,婦道
人傢出來要飯。”他在門坎上一蹲,掏出一支香煙。“老是說啥復闢了咱們要吃二遍苦、受
二茬罪哩,我看哪,現時就復闢了,咱莊戶人就正吃着二遍苦、受着二茬罪哩。是陝北來的
吧?傢裏還有啥人?”
“就是。傢裏還有兩個娃娃,公公婆婆。”女人低着頭靦腆地回答。“別害鱢,這不怪
你。民國十八年我也要過飯,我女人也要過飯,遭上年饉了嘛。傢裏人咋辦呢?”
“我們公社一人一天給半斤糧,我出來就少個吃口,省下他們吃。”鍋裏水開了,女人
忙把麵條下到鍋裏。魏老漢看見她切的面又細又長,和城裏壓的機器面一樣。
“嘖,嘖!好鍋竈!”魏老漢靈機一動,爽朗地說,“我看哪,風風雨雨的,要飯遭罪
哩。現在要飯又不像過去,每傢每戶就這麽點糧,誰給呢!再說還這裏盤那裏查的,幹脆你
就留在這裏吧,給邢老漢做個飯幹個啥的。邢老漢讓你吃不了虧,這可是個老實人,我知
道。”
女人背着臉用筷子在鍋裏攪和,沒有答話。魏老漢轉嚮邢老漢說:“你先去把犁套上,
天貴正找你呢,那幾個後生近不到青騾子跟前,套了犁再來吃飯。”天貴就是他那當隊長的
本傢侄兒。
邢老漢把煙袋別在腰上,到馬圈去了。抽兩袋煙的工夫,魏老漢也到了馬圈,喜笑顔開
地拍着邢老漢的肩膀說:“狗日的,你先人都得謝我啦!人傢願意留下了,跟你過日子。眼
下她口還沒說死,以後你好好待人傢,再生下個一男半女的,她的心就紮下了。有錢沒有?
沒錢的話打個條子,我給天貴說說,先在隊上藉點,給人傢扯件衣服。”
邢老漢咧着嘴笑着,滿臉的皺紋都聚在一起了。晚上收工,他一進門,女人就不聲不響
地給他端上碗熱騰騰的“油湯辣水”的麵條。她自己也坐在炕下的土坯上吃着。她梳洗了一
下,再也看不出是個要飯的乞丐了。吃完晚飯,邢老漢叼着煙鍋想說點什麽,女人在洗鍋抹
碗,他纔發現整個鍋臺案板都變得油光鋥亮的,油瓶????罐也放得整整齊齊的了。
“邢老漢呢?恭喜恭喜!”這時,大個子魏隊長低頭推門進來,他兩眼在屋裏一打,忍
住笑說,“對!這纔像一兩口子過日子的樣子,真是蛐蛐兒都得配對哩!喏,這是十塊錢,
明天隊裏給你一天假,領你女人到供銷社看買點啥。”
邢老漢忙下了炕,把一鍋子煙裝好遞到隊長跟前,一面張羅說:“坐嘛,坐嘛!”魏隊
長沒有坐,掏出自己的香煙,還給了老邢頭一支,笑着對那女人說:“是陝北來的?那地方
苦焦,我知道。咱這周圍莊子上還有你們那裏的人,也是逃荒過來的,現時都跟莊子裏的人
成傢了。咋?在傢是種莊稼的?會旋篩子不會?”旋篩子算是種技術活,是手巧的女人才會
幹的。
“會,”女人細聲細氣地回答。
“那就好,後天你就勞動。咱隊上現時正選種,會旋篩子的還不多。別人多少工分你就
多少工分,咱這地方不欺負外鄉人;再說邢老漢可是個好人,這些年來給隊上沒少出力。你
安心跟他過吧!艱苦奮鬥嘛!稀的稠的短不了你吃的。”
邢老漢意想不到在半天之內就續了弦,這並不是什麽“天仙配”一類的神話,的確像魏
隊長說的,他們附近莊子上還有好幾對這樣的姻緣。在農村,在文化大革命的那些年,法製
觀念是極其薄弱的。一個沒有男人的女人和一個沒有女人的男人,衹要他們願意在一起生
活,人們就會承認他們是“一傢子”,這好像並不需要法律來批準,更何況主持這件婚事的
又是生産隊長和貧協組長呢。邢老漢和狗的故事三
女人真是天生下來就和男人不一樣的生物。那個媳婦一雙奇妙的手幾天之內就把邢老漢
房子的裏裏外外變了樣子。原來土坯房墻根一帶的白鹼一直泛到磚基上面,還侵蝕了一層土
坯,現在,屋裏幹幹淨淨的,又暖和,又乾燥,連蕭條的四壁也亮堂多了。每天中午晚上他
們老兩口收工回來,邢老漢劈柴燒火,他女人揉面切菜,這個時候邢老漢真是覺得每一秒鐘
都意味無窮。要是他趕車出門,回來正趕上吃飯的時候,在莊子外面一看到他房頂上裊裊的
炊煙,他會高興得兩條腿都在車轅下甩達起來。
我們中國人有我們中國人的愛情方式,中國勞動者的愛情是在艱難困苦中結晶出來的。
他們在崎嶇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互相攙扶,互相鼓勵,互相遮風擋雨,一起承受壓在他們身上
的物質負擔和精神負擔;他們之間不用華而不實的詞藻,不用羅曼蒂剋的表示,在不息的勞
作中和傷病饑寒時的相互關懷中,就默默地傳導了愛的搏動。這纔是雋永的、具有創造性的
愛情。這個女人雖然不言不喘,但她理解邢老漢的感情;她不僅從不拒絶邢老漢的溫情,
且用更多的關懷作為回報。而一個貧窮孤單的農村老漢,要求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與滿足,也
並不需要更多的東西,一碗由他女人的手做出的麵條,多加些辣子,一片由他女人的手補的
補丁,針細綫密,再有晚上在他身邊有一個溫暖的鼻息,這就足夠足夠的了。所以,邢老漢
在那幾個月裏就好像一下子年輕了十來歲,走起路來也是大步流星的,引得莊子裏一個七十
多歲讀過私塾的老漢逢人便說:“真是古人說得對:‘男子無妻不成傢’。你們看邢老漢,
眼下就是發福了,紅光滿面,連印堂都放光哩!”
可是,時間一長,就有一片陰影逐漸潛入邢老漢像美夢一樣的生活裏。本來,莊子裏辦
喜事是絶少不了婦女的,邢老漢結婚的那天晚上,那間狹小的土坯房完全被一群婦女包圍
了。這個要飯的女人在毫不掩飾的評頭品足的眼光下,就像一隻喪傢犬一樣驚懼不安,搭拉
着頭,手不停地揉弄着衣角。可是,沒過多久,她就用她那種謙讓的、溫順的、與世無爭的
態度和對農活質量一絲不苟的勞動贏得了莊子上婦女們的普遍同情。她們開始願意和她接近
了,有的拿着鞋面布來求她剪個樣子,有的拿着正在納的鞋底來想和她聊天。但是,這個女
人仍然是心事重重的樣子。雖然她憔悴的面孔逐漸豐潤起來,衣服上的破洞都補裰得很整
齊,再不像過去那樣如土話所說的“片兒扇兒”的了,可還是一臉畏怯的、警惕的、好像隨
時都會遇到傷害的神色。出工收工的路上,她總是獨來獨往,一手拿着工具,另一隻胳膊下
面不是夾着捆柴禾就是一抱野菜;在田間休息的時候她也是一人坐得遠遠的,從不參與婦女
們嘰嘰喳喳的談話,沒有一個婦女能從她嘴裏瞭解到她過去的經歷和現在的想法。如果你在
農村住過,你就可以知道,一個外鄉人,尤其是外鄉女人,要叫莊子裏的婦女不議論是不可
能的。不久,關於這個落落寡合、離群索居的要飯女人的閑話也就在莊子裏傳開了。婦女們
用她們縝密的邏輯推理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個女人在老傢一定還有個男人。
有一天,邢老漢趕車拉糞,魏隊長跟車,坐在外首的車轅上。看着邢老漢揚着鞭子,一
副怡然自得的樣子,他反而倒起了惻隱之心,不由得拿話點他說:
“邢老漢,你別馬虎,你得叫你女人把戶口遷來。要不然哪,不保險。”其實,這本來
就是邢老漢心裏的一個疙瘩。莊子裏的一些閑話,他也有些耳聞,不過他並不相信。可是,
他也知道,戶口不遷來,再沒有個娃娃,女人遲早得回老傢,莊戶人都是故上難離的。他曾
經跟他女人商量過,要她開個詳細地址把戶口和娃娃都遷來,但女人總是低着頭簡簡單單地
回答:“那哪能成呢……”他不忍心拗了女人的意思,也就不多問了。
“你可不要迷迷瞪瞪。”魏隊長又說,“有了地址,我就到公社去開個準遷證。可要是
她傢裏還有一個……那就難辦了。”這天黃昏,邢老漢卸車回來吃完飯,見他女人仍然和往
常一樣,坐在門坎上藉着夕陽的一抹餘光縫縫補補。一群孩子跑到他們房前的白楊樹下玩
耍,她纔停下手中的活計瞧着他們,然後頭靠在門框上,兩眼直瞪瞪地瞅着那迷蒙的遠方。
邢老漢知道她在想娃娃,但也找不出動聽的言詞勸慰她,衹得拿件衣裳披在她肩上。“別涼
着……”他和她坐在一起,思忖着怎樣再次嚮她提出關於戶口的問題。
這個要飯的女人是個細心人。這時,她從邢老漢體貼而又有點緊張和疑慮的神情上看出
他有番話要說,於是,在夕陽完全落入西山以後,她收起了手中的針綫,進到屋裏,把炕掃
了掃,上炕跪坐在炕頭,低着腦袋,兩手垂在兩膝之間,像一個犯人在審訊室裏一樣靜等
着。
邢老漢先是弓着腰坐在炕上,叭嗒叭嗒地抽煙。飄浮的青煙和一片令人不安的沉靜籠罩
着這間小屋。他一直抽到嘴發苦,纔終於鼓起了勇氣:
“娃他媽,你還是開個地址,讓魏隊長到公社去開個證明,有了準遷證,咱們就去把娃
接來。”
女人仍然低着頭,沒有回答。
“喂——”邢老漢長長地嗯了一聲,“要是……要是你傢還有男人,那……咱們也是講
良心的。”說到這裏,邢老漢透不過氣來了。實際上,他也不知道這個“良心”應該怎樣講
法。“不!”女人雖然是細聲細氣,卻又是斷然地說,“沒有!”
“那——”邢老漢的眼睛發光了,“那是為了啥呢?”
停了片刻,女人卻嚶嚶地抽泣起來了,眼淚大滴大滴地落在炕的舊氈子上。邢老漢慌了
神,忙站起來靠到炕跟前。“那……那是不是我待你不好?”
“不,”女人用手背抹了抹眼淚,“我一直想跟你說,可又怕你嫌棄……”“你說吧!
誰嫌棄你了?你不嫌棄我就是好的。”
“我……我們傢是富農。”
“嗨,”邢老漢心裏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啪、啪兩下把煙鍋裏的煙灰在鞋底上磕掉。
“我當是啥大不了的事,現時都勞動吃飯,啥富農不富農的!”
“不,你還不知情。老傢裏不許地富出來要飯,我不能看着娃受罪,這是偷跑出來的,
別說遷戶口,就是逃荒的證明也開不出來哩。就這,我還不知公公婆婆在咋挨批哩。”說開
了,女人的話就多起來。她擤了一把鼻涕,隨手抹在炕沿上。“我看出來了,你可是個好
人。到了明年開春,你給我點糧,我還得回去。老傢一到開春,日子就更難了。”說完,女
人用膝蓋跪立起來,恭恭敬敬地在炕上朝邢老漢磕了一個頭。
“唉,唉!你這是幹啥?”邢老漢忙坐上炕,把女人扶着坐下。“你說這話就生分了,
這屋裏的東西不是你的?咱們還是想法辦戶口,回去幹啥?那地方苦焦得不行。瞎了眼的麻
雀子還餓不死呢,總有辦法!”
這一夜,女人抽抽噎噎地哭了好久,也不知什麽引起她那樣傷心。邢老漢心裏倒是踏實
了,在旁邊勸她了半晚上。邢老漢和狗的故事四
第二天,邢老漢還是趕車拉糞,魏隊長照舊跟車。他一五一十地把昨天他們老兩口的談
話告訴給魏隊長。魏隊長用紙條捲了邢老漢的一捧子旱煙,兩衹胳膊支在大腿上,身子隨着
車搖來晃去,半晌沒有說話。
後來,他吐了口唾沫,說:“這比她傢有個男人還難辦!”
“那難辦啥,籲、籲!”邢老漢把牲口往裏首吆喝着,“窮得都要飯了,咋還是富
農?”
魏隊長斜眼瞟了他一下,但也知道無法跟這個老漢說明白。邢老漢是嚮來不參加什麽學
習開會的。運動一來,這個老雇農就被派到最關鍵的單獨工作崗位上,把別人頂替下來參加
運動,所以,邢老漢倒成了最“沒有政治覺悟”的社員。
“難辦啦,難辦!”魏隊長摘下帽子,搔搔頭皮,“就是這兒開了準遷證過去,那邊也
不放,反倒招來禍害。我看哪,你就跟她過吧,啥戶口不戶口的。咱們隊上現時還擠得出一
個人的口糧,有糧吃就行。可這話你不能跟別人說,就當沒這麽回事;你還得把她心拴住
了,等到明年春上再說。現時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誰知道明年又是啥變化。”
這年,生産隊决算下來,他們兩人的工分共分得五百多斤糧和一百二十元現金。把糧食
和錢領回來以後,正巧隊裏要派大車進城搞副業,給建築工地拉三天沙子。邢老漢把女人給
他烙的餅裝在挎包裏,就趕車進城了。
這條黃狗就是他這次進城遇見的。那時它還小,野生野長的,從來沒有人喂過它。在邢
老漢把車歇在工地上吃幹糧的時候,它在一旁歪着腦袋盯着他。邢老漢給它撕了兩小塊餅
子。這一來,它就成天在邢老漢的車後跟着。第四天,在邢老漢趕車回傢的那個早晨,它還
一直跟着大車跑出城外。邢老漢看着不忍心,一念之下就把它抱到車上來了。
中午,大車回了村。還在莊子外面,邢老漢就發現他傢的屋頂上沒有和別的人傢一樣冒
着炊煙。一個不幸的預感驀地震動了他。他在馬圈裏慌慌張張地卸着牲口,魏老漢的老伴就
找他來了。“邢老漢,你女人昨天下午說上供銷社去,把鑰匙給了我,可昨兒一晚上她都沒
有回來,是咋回事?”
邢老漢接過鑰匙,急忙到傢用顫抖的手打開房門。屋裏比往常還要清潔,被子、褥子和
邢老漢的棉衣都拆洗得幹幹淨淨地疊在炕上,枕頭上還一溜子擺着四雙新鞋,可是人已經不
見了。一會兒,屋裏屋外圍了好些人,有人還催邢老漢到供銷社去找,其實這真是傻裏傻氣
的建議,大傢都明白是怎麽回事了。邢老漢失神地弓着腰坐在炕沿上,一點也沒有聽見別人
說的話,心裏衹反復地念叨着:走了!走了!沒等到明年就走了!這時,魏老漢分開衆人走
了進來說:“邢老漢,別傻坐着了,點點看她帶走了些啥?”
大傢七手八腳地替邢老漢清點了一遍,纔知道她除了隨身穿的破舊衣服和一件他們“結
婚”時做的新褂子外,還帶走了一百二十斤糧和五十塊錢。糧食和錢她都沒拿夠她應得的那
一半。“這真是個有良心的婦道人!”大傢又嘖嘖地對她稱贊起來。然而這更添了邢老漢的
傷心,他還是坐在炕沿上,跟一個木偶一樣。快上工的時候,魏隊長急忙走進屋裏對邢老漢
說:“正好公社的拖拉機這就進城拉化肥,你快進趟城,汽車站、火車站都去找一找。一個
婦道人帶一百多斤糧不容易上路哩。我問了,她是昨兒下午搭三隊拉白菜的車進的城,傍黑
纔到了城裏。”魏隊長還怕他出意外,又派了個年輕後生跟他一起去。
邢老漢昏昏沉沉地進了城,茫茫的人海,全是陌生的面孔。他們問了汽車站、火車站的
工作人員,都說沒註意到有這樣一個女人。那年輕後生說:“她是咋來的還得咋去,她還捨
得花錢打票哩!準是爬貨車走的。”他們又到鐵軌上停的空車皮和貨車上找了一遍。也是沒
有。
第二天下午,他們又搭上順路的車往回返。在路上,邢老漢想着他女人還給他留下一綫
希望:“這是個有良心的婦道,她興許還會回來的。”那年輕後生也安慰他:“她就是想娃
娃,回去看看,沒準下次連娃娃一塊兒帶來呢。”邢老漢就是這樣懷着失望和希望的心情又
回到村裏。正在他拿鑰匙開門的時候,一個毛茸茸的東西卻在他腳下絆着,並且“嗚嗚”地
叫,原來還是那條小黃狗。在一天半的時間裏,它竟一直沒有離開它認定了的這個主人的傢
門口。邢老漢一把把它抱起來,一起進到現在已經是空洞冰冷的屋裏。
從此,邢老漢又恢復了十個月以前的生活,衹多了一個美好的回憶,一個深切的懷念,
一個強烈的盼望和一條小黃狗。在一年之內,邢老漢都抱着她還能回來的希望。他總是把屋
裏收拾得幹幹淨淨的,一切都保持着她在傢時的樣子,每日每時,衹要他在傢,他都以為她
會突然推門進來。可是,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她給他補的補丁又磨爛了,她給他縫的衣服也
有了破洞,她給他做的鞋都快穿壞了,她還是沒有回來。慢慢地,邢老漢對她的思念和盼望
就成了藏在心底的隱痛,上面被失望覆蓋着。在以後的日子裏,衹有這條狗來安慰他的孤
獨。每在休息時間和夜晚,在他叼着煙鍋出神的時候,狗就偎在他身邊,使他感到他身邊還
有一個對他充滿着情感的生物。狗不時地用濕漉漉的、柔軟的舌頭舐他的手,會使他産生一
種奇妙的柔情,並聯想起和那個要飯女人生活時的種種情景;狗的那對黑多白少的、既溫馴
又忠實的眼睛,能喚起他對她的一連串回憶,使他進入一個迷蒙的意境,因為那個女人的眼
睛同樣是那樣的忠實,那樣的溫順。總之,這條現在長得很大、很壯實的黃狗已經成了他與
她之間的一個活生生的聯繫;因為它正是她走的那天被領回來的,在他的記憶裏,他甚至以
為這條狗是她臨走時留給他的紀念。
然而,這個聯繫也終於被扭斷了。邢老漢和狗的故事五
學習無産階級專政理論運動開展以後,邢老漢這個生産隊也和別的生産隊一樣,運動一
開始就來了縣裏派的工作組。農民們白天下地,晚上開會,幾乎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
有天晚上開大會,工作組的幹部在講話的最後又宣佈了一個叫農民們莫名其妙的通知,通知
要農村把所有的狗都在三天之內“消滅掉”。這位幹部說:“就算一條狗一天吃半斤糧,一
個月就是十五斤,一年就是一百八十斤。這個帳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就快等於
我們一個人定量的一半。咱們現在要養活全國的人,還要養活全國的狗,這怎麽得了!所
以,三天之內,狗要全部打死。誰要不打就等於窩藏了階級敵人;三天以後,公社的民兵小
分隊就下來替他打。”
頭幾天,邢老漢並沒有把這個通知看得很嚴重。他有他農民的樸素的理性。他心裏想:
“沒聽說過哪傢人是讓狗吃窮的,更沒聽說過哪個國傢窮就窮在老百姓養狗上。在老社會,
要飯的花子還領條狗哩!”但是,幾天之內,有狗的農民居然把自己的狗都陸續宰了,連魏
老漢也把他養了五年的大黑狗吊在樹上用水灌死了。原來,狗還是個生財之道,城裏有些人
聽說鄉下要打狗,就紛紛騎着自行車下鄉來買狗肉。一條狗光肉就能賣三四塊錢,要是農民
自己捎到城裏零賣,每斤竟能賣四五毛錢。十天以後,附近幾個莊子裏就剩下邢老漢這條孤
零零的大黃狗了,而戴着紅袖章的民兵也註意上了這條狗,曾經扛着槍在邢老漢這個莊子上
轉過兩趟。
這一天,四個老漢在場上揚場,風停了,他們就湊在一塊兒聊天,聊到邢老漢的狗,邢
老漢帶點怒氣地說:“再窮也窮不到狗身上!說實在的,咱莊戶人的狗誰喂過,還不是滿灘
找野食。我的狗是養定了!”
有個老漢說:“不在你喂不喂,你用你的糧食喂你的狗,公傢管你哩!我聽說是因為有
人叫狗把公傢的玉米棒子往傢叼。”這話逗得大傢笑了起來。魏老漢說:“莊戶人的狗要有
這個本事,咱就不種莊稼了,領着狗四處耍把戲去。”
有個過去愛聽古書的老漢說:“那晚上我回去也思謀了一下,其實不在喂糧食上,還是
邢老漢說的,咱莊戶人誰正經喂過狗哩?我思謀着,這跟批判孔老二有關聯。”
除了邢老漢還皺着眉頭之外,大夥兒又笑了。
“你們瞧,孔老二講的是忠孝節義,這忠孝節義是啥?忠講的就是馬。誰都知道馬對人
最忠了,關公一死,赤兔馬都不吃料;這孝講的就是羊,羊羔子一下地就會給它娘磕頭;這
節講的是老虎,母老虎生了一個虎仔子就知道疼得不行,以後它再不讓公老虎鬧了;這義講
的就是狗哇!現時批判孔老二的忠孝節義,我看上面就是這個意思,先從狗打起。要不然怎
麽說養狗就等於窩藏了階級敵人呢?”
幾個飽經世故的老漢都聽出了這番用嘲笑的口吻說的笑話意味着什麽,彼此會心地微笑
着。最後,魏老漢嘆了口氣說:“也別說,我看哪,上面就以為狗吃了糧了。現時上面要的
多,地裏一時又長不出來,衹有從少花消上打主意。以後哇,要是上面還一個勁要,連大牲
口的料都得減。”他又轉過臉嚮邢老漢說,“說是說,笑是笑,你那條黃狗還是早撂倒好。
要不那幫民兵還得打。那都是些愣頭愣腦的小夥子。前天把一個賣瓜子的捆了一繩子,昨天
又把一個木匠的傢夥收了,害得人連哭帶嚎。他們要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開上幾槍,捅上
幾個窟窿,你連一張好皮都落不上。”□
晚飯以後,邢老漢蹲在炕沿上叭噠叭噠地抽煙。狗臥在地上,揚着頭,皺着鼻子,呼呼
地嗅它所熟悉的煙味。邢老漢思忖了幾鍋子煙的工夫,思忖出了一個主意,就是給狗求得一
個官方保護。於是他穿上鞋,把狗鎖在屋裏,就上隊長傢去了。
魏隊長傢正好沒外人。隊長躺在炕上,他女人坐在燈下納鞋底。因為邢老漢是從來不串
門的人,魏隊長聽他來了就連忙翻身坐起來。他女人給端來杯水。
邢老漢一坐下就結結巴巴地提出他不讓打狗的事。
“我當是啥要緊事,”魏隊長笑着說,“一條狗嘛,上面有這個指示,打了就算了。”
“算了?”邢老漢氣憤地說,“它跟了我好幾年,打了它我心裏不落忍。我保證不找隊
上要救濟糧就行。我的狗吃的是我的糧。”魏隊長還是輕描淡寫地說:“其實也不在吃糧
上,狗禍害莊稼倒是個事實。”“天貴,你也是個莊戶人,你啥時候見狗禍害莊稼?狗又不
是牲口,又不是雞鴨。那天還說一傢許養一隻雞,就不許我養條狗?”隊長的女人以女人特
有的同情心理解了邢老漢的意思,在一旁細聲細氣地說:“就是,他邢大伯身旁又沒啥人,
有條狗也解解心悶。”這話更激起了邢老漢對狗的感情,他以非常認真的態度說:“天貴,
我可跟你說定,要斃我的狗就先斃我邢老漢!”
三個人的心都沉下了。魏隊長收斂了笑容,手不停地在他的短發上搔着。他開始理解了
狗與邢老漢的生活的密切關係,知道要說服老漢絶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解决的。同時,對着這
個和他在一個莊子上生活了幾十年的老漢,一股深深的鄉土情誼從他心裏升騰起來,多年的
積鬱,也隨着這股鄉土氣翻捲着,他不禁感慨地說:“邢老漢,你有你的苦處,這我知道,
可我有我的難處,又找誰說呢?今天晚上沒事,咱倆就聊聊。”“在這莊子上,你也是看着
我長大的了。我滿灘放驢那年,你就給王海傢扛上長活了;解放後搞互助組,搞合作化,咱
們又都在一起,那時候我是年輕氣盛,一心要領着大夥兒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後來我三起三
落,這你也知道,哪次運動來都得整我。我一不嫖賭,二不貪污,為的是啥?還不是為了我
替大夥兒說了幾句老實話,可老說我右傾。後來呢,我也琢磨出一個道理:大夥兒贊成的幹
部,上頭就不滿意;要上頭滿意,就得讓大夥兒吃點虧。這些年來,我也學會了挑擔子,總
得兩頭都顧到。哪頭顧不到,扁擔就得打滑。有些事情,我也思謀沒啥道理,可我是個黨
員,水平又低,不照上頭意思辦能行?文化大革命那年,你知道,我跟縣裏的參觀團去了一
趟大寨。那人傢搞得就是好,不承認不行。可我也算計了一下,就憑大寨種的那一把把玉
米,那一把把𠔌子,要置那麽多機器、修那麽大工程也是妄想,還不是國傢貼了錢。現時叫
咱們學大寨,國傢又不貼錢,那就得憑咱們多吃點苦,多鬧點副業掙錢。誰知道今年運動一
來,我又差點挨了批,說是重副輕農,發展資本主義。這你也知道,咱隊上的木匠、泥水
匠、皮匠、鐵匠都收回來了,兩挂大車白白停在那兒。一邊叫搞機械化,一邊又不給錢,還
不讓人掙錢,機器又不白給,機械化咋化呢?今年,我看,別說機械化,就是工分算下來也
沒往年多了。你就一個人,吃飽了連小板凳都不餓,好歹都能湊和,在我這兒,全隊三百多
口子都張着嘴要吃,伸起手要穿。不叫大夥兒見點現錢,明年人傢幹活也沒心勁了。你就愁
着一條狗,我這兒愁着三百好幾的人呢!”
魏隊長激動地在炕上蹲起來,又說:“你瞧着吧!今年還過得去,到了明年開春,這事
那事就來了。大夥兒沒勁幹活,我能打着幹?都是貧下中農,鄉裏鄉親的。可我也思謀着,
運動總是一股風。等這股風過去了,咱副業還得搞。不搞副業大夥兒受窮,機械化也化不
成。可你別碰到風頭上,咱大處都順着過來了,犯不着在小地方拗了上頭的意思。就說打狗
吧,真是不抓西瓜盡抓芝麻的事,我也覺着沒點意思,不過上頭把這事已經提到綱上來了,
說不打狗就等於窩藏了反革命,咱隊上來的工作組組長又是縣委委員,那天統計了一下,咱
隊上有十條狗,結果衹打了九條,叫工作組說咱這個先進隊連打狗都貫徹不下去,還咋批判
資本主義呢!說實在的,邢老漢,要是為了你那女人的事,天塌下來找魏天貴替你撐着,頂
大不當這個骨泉隊長。這條狗嘛,你就宰了算了,讓上頭滿意,以後咱們隊的事就好辦了。
他前腳走,你後腳就再養一條,你看咋樣?”邢老漢先還沒在心聽,後來越聽越真切,最後
又提到他女人,邢老漢真是百感交集。他知道天貴是誠心幫過他的,為了一條狗,他能讓天
貴為難?他低着頭,在頭上狠狠地拍了兩巴掌,又傷心又决斷地說:“天貴,我不能讓你為
難,你說的都是實情話,你明天就叫人來打吧。我自己下不了這個手。”
這一夜,他沒有睡覺,呆呆地坐在炕下的土坯上抽煙。狗一點也不知道這就是它的末
日,仍然親切地把頭撂在邢老漢的腿上。邢老漢一面撫摸着它像緞子一樣光滑的脊背,一面
回憶他半個多世紀風裏來雨裏去的經歷。他也曾經聽說過,城裏的幹部、工人、教書的、唱
戲的,這些年來在運動裏沒少挨整,又親眼見過魏天貴這樣的農村小幹部挨過批,但沒想到
最後鬧得他這個扛了十幾年長工的普通農民也不得安身:先是因為身份問題妨礙了他的家庭
幸福,終於連剩下的一點虛妄的安慰也被剝奪了。他不知道這是為什麽,衹隱隱糊糊地聽說
這就叫“政治”,這就叫“階級鬥爭”。他微微地搖搖頭,無聲地嘆息了一下;他覺得這樣
的“政治”和這樣的“階級鬥爭”是太可怕了。他覺得在這樣的“政治”和“階級鬥爭”
中,生活已經變得毫無意思了。
他輕輕地拍着他的狗,就像拍他的孩子一樣。我們中國農民在不可避免的災難面前總是
平靜和忍耐的,他又一次發揮了這一特性。他既然發現了他的生活已經失去了意義,留着一
條狗又有什麽用?而且,這條狗的生命居然和全隊人今後的生活有關係。他自言自語地說:
“你先走吧,隨後我就來。”
他擡起頭來環視這間小屋,想尋找一些那個要飯女人留下的痕跡。就是這間土房,從屋
頂到地面,幾乎每一平方寸都經過她清掃,房裏的每一樣東西都經過她擦洗。可是,她走
了,這些東西也都如死一般地沉默和灰暗了,衹有一道深深的痕跡刻在他自己血淋淋的心
上。然而,他並不埋怨她悄悄地捨他而去。他認為一個好的、有良心的婦道人就是應該回去
的;而且,她的不辭而別還曾給他留下了一綫希望,使他在兩年的時間裏還有勁頭活下去,
所以他對她衹有感激。
第二天早晨,他把狗喂得飽飽的放了出去。還沒到晌午,他在場上聽見馬圈裏突然響起
一聲清凄的槍聲。他知道這準是對着他的狗放的,心裏猛然泛起一陣內疚和懊悔。當他跑到
馬圈去時,行刑的人已經揚長而去了,衹有一群娃娃圍着他的狗。狗展展地側躺在地上,脖
子下面流出一縷細細的殷紅的鮮血,一隻瞳孔已經放大的眼睛,和那個要飯的女人的眼睛一
樣,露着驚懼不安的神色斜視着碧藍碧藍的天空。
邢老漢垂着頭站在狗的屍體旁邊,全身顫抖地嚎啕大哭。邢老漢和狗的故事六
不久,在工作組完成任務撤回以後,農村副業和農民的家庭副業果然又偷偷地搞了起
來,而且,附近莊子上又依稀地聽到狗的吠聲了。但是,邢老漢的狗是不會復活的,邢老漢
本人也一天比一天衰老了,幾個月以後,他甚至喪失了自己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全靠鄰居
給他端點吃的。
就在這年鼕季最冷的一天,當鄰居奇怪他到晌午還沒開門而把他那間孤零零的土房撬開
以後,纔發現他早已直挺挺地死在炕上了。有人說他得的是心髒病,有人說他是老死的,還
有人說是“癌癥”,衹有魏老漢傷心地發牢騷說:
“政治上不去,批孔哩!生産上不去,打狗哩!整了人不夠,還要整畜生!要是邢老漢
的狗還在,它叫幾聲,也讓咱們早點知道……”邢老漢和狗的故事尾聲
三年半以後,這個公社的鄉郵員小楊接到一封從陝北寫來的給“第五生産隊,邢老漢
收”的信。小楊沒有多加考慮就貼了一張“人已死亡,退回原處”的條子打了回去。後來,
在公社開三幹會休息的時候,一堆人圍在一起聊天,小楊把這事當新聞說了出來。現在已經
當了大隊書記的魏天貴聽了,狠命地在小楊脊背上擂了一拳,駡道:“你這傢夥!咋不把信
拆開來看看。這一準是那個要飯的女人寄來的。也不知現時她過得怎麽樣了;邢老漢還留下
兩口箱子哩,現時還放在五隊的庫房裏。”
在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曾經歷二十二年勞改生涯,平反後又連任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的國傢一級作傢、電影《牧馬人》的原著者、華西影城董事長張賢亮即將推出新書《中國文人的另一種思路》。
張賢亮是個頗有爭議的作傢,其人生也非常傳奇。作為作傢的他,在成功經營一傢影城的同時,還時刻關心政治,他關註經濟體製和政治體製改革、關註各階層的生存狀態,關註中國知識分子的地位和作用,更關心中國的前途命運。曾任五屆政協委員的他,提出過“公務員財産申報”“加強地方人大、政協作用”等數篇政協提案,本書收錄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
張賢亮是個頗有爭議的作傢,其人生也非常傳奇。作為作傢的他,在成功經營一傢影城的同時,還時刻關心政治,他關註經濟體製和政治體製改革、關註各階層的生存狀態,關註中國知識分子的地位和作用,更關心中國的前途命運。曾任五屆政協委員的他,提出過“公務員財産申報”“加強地方人大、政協作用”等數篇政協提案,本書收錄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
國內知名作傢、學者、社會名流回憶文革的個人記錄,具有強烈的閱讀震撼力和鮮明的現實意義。其中包括:張賢亮見證的死刑和性,葉兆言的文革記憶,朱正琳的鐵窗歲月,徐友漁的大串連,許志英的“五七幹校”,邵燕祥妻子的生活碎片,楊益憲的四年牢獄生涯,還有冰心老人寫給傢人的溫馨感人的書信……在本書這些著名作傢的回憶中,文化大革命不再是個宏大、抽象的字眼,不同角度的敘述將人帶入了私人的、日常的細節之中,一個時代變得具體鮮活,記憶被賦予了見證的力量。本書文稿全部來自《收穫》的《親歷歷史》專欄,曾引起雜志讀者極大共鳴與反響。
《靈與肉》張賢亮短篇小說。《靈與肉》發表之後,張賢亮開始引起文壇關註。這部作品明顯地帶着一種哲理的反思意味。電影《牧馬人》就是根據張賢亮《靈與肉》改編而成。
小說描寫一個受到二十多年社會冷遇的右派許靈均在靈與肉的磨難中精神得以升華的故事。一面是富豪的生身父親的誘勸(它是一種金錢美女的享樂主義外力的象徵),一面是患難與共的妻子與鄉親的善良(它是一種富有傳統規範的真善美的倫理內驅力的召喚),許靈均終於坐着馬車回到了大西北荒原上的那間用自己靈與肉築成的小土屋裏去了。《靈與肉》展示出普通人身上真善美的光輝,並用深沉的筆觸挖掘出深刻的生活哲理,歌頌了勞動者的質樸、純真,抒發了對祖國對民族的深情。
小說描寫一個受到二十多年社會冷遇的右派許靈均在靈與肉的磨難中精神得以升華的故事。一面是富豪的生身父親的誘勸(它是一種金錢美女的享樂主義外力的象徵),一面是患難與共的妻子與鄉親的善良(它是一種富有傳統規範的真善美的倫理內驅力的召喚),許靈均終於坐着馬車回到了大西北荒原上的那間用自己靈與肉築成的小土屋裏去了。《靈與肉》展示出普通人身上真善美的光輝,並用深沉的筆觸挖掘出深刻的生活哲理,歌頌了勞動者的質樸、純真,抒發了對祖國對民族的深情。
《土牢情話》張賢亮中篇小說,這篇小說的時代背景是在文革期間。
《習慣死亡》,是張賢亮《緑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續篇。《習慣死亡》是一部反映中國知識分子心態的長篇小說。作者張賢亮生動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心靈倍受重創的知識分子孤獨、苦悶、絶望的精神世界,強烈地抨擊了極左思潮,悲憤地控訴了十年動亂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歷史性災難。
張賢亮《河的子孫》(載 《當代》一九八三年第一期),采取主人公在百裏行程中回憶往事的方法,成功地塑造了魏天貴、郝三、賀立德等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尤小舟這個人物寫得有點概念化,給人的印象是模糊的),特別是對魏天貴,作者飽含激情的筆觸,多側面、多層次地刻畫了這個飽經風霜,純樸善良的農村基層千部的復雜性格。
張賢亮的小說《浪漫的黑炮》講述的是由象棋子黑炮引發了一聯竄的詼諧和荒誕的故事。
《緑化樹》是張賢亮1984年發表的中篇小說,獲中國作傢協會第3 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奬及1984年《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中篇小說奬。作者聲稱《緑化樹》是作者擬寫的《唯物論者啓示錄》中的一部,小說寫一位出身於剝削階級家庭的知識分子章永麟,被打成右派,備受迫害,但他出於生存的本能,想方設法填飽肚子。
《緑化樹》通過人物的一係列懺悔、內疚、自責、自省等內心活動的描寫,對饑餓、性饑渴和精神世界的睏頓等問題進行了思考與解讀,展現了特定年代知識分子的苦難遭遇。小說使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兼具浪漫主義詩情,真實、藝術地再現了生活。當年發表之後曾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緑化樹》通過人物的一係列懺悔、內疚、自責、自省等內心活動的描寫,對饑餓、性饑渴和精神世界的睏頓等問題進行了思考與解讀,展現了特定年代知識分子的苦難遭遇。小說使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兼具浪漫主義詩情,真實、藝術地再現了生活。當年發表之後曾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青春期》作者:張賢亮,創作於1999年,作者開篇探討了什麽是“青春期”,並為自己似乎並沒有經過“青春期”這段時期而感到不甘和自我懷疑,繼而按圖索驥般記敘了“我”在六歲、十三歲、三十九歲時遇到的幾位讓“我”“青春期”癥狀發作的女性,以及生命中幾次熱血勃發的打架鬥毆事件。
本書為張賢亮的短篇作品集。收錄了張賢亮先生寫的一些散文,隨筆,和朋友間的書信以及為其他書籍所寫的序。
直到他鋃鐺入獄他都不相信眼前經歷的一切是真正的現實。逮捕他的時候,公安人員還面帶笑容,好像來逮捕這樣一個全市有名的大企業傢、著名的發明人、數項專利的擁有者,是一種很好玩的遊戲,臨上警車,警察拉開車門,還輕輕地扶了他胳膊一把,禮貌得像香港大酒店門口的“紅頭阿三”,…………
《一億六》講述了一個優異“人種”保衛戰的故事。靠廢品收購走入城市,後成為商界巨子的男主人公王草根收購了一傢醫院,為的是有一個男孩傳宗接代。可是他的精子已經絶滅,需要藉種生子。優生專傢劉主任意外發現,有個年輕人竟然擁有高度活躍的一億六千萬個的精子,他就是“一億六”。最後各方人馬為這個優異的“人種”展開了一場爭奪與保衛戰。
《初吻》是張賢亮的一部短篇小說。
《肖爾布拉剋》是張賢亮短篇小說,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奬。